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

时间:2023-06-11 09:08:43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问题及应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心理问题及应对

第1篇

摘要: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中职护生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本文旨在探究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中职护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强调护士应由品德优良,有献身精神和高尚的人担任。所以作为祖国未来护理事业生力军的中等职业护理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护生),不仅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中职护生出现心理问题屡见不鲜,因此探究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关系着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大事。

一、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成因

(一)学习倦怠

首先,学业负担较重是医护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护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1]但目前中职护校的生源主要是中考后半段的学困生,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着学习障碍和学习倦怠。进入中职护校,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和种类繁多的学习科目,学生容易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其次,许多学生属于被动择校,被家长、亲友哄着逼着选择了护理专业,甚至有些学生对护士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缺乏职业认同感的择业又怎么能产生学习积极性呢?

(二)“抗压力”不足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数是青春期的少年,却过早的面临择业、就业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中职护生中的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不乏少数,他们缺乏对自我客观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抗挫折能力不足。遭遇挫折时往往选择退缩或逃避,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最终导致失败。护校学生比其他专业的中职生所承担的压力更大,护理工作 “三班倒” 强度高,救死扶伤责任重,医患关系紧张压力大。所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有部分学生甚至反映一想到实习就紧张失眠、心跳加速。

(三)人际关系障碍

除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护生还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所以人际交往能力是中职护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部分护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他们学习努力认真,但由于自卑、内向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往。还有部分护生家境优越性格开朗,但耐心不足,与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都属于人际关系障碍,也说明了自身适应能力不足,自我调适能力差的问题。

二、中职护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护生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2]中职护生还不是真正的护士,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实习医院。

从护生进入中职学校的大门开始,学校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教育。首先,开学初即可利用校会、班会、宣传栏、教学、广播、视频等多种方法介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优秀护士的光荣事迹,树立学习榜样,提高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实现多样化教学,除了日常护理专业教学和实验模拟教学,还应尽可能让学生提前接触病人,强化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应以护理专业为中心,突出职业特色,帮助建立有归属感的学习文化,培养实用型人才。护生进入实习阶段面临角色转变的问题,实习医院应为护生创立良好的实习氛围,如选择具有医德、师德、业务精湛的带教老师;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促进师生交流,满足护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实行师生互评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带教护士应引导护生明确专业和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实习业绩赢得认可,使护生认识护理职业的社会责任,坚定护理职业信念。

(二)进行护生挫折教育

首先,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通过挫折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挫折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虽使人不快,但能让人迅速成长。只有正视挫折、调整目标、不懈追求,才能超越挫折、不断进步、获得成功。

其次,帮助护生建立心理补偿机制,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如目标过高就容易遭受挫折,因此要适当调整目标脚踏实地。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安慰,运用心理补偿来战胜挫折。自我安慰并非自我原谅,而是面对无法挽回局面的豁达放下,冷静思考失败原因,以求重振旗鼓、重新出发。此外,指导学生适当宣泄遭遇挫折后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和问题,可以向亲友、老师倾诉,也可以通过在僻静处哭泣、喊叫发泄。情绪宣泄的目的是舒缓压力,轻装上阵。

最后,提供战胜挫折的案例,让榜样的力量发挥作用。案例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伟人,或者是身边的真人真事,往往后者更容易引起护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写挫折行为反应日记,记录自己面对挫折的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应对,以及不同行为导致的不同结果。让学生以自身为榜样,视挫折为历练,学会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真正做到超越挫折。

(三)改善护生人际关系

护士工作强调团队协作,护生在学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文体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克服自卑心理。同时,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他人接纳自己,从而尽快融入集体。并通过共同奋斗,体会团结、尊重、凝聚力的真谛。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也及时发现矛盾,适当引导,避免矛盾过分激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护生的性格发展和品质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中职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父母,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教师的真诚相处,使他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直接影响护生日后的职业素养。所以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建立和谐、民主、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人格魅力去同化和感染学生。此外,教师应注意与家长联系,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基于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在校期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讲授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教学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的痛苦。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操作考核项目,如输液操作考核中护生精神面貌如何,在输液前是否注意询问病人情况,输液后是否交代病人注意事项等。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对病人耐心热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与病人沟通的良好方法。

