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46:37
序论:在您撰写贸易公司融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贸易融资,对策措施
一、供应链贸易融资产生背景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不同企业所处的地位并不相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为产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处在核心企业上下游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往往是一些依赖其生存的中小企业。
首先,对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讲,一方面希望从供应链企业中得到更多资源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希望保持供应链企业的稳定性,不希望供应链企业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终止合作;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及买卖双方合作关系的变化,无纸化交易越来越多,赊销已经代替信用证成为主流,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在交易中要承担更大风险,加剧了对营运资本的需求,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再次,次贷危机以及其他业务领域贷款所造成的损失和核销,使一批国际性银行大伤元气;最后对策措施,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及新型融资方式,可以实现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加速资金流动,增加银行收入,降低了融资风险,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已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供应链贸易融资促进了企业间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实现银企的战略双赢。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
(一)传统的贸易融资
根据《巴塞尔协议》(2004年6月版)第244条,国示贸易融资也可以定义为: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经历了由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到国际性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
国内商业银行现在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是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即企业通常通过提供抵押品取得银行的贷款,或者通过取得应收账款的债权后,通过债权转移来取得融资。主要业务包括进口开证、进出口信用证押汇、打包贷款、提货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保理等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相对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区间、还款来源、有效监督和保证方式等方面优于一般流动流动资金贷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贷款方式论文提纲格式。但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使贸易融资是作为国际结算的附属性资产产品存在,以国际结算业务带动贸易融资是主要的运作方式;业务创新速度较慢,未能顺应国际结算方式转变产生的新的融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
随着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之间竞争的需求,受《巴塞尔协议》中贸易融资的启发,银行以供应链融资业务找到了进入供应链的突破口。供应链贸易融资就是指银行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对处于一个贸易供应链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它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而是在分析整个贸易周期中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时追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通过灵活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对策措施,为客户降低交易风险,协助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帮助各成员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国内,深发展银行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所谓“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用“N”来包围“1”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有效运转,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融资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运作方式
为确保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顺利开展,银行首先应对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识别找出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其次,运用新的信贷分析及风险控制机制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状况分析并评估;再次,决定是否向供应链上的多个或者全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最后,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在确保对核心企业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具体到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也保障了供应链的平衡,实现了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多赢局面。具体运作如下图:
假设,W是采用全球战略的某著名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属于核心企业。我国的A企业通过竞标,与其签订了长期供应高性价比配件的合同,在供应链中属于供应商,为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意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D是W公司的经销商,为了获得销售权,需要以货款换取汽车销售。在实际业务中,面对W公司日益扩大的订单,A公司因自身信用度低无法取得融资,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同样,D公司也面临资金断缺的风险。Z是商业银行,为A核定有较大的授信额度对策措施,而D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
① A向Z提交融资业务申请;
② Z向A确定授信额度;
③ A向Z开具转让债权书;
④ Z向W请求确认债权转移;
⑤ W向Z确认债权转移;
⑥ Z向A提供融资;
⑦ A发货后,W向Z回购债权。
以上的运作流程是基于W对A的信用等级开展的。同样,贸易链中的经销商D也可将预购的货物作为抵押向Z银行申请资金融通。供应链贸易融资跳出了“一对一”及单个环节的融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及多环节、多层次、多产品混合的融资模式,为提高产业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策措施
(一)建立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管理系统
在国际贸易产业供应链上,一个核心企业会拥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分支复杂,范围广范,供应链在国际贸易项下的延展性强,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包括由于供应链涉及的企业数量多,来源多样性,除了追求供应链平衡的共同目标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复杂性的竞争论文提纲格式。同样,供应链贸易及融资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系列因素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一是不能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不能简单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应当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二是针对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贷前或贷时审查,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控制风险的途径。如,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开发或整合升级满足国际贸易融资条件的个性化、专门化信息平台与管理理系统。英国的劳合银行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服务LOTS系统,将信用证服务、进出口单据处理、保函等业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顾客可以实时跟踪贸易单据的处理状态,掌握各项业务进展情况。荷兰银行的MaxTrad管理系统,通过提供24小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帐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创新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供应链融资作为基于贸易供应链的全过程融资方式,在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又多局限在国内贸易上,很少涉猎到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额连年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众多企业也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需求来看,传统“单一环节”的“只管一段”国际贸易融资也同样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对策措施,我国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及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将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国际贸易融资模式有效结合,推动了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体系
