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13:43:41
序论:在您撰写网络消费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本文作者:郝金镇工作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消费观念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网络消费动机有个性化的一面,但又有很多从众的心理,常常会受到周围其他同学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周围的同学而进行消费,因此也容易盲目跟风、攀比,产生奢侈消费的现象。另外,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切身体会到赚钱的艰辛,而且自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商家的虚假诱惑,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只是浏览一下就购买了商品,购物没有节制,最终浪费了大量的金钱。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消费模式大学生网络消费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够成熟。所以在对大学生网络消费教育中,首先就要培养大学生客观、理性的消费观。重点是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网络消费的利与弊,网络消费存在着很多虚假的信息,是商家的诱饵,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消费。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或者邀请一些经济学专家对网络消费进行专题的讲座,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消费主题活动,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学生理性网络消费。其次,提高网络消费的辨别能力。网络中商家常常会制造很多虚假的信息,例如使用制图工具,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把图片美化,吸引消费者,又或者是以低价、打折来诱惑消费者。教师、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机会,或者在学校网站上,教导学生正确辨别这些信息,货比三家,或者是到实体店考察之后,才购买。最后,提高网络消费的自制力。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勤工助学组织,或者是与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兼职的机会,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到社会找兼职,通过社会的历练,体会赚钱的艰辛,这样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提高网络消费的自制力了。
加强法制管理,增加对商家的约束关于网络消费交易的安全问题,由于网络消费仍处在一个新兴的领域,国家对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国家要加强法制管理,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一方面约束商家的行为,不能以虚假的信息来欺骗消费者;另一方面要规范网络交易操作,尤其是在个人信息操作方面,要加强网络后台管理工作,提高网络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信息可以得到保障。另外,网络后台的工作人员不能利用职位之便,窃取消费者信息,一旦发现,严厉处罚。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盲目性,跟风、攀比现象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大学生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培养一批具有高专业知识、高网络信息素养,以及科研能力强,具有敏锐的政治识别力的教师队伍,可以从当代社会,甚至是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入手,客观、正确分析时势,帮助学生正确思考,了解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网络消费这种经济现象。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清楚知道自己目前所需要的并不是攀比、跟风,而是学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面竞争,展现自己的风采。其次,学校可以联合校内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适当地离开网络,投入到社会人际交往生活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学生沉迷于网络的时间减少,对网络的兴趣降低了,那也就可以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网络消费了。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消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消费观念问题,存在着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等现象;另外是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网络商家以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商家行为,完善网络系统操作。总而言之,要从各方面进行改进,促进网络消费的正常化发展,让网络消费给学生带来的是便利,而不是困惑。
1.1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水平本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将益阳市大学生每个月的网络体育消费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每个月没有网络体育消费或1-49元为低级水平,50-99元为中级水平,100元以上为高级水平。通过图1显示有3%的大学生无网络体育消费,45%的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水平处于低级;46%的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水平处于中级;9%的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水平处于高级。由于益阳市整体消费水平较低及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因此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水平呈现出低、中级消费水平占主体,高级消费水平可上升空间较大的局势。
1.2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结构根据体育消费和网络消费的结构方式,对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结构进行调查,发现益阳市大学生的网络体育消费结构与体育消费的结构有较大的相似点,均以实物类消费和信息类消费为主。信息类消费,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观看体育资讯。表2显示益阳市大学生在这方面消费占43.3%,略高于网络体育实物类消费,由此可见随着网络时代的出现,网络消费开始逐渐扩大并有占据实体消费的更大市场的趋势。实物类消费,指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花费一定的资金获得体育类的实物商品,主要包括运动服装、运动器械、体育杂志等。益阳市大学生在这方面消费占41.7%。这显示大学生除了在网上浏览体育新闻和观看赛事外,主要还是以实体消费为主。参与性消费,旨为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参与体育相关活动并通过网络进行的消费,例如通过网络购买观看比赛的门票、支付租用场地的费用等。益阳市大学生在这方面消费占10%,这与非网络类的参与性体育消费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网络对体育赛事门票的出售和体育场地的租用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劳务性消费,指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知识或因身体状况而需要相关的体育辅治疗通过网络进行了解或支付费用的消费。调查显示,只有5%的大学生在这方面有消费过,这跟参与性网络体育消费的情况类似,这可以看出利用网络上开展体育培训班或体育辅治疗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
