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08 15:46:40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

第1篇

高校的行政执行力,一方面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政策,综合的评估高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以及制定决策和完成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在高校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的指引下,来贯彻落实并推行高校的新的战略和制度决策等。那么,对于高校来说,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是学校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意义

高校要很好的按时实现其战略目标,除了有好的决策之外还要有优秀的执行力。如果一个高校只是不停的提出战略决策,不考虑执行力,这就是一句空话,再好的战略目标,不落实到行动上,最终没有结果,都是空谈,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在目前,高校的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高校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除了领导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制定好的方针政策,还有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决策的不足,才能不断的改进和不断的学习,提高领导的决策能力。当高校执行能力增强的情况下,高校才能不断的制定新的政策和不断的发展。

2.是提升工作效能的最佳捷径

提升执行能力是工作的内在动力,只有在执行力正常的情况下,高校新的理念和制度才能正常的推行,提高执行力是高校提升行政效能的突破口。高校不断推进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工作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有时候还会出现以下问题,比如领导的决策在下属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导致决策力的完成质量有待提高。还有就是有的决策本来很科学很先进,但是由于执行力低的原因,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拖延推诿等现象,面对以上的问题,高校领导要加强本校执行力的管理,提高学校务工人员的执行力,这样,才能很好的办学,提高办学质量。

第2篇

在校园内实施物业管理有它的特殊性

1.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关系着政治问题

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会集一起,而且还有国外的学生。由于他们生活地区不同,生活习惯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还有学生们各自的生活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别。那么物业公司在实施管理时,注意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办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安全、方便、温馨的学习和居住环境。这样学生在生活上就消除了后顾之忧,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也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2.具体的工作水平决定物业公司的生存空间

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设置很多,各基层单位均成立自己的管理体制,进行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目前国内现有的物业公司又没有能力承担的了一个学校的物业管理,那么各院、系的物业只能承包给不同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些公司在校内自然就以比拼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工作成果来争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物业公司一定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学校内的老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目的是学习,他们正处在青年时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需求也广阔。教师对物业公司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如:教室干净整齐,多媒体、音响和照明有保障,他们的办公区域卫生好,他们的工作时间不被别人干扰。物业管理工作是对学校内的基本设施:楼宇房屋,即: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和寝室进行必要的服务管理,这些都和学生和教职员的生活紧密相连。那一家公司管理的好与差,学生们通过实际生活内容和比较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院系在聘请物业公司时要广泛的听取学生们的具体意见,作为对物业公司的论证和取舍现有物业公司的重要参考意见。

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工作目标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环境,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信誉,用优质的服务工作稳定、开拓和经营市场。这样才能赢得在学校广阔的生存空间。

物业公司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队伍

高等院校实施物业管理工作的公司是由:服务、经营到管理三个工作方面组成了一个管理工程。他们的工作重点首先体现在为学生服务;其次体现在为教学科研服务;再其次体现在为教职员服务。这是物业公司在学校参与具体事务管理工作的要素和宗旨。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在社会活动中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在大家公认的、合理的规则下进行。也就是我们日常谈到的不仅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要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作保证,以此制约和规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这就是遵循和践行法制社会制度,避免产生弊端的合理手段。现在的物业公司是从房地产企业中派生出来的新兴企业,在管理制度、专业服务、法制建设和规模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及加快步伐完善服务和管理问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应该明确认识到:谁能领先完成上述:管理制度、专业服务、法制建设和规模谁就能占有今后的市场,否则就会被社会改革大潮淘汰。

第3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市场 大学生就业

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610万。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直接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考验。种种数据显示,2008年底到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比以前更加趋紧。广东省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1万人,相比2008年增长了14.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家庭、就业人群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央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及相关重要文件,要求各省市、地区着手出台相应的地方政策,重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维护地方和谐稳定。中山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各级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力引导社会、企业、家庭共同重视、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在中山市政府、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市人力资源市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分市场开始投入运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分市场的建立是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拓宽了学生的就业信息渠道,是“火炬办学特色”的一种新体现。

一、分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分市场集现场招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测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培训、档案托管于一体,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分市场实行信息化运作,省、市、镇、社区统一联网,开设人力资源市场网站,配置LED电子显示屏、信息查询触摸屏、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设备。及时宣传就业方针政策,准确人才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

