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46:44
序论:在您撰写建设工程质量体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基本功能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aboratory tests of the business volume growth,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efficienc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laboratory urgently needs to be the task of research.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information needs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ma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mand analysis; Basic fun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1)从本实验室通过的认证认可要求来说,是否需要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0:1998、地方行政管理办法和条例(以浙江省为例如:《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设计需要满足标准所有要求,包括质量各程序要求。
(2)通过查询本实验室具体职能划分和岗位职责、外部关系,以及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第三层次文件来明确本实验室需要各程序要求。
(3)参考资料和实例,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1】广东省地方标准要求与业务相关的管理流程,包括收样管理、业务管理,对其他实例的总结中提及的样品登陆、样品跟踪和条形码支持、自动识别技术、检验业务流程等等都是和业务相关的流程,经过调查之后考虑是否在本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中增加该功能。
(4)通过使用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实验室质量化相关人员的调查来确定实际需求情况,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相关人员以及主管行政单位人员采取抽样访谈的方法,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对本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的需求和期望;对其他多数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基本功能设计
(1)文件资料管理功能
质量文件输入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并不断更新内容,主要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自校规程、管理制度、文件及认证认可标准、建设工程专业领域标准等。
(2)质量程序相关功能
总结一般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程序特点,制定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程序相关功能:文件和记录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预防纠正改进管理、内审管评、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和方法管理、样品管理、质量控制和监督、报告管理、检测/检查工作及新项目管理等。
(3)联动数据库功能
设计实验室操作功能表,形成相互联系的能力、设备、人员、标准、质量活动、能力变更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3.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业务相关功能设计
根据建设工程实验室检测/检查工作的业务流程,展开对部分功能的需求实现分析,一般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部分包括:合同管理、业务受理、设备管理、试验和报告管理等。
(1)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对检测/检查合同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建立起工程项目文档等业务档案活动。
(2)业务受理
接受委托方,对实验室常规类业务从样品验收、登记、形成唯一性编号,建立样品检测文档;现场类项目需要编制方案并形成项目文档。
(3)设备管理
和设备管理联系起来,动态更新设备有效期等信息和使用记录,确保设备运行有效,统筹各研究所设备的使用。
(4)试验管理
是整个业务流程的关键部分,确保能力符合本站认证认可范围,就是和能力表和能力变更表联系起来,还要建立完整的、可溯源的原始记录、报告和试验记录。
(5)报告管理
报告是业务流程的最终成果,试验、审核、批准到签发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记录。
(6)远程管理
这是在访谈中提到比较多的一个需求,现场检测人员可能长期在外地做检测,报告需要回来以后再出,远程管理可以通过因特网直接进入本站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数据输入,审核人员可以进行审批、授权签字人进行报告的批准,对简单常规类业务比较适用,对需要技术方案等比较复杂的项目或需要审批其他资料和讨论的检测/检查项目不合适。
(7)条形码管理
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数据标识和输入技术。通过收样,把检测/检查项目样品信息输入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通过试验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员的分级审批,不断更新检测/检查项目的完成阶段,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准确的在系统中找到相关信息,直到报告完成,主要是起到一个检测/检查项目跟踪的作用,为内部管理和顾客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即时即查的跟踪状态。
(8)实验室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处理
本站有需要24小时不间断持续数天的试验,如老化试验,实验人员需要分组加班隔几个小时采集数据,如果有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只要设备运行正常,就可以直接自动采集,对于其他破坏性试验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的试验也非常适用。数据自动处理是在设定好公式(包括自动转化计量单位)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数据录入后,自动进行数据运算处理,适合用于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图谱。
4.总结
建设工程实验室可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基本功能实现信息化。其实还有很多质量管理方法来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试验结果受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等,还有流程图、亲和图、PDPC、六西格玛等多种质量改进工具的运用,由于篇幅限制也没有多做研究。
本文介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信息化建设具体所需要考虑的关键依据和内部需求,通过展示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信息化基本功能设计和管理业务功能设计来展现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信息化功能设计特点,为建立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借鉴。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 广东省建设厅 2005
关键词:住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分户验收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112-02
