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1 09:08:57

序论:在您撰写高质量发展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质量发展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服务业;服务业之谜;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之谜”最早是由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的提出,他在美国服务业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多个城市存在服务业生产率低的问题。随后1968年维克多·富克斯通过研究美国服务业就业时发现劳动生产率滞后是影响服务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由此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问题称为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国内学者也对我国服务业进行了大量研究。程大中(2004)基于我国服务业检验了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得出了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等结论。王俊(2008)验证了服务业技术进步滞后是导致就业增长的重要原因。宋健和郑江淮(2017)利用1984-2014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重构了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证实了我国工业生产率相对上升导致服务业相对价格提高和就业份额提升。韩朝亮和符建华(2019)测算了我国各省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证明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逐年超过工业。张晨和左冰(2021)检验了我国29个省的旅游发展情况,并没有发现“鲍莫尔成本病”,认为劳动异质性阻断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正向带动旅游相对价格上涨。

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业之谜”现状

(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显著增加

我国的服务业自改革开放才逐步开始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182061.9亿元,2020年达到553976.8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8%以上,总体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高度一致。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2%,2020年该占比增至54.5%,我国经济呈现一定的服务化趋势且增速较快。从服务业贡献率来看,2019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3.5%,是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的近两倍,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就业吸纳能力

从就业人口来看,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2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达35806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48%,服务业是吸收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从就业人数增长率来看,近年来增速在5%上下浮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持续大于就业人数增长率,说明服务业仍有较大的吸纳就业潜力。

(三)劳动生产率滞后

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长,并且就业吸纳能力最强,但劳动生产率并未随之提高。2010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69140.93元/人,到2020年增长至154716.19元/人,增长近124%。从劳动增长率增速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增长率总体上增长缓慢,近年来增速在7%上下波动并出现下降趋势,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数字经济与“服务业之谜”

(一)数字经济降低服务业生产成本

在数字经济出现之前,降低生产成本是通过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实现的,即生产大规模同质化、无差异的产品。规模经济生产过程中,企业对生产资料的使用、组织和人员的管理也是批量处理的,使得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降到最低。但规模经济并不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唯一途径。信息技术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了生产中信息收集难、处理慢、范围小的问题,降低了多样化的生产成本,使得差异化生产效率提升形成范围经济。

(二)数字经济降低服务业交易成本

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产品多样性。信息技术影响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数字经济降低搜寻成本是指消费者在线上搜索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成本降低,同时企业精准地找到目标客户;信息技术降低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的成本,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对消费者进行人物画像,生产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消费者在线上消费时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了解产品信息,从而降低了决策成本。

(三)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范围经济

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服务业中降低了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形成了服务业的范围经济。同时,数字经济的到来降低了生产者的门槛,极大的拓宽了市场范围。生产者通过数字化平台在线上出售服务、产品,极大摆脱了固定资产投入的限制,例如直播带货的兴起大大丰富了服务业业态。

(四)产品多样性降低服务业生产率

数字经济降低服务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范围经济,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可以获得超高溢价。因此,数字经济带来的产品多样化提高服务业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增加了直接或间接服务产品的价值贡献。同时,服务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的生产活动更加多样化而更为复杂,而以剔除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出更难体现数字化对服务业赋能的价值。因此服务业出现劳动生产率滞后的现象。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降低了服务业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差异化生产效率,形成了范围经济。但是随着服务业生产过程复杂化,更多的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业的价格水平,但统计数据无法准确衡量服务业价格中包含的价值,因而服务业生产率被低估。

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分析

由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内容丰富,涉及到了服务业企业转型、业态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因此为了保障机理分析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本文将从微观层面行为转型-中观层面协同推进-宏观层面要素配置三个层次解析国民经济体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本文微观经济主体为企业和消费者,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如何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进而导致服务业增长动力发生革新性改变;中观层面以数字化服务业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同各产业发展为主;数字经济将数据这一新要素纳入到宏观生产活动中,实现现代服务业协同实体经济创新并带来整体的效率提升。

(一)微观层面驱动微观主体行为转型

1.数字经济降低生产者生产成本,促进范围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方式更加丰富,如淘宝、京东等在线交易平台,极大降低了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同时数字技术可以更精准的统计和预测消费者需求,厂商可以生产和销售更多种类的产品,实现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转型。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服务业不可贸易的特性,利用互联网可以产生新型服务产品,例如在线知识服务就打破了传统教育行业的时空限制。2.数字经济降低消费者交易成本。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消费平台的涌现,可以获得更加透明的商品信息,降低了决策和交易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在任何时间购买到任何地方生产的商品,打破了传统贸易活动的时空限制。数字经济降低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私人定制产品成为新的市场需求。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进一步模糊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边界,生产者的长尾得到开拓,极大地丰富商品供给。

(二)中观层面推进实体经济升级、各产业协同发展

1.数字经济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目前我国服务业中劳动力密集、效率低的餐饮、零售等低端服务业占比高,而技术密集、创新快的计算机服务、科研等高端服务业占比低。数字经济依赖的ICT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ICT行业的发展将推动服务业在整体行业和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极大提高了供需匹配的精准性,减少了生产、交易成本。2.数字经济推进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有紧密的前向和后向关系,与实体经济形成上下游关系。根据国民经济产业分类,通信设备、计算机和电子元件等行业属于中间投入品制造业,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最终需求型服务业。此外,现有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数字化技术作为中间投入品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数字产业进一步加强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性。3.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数字经济带来的创新生产模式、生产要素等给传统产业低效率、高成本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产业创新带来了发展机遇。数字产业技术创新最快、技术外溢作用最大,是未来带领产业创新的关键行业。数字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运算和分析,改变了生产对于需求反应存在滞后性的问题,能更加精准的安排生产任务,实现低库存、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三)宏观层面改善要素配置效率

1.数字经济形成数据新要素增加投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生产要素,随着数字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逐渐成为继资本、劳动、技术外的第四大生产要素并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数据这一新要素具有无限增长和虚拟性的特征,是人类生产活动打破资源桎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数据,数据既是生产的投入品,也是生产的产成品,改变了传统的投入产出关系。2.数字经济促进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数字化技术参与到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了市场信息透明度,数字技术将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形成有效信息,能更好的指导生产者的资源配置。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其产生的网络效应、双边市场等使得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和多样,可能使得产出增长更加快速。