总之,只有身心健康性格健全的人才能从事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事业,中职护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迫在眉睫,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帮助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问题的羁绊,健康成长,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士。

参考文献:

第2篇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重视和指导,它们就有可能成为导致学生外在行为失调、过错行为频繁的一个潜在的内部因素。现将工作过程中接触了许多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总结如下:

        1  心理问题分析

        1.1 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初中时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

        1.2 好奇心强与识别能力差。中专生刚到学校进入了新的环境,不善主动与人交往,比较孤独[1] 。但此时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上不良嗜好。甚至不顾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管教,出现逃学、旷课等等行为。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最后可能因此走向违法犯罪之路。

        1.3 自我意识不够健全。他们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比如,两个学生产生矛盾后,班主任在询问情况的时后,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不对,第一句话大多都是指出对方的不足,不能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1.4 中专生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情绪有着强烈、动摇、不稳定、不协调的特点,明显表现出冲动和爱幻想,时而这样,时而那样[2]。例如刚刚还是高高兴兴,突然又怒气顿生;或者是一会笑,一会哭,情绪的变化起伏不定,难以捉摸。

有时还会出现行为障碍,如攻击行为、逃学、旷课等,有时因一点小事或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而大打出手等等类似的事件在校园里屡屡发生。

        2  应对策略

        2.1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如海上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如果遇到海浪、台风,将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每一个学期班级里应该有一个大的或者几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有了一个即定的目标,那么也就会得到一定的收获。

       2.2提高自身修养。  引导学生平时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观察,合理的自我分析 ,了解自己。通过观察和反省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可以增强自信心,使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得到发扬,能够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是塑造自我形象和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率的有效手段。了解自己的劣势可以扬长避短,自我鞭策。只有正确的了解自己,反省自己 和坚持不断地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才能很好开展成功的人际交往。

        2.3融情入理,以理服人,尊重学生的人格。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无疑是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以理服人,强压是达不到最终目的的。

        2.4教育学生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我们可利用一些身体活动来缓解:比如散步、打球等。用词语或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或用注意转移来引导情绪的发生方向,能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精力旺盛、体力充沛的学生得以释放,同时充实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在活动中,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从中也建立了学生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 、荣誉感。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情感性;尤其对中专学校的学生,我们班主任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投入更多感情,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变得有意义,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

参考文献:

第3篇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阶段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从家庭到学校受到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使中职院校学生相应出现了一些和普通高校学生不一样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青年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充满期望和幻想,但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理想和现实却充满矛盾:希望学有所成,报效祖国,但学业不好,难酬报国之志;希望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情愿地进了职校大门;对社会的期望值很高,但因缺少社会实践而常常碰壁。所有这些,使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常常感到迷惘和彷徨,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2.自尊的需要和不注意尊重他人的矛盾

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优越的生活条件,娇惯成性,虚荣心极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但进入新的学校后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有时,为了引起众人注意,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非常规的举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伤害了他人的自尊,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3.孤独自闭和渴望理解的矛盾

有些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在新的环境中因种种原因觉得不被他人所理解,为了保护自己而自我封闭起来。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怕遭到别人讥笑和嘲讽,缺乏自信,怨天尤人。

4.热情冲动和理智自控的矛盾

中职院校的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度不同步的阶段,对很多现象的本质一知半解,但却非常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缺少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用极大热情去投入工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丧失信心而有极端举动。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设计出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块

(1)认知发展教育。认知发展教育是使中职学生了解认知发展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发展水平,是学生进一步发现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质,改进行为,增加自信心的重要前提。通过常规或特殊训练,帮助中职学生挖掘和认识自身的认知特点,并学会对认知进行调控。

(2)情绪稳定教育。情绪稳定教育是使中职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能够科学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为职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人际和谐教育。人际和谐教育是帮助中职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特点和规律,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交往艺术,在群体中与人和睦相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善于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才干,达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