商品住宅建设量大面广,涉及的人、财、物要素和工作环节繁多,要确保商品住宅的质量,就需要对工程建设的不同层面、各种要素、各个环节都实施有效的监督。因此建立系统的长沙市住宅质量监督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对长沙市商品住宅质量分析和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构建政府宏观监督控制以及全面质量管理即“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质量监督体系,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监督管理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监督非常重视。比如,在美国,一个可行性研究工作一般要花1~2年的时间,花费总投资的3%~5%,对于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还须通过议会的审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长沙市有关主管部门对住宅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相关发展计划、计划文件对项目进行鼓励、特许、限制和禁止。
2.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关于建设的法令、法规的要求。
3.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要求请示的批复。其中,主要针对建设规模的控制以及投资效益是否显著和规划布局是否合理的审批。
二、设计阶段的监督管理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出现阶段人们的对住房功能的需求,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政策。设计水平首先决定工程水平,设计院的一点一线之差都会导致工程的灭顶之灾。住宅的使用功能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如果建筑的开间布局,管道、管线布置等不合理,必然影响使用,渗、漏、堵、空、裂等工程质量通病,也必然引发使用者的抱怨。
在现阶段,长沙市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素质不过关,专业资格认证亟待更有成效地展开;设计单位内部分工协作不够合理,很容易造成错、漏、碰、缺,影响工程设计的优质完成;长沙市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来监督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这样无异于忽略了质量控制的源头,所以,政府对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设计单位本身的自我监督就变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
工程设计的目标是使项目建成后达到技术性能好、工艺水平高、经济效益优、设备功能配套、结构安全可靠。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证明,没有高的质量设计,就不会有高的质量工程。以往的经验表明,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极有可能在工程设计中,给工程建设留下产生质量问题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因此,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至关重大,应广泛地征求使用者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产生设计任务书。在交设计单位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也是一个共同探讨、协商的过程,设计的质量包括建筑物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形状是否美观、大方,色彩是否与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
三、建设准备阶段的监督管理
建设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完成施工用水、电、路等工程;组织设备、材料订货;组织施工、监理招标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委托工程质量监督等。其中,对于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要数建设单位严格组织好施工、监理的招标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长沙市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更加完善建筑业企业资质认定及资质复查制度,根据建筑企业、监理企业年内所完成工程的业绩优劣,决定其是否能够保持原有等级或进行等级升降,实施资质等级动态管理。坚决纠正和查处工程项目法人不依法委托质量监督和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或弄虚作假骗取施工许可证的行为,严格实行商品住宅质量强制监督和施工许可证制度。
四、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
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奉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监督检查的基本原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有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实施阶段实体质量监督管理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纲要,实体质量监督以抽查方式为主,并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地基及基础工程抽查主要内容包括: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或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地基检测报告和地基验槽记录;抽查基础砌体、硅和防水等施工质量。主体结构工程抽查主要内容有: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结构安全重点部位的砌体、混凝土、钢筋施工质量抽查情况和检测;硅构件、钢结构构件制作和安装质量。
(二)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资料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本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通过这些活动的监督,促进其质量体系健全,实现高层次的体系监督管理,以体系有效运作保证各个环节的必要投入、良好转化,合乎标准的产出。
(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
对现场抽查的主要内容有:现场各种原材料、产品供应单位的资格和产品质量;搅拌站及计量设备的设置及计量措施能否保证工程质量;检查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是否按设计图纸施工;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操作规程施工及有无违章和偷工减料行为;检查参与建筑活动的各方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抽查检查
抽样检查是一种概率性统计经验,这种经验判断产品不合格比较有力,可信度较高,这正适合监督检验着重暴露问题的需要。
(五)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
质量监督人员应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应适时、适度地签发整改通知,暂停施工或局部暂停施工。同时,应尤其对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需要行政处罚的由工程质监机构报委托的政府部门查处。
五、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住宅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时,应按照国家和长沙市的规定重点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规范情况等实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将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情况列为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重要内容。
(一)住宅工程符合以下条件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土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确认。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合格证及必要的进场试验报告。