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及建议

(一)微观层面上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作用,促进生产、消费升级

从前文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微观主体行为转型的影响的理论分析已经得出,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者行为从追求规模经济转变为追求范围经济,而消费者则是突破了传统服务业的时空限制。一要继续研发和引入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模式和产品内容进行升级,实现多样性、私人定制化的发展策略。二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传统服务业线上转移,打破传统服务业的地理限制。三是数字化平台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的信息渠道,企业要从整个产品价值链优化整合的角度来构建高透明度的数字化平台。

(二)中观层面上加强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是中观经济的核心载体,实施数字化转型重塑国家产业的数字竞争力,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一是加快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的升级,完善5G、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二是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提升生产、运输、交易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三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科研教育、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加深上下游产业链数字化渗透。

(三)宏观层面上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构建安全网络,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健全的法律法规、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安全网络,为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一是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政府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同的先进治理结构,完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构建数字经济安全网络。三是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数字安全为前提,建立安全高效的数据保障制度,严格限制和监管企业获取和使用私人信息的权限和用途。

参考文献:

1.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现代经济探讨,2020(1)

2.陈临奇.数字经济时代对“服务业之谜”的再解释[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3.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及其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2)

4.王俊.服务业就业增长之谜:对鲍穆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J].人口与经济,2008(6)

5.宋建,郑江淮.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成本病—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7(2)

6.韩朝亮,符建华.中国服务业增长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业;行业环境;发展策略

数字化时代已然到来,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仅让人们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获得资讯,也可以让一些以往只能在现实场景中发生的活动在网络端快速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这样的典型实例之一,它将传统的线下购物和交易过程转变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线上电子商务活动。而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普及,除去网上交易过程的本身,与其相关的后续服务和物流环节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或使用体验。而为了能够让电子商务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并结合现阶段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痛点重新进行资源整合与重组,挖掘出更大的资源空间,就需要对物流行业的主流形式进行创新发展。通过理念和实现路径的同步创新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和技术先进性的提高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一、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整体来看,电子商务交易总量及用户规模都在飞速增长。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逐渐成熟,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输规模和体量也在不断壮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网络购物消费总额在2019年就已达到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网上零售额占8.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19.5%。可以说,电子商务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这种更加灵活,方式更多样,资源更加广泛的购物方式已经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比之下,我国的配套物流运输能力提升速度则明显逊色一些。综合服务运输的能力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带动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我国已经在物流相关的服务网络体系方面达成了初步的体系化建设效果,相应的服务能力和物流的效率及稳定性虽然现阶段都能适应前端市场需求,但面对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度及物流行业的巨大运输总量需求,从客观意义上说现阶段的物流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在广义上的包含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在内的运输途径外,急需开辟新的运输通道。同时提升现有运输方式的运输效率及覆盖面积。另一方面,在现阶段物流网络已成为新的建设目标。与之相关的集装货运方式、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等纷纷成立。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第三方物流运输平台和全供应链的上下游产业集群能够以联盟和组织的形态协同发展,共同参与到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中来。相应的末端配送服务,仓储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整体提高。目前来看,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已初具现代化特色并且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也获得了一定改善,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依然十分巨大。现代化高端科技和数字化、信息化的理念能够不断为电子商务及与之关联的物流产业增加新的发展动能。例如,将近年来应用广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物流业相融合,不仅能够催生诸多新的物流模式,也可为传统电子商务行业开辟新的现代化发展渠道,进而带动供应链中的更多资源参与到电子商务的资源整合活动中。而对于物流行业来说,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能够实现的譬如,无线射频识别、自动分拣、物流跟踪、移动支付、智能配送等都可在物流运输过程的各个阶段有效提升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并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也改善了传统物流服务中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环节的技术先进性。这样一来,从物流运输的各环节到整个物流行业都能够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全流程的供应链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后续的订单,仓储,运输一体化环节以及物流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也都具备了丰富的硬件和软件储备资源。与此同时,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共享平台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商,进一步扩充物流行业的仓储和运输资源,使得物流服务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规模的物流货运量。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或其他专业服务商与电子商务企业的直接对接,能够让物流部分的负责单位直接参与到完整的电子商务供应链当中。以重要参与者的身份和姿态及时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并按照用户需求,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和行业的前瞻性发展策略敏锐的捕捉到后续的行业发展方向与实施战略。还能够在现有的物流服务,例如用户及时便捷的查询到物流状态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物流运输的质量及效率进行整体把控。真正实现从用户在网上下单到最后的物流配送环节无缝对接,让信息化技术贯穿到电子商务活动的始终。真正让现代物流具备融入互联网和信息化环境的基础属性。这种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性运营意识也能够进一步压缩现阶段的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并同时提高物流运输的质量和效益。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其与物流产业联盟之间的协同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顺应电子商务活动形式的频繁变化,相应的物流模式也应按照商业发展的主流态势进行创新与改革。在电子商务平台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已经初步实现了协同发展,不同路径之内的信息已经完成了关联和共享。而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基本元素,物流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成分之一。作为建立在电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中间渠道,物流运输的质量和服务状态会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客户的实际体验,甚至会关系到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益和声誉。为此,构建高效、全面且畅通的物流体系不仅是对于物流行业的最基础要求,更体现了其对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连带作用。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结合以往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物流行业常见问题及整体的服务状态来看,当前的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在电子商务本身的业务模式发展的同时,与之密切关联的物流产业也必须在思路和理念上同步进行创新。大量跨行业、跨领域和跨国的服务渠道建立不仅对物流行业的服务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更对于其资源本身的全面性及各环节之间附属网络的结构健全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当前物流行业在政策和法律方面能够遵循和参考的信息不多,而伴随着不断出现的电子商务物流新需求,对原有制度的生硬套用会令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为此,相应物流模式对应的制度改革和监管措施的落地实施都需要结合新型的物流模式而进行快速的完善和体系的健全,尽全力配合电子商务主体对物流行业的状态及发展速度要求。在相关政策,市场监管,信息咨询等方面的配合密切度以及响应速度均需要进一步提高。覆盖面广泛且具有实施效用的管理体制的缺失诱发了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中的不合理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中,各种新模式、新业态、新分支层出不穷,互联网经济催生的电子商务动态体系让市场监管和行业整治的成本不断增加,现有政策和制度难以充分适应这种频繁的格局变化,来自市场、经营和资源方面的不利因素致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压缩。面对与日俱增的市场和用户需求,与电子商务活动相关联的物流业供给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关键元素的协同应用效果还不够理想。区域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和互联互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部分农村地区的实现仍存在困难。再加上运输网络的结构设计或功能规划不合理,就导致其本应具备的如水运、铁路等干线运输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运输资源的配置上也不够灵活。最后,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考虑到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与之相关的设施配套例如物流枢纽、转运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建设和使用普遍处于进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各模块和系统之间的衔接和关联性不强,协同运作的效率整体较低,部分使用频率较高的国际物流通道不够畅通。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第3篇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因子分析;发展评价

