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

时间:2023-06-08 15:46:44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第1篇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 ; 初中物理; 教学应用

一、虚拟仿真实验概述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因实验仪器价格昂贵、制作复杂、构造精密所限,学生不能真实参与到理解实验思想理念、练习调整实验仪器、熟悉仪器性能构造的实践中去,而虚拟仿真实验则可以代替实际实验,提供全开放性、高综合性的平台和提供相关的实验实时数据供学生计算分析。虚拟仿真实验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演示实验过程中的图形、图像、文字、数据等,它具有快捷、易学、简单、直观等优点,能使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制作实验课件,模拟实验情境,展现教学意图,有效提升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帮助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改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因如下:其一是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展现了物理实验的环节和过程,构建了活灵活现的实验画面;其二是虚拟仿真实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物理实验课程中,激发了其学习物理实验的热情和兴趣,使其在实验课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调整;其三是虚拟仿真实验能创新性的整合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其知识模块结构化、系统化,“温故而知新”,在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理解中,动态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其四是虚拟仿真实验能在物理实验课程中营造真实性、直观性、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使学生通过虚拟网络下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实验规律、探究实验问题、优化实验意识的学习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虚拟仿真实验仍然存在着缺陷,其不可否认的提升了教学效率和避免了实验误差,但因为其模拟性、理想化的操作缺少了实际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感,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

1.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探究电路短路问题

电路短路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电学工具箱,增强了学生对于短路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保障解决变式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为实验环节演示:

实验环节1:观察电源短路现象

第一步通过虚拟电学工具箱提供的电源、电表、开关、保险丝等组件,使用鼠标拖动组成一个短路电路;第二步将电源两极直接与开关两端相连并打开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三步连接电流表(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通过实验演示,第二步中会出现“干电池短路”的警告语,第三步则会出现电流表超出最大值的现象。这一环节的虚拟实验使学生体验电源短路并了解电源短路会造成极大电流出现并烧毁电源、引发火灾的事故。

实验环节2:电源短路后的保护措施

第一步在已短路的电路(连接电流表)中串联保险丝并打开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二步得出结论,即保险丝断裂,电流表数值归零。这一环节的虚拟实验使学生认识串联保险丝是防止电源短路的措施之一,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展示闸刀开关、空气开关等防止短路的组件。

实验环节3:认识用电器短路现象

第一步组建串联电源与灯泡和并联电源与灯泡的电路,先打开串联开关,后打开并联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二步观察实验现象,即串联开关打开后两只灯泡均发光,打开并联开关后一只灯泡熄灭,另一只亮度增强;第三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一只灯泡熄灭了而另一只却变亮了?”、“熄灭的灯泡被烧毁了吗?”“这种操作是否安全?”等问题并鼓励思考。这一环节的虚拟实验使学生认识用电器串联时,若其中某一用电器短路,则整体电路电流增大、可能烧毁其他用电器或者其他用电器使用不正常。

实验环节4:并联电路的短路现象

第一步组件两组并联电源与灯泡的电路,打开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二步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即并联电路中,若其中某一用电器短路,则其他用电器都不正常工作同时烧毁保险丝。这一虚拟实验可以使学生发散到多个用电器并联短路时的结论,即并联电路短路情况下所有用电器均不工作;家用电器一般并联使用并安装保险丝,同时需要合理避免电器短路。

2.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探究闭合电路中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拓展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电学工具箱,设计闭合电路中欧姆定律的推导演示环节如下:

实验环节1:推导前的猜想与假设

第一步利用虚拟仿真实验中的虚拟电学工具箱,演示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亮度现象;第二步演示出相同电压不同电阻下小灯泡的亮度现象;第三步提问如“电流的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电压不变,电阻增大,电流有什么变化”等并给出结论,即电阻相同,电压增大的情况下电流变大;电压相同,电阻增大的情况下电流变小。

实验环节2:探究电阻相同情况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池个数增大电压值,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得出结论和规律。即:在电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始终保持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得出R=U/I的结论公式。

实验环节3:探究电压相同情况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的个数增大电阻值,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得出结论和规律。即:在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流随着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始终保持电阻和电流的乘积不变,得出U=IR的结论公式。

