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57:22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分析的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 分析; 公允价值
一、引言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企业管理层的评论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债权人、政府及公众。他们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求不同。企业管理层对于编报企业的财务报表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研究。
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报表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自己经济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外有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等方面情况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总体把握。定性分析法主要依赖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二、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比较
(一)名称
旧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报告;新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会计报告。
(二)内容
旧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三)目标
旧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会计报表的定义
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投资者、财税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定期的、主要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编制时间和指标体系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对外报表。
对内报表是企业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比如成本报表属于对内报表。
2.按报表提供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即主要财务报表,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各种信息需要者的不同要求的财务报表,现行的主表主要有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即从属报表,是指对主表中不能或难以详细反映的一些重要信息所做的补充说明的报表。现行的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表和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主表反映企业的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附表则对主表进一步补充说明。
3.按编制和报送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广义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期财务报表。狭义的中期财务报表仅指半年期财务报表。
年度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及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企业每年年底必须编制并报送年度财务报表。
4.按编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
基层财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用以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汇总财务报表是指上级和管理部门将本身的财务报表与其所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总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
5.按编报的主题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综合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资金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工具
原来的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且有可靠公允价值的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内容分别列示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而现在按管理层意图,分别列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中。在原来流动负债项目下,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余都计入其账面价值。
上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了资本公积,影响了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对于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上述将原来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
(三)固定资产
原来的固定资产是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的因素,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等。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这样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增大,折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了利润的减少。
(四)所得税项目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限。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即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产生暂时性差异,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150万,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支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的差异。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3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上述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将会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增加。
(五)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叫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净减少。
五、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
原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在新利润表中将有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包括了原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税金及附加。原利润表中的主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在新利润表中被取消,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前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普通股东的当前净利润即企业当前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前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例如:一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由于转换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同等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就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2.资产减值损失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各期利润,或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变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
(二)利润表的相关分析
上述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新准则规定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使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从而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当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从而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积极的。
六、对财务报表不确定性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一)分析公允价值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及宏观环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值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纳税方面的影响
大量公允价值在资产和负债计量中的应用,使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资产负债表递延法下,这些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如果涉及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要考虑未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七、应对措施
(一)熟悉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报表分析时,使用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合理准确的评估新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即使是有价值的上市股份公司亦是如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才是决定股东收益的保证。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变动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变化影响会计政策利润,但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但用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些资产的新价值,可能会把投资者误导,从而引来了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另外,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与报表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报表反映出的情况。
(二)财务比率的应用
1.财务比率的计算
由于报表的某些项目及其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要有相关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附注才能够计算。比如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现金比率、资产周转率。
2.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施行以后,净利润和净资产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下降,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上升。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应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现金净流量等数据与利润指标进行比较。
结束语