我国有众多学者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潘桔、郑红玲(2020)利用TOPSIS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彭定赟,朱孟庭(202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因子分析法等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Muller(2000)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从产业的角度系统地概括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动态机制,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产业间的相互竞争力来提高的。张柔柔等(2019)运用SWOT分析法对郑州航空港进行了分析。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的时间不长,很多研究还不够完善,河南省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严重的经验不足,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2019年18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

1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选择,通过对国内众多学者的文献研究,从经济优化发展、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环境发展、民生品质发展四个经济发展区进行了分析,本文运用了15个定量指标来构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具体的数据是在《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获。

2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

利用SPSS软件对其降维处理后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利用KMO和巴特利特检验得知KMO值为0.614,大于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ig为0,表明因子间的相关性比较好,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1因子分析

通过所筛选的15个原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这3个主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所建立的成分矩阵可用于对这3个因子的解释。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原始成分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方差最大旋转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根据成分正交旋转矩阵,可以将评价指标分成3个公因子并进行命名。

2.2计算各个因子变量之间的得分

成分的分析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将各个公因子表达为各个变量的线性形式,由成分得分矩阵便可计算出主因子得分和总得分,如表4所示。

2.3分析结果

从综合排名看,郑州市、南阳市、洛阳市、周口市、信阳市在河南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商丘市、新乡市、安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开封市、濮阳市在河南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适中;焦作市、三门峡市、漯河市、鹤壁市、济源市、驻马店市在河南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郑州市之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主要源于它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教育经费、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比较多,资源也最为丰富,所以郑州市成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快的城市是应当的。南阳市、洛阳市、周口市近年来发展很迅速,增加了很多旅游景点,提高了其经济发展质量排名。而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等占地面积较小,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等原因都造成了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3提高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应积极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衡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协同发展。比如,对于发展较弱的企业或地区设立专项扶持机制,避免各行业间的差距过大,帮助一些优质企业兴起;对于发展较为突出的企业和地区,提倡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各行各业之间实现共同发展。

3.2重视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对于创新创业高度重视,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对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想要创业参与到发展创新中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一定的免利息或者低利息的贷款支持,以鼓励优秀的物流人才参与其中。

3.3积极宣传绿色观念

现如今,河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对绿色环境的观念还一无所知,想要发展绿色环境,人们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绿色环境的观念,小到个人大到企业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改变人们对绿色环境的认知,认识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绿色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3.4积极推进我省各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我国面临着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些产业。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各产业之间出现了很不平衡的局面。农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却远不及大多数省份,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使我省各产业间协同发展,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统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数据。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没有准确的统计,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数据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以此为依据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而且还直接威胁着统计机构的形象和声誉。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因素分析

(一)原始资料统计是前提。高质量的原始统计资料,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加工整理,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如果把原始统计资料比喻成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那么加工整理就是生产产品的过程。如果生产配方不合理,生产工艺不科学,生产操作不规范,生产过程不稳定,那么再好的原材料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因此,统计数据的加工整理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更进一步地说,在很多情况下,科学的加工整理还能弥补原始统计资料质量不高的某些缺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材加工。由此可见,统计部门在化大力气搜集原始统计资料的同时,也要大抓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尤其是在统计资料的分组分类、汇总计算方法、指标及指标体系设计等方面要加强研究。

(二)统计数据的搜集质量(即原始统计资料的质量),是决定整体数据质量的最关键部分,是基础。因此,很多人在谈到统计数据质量时,就马上想到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的质量。事实上,我国目前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很大原因也正在于难以取得高质量的原始统计资料,尤其是在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很显然,若原始统计资料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就谈不上生产出高质量的、满足需求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数据决策是关键。统计数据的最终目的是供使用,这就离不开决策分析。就统计数据的使用去向来看大致有二个方面一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有关管理决策部门。这方面的统计数据由统计部门定期以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供,除了一些重要的描述性指标数据外,还有相应的分析数据(结论)和预测数据(判断)。数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形成,丝毫不能马虎。二是公共大众。这方面的统计数据由统计部门定期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专业期刊、年鉴等形式提供,以各种描述性指标数据为主,附带一些分析数据。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个人对投资、消费环境和形势的判断,影响面非常广泛。这也是决定统计数据公众形象的主要方面。三是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这方面的统计数据由统计部门按照使用者的要求有偿提供,可以是描述性指标数据,也可以是分析性数据。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结论。由此可见,分析数据的质量对使用者来说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四)统计数据分析是结果。统计数据的开发研究是对数据资源充分有效利用的必然要求。如何对统计数据进行开发研究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对历史统计数据的纵向开发研究,系统观察和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或规律,建立科学的序时统计模拟系统,定期得出模拟分析数据,得出分析结论,提出相直的对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国民经济宏观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其景气指数的定期等。二是对一定时期的统计数据的横向开发研究,全面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程度(差异程度)或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差异程度),并通过科学的综合方法来确定综合排序或寻找相互间的差距,分析原因,提m建议。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综合国力的国际比较、经济发展的区域比较、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有时还常把纵向开发与横向开发相结合,以期得出更全面、客观的研究结论。很显然,没有开发研究,就谈不上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但有了开发研究,就必须强调其数据质量,使开发研究的结论性的数据科学、客观、可靠。否则,只能会扭曲现象的本来面目,给决策带来危害。