三、 小结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和传统实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实验环节的展示,使学生形成模块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虚拟仿真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户永清: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技术的研究[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贺晓华;李强:虚拟实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第2篇

关键词:无响应问题;无响应误差;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08-02

一、引言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而无响应(Nonresponse)问题是抽样调查中的重要问题。“无响应”也称为“无回答”。概括地说,无响应是指在抽样调查中无法从所有的样本单位及问卷中的所有项目获得有效数据。无响应可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位无响应”,一种是“项目无响应”。单位无响应是指被调查单位没有接受调查;而项目无响应是指被调查单位虽然接受了调查,但对调查中的某些项目没有给出有效的回答。在我国使用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材(包括引入的国外教材)中,基本上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个别讨论到的,也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但是,“无响应”在实际的抽样调查中是经常碰到的问题。如果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直接使用带有“无响应”问题的调查问卷,后果将很严重。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材中亟需增加无响应的后果及其处理方法方面的内容。

二、无响应的后果

1.无响应从两方面影响推断结果。在抽样调查中,无响应问题会从如下两个方面影响推断结果。一方面,由于部分调查单位或调查项目无响应,使得样本容量减少,从而使估计量的方差变大。这种后果相对来说是较容易处理的,比如,可以用补充样本、事先估计回答率并由此相应增加调查单位数量等方法来处理。另一方面,无响应的样本单位与回答的样本单位如果在所调查的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则会使得依据回答样本单位的数据所作的统计推断存在偏差,即无响应偏差,这是一种系统偏差。这种后果的处理比第一种复杂得多,但由于它对调查结论的影响很大,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事实上,在实际调查中,在回答的样本单位与无回答的样本单位(尤其是拒绝回答的样本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对私营企业的依法纳税情况的抽样调查中,回答的样本单位比无回答的样本单位(如上所述,含有拒绝回答和提供不合乎要求的回答等单位)通常有较少的偷税漏税行为。

2.对无响应误差的分析。在分析无响应误差的影响问题时,不同统计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两种通常的观点分别被称为无响应的“确定论”和“随机论”。如果记第i个总体单位的回答概率为pi,则“确定论”认为,总体所有单位有pi=0或pi=1,就是说,总体的N个单位含有两类单位,一类是如果被抽中则肯定回答的单位(N1个),另一类则是如果被抽到肯定不回答的单位(N0个,N=N1+N0)。而“随机论”则认为对所有的总体单位有0≤pi≤1,各pi可能取各种不同数值,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pi被视为条件概率,即它的大小取决于调查时的环境。无论是从哪种观点出发,我们都可看到,无响应偏差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回答率;另一个是回答单位与无响应单位在Y变量值之间的差异(这里,Y变量是指对调查中具体分析的指标的测度)。而两种观点的差别则体现在对形成回答率的机制的不同看法。

3.关于可接受的回答率问题。如上所述,较低的回答率将会破坏样本的代表性,从而产生较大的无回答偏差。那么,什么样的回答率是可以接受的呢?这一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结论。科克伦和伯恩鲍姆(A.Birnbaum)等人认为对一般调查而言,回答率应在90%甚至95%以上。美国广告研究基金会则建议邮寄调查的回答率应80%以上。我国学者卢淑华也持这种看法。爱尔达斯(Erdos)则认为一个可靠的邮寄调查应有50%以上的回答率,或能用某种方法证实不回答者与回答者是相似的。莱斯勒(J.T.Lessler)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应是绝对的,而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她指出应结合如下因素来讨论:(1)调查前对回答率的期望值,它取决于调查的内容、总体与数据收集方式;(2)提高回答率的成本;(3)是否对无回答采用补救方法以及采用何种方法。(4)调查内容及其结论的重要性。

应该指出的是,在调查报告或研究结果中说明回答率是一项良好的调查研究应有的内容。

三、无响应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了尽量减少无响应误差的影响,统计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的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可以归纳成两类,一类是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的处理,即在调查阶段的处理,一类是在统计分析中进行的处理,即调查完成之后的处理。