(4)积极适应教育。积极适应教育是使中职学生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为自己走入社会积极工作、乐观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健康讲座根据学生入学的阶段每学期开设1~2讲,内容要结合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心理状况。如在新生入校时开设以适应新环境和重塑自我为主题的讲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阶段中。

(2)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思,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中职院校也应该设立并完善咨询机构。

(3)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性地在班级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让在学习、生活中有困惑和心理问题的同学融入到团队中,准确给自己定位,学会接纳自己,学会调适自己,学会与他人交往,提高心理素质和团队融入能力。

(4)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利用教室的板报、学校的橱窗、流动宣传栏和学校的其他传媒(校报、电视等)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明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遇到暂时性心理障碍怎样调适,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等。

第4篇

【关键词】教师,心理问题,成因,策略

在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从事教育教学这种特殊职业的小学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既有来自社会、家长、等外部压力,又有来自学校、学生、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内部压力。使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因压力过度而产生自卑、精神抑郁不振、嫉妒、敌对、焦虑、易怒等心理危机现象。如果教师的心理危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久而久之,教师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改善教师内心状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下面浅谈几点应对策略。

1.社会参与,共同营造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社会联动。一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解决好教师的住房难问题,让我们的教师安居乐业。二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如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项目和继续教育的内容,开设“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为老师缓解压力等等。让教师全面提升其社会价值,做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2.强化人性管理,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针对教师产生的不良心理,学校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的疾苦,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为教师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人性化管理。

2.1 满足教师需要,保持教师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需要”是人产生积极行为的原动力。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适应人。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定的需要:首先,对工作环境的需求,希望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得到领导的赏识,也就是自尊和荣誉感的需要。最后是对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因此,在管理上,学校应以人为本,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创建适时适度、有效的精神和物质奖赏机制。尽其所能,适度满足教师需要。

2.2 组织有益活动,拓开情感渲泄渠道。

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召开联欢会,假日旅游,举办各种球类、棋类、牌类比赛等多种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同事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教师自我心理调节。学校领导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如请专家作专题讲座、让教师参加各种团体咨询活动、设立个体咨询室,给教师提供一个宣泄压力、分享快乐,放松自我的空间。再一方面做到:“活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做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中有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各种活动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师的情感就得到了有效的开流与渲泄,形成健康有序的整体。

2.3 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

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心服口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2.4 做好教师的减负工作。

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如逐年控制班级的学额,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级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给所有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活动等。

2.5 关心教师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

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检查。每当教师生病,休产假等情况校领导都主动探望,问候帮助解决困难。

3.注重有效调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1 保持情绪乐观,做到心中有爱。

一个教师具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首先,爱本职工作,具有乐于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其次,爱学生,就是情系学生。教师把学生的成长视为最大的满足,学生的言行举止时时引动教师的目光,学生的进退忧乐深深牵动教师的情怀。有的教师说:“站在讲台上,看着几十双闪亮的眼睛,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3.2 提高情感控制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练就“出家门唉声叹气、怒发冲冠,进教室兴高采烈、和蔼可亲”的真本领。如果教师毫无情感控制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具有一定的情感控制能力,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练,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乐教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主动承担难度大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或担任差班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炼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一次次成功的积累,情感控制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是改善教育人际关系的有效途经。实践证明,只有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能更好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良好人际关系的主动者和先行者。

3.4 加强心理健康防卫。

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现实中,不会只有顺畅,还会有挫折、有逆境,甚至会发生重大变故。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只有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响,正确对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加强心理健康防卫,才能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战胜与预防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变挫折为动力,变逆境为顺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3.5 期望适度,不断成功。

第5篇

【关键词】学优生 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3-02

我从团委韦老师那里得知,少先大队干部小红想转学。小红也是我所教的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不错,学生干部工作也很出色,准备进入毕业年级了,在这个关键时期,是什么原因让她产生想转学的念头呢?