二、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新时期和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数据的源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体现在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等方面。如何保证我们的统计数据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要从统计产品生产的源头,从被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数据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的全过程,从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口径,包括范围、取得渠道,指标的来龙去脉,数据的采集操作制度化,以及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制度。原始记录是统计基础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必须做细、做准,不得有半点的虚假,这也是从源头上杜绝了虚假数据的产生,保证在对原始信息的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是思路。“为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是统计系统具有龙头性质的工作。为了发挥统计数据的最大效用,我们必须运用所掌握的业务理论知识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提高统计分析水平,提高文字写作能力,为提供优质统计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创新服务形式。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为各级党委政府、为部门、为社会提供统计服务,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效益。二是要针对性地开展统计调研活动。针对百姓关心的、政府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要尽可能深入实际,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全面、真实、具体地了解和反映情况,改变关起门来就数据论数据的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措施,提高统计分析的水平。

(二)依法统计,是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重要手段。对源头数据的质量控制,重要的手段是依法统计。严格执行《统计法》,维护统计的严肃性,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统计数据体现在统计信息上,统计信息是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领导者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料整理好,开发好,管理好,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利的帮助,而失真的统计信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依法统计,坚决打击在统计数据上的弄虚作假,完善统计执法监督机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也是我们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坚持依法统计,发现虚报、瞒报、漏报,任意篡改统计数据的严肃查处,既维护了《统计法》的权威性,又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依法统计,是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是关键。规范的统计内部数据质量的自我评价和管理,是改革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围绕统计数据质量,强化责任落实,把实事求是的统计工作准则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汇总上报等每一个环节,把好基层基础建设,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逐步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统计质量监控模式,定期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把统计调查的误差,技术误差都进行重点控制,对统计数据的可靠程度和误差大小进行评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和改革统计数据质量,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

第5篇

服务质量创新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对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在内涵发展视野下,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的服务质量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职业指导的服务质量创新的对策,促进职业指导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内涵发展;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

一、内涵发展视野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发展职业教育已纳入为“十一五”规划中,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00亿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以内涵为主兼顾规模发展,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此可见,内涵发展已成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的根本和主旋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遵循“十二五”规划,深化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部分,它肩负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担,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帮助劳动者成功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就业指导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

职业指导在高职院校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搜集和管理就业信息的方法,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可以帮助高校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技巧。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指导老师服务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活动中,职业指导老师只是学生就业的管理者,没有充当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职业指导老师人数不够,大都忙于行政性事务的处理,为了提高学校就业率而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在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等的沟通上,而真正与学生接触、直接服务于学生需求的机会则较少。不能密切联系学生,为学生提供其真正所需的服务。

目前湖南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老师所具备的素质仍尚有欠缺。高职院校中的职业指导老师兼职者较多,而专职人员却相对较少。兼职的职业指导老师基本上则是由学校辅导员、教学负责人以及行政人员等组成。由于这些职业指导老师的主要精力大都放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行政事务等工作方面,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去专门深入研究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拓展自身的职业指导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无暇积极主动去接触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职业指导缺乏服务理念

职业指导当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工具,以提供就业信息代替职业信息的供给,以提高学生求职应聘技巧和短期求职能力代替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就业本身其实只是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职业指导倾向于关注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服务,而就业指导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毕业时一次性的就业服务,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理应以学生为屮心,不能按传统的“产-供-销”着重于生产标准化合格产品的指导思路,不重视学生、市场的真实需求,不能提供让学生满意,进而让社会、市场满意的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服务。

(三)职业指导服务内容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不受重视,只有就业形势严峻的高职院校才会引起高职院校的相对重视。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还比较狭隘,仅仅将职业指导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出路的一种重要手段。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指导完全等同于毕业生就业过程指导,认为职业指导只是简单为学生传递就业信息,传授学生简历制作、面试等求职技巧,为学生提供求职过程的咨询服务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认识到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对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的重大作用,看不到职业指导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广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功能。

(四)职业指导服务反馈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在反馈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有限。主要是在学生毕业之后,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情况的反馈表,以及学生在人才市场所受欢迎的程度等有限的倍息来分析职业指导服务的成效。忽视了在职业指导服务过程中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学生对职业指导服务效果的反馈更具有说服力。而高职院校没有定期收集学生对职业指导服务的反馈意见。缺乏对职业指导服务效果的详细的反馈信息资源,学校便无法有针对性的完善职业指导工作,高职院校中的职业指导服务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职业指导老师的服务意识及理念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学校应该加强对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要有计划、有步骤的选送一些教职工去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组织的系统培训和资格鉴定,逐渐构建起一支同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和职业指导专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讲堂、论坛、沙龙等形式,定期聘请社会上知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入校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充实职业指导的内容;或是通过拓展培

训途径,如定期派职业指导老师参加一些区域性的相关的研讨活动等,来拓展其专业视域,提升职业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

(二)以人为本,树立“学生满意”的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不能只注重整体就业率的提升,对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服务的探索与关注的力度不够。职业指导应针对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层次性和个体性,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专业化的服务。职业指导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个人能力情况、社交情况和个性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也可以与专业相结合,提升职业指导的专业性。还可以搭建便捷的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平台信息,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及时的就业信息,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的职业需求。

(三)完善职业指导的服务内容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实际工作中,职业指导服务内容空洞,仅停留在就业理念技巧、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相关行业、企业就业信息的提供,测评及结果分析,一对一职业咨询等方面。要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服务质量,高职院校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的服务内容。切实重视职业测评与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并将其作为职业指导服务重要内容。也可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指导工作。如开展讲座、与职业指导老师面对面的交流、直接与企业员工代表或以前毕业校友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活动。也可以建立交流群,学生可以通过交流群在网上进行交流等活动来了解行业、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职业指导信息。

(四)完善职业指导的反馈机制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对职业指导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来评判学校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通过职业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增强学校的职业指导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在完善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改进时要注意应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结合PDCA循环,把服务质量的改进作为一个过程进行管理,对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各种问题限期制定纠正措施,避免相同问题的重复发生,不断改善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瑞.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考试周刊,2013(34)

[2]张筠.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素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3]袁玉娟.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职教育服务质量现状调查[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

[4]吴帆,张文彬.职业指导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3)

[5]刘胜.学生评价高职院校教育服务质量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三所高职院校满意度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11

基金项目:

2014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内涵发展视野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BZZ112。

第6篇

针对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教学课程,采用提高腿部爆发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以逐步加强力量的训练方式,达到提高移动速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速度素质腿部力量爆发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71