2影响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
2.1影响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
2.1.1网络体育消费观念网络消费行为的观念分为传统节俭消费观、需求消费观、从众消费观和奢侈消费观,由此结合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行为,制定出相应的选项来反映益阳市大学的网络体育消费观念。表3显示根据自身审美需要而选择合适的体育商品的大学生占54.4%,即需求消费观;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体育商品占36.8%,即传统节俭消费观;受朋友或同学影响相跟着买的从众消费观和只注重品牌追求个性的奢侈消费观,别占4.7%和4.1%。大部分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商品,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偏向盲目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网络体育消费观念影响着其网络体育消费行为,同样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营造良好的网络体育消费氛围至关重要。
2.1.2经济情况结合其相应的网络体育消费水平进行分析,表4表明每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下的大学生有30人处于低级消费水平,没有一位是在中级或高级的消费水平;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元的大学生有126人处于低级消费水平,91人处于中级消费水平,只有8人处于高级消费水;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处于中级或高级的消费水平的有158人。这表明大学生在网络体育消费情况与其每月生活费的多少呈现正相关性,经济情况是决定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2.1.3个人感知风险感知风险的最初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的RaymondBauer于1960年从心理学延伸出来的,他认为消费者任何购买行为,都可能无法确知其预期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某些结果可能令消费者不愉快。[2]研究发现益阳市大学生存在的个人感知风险主要有:①在网络上购买的体育商品没能达到消费者所期盼的效果或规格。②在网络上购买的体育商品对消费者的安全或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危害。③害怕在网络上购买的体育商品的价格比传统零售商的价格高或者是商品的质量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以及体育商品的退货及其退货带来的损失等,甚至是无法接收到所预订的体育商品。④银行卡、网银信息和个人隐私等,由于网上支付需要消费者的个人相关信息以及输入银行卡、U盾相关密码信息。所以网络购买体育用品除了交易的风险外,还存在着个人财产信息的风险等。
2.1.4以往网络体育消费经验以往网络体育消费经验,指消费者曾经在网络上的某个商家、网站上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体育赛事的直播等的经验。消费者在经历第一次的网络体育消费并获得相对理想的消费体验后,他们在第二次的网络体育消费中会习惯性地去重复上一次的网络消费操作,即寻找上一次合作的商家或上一次观看体育赛事的网站。由此可见,大学生以往的网络体育消费经验也是影响其网络体育消费的因素。
2.2影响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客观因素
2.2.1网络体育商品的价格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区别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区别是网络零售可以方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其所需的商品,而且网络零售的商品价格比传统零售要低。这是由于网络零售拥有庞大的商品库,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寻找适合自身的商品,这为消费者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并且网络零售不需要实体店,也不需要太多了销售员,其运营成本因此远远低于传统零售,所以网络零售商品的价格要低于传统零售商品的价格。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中心)第十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动机依次是:节约时间(48.5%),价格便宜(43.67%),购物操作方便(42.4%),寻找稀有商品(33.5%)。[3]网络体育消费隶属于网络零售的一个范畴,因此网络体育商品价格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2.2.2体育商品的品牌网络体育购物虽然有着比传统零售好处,但凡事都会有双面的,其不足之处之一就是网络体育购物中,消费者对网络上的商品的辨别能力要较传统零售中商品的辨别能力低。当消费者对想购买的体育商品不太了解时,为了避免网络体育消费带来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消费者往往会选择知名度较高的体育品牌,例如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等。知名度高的体育品牌往往能减少消费者评价产品过程中的搜寻成本以及所付出的认知努力,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2.2.3网络体育消费平台网络体育消费平台,指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体育商品或观看体育赛事直播、视频、论坛等的网站平台,例如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名鞋库等。作为商家与消费者在虚拟世界进行体育消费交易的平台,网站平台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实用性强的网站有着强大的搜索功能,消费者可以通过其来迅速搜寻自己想要的商品、赛事直播或体育资讯,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搜寻成本。网络体育消费者会倾向选择搜索功能强、网店设计精美、网站管理完善、产品详细信息更新快、网站下载链接速度快的网络体育平台进行其体育消费行为。因此网络体育消费平台的建设是否完善,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行为。
2.2.4网络体育商家的诚信度在网络体育消费中,与传统零售的区别还在于体育消费者与体育商家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易活动,双方只能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交易,体育消费者无法对购买的体育商品进行触摸、尝试和对比,也不能支付完费用就马上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体育商家的诚信度对网络体育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传统体育消费。表5表明商家的诚信度高是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网络体育商家的首要原因,约占总体人数的52.5%;其次为商家服务态度好。仅3.7%的大学生会因为所选体育商品价格比其他商家便宜作为首要原因。日常生活中除非消费者对将要与之交易的网络零售商建立起了足够的信任感,否则即使网络零售商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报价,消费者还是不会与没诚信的商家进行交易活动的。因此网络体育商家的诚信度对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大学生网络消费动机主要为节约时间、价格便宜和操作方便;当代大学生比较追求个性化,因此也有3.5%的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动机为寻找个性化体育商品。从大学生的整体消费层次来看,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约占91%的大学生处于中低水平,仅9%的大学生处于高级水平。2.通过对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结构调查,益阳市大学生的网络体育消费类型主要有:实物类消费、信息类消费、参与性消费、劳务性消费。整个消费结构中以信息类网络体育消费和实物类消费为主,两者共占85%,参与性消费及劳务性消费只是网络消费中附带的小部分,仅占15%。3.通过结合体育消费和网络消费的相关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中大学生的网络体育消费水平与其经济情况呈正相关性;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体育消费观念以需求消费和价廉物美为主;其次影响网络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中还与存在的个人感知风险及以往的购物经验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客观因素中影响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其次是商品品牌及网络的销售平台,此外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商家诚信度,也就是网络商家的店家级别。