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做出了比较,又分别从财务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充分体会到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工作的难度与重要性。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结合相关的会计账簿认真仔细地才能做出一份可观的、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会计报表,以便于参考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2).
[3] 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J].财会月刊,1998(10).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210-234.
[5]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2005.
关键词:形势;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分析;应用;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名词不断出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一些旧的会计模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的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以及其他的企业中进行应用。与传统准则相比,新的准则对计算的前提进行明确,并就相关的问题明确规范。另外诸如公允价值运用等,都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变动对分析的影响。新的会计准则对未来的预测性更强,也更容易操作,在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基础上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多个项目。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与负债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需要进行分别列示,同时也有较为明确的标准进行区分,实用性更强,也更能够体现出应用价值。另外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为一些专家与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新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相对谨慎,需要一定的前提与基础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二)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与理念变化。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报表的作用进行了明确,它是以向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效果,以此为依据做出相关的正确决策。新的财务会计报告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与国际会计惯例实现了实质上的趋同。
(三)利润表的变动影响。在新的准则中,对营业外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明确规范,反映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费用分类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成果分类更改为功能分类,主要分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资产减值损失等。现金流量表与旧准则相比也发生了变化,更为简单,取消了细化规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新会计准则新增内容,这与现代企业的并购、转让有着极大的关系。旧的所有者权益分析已经不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三、新形势下财务报表分析难点
首先是公允价值的运用。它的运用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的,能够更加真实反映出企业的价值。在新的准则下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准则多处出现,如何进行准确应用成为一大难题。收益质量表现表达信息与企业真实状况的相符度,可以让管理者更加明确企业的经营现状,同时它受到原则与方法变化作用,需要长期关注稳定、持续的利润,才能发现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再次,关联方的需求披露范围不断扩大。旧的会计准则中是对重要的关联交易进行披露,而新的准则则是对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进行全面披露。所有的关联交易必须明确交易类别与金额数量,这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让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复杂,同时也让外部使用者更加不便。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财务报表分析应用对策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投资者通过多个报表对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可多方位对所有者的权益变动表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变动比例来进行结构分析,其次是对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进行分析权益增长性;第三是对企业发展形势进行一定的预估。
(二)利润表分析应用。投资者对于利润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的新准则利用方面,通过利润表能否正确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新的准则下是否存在一些违规操作的问题。利用利润表信息的财务比率也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如对公允价值变动进行分析、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等。
(三)企业合并分析。由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合并与转让行为更加频繁,在新的准则中,对合并的范围、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善。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被收购企业是否纳入合同范围、合并报表行为是否是合理进行明确;其次,新准则对“少数股东损益”也进行了相应的明确,即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其它非控股股东享有的损益,需要在利润表中予以扣除,利润表的“净利润”项下可以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其对应的存量概念是“少数股东权益”。但在应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足与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财政部门进行细化完善并解释。
(四)企业应用对策分析。首先,企业的管理者与财务工作人员要尽快地熟悉好新会计准则的各项内容与影响作用。上市公司随着经济环境的影响会发生估值变动的情况,这是正常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政策影响到的是上市公司的利润,但对企业的现金流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现代企业在新的准则下要对原有的财务比率谨慎运用,设计一些新的财务比率,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通过现金净流量数据与利润对比,来对利润的质量进行分析。其次,构建科学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在会计报表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及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和战略分析,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虑,保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再次,企业要加强现代信息化网络建设。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需要企业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才能对新的金融工具应用自如,才能更为详尽地披露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与更多相关的信息,也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缩短会计报表的披露时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结束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会计制度。与旧的会计制度相比,新的准则在会计处理方式与原则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现代经济发展更为吻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还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会计制度也需要紧跟形势,不断完善。政府层面要不断对新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企业要不断适应新的会计准则变化,正确利用准则,为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12:25.
[2]石雨鹭,王曙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1:9-10.
[3]孙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164.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集团合并 财务报表 挑战
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在《暂行规定》中,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在《暂行规定》中,“子公司是指被另一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被投资公司,包括由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和通过其他方式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在新准则中,“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同时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信托基金等)也视同子公司。”可以看出,新准则中是基于“控制”概念对子公司进行定义的,当母公司能够统驭一个主体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藉此从该主体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时,该母公司就具有控制权。
一、合并范围的变化
1.新准则所强调的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
关于合并范围的规定,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在新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如新准则明确规定母公司应该合并其所有的子公司,除非存在例外情况,如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母公司不再控制的子公司;联合控制主体以及其他非持续经营的或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无论是对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规定,还是对例外情形的规定,新准则所强调的是,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
2.将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范围
体现在对特殊行业子公司以及小规模公司的合并上,在《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请示的复函》(财会二字[1996]2号)中曾经规定:“对于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及当期净利润小于母公司与其所有子公司相应指标合计数的10%时,该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同时,对于银行和保险业等特殊行业的子公司,也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
3.关于合并范围的具体规定
(1)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不得因某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与其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同而将其排除在外。
(2)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3)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以下条件之以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即:
①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②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③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④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应注意的问题
为正确阅读和理解2007年的集团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才能吃好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这一“拼盆”。
1.正确理解新规定对财务指标含义的影响
老准则下采用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仅站在母公司股东立场设计合并财务报表。而新准则下采用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站在集团公司全部股东的立场上设计合并财务报表。
“少数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项所有者权益列示,也就是说合并财务报表净资产中将包含少数股东权益。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老准则相比,一些财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已发生变化。如“净资产”、“净利润”,老准则所反映的是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而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下表示集团所能控制的全部。拥有和控制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2.掌握集团内企业执行的新旧会计政策及其差异
通常集团公司下属有各类单位,有的执行新准则,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老准则,甚至有的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在我国新老准则共存的现阶段,为降低合并报表编制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规定企业集团无需进行会计政策调整。直接依据不同会计政策形成的母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汇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以,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兼容着各种不同会计政策的“大杂烩”。
因此,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要仔细阅读合并会计报表附注,看清纳入合并报表的各类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了解各类执行的新旧会计政策企业的家数,找出新旧会计政策产生的差异。
3.特别关注相同业务在不同会计政策下处理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在新旧会计准则共存的情况下,常常会针对同一经济业务作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范围 合并程序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企业合并日渐增多。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问题成为当今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大难题,对合并报表的探讨不仅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合并财务报表的比较
1.1关于定义
CAS33将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为,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IAS27将合并财务报表定义为,指将企业集团视作单一企业编制的集团财务报表。可见,二者对合并报表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以母公司与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基础的。
1.2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呈报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呈报,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要求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不过在具体的规定方面还存在差异。
CAS33不允许母公司免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3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CAS33对合并范围的确定与IAS27基本趋同,都规定母公司应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二者都指出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认。但CAS33中没有明确规定暂时性控制的子公司是否应该纳入合并范围,而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有证据表明企业对所取得的子公司的控制是暂时的,则不要求企业对该子公司进行合并”。
1.4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程序
关于合并程序方面,CAS33与IAS27的规定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1)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
二者对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都规定以母公司报表的报告日为准,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若会计期间不同时,二者都要求子公司为合并需要编制与企业集团报表日相同的财务报表。但有关一些细节方面的规定,二者还是有差别的。
(2)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编制方面,CAS33与IAS27的规定相差不大,只是在会计处理的一些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关于内部长期债券与应付债券抵销处理的不同。CAS33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后,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项目。”国际会计准则也规定产生的差额应计入当期的损益,但规定应计入合并损益,并在以后各年度调整因债券利息产生的利润,即应在相关年度内分摊。
1.5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披露
在合并财务报表需要披露的内容方面,国际会计准则比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要多一些。IAS27除CAS33中要求披露的内容以外,还要求披露购买或外置附属公司,对报告日的财务状况、报告期经营成果以及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
2.合并财务报表差异的原因分析
合并财务报表产生差异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诸因素中对合并财务报表影响最直接、最主要的一种。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一般是与该国的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法律因素。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它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主要来源于制定和颁布法规的部门。法律因素成为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
(3)文化因素。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计是一种社会与技术相互影响的行为,牵涉到人和物质技术两方面,不能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是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
(4)政治因素。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编报合并财务报表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影响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会计准则不纯粹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个政治程序。
(5)会计职业因素。会计职业的发展,对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并财务报表的完善与会计职业的发达不无关系。我国现代会计职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和完善。
3.我国相关政策与国际会计准则协同的对策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全盘接受国际准则,显然会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但是如果完全拒绝国际会计准则,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首先,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系统的和清晰的认识。并不是先进的东西都适用于我国,在吸收借鉴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还必须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任何会计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土壤成长起来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很不相同。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国际会计准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必须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与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惯例相协调。
再次,还应看到国际会计准则是相对的,按目前的情况看,它最多只能在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统一使用。由于各国会计环境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试图以一套国际会计准则应用于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 利润操纵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研究分析表中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吻合程度,即报表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第二层次是分析报表所提供数据反映的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
一、 新准则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1、 报表数据更加可靠,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吻合程度提高
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可靠计量的基础,使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状况更接近现实经济状况。新准则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等方面均要求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使报表反映的经济数据更是市场所公允的,更符合现实经济数据,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了。
2、报表数据的相关性更强,提高了报表数据的质量
新准则细化了相关内容。如利润表中合并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为营业外收支一个项目,并要求按大项列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更能够揭示营业外收支构成的具体内容。
新准则扩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围。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增加了应单列的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生物资产等;负债类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项目等,这些新增项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了报表数据的质量。
二、新准则对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影响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之上,分析报表列示数据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质量状况的好坏。
1、 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
(1) 对资产层面质量分析影响。