1.分析前的处理。分析前的处理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回答率。主要方法包括:(1)认真选聘、培训、督导调查员。(2)对被调查者进行适当激励。(3)由有名望的机构出面组织调查。(4)多次访问。(5)改进调查方法。如,科学地设计调查项目与问卷外观,以使被调查者能较轻松地回答问题;调查前先与被调查者联系;仔细分析不同受访者最可能在家的时间;等等。(6)在无响应的样本单位中再次抽样。(7)使用随机化回答技术。如果引起无响应的主要原因是问卷或某些项目为敏感性问题(如隐性收入、偷税漏税、吸毒等),则可用使用随机化回答技术来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技术通过设置巧妙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被调查者可以说出实情而调查者并不会知道他的回答的真正含义。但调查者可以由整个样本的回答获得某类人数所占比重或某敏感性指标的均值等的估计值。

2.分析中的处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未能采用上文所述的分析前的处理方法,或者虽已采用但仍未能达至足够高的回答率,我们就需要采取事后的补救措施。各国统计学家已为此而提出了许多方法。(1)波利兹-西蒙斯(Politz-Simmons)方法。这种方法是预先在调查时询问回答者在K个类似的期间里他有多少期间可以被找到,然后在分析时用他可被找到的期间数对其Y变量值(Y为所研究的指标的测度)作“倒数加权”。例如,对于在调查的前5天中在相同时间内呆在家里并可以接受调查的天数分别为0、1、2、3、4和5的回答者,分别用6/1、6/2、6/3、6/4、6/5、6/6作为其Y变量值的权数(分母是前5天可接受调查的天数加1,即加上调查的当天)。这种方法的隐含假设是在家天数越少者,其Y变量值越接近不在家者。(2)时间趋势法。这种方法通过考察连续各批回答者(如邮寄调查中按时间先后对回件分批)的答案,分析其中的趋势,然后将此趋势延伸,以此推测出无响应者的答案。比如,如果各批回答者的收入呈上升趋势,则推测无响应者的收入是最高的。(3)分组加权估计。这种方法要求按某些辅助信息将总体单位分成若干组,使组内各单位的Y变量值尽可能相近。在抽样调查之后,若出现无响应问题,则按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例进行加权调整。我们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说明,设总体分成两组,第一、二组单位数分别占总体单位数的30%与70%。假设抽样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如果不作加权调整,则对总体的Y变量均值的估计为:

(3230×300+2110×500)/800=2530

但考虑到第2组的不回答率远高于第一组,为减少无响应偏差,使用分组加权估计,则总体的Y变量均值的估计调整为:3230×30%+2110×70%=2446。(4)替代方法。概括地说,替代方法是用“精心选择”的回答单位的数据或者用按辅助信息推测的数据来“替代”无响应单位数据的方式来处理无响应问题。而具体的替代方法则多种多样。

――均值替代法。指将总体分组,用组内回答单位的样本均值替代无响应单位的值。这种方式实质上与“分组加权估计”方法非常类似。

――完全匹配替代法。使用某些外部来源的记录来替代无响应单位或无响应项目的数据。如从工商、税务、海关等管理部门取得无响应的被调查企业的注册资本、所得税、出口货物情况等来作替代值。

――最后回答者替代法。以最后一批回答者的答案替代无响应者的答案。比如,在邮寄调查中,以几次追踪后最后寄回问卷者来代表未回件者。

――演绎估计法。如果所研究的Y变量与另一变量X存在已知的函数关系,即Y=F(X),且可了解到X的值,则可用此方法得出Y的缺失值。

――回归替代法。如果所研究的Y变量与另外一些变量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则可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并利用回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然后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预测Y的缺失值。

――“热层”(Hot-deck)方法。通常用于项目无响应。一般做法是对调查中的项目缺失值用同一调查中具有类似背景的回答者的数值来替代。

――最近距离替代法。通常用于项目无响应。这种方法要选择一些辅助变量及一种距离测度。它按照辅助变量距离最近的原则选择替代者。有人认为“热层”方法采用的是非数值分类的方式,而最近距离替代法采用的是数值分类方式,因而后者是前者的修正。

几十年来,统计学家们针对无响应问题提出了许多的处理方法,本文难以一一介绍。统计学教材应按照所针对的学生层次、教学时间等来选择介绍适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勇进.缺失数据的加权调整[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20(5):61-64.