由于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这对于供应链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信贷管理的极大挑战。因此,应尽快建立中介信用机构及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加快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法律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
(四)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银行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改进银行内部管理方式,为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不希望供应链企业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终止合作;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及买卖双方合作关系的变化,无纸化交易越来越多,赊销已经代替信用证成为主流,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在交易中要承担更大风险,加剧了对营运资本的需求,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再次,次贷危机以及其他业务领域贷款所造成的损失和核销,使一批国际性银行大伤元气;最后对策措施,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及新型融资方式,可以实现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加速资金流动,增加银行收入,降低了融资风险,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已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供应链贸易融资促进了企业间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实现银企的战略双赢。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
(一)传统的贸易融资
根据《巴塞尔协议》(2004年6月版)第244条,国示贸易融资也可以定义为: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经历了由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到国际性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
国内商业银行现在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是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即企业通常通过提供抵押品取得银行的贷款,或者通过取得应收账款的债权后,通过债权转移来取得融资。主要业务包括进口开证、进出口信用证押汇、打包贷款、提货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保理等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相对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区间、还款来源、有效监督和保证方式等方面优于一般流动流动资金贷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贷款方式。但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使贸易融资是作为国际结算的附属性资产产品存在,以国际结算业务带动贸易融资是主要的运作方式;业务创新速度较慢未能顺应国际结算方式转变产生的新的融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
随着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之间竞争的需求,受《巴塞尔协议》中贸易融资的启发,银行以供应链融资业务找到了进入供应链的突破口。供应链贸易融资就是指银行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对处于一个贸易供应链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它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而是在分析整个贸易周期中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时追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通过灵活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对策措施,为客户降低交易风险,协助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帮助各成员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国内,深发展银行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所谓“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用“N”来包围“1”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有效运转,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融资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运作方式
为确保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顺利开展,银行首先应对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识别找出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其次,运用新的信贷分析及风险控制机制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状况分析并评估;再次,决定是否向供应链上的多个或者全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最后,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在确保对核心企业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具体到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
资问题苦恼,也保障了供应链的平衡,实现了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多赢局面。具体运作如下图:
假设,W是采用全球战略的某着名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属于核心企业。我国的A企业通过竞标,与其签订了长期供应高性价比配件的合同,在供应链中属于供应商,为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意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D是W公司的经销商,为了获得销售权,需要以货款换取汽车销售。在实际业务中,面对W公司日益扩大的订单,A公司因自身信用度低无法取得融资,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同样,D公司也面临资金断缺的风险。Z是商业银行,为A核定有较大的授信额度对策措施,而D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
① A向Z提交融资业务申请;
② Z向A确定授信额度;
③ A向Z开具转让债权书;
④ Z向W请求确认债权转移;
⑤ W向Z确认债权转移;
⑥ Z向A提供融资;
⑦ A发货后,W向Z回购债权。
以上的运作流程是基于W对A的信用等级开展的。同样,贸易链中的经销商D也可将预购的货物作为抵押向Z银行申请资金融通。供应链贸易融资跳出了“一对一”及单个环节的融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及多环节、多层次、多产品混合的融资模式,为提高产业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策措施
(一)建立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管理系统