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标准、对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的新规定使企业资产状况在经济状况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前提下,其报表数据反映的财务状况有明显改善,严重影响对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结果,就资产层面的分析来看,借款费用资本化导致流动资产增大,流动比率也增大,按报表数据计算的相关指标反映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有所提高。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以及所得税计量的变化,导致企业获利性较强的长期资产增加,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增加。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获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均有所增强,尤其是研发支出较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增加会使报表使用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但这些增长不一定是建立在公司实际的经济状况变化的基础之上,因此报表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表的质量时一定要谨慎,应区分数额的变化是否由于新准则的使用造成的,对今后期间的影响如何,在与企业以往各期的资产状况进行纵向比较时,应先剔除新准则的影响数据,在进行财务预测时也应注意报表数据的可比性。
(2)对负债层面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扩大应付职工薪酬的内涵引入并明确了辞退福利等新内容,使报表中预计负债项目数额增加。企业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新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企业负债随着企业股份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从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来讲,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与企业实际的经济状况更加吻合了,但从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来讲,报表数据的稳定性减弱在对分析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带来很大的困难。
另外,由于对固定资产考虑弃置费用按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同时计入一笔预计负债的规定使其报表显示资产数额增加的同时,负债数额也增加。
总之,新准则实施后,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数额为下降趋势,而前述资产总额增加,使得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下降,指标结果显示长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使财务报表的质量有所提高。
(3)对所有者权益层面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权益项目中的资本公积项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准则对留存收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新准则要求对尚未摊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全额进行冲销,调整留存收益;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增加企业权益;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成本的增大,同时预计负债和预计净残值均强调现值,各会计期间计提折旧额增加,各期费用增加,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减少;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增加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另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使企业当期损益变动弹性较大。
总之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与企业现实的经济状况更加吻合,企业的资产有所增加,负债趋向于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尤其是地产、商业、银行以及物流类企业的权益项目增加更显著。导致2007年中期1408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净增加超过141亿元,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的质量时应更加谨慎更加仔细,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应剔除上述政策原因带来的数据变化,从多方挖掘企业的真正价值。
2、对经营成果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利润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不仅合并了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而且将营业收入操作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后的余额,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一并归入营业利润来列示,这一变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不断加巨,新业务不断拥现,要求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无法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投资也成为各个企业的经常性业务,所以将属于利得的投资收益也归属到企业营业利润进行核算。
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使经营成果呈现有增有减的情况,如: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导致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利润表 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债务重组利得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使企业利润增加。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一定条件按公允价值计价时,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将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再如:股份支付在授予后将其公允价值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使利润减少。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改为成本法核算,减少母公司的利润总额,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母公司。
3、对现金流量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规范变化较小,报表使用者可通过现金流量表更加清楚地分析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现金流入流出的详细状况,但由于其他相关准则的变化,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的争议,比如对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填列在实务操作中均有所争议。
综上所述,新准则对企业报表数据影响较大,一方面企业报表显示的数据更加接近企业目前的实际经济状况,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可靠,另一方面报表数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质量有所改善。在分析报表质量时除全面了解由于新准则带来的数据变化外,还应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甄别其中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并且还应综合企业的基本概况、行业概况、发展前景等内容,采用更为科学和先进的方法,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李海洋.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J].当代财经,2006,(9).
新准则的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可以看出,新准则财务会报表的目标更强调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的相关性。因此,如何重新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新会计准则在资产的概念体系与计量属性、收益观点、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对以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从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披露方面的主要变化入手,对以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正与完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出新准则环境下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巨大影响,本文在传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出新的财务指标体系,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营运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从而洞察企业的财务质量,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财务效益状况
财务效益是指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为基础进行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效益方面,即企业资产的收益能力,因此资产收益能力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通过财务效益状况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但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侧重点不同,如所有者关心的是所投资本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或者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的现实回报;债权人关心的是借出的资本是否安全,而债权的安全是以良好的经营效益为保障的,没有正常的利润回报,企业将无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企业经营管理者关心的是经营活动的业绩。总之,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是以良好的财务效益为基础的,因此,财务效益状况分析是财务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
2.偿债能力状况
偿债能力是指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资不抵债或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企业偿债能力状况的分析。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分析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水平,降低负债比率,减少财务风险。
3.资产营运状况
资产营运是指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经济资源以资本――资产――费用――收益――资本的逻辑进行循环,周而复始地持续运转,并在周转过程中赚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现有资产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并通过加快周转速度创造更多的价值。衡量资产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是资产周转率。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应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当企业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反映营运能力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将会遇到新问题,即计算公式的分母是使用资产的包括减值准备在内的“总额”,还是不包括减值准备在内的“净额”。有学者认为,各类周转率的计算,其分母应当使用资产“净额”,理由是这样可以保持分子分母计算口径的一致性。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其周转天数越少。然而,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能够说明企业取得了好的业绩吗?恰恰相反,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其他周转率计算的道理与此相同。因此,如果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当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减值准备的“总额”计算周转率。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减值的信息,作为调整的依据。