分市场是社会、学校、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型合作机制。它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构建的“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它的成立为中山市东部地区企业招聘、学生就业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平台,为中山市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分市场对高职院的作用

1.方便了学生的就业、顶岗实习。对于大三学生来说,以往找工作往往需要通过人才招聘网或市区的人力资源市场。人才招聘网采用的程序是先登记本人的相关信息,再在网上搜寻相关的企业,并对心仪的企业发送简历,最后等待对方的回应。但这样的结果,经常是花了大量的精力,效果却不佳;对于市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学生需要来回奔波,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企业,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分市场的成立则极大地便利了学生寻找与之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企业。不出校门就可了解中山市企业招聘的全部信息,快捷简便。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利用暑假时间,通过本市场可以快速的找到暑期工的岗位,既可以补贴一部分的生活费,又提前接触到社会、企业,充分的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专业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盲目的在不正规的就业场所求职,导致小则骗钱,大则被卷入传销组织等不良后果。

2.便于学院、系部、专任教师及时统计和分析招聘企业的岗位性质、要求和工作职责等,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学科方向、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同时,敏锐的把握企业需求,及时为设立新专业、新专业方向和撤销不适合市场需求、需要淘汰的旧专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便于学院积极联络有意向的企业来院参加招聘会,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就业热潮,为学生提前就业和就地择业提供了方便。

三、分市场对企业的作用

1.通过分市场,企业可以迅速招工信息和岗位需求。通过学院建立的毕业生人才库,企业可以对人才库的简历进行认真筛选,确定简历与招聘岗位相匹配后,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形式邀请毕业生前来面试。

2.通过分市场,企业可以从学院招聘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节省了再培训的时间和费用;企业一旦接到订单而又面临“技工荒”时,可以及时通过学院快速的组织一批学生,补充到适宜的岗位,这样即满足了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来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又满足了企业不会因为缺工而延误订单,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

由此可见,在高职院建立人力资源分市场是适应新经济环境形势下的就业政策,是为高职院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服务平台,是为企业解决“技工荒”提供了人员保障,是为地方和谐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45-02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学校要发展,执行力是关键。学校执行力就是将学校共同的愿景内化为每个教职员工的目标、外化为学校团队倾力而为全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就是把规划战略一步步落实到位的能力,就是把计划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学的执行力有很大欠缺,其种种表现可从“高度”“力度”和“速度”三个方面予以概括。首先是高度问题,即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降低原定的标准,到了最后甚至完全走样了;其次是力度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工作“虎头蛇尾”,执行的力度越来越小,甚至一些刚性的常规任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有名无实;再次是速度问题,即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被人为地延误,决策者策划的方案常常得不到及时落实,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敷衍塞责,缺乏紧迫感,严重影响了计划执行的进度。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校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应从文化、机制和人三个方面入手。

一、人――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在一个机构中,人是置于一定的组织机构里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说的人,实际上就是指组织中的因素,它是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首先是校长。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校长要想把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付诸实践,就必须有强大的执行力,执行力已成为评价校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要素。当前,有些校长把执行看做是下属的事情,作为一校之长,仅需要做全局性的决策和统筹工作、做战略方面的思考、形成学校发展的愿景并以此作为工作的目标激励自己的团队。在他们看来,团队的其他成员才是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者。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学校的首要负责人,校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有利的机遇,带领自己的团队达成工作目标,逐步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因此,执行应该是校长及学校其他人员共同的工作内容。校长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首先要做到四点:一是修炼内功,提升内力。即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成为有修养、有头脑、法纪观念强的内行校长。二是领会上级精神,进行科学决策。要深刻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文件、要求、指示的精神,准确把握实质,使学校的规划、决策始终与上级政策保持一致,做到科学决策。三是增强党性,坚持有效执行。有效提升执行力,就要不断增强党性,保证党和上级组织的意图得到贯彻落实,使学校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上下齐心,号令统一。四要真抓实干,创新工作方式。校长要根据具体的校情(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等),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出成效,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