在国际贸易产业供应链上,一个核心企业会拥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分支复杂,范围广范,供应链在国际贸易项下的延展性强,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包括由于供应链涉及的企业数量多,来源多样性,除了追求供应链平衡的共同目标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复杂性的竞争。同样,供应链贸易及融资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系列因素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一是不能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不能简单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应当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二是针对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贷前或贷时审查,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控制风险的途径。如,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开发或整合升级满足国际贸易融资条件的个性化、专门化信息平台与管理理系统。英国的劳合银行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服务LOTS系统,将信用证服务、进出口单据处理、保函等业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顾客可以实时跟踪贸易单据的处理状态,掌握各项业务进展情况。荷兰银行的MaxTrad管理系统,通过提供24小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帐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创新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供应链融资作为基于贸易供应链的全过程融资方式,在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又多局限在国内贸易上,很少涉猎到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额连年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众多企业也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需求来看,传统“单一环节”的“只管一段”国际贸易融资也同样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对策措施,我国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及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将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国际贸易融资模式有效结合,推动了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体系
由于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这对于供应链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信贷管理的极大挑战。因此,应尽快建立中介信用机构及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加快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法律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
供应链贸易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对处于一个产业供应链中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它以特定产业供应链中的某个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核心企业上下游合作供应商为服务对象,基于企业的应收应付款项,预收预付款项和存货而衍生的贸易融资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众多企业已成为世界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跨国公司成为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则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提供上下游配套产品及原材料和能源。大型企业的制造业外包,服务外包使得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越来越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对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讲,一方面希望尽可能地从供应链企业中得到更多资源和资金支持,在与中小企业的定价和长期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另一方面也希望保持供应链企业的稳定性,不希望链上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终止合作。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对核心企业较强依附性使得其在谈判和合作中处于弱势,承担巨大的资金负担,却又因信用等级低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因此,供应链企业希望有更多的资金融通机会以维持供应链的顺利运行,实际上,许多全球性供应链对贸易融资的依赖性很大,财富(Fortune)1000名公司中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大多采用了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供应链和物流最近十几年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供应链贸易融资对银企业来讲是个双赢的战略,中小企业借助其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可以获得更多资金融通,核心企业则可以从中小企业处获得更多优惠,促进企业间长期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银行则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了核心企业的信贷等级,增加中小企业商业信用,为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具有自偿性的贸易活动提供资金融通,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增加了银行收入,降低了融资风险,培养了潜在顾客,加强了供应链上企业对银行的忠诚度。
二、 我国银行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主要类型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凭借其国际业务优势大力发展包括供应链融资在内的各种贸易融资方式,取得较好收益,也争取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客户,2008年渣打银行在中国收入的50%以上来自贸易融资。迫于市场的竞争压力,众多本土商业银行也凭借其优势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
在这些银行中,深发展银行和中行的特色比较突出。深发展银行于1999年开始规模化经营供应融资业务,提出了“建设国内领先的贸易专业服务银行,打造国内最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口号,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与中外运、中储和中远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整合了数十项产品(服务)到“供应链金融”中来。对于供应链任何一个节点的企业,如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都可以通过对其货品或商业票据进行抵押或者质押,获得合适融资方式。它的成就不断获得业界肯定,扶持几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业务增长。2009年2月其开发的供应链金融子品牌下的池融资金融营销案例获得2008年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08年底中国金融营销金融产品十佳奖”,2009年4月,池融资系列产品在第四届中国企业创业投融资高峰论坛上,被评为“全国中小企业最受欢迎金融产品”。
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领域的领先优势,提供了“融信达”、“融易达”、“通易达”、“融货达”,“订单融资”,“融通达”等系列供应链融资产品。所谓“融易达”是指银行在核心企业认可对供应商应付账款前提下,由核心企业确认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占用核心企业额度为供应商提供保理融资及相关服务。“融通达” 是指客户将其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合格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余额的“应收账款池”,银行据此为客户办理各类贸易融资及保函授信业务,在应收账款质押、贸易融资及保函授信业务之间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通道。2010年5月,中行在厦门建立供应链融资中心,对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中行根据客户需要设计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实现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无缝链接,解决供应链的资金需求。
三、 我国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是供应链贸易融资的积极参与者,各家银行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吸引客户,都把供应链融资作为其战略发展目标之一。但仔细研究目前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一) 业务同质性较强
尽管每家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名称各有特色,令人眼花缭乱,但仔细阅读,却发现产品内容基本相同。
目前我国银行提供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主要集中于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和订单三个项目,基于单笔贸易交易合同发放的自偿性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银行根据企业应收账款质量提供资金融通,下游债务企业承担反担保责任,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由债务企业承担弥补银行损失,例如中国银行的“融易达”,深发展银行的“出口应收账款池”;存货融资,银行考察企业稳定存货情况和长期合作对象,以供应链综合状况作为授信决策依据,例如,建设银行的“仓单融资”,华夏银行的“货物质押融资链”;预付款或订单融资,银行根据企业所收到的预付账款质量提供资金,其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例如中国银行的“订单融资”,华夏银行的“未来货权融资”。
许多银行开展了整体供应链业务,例如中行供应链融资中心的融资产品,光大银行的“金色融资链”和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客户从下订单、制造、装运、收款等各个贸易环节都可获得中行资金支持。
仔细分析融资产品内容,发现部分融资来源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例如仓单融资来源于传统的仓单和提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来源于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虽然许多银行提出了整体供应链业务,但在业务中能否真正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能否对整个产业链的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行关注跟踪,实现真正的供应链管理和融资,还是各家银行要思考的问题。