4.发展能力状况
摘 要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与之相适应。全文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理念的变化,然后从资本运营指标、偿债指标、盈利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财务分析 指标体系
我国已于2007年1月l日在上市公司实施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在利润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的概念体系与计量属性、财务报告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必然会对以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造成影响。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构建新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重大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理念的变化
传统上财务分析指标有四项,即盈利能力、债务风险、经营增长、资产质量。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由这四项构成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也必然受到一定得影响,这体现在:(一)更加注重资产、利润、负债等信息质量。传统上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一直居于显要地位,也是最为重要的财务分析指标,这使得企业容易过分追求利润而放弃企业的长期利益。新会计准则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利润考核概念,突出了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要求企业提升资产信息质量[1]。首先企业要如实反映资产未来经济利益,合理确认预计负债,不能继续使用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递延(待摊)或预提项目。其次在资产减值准则(CAS8)中规定了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再次,所得税准则(CAS18)中规定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即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账面价值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计税基础。(二)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上,更加注重现金流量信息。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中变化最大的内容,它体现了在公平的交易市场上所达成的市场均衡价格,更能反映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性价值的评价。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CAS3)、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CAS7)、债务重组准则(CAS12)、企业合并准则(CAS20)等中对公允价值都做出详细规定。同时由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而公允价值又没有发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变动,这使得企业现金流量指标具有不易纵的特点,因此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三)注重挖掘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信息。新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提升为核心报表,它绕过利润表而将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分类,单独报告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这种做法使得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能有效遏制企业人为操纵利润。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1.资本运营指标
资产营运是指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显然利用效率越高企业越有活力。反应资产周转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一)总资产周转率,即营业收入与总资产平均总额的比值。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所有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总资产总额=本期总资产余额-资产减值损失,而总资产平均总额=(期末总资产总额+期初总资产总额)/2。总资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全部资产营运能力的最有代表性指标,通过营业收入与全部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可以确定总资产在这一时期内创造的营业收入或周转额。显然,比值越大,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管理、科研、销售能力也越强。(二)存货周转率。即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总额的比值,其中:存货总额=存货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周转率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占用资金可周转的次数,显然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存货周期越短,资产利用价值越高。(三)应收账款周转率,即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总额的比值。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如果营收账款平均总额越低,表明呆账坏账越少,此时周转率越高,企业可以利用的周转资金越多,企业活力越大。(四)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平均总资产的比值。如果该比值高于资产周转率,则说明销售收入的可利用度越高,被其他资产占用的比率越少。相反,如果资产现金回收率低于资产周转率,则说明现金流量有相当一部分被其他资产占用,资产利用出现了问题。
2.偿债指标
偿债能力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稳健性、财务风险性的重要尺度。企业如果存在资不抵债或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就可能因此破产。因此,必须重视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其中反映企业偿还长期债务能力的指标有:(一)资产负债率。新准则颁布前,资产负债率只能静态的反映某个点的状况。但在新会计准则下,由于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此资产的价格变化情况将直接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如在经济增长时期,资产价值随市场状况升高,资产负债率降低,反则反之。其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但是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高,其收益可能也越大。如何评价资产负债率,还要结合企业的盈利指标、增长指标来分析。(二)利息保障倍数,即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其中: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该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对债务尝付的保证程度以及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显然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2]。(三)其他可以利用的指标,如①现金流量到期的债务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的比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对即将到期又不能延期的债务偿还能力加以衡量;②现金流量的负债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它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一般而言其比值越高越好,但是过高则说明资金利用率不高;③现金债务总额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值。该比值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承担能力越强。它反映了企业对债务规模的维持的程度,是债权人做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
3.盈利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源动力,因此盈利指标应该是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新会计准则下也如然[3]。但区别在于,新会计准则下,在公允价值、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都扩大了企业的利润操纵空间,这使得企业会根据市场状况做出维持长期利益还是争取短期利益的选择。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有三个指标:(一)净资产收益率。该值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显然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方面有良好效果,企业盈利能力强。需要注意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准则(CAS18)中,取消了应付税款法,所得税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这会导致企业利润增加。另外由于增加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本期所得税费用减少,净利润增加,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二)总资产报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运营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和效率,其计算公式为: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同理,因为所得税的原因,新准则的实施对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总体上,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投资盈利能力越强。
4.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观,重要目的就是要求企业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现行的企业发展能力状况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指标。(一)收入增长率,一般由与上一年同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对比得出。它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增长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但新准则不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而是直接列报营业收入,因此这对考量企业的综合发展方面比较有利。(二)资本保值增值率,即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它是反映企业保值及资本积累情况的指标,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该指标越高,说明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资本积累越多。但新会计准则中放松了对固定资产弃用费用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严格限制,这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大,从而使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增大。(三)净利润增长率,它是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增长情况,反映了企业长期的盈利能力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