[2][美]Judith T.Lessler & William D.Kalsbeek.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M].金勇进,主译.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第3篇

教学和科研是教育研究,主要是针对未来的探索,教学和科研是不完全一样的东西,教学和科研是教育科研的缩写,它是从教育教学和研究的问题,最后返回解决问题的这个水平。从教材和方法,为教学和科研的教学和研究,所以新的教学方法,新思路迅速推广。学校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往往是按照带班,讲座,评课开展研究活动的监管要求。小研究是一个老师在很短的时间与他们的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教学问题为主题,由老师或少数个人合作,利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教学和科研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这是研究的基础上,一起研究和学习的全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真正的研究,不断学习,在学习掌握相关信息,您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作为一个初中物理老师,应该在学习,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学,进步。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二、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投身于教科研

物理老师的教育和科研应该学习的教室。实验室任课教师,教学的主阵地。班,讲座和观测,评估和其他教室发生,是教育科研最关心的问题是教育和科研关注的话题!教育科研应该学习材料。甚至有些老师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无法掌握手中如何不关心教学?示范,实验组教师备课教学的区别你在哪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应注重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和科研的研究工作。招聘设计,布局和标记,尤其是在错误的工作,并仔细教后反思,为什么学生普遍错误,它提供了一个真正的教育和科研数据。教育科研应该学习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开展各种研究目的。初中物理课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的主题,关键是要捕捉的信息是好教师,好思考,善于总结。教育和科学研究,是我们的做法,背后充满凝重教育实践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由于教育和研究方面到底呢?不管是什么做的教学和研究,研究学生,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师应熟悉与研究的研究很少,所以你可以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一个有序的规范运作。

三、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教育研究是应用研究,教育问题的一个基本的理论知识发现两个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利益。

首先,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是教学问题的前提下,可以发现小问题研究课题。问题可以来自学生,来自同龄人,当然,也可以来自自己。教师有意识的问题,这是研究的前提下。事实上,教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贫困学生,一节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类的话题解释转换,学生不专心工作布局的经验等。物理实验只能提出的问题很多,物理理论来自实验,实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关键的是,你不会发现问题,教师应该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别人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好办法,找到进程,但也是一个小的研究最关键的一步。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很多,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在网上找到相关的信息,学生的实际问题,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分析和综合,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实证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或文件。把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形式,它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等,目的是形成典型经验。它是从实践的过程中的理论。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

第4篇

【关键词】职高 物理教学 整体推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4-01

前言:在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前提下,职高院校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导致各大职高院校实施扩招政策。在此背景下,职高院校降低招生标准,致使学生间的差距逐渐增加,使得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能主动学习物理,且取得较好成绩,而基础差的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物理理论,从而降低物理学习兴趣。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整体推进学生物理成绩成为高职物理老师研究的重点。

一、职高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物理均属于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科。而对于物理学科难学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的内容:

1.物理学科特征

职高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迫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物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至日常生活中去。物理学科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与多门学科均存在密切联系,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保障。职高物理比初中物理理论知识更加繁杂,内容更加抽象,既是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化,也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初中物理与职高物理的衔接工作,增加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保证物理教学质量。

2.学生心理状态

初中物理理论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掌握。职高物理,相对复杂,需要学生思想方式发生质的转变。学生心理状态是物理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应及时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学生的差异为依据,开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物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转变物理学习思维方式。

3.教师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诸多职高院校的物理教学方式仍采用落后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中的“教”视为重点,忽视学生的“学”。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学生仅仅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极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高职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的有效路径

1.直观教学方式

在初中物理知识学习前提下,为职高物理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更深层次的职高物理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物理原理与规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培养。

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适当增加职高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多媒体与实物模型等为媒介,开展具有指导性的物理教学,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迫使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知识达到理解职高物理理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利用演示性物理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物理现象原理,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电场相关知识点时,以直观性教学方式为指导,在复习初中物理中的电路、电压、电流以及欧姆定律等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学习电场知识。