(二)风险防范功能弱
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但由于链上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一旦某个成员出现资金问题,会影响整个供应链,风险也相应扩散。
与其他融资产品相继,供应链融资涉及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供应链涉及企业众多,既有国内企业,也有国外企业,银行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整体情况,一旦供应商和制造商勾结诈骗,就存在套取银行资金的风险;其次,供应链企业的运营不仅涉及到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还要受到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动态风险不易控制;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不断获取关于链上核心企业和附属企业的动态信息,以便掌控风险;再次,不同阶段的供应链融资,需要关注的风险不同,存货抵押和预付款抵押中,需要采取的风险控制手段完全不同,给银行业务操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最后,供应链融资过度依赖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度,如果核心企业滥用其信用度,在多家银行开展融资业务,对银行融资带来极大风险。
目前我国信用系统比较薄弱,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扭曲现象。涉及到国际贸易的供应链融资,对国外核心企业信用状态的了解则更为薄弱。许多银行对国外贸易融资信用评价只能依靠国外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使得融资业务只能局限于与较大跨国公司的业务往来,对供应链上的动态风险监控能力则更为薄弱。
理论上,虽然供应链融资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但实践操作中,如果企业多次进行贸易融资,银行和企业可能无法实现一对一的贷款偿还,一旦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也会导致贷款偿还困难,容易引发贷款不良率上升。
(三)银行汇率风险加大
对银行来讲,除了上述业务风险,另外一个重要的风险是银行汇率风险加大。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企业通过贸易融资不仅希望能解决资金缺口,更希望早日收汇,规避汇率风险,但这对银行来说却意味着风险。一些调查显示,许多进出口企业在规避汇率时,首选方法就是通过出口押汇等贸易融资方式,提前收汇,转嫁汇率风险。
目前许多银行开展的业务中,例如深发展的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业务,需要银行要规避大约一年的汇率风险,这对银行准确预测汇率变化的能力,使用银行衍生工具对冲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专业人才缺乏
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开设和审核查验,涉及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的掌握和动态追踪。要求银行人员拥有丰富的财务知识、法律知识,行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由于该项业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员工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基层行无法对客户提供详尽周到服务,客户对于供应链融资功能特点也不了解,加大了银行开展业务的难度。
四、发展对策
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增加了商业银行收入,带动了中间业务和结算业务的发展,并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如果运行顺利,银行将来为某一供应链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链上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都可以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帮助银行获得客户和利益,是银行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也成为许多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间有限,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供应链融资的发展。
(一)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经验,完善业务流程
和国外银行较为成熟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相比,我国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仍存在一定差距。国外银行开展业务时间长,利用其广泛的分行优势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包括金融、法律、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例如,渣打银行自2005年起成功地为多家大型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项目,客户可以其电子银行平台上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指令、查询交易、定制报告等功能。摩根大通银行2005年收购一家物流公司,专门为供应链及分销链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我国银行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联合提供应链融资产品,如物流平台帮助监控物货及物流,信用保险机构协助监控信用风险,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关注融资企业的交易对象,交易对手,履约记录等全方位评价,有针对性地为企业量身打造结构性贸易融资,对整体供应链提供全方面金融解决方案。
(二)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由于供应链贸易融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比较复杂,银行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对于供应链不同阶段融资方式,对该阶段最重要的风险采取控制防范措施,例如仓单抵押融资时,风险防范主要着重于仓单货权归属和货物安全;应收账款融资时,风险防范主要着重于应收账款债务人的资信审核和监控。
其次,要求融资方尽可能获得第三方担保,以第三方担保作为规避风险的手段。例如,要求融资方投保出口信用险。
再次,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尽可能地完善供应链信息,或者获取信用担保,减少银行风险。例如,通过国际保理组织其他成员获取国外企业信息,参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发起的全球贸易融资服务项目(GTFP),获得由IFC为商业银行开出的融资工具所提供的担保,降低出口企业和提供融资银行的收汇风险。
最后,银行要采取技术措施通过构建或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对冲,通过其全球网络,化解或减少汇率风险。国外银行在这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通过将一些贸易产品与其他银行进行交换或出售,以规避币种和汇率波动风险。我国银行也在逐步采取措施规避汇率风险。例如中国银行的“进口汇利达”和“出口汇利达”产品,使用了一些简单的金融衍生产品,要求客户在中行进行远期外汇操作以规避风险
(三)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发展供应链贸易融资
目前供应链融资业务开展的较为成功的主要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一些力求在贸易融资方面有所突破的股份制银行,主要集中于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核心企业实力较为强大的行业。
国际贸易中,加工贸易总量超过我国贸易总量的一半,许多中小企业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全球贸易生产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的供应链融资也主要是围绕这些跨国公司进行。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主要体现在“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中,利用沃尔玛的优良信用,对其供货商提供的从原材料,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融资支持。
尽管商业银行力求打造的是“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流”平台,集保险、担保、物流、信息、法律等多方面服务提供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面服务。但对银行来讲,供应链贸易融资仍然是一个新兴业务,新型业务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作为供应链资金的提供者,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网络分布,从事贸易融资的经验和人员素质,根据客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分行业、分阶段发展供应链融资,以便总结经验防范风险。不同行业供应链上企业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相互交织关系各不相同,银行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间相互关系量身定做融资方案。不同银行的贸易融资实力不同,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强项为客户提供自身风险操控能力较强的融资服务,在积累了一定的行业市场知识和企业信息后,再逐步延伸服务范围。
(四)加强人员培训