目前初三的体育升学考试中,速度项目是考试的内容之一。就如何提高初三男生的速度素质这个问题,许多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本人依照青少年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在每个年龄段的不同发展敏感期的特点,提出发展初三学生速度素质的方法应以发展腿部力量为主。根据这一观点,本人在2009年初三级第一学期的体育课中作了如下的实验比较。

一、 训练对象

以梧州市五中初二年级两个自然班55名男生为研究对象。确认初二3班28名男生为对照组,初二4班27名男生为实验组,进行实验对照与统计处理。实验时间为一个月,实验前作一测试。(见表一)

二、 训练方法

采用训练对比法。训练内容为:对照一个班采用传统的短跑教学内容;另一班采用发展下肢力量为主的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对照初二3班的教学内容为:行进间后蹬跑,50米加速跑,100米―200米跑。初二4班的教学内容为:双脚负重跳台阶204次,100米加速跑。

第二阶段。对照初二3班的教学内容为:行进间小步跑,蹲踞式起跑304次,50米加速跑。初二4班的教学内容为:负重2公斤原地高抬腿练习,负重2公斤后蹬跑30米。

第三阶段。对照初二3班的教学内容为:台阶跑2次,每次一分钟,30―50米加速跑。初二4班的教学内容为:蛙跳练习,原地扛钢铃30公斤,深蹲4×5次,50米加速跑。

第四阶段。初二3班的教学内容为:20米跑×4次,高抬腿、跳台阶20×4次。初二4班的教学内容为:负重高抬腿,后蹬跑,跳台阶练习。

第五阶段。初二3班的教学内容为:30米跑×3次,60米跑×2次,100米跑×2次。初二4班的教学内容为:负重2公斤加速跑×3次,负重2公斤跳台阶练习。

第六阶段。初二3班的教学内容为:后蹬跑,高抬腿跑30米×4次。初二4班的教学内容为:50米加速跑2次,100米跑2次,200米跑2次。

三、 结果与分析

从训练因素的角度考虑,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重复训练、持续训练、比赛训练等,这些训练方法各自得到极大的发展,是促进学生运动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动力。初二学生下肢力量的提高,特别是腿部爆发力对短跑成绩有一定的提升效果,有利于速度素质的发展。因此,在短跑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利用重复训练法经过不断的强化和运动条件的反射,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实验后,初二4班的成绩都优于初二3班。从表二中可见,两种教法对学生腿部爆发力的影响不一样。对照组的立定跳远成绩提高了约6厘米,而实验组提高了13厘米,因此两个基本点组的50米成绩提高幅度也不一样,对照组50米提高了026秒,实验组则提高了046秒。

结论:在全面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上,提高下肢爆发力为主的教学是有效的,应逐步加强力量训练。本人认为,要按长期训练规划,逐阶段完成训练计划规定的任务,科学地调控全过程,做到运动员各阶段表现出的专项成绩与他们该阶段的相应基础水平相一致。

[参考文献]

[1]丁波,宫玲.浅谈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全面体育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2000(3).

第7篇

【关键词】开放大学 外延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一、课题简介

《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研究》是河北电大2013年度课题,于2015年11月由河北电大批准立项、由唐山电大课题组承担,课题负责人王月华。课题编号:YB201513

《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研究》经省电大批准立项以来,唐山电大十分重视,校党委和科研负责人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领导。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由5人组成:王月华教授为课题负责人、第一主研人,成员有:马海阳教授、杜春梅讲师、邹前讲师、张启新、董小梅5名老师组成。课题组具有多年积累的远程教育模式改革方面的相关文献及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料,研究所需电脑等硬件设备齐全,这是完成课题研究的物质资源保证。通过实地调查、网上查询、阅读相关文献专著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所需的各种资料,通过分工协作、系统规划保证按时圆满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研究与实践分工如下:

王月华:负责课题整体规划、主体资料的编写;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补充及修改;撰写课题主体论文及研究报告等工作。

杜春梅:负责设计、组织课题整体性调研、调查问卷的制作以及调查数据的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相关论文等工作。

马海阳:负责课题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与汇总;协助撰写相关论文;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校验、补充及修改。

邹前:负责调研、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

张启新、董小梅:负责具体问卷的调查、整理、统计分析、校对等工作

二、课题主体部分

(一)课题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最近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也包括远程开放教育)大发展的10年,10年的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迈进大众化阶段。但这种发展主要是外延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入学学生的数量、高等学校办学空间的延展上,与此同时办学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开放教育的办学质量遭到了社会的质疑,所以当前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已逐步从量的拓展转移到办学质量的提升。远程开放教育是迅速、高效、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学习化社会的排头兵,而质量和效益是其核心与保障。针对我国开放大学目前整体远程开放教育状况和国际成人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规律,重塑远程开放教育全面质量观、优化自身结构、加强系统联合、确保运行保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是我国21世纪初远程教育发展的制胜法宝。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当前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本质,就是要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这对于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篇幅所限略)

(三)课题研究目标:

从理论上论证“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合理性,从实践中探索开放大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从而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真正开放大学的华丽转身。

(四)课题研究假设

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并不断变化;开放大学外延式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解决;目前远程在线教育有效性不足;课程教材内容体系滞后于实践;远程实践教学数量不足且质量低下。

(五)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课题研究设计

⑴研究计划或实施方案

校党委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领导,课题组成员做了明确分工,制订了课题研究进度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完成的阶段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准备阶段:2015.8-2015.10:完成课题论证、课题申报、开题、研究规划、成立课题实验小组于前期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制定调查表,课题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做好文献资料记录,详细论证开放大学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实施阶段:2015.12.11―2016.6:具体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对“唐山市开放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按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围绕试验重点展开交流活动,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比较在各方面上的欠缺与不足,努力探索出我国“开放大学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

总结阶段:2016.7.―2016.10:对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进行分类、整理,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内部论证、同行评议、专家鉴定、撰写并发表课题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3)文献研究或文献报告

为搞好《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研究》这一课题,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研究了《现代远程教育论》《中国远程教育》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远程教育的研究理论,如王陆(2002)认为影响网络学习者特征的因素主要有:个性因素、性别因素和认知风格。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学习者自身还是网络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研究者进一步提出:教育者应对学习者给予更多的关心。西沃特认为,远程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给予学习者更多的持续性的关心,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如果远程教育缺乏这种对学生的持续的关心和支持,那么这种教育就会遇到许多困难,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会导致学生的流失。所以说,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和学习者需求的关注一直是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

