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8 15:46:30

序论:在您撰写初高中在线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高中在线教育

第1篇

一、加强调查研究,教师与学生共同调整

大部分高一新生在中考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的英语基础基本上处在一个合格的水平段内。但是,各人的学法有异,接受的能力不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别,因此,新组成的班级的水平仍然因人而异,最好的与最差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如:有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观点比较新,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而来自其它学校的就显得较为害羞,不善言谈。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假如不问情由,一开头就完全使用高中的新课本和高中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部分学生的不适应和慢慢地掉队,甚至是两极分化的出现。导致这样的结果再采取补救措施将会事倍功半。因而,教师必须在起始阶段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弄清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毕业学校以及他们的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他们阅读的书籍和知识面。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分层次教学。

二、 关爱学生,使他们智商与情商并举

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每一位学生假如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研究成果也表明,好的教师仅有知识和技巧是不够的,更要有耐心、幽默和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和情感态度。这是因为教师假如没有教好课的热情和教好学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教师只有个人修养高,才会爱学生,才能乐于去寻找更合适的方法传道、授业、解惑。而高一的新生入学尤其需要关爱。因此,质量的保证,需要热爱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研究证实,“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布满师爱的老师上课。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会促使学生萌发一种不学好英语就对不起老师的辛勤培育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爱好与自觉性”。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教学

高一新生入学后,尤其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等综合能力考查题有些茫然。这是因为高中考查的方法与初中的迥然不同,高一刚入学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高一第一学期应为“二传调整”的打基础阶段,重点突破语音、词汇和基础语法关,初步接触高中教学考查的题型。第二学期开始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打基础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突破语音关,增强他们的词汇学习能力。不少学生不具备自学英语的能力,根本就不懂音节和字母组合读音规则,所以要引导学生从26个字母的发音开始,系统地复习48个音素,复习有关单词读音中的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以及单词的重音、次重音、双重音等规则,并在随后的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来领读而加以运用和巩固。为了扩大和巩固学生的词汇量,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坚持每周对每一个单元的生词和短语进行1~2次听写方法巩固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以构词法为主线,拓宽词汇。2、以词义辨析为主线,新旧结合,广泛联想。3、要求每个学生预备一本背单词的手册,收集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生词,让他们收集那些生词后,再要求他们去查词典、资料或者是问老师、同学,弄懂了意思并加以记忆,下一周再对此进行检查,如听写或口头翻译等。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打基础阶段还要适时复习初中语法,逐步过渡到高中语法。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法知识,初中教师往往淡化了这一点,尤其不讲词性,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基本类型,这样导致学生上了高中以后一接触到复杂的句子就晕头转向。如:在高一学习定语从句时,许多学生连什么叫定语都弄不清,还谈什么定语从句呢?引导从句的词必须要作从句中的某一成分或是主语,或是宾语,或是表语,或是状语,或是定语,许多学生不知道从句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因而也就无法弄清楚引导词该做从句的什么成分了。

第2篇

一、听说兼备,让学生更快提高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相辅相成,教师应该打破现有课堂的限制,有意识的进行创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听力素材,并逐步积累。听力素材来源广泛,可以来源于各种渠道:录音材料、电台广播、英文电影以及英文歌曲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近些年,积累听力素材的方法逐渐丰富。学生既可以反复跟读来“听”,又可以模仿来“听”。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主选择予以充足的尊重,采用灵活的方法来打好学生“听”的基础,同时要提醒学生留意“发音、重音、语音语调、连读、语气轻缓”等英语发音基本功的意识,并以此为媒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读英语时正确发音、正确读出重音以及节奏的能力之后,再训练学生说英语时所表露出来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例如:“I love English because I think it is the most beautiful language in the world.” I have a really nice day. “What a clever boy.”等典型例句,教师可以加以利用来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已达到培养学生感知句子连贯性的能力。而现今现代化教学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中听说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鉴于以上优点,教师应抓住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努力掌握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达到英语课堂高效化、最优化的目的。

