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46:46
序论:在您撰写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根据实验教材进行,提前准备好各种实验设备,上课时讲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以机械式模仿的方式进行实验。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其次,高校内部的实验室仍然是相对独立封闭的,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设备、时间、环境都是固定且有限的,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这些因素对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为此,实验室的开放势在必行。
二、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容和对象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自我提升
(一)时间开放需要体现灵活特性
除了安排开放在教学大纲内规定的必须开放的课堂实验教学时间外,其余闲暇时间也应开放。对与教学大纲内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现场熟悉仪器,为此学生要对实验进行提早预习和准备。让学生可以提前预约其他实验项目及熟悉实验内容等。实验室这边应安排值班老师和学生,并提供联系方式,方便有兴趣的学生来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段和空闲的实验室。
(二)内容上面要呈现出深度和梯度
对于已经安排在教学大纲内的规定课堂实验内容,实验室必须对其有所保障。但是鉴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授课面,在实验内容上面做出更改。
为此,在现在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删减了部分基础和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增加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设计性实验环节,从而在实验的内容上面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也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有了梯度的呈现。当然,在设计层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性,以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实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设定实验内容和主题,自行收集相关实验内容的资料,以独立或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方案、方法的设计。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援助,建设一个学生自己设定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环节,以及碰到问题自行解决困的自我能力提升的路径。
(三)实验室开放不仅要有宽度还要有一定的厚度
实验室除了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应当是可以进行科研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可以使得他在各项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各种技术开发中承担更重要的分量。因此,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不能仅限于上课的学生,同时要吸引有科研能力和有科研项目的老师进入实验室基地,这可以使实验室在内涵上面呈现出深度。授课的教师可以从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出部分学有余力、善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较为优秀的学生,同时吸收这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和学科竞赛中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实验室的宽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会得到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都会加大。同时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对事物细节的把握等方面更会有提升。
三、开放实验室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每年设有专项经费用来支持对学生实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给学生在物质上提供保障。同时,学校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好的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这些平台包含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有良好的竞技平台、优质的实验室资源,以及高水平老师的引领,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到各项竞赛、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近三年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由实验教学团队成员指导本科生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超20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近几年来,在各种国家、省级竞赛中表现也很抢眼: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获奖名单揭晓,首次参赛的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闯入本科组APP开发与设计项目决赛的7组(19人)全部获得名次,其中,获二等奖1组,三等奖6组,学院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最佳院校组织奖”。2015年8月上旬,全国29所高校584位选手参赛的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学生表现抢眼,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5年在8月初,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的“ZEDC杯”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上,我院队伍荣获二等奖。2015年5月17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宁波市政公路杯”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荣获三等奖一项。
由此可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实验室开放有客观需求。从获得的成绩来看,开放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实验室开放,通过为他们提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材、教师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得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又多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建设开放式教学实验室需重视的几个方面工作
在多数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投入都是有保障的,也就意味着学校对教学实验室的重要性也是认可的。但多数的意识只是局限于实验室为开设的教学课程服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如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通过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一)实验室科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来说,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还需要组建高素质的实验团队。因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要求教师在实验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要有很深的造诣。这需要老师自我提升教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给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各种业务进修的机会,使得实验队伍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从而提高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实验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学校发展的要求及时的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培养和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给予重视,同时实验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三)在物质上保障实验室开放式教学
实验室在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改革途中会涉及经费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因素,所以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除此之外,实验室开放以后,工作时间相应延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量明显增加,基于这样的因素,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成为研究的一个主题。
[论文摘 要] 人力资源是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能够进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只有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磨合开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占有重要的一环。如果执行创新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就不可以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才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管理主要比拼的就是人才的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牢牢抓住他的命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保障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在这个管理体系下人的培养使用与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1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使用和创新的思路
那么,怎样在当今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2.2 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 结 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人才培养使用与创新。只有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提高,才能在当今的复杂竞争中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晓中.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引进人才; 挖掘潜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39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69- 02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才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管理主要比拼的就是人才的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牢牢抓住他的命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保障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在这个管理体系下人的培养使用与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1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使用和创新的思路
那么,怎样在当今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2.2 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 结 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人才培养使用与创新。只有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提高,才能在当今的复杂竞争中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晓中.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论文摘 要] 人力资源是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能够进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只有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磨合开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占有重要的一环。如果执行创新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就不可以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才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管理主要比拼的就是人才的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牢牢抓住他的命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保障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在这个管理体系下人的培养使用与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1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转贴于