其次是中层干部。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等属于执行机构,这些机构的带头人,构成学校的中级管理层。学校的中层干部是学校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在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贯彻学校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他们是最重要的实践团队,是学校决策层联系具体的实施、操作层的桥梁。学校管理执行力的强与弱,与中层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有着莫大的关系。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因此,学校要精心配备中层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带动力强和执行力强的教师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并通过系统培训和过程指导,提升他们的执行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双方有效的沟通。当然,所谓的“沟通”应是双向的,校长要指导和点拨中层干部,帮助他们尽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双方的沟通更加畅通,提高执行效率。其次要加强中层干部的角色指导。学校的中层干部具有双重角色,对于学校的决策层而言,他们是执行者,对于实施、操作层而言,他们则是领导者。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中层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尽量避免角色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学校领导要有意识地提高中层干部执行的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快速提升他们的角色执行力;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后要协调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学校不同的中层机构具体执行的职能不同,但都是围绕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开展工作的。因此,要强化中层干部之间的协调,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注意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做到“分工不分家”,切实避免“内耗”“拆台”和“扯皮”等不良现象,以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削弱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最后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其他教职工。他们属于实施、操作层,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归根结底都要由他们来完成,因此,他们才是真正的“执行之人”。提高教师团队的执行力是提高学校整体执行力的具体内容。校长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大局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合力。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保护、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尽最大的努力,使教职工把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统一起来,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出主意、想办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执行力。

第5篇

中职药理学是药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联系着基础学科、临床医学、药学等,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药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将知识使用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药理学讲述的是某种药物针对的某种疾病,学生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了教学的关键点。

一 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对于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机理并不能清楚展现,学生也无法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将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药物的作用机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将特别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整体过程局部化、静态过程动态化,还可以扩充课堂的信息量,拓展本文由收集整理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领域。

二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给中职院校的学生讲述药理学的知识时,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一些处方知识和药事管理相关内容来实现。介绍一个病例,一个病人感觉心前区剧痛、并有压榨、憋闷感,来到医院观察,医生的检查结果是心肌梗塞,医生开的处方中配有硝酸甘油和哌替啶治疗, 让学生自己分析:硝酸甘油可减轻心绞痛,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氧损耗量,避免血小板聚集,减小梗塞区域。哌替啶可以降低血压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心脏的负荷。医生的安排是合理的,但这张处方合理与否,再给学生讲述药事管理和相关的处方管理方法,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分别用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的纸来印刷。还要在处方右上角加上文字解释。经过讲解,学生对药理学知识有了完整的了解,并且可以合理使用,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训练审核处方的技能训练,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用药护理的实践技能的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引导法教学,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引导是教师在讲述新章节之前,有目标的设计和使用一些有效地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述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时候,要先讲述高血压的病例,让学生了解到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症,分布范围很宽的慢性病症。我国一年死于高血压的病人数量可高达150多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国家,让学生意识到高血压的严重性。在讲解至于高血压的药物前,要先对病理学当中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进行回顾(神经原学说):因为精神较持久的刺激着y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作用,导致大脑皮层机制紊乱,无法抑制y对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使得y血管发挥不了舒缩作用,y出现稳定以收缩为主的兴奋,致使交感神经兴奋y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y使血压升高。了解了高血压的病发机制以后,就能够有效的引入对不同地方有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利尿药、钙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交感神经抑制药等,这些药物为何会有这样的作用效果。就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并且掌握。这样就可以使得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难度大的知识具体化,学生也将转变对药理学知识枯燥乏味的看法,会觉得药理学很有趣很好学。使得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四 教与学的转换,达素质教育的标准

伴随着教育目标的改革,老师讲课的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为主导,而学生只是听从,盲目的接受。现在新的教学模式是要讲学生转换成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实际的教学行为是由学生来执行的,现在让学生上讲台,这个角色的调换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导作用。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阅读课本,查阅文献,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技巧,同时也达到了现在素质教育的标准。例如在讲述镇咳药这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述学生所理解的镇咳药的知识,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1)剧烈干咳应选用哪一种镇咳药?(2)胸膜炎干咳伴胸痛选药的准则?(3)痰多的咳嗽的用药禁忌?(4)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干咳应选何种镇咳药。学生在学习之前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上课时候,老师选择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讲述,一方面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第6篇