2.坚持渐进性教学原则

相较而言,职高物理学科难度有所增加,而职高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整体偏低,导致职高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老师应以学生为依据,掌握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坚持渐进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老师要秉承着负责、耐心的态度,层层递进的解决相关难题。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课后作业,避免出现作业与学生知识掌握不相符合的状况,达到维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坚持渐进性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学生为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日渐抹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致使职高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此背景下,老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分类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物理教学活动。针对职高学生而言,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物理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第二,物理学习能力强,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第三,物理学习能力一般,且成绩一般的学生;第四,物理学习能力较差,且成绩差的学生。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层教学,进而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三、小结

总而言之,物理属于职高各学科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影响学生全面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近几年,由于职高院校实施扩招政策,致使职高院校学生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显著。在此背景下,为达到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目的,物理老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物理教材内容为依据,结合直观教学方式与渐进性教学原则,做好初中物理知识与职高物理知识的衔接工作,保证职高物理教学的稳定性,提高职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促进职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华.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72.

[2]苗倩.浅谈职高物理教学整体推进的有效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26:233.

第5篇

为了有效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作为物理教师而言,应着力注重进化自身的专业理念,这同时也反映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和深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增进物理教师新课标理念的形成呢?

策略一: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激励自己

物理教学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改造急需一支爱岗教业的事业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不仅决定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无法落实。教师要关注自身的发展途径和过程,不断促进自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使自我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在现实中,因为繁重的升学压力,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并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从而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策略二: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有一天我上课前,有学生问“嫦娥一号”为什么要经过三次变轨,而不直接飞向月亮?当时我巧妙地回避了学生的这个问题。由此我感觉到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我们不但欠缺许多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因此,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当前,教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甚至是不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不了解新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向,如果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从客观上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非教学活动负担沉重,特别是在“中考、高考两根指挥棒”的禁锢下,教师们提心吊胆地守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生怕把不好关,考不出好成绩。于是,“没有时间”成了不学习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老师们本来就不丰厚的底蕴就更加薄弱。我们发现,教师不重视学习的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欲求、没有渴望、没有习惯。因此,要在教师中兴学习之风,要千方百计地把教师们从非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促其通过学习,把精力用在潜心钻研教学上。要使教师们懂得,学习是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上终身学习之路、走进学习化社会的惟一途径。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1、了解一些常见的物理教学杂志:如: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物理周刊、物理教学、物理通报、中学理科月刊、一些报纸:物理天地、数理化天地等。

2、多读一些理论书籍:如: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学心理学、物理学习心理学、物理课程论物理教育学、教与学认知心理学等。

3、了解一些知名有用的物理网站:如:丁玉祥物理网(免费)苏科物理、物易天空、物理教研、人教网中学物理。

策略三: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自己

一个实践者,可能会由于长期身处狭小的某一实际境遇之中,却未必能够对自己身边每日发生的与自己职业环境相关的事件具有明确的意识。教师正是身处这种能够产生真知灼见却又颇为狭小的境遇之中。20世纪70年代,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促进了行动研究的兴起。行动研究是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由教师直接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调查与研究;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教师的工作特点就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要重视信息收集与整理,努力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何利用日常的教学工作选择研究的问题和搜集重要的信息,如何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不断积累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上,学生的作业、学生上课时对问题的回答、学生的言谈举止、学生的考试情况、学生阅读课外物理读物的情况等等,都是课题研究所需的重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分析出规律性的东西。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积累工作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强化成果意识和成才意识。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入睡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

有堂课我讲《惯性》,学生表情很是迷茫,下来后我也感觉也很是失败,我知道学生对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理解,问题出在那里呢?后来发现,是我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物体受力跟运动状态的关系讲解不清造成的。因此,经常及时的将教学中的感悟,以及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新想法记录下来,定期的整理,这是很有必要的。

策略四:提高专业能力,用专业能力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

物理专业能力包括:板书和版画模型应用、信息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师的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观察与实验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提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学术会议,进行高一级学历进修,外出交流等。