3.有消防、室内环境检测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二)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1.建设单位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依照有关规定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2.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工程竣工验收意见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工程概况、合同内容执行情况、工程管理及竣工质量验收情况,质量总体评价等;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单位工程质量综合验收意见;配套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抽测资料;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商品住宅《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
3.备案管理部门收到备案申请后,应审查备案文件是否齐全并对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予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署同意备案意见。对违反有关规定程序、文件不全、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进行整改。整改达到要求后,重新申请备案。
4.备案管理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责令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六、使用阶段的监督管理
任何商品都有售后服务,住宅也不应例外。应该实行商品住宅质量保修制度。保修范围应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保修的期限应该按照保证建筑物在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加以确定。在住宅工程交付使用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应当由开发商组织施工单位负责维修,由责任单位承担维修费用。
七、分户验收
分户验收是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的一种延伸。分户验收是住宅工程进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分户验收应在施工单位提交竣工报告后,竣工预验收之前完成。《实施意见》规定,住宅工程竣工预验收,施工、监理单位报送的预验收监督申报资料应包括《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汇总表》。与竣工验收内容不同,分户验收仅限于住宅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的验收。在检查数量上,分户验收要求逐户验收,全数检查。
单位工程分户验收监督所抽查的户、公共部分及地下室防火分区中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视为分户验收结果有效。存在一个检查项目不合格的,责令其建设(代建)、监理、施工单位对该项目重新组织分户验收;存在二个以上(含二个)检查项目不合格的,责令建设(代建)、监理、施工单位重新组织单位工程分户验收。
参考文献
[1]毕文彪.工程质量百年大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J].建筑经济,2000,3(3).
[2]陆汉洲.我眼中的IS09000[J].建筑,2006,6(13).
关键词:油田建设、施工环节、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施工单位,是整个油田建设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因此,要提高整个油田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虽然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但只要抓住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可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管理,整个油田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1、人员的控制管理
所有的油田建设施工过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是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影响施工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就要做好人的管理。首先在人员的选择上,各专业施工部要挑选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质量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等方面的能力。施工人员应该具有能够胜任其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思想观念。对参与项目施工的每个技术工人尤其是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前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发证上岗。工作中一旦发现不称职的人员,也要坚决予以更换,不能姑息迁就,避免由于施工人员技术能力水平低下而产生一些质量通病。
2、做好前期的技术质量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详细的审图,各专业根据施工图纸,事先确定一些重点控制对象、关键环节或薄弱部位,结合现场实际设置质量控制点。在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过程中,关注那些技术难度高、对质量影响大或者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产生危害比较大的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点。在确定质量控制点后,施工技术人员事先分析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制定的质量控制点编写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和技术质量交底文件。
施工作业指导书和技术质量交底文件由工程技术部下发到各个专业施工部,再由专业施工部下发到各施工机组。技术质量交底采用逐级交底的方式,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向各专业技术质量人员和专业施工部管理人员进行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施工问题,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采用技术文件、规范标准、检验要求等技术质量要求。各专业技术质量员向本专业各机组全体管理、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明确图纸要求,采用的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法要点,技术措施要点,结合具体操作部位,明确各部位的操作要点,技术要点、质量要求等。技术质量交底做到清晰、准确,使各级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做到心里有数。使全体人员在彻底了解施工对象和掌握施工方法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各级技术质量交底以口头宣讲进行,并留有文字记录,参加交底人员履行签字手续,由于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3、严把材料质量关,做好材料的采购、检验、管理控制
材料是油田建设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材料质量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准确使用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海外项目,材料在国内采购,运输周期很长,材料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必须把好材料关。材料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精选采购人员,采购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质量鉴定能力,另一方面,要掌握各个材料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尽量挑选在业内口碑较好,质量有保证的厂家。