二、积极鼓励,让学生爱学英语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态度有着主导的地位。比如像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于在课堂上进行表达,相较而言比较占劣势。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会严重阻碍学生积极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教师启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其中,选取符合初中生心理年龄和兴趣的英语文学片断让学生进行朗读,同时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句子被不同的语气读出来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含义和情感。例如在二人对话中,一方对不能很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时,人们经常会采取:“Excuse me, I can not understand you.”,“Sorry, I can not get your point.”等其他回答。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情感,还可以让学生熟练上方的对话。当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来提高学生朗读的速度和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通讯设备给学生进行朗读录音,事后让学生自行听录音,自行修改朗读中发音的错误,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对自身带来的提高,还可以增强自信心。

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创办各种有趣的英语活动。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创办英语活动的方式丰富而多样,学生可以成立英语角,组织朗诵、演讲比赛,组织观看英文电影等等。诸多方法都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多多发掘。

三、综合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

1.能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习英语的一砖一瓦,没有牢固的基础再绝妙的能工巧匠也无法建造出盖楼大厦。因此,在对学生不断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着重对过去旧知识的复习。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遗忘程度进行检测。在英语口语的课后教学中,组织大量的练习,如听写、背诵课文等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过多的遗忘旧知识。

2.能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背景是语言产生的载体和源泉,学习语言一定要钻到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去,否则所学到的也只能是皮毛。而现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是实际存在且不容忽视的。为避免“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教师应努力协助学生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环境、英语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这些国家的文化观念等。依照上述方法,学生才能够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更好的体会到真实的社交情景,以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或者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引起本可以避免的矛盾。

第3篇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教学 初高中衔接 必要性

工作六年了,我一直没有机会担任高一这一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工作安排,我连续三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接手的高三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在英语学习方面显得特别吃力,甚至很多学生连拼读单词都很成问题,以至于慢慢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这门学科出现偏科现象影响高考成绩。虽然最后一年我带领他们做了很多努力,可他们学习起来仍然很吃力,就是因为高一时底子没打好。2012年我第一次站在高一的讲台上,对学生做了一些了解才发现他们初中时对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国际音标、句子成分结构根本就没有掌握好,这时候初高中的英语衔接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一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直接开始新教材的讲解,势必不会为学生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铺好路子,以至于造成高三老师的痛苦和困惑。我认为,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势在必行。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1)说来奇怪,今年我带的两个重点班的学生中,竟没有一个学生的音标完全过关,绝大多数都未掌握整个音标的三分之一,更别谈正确拼读英语单词,可见其语音知识非常贫乏。

(2)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都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办法,因此,不会牢记英语单词的大有人在,听写成绩低得令人不可想象。

(3)真正掌握短语的人并不多,能够活学活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4)语法知识掌握甚少,因而影响做题,不利于阅读,考试低分便在所难免。

(5)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得分极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写作功底较差,作文写得更是一塌糊涂。

2.初高中英语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对于初中教材而言,高中教材词汇量大了,初中毕业只需要掌握1000—1500个单词,而高中需要掌握3500—3600个词汇,课文篇幅长了,语法知识更多、更细了,单元结构不同了,知识面宽了,题型也复杂了。而大部分高中教师只教过高中,没教过初中,对初中知识了解甚少。在高中教材中,章节的设置、具体结构及教学要求都与初中教材截然不同;知识点的分布,语法难度的提升、学生阅读面的扩大,这些都要求高中教师处理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3.初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及考试深度的不同

首先,初中英语学习进程多表现为被动和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高中英语教材由于内容多,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学生要自主学习,主动质疑。如果高一新生继续沿用初中学习方法,就会致使学习困难较多,造成当天作业无法完成,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其次,初中试题立足于课本和有限的教学资料,而且题型简单,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考试成绩就一般比较理想。而高中试题范围广泛,课本只是基础,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同时学生还需具有逻辑思维、分析、判定、归纳和很好的阅读能力。

4.教师教法的转变

个性不同,教师的教法不同;环境不同,教师的授课手段也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师传授知识的途径也不同……不少学生发现:老师的教学进度快了,课堂容量大了,要求也高了……当然,学习任务也重了。