⑷具体研究内容设计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边实践、边研究、边产出”,力求设计在先,实践校验,总结经验成果推广。坚持课题研究与试点工作相结合,试点人员与研究人员相结合,在试点中开展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试点工作。

研究主要内容设计:通过调查研究,揭示开放大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开放大学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在借鉴国外远程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开放大学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路径。

2.研究对象设计

在国开大学、河北电大的指导下,2015年11月,课题组成员以唐山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针对目前开放教育办学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服务、考务管理、学习环境等七个维度设计了“开放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153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课题组根据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基本按时完成立项书确定的各项任务。

3.研究方法设计

我们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教与学设计、教学实践、研究总结。本课题采取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4.研究技术路线设计

首先对学习者进行调查,设计《开放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统计汇总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广播电视大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其次,对开放大学外延式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撰写并发表课题主体研究论文《开放大学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研究》;第三,通过对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进行分类、整理,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上报结题材料。

(六)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研究过程记录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搜集并认真学习了《现代远程教育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通知》,反复学习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的经验,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任务、指导思想。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到唐山电大直属班、乐亭、滦县、迁西等教学点进行专项调查,了解开放教育毕业生在各单位的工作情况,掌握社会对电大远程教育毕业生的实际需要,以便有的放矢地组织网上教学,改进教学支持服务,丰富教学资源,以改革教学方式。课题组多次深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远程教育网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及效果,能够有效借鉴并富有创新,为课题的顺利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题组多次开会讨论什么是“网络教学”,什么是“在线教育”?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什么是“自主学习”?如何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等问题,对上述问题多次进行了讨论研究,反复论证,以确定网上在线教学、特色资源建设的模式及质量。

2、研究过程的信息处理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一个可靠的基点,我们做了一项调查:2015年11月,课题组成员以唐山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针对目前开放教育办学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服务、考务管理、学习环境等七个维度设计了“开放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153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课题组根据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基本按时完成立项书确定的各项任务。

通过对96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明确了学生的有关情况,他们受文化程度、硬件支持、从业待业影响,以致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对教师辅导的内容要求不同,尤其是了解到了开放学员对网上教学资源的质量要求,我们看到了国开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难巨性,所以我们开展“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研究过程分析

课题组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发现在开放教育办学中依旧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新生对入学时采用的交费方式意见不一,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更倾向于POS机刷卡的方式;二是学生对每门课的面授课次数、实践课程及课程的实用性等方面不满意,多数学生认为每门课程只需安排一次面授课即可;三是学生对课程教学设计不满意,很多学生对国开大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的灵活程度、师生互动、网络学习资源、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面授课课堂气氛都不是特别满意,特别对使用多媒体的灵活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网络学习资源不充分,缺乏精准推送,集中反映在目前的期末复习范围与终结性考试内容相差甚远,复习范围大且对接度低,形成性考核内容涵盖终结性考试内容也太少,远不如人大网络教育网上期末复习资料的指导性强,网络学习资源不充分且有效性低下,因人而异的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严重缺乏,导致学习者的“信息迷航”,学习者兴趣不高,最终导致学习者学习效果不理想。开放教育学生希望在远教平台和手机平台上获得的主流资源类型是文本和视频。五是教学支持服务形式单一,很多学生对目前国开网所采取的“新闻讨论区”或“课程讨论区”的这种答疑方式表示质疑,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答疑通道单一,应该开辟多通道为学生答疑。随着微信的大众化,学生更倾向于微信群这种答疑通道。六是考前辅导资料缺乏,有效性不足。突出问题是考前辅导资料占考试试卷内容的比例太低,甚至少数统设课、省开课期末复习资料没有或上传不及时,导致学生“复习迷航”,对考试无所适从。为此,课题组提出了我国开放大学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路径:一是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做到稳中有进;二是发展有质量的在线教育,科学构建在线教育的的质量保障;三是引进和开发慕课(MOOCs),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的深度融合;四是开展“智慧学习服务”,构建高水平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五是深化教学教务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第一,以学习者为本,大力开展基于“智慧信息推送”的个性化学习服务,第二重点抓好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和强化网上形考管理。第三丰富、优化国开网教学资源,提升资源的指导性和利用率;第四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监控;第五借助公开课、教学评比活动,加大教师培训,提升远程教育教师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努力,以唐山广播电视大学及各分校为研究与实践的对象,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分析和总结,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产出”的方法,我们撰写了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具体包括:

(一)研究报告

《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

(二)论文

开放大学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研究(公开发表)

(三)调研报告

《广播电视大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公开发表)

四、课题研究主要结论

课题组纵观我国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实际,借鉴美国等国外远程教育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开放大学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具体建议如下:

(一)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概述

1.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外延式发展是指办学硬件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其核心在于学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着重反映学校人、财、物在量上的增长变化,其构成要素可以直接地观察和测评。

开放大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以学校的外部条件作为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上的拓展,是适应外部需求表现出的外在扩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教育投资的多渠道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开放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迅速扩大了开放教育的发展规模。二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远程开放教育是开放大学目前开办的主要教育形式,其办学主体由企业、普通学校、学会、政府、社会力量包括社会团体、派、公民个人等构成,这就决定了其办学质量的参差不齐。三是招生数量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开放大学系统不断壮大,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放大学,但纵观其全系统教学质量,却是“胖而不壮”。四是招生空间拓展迅速。目前国开大学拥有 44所省级电大、933所市电大、1829个教学管理工作站,整个系统延伸到乡镇街道[1],空间拓展可谓惊人迅速。

2.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内涵式发展一般是指通过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来扩大教育的容量,是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软实力的提升,质量和效益是其核心构成要素,旨在反映学校整体水平,是不可直接量化的无形资产,是在无形之中影响和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开放大学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指开放大学要立足于质量与规模、开放与创新的核心基础,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优化办学结构配置,重点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开放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将开放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办学及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从开放大学要服务于全民学习的角度看,全民学习是有质量需求的学习;作为承办开放教育的实体机构,开放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是有质量规范的教育,开放大学是有质量保障的大学。二是开放大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服务,可满足学习者接受高质量、个性化的远程教育需求,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三是开放大学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整合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限制,能为不同区域、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远程教育服务。四是开放大学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协同发展的同时,视质量为学校生存、发展之根本,确立了开放大学的质量理念、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制度。区别于普通大学的“宽进严出”是开放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而“宽学严教”则是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3.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关系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是开放大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取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外延式发展是以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办学层次的拓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而内涵式发展则以提高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非是相悖的发展模式,开放大学的发展需要外延式发展提供前提基础,同时又需要内涵式发展作为其发展的目标,两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1)两者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外延式发展强调外在资源的补充、扩大与配置的增加,彰显“量”的变化;内涵式发展则强调质的变化,追求质的层次与水平的提高,侧重学校内在资源的挖掘、整合与优化配置。