(一)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的性别特征
在本次调研中,男生有60人,女生有123人,分别占32.8%、67.2%。被调查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过网络消费的经历,比率高达98.4%。而从接触网络消费的时间上看,男生比女生更早,男生5年以上网龄的占13.3%,而女生只有5.7%。这与男女生网络消费的类别也存在较大关系,男生多用于虚拟物品消费,如购买网络游戏中点卡、Q币等,而女生则多以网络实物消费为主。从月平均消费而言,女生的月平均消费却比男生更高,300元以上的占25%,比男生高出7个百分点。
(二)艺术类学生比非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网龄更长,频次更高
调查结果显示:艺术类学生的网络消费比非艺术类学生的网龄更长,在3—5年的选项上高出5个百分比,这与艺术类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求新鲜感有很大的关系。当问及每周上购物网站的频次时,艺术类学生也明显比非艺术类学生高,前者为41.5%,后者仅为17.2%。并且有超过半数的艺术类学生认为网络消费已经是自己目前普通常用的消费模式了。
(三)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内容比非艺术类学生更多元化,更追求时尚性、个性化,更追求品牌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实物消费占主要消费类别61%,虚拟物品消费占17%,服务消费占22%。但艺术类学生和非艺术类学生相比,具体的实物消费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由于调研对象中有部分是服装专业的学生,因此艺术类学生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服装、配饰和电子产品;而非艺术类学生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电子产品、生活用品、书籍。从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艺术类学生更加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产品,特别是网上提供的一些完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更深受他们的喜爱。因此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自身价值的,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其次他们的品牌意识也比非艺术类学生更强烈一些,他们关注各类时尚信息,对于各大品牌了如指掌。因此可以说艺术类学生更是网络消费追新一组的典型代表。
(四)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比非艺术类学生认同度更高,并且有意向开网店或已经开网店的学生比率较高
从对网络消费的认同度来说,整个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消费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这主要体现在网络消费安全、操作简单、商品丰富、价格便宜这几方面,而相比较之下,艺术类学生在安全性、时尚性、商品丰富性上认同度更高些。也正因为对网络消费有着较高的认同感,所以在问及“是否已开网店或有意向开网店”的问题时,艺术类学生中有5%的学生已开网店,有34.2%的学生有意向开网店,其比率均高出非艺术类学生。
(五)艺术类学生偏向于感性消费,更在乎网络消费的情绪体验
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往往关系到消费的质量。理性消费以性价比为标准,将商品的价格与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并作出理性的消费判断,然后决定消费行为;而感性消费则是以商品的“情绪价值”为标准,出于对心理满足感的追求而进行消费,没有明确的消费目的。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80%的艺术类学生没有网络消费的计划,往往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买就买。这是很明显的感性消费的倾向,他们更追求网络消费带来的心理愉悦感。从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通过网上购买过程获得到大量信息或娱乐情报,结识新的朋友,既节省了体力,也节约了时间。灵活的支付方式和快捷的送货上门服务,让他们体验到传统购物方式无法提供的乐趣。在网上购物可以一个人自由选择而不受到商场销售人员的打扰,还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产品,从而获得一种自由、被尊重的愉悦感。总之,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具有普适性、超前性、个性化、多元化、情绪性等几大特点,由于这些特点,更加凸显出研究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的现实意义以及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良性发展的重要。
二、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络消费耗费时间长、存在一定的从众消费、消费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良性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网络消费耗费时间长
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即使不购物,也有上网浏览商品的习惯。由此可见,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正在加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仍有小部分同学对网络的使用时间过长,必然会占用学习、人际交往等的时间,甚至迷恋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导致身体素质差、学业下降、身心疲惫、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后果。
(二)网络消费存在一定的从众消费
调查显示,虽然多数艺术类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但心理不完全成熟,自制力不强,易受情绪和外界的干扰,冲动性和情绪性消费依然存在。在特殊的环境下,易于感情冲动,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社会环境、消费群体成员、权威人物的影响,甚至存在着消费崇拜,跟随明星消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演变为畸形消费。这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网络消费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网络消费的风险性往往认识不足。如有个别学生提交给网站的私人信息被非法利用,被诈骗、银行卡账户和密码被盗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网上交易也会经常发生纠纷。如果所购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网站上宣传不符,但因为网上交易除了上网记录外,几乎没有其他有效的凭证,而目前网上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此时消费者的权益未必能获得足够保障,这使得大学生利益受损后主动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的因素