Abstract: Improving teachers' capacity is great significance,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uilding of teachers' capacity from the significance, the conno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easure.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师资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quality of teaching;teachers'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84-02

1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追求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学校应将师资队伍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注重对教职工潜在能力的开发,把师资看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使教师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提高对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是指教师具备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及具备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胜任能力,从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要求。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建设,就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和科研为动力,对教师的教研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教师的能力,并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理,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提高高职院校师资能力水平,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优势,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一般能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和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还包括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其他能力,主要表现在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和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的能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等方面,而这些往往是高职院校师资能力建设的方面。

3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现状

3.1 “理论型”教师多,实践能力不足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5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和浙江省于2007年对浙江39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均显示,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仍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分别占87%和78%,从企业调入的数量不多,仅13%和22%。而由于教学任务和工作原因,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或进入企业顶岗锻炼的时间有限,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3.2 创新与科研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产出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都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术论文、论著,以及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与科研奖励等存在一定的顾虑,认为这种评价思路主要是体现学术性评价,对教师起着学术导向的作用,不能很好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也很少。但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赋予更大的期望,要求高职院校在技术攻关与开发、技术推广、工艺技术改进等科研项目取得一定的成绩,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近年来高职院校吸收了不少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对参与科研的愿望强烈,所以今后高职院校师资的科研能力将会有所提高,但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整体的创新与科研能力不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3.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由于高职院校一般是中专升格或合并,不少教师是中专学历,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没有接受过较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单一。

3.4 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参与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时间比较少,长期以往,势必就造成了教师安于现状,与工程生产脱节,知识与技术得不到更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4 提高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4.1 引进教师注重实践经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把好教师入口关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引进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但应该更注重教师的实践经历。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就要求引进的教师具备企业工作经历3年以上。同时也可根据我国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引进的缺乏企业经历的高层次、高学历教师,可要求下企业顶岗一至两年以上才能走上讲台。学校只有大量吸收来自企业一线的掌握实际专业操作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才能使高职院校整体师资能力上一个台阶。

4.2 科研课题带动师资能力提高 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能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潜能。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首先,要求名师、教授人人都要主持科研课题,要将课题研究成为责任与习惯,通过课题的研究带领课题组全体教师扎实研究,共同提高。其次,高职院校要鼓励和创造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工作,如学校可以设立青年基金,鼓励年轻教师申报。课题研究既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高。

4.3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首先,根据学校情况,可在暑假间安排校内教师培训,如利用暑假2个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新引进教师也应先由学校进行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可侧重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基本素质、学校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各教学环节的总体要求等。其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安排老教师为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制订“帮带计划”,使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并成长为教学骨干。第三,学校对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可以分期、分批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第四,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学校要把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化,要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教学管理、职教测评、顶岗锻炼、学术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4.4 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及终身学习 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师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外聘、进修、内培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要求,制定在职进修并提供优惠政策。教师在进行进修之后,晋升职称时应优先考虑,课时津贴可适当提高档次。在原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规定学历的教师,学校应有相应的制度,可以将其调离教学队伍,安排其他工作,待学历达标后重新上岗。

教师的进修不光在学历方面,还表现在深入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而新知识、新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就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才能在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浙江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对策[C].浙江省教育厅,2007.

[3]蒋英礼,王劲松.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0,(1):4-6.

第7篇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管理;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我国高等院校也受到一些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除了一些基本的财政行政事务,实际上是以学生管理工作为主,高校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并且逐渐交融的大前提下,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的文化因素不容忽视。随着文化因素的逐渐显现,文化也逐渐与我国高等院校的学校组织相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校管理来说,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稳定长期发展的需要,实际上也是高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的需要。

1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概述

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组织所形成的固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等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组织文化。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文化是将组织成员紧紧结合在一切的黏合剂,是组织和组织成员发展和进步大方向制定的依据。可以这么说,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不仅对于组织成员来讲,对于整个组织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对于高校来讲,组织文化则具有了更加具体的含义。通常来说,高校中的组织文化是指受到高校大部分成员认可,并对高校全部成员具有教育、管理作用的文化,高校的组织文化往往是高校的领导者和有关部门有意识创造,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倾向性的文化。