(2)外延式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最终要求。内涵式发展建立于外延式发展基础之上,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包括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提升与独树一帜。开放大学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需要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的支撑,同时,开放大学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3)两者需协调发展。没有内涵发展,教育质量不高,不仅不能满足求学者的需求,也难以实现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外延发展,学校办学规模得不到应有的扩张,大众化的目标无从实现,求学者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所以绝不能把开放大学的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对立起来,而应协调发展。

(二)开放大学在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战线的延长,开放大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2015年11月,唐山电大课题组针对目前开放教育全部教学环节,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服务、考务管理、学习环境等七个维度设计了“开放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问卷153份,其中96份有效问卷。课题组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发现在开放教育办学中依旧存在如下问题:

1.新生对入学时采用的交费方式意见不一

目前唐山电大新生入学交费采用的是现金缴费方式,但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更倾向于POS机刷卡的方式,认为POS机刷卡缴费比现金收费不仅操作便捷,而且携带更安全。

2.学生对每门课的面授课次数、实践课程及课程的实用性等方面不满意

课题组调查显示,学生对每门课的面授课次数、实践课程、课程的实用性等方面不满意。由于实践课程的操作性低,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程不满意、缺乏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开课程不实用,教材滞后于实践,所学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工学矛盾,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很难挤出更多时间参加面授课,故目前开放大学各教学点开放教育面授课学生到课率极低,所以多数学生认为每门课程只需安排一次面授课即可(目前唐山电大的面授课一般安排在3-5次)

3.学生对课程教学设计不满意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国开大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方式、使用多媒体的灵活程度、师生互动、网络学习资源、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面授课课堂气氛都不是特别满意,特别对使用多媒体的灵活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基于知识点设计制作的小动画微课因其趣味性更受学生喜爱,然而目前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制作微课程,很大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只是实现了以多媒体文字替代了传统的板书文字,更有个别教师依旧照本宣科,一点也不会使用多媒体设备。

4.网络学习资源不充分,缺乏精准推送

课题组调查发现,学生对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基础性文本资源(如课程说明、实施方案、章节重点)比较满意,但是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国开网所提供的学科期末复习资料、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并不满意,集中反映在目前的期末复习范围与终结性考试内容相差甚远,复习范围大且对接度低,形成性考核内容涵盖终结性考试内容也太少,远不如人大网络教育网上期末复习资料的指导性强,网络学习资源不充分且有效性低下,因人而异的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严重缺乏,导致学习者的“信息迷航”,学习者兴趣不高,最终导致学习者学习效果不理想。

随着网络的全覆盖,学生越来越希望获得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以便更灵活的进行学习,开放教育学生希望在远教平台和手机平台上获得的主流资源类型是文本和视频,我校老师提供的文本资源基本满足需求,但视频资源远远不足,任重而道远。

5.教学支持服务形式单一

课题组调查可知,学生对教师面授导学提供的教学服务和平时班主任提供的通知提醒服务相对比较满意,但是针对目前国开网所采取的“新闻讨论区”或“课程讨论区”的这种答疑方式表示质疑,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答疑通道单一,应该开辟多通道为学生答疑。随着微信的大众化,学生更倾向于微信群这种答疑通道。

6.考前辅导资料缺乏,有效性不足

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前辅导资料占考试试卷内容的比例太低,甚至少数统设课、省开课期末复习资料没有或上传不及时,导致学生“复习迷航”,对考试无所适从。另外试点课的上机考试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困扰和报名障碍,已严重影响招生工作;相对而言,学生更适应于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

(三)开放大学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1.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开放大学的生存之基

目前,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但这种发展究其实质还是外延式发展,依旧主要是招生人数的增加、办学空间的拓展,同时办学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甚至遭到了社会的质疑,如现有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处于初级层次,其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准确度不够、服务质量低下、学生满意度不高、运营商服务能力不足,所实现的个性化是“局部个性化而非整体个性化”、“个别人个性化而非大众个性化”,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开放大学的社会声誉,所以,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型是开放大学的生存之基。

2.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开放大学的发展之源

目前我国正值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之际,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以,开放大学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要向一切有能力、愿意接受远程教育的人提供远程学习服务,要帮助求学者尽快实现其求学目标,与此同时,实现开放大学跨越性、健康发展。因此,推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开放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3.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开放大学的立校之本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国开大学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有效服务社会的必经之路。但内涵发展不等于控制数量和规模,而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数量和规模的适度扩张。换言之,内涵发展实现了,质量提升了,规模发展才有保障。所以,作为内涵发展的核心--远程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开放大学的立校之本。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开放大学欲在终身教育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置“教育质量”于“生命线”高度,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求学者提供灵活便捷、独具个性化的高质量远程教育服务,努力探索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新路子、新办法,加快实现远程教育质量的新跨越。

(四)国外开放大学的经验借鉴

1.英国开放大学

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多样化的,网络、电视、广播、论坛、邮件都有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课件供给学生自学使用,甚至在广播和电视上会有开放大学的专属频道向全国播放,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资源的同时线下可通过网络或者通讯工具交流,参与分组形式的讨论,一些公共的课程和基础课程会通过电视和广播全天候的重复播放,学生随时都可以在开大的专属频道中看到。在英国开大里进修的学分可以和全日制大学积累和互换,甚至可以让开大的学生到本校来继续进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马来西亚开放大学

马来西亚开放大学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收听学校广播电台,在这个电台里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指定热点学术话题讨论,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参与其中与教授交流,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学校里的网络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注册的学生们免费下载使用,并且学校会定时选取一些专业领域的学术文章发送到学生的个人网络平台中。

总之,无论是英国开放大学,还是马来西亚开放大学,它们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创新,各环节教学的构建都是值得我国开放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借鉴的。