生态消费是国际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在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分别有77%、82%、94%、67%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我国生态消费大众化虽已起步,但比例仍不足20%。而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念也很淡薄,其消费行为非生态化现象较为突出,高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以及一次性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显著特点。为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消费的生态观实属必要。那么,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理念形成呢?综合来说,主要有消费环境、消费心理以及消费教育等各种内在外在因素影响其形成。具体来看:
(一)网络生态消费环境
所谓消费环境,是指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马克思说:“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消费者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当然还包括消费的文化环境和消费的制度环境。网络生态消费环境自然也离不开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以及集体环境。一般来讲,文化因素对网络生态消费行为影响极深,如、价值观念、消费习俗以及道德规范等文化环境因素通过影响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家庭来影响到大学生以及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其次,网络生态消费与他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受到周围相关群体的影响。最后,网络生态消费与制度环境有密切联系,如经济制度、政治与法律制度、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等。
(二)网络生态消费心理
所谓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大学生是网络消费主体,因此,大学生自身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背景、专业背景以及生活地域等个人因素是支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最直接因素,由于大学生存在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又较强等心理,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导致个体丧失自我。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智慧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消费价值取向被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和非理性的盲目消费以及新潮、变异、个性化等现代消费价值取向所取代。这样的网络生态消费心理就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消费行为。
(三)网络生态消费教育
消费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消费、怎样满足消费、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成为政府和国民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通过网络生态消费教育来促进消费者转变观念、建立文明消费方式,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当前网络生态消费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生态消费观的教育渗透不够,大学生对生态消费知识的了解甚少;二是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深;三是大学生生态消费主题活动频率低、层次浅、面不宽,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其触及的领域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四是考评体系中缺乏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等重要指标的考量,这种片面的评价标准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四、引导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水平,引导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良性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正确的网络生态消费观
生态消费观是倡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消费,拥有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的一种全新消费理念。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消费教育,提高消费技巧,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注重自身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注重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注重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费性消费。同时要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鉴别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二)开展系统的网络生态消费教育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辩论赛、社团活动等形式,传授生态消费知识、消费伦理、生态伦理等内容,促进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有效形成,从而加强文明网络消费行为,及时纠正自己的不科学的消费方式和不文明的消费行为。第一,端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导向,要用生态文化意识培养良好的机体,从文化的表层深入到深层文化的建设中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问题;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消费的社会功能,充分认识和了解网络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它作为虚拟交易工具的出现既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困扰的一面,要正确对待;第三,引导大学生树立客观的网络消费观,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品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消费品的作用做出理性的判断,并能合理分析自己的支付能力,从而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消费;第四,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法律和法制观念的教育,知法才能守法,并对行为产生约束;第五,开展网络消费风险教育,通过知识讲座,利用校园传媒进行网络消费风险教育。告诫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务必看清产品的相关信息,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部门,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等形式了解学生消费膨胀心理的原因,并加以正确引导。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消费环境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男性网民多;网络消费者仍以年轻人为主;较低学历网民数量增加。网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表现出来的消费心理有消费满足感更高,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追求实惠的价格心理;追求快捷、方便的心理;追求趣味的孩童化心理等。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网络经济不是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网络经济以其不可逆转之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的改变。网上购物和网上销售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网民和商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各取所需,共同获益,是值得政府和社会大力倡导的网络应用。2007年12月,中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是22.1%,购物人数规模达到4640万。参加过网上购物的网民个人半年网上购物累计金额平均是466元,购物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占到19.1%。企业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尽可能地为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营销依据。