5.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在初中阶段,由于知识结构较为简单,课堂容量少,进度慢,且识记内容较多,因此,只要学生肯下工夫,英语成绩就不会很差,当然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而当他们进入高中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原先简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学习效果当然也会随之不佳。这就无疑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随着这种兴趣的削弱,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总之,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很值得我们探索。首先,面对这些令人焦头烂额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后果就不堪设想。许多老师早就认识到这点,大家都在思考如何着手。当然,面对一个学期繁重的英语教学任务,允许我们用于搞好衔接工作的时间并不多。其次,衔接工作不等于从头到尾复习初中英语课程。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应抓哪些重点呢?我认为应该借助语音训练,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重学音标规范发音,还要熟悉句子成分,了解句子结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用心,就一定可以保证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 高中语文 兴趣 优化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06-01

语文学科本来是知识渊博、乐趣无穷的一门学科,但是无论是在传统课堂,还是在目前的语文课堂,语文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甚至还有些反感。一方面,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教学设备也对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熟练运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可提高课堂的容量,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使板书时间大大减少,让学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点。比如在教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通过网络我提前搜寻了许多关于泰山的影像资料,一一播放给学生观看,在网络教室里学生们和我一起身临其境般登上了泰山,那亦真亦幻的雄伟巍峨,崎岖盘旋的“十八盘”,让我们的心如同坐上了云霄飞车,一起在崇山峻岭间飞驰,丰富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后再以“我心中的胜地”为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口语训练,并辅之以音像资料从旁作为背景,学生有感于“雨中泰山”那如诗如画的生命活力之美,发言格外踊跃,纷纷描述自己旅游过的名胜占迹和从影视书刊等媒体上神游过的洞天福地,看着他们喜形于色的描述,我们只能说语文训练的生活化具有多么诱人的魅力,而多中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实现它的最佳途径,丰富多彩、缤纷变换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的想象插上了翱翔语义世界的翅膀。

二、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被证明了的。它是推动学牛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牛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主动的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例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刊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种种活动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即主要靠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有很多优势,比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牛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物质基础。如在作文课上,放映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要求学生仔细分析电影内容,然后根据电影内容,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 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进行评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电影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淡体会,并和学生一起歌唱电影主题曲,将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可使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嘲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于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小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目的明确,讲究实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牛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初中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72-0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那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呢。

在初中的时候才真正的开始接触到生物这一学科,而这个时候只是学习一些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简单的实验操作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由于升学的要求,很多学校对生物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学生能完成教材的学习即可。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学科的学习很不适应,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很难学好高中的生物课程。针对上述现象,我通过近10年的反思总结,主要在于以下原因,初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不同;初中生物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和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和高中生物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同,高中生物的认知比初中要高一些。为了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更加热爱生命科学。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生物在知识上、能力上、兴趣上的衔接,为切实解决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我自己观点:

一、做好知识点的衔接

我们学校实行“六个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第一条就是教研组内必须有一个统一导学案,利用导学案,我们就能很好的做好初中生物学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例如:以免疫调节为例,在导学案中课前预习案中设置“在初中教材中,你学习了哪些有关免疫的知识?”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回顾初中的知识,或者翻阅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对初中的知识有了了解,也便于后来对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全部呈现出来。

二、做好教学目标的衔接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所以高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情况,以便在不同内容的课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轻松的学好生物学。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这应该是初高中衔接中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进度慢,坡度缓。而到高中进度快,坡度大。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采用较多的还是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生理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解决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自学能力:由于高中课程比较多,学生就没有那么多的可支配的时间,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完成不同的学科的学习,这就要求有自学能力,我们学校的导学案中涉及到的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课后练习案就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程里面很多都是探究性的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一起完成,不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高中生物探究过程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结论和应用、表达和交流,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究。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帮助学生选出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过程,通过试验得出结果,在进行分析,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达到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探究式实验进入学生生活,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进取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第6篇

关键词: 听写法 高职高职 日语教学

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激增,导致高校日语专业急速膨胀。然而,近几年人才需求又迅速疲软,加之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趋紧,部分院校已将日语专业从招生专业中剔除,日语教学逐渐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景象。尽管日语考生依然存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考生资源绝难恢复到以往的盛况,纵使有决心坚守日语专业,院校间的竞争也会更趋激烈,最终必然演变成教师的教学能力、毕业生的日语运用能力的竞争。