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银行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改进银行内部管理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为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悦,国外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案例分析[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9(9)
[2] 吴建勇对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的再认识[J] 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 (9)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则认为缺口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
贸易融资的缺乏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1.1企业出口方面近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中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在中小城市很少,到200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3729个,担保总额为5049亿元、受保企业为21.65万户。虽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很少。
1.2银行方面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融资政策有所不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迫使许多为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而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几乎是众人皆知的。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这种状况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进出口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这也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2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生存构成了威胁。而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甚少惠及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大量倒闭或停产。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有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因此总结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对象过于集中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所使用的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加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逐步创新,开拓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一。
银行方面,目前各家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基本形式为主。而比较复杂的,如保理和福费廷则相对比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尚未开展。
2.2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生存难,除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外,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企业运转状况。资金短缺往往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和设备升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增加新经营项目。
3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便可以将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2企业规模及内部因素制约在中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且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关键词:贸易融资 上市公司 商业信用输出
近些年来是我国金融市场进入扩张发展的阶段,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不断利用自身的商业信用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同时,这些上市公司会通过利用其它企业给予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短期商业信用获得商业信用的输出,以最终得到超过其在金融市场上融资成本的利润。而这一现象在近几年有逐渐发展的趋势。这使得我国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及时收回,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财务运营都带来了巨大风险,难以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有必要在贸易融资的视角,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的情况,及其对公司经营状况带来的影响等内容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金融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一、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的现状
(一)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的风险难以把控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经营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保障企业正常稳定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完成股东价值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提高等企业战略目标。在这种基础上,很多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商业信用的输出来销售企业商品或服务,这为企业提高销售量有重要帮助。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进行商业信用输出时,难以有效把握公司的风险,这为企业持续经营带来了巨大难度。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时主要面临的风险是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汇兑损失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由于企业应收账款金额过高,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高居不下,而这也会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难以以较低的利率借到资金,当企业出现坏账时,企业的现金流难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由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大额的现金流保障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但是由于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或者收回期限较长,企业的现金流容易出现破裂,最终给企业持续经营带来困难,企业不得不面对破产清算等恶劣情况。而汇兑损失风险主要是上市公司在对外贸易方面给予了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当国际市场上汇率变动幅度过大时,容易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例如,某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能传输器械设备。该公司为了提高公司的销售量,给予了下游企业很高的商业信用,这无疑使得企业应收账款迅速扩张,坏账总额激增,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二)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造成企业负担较重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进行商业信用的输出必然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销售商品和劳务,购买方可以通过短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保障自身的现金流,其本质上相当于一种短期借款。而该笔短期借款相当于是上市公司给予交易方的无息借款,但是上市公司需要承担该笔资金使用的利息支出。因此,对于拥有大量应收账款的上市公司而言,企业所需承担的利息费用将会给企业日常经营带来较大的负担,使得企业承担了企业本不需要承担的成本费用。而上市公司生产的商品或者劳务作为供应链关系中的一部分,其企业负担较重,意味着整条产业链的存续可能都是通过商业信用在维持,使得供应链中的任何一环都存在着大额应收账款,给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某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采取了商业信用输出方式,但是由于给予的商业信用额度较高,导致企业负担变重,现金流维系产生了一定困难。
(三)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的灵活度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信用也在商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运用,虽然商业信用存在短期借款的性质,但是由于其必须出现在存在正常、合理交易关系中,因此其又不同于一般的短期借款,这造成虽然某些企业可能通过商业信用获取了一定的资金使用期,但是却无法倚靠这一方法获得长期的、有目标的资金使用权。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的灵活度也偏低,企业如果想要获得大额的、长期的资金,也依然只能通过债权融资或者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无法通过商业信用输出的方式进行。