一、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
从2008年1月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看,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网民数增长迅速,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互联网逐步向各层次的居民扩散。2007年新增网民中,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增长较快;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长较快;低收入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互联网;农村上网人群增长较快。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加之政府鼓励“减缓投资、启动消费”,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使用互联网。目前,中国16%的互联网普及率仅比全球平均水平19.1%低3.1个百分点。
网民对互联网的正面作用评价很高,认为互联网对工作/学习有很大帮助的占93.1%,认为“一天不上网就会觉得缺少了什么”的比例是38.3%。互联网已经凸显出重要作用。人们使用互联网,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电子邮箱、查询新闻等简单功能。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等丰富的网络应用服务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对网民情况的分析,可将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男性网民多
目前网民中42.8%的女性比例低于男性的57.2%,这一点与我国的人口特征密切相关。从中国总体人口特征上看,男女性比例比较接近,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及男性,而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是上网的必要条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末中国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中,男女性比例是53%∶47%,即男性的受教育程度要好于女性。男女性网民普及率差异同样存在,目前中国男性互联网普及率为17.7%,女性互联网普及率为14.1%。但这一性别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正在逐年改善。从1997年以来的发展趋势看,网民中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正在缩小。
(二)网络消费者仍以年轻人为主
年轻人一般都追求创新、观念新潮,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快。因此,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各种影碟、游戏、体育用品都是年轻人喜爱的畅销商品,尤其是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比例惊人,18~24岁的网民中有63.8%的青少年网民都玩过网络游戏,这也是网络游戏公司等商家看好的一个市场。
(三)较低学历网民数量增加
与人口总体相比较,网民属于其中学历较高的人群。但不同学历人群的互联网使用正逐步向较低学历人群扩散。1999年以来,大专及以上网民比例已经从86%降至目前的36.2%。另外,从收入上看,接近3/4(74%)的网民收入都在2000元以下。但是,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学历越高,网上购物比例越高。硕士及以上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已经达到56.5%。这些购物者超过80%居住在城镇,在合资和外资企业工作的较多,属于相对高收入的网民群体。并且,上网历史越长,购物比例越高。1999年以前就开始上网的网民网上购物比例为42.4%,2007年新增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仅有5.7%,即资深网民网上购物的比例要高一些。
二、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分析
目前中国网站数量已达150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万个,增长率达到78.4%。在网络环境中,消费者面对的是系统,是计算机屏幕,没有了嘈杂的环境和各种诱惑,商品选择的范围也不限于少数几家商店或几个厂家。在这种情况下,网上商家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网上商务活动中,深入分析、掌握消费心理,采取各种有效营销措施和策略,将网站访问者从潜在的消费者变为现实消费者。当前,网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
(一)消费满足感更高,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网络化的普及,促使各类厂商、服务商提供商品信息竞争,使消费者获得的信息量有可能最大化,这就为消费者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消费风险提供了保险措施。消费者不会再在商品的大海面前不知所措,购买更具理性,满足感更高。个性化消费是消费者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生活追求、消费偏好选择消费对象、消费方式。随着网站数量的不断增长,消费者新的选择也在增多,个人消费者将变得更具个性,个性化消费正成为消费的主流。今天的消费者都各自有一些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喜好。他们之间可能有同样的兴趣,也许被归为同类,但是他们的具体要求将越来越独特,越来越变化多端,决不能像过去那样对他们一概而论,商家应当帮助个人满足其独特的要求,而不是按一个大众的标准来寻找大批的消费者。
(二)追求实惠的价格心理
不能否认,价格是影响消费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营销人员倾向于以其他营销差别来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但价格始终是消费者最敏感的因素。消费者在追求物有所值的同时,寻觅物美价廉的商品。网上商店比起传统商店来说,能使消费者更为直接和直观地了解商品,如功能、性能、价格等。他们可以很便捷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重组、比较,从而选择优而惠的商品。另一方面,网络销售商利用网络降低了成本(如广告费、人工费、场地租赁费等),因而网上售价也要低于在传统市场中的商品价格。
(三)追求快捷、方便的心理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受这种趋势的带动消费者快捷心理加强,甚至成为网络经济时代一种重要的消费心理。消费者在追求质量好的同时讲求购物时间短,要求方便、快捷的服务。他们愿意只敲击按钮,就可以从自动取款机中迅速取出现金并得到银行的信息。网络消费可以不受营业时间的限制,消费者可随时查询所需资料或购物,而且消费者查询和购物用时短,程序简捷。此外,更吸引人的是消费者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进行异地购物。购得的商品通过物流公司送货上门,免去了消费者的很多麻烦。
(四)追求趣味的孩童化心理