另外,教师专业提高首先要立足一个“新”,因为教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职业;其次要着眼一个“宽”,教师要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再次适当注意一个“专”,应适当加强专业的深度,做到居高临下;最后,落实一个“用”,即加强理论与知识的应用,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策略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职业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反思型的研究者,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很好的适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具有理性的思考,具有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能力,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师反思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上,反思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技术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层面上,教师应该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切行为的合理性,分析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层面上,教师要将课堂与更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

策略六: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不断总结和提高

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自身实践衍发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这些鲜活的案例胜过任何枯燥的理论和说教,是促进教师成长、丰富自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善于累积,把观察和经历的教育故事、教育问题用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阶段。

(1)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2)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3)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在这其中,尤其对那些两难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它给案例提供了一个基点和着眼点。

(4)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免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合,问题与问题之间也缺少一定的逻辑顺序,因而,把相似的问题归并在一起,把性质相近的问题汇总成一个类别,使问题本身变得清晰就尤为必要了。

(5)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教师在头脑风暴中提到的各个不相同的论题,经过归并后有了一定的逻辑结构。接下来可以让每个教师或几个教师围绕自己曾经提出的论题撰写案例初稿。初稿的篇幅不必太长,可限定在2000字左右。在写作时,一要考虑界定的问题是否清晰,二要考虑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6)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举行案例会议讨论可以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3~4位教师围绕一位教师写的案例进行讨论,另一种是3~4位教师同时展示自己的案例,围绕这3~4个案例进行讨论。这样一个阶段有些类似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教师对教学所做的这样的评论,也就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档案。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物理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不同学生的反应;因此,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物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第6篇

为了有效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作为物理教师而言,应着力注重进化自身的专业理念,这同时也反映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和深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增进物理教师新课标理念的形成呢?

策略一: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激励自己

物理教学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改造急需一支爱岗教业的事业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不仅决定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无法落实。教师要关注自身的发展途径和过程,不断促进自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使自我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在现实中,因为繁重的升学压力,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并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从而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策略二: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有一天我上课前,有学生问“嫦娥一号”为什么要经过三次变轨,而不直接飞向月亮?当时我巧妙地回避了学生的这个问题。由此我感觉到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我们不但欠缺许多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因此,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当前,教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甚至是不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不了解新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向,如果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从客观上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非教学活动负担沉重,特别是在“中考、高考两根指挥棒”的禁锢下,教师们提心吊胆地守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生怕把不好关,考不出好成绩。于是,“没有时间”成了不学习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老师们本来就不丰厚的底蕴就更加薄弱。我们发现,教师不重视学习的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欲求、没有渴望、没有习惯。因此,要在教师中兴学习之风,要千方百计地把教师们从非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促其通过学习,把精力用在潜心钻研教学上。要使教师们懂得,学习是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上终身学习之路、走进学习化社会的惟一途径。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1、了解一些常见的物理教学杂志:如: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物理周刊、物理教学、物理通报、中学理科月刊、一些报纸:物理天地、数理化天地等。

2、多读一些理论书籍:如: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学心理学、物理学习心理学、物理课程论物理教育学、教与学认知心理学等。

3、了解一些知名有用的物理网站:如:丁玉祥物理网(免费)苏科物理、物易天空、物理教研、人教网中学物理。

策略三: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自己

一个实践者,可能会由于长期身处狭小的某一实际境遇之中,却未必能够对自己身边每日发生的与自己职业环境相关的事件具有明确的意识。教师正是身处这种能够产生真知灼见却又颇为狭小的境遇之中。20世纪70年代,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促进了行动研究的兴起。行动研究是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由教师直接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调查与研究;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教师的工作特点就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要重视信息收集与整理,努力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何利用日常的教学工作选择研究的问题和搜集重要的信息,如何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不断积累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上,学生的作业、学生上课时对问题的回答、学生的言谈举止、学生的考试情况、学生阅读课外物理读物的情况等等,都是课题研究所需的重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分析出规律性的东西。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积累工作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强化成果意识和成才意识。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入睡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