日语专业教师同样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诸如授课依然没有脱离传统方式,虽说听说能力培养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在方法论上依然手足无措,未能摆脱死记硬背的手段,结果仍是以词汇、语法、阅读能力培养为主流。

自从听力比重高达50%的日语实力检定考试JTEST进入国内后,其影响渐渐扩大,特别是国际日语能力试验JLPT进行了重大改革,加大了听力测试分值比例,日语专业由此似乎找到了教学改革的路径,学生的听力技能培养得到了空前重视。现在,高等教育层次的日语专业,日语精听精解[1]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甚至很多学校在日语专业开设了日语听写课程。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大惯性及教师本身对听写教学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听力教学效果并没有产生质的飞跃,距离摆脱“聋哑日语”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听写法的应用误区

听写法天然遵循了“Audio-lingual法则”,该法则在日本曾被誉为英语教学的至宝[2]。事实上,听写法运用得当也能直接反映学习者的语法、词汇、阅读能力,比较全面地反映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水平。为了达到社会需求对听说能力的较高要求,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一项课程改革的亮点就是不少院校开设了日语听写课,实施后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

日语本身具有读写一致的先天优势,学生有一定辨音基础后,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准确地记录音频内容。然而,听写法用于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将听写法纯粹运用于测试,忽视将运用其于学习。另外,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进行JLPT考试听力训练成为听写课的重要内容,而这种枯燥无味的“听考题、对答案、讲解、听考题”的循环往复,让学生兴趣尽失,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听写课的初衷。

当然,教师在尝试各种努力,比如从技术层面尝试各种教学技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性教学模式;课堂采用互动、直接式教学方法;培养日语思维习惯、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课内外结合教学方法[13]等,不断对日语听力教学提出诸多改革方案。也有学校以选择授课材料为突破口,从低年级就采用日本原版媒体文件,并通过互联网络与学生展开互动[4]。然而,这些理论研究停留于罗列听写法的优点,如能创造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证书与能力脱钩问题,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水平提高等[5],并没有深入方法论的实质性内容。

由于听写方法论缺失,听写成为机械的符号记录,未能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未能理解听写法所传递的教学理念,形成对日语听写法的运用误区。

首先,误区之一是教师认为不能给学生听没教过的内容和听不懂的内容。由于日语主课依然普遍采用语法法、翻译法教学,依然把记单词、背课文、培养阅读能力作为教学主要任务,因此即使把学过的内容以音频表达,如无书面文字帮助学生也会听不懂。日语教师很多也来自传统教育方式,走上教学岗位后依然承袭母校的教学模式,把单词、语法、阅读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甚至教师本身就可能听不懂无文字材料支撑的音频。因此,无论改革层面对听力如何重视,教学层面并无实质性改变。

其次,日本外教认为不必拘泥于使用日本原版音频文件,只要有文字素材,教师自己朗读,学生听写即可。教师一般会认为自己就是标准发音,为保持授课的高度灵活性,没有必要特别准备音频文件。然而,这种教师的过度自信,不仅导致学生在辨音和发音上发生误差,还导致学生的课外学习材料依然为书面文字形式。

误区之三,开设泛听课,割裂了精听和泛听。事实上,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在听写课堂只有进行精听才能保证足够的“干货”,而泛听的授课效果低劣,应该作为课外作业来完成。

其他还有诸如授课不依托字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轻视日语鼻浊音、有声音、无声音而导致学生频繁出错等误区的存在,有必要在今后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有效运用听写法

将日语专业确立为优先发展听力技能并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后,探索听写法的有效运用方式成为必须。即使是权威的日语考试,JLPT考试面对庞大的考生群,考题设计受到局限,导致基本听不懂日语的考生也能获取日语能力证书。日语能力考试的通过率既然仍是日语专业办学效果的检验标准,听力课堂上进行听力考题训练无可厚非,问题是,听力考试技巧客观存在,掌握技巧后,即使听不懂整个录音的内容也能选取正确答案,但这却违背听写课的初衷。