有这样的观点认为:网络营销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满足特定的某些消费心理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网络消费可替代部分人际互动关系,也就不可能满足消费者在这方面的个人社交动机(例如,家庭主妇或朋友间希望通过结伴购物来保持与左邻右舍的关系或友情等)。但是,随着各种聊天工具和BBS的利用率提高,网络消费不再是个体消费者的零散的消费行为,通过网络通讯工具,零散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向厂家或者销售商进行大批量的购买,即所谓的网络团购(互不相识的个体消费者通过网络联合成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团队,共同与商家议价、维权的消费新方式)。这种消费方式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社交动机,而且增加了消费动因和消费乐趣(例如,通过网友对商品的评论增加了购买动因)。另外,网上消费者大多是年轻人。由于他们年青,追逐时尚,对新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消费品的“寿命”一般较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较快;由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浏览一个站点很费时间,就会很轻易地改换其它,由此又体现出网上消费者“好奇而少耐心”的另一特点。网上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有一种类似于儿童的消费性格,需要不断地有新事物来唤起兴奋,也就是说,他们在消费行为上“孩童化”了。
总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网络消费不再陌生。消费者可以利用网络,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空间,对同一商品进行交易。与此同时,当今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市场正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演变,消费者的行为对营销策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网络消费者心理,通过有效的网络销售策略,开拓网络消费市场,对当今企业来说无疑是竞争的一大法宝。
参考文献
[1]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B/OL]
[2]程大为,电子商务管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根据网络志研究方法,从2013年11月开始,作者对百度贴吧进行了有目的参与性观察,并于2014年1月起注册了百度账号,作为一名贴吧成员及时跟进贴吧动态,及时关注和收集有关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有关话题和发帖,并对部分贴吧成员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和访谈。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数据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在各类贴吧上发帖提问关于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问题,并对回帖进行及时的提问和记录,共收集内容较详细,消费类型和意见较有代表性的回帖99份;(2)随机抽取8位百度贴吧网友以私信的形式进行个人访谈,深度了解其网络文化消费现状;(3)抽取了在本校内的百度贴吧大学生网友13人,进行了面对面深度访谈,时间约90分钟,并将得到的研究结果在小组中反馈,对误差进行分析改进。
二、网络志调研结果及思考
通过历时3个月对百度贴吧的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在线调查和线下大学生网友深入访谈调研,发现当前的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互联网这个渠道去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化消费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点。首要的原因是互联网使用更方便,搜寻信息快捷;其次是使用互联网价格低,实际上很多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得;第三是网络文化信息内容丰富,选择余地大。第四是低年级大学生更偏好使用移动互联网,即他们更喜欢用手机而非电脑上网,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上网的方便性是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可以方便阅读动态资讯,随时了解好友情况。由此推测,移动互联网文化消费将成为未来大学生及其他年轻一代网民进行网络文化消费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通过网络志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多地是基于个人喜好选择互联网文化消费的类型和内容。通过网络志在线观察和访谈百度贴吧的吧友,发现大三、大四等高年级大学生中只有少数是基于实用目的选择互联网文化消费类型的,而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大学生则全部基于个人喜好选择其网络文化消费类型。在网络文化消费内容方面。男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内容基本是以看网络电影、搜寻信息(包括新闻信息和专业信息)、打网络游戏为主,女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内容更丰富些,除了观看网络视频、听音乐和网络聊天外,还会有阅读电子书、刷微博、打网络游戏等活动。可见大学生特别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类型和内容还大多以休闲娱乐、社交等为主,大学生开展网络文化消费的消费层次和结构还有待改善和提升。
(三)百度贴吧大学生网友在对当前网络文化消费环境的评价中,有62.5%的大学生网友评价为“一般”,25.0%大学生网友评价“好”,12.5%大学生网友评价为“差”。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国内的互联网文化环境还有待改善。高年级大学生认为专业类或学术性网站文化环境普遍较好;在调查学生对其接触到的互联网涉性类信息的态度时,高年级和低年级大学生所持意见有差异,绝大多数一、二年级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直接选择关闭和删除这类信息,认为其有害身心健康;而高年级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则认为应理性看待这类信息的传播,认为有的健康保健类网站也会传播一些性健康和性心理相关知识,但是也有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会采用夸张的方式传播一些低俗的黄色暴力信息,对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开展净网行动,同时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和性知识的科学教育和引导。
(四)在线下深入访谈中,大学生们对互联网上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渗透的看法,大都能持比较理性和和客观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外来文化的互联网传播有利于实现跨文化交流,使青年大学生能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当然被调查的大学生们也承认,这些外来文化的传播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改变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甚至是价值观。从另一方面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大学生也担忧与外来文化迅猛的网络传播相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五)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互动对象也有一些新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的文化消费方式、渠道和内容更多地受到同龄人,如同学、朋友特别是舍友的影响,而其自身的互联网文化消费模式也同样会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产生影响。网络志调研发现,在百度贴吧中包含有各种话题的贴吧,如在考研贴吧中一些准备考研的同学不仅获得了考研资料信息,了解其他考研同学的动态,更从中获得了吧友们在情感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考研贴吧使得他们的考研生活变的不再枯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工具与青年大学生开展平等的互动交流,对于影响和引导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可能更有益处。