二、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与控制的内容
(一)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与控制时需要严控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信用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众多上市企业通过商业信用融通资金、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福利。同时上市公司通过商业信用输出的方式扩张了企业销售额,增强了企业生产能力。但是,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时需要严控风险。风险把控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对于财务风险,上市公司需要设立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对于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即时性监控,当某些指标超过合理区间范围需要及时探寻原因,对于超过额度的应收账款应停止继续赊账。这样可以有效减小财务风险。对于经营风险,上市公司需要设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当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完善时,企业出现现金流危机等情况时可以出台提前应对方案。同时,企业还需要做好资金的提前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因为大面积坏账出现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对于汇兑风险,上市公司需要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有一个预判,但是对于大多数汇兑风险可能难以预防,企业只能通过金融手段来降低企业的汇兑风险。
(二)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与控制时需要把握负担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发展需要依托很多方面内容,除了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销售状况,还需要依托于企业融资费用等成本。而商业信用实质上便属于融资成本的一部分,因此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与控制时需要把握成本额度,在保障企业销售量的情况下,减轻企业负担,最终促进上市公司长期有效发展。想要把握负担,首先不能直接将商业信用作为危害企业降低成本的元凶,这是因为商业信用输出虽然可能带来企业财务上的负担,但也会促进企业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最终提高企业的总体利润。其次,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与控制时需要控制商业信用的额度和平均利率,使得商业信用保持在不危及企业正常发展的范围内。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求上市公司给予超过企业规定额度的商业信用需要慎重考虑,防止因企业销售部门只考虑销售量而未考虑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巨大利率损失。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定期对商业信用输出额度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处于合理范围之内。
(三)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与控制时需要提高灵活性
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与控制时,如果不提高对于商业信用政策的灵活运用率,只能导致企业无故受损,最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损失。而提高灵活性作为上市公司进行商业信用输出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内容,其实质上有多层次的含义。首先,商业信用输出只可能出现在存在交易关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因此其灵活并不意味着商业信用输出可以运用在没有交易关系的企业之间,而是指商业信用输出方式可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其次,商业信用输出在输出方式上应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给予商业信用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对于上市公司销售不同种类的产品所给予的商业信用应该不同,这样可以促使企业既可以及时收回资金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负担的资金利率。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不能对于商业信用产生过多的依赖,虽然对于商业信用可以续短为长,但是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长期性资金需要还是需要通过债权或股权融资的方式取得。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商业信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上市公司通过商业信用输出的方式提高商品售卖扩张,提高了企业的销售水平。但是随着商业信用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成为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对于商业信用输出的研究将有效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贸易 供应链融资 核心企业
一、供应链融资的含义
供应链融资是指基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和中下游企业之间长期贸易合作关系,由商业银行或物流公司主导,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往往具备实力强、规模大、行业影响力广的特点,由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进行贸易合作时,通常会在交货、账期、价格等方面提出苛刻的条件,使得上下游企业的资金缺口压力增大,加之这部分企业又难以获取银行贷款,所以极容易造成整个供应链体系失衡。而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上下游中小企业可以凭借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获取商业信用,使银行在考虑放贷时不再以中小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行业特点以及担保方式为重点审查内容,而是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信用水平、实力规模作为重点审查事项。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获取了信用增级,银行可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运用供应链融资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获取融资优势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银行通过衡量核心企业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决定是否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供应链中进出口中小企业在与核心企业建立贸易合作关系情况下,使中小企业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降低了银行授信风险,从而有利于促使各供应链企业处于更加平等的贸易地位。其二,进出口中小企业可从银行获取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小企业迅速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二)有利于增强融资的灵活性
在以往的国际贸易融资中,出口企业仅能够在国际贸易的某个业务流程环节获取银行贷款,并且还要向银行提供质押物作为担保,不仅使融资方式过于僵化,而且还需要受诸多融资条件限制。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运用供应链融资方法,可以使企业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如,企业既可以在货物装船前融资,也可以在货物装船后融资。在核心企业与出口企业确定订单后,出口企业便可以根据贸易业务流程选择不同阶段、不同比例进行融资。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创新运用供应链融资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融资的灵活性。
(三)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融资所采用的一些主要方式的定价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在国际贸易业务进行的过程中,该价格也不会随之调整。就供应链融资而言,它的定价方式是动态发展的,其中贷款比例以及利率都会随着贸易业务进行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还会随着授信风险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贸易业务中的进口方在下达订单的阶段,由于不确定性相对较高,故此融资利率也比较高,可贷款的比例偏低,而随着贸易业务的进行,银行方面所面临的风险持续降低,从而使得融资利率也随之下降,此时的贷款比例则会升高。在这种动态定价的模式下,融资比例与利率以及授信风险全都能够随着贸易业务阶段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符合银行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要求。由此可见,供应链融资既解决了进出口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而且还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创新供应链融资的方法
(一)应收账款融资方法