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油田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形成了整个油田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只有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首先,要加强各工序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是整体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完成每一道工序的施工任务时,本工序的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的项目要及时进行返工处理,确认质量合格后,由各专业项目部机组技术质量员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其次要加强工序间的交接管理。由于各道工序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必须要做好工序交接,完成交接程序,对于跨专业之间的工序交接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严格检查验收后方可继续进行下步施工。并且要完善签字交接手续,使每道工序做到完成一道工序,确保一道工序质量,确保工序之间的顺利衔接,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无论是工序自检,质量员专检,工序交接,隐蔽工程验收还是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检查,都要留有记录并履行签字手续,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明确责任。
5、做好对已施工完成项目的质量控制
油田建设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专业、施工交叉性很强的系统的工程。各个专业、机组的完成有先有后,因此加强对已完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也是整个油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和各专业管理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工序安排,尽量避免工序交叉,解决好各专业、各工序间的施工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对已完成项目制定质量保护措施,落实责任人,防止交叉作业中的损坏,影响工程质量。
成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是为加强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控,严格质量程序,规范质量行为,实现质量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工作进行全面的领导。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责,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的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使全体人员都知道谁应该干什么或者什么事应由谁干,这样可以避免互相推卸责任。同时既有利于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质量,又有利于规范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行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此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将质量管理与经济利益挂钩,使每个工程参与人员建立质量就是金钱的意识,从而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关心质量、重视质量。
【关键词】质量体系;建立;运行
中图分类号:TU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28-02
无论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是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抑或是建设或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判都离不开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对原材料或工程实体的技术检测,因此如何保证工程检测机构准确无误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确保建设工程检测机构高效准确地运转的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建立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目前实验室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是文件化、具体化、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体系。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是要把管理要素和技术要求融入到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体系中,编制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质量体系文件,以指导实验室的检测行动,保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各级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关键。
管理体系涉及实验室内部诸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从领导到员工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系统培训。
二、宣传培训,全员参与
1.实验室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实验室的全体人员了解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很好地理解《评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
2.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是始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管理体系相关的人员。
第二层次为执行层,执行层人员是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层次为操作层,是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
3.组织和负责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管理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些少数可能是某个或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落实、拟定
1.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质量负责人为副组长的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质量负责人根据建立质量体系的筹备计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3.根据《评审准则》要求的内容要求按各职能部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根据各层文件的编排方式、统一格式,包括文件名称、类型、编码、编写依据、发放范围、编写目的及要点等,规定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及各过程文件完成期限。
四、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方针又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检验工作中遵循的准则。实验室的领导要尽快结合本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主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目标。以便指导管理体系的涉及、建设工作。实验室领导要组织熟悉实验室业务工作、熟悉管理工作、能很好理解《评审准则》及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实验室有关人员参加建立管理体系的工作。
五、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是质量体系文件并进行系统培训后,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质量体系正常有效的实施过程。质量体系的运行,一般分为试运行和正式运行两个阶段。
(一)质量体系试运行阶段
质量体系试运行是指质量体系文件刚刚或者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后,从局部的质量体系文件开始执行、逐渐扩展范围推广的运行过程。
(二)质量体系的正式运行阶段
新建立的质量体系试运行一季度或半年后,经过1-2次内部审核、将质量体系的不适用规定或要求等做基本的修改,待各方面基本协调一致,所有部门管理能够正常、全面、系统和协调地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即进入质量体系正式运行阶段。