(一)抽样与数据收集本研究探讨的主题是网络游戏消费行为特征,参与调查的对象均为网络游戏用户,抽样方式采取网络随机抽样的形式,问卷在在“问卷星”调查平台并回收。调查问卷根据前期对网络游戏用户的访谈以及试调查的回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改进后分为四部分:网络游戏用户基本信息、网络游戏内消费意愿和行为、网络游戏周边产品消费情况以及网络游戏交易诈骗行为调查。本次调查总收回问卷281份,有效问卷为244份,有效回收率为244/281=86.8%。具体样本分布见表3。
(二)统计方法问卷数据的分析处理主要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回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回归分析来对网络游戏消费行为进行总结。
二、研究发现
(一)消费游戏时间占主导,但消费金额偏低目前,网络游戏主要有收费和免费两种形式。最早的网络游戏是计时收费的,计时收费的形式是点卡和包时卡。免费游戏的消费方式则更加多样化,主要是在游戏中购买装备技能,比如烟花喇叭等用户互动物品、装备/宝石、技能书强化角色用物品、开通会员获取相应特权等。虽然在国内网络游戏发展过程中,免费网络游戏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计时收费的模式却并未淘汰,调查显示,网络游戏用户的消费对象主要还是付费游戏的时间消费。根据调查结果,网络游戏月消费尚且处于较低水平,约70%的消费者月消费在1-50元,200元以上的用户低于5%。
(二)网络平台是游戏消费的首选渠道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游戏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淘宝、拍拍、5173等第三方平成交易,这部分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43%,另外还有3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游戏官网消费,可见便捷的网络交易平台已经成为了网络游戏消费者的首选,而报亭等实体店遭到网络游戏消费者的冷落。
(三)网络游戏“沉迷”是消费的主要动力调查发现,网络游戏消费的首要动机是“获得更大的游戏权限和人物属性,游戏中变为强者”,占50%,其次是“被游戏本身吸引,值得投入金钱”,占39%。统计结果说明,网络游戏本身的吸引力是促使用户投入金钱的主要因素,游戏品质和游戏情节设置,是推动消费的关键。
(四)游戏龄对消费的影响男女有别1.低游戏龄女性网络游戏用户消费欲望较强研究发现,游戏龄对于女性用户的网络游戏消费是有显著影响的。低游戏龄的女性,尤其是游戏龄不到两年的女性,游戏消费欲望高涨,而相对来说,高游戏龄女性则消费较低。这可能与女性热衷的网络游戏类型有关,女性用户多选择参与社交游戏和手机游戏,这两类游戏休闲度高,但互动性差,导致游戏生命周期短,用户很容易玩腻。有业界人士提到[8]:“现在社交游戏平均生命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有些甚至达不到6个月。”所以,刚刚参与到游戏时的女性用户会有比较强烈的消费意愿,而这种意愿将随着对游戏的兴趣降低而减弱。2.深度男性用户消费趋于稳定一般来说,消费水平与个人经济实力有必然的联系。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理论”中强调,收入水平取决于当前的消费水平,同时,消费还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收入增加而消费递减的趋势。在网络游戏深度用户中,个人月生活费对消费的影响减弱,网络游戏消费趋于稳定。网络游戏接触时间的深入,使得生活费对于网络游戏消费的影响不再明显。游戏龄8年以上的高龄用户中,不同生活费层次的用户在网络游戏上的投入趋同。具体见图6-10。
(五)网络游戏消费倾向于安全环境咖啡厅、图书馆、网吧……网络设备使用场所的增多,为网络游戏用户参与游戏提供了很多选择。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参与场所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地方,自己家中、自己宿舍、网吧和朋友处。以上四个地点可以根据私密程度归结为两类,一是相对安全的个人居所,包括自己家和宿舍,二是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外界场所,包括网吧和朋友处等。统计发现,外界场所的消费比例远低于私人场所。
(六)网络游戏周边市场开发严重不足1.消费热情不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网络游戏周边产品的消费热情并不高涨,仅有很少一部分人有买过相关产品,并且周边产品消费金额也偏低。在被调查的网络游戏用户中,仅有25%的用户购买过网络游戏周边产品,还不足总样本的三分之一。购买过周边产品的用户中,年均消费300元以下的占79.0%。由此可见,目前网络游戏周边产品市场开发不足。具体见图12。2.生活相关产品和游戏收藏品受欢迎在对网络游戏周边产品消费的种类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网络游戏周边产品消费在与生活相关的“印有游戏Logo的衣服、海报、挂饰等”方面以消费相对较多,多数周边产品的购买者会选择购买以上物品,对于“模型、泥塑等玩具收藏类”的消费比例也比较高,这主要与网络游戏用户对游戏的热爱相关,以收藏游戏模型作为乐趣,或者是此类商品多做工精致,适合作为礼品送给朋友,比较实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论坛的繁荣,现在的游戏光盘、网络游戏杂志和书籍几乎没有了市场。由此看出,网络游戏用户在网络周边产品上面的消费很有针对性,主要消费的方面会集中于热爱的网络游戏收藏和与生活相关的实用类产品。具体见图13。3.网店是周边产品消费的主要渠道调查发现,用户在购买网络游戏周边产品时,多数会选择网店作为购买途径,此比例高达76%。网上购物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用户在网上购买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产品种类多,方便比较质量和价格。还有17%的人选择了商场作为购买网络游戏周边产品的渠道,商场中购买可以看到比较触碰到产品,样式和质量都有保证。相对而言,专卖店的购买者并不是很多,仅有7%的人选择了去专卖店购买。常规说来,专卖店的产品样式更多,质量有保障,应该是消费者比较信任的渠道,但其却在网店和商场的挤压之下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具体见图14。
(七)网络游戏消费安全堪忧网络游戏交易多使用虚拟货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虚拟交易的发达为网络游戏消费带来了便捷,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游戏中虚拟交易的发展和现实中法律保障体系的脱节,必然导致消费过程中出现安全漏洞。调查发现,网络游戏消费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收费偏高、消费合同中存在不合理条款、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被盗、账号被运营商无故冻结或虚拟物品被运营商删除、消费隐私泄露等五个方面,其中“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被盗、账号被运营商无故冻结或虚拟物品被运营商删除、消费隐私泄露”三项与消费安全紧密相关。具体见图15。
三、结论与营销启示
以上分析概括了网络游戏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商品,网络游戏消费存在着与其他商品相似的地方,但很多情况下,网络游戏商品是以虚拟商品存在的,比如游戏装备等,所以其与一般商品的消费有很大差异。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网络游戏消费在消费人群、消费观念及消费渠道等方面与一般商品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企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力研究消费人群特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营销。
(一)网络游戏消费金额低但潜力大免费游戏的推出,使得用户可以享受“免费午餐”,但根据调查,点卡、计时卡依然是用户消费的主要对象,其次是网络游戏装备。由此看来,网络游戏市场还是主要集中在付费网游的游戏时间消费上。但免费网游也并不“免费”,用户在游戏装备上的投入热情也很高涨,尤其是成为深度用户以后,用户在游戏装备上投钱不会吝啬。但目前看来,无论是付费游戏还是免费游戏,用户整体的消费水平偏低,集中在每月1-50元的水平,企业可有针对性的提高价格或者增强游戏吸引力,以此来刺激消费。
(二)搭建便捷安全的网上消费平台调查显示,43%的用户选择第三方网络平台作为网络游戏消费的渠道,3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在游戏官网消费。由此看来,网购已经成为网络游戏消费的首选。调查还显示,网络消费存在着突出的安全问题,成为用户消费的最大顾虑。因此,企业一方面应该多设立网上购买通道,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网购安全管理。