一、深入交谈,了解原因

带着疑问,我寻找合适契机与小红谈心,在交流中,开始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从小红的陈述中,我得知,小红是个留守孩子,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到外地做生意,一直把她寄养在姥姥家,让她和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姥姥重男轻女,对这个外孙女不够关心,舅舅、舅妈为谋生计,忙碌中也忽略了她。尽管生活上不存在困难,但因为缺乏关爱特别是缺乏来自父母、身边亲人的关爱,她的内心世界一直都是孤独的,甚至产生了一些她这个年龄不应有的一些想法:想早早脱离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谈起她的父母,她说对于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已经没有感觉了,她已经不在乎也不需要父母的爱了。谈到这个话题,小红的情绪还是比较激动的,或许在长期的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那颗渴望父爱、母爱的心逐渐被冷漠的相待所冷却。看到她那冷漠的神情、冷冷的话语,我似乎听到这个女孩心碎的声音。

这个在父母、亲人忽略中成长的少女,内心却很倔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从小学开始,她就很努力学习,一直担任班长,被同学们亲昵地称为“老班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优秀的一面,既赢得老师们的喜欢也得到同学们的尊敬。从小学进入我校就读后,她也一直表现得不错,还被同学们戏称为“学霸”。可是,尽管小红因成绩优秀而被同学们所认可,但在她心里,看到班上的同学不曾努力学习或者不用付出太多有时成绩却跟她相差不大甚至有时成绩还超越她,她的内心就产生了巨大的失衡感,觉得自己拼命学习,只是取得这个只能称之为“理想”的成绩,别人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就能考出好的成绩,使她产生了较大的挫败感,甚至有时还产生了自卑感。而且看到班上的女同学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有些同学成绩尽管不是很好,但兴趣特长多,阳光快乐地学习、生活,她也很羡慕他们。不知不觉中,她觉得与这些同学有很大的距离,有时觉得很难融入到同学之中。这次引发她想转学的导火线是班上一个嘴碎的男孩子当着同学们的面直接说她皮肤黑黑的,长得不好看,导致她内心所隐藏着的不满、排斥等情感爆发出来,导致她想逃离这个环境,想离开这些她感觉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有距离感的同学。

通过倾听小红的陈述和对她进一步的了解,我总结出小红想转学的原因主要有:

(一)家庭原因。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其对曾经期盼的父爱与母爱深感失望,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长期与姥姥、舅舅一家生活,因姥姥的重男轻女、舅舅关注不到,没能产生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缺乏爱与安全感使这个好强而又倔强的女孩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渴望以自身优秀的成绩得到他人更多的关注或者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学校原因。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关注是她勤奋学习的动机之一。小学时因为成绩优秀、表现突出使她在师生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与评价。到了初中,除了对成绩的评价,才艺、能力、长相等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同学之间的欣赏、评价的多元性使她不再是班上瞩目的焦点,她产生了较大的失落感。而同学语言上的伤害又刺痛了她敏感而自卑的内心,这是其想转学的直接原因。

(三)自身原因。分析小红个性,其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好强倔强又自卑敏感,表现在对父母其实还是很在乎但又表现出对父母迟来的爱的冷漠上;也表现在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上,有时既瞧不起班上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有时又羡慕他们拥有多项兴趣特长,羡慕他们开心快乐地生活。这种矛盾心理致使她情绪多变,心理起伏较大,有时充满自信,有时又忧虑重重。当出现一些对其不好的评价时,她就想通过换新的环境重新努力,以保持他人对她的高度评价,保持作为一名学优生的优越感。