听写法要求学生对于录音中每个单词、语法、句子成分乃至,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让很多教师认为不能给学生听“听不懂”的内容,甚至出现教师讲解录音的文本内容后再让学生听写的情形[6]。事实上,听写课如果让学生听“听得懂”的音频,恰恰偏离了教学改革“听力优先发展”的初衷,更失去了展示凭借听写法展示学习方法的机会。

通常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5个学期,听写课程按照5个学期设置,即使不开设听写课,也应该从日语课程初始阶段就同步进行听写法的实施。

实施听写法有必要打破常规的日语教学思维,简而言之,不能让学生先看文字再教授读音,而是先教授读音再给出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说,听写法的教学内容必然是学生“听不懂的”陌生内容。

听写教学法必须以录音为核心,即使教材的音频可以借用,也要回避直接使用教材,其他日语课程的教材也只能作为参考资料使用。听写法的学习成果不能以使用了多少教材、使用了什么教材为标志,而是以听完了多少音频、听完了怎样的音频为标志。当然,音频选用和编辑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第一学期前期,很多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要求学生记忆五十音图,而听写法不允许在五十音图上花费太多精力。目前,新生也基本持有笔记本电脑,如在进入日语正式学习前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罗马字输入法,将给听写法运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听写法摆脱教材的束缚后,必须以权威性的字典为依托。听写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尽早开始使用字典。字典不仅要收录足够的词汇和例句,而且术语规范、全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其他日语课程也必须支持听写法的运用,将教学术语统一到这个字典上。

教师理念关系到听写法能否得到真正的实施,必须完全认同听写法的教学理念,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精准掌握足够的词汇、语法、句法知识,并亲自实践听写学习法,挑战高难度原版日语音频,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只有教师亲自实践,才能把听写“授课法”升华听写“学习法”,实现授人以渔的质变。

三、听写法的实践与效果

实践听写法的初衷是要改变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把日语教学的中心任务由培养阅读能力转变为培养听力技能,虽然不是为迎合日语能力考试,但听写法的实践效果却能通过能力考试得到验证。

如前所述,尽管听写法遵循循序渐进,但音频必须是学生“听不懂的”陌生内容。编辑第一学期音频素材时,不必在五十音图、听写词例上过多停留,尽早从JLPT或JTEST的初级听力中编辑简单句、简短对话、说明等进入学习程序,第一学期后期可采用一些短小的童话、寓言等。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应该习惯使用字典确认单词、语法项目,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授课开始后,就要让学生养成在课外泛听授课音频的习惯,反复接受授课音频的刺激,创造出一个不具难度的日语语言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进入第二学期后,除了使用短小故事外,可以编辑JTEST或JLPT的考题,编辑NHK的新闻节目,将长句中的修饰语去除,只使用其主干部分,并逐渐导入NHK纪录片的编辑录音。经过第二学期的听写法训练,学生应能完全自主查字典,具备自主解决一些语法问题的能力。

第三学期编辑听写音频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授课内容可以从NHK剪辑较为完整的短新闻和新闻谈话,同时加大NHK纪录片的分量,导入短篇小说。经过三个学期的听写法训练后,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脱离教师指导,完全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实践证明,至第三学期结束,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冲击日语能力2级的实力。

第四学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音频文件,继续对听写作业进行仔细确认并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课堂内授课内容使用NHK的短小新闻综述,充分加大课外听写分量,特别要督促学生在课外听写一定数量的完整纪录片音频或小说音频。第四学期教学任务中也可穿插部分具有难度的听力考试训练,部分学生具备冲击日语一级的实力。事实上,听写法得到切实贯彻后,就能发掘出在第三学期结束后获得日语能力2级、第四学期结束后获得1级证书的优秀学生。

第五学期的听写音频难度大大上升,课堂上可以编辑NHK最新甚至当天的综合新闻素材,继续加大课外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始终紧跟听写法的学生听写错误率大大下降,教师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课外作业确认上。实践证明,至第五学期,学生的字典已经破旧不堪,学期结束后,那些踏踏实实认真完成听写任务的学生几乎都能获取日语能力1级证书,在第四学期已经通过日语能力1级的学生可以冲击JTEST的B级和准A级。