(三)游戏自身的吸引力是促进消费的重点调查证明,用户多出于希望更好地参与游戏的目的,来购买游戏权限或游戏属性(约占50%),用户选择一款游戏也是因为游戏自身的画面、故事情节具有吸引力,所以在网络游戏开发过程中,企业应该多做研究,对网络游戏用户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游戏开发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开发出让消费者满意的游戏。
(四)网络游戏营销应该男女有别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网络游戏用户的消费影响因素有差别,低游戏龄女性的消费欲望更加强烈,而高游戏龄的男性在网络游戏上的投入比较稳定。所以针对男女用户,应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针对女性用户应着力攻克新晋用户,而男性用户中的深度用户应该是营销重点。
1.调查基本信息。
1.1调查对象:大学生。
1.2调查范围:杭州市各大高校园区。
1.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1.4调查分析:笔者于2014年11月1日-11月5日在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和滨江高教园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135份调查问卷,收回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90%。
1.5样本基础信息:
1.5.1性别比例:在受调查121个对象中,男性占总样本人数的36%,女性占总样本人数的64%。其中男性在网络上购买过水果的人数占男性总人数的42%,女性在网络上购买过水果的人数占女性总人数的28%。
1.5.2年级比例:在所有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大一占总人数的5.8%;大二占总人数的10.7%;大三占总人数的29.8%;大四占总人数的30.6%;其他年级占总人数的23.1%。其中大一学生都没有在网络上购买过水果,有4位大二学生在网络上购买过水果,大三12位,大四为17位,其他年级有7位,分别占各年级调查人数的0%、31%、33%、46%、25%。
1.5.3月生活费收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3.8%的大学生月生活费收入在800-1200元之间,月生活费收入在1200-1500元的占了19.26%。该数据总体反映出现在大学生月生活费收入普遍在800元以上,更有29.7%的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200元,由此可看出大学生的资金较为充裕,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
2.水果网络消费接受度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在网络上购买过水果占总样本容量的67%;已有在网络上购买水果类产品的经历占总人数的33%。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网络购物行为越来越常见,但在网上购买水果的行为仍然占少数。换而言之,水果网络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促销方式,扩大网络这一销售平台,吸引更多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物。
2.1水果的月消费金额:在每个月花在水果上的消费金额方面,有25.93%的大学生消费金额在20-40元之间,有21.48%的大学生消费金额在40-6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花费在水果上的金额普遍在中等偏下的范围,说明大学生对水果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提高。
2.2产品质量低下以及商家诚信缺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4.74%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网上购买水果的原因是对并非自己亲手挑选的水果不放心;有58.5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网上购买的水果不够新鲜。消费者想要在网络上购买水果,只能通过商家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了解产品信息,不能明确地了解将要购买的水果质量,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表明,37.04%的大学生在网上购买水果后发现水果有缺斤少两的情况。商家在宣传和介绍产品时会做相关产品重量的承诺,但并没有在实际上达到该标准,这样的行为不但欺骗了消费者,也损害了商家的信誉,破坏了商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2.3水果产品价格偏高。在受访者中,20%的大学生认为价格偏高。大多数商品的网络价格都具有明显价格优势。水果的网络销售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我国的水果流通腐损率始终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果销售的成本,使水果销售价格一直保持在高处,令多数大学生望而却步。
2.4物流配送速度过慢且不够方便。在受访者中,40%的大学生表示在网上购买水果后物流太慢,配送时间过长;37.04%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水果后反应,在物流到达后由于配送方式有缺陷导致其取货不方便。据不完全统计91%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希望尽快收到购买的产品,证明物流配送时间过长和取货不方便等原因不利于消费者网购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2.5水果产品包装不到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水果后,有19.26%的人认为包装不到位导致其收到的水果不满意。其中有76.3%的大学生认为确保水果安全、新鲜的包装是影响他们在网络上购买水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水果网络购物行为中,产品的包装不仅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美观的包装固然好看,但若是包装的不严密,对水果的保护性不强,导致水果不新鲜或者损伤,消费者必然不会表示满意。
3.营销渠道分析。
3.1信息渠道。经调查研究显示,通过网络了解购物网站的信息的大学生占了总调查人数的67.8%。通过亲戚朋友了解购物网站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3.8%。通过展销会和电台广播了解购物网站的大学生最少,只占总人数的5%。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消费者都是通过网络以及亲戚朋友的推荐了解购物网站的信息。很少有大学生通过展销会和广播电台获取相关购物网站的信息。愿意接受促销信息的渠道: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微信、微博等平台接受水果网站的促销信息的占总样本容量的67.8%;选择通过邮箱收取水果信息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4.7%;选择通过短息提醒的方式接受促销信息的占总人数的29.8%;选择通过宣传单接受水果网站促销信息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20.7%。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说明建立适当的社会化网络营销平台有助于产品的推广与宣传。若将制作宣传单和宣传册的经费用于社会化网络营销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将更有助于产品信息传达大学生消费者手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2购物渠道。在购物网站的选择方面,如天猫、一号店等网上超市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总人数的62%;在淘宝网上购买水果占总调查人数的39.7%;通过专业的水果网站(如我买网、易果网、电果网、天天果园等)购买水果产品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7.9%。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在天猫、一号店等网上超市以及淘宝网上购买水果,商家可以在这类网站上增加宣传促销的投入.水果网站以专业做水果的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可以建立专门的水果网站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