二、心理辅导,转变观念

(一)运用同理心与小红建立信任关系

我既是小红班上的任课教师,又在学校担任领导职位。尽管平时小红与我关系较为融洽,但她来到“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时,戒备心较强。为了打消她的顾虑,我先从其最近的一次检测成绩说起,对她取得的优异成绩予以肯定,然后询问其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说到这个熟悉的话题,小红放下戒备心理,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学习情况,看来她对自己的学习还是比较满意的。看到小红神情放松了,我话题一转,问她:“听韦老师说,下学期你不想担任学生会干部了,为什么呢?”她一愣,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转到某某中学。”“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转学吗?”小红犹豫了一下,说:“地理、生物这些学科,我有问题想去问老师时,他们总是不在办公室。”听她这么说,我知道这个不是主要原因。我说:“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不需要通过转学来解决,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或者你是否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提供帮助吗?”我真诚地向小红表态,如果她真的遇到问题非转学不可,我不仅不会阻拦她,还会想方设法帮助她转学。我的真诚让小红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她最终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想转学的真正原因。

(二)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她纠正错误想法

我通过谈话、讨论、质疑等方式,尝试引导小红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因为班上个别同学侮辱讽刺自己,因为自己与同学相处时遇到一些问题就想要逃离,没有想方设法去主动解决问题,那么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到时出现问题了,又往哪里逃离呢?勇敢面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倘若解决不了,学会寻求他人帮助去解决,这样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经过几次坦诚交流,小红主动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动与说自己皮肤黑的那名男同学沟通,请他学会尊重他人。如果解决不了,再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我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她纠正错误想法,使其最终勇敢面对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再逃避问题。

(三)采用“空椅子”疗法,让其放下对父母的怨恨

打消小红想转学的想法后,从咨询中,我发现小红心里一直没能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心理,影响她快乐成长。为此,我与她约好改期再来咨询。然后通过班主任找到她父母的电话,通过电话沟通了解了其父母的情况。

一个星期后,小红找到了我。在辅导过程中,首先,我提出是否需要我拨打电话让她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她一口回绝了,说:“我已经习惯没有父母的生活,这样迟来的父爱、母爱不要也罢。”我说:“那你肯定有些话想说但是不想直接与他们交流,对吗?”她默认了。于是我决定采用“空椅子”疗法,引导小红将心里话宣泄出来。我在小红对面摆上两张空椅子,让她想象父母就坐在自己的面前,并让她把对父母不满的话都说出来。小红最不理解的是父母为什么不把自己带在身边读书、生活,是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女孩或者自己不够优秀?不理解父母为什么总是不打电话回家关心自己,在自己伤心难过、孤独无助时不知找谁倾诉。小红越讲越伤心,说出了内心的痛苦与怨恨。在她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之后,我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她父母在外地谋生的情况告诉她:父母生意不好做,居住环境不理想,不想她跟着受苦。舅舅家环境较好,生活稳定。没能经常打电话回来,是因为觉得平时女儿成绩优秀,表现很让父母放心。得知女儿对父母产生那么大的看法,父母也深感内疚。我引导小红从她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建议她可以在假期去父母身边生活一段时间,既增加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又让她体验父母生活的不易。尽管多年怨恨没能马上放下,但小红已能初步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父母。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辅导,小红不再提出转学了,与班上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情绪稳定,变得更自信、阳光了。

第6篇

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男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拳头时常要发挥作用。有一天,小强的拳头先后落在了桌子上、好朋友的头上。

那是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学校三名值日生来到教室检查卫生情况,刚走进教室,就听到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低声叫着同一个名字——郑小强,并且在不断的重复着,接踵而至的是教室里出现了嘈杂的议论声和不自然的笑声。只见小强瞪大了眼睛,歪着脑袋,双手插着腰大声地呵斥着:“叫什么叫,瞧我好欺负呀!”说着举起拳头就要打周围的同学,被同桌的好友小亮一把拽住,可是,他这点邪火就撒到了小亮身上,一连几拳都打在小亮的头上,小亮却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要求把小强的家长请来评评这个理,还有的同学提议给他个处分。小强边拍桌子边喊:“用家长吓唬我,我不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抑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劝大家都冷静下来先按课表上课,课后再解决问题。