大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组织,它既是对社会主流文化进行选择、学习和传承的地方,也是进行文化创新和创造的场所。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的一环,高等院校的文化应该具有前沿性、创造性和引导性,其文化必须是包容的、创新的、发展的。而高校的文化发展需要通过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来实现,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息息相关,高校管理者和有关部门必须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才能够对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以及高校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和长期发展。

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明确,高校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指一些财政和行政上的事务,文化、教育、教学及学生等方面的管理也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的组织文化事实上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软性因素,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也许不能立即显现,但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更为深远的影响。

2.1 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文氛围的营造

实际上,比起依靠资金等物质条件来建设的高校硬环境,例如:教学楼的建造、教学设备的引进等,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这一软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硬环境所涵盖的教学设备、教学材料,毕竟只是物质基础,其价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来实现。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其价值,则需要一定文化原则和价值观的指导,而这些思想、精神方面的准则则是包含在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这一大环境之下。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实际上代表了这所高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大的发展发现,而这种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换句话说,高校的管理工作,不论是哪个方面,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行政事务的管理甚至是财务方面的管理事实上都是为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所服务,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为了使高等院校在社会上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方面的导向作用。具体到细节方面,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友好关系的保持,有利于学生学习,在高校管理工作实际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况下,也有助于高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高校的形象,这是一种软形象,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社会对一所高校的看法。

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建设需要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来实现,而通过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需要学习组织文化建设的帮助。

2.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教学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可以说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高校的建设宗旨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通过高效合理的教学来实现的。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高校良好有效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而一所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网有助于留住教学人才、吸引教学人才,而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素养的高素质教学人才,其对一所高校的文化建设工作也必定是十分重视的,这也是教学人才在进行就业选择时通常会考虑的一个因素。而优秀的教学人才是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并且,良好有效的学习文化组织建设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教学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各种前沿教学理念的引进,教师和教师之间经验与学识的交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以及校际间的友好交流都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外,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这种软性文化环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物质基础价值的充分发挥,例如:在良好有效学校文化组织建设下,引进了新的教学设备,并且这些教学设备是由一整套合理的使用理念来辅助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的。也就是说,这些新型教学设备的价值和有效性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有益于丰富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有助于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学习组织文化建设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提供大量且丰富的研究材料,从而促进教师学术研究的开展。而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意味着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无疑有益于教师学术研究的进行。而且,高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和谐的文化氛围以及友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教师安心进行学术研究,不被不必要的事情所打扰,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的学术水平。

从大的方面来看,学校的良好组织文化建设实际上可以为高校的教学和发展奠定一个大的基调:是更加重视教学和学术还是更加关注其他方面的建设。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显而易见,是将高校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前两个方面,这是正确的也是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发展必需的关注点。

2.3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民主化管理的实现

在现代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中,以往以强权压迫为主的僵硬化模式已经渐渐被管理者所抛弃,现在更为重视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尤其是对于高校管理而言,人文关怀的因素是高校管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学校的组织文化其本身就带有人文关怀的内涵,因此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要求高校应该实行民主化管理。在良好有效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下,高校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强权者,反而更像是一个服务者,对于其服务对象教师和学生来讲,高校管理者所起的是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像以往的高校管理模式,是使用自身的权威对被管理者进行限制。并且,高校真正的服务和管理对象其实是学生,教师虽然也受高校的管理,但教师事实上是高校的二级管理者,并且是直接面对学生,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即时的,也是深远且难以磨灭的。因此,一所高校良好有效的组织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管理者所起的是一种引导、指导和督促作用。高校管理者在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了解一些重要的人文知识,意识到以学生为本这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有利于高校民主化管理的实现的。

2.4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培养

上文已经提到,高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于财务、行政等事务的安排和管理,还应该包括一些软性方面,而对于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培养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换句话来讲,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而其价值取向也就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良好有效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在高校形成一种正确的文化走向,为教师和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其提供正确的价值培养方向。学校组织建设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的影响,一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高校校园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直接起作用,二是通过对教师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学生。前一种方式是潜移默化起作用,而后一种方式的效果则更为直接。

总之,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高校管理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3 结 语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不仅高校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理应受到高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峰,白强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0(19).

[2]李惠.以组织文化建设助推高校行政管理上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