有堂课我讲《惯性》,学生表情很是迷茫,下来后我也感觉也很是失败,我知道学生对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理解,问题出在那里呢?后来发现,是我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物体受力跟运动状态的关系讲解不清造成的。因此,经常及时的将教学中的感悟,以及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新想法记录下来,定期的整理,这是很有必要的。

策略四:提高专业能力,用专业能力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

物理专业能力包括:板书和版画模型应用、信息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师的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观察与实验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提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学术会议,进行高一级学历进修,外出交流等。

另外,教师专业提高首先要立足一个“新”,因为教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职业;其次要着眼一个“宽”,教师要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再次适当注意一个“专”,应适当加强专业的深度,做到居高临下;最后,落实一个“用”,即加强理论与知识的应用,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策略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职业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反思型的研究者,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很好的适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具有理性的思考,具有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能力,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师反思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上,反思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技术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层面上,教师应该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切行为的合理性,分析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层面上,教师要将课堂与更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

策略六: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不断总结和提高

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自身实践衍发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这些鲜活的案例胜过任何枯燥的理论和说教,是促进教师成长、丰富自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善于累积,把观察和经历的教育故事、教育问题用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阶段。

(1)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2)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3)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在这其中,尤其对那些两难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它给案例提供了一个基点和着眼点。

(4)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免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合,问题与问题之间也缺少一定的逻辑顺序,因而,把相似的问题归并在一起,把性质相近的问题汇总成一个类别,使问题本身变得清晰就尤为必要了。

(5)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教师在头脑风暴中提到的各个不相同的论题,经过归并后有了一定的逻辑结构。接下来可以让每个教师或几个教师围绕自己曾经提出的论题撰写案例初稿。初稿的篇幅不必太长,可限定在2000字左右。在写作时,一要考虑界定的问题是否清晰,二要考虑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6)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举行案例会议讨论可以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3~4位教师围绕一位教师写的案例进行讨论,另一种是3~4位教师同时展示自己的案例,围绕这3~4个案例进行讨论。这样一个阶段有些类似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教师对教学所做的这样的评论,也就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档案。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物理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不同学生的反应;因此,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物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7篇

教科研就是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是对未来的探索,教科研与教研不完全是一回事,教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最后回归到问题的解决这个层面。而教研则是从教材教法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使教育教学中的新方法、新理念得到迅速推广。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是按照上课、听课、评课的规范要求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科研的方法,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

教科研活动是一种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它的基础是学习,学习伴随着科研全过程。只要我们立足实践,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相关资料,就能获得真发展。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教法,在学习中进步,在探索中前进。要更好地投身于教科研活动中去。

二、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投身于教科研

1.物理教师教育科研应该研究课堂。课堂是教师的实验室,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上课、听课与评课等课堂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教育科研最该关注的课题,是教育科研最该关注的话题!

2.教育科研应该研究教材。有些教师连教材的重点、难点都无法把握,怎能不关注手中的教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师备课时应以什么为重点,教学全过程区别在什么地方,等等都值得研究。

3.教育科研该研究作业。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特别是作业中的错误,为什么学生普遍出错,经过认真仔细的教学反思,就提供了真实的教育科研资料。

4.教育科研应该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是我们研究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开展各种研究的归宿。初中物理课研究学生能力提高的方式方法话题远远多于其他学科,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扑捉信息,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教育科研,是我们的做法背后,充满着对教育实践的凝重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

到底教育科研从那方面入手为好?无论搞什么教学研究,都归结为研究学生,我认为无论研究什么教师都应先熟悉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这样可以使自己研究工作有序规范运行。

三、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属于应用研究,一是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发现问题;二是应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践效益。 转贴于 第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便可作为小课题及研究的课题。问题可以来自学生,可以来自同伴,当然也可以来自自己。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实际上初中物理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布置方面的经验等。仅就物理实验方面可提出许多问题,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而实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你会不会发现问题,教师要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借鉴别人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学生实际出现问题的资料,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把研究成果写成经验材料或论文。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等,目的是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

四、制订研究方案,应注意问题

1.理清研究思路,尽量结合学校总体教研活动安排合理规范地设计好课题研究方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