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法是指上游中小企业将赊销业务中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以获取一定贷款金额的融资方法,贷款金额根据应收账款的比例来确定。应收账款融资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质押应收账款,上游中小企业将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以获取银行贷款,银行对款项拥有追索权。二是应收账款保理,上游中小企业将应收账款全部卖给银行,银行不具有追索权,这种融资方式的应用范围较小。
(二)运用预付账款融资方法
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给予下游中小企业的付款期限往往很短,尤其在要求下游中小企业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下,会造成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针对这种状况,中小企业利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预付账款融资方法向银行申请短期融资,以缓解资金压力。预付账款融资方法的运用条件为:以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由下游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质押物为核心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同时银行对仓库货物有直接控制权。预付账款融资方法主要适用于核心企业回购条件下的采购融资业务。
(三)融通仓融资方法
供应链中的融通仓融资方法是指中小企业借助核心企业的担保,在接受物流企业监管的前提下,向银行提供动产质押品以获取贷款的一种融资方法。在运用融通仓融资方法的过程中,核心企业要与银行签订担保合同,明确核心企业的担保责任,同时物流企业要提供质押物价值评估、保管监管等服务。
四、结论
总而言之,供应链融资方法是一种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资金紧缺问题的融资新方法。中小企业在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供应链融资方法降低银行信贷门槛,获取贸易业务流程所需资金,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而且还有利于核心企业稳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海.国际贸易中企业供应链融资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2,(4).
[2]徐晓亮.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分析研究[J].中国外资,2013,(8).
(一)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Lacroix和Varangis 对世界各国物流金融业务进行调查,总结了其主流的发展模式。Poe分析了担保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该融资模式适用的三个范围。Gertzof从银行业务创新角度,指出该业务对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有减低贷款业务风险的作用。Rutberg通过对UPS的分析,总结了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基本特征。国内与物流金融业务基础研究相关的文献也有很多,任文超认为“物资银行”运作模式本质是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从而最终解决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拖欠的问题,实现物资的良性流通。罗齐和朱道立提出了融通仓模式,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为银行和3PL带来了收益,实现了多方共赢。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进一步讨论了融通仓的定义,给出了系统的运作模式。邓哲锋等在分析了仅有第三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的局限性之后,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参与融通仓业务的可行性,最后给出委托、统一授信及联盟三种基于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冯耕中界定了我国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两类基本模式,仓单质押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李毅学、徐渝和冯耕中通过案例比较了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演化过程。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评述了国内外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从物流金融的理论基础、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及风险控制三方面,总结归纳了当前的发展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千辉、甄学平针对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出了“先票后货”模式下收益驱动型供应链金融模型,研究了生产商的订单能力和融资决策。万媛媛、张颖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从融资方式、融资平台、融资体系及机制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模式。
(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监控研究 Wright认为物流金融的存货价值及监控是开展该项业务的重点环节,如何准确评估存货价值及实施严格监管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很高的成本,从而提出引入有实力的3PL的建议。Barsky和Catanach从物流金融业务特点出发,区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提出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思想。Diercks基于风险控制角度,提出物流企业参与风险监控的必要性。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成本结构及监管模式,研究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存货质押率问题,指出银行面临的下侧风险随着企业性质、质押率的改变而变化,与企业违约风险及质押存货的销售债项有关。李毅学从金融系统论角度,提出识别物流金融风险的技术框架,从风险来源、风险控制出发,给出了详细的风险分类,对深入分析物流金融风险提供了帮助。
(三)供应链资金约束研究 Birge、Birge和Zhang从采购具有的延期选择权角度,基于参与者的风险中性假设,运用期权定价方法,研究经营决策中的融资问题。上述研究都是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研究融资问题,没有考虑实际的外部融资约束问题。Buzacott和Zhang基于贷款的外部融资约束,建立了资金约束条件下的生产和库存相关模型,指出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最优决策的关键因素。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针对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了周期性存货质押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依据报童模型研究质押率的确定,并从下侧风险控制出发角度,讨论了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动态博弈过程,指出融资企业的初始质押率和再订购决策共同影响物流企业的最优决策。袁光从物流金融主体之间的合作角度,基于链条中三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以各方利润为权重的总体目标函数,讨论了联合最优决策问题。但相关的定量研究还很少。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物流金融的统一准确定义,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与物流和企业融资相关的金融服务模式被宽泛的称为物流金融业务。本文中,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相互集成的创新综合服务。具体来讲,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提供融资和物流集成式服务,解决供应链资金约束的问题。
二、物流金融参与主体分析
物流金融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其参与主体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及金融机构等。
(一)金融机构 在物流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等提供贷款融资的机构,为规避贷款风险,通常需要企业用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质押。但是,供应链中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缺乏不动产,信用评级不高,通过传统方式很难得到贷款。因此,银行要扩展中小企业的市场,就必须开拓创新性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
(二)物流企业 参与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目前主要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3PL企业主要提供质押物(指流动资产)的物流服务以及资产管理服务(包括监管、评估、拍卖等)。3PL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中的内部物流逐渐成为物流企业业务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因此,物流企业客户与供应链中融资企业存在高度重叠。而银行与3PL企业之间的客户共享,实现多窗口客户的导入,则为物流金融业务的扩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涉及很多物流的控制环节,此时物流企业充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角色,负责质押物的监控,并就授信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向银行提供预警。