六、有效进行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己对自己的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活动。内部审核的目的就是查找是否按规定的内容去做了。找出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找出所编制的管理体系文件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体系文件提供依据。这样做既是保证质量体系更加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故内审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明确内审目的、范围和依据
(1)目的是验证实验室所制定的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通过自我诊断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增强体系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性,使质量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处于动态更新之中,保持持续的有效性。目的不明确,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使该发现的问题没及时发现、解决。
(2)范围即质量体系覆盖的范围及其承诺和实施的范围,一般以实验室部门、场所、过程等来表示。内审时要主次分明,要在重点、难点问题出现集中及频繁的部门展开工作,要围绕与质量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和要素进行。
(3)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相应内审计划和检查表。
(4)成立内审小组,明确分工,相互协助。
(5)现场检查,察看记录,编辑不合项报告、内审报告。
(二)首末会议
首次会议是实施内审工作的开端,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方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内审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实验室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相互配合支持的程度。所以要利用首次会议统一思想,详细陈述内审目的、范围及依据,澄清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审核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各自任务。内审组与被审核部门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末次会议的的主要任务是向实验室管理者和针对实验室正式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形式下审核结论。末次会议有助于加深全体实验室人员对内部审核的理解和认识,全面了解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末次会议是审核组、实验室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是内审结束时的一个重要会议。
七、监督
管理体系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实施监督和自我检查是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实验室要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足够的日常监督,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偏离或问题,确保这些人员的工作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八、管理体系文件化
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是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规范实验室工作和全体人员的行为,从而达到质量目标的质量依据。
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也是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这里仅从管理体系的建立角度强调几个问题:
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再正式制定,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
2.除管理手册需统一组织制定外,其他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
3.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
4.为提高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层次间以及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
5.编制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后,体系文件经批准和向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贯,管理体系就可以进入运行阶段。
九、结束语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也是一项非常负责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必须精心组织、细致策划,而且还要领导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队伍,切实将检测活动和质量活动实施到位,使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日益完善,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GB/T 15481-2000.检测或校准实验室管理能力通用要求.
关键词:质量检测;保证体系
1 质量检测的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和检测技术规范、规程,对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或构配件、设备,工程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等进行检验测试。以检测数据和结论来表征被检测的样品质量特征,并判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一种质量监控活动,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和质量监督机构的一个重要的监管方式,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技术手段。
2 影响检测数据和结论的因素
影响检测数据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包括的检测的方法、程序、仪器设备、设施环境以检测人员技术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为保证检测数据和结论的真实准确,检测机构需建立科学完善和有效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保证体系简图),以确保检测活动符合相关要求并可控。
质量保证体系简图
3 如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3.1 建章立制,制订完善适用的质量体系文件
检测机构要做好质量检测的各项工作,负责人首先要以书面形式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各项检测活动的总指导。
质量方针是检测活动的纲领,要以简洁的语言从检测依据、检测行为、检测数据、服务质量等方面加以明确,如“方法科学、数据准确、行为公正、服务诚信”。
质量目标要对检测数据或结论的准确率、设施或环境的符合率、依据标准的有效性、期限内以出具报告率、质量或行为的投诉情况等有具体定量的数字要求。制定质量目标要注意既要符合有关要求又要切合本单位实际,且不宜定得过低。
3.2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的保证
检测活动由不同方面的工作组成,因此,检测机构首先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及部门间相互关系,使机构形成一个协调一致、高效运作的有机整体。
其次,检测活动要由检测技术、管理人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来协同完成,因此检测机构要按照资质管理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受过专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以顺利开展检测工作。