二、案例剖析

小强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家长因小强自幼体弱多病当发生问题后总是一味的迁就或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小强的坏习惯成自然。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今天的事小强因何而起呢?下课后有些同学主动找老师反映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最近一次数学单元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最近他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他喜欢外班的某个女生,而这个女生正好来班上检查卫生,个别同学就乘机起哄。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萌动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发育时期,学生对于男女生之间的问题处在好奇心理较强的阶段,对此问题并没有正确的,较成熟的概念,当学生中出现了议论男女生之间的事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小强对此难以承受而大发雷霆,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三、应对策略

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

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

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而不顾集体的利益,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

点播: 男子汉应有勇气面对现实,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好动拳头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子的风度,当遇到一些风言风语时,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反映,争得他们的帮助。

鼓励:面对不理想的奥数考试成绩气馁烦躁都会无济于事,要树立信心往前看只要刻苦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要有勇于战胜自我。

2.以爱做原动力激发爱的情感

召开恳谈会.邀请平时与小强接触较多的小伙伴坐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大家对小强的关爱,小强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感动之余,小强主动提出要在班上向大家道歉,并且表示今后要把自己的爱献给同学,把快乐带给同学。

四、实施效果

在班会上,小强勇敢的剖析了自己的不良行为一再向同学们道歉,请求大家的原谅并表示今后决不再动拳,做一个有爱心的少年君子,同时,有的同学也承认了自己对小强的非礼行为是不尊重同学的表现。从这以后,班上不断传诵着爱的故事。小强也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爱笑了,说话和气了,逐渐的学会了帮助同学,老师也反映小强脾气变了。最近的一天,班上的一个女生被外班同学叫外号让小强听见了,他一改往日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在和对方讲道理,使对方心服口服。当同学们知道了无不交口称赞。

五、个案感悟

第7篇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中职生就业道路更加艰难。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偏小、涉世不深,对社会、职业、就业认识较少,尤其对自己将来的去向、未来的就业还很模糊。而且中职生知识层次相对较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时期,思想尚不成熟,加之就业过程中种种其他因素,难免会让中职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如何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实现更好地就业,是中职学校在当前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一)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意等否定的情感,是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的消极的主观体验。在后发展职业院校里,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所在的学校,自己也在不断地否定自己和所在学校。在就业时受就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毕业生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良因素,悲观地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在求职过程中一味地选择退缩,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在求职失败后,他们又自认为为自己找到了“我不行”的证据。当失败再次发生时,便加重了他们的沮丧感和自卑感。当用人单位提出各种苛刻条件和问题时,他们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而是用消极的态度面对甚至悲观地放弃。

(二)部分学生过于焦虑与急躁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研究表明:焦虑水平与对伤害的现实期望和幻想有关,所期望的和幻想的越严重,焦虑水平越高。职业院校的一些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时极易遭受挫折,精神上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他们的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了就业焦虑心理,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就业。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中,有部分既希望谋求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更担心自己在折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由于心中没底,因此在就过程中焦虑不安、心急如焚。成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造成精神上紧张、烦躁不安,甚至彻夜难眠,行为上表现得急躁、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三)部分学生从众心理突出

中职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阶段,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就是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盲目挤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追求功利,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没有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国家需要去考虑,求安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持有盲目从众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如在就业市场中哪个摊位前人多他们就往哪里去,别人说什么工作好他们就寻求什么样的工作,而全然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不会扬长避短。

二、中职就业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中职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社会尤其是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促使中职生保持稳定、积极和正确的就业心态。其主要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正确引导中职生更新就业观念

职业生涯目标是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帮助中职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国企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和个人价值,先求生存,等待时机再谋求发展。

(二)重视中职生就业心理疏导

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三)搭建“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就业模式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临床实习,因为学生的实习是就业的前奏,是就业的铺垫,要加大工作力度巩固实习基地,以实习促就业,这是学校要抓好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早期接触临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新建为理论-实验-病房教学-强化训练-临床实习,即分阶段实验室教学后到临床教学病房进行而对病人动手操作;改变传统带教模式,实施“一对一”带教,即无论课间还是生产实习始终由一个教师进行带教指导,带教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下功夫将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教会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利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对病人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洪旭斌.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与调适[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马越野.关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若干表现形式的探究[J].青春岁月,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