(三)融资企业 融资企业主要指的是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从传统的授信角度出发,因其融资少且以流动资产作为担保,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较低,财务状况较差等因素,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但从供应链关系出发,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交易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是相对封闭的,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可能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物流金融业务获得信贷支持。
(四)物流金融核心企业 物流金融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体系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在物流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往往作为银行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授信的基础。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供应链中融资企业才得以获得信贷支持,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钢铁企业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近年我国钢铁行业持续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拓展市场,增加客户群体,钢铁企业经常采取定金方式的营销策略,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销售策略的本质是,钢铁企业自身对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进行授信,为其提供的除定金以外的货款垫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以汽车、轮船、家电为代表的钢铁需求锐减,钢铁企业的风险库存迅速增加,企业的现金回流和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同时,由于钢材价格大幅跳水,之前以定金方式高价购入钢材的企业面对巨大的跌价损失,无力偿还钢铁企业货款,违约事件屡屡发生。面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链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下面对三种新的物流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一)期货草约融资模式 如图1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并根据自身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贸易公司对企业的需求以及钢铁生产厂的排产计划进行评估,审核通过后,形成期货草约,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3)。其次,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4)。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5)。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6),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7),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期货草约转成期货合同并反馈给融资平台。贸易公司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8)。然后,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9),3PL将出厂的货物作为质押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存储(如10),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11)。贸易公司负责货物进行质押物监管,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12)。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3)。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4)。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5)。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6)。
(二)定金入库融资模式 如图2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定金方式付款的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电子商务平台将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融资企业向贸易公司支付定金,定金合同成立(如3)。贸易公司垫资,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4)。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5),3PL将出厂的货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中存储(如6),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7)。其次,贸易公司通知企业清库提货,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向其提供融资方式,并将定金合同传至融资平台(如8)。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9)。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10)。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11)。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12),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13)。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向融资企业归还定金(如14)。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5)。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6)。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7)。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8)。
(三)现货融资模式 如图3所示,首先,协议仓库向贸易公司提供库存现货的具体货物信息(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其次,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现货产品,形成贸易订单(如2),并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3),贸易公司确认订单,形成现货融资订单合同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4)。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5)。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现货融资申请(如6)。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7)。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8),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9)。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0)。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1)。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2)。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13)。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4)。
四、结论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探讨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从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看,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多集中在供应链的下游阶段,即属于渠道融资的范畴。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由于国家新产业政策的出台,钢铁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规模受到制约,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钢铁企业资金链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量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金融的模式,借助4PL的配合,通过银行授信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7104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01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创新》,《科技导报》2005年第8期。
[2]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3]袁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间联合最优决策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4]Lacroix R,Varnangis P.Using warehouse receipt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Finance & Development,199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