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使用和创新的思路
那么,怎样在当今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2.2 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 结 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人才培养使用与创新。只有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提高,才能在当今的复杂竞争中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晓中.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引进人才挖掘潜力
1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能够进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只有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磨合开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占有重要的一环。如果执行创新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就不可以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使用和创新的路径
那么,怎样在当今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2.2 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责。本文探讨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以培养创新为目标的化学教学。
一、化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所谓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百折不挠的进取、探索、创造、敢于冒险的精神。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的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思维品质的契机,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掌握化学知识的人门向导和手段,在化学实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学生以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构筑知识框架,是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而且对思维方法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完善创造性思维方式,具有独到的优势。化学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善于启发、诱导、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思路开阔,不断创造性地采集信息并加工输出;教师自身应当具有远见卓识,勇于进取,在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设计等方面善于创新。在教学上,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以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为目标,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有计划地进行创新教学活动。具体的讲:课堂教学紧扣主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把学生的思维导向重点,有相当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地进行课堂训练;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严谨细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精确解释概念、理论,精辟阐述问题,重点、难点处理得当,课堂教学精彩;教学手段灵活,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有时代气息,使学生在新方法、新思想、新感受、新事物中汲取知识;教学生动有趣,充分展示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词:高校;创新;教育环境;创新人才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网络、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同志曾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最宝贵的财富在于创新人才。学校是知识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面对网络与教育紧密相关的信息教育时代,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呢?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实现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能激发展创新潜能的环境。[1] (P.21-23)目前,学校和社会都为学生创设了适宜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越环境,充分发挥出网络在信息传播和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作用。
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大力加强学校内部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创新环境,才能真正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推进创新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在网络时代除了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对学生进行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培养教育之外,我们还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到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温度,鸡蛋永远不可能变为鸡子。可见在内因一定的情况下外因起着决定的作用。良好的创新环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还在学校,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环境的好坏至关重要。目前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讲,网络信息已非常普及,校园基础网络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试验也在逐步向多元化拓展。这一切都为学校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需求、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创新环境,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领导不但要在硬件设施上投资,建设良好的网络创新教育环境,更要定出目标,积极倡导,拿出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创新软环境。[2] (P. 23)
二、创新环境发展必不可少的是组织环境的建设
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应试教育所存在的组织机构,而是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的、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除了学校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为创新环境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外,团委、学生会要密切联系学生、引导学生、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兴趣小组、创新小组,展开丰富的活动。
三、课堂创新教学是创新环境建设的基础平台,创新教学离不开教材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媒体。教育主管部门、教材出版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根据教学大环境的发展不断创新教材。这些教材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电子教材到网络教材应有尽有。同时,各学校还依据自身特点开发新的创新教材。高校编写出大量的结合自己特色的创新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甚至可以自报选修课程、自主进行课题探索、研究。中小学也开始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创新教材。多以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体验为主,充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意识、创新精神。
四、建设创新环境的核心内容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一)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在网上设立创新主页。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网络的“第一生产力” 作用,是创新环境建设的首要条件。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参与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武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这些能力在网络时代是学生创新的基础能力,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成立兴趣小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是创造力的源泉。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很多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由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达尔文对生物学的兴趣,写出了《物种起源》;爱迪生痴迷发明,而获得了二千多项专利;丁肇中对物理学有兴趣,而获得诺贝尔奖。――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兴趣小组无疑是一种好形式。
同时,适时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创新展览会、科技小制作、创新电视大奖赛、电脑建模、设计大赛、联网创造、网络远程创新大赛等等,是使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的强大杠杆;
(三)根据个人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创新活动,并受到教师更多的直接指导。同时,设立必要的“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验基地”。参与教学实习与社会实线活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
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美国阿克隆大学董事会杰出教授、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程正迪教授认为:“要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建立竞争机制和考评制度,确保教授队伍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开展创新教育,关键要培养懂得创新教育、有创新能力的教师。[3] (P. 52)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先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的教师。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不仅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落实已有的创新教育理念和经验,还能够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去开拓创新教育的新领域。因此,加速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也是学校创新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校园创新环境建设的好,学校就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由于大、中、小学对创新人才要求的目标不同,创新环境的创设也应有所区别。高等教育阶段要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氛围。高校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百年的夙愿,实现伟大的复兴,再度辉煌。
参考文献:
[1]范刚.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J].中国教育 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