在各类人员中,技术负责人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工作经验,能解决检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质量负责人熟悉资质评审准则,检测工作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能够组织实施好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
检测人员要熟悉工程建设标准,特别是要熟悉检测技术方法标准,熟练检测技术操作;要组织培训学习并经考核合格,保证检测人员均持证上岗。新的检测标准规范颁布后,在实施前要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学习,使他们熟练掌握新检测知识和技术。
检测机构应适时组织骨干技术、管理人员到技术管理先进的检测机构参观交流学习;组织内部的集中学习、技术交流也不可缺少,以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实际的能力。
3.3 设施保证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检测设施、场地是开展检测工作的重要物质资源,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开展的常规材料等检测,实验室的空间面积、电力供应,温度控制、通风等设施条件要能满足检测的需要。
对设施情况和环境条件要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特别要注意备用电源的配备,以防意外断电对个别检测项目造成检测不可逆转的影响。对环境条件有温湿度要求的养护型室或试验室,要安装恒温恒湿仪器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并记录,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温湿度符合要求。对检测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或其他要有害物质的,要有确保良好的通风设施和条件,要制订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实验室的空间面积要满足顺利开展检测工作的需要,收样工作和送检样品存储的地方要与检测室互相独立。检验区域布置要合理,不同检测项目的试验室尽可能独立,确保不同类别的检测活动不相互干扰和影响。
3.4 检测技术依据的保证
科学的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数据和结论准确的前提,当同一检测项目具有不同的检测标准时,要优先选择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检测方法会不断出现,原有的检测技术的也会不断完善,因此技术负责人应密切跟踪检测技术的发展变化,掌握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适应新的检测需求。同时,检测方法技术标准也会适时修订,因此检测机构要有人负责及时收集更新检测技术标准。新标准颁布后,机构技术负责人要及时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学习或培训,使他们了解变化并掌握检测新要求、新技术。
3.5 仪器设备的保证
选择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且性能稳定的,量程和精度要符合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是保证检测数据和结论准确的重要条件。
新的仪器设备使用前都要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或精度容易受使用条件影响的仪器设备,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检定或校准周期中间要组织足够次数的期间核查,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始终符合技术要求。
3.6 检测过程的控制
样品的控制:为保证检测样品的合法性,收样员收样时应认真核对送检样品信息与实际样品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并做好样品的唯一性和状态标识。样品在储存、流转、检测过程中不能导致样品的发生性质变化或状态改变,也不能发生混淆。
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检查:为保证设备状态和环境条件,在检测开始前,要先检查仪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完好并记录,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要先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要停止使用,排除故障,必要时进行重新检定或校准。
检测程序的控制: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检测方法实施细则》等有关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开展检测工作。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检测、查找原因,待问题解决后继续进行。必要时,按相关规定期限保留检后样品。
4 结语
1、影响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主要因素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形成涵盖了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和使用维护的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它的质量产出影响因素也必然涉及所有这些阶段过程中所有参与主体从事主体结构建设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建设工程的设计、业主、监理、承包、建材、设备生产供应及检测主体和使用主体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所有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及其结果对于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形成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就每个主体而言,人、财、物、设备、方法、环境都在渗透和影响着其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尤其是人,人是质量目标的决策者,质量技术的规划者,质量活动的执行者,质量形成的操作者,设备、方法的驾驭者,质量产出的检查者,质量转化的推动者,质量体系运作的管理者。人是主体工程质量形成中最活跃的生产力,“以人为本”,是质量因素控制的关键。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也就是所有影响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产出的投入要素和转化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和活动结果,都是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不可忽略的因素,其重点是抓投入质量和转化质量,预防产出质量,也正是注重事前、事中控制的主动质量监督管理思想。
2、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及其实质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广义讲,是指各建设主体(含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材料、设备生产供应)从事建设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活动中其行为或活动结果达不到对主体结构工程质量要求的标准的所有过程、中间产出或最终产出,从结果来看其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主体结构工程的中间产出或最终产出质量(各阶段相对而言)达不到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主体结构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综合要求的能力的表述。从主要形成阶段看,可能有勘察质量问题,主体结构设计质量问题,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和主体结构使用维护质量问题,也可能某一质量出现是这四个问题之一或几个综合问题形成的结果,从投入产出角度来看,在其质量形成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出现投入不足的投入品质量问题,或是生产过程中的转化能力不强形成转化质量问题,或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出或最终产品的质量问题,它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和结果反映。
3、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特征
主体结构工程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及其问题的实质内在地规定了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在建设工程整体质量中的地位,也决定了主体质量事故问题的基本特征: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连锁性、严重性、责任多元性、处理困难性和高代价性。