不可否认,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能够紧跟听写法、认真完成听写作业者不会占据学生的主流,然而,长期的听写法授课模式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整体的。即使在校期间没有全力投入学习,部分学生毕业后也会从事日语专业相关工作,他们在环境的逼迫下不得不再次投入日语学习,在学校中深入骨髓的听写法能使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较迅速地掌握处理业务所需的日语技能。

四、切实落实听写法面临的诸多课题

听写法虽然在实践中取得过十分喜人的成绩,但是听写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更要求教师的奉献精神。听写法的全面贯彻实施,还面临诸多的困难,需要解决诸多的课题。

首先,在培养计划层面,需要合理分配日语技能培养的权重比例。高职高专的日语专业有其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如果高标准强求高职日语专业毕业生听、说、读、写、译能力高水平均衡发展,显然不符合实际。因此,如何重新设计和分配听、说、读、写、译能力比例和权重更显必要。

其次,在教学计划层面,如何把听力技能的培养嵌入日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值得今后列入研究课题。权威的日语能力考试JLPT和JTEST不能对会话能力进行考察,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考试的听力项分值依然能客观反映考生的日语运用能力。改革前的日语能力考试JLPT常被诟病为能力与证书不符,但观察无实际听说能力的获证考生可以发现,其听力项的分值必然处于低层次。听力分值处于高位的考生即使会话能力存在不足,但能凭借良好的听力和理解力,能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提高会话能力,由此可以认为,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听力应该置于核心位置。

第三,在课程改革层面,需要严格定义课堂精听和课后泛听,把有限的授课时间耗费在泛听上,授课效果将会大大削弱;为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技能,听力课不能蜕变为精读课。

第四,在教学管理层面,必须消除听写法实施的影响因素。能否取得听写课的预期教学效果,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开展研究研究听写法,并将研究成果踏踏实实渗透至所有的日语课堂,课程之间不能发生内耗。另外,听写法教学耗费教师的大量精力,更需要管理层面认可教师的辛勤劳动,听力课时作为实践课时的劳动价值不能低于精读课,管理盲点无疑会导致听力课教师的积极性下降,

第五,在学生层面,有必要理解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避免听写法步入死记硬背的俗套,要让学生接受课堂精听、课后泛听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和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理清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内在联系,使课堂上的听写教学法转化成课后的听写学习法。

参考文献:

[1]符小军.在高等职业教育日语专业设置日语精听精解课程的必要[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2]寺内正典.Audio-lingual methodの再视とF代化の可能性にvする考察.日本法政大学多摩论集(第29号),2013,3.

[3]崔美玉.基于日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4]杨卫娥.听写方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2.

第7篇

在诗歌这个单元,除了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应从单一的朗读教学上升为读写结合教学。比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教师对诗歌的内容可以不做详细的讲解,而侧重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当然,这个引导过程需要分析诗歌的内容,但更应注重学生个体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对诗歌画面的联想和想象。当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诗歌时,可要求学生以“写”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样做既增加了课堂的构成元素,方便学生交流,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读写结合中的“写”,可以是仿写。如诗歌《再别康桥》结构清晰,诗句中音节的韵律和节奏较为明显,尤其是“悄悄”“轻轻”等叠词的运用凸显了诗歌的建筑美和音乐美。学生通过仿写能进一步加深印象和感受。“写”还可以是扩写。做法是让学生挑选全诗中的一节诗歌,把诗歌中所体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展开,在合理的范围内丰富文本的内容。

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因为高中文言文篇目增多,篇幅增长,大部分篇目故事性较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结合故事情节开展教学;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增繁增难,尤其是文言文翻译,初中没有严格的直译要求,而高中对文言文翻译有着严格的直译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比如,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首先安排半节课让学生预习,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方案,在预习环节提醒学生注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阅读时进行圈点批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在文意串讲时,对语言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语句进行重点讲解。做法是:提问学生口译句子,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讲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翻译写下来,教师把学生中有代表性的翻译范例拿出来作点评,全班同学边听边对照自己的翻译,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最后,分析讲解完文章后,要求学生整体翻译文本。翻译的文本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重点段落,即语言点相对集中的段落。这样一来,课堂内外都注重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尤其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高一阶段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若本阶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中都会有所裨益,而读写结合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