(五)我国开放大学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1.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做到稳中有进

开放大学欲实现内涵发展,则必须秉持“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必须立足于质量与规模、开放与创新的核心基础,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国开大学尽管面临招生的多种困难和压力,但必须坚持“一手抓招生、一手抓质量”,不断加强教务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多措并举引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发展有质量的在线教育,科学构建在线教育的的质量保障

欲实现内涵式发展,开放大学必须开展有质量的在线教育,科学构建在线教育的的质量保障。有质量的在线教育是指学习者有合理的途径达成他们的学习目标,而在线教育的质量保障是指开放大学要帮助学习者成功的拓展和提升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质量保障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为此,开放大学必须科学构建在线教育的的质量保障,从机构管理、课程设计、学生支持服务等环节设置质量评价标准,要用系统的方法保障质量,把质量保障作为持续改进的过程,将在线教育的产出作为检测质量的最重要方法。

3.引进和开发慕课(MOOCs),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的深度合融

促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研究证明, MOOCs、微课、翻转课堂作为新生事物虽不完善,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以改变我们的远程开放教育。因此,开放大学必须引进和开发慕课(MOOCs),深入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实际操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为学习者提供宽敞的信息化空间和个性化智慧学习服务,实现传播与互动功能。

设置并通过MOOC课程讨论区,构建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其自主交流互动,并就资源取得、课程学习、形考提交、终结考试及情感等问题相互讨论、相互鼓励,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而要吸引更多求学者参与到MOOC课程讨论中,导学教师则必须精心设计讨论主题,采用专题讨论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增加情感讨论的话题,缩短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做到及时回复学习者的提问。

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先明确其核心理念,即将传统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在互动中使其碰撞思想,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学习。为此,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4.开展“智慧学习服务”,构建高水平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开放大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大力开展“智慧学习服务”,加速构建高水平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所谓“智慧学习服务”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为学习者量身打造、致力于学习者长远利益的取得和目标的实现,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智慧学习服务是数字化学习服务的全方位升级,是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大幅度拓展,通过设备与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深度结合,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开放大学开展“智慧学习服务”,首先要设立完备的学习者信息库、有效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者评价报告库,借助于各种软件和应用程序,向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常规服务(如在线答疑、学习服务、即时通讯、视频点播等)、个(如资源推荐、学习进程、评价测试)、智能服务(如学习活动方案推送、学习任务分配等)和特色服务(如兴趣激发、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开放大学应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整合、开发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优质网络课程,重点培养精通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擅长提供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专职教师和技术人员,组织知名专家教授编写实用型教材、录制网络精品课程,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指导教师,全力做好“智慧学习服务”。

再次,开放大学要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开展“智慧学习服务”、提升远程教育质量的先导和培养目标。开放大学要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必须积极开辟和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把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抓实抓好,确保毕业生岗位适用率的稳步增长。

5.深化教学教务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面对日益激烈的高校招生竞争,开放大学必须坚持基于网络的导学方式,从入学导学、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网上教学资源入手,完善教学全过程管理,切实做好网上教学工作,使其彰显远程教育特色。除强化常规过程监管外,尚需加强教学教务管理的改革和应用:

以学习者为本,大力开展基于“智慧信息推送”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开放大学要始终秉持“以学习者为本”的理念,努力做好对学生的导学、助学、资源和信息服务。各班主任、导学教师要强化服务意识,一切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着想,在入学缴费方式、学习资源获取等方面,做好个性化的细致服务,多给学习者一些人文关怀,切实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要,切实解决其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毋庸置疑,不同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故开放大学应大力开展“基于智慧信息推送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所谓“智慧信息推送”是指借助于电子邮箱并依赖人工参与的信息推送服务,它可以系统地分析考量学习者的需求并进行整体化设计与推送,使推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体验和需求的满足度。导学教师必须正确分析学习者的需求,正确选择推送对象、推送内容、推送方式和推送时机,真正做到“个性化推送”,确保推送服务的的准确性、有效性,进而提升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效果。

(2)重点抓好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和强化网上形考管理。建议无论是统设课还是非统设课的形成性考核,一律实现在线完成;除试点课程外,每门课程行考作业布置为2-3次,内容尽量设置为客观题且数量为30道题,实现学生在线提交与自动出成绩;规定学生作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不限次数提交作业,以最高成绩为学生的有效成绩,;规定行考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学科终结性考试尽量扩大开卷考试的比例,适度增强考试难度,考试时间一般介于60-90分钟。

(3)丰富、优化国开网教学资源,提升资源的指导性和利用率。开放大学及各分部要将提高教学资源质量和应用效果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重点加强教学资源的整体设计,做到不同学科网上资源栏目设置清晰一致,期末复习题范围适中并提供参考答案,微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短小、有趣,知识点明确、难点导清,资源更新及时,以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大学必须追求网上资源建设的高针对性、高指导性和高利用率,千方百计确保网络资源的应用效果和建设质量。

(4)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监控。国开大学要注重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规范课程论坛、新闻讨论区的管理,明确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的职责。讨论区名称的设置力求规范、统一,要明确各论坛、讨论区的职能及要求,避免学习者参与答疑时发生“使用迷航”。开放大学及各分部要加强对网上教学活动的有效督促,强化网上教学监控与系统通报机制。学科辅导教师除面授导学外,主要开展网上教学答疑,为学生提供良好教学支持服务。各级分校、教学点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的指导功能,使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经常化,进而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5)借助公开课、教学评比活动,加大教师培训,提升远程教育教师整体素质。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开放大学实现内涵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开放大学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放大学的教师必须快速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占领理论前沿,才能不辱使命。开放大学要加强课程教师及教务管理人员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公开课及各项教学评比活动,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如唐山电大为进一步探索开放教育导学模式,每学期均组织一次全系统开放教育公开研究课,该活动持续开展了五年,为全系统开放教育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推进了全系统开放教育教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远程教育质量,关系到民族振兴与开放大学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开发大学必须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实施“宽学严教”的质量保障制度,努力为学习者提供宽敞的学习通道、便捷迅速的学习平台、宽容的学习文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严谨的教学行为、严格的教学规范,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杜春梅邹前张启新.广播电视大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4):121.

[2]胡建华.立于实践精于理论:开放大学建设研究之力作[J] .中国远程教育,201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