3.1 复杂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复杂性是由主体结构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结构体系模型简化和协调运作的受力分析、计算具有高度复杂性。二是不同结构体系、不同类型选用不同材料,存在着材料性能本身的复杂性和以抽样检查为手段的材料质量本身体现具有统计复杂性。三是结构体系交错复杂,联系方式、联接点功能实现具有内在复杂性,并且由此带来节点施工工序的高度复杂性。
3.2 多发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多发性,一是由于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形成多阶段、影响多因素造成的,其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诱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或留下质量隐患。二是主体结构体系复杂、多样,结构部件繁多,各个部件都是主体结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众多结构部件的设计、施工必然带来了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三是主体结构隐蔽工程多,工序交接复杂,与各工种、各专业的配合多,其设计和施工需要各专业工种的有效配合,增加了设计协调和施工组织的难度,带来了质量问题多发性的潜在因素。四是主体结构先行于维护结构、装饰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带来了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保护的更大难度,各类后序工程施工中,超载、违章操作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增加了主体工程质量问题的外部影响,加大了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 潜在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潜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于主体结构体系简化过程中对其实际受力机理的认识具有不完全性,设计考虑因素欠缺,受力分析不准确,结构计算有误,给主体结构工程满负荷运行潜留了先天性的质量隐患,使用中各种不利因素、不利荷载的发生容易激化这种缺陷,产生失去常规的破坏,其质量问题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发现的特点。二是同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一样,随着后续工序的进行,最终都要对其进行维护结构和装饰工程的覆盖,这些表面结构的本身有一定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因此,竣工交付使用后,主体结构部件既使出现局部质量问题,在其初期是难以发现的,至少要破坏到冲破其维护面层的承载能力或者变形到影响外表结构的形状,才能表现出来,由于外表饰面的覆盖性,它的完工后质量问题难以观测,一旦发现已经造成相联的其它部件的破坏,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常常酿成无法修补的质量事故。三是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连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内在根源。四是主体结构材料多样,材料本身质量检验的统计性,有可能造成缺陷材料未检查出来而已经用于隐蔽工程之中,材料本身性能不足所引起的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更是潜在发生的。
3.4 连锁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与主体结构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它是上部荷载传递给基础工程的媒介,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引起它的破坏所带来维护结构、装饰面层、使用空间、设备等其它系统的破坏,它既有传递性,又有引发性。二是主体结构工程本身的部件或体系承载能力不足或失稳引起的其它部分的破坏,主体结构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轻者使局部变形、裂缝,影响正常使用功能,重者失稳、失效,突然倒塌,致使全部工程报废,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
3.5 严重性
主体结构工程是建设工程空间的支撑体系,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是一系列主体结构构件质量有机联接成为整体的总和。主体结构构件的质量问题,轻者影响建设工程局部空间的完整性,重者造成主体结构体系的整体失稳破坏,致使整体工程倒塌,酿成恶性事故,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的承载受力体系,就静定结构体系而言,一旦任何一个部件失稳或破坏,必然导致整体体系的破坏和失稳;对于超静定结构体系来说,局部结构部件的破坏,至少影响局部功能的发挥,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危及体系中的其它局部,因为,部分部件失效,可能会引起一些受力传载的再分配和转移,可能使其它部件承受到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进而危及其它部件质量的可靠性。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潜在性和连锁性,更加剧了其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3.6 责任多元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责任多元性是由其形成的多阶段、参与多主体和影响的多因素所致。从它形成的时间阶段来看,可能发生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从其形成的责任主体来看,可能是设计主体、施工主体、业主主体、监理主体、检测主体、材料生产、供应主体的工作失误所致,仅就某一主体的责任分析,可能是决策层、管理者、操作层的责任,可能是技术、经济、管理上的问题,可能是人力、材料、设备、施工方法、工艺等规划投入问题,也可能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可能是工艺转化、人的行为、机械运转、材料转化等问题,而且一旦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酿成,又往往是多个不利因素的综合,涉及多方主体,多层次人员和多方面原因,其质量事故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所以由其带来的质量事故责任者具有明显的多层次多元性特征。
3.7 处理困难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困难性是与它的空间体系的高空作业和本身结构体系尤其是结构节点交错复杂的构造相联系的。一是它是建设工程空间体系的框架支撑者,是维持空间体系的承载者,对它的处理往往是带荷处理,处理的同时,既要想方设法达到补强的目的,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其它部位、其它体系的影响,这种空间作业,再加上交付使用后使用机械设备的局限性,必然带来事故处理的困难性。二是主体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决定结构部件连接的复杂性,空间结构体系的形成是结构部件有机联接的结果,越是联接复杂的结点,受力分析的准确性越难把握,易引起设计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越大,越是交错复杂的结点,结构部件纵横交织,施工中的困难性也越大,施工质量越难保证,也越易引起工程质量问题,因此,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往往在复杂的地方出现的概率越大,对于复杂体系、复杂节点的处理必然带来更大的处理方案设计和处理实施的困难性。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设计思路;设计原则;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as part of the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plays a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busines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st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roject,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 laboratories, to reduce the cumbersome process become needs of resear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urpose is guarantee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link, improve efficien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information deman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cope of needs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idea and principl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for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mand analysis;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数量众多,每个实验室的情况都不一样,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的差异很大,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研究的需求分析要从实验室本身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合适实验室层次的质量体系信息化方向,并针对这个目的进行分析。
1.需求分析方法
(1)资料分析
针对现有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日常工作经验、依据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成型软件模式、相关技术论文和资料,并且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相关重要功能。
(2)实例参考
对已经在使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调查,记录优劣处,作为信息化研究的实践基础。
(3)访谈
针对特定实验室进行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各层次的使用者有什么需求,了解实验室客户、行政主管部门、认证认可组织和评审专家等各方面的需求。
(4)调查问卷
制定相关问卷,大范围进行发放,并回收,作为功能方案选择重要依据。
(5)实践总结
通过对完成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的使用,进行评价改进分析。
2.需求分析范围
首先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需要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必须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通过计量认证,还必须执行地方规章制度和省市行业管理办法,以浙江省为例,必须执行《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机构资质标准》通过建设厅的资质评审。我们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需求分析必须满足上述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这其中的需求分析需要针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逐个分析,将《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机构资质标准》融入到项目设置中。国家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是自愿性认可,但是它是国际互认的标准,具有国际公认性,对于高要求的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来说也需要将认可标准加入到需求分析的范围之中,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
需求分析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组织本身开展的,分析组织结构,包括员工结构、岗位结构等;分析组织质量管理工作中具体流程中的“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料”(材料样品)、“法”(方法标准)、“环”(试验环境)、“测”(品质检验)的管理;分析组织申报认证认可的具体环节;分析使组织不断质量改进的PDCA环等。
需求分析需要对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个人操作关节进行分析,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相关的各个岗位进行个性化分析,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环节和岗位相关的功能和权限。
需求分析还要针对与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相关的各方,包括:客户、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等等进行分析,作为提升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信息建设对外工作接口,进行需求进行分析,考虑扩展和提升的潜力。
3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设计思路及原则
3.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设计思路
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设计主要同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和维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首先要满足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的文件层次要求,主要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记录表格这4个方面设计进信息建设中。从原来质量管理以纸质为主中解脱出来,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快捷方便、分级授权、更改易的特点,使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和记录管理更为流畅。
(2)根据满足认证认可要求的质量手册进行分析,建立符合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组织结构的职能分配表。根据满足认证认可要求的程序文件,对各质量程序进行分析,设计相关的信息化主要功能范围,满足各关键节点的控制要求。配备符合体系要求的记录表格。
(3)制定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操作层次功能,分为:输入、输出、分类统计、更改等。总结建设工程全面质量控制流程,制定与建设公工程质量管理流程相结合的信息化功能,根据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本身特点要求,运用科学决策方法进行功能决策。
(4)分析业务流转过程,运用信息化新技术,使建设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效率,便捷服务,有效控制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检测/检查质量。
(5)根据现有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功能特点,分析其优缺点。
(6)分析质量管理工具,植入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建设,提高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水平。
3.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设计原则
广东省地方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1】,从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应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开放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可以参照作为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信息化总的设计原则。
4总结
本文通过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建立的思路总结,介绍了需求分析方法、设计原则,给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以及建设工程行业管理机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 广东省建设厅 2005
【2】 张志檩,王群,王海芹《化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北京 (59-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