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业风险与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07 15:57:22

序论:在您撰写创业风险与防范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创业风险与防范措施

第1篇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加强职业安全,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职业伤害的目的, 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总结常见的职业危害,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对策。结果: 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为此提出暴露风险与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暴露;致病因子;防范措施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加强职业安全,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职业伤害的目的。

1 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标准预防是将全面预防和体物隔离主要特点的综合。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2],丙肝的感染率也达到1.7%,艾滋病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3],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2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2.1 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4μml[4]。

2.2 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

发生暴露后感染HBV的几率:6%~30%;感染HCV的几率:感染3%~10%;HIV的几率:0.2%~0.5%。

3 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3.1 传播途径

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3.2 高危人群

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

3.3 血原性传染疾病

3.3.1 乙型肝炎(HBV)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实验证明,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护士,感染HBV者甚多。

3.3.2 丙型肝炎(HCV)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为3%~10%,接触血液的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传播途径50%可通过血液,10%通过性传播,40%传播途径不明确。

3.3.3 艾滋病(AIDS)AIDS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自1988年以来,国外HIV感染的医务人员已超过60人,我国同样面临着AIDS的职业感染危险。与AIDS的传播关系最密切的是静脉抽血。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威胁,此类人无症状、无阳性体征,但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染原,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

4 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原性疾病的防护对策

4.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

加强在校护生关于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职业安全教育是近几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由于我国以往护士学校未设置这方面的课程,护士在学校未受过系统教育,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知识与培训。

4.2 对在职护士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研究表明,培训教育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对于培训人员定期组织及现场考核,通过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促使护士对职业感染及防护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最终达到其行为的改变,从而减少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

4.3 管理者要加强督查与考核

护士长要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损伤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促使大家在工作中主动采取保护措施,减少感染机会。

4.4 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推行“标准预防”措施,主张患者的血液、体液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以减少职业暴露感染的危害性,最大限度地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5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卫生部相继出台了《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完善了职业防护措施,对于进一步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5.1 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对每一例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务人员。

第2篇

一般来说,高科技创业企业处于创立期或成长期,不确定因素很多,大致面临五种风险:技术、市场、资金、全球化风险、人力或组织风险。由于美国和日本两国社会制度、组织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两国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的主要风险也不相同。虽然两国创业企业都将竞争对手、低销售业绩、资金缺乏、负现金流看作是具有影响力的风险,但日本创业家倾向于更多地将技术风险、人力或组织风险及全球化风险看作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要障碍。而硅谷创业家则明显更关注市场和资金风险。

二、美日高科技创业企业常见风险的防范措施比较

1、企业主体防范措施比较

(1)美国企业借助风险投资家的介入,有效防范创业风险。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不仅仅在投资前要严格审查项目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创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提供增值服务,来弥补多数创业企业家企业管理知识和实践的不足。其对风险企业的帮助是全方位的,不仅为风险企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帮助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还帮助物色甚至直接提供所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日本由于风险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是以风险贷款为主,投资主体多为大银行、大公司,银行所属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总额占全行业的75%,因此日本风险投资家并不积极介入和支持风险企业的经营,支援活动也仅仅局限在股票上市、财务管理等方面。

(2)美国企业注重采取合作风险企业形式,防范技术风险。美国企业注重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协作。近10年来,美国企业直接向大学提供的研发费用增加了2.6倍,同时还通过向大学提供设备、科研人员再培训、人员交流及共同召开学术研讨会、共办专业期刊等形式密切与大学的关系,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

(3)日本企业重视通过人才专门培训,防范人力风险。日本企业向来非常重视对创业人才的培训,提供专项经费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培训。创业管理在大学中已成为一门专业,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神户大学等7所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院设有创业管理专业,并且还开设经常性的创业管理讲座。让人吃惊的是,日本的一些中小学也在进行创业教育。美国重视对人才的激励,对关键员工实施期权和股权激励,不仅让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挂钩,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同时这些高科技企业也注重加强企业所有者/管理者的“质量”,重视员工培训和再教育。

(4)两国企业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防范市场风险。高新技术研发耗资巨大,面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大,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很大的技术溢出性,创新成果容易被其它厂商获取或模仿,如果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风险投资就难以获得收益。这势必会严重影响风险投资者的积极性,极大地阻碍创业企业的发展,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来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

2、政府防范措施比较

美日风险企业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政府的积极扶植和帮助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扶持创业企业发展的措施上来看,两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着重点有所不同。美国主要手段是资金援助和政府采购,日本重视促进相关单位间的联合。

(1)提供各种优惠税收信贷政策,防范资金风险。美国税法对高科技投资制定了优惠税率,规定凡研发经费超过前三年平均费用的,其中25%的收益可以免税;对风险企业发展直接提供风险基金,美国约有20多个州政府和一些大城市市政当局直接为开发性项目提供风险基金,如:美国芝加哥市政府成立了地方科学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补贴。日本政府针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信用差的特点,由政府直接出资成立了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协会。除建立各种金融公库为风险企业提供资金外,还在通产省设立了风险投资公司,为风险企业提供占贷款总数80%的银行贷款担保。政府在科技厅下设有新技术开发事业团,对一些高新技术、高风险项目提供为期五年的无息贷款,项目开发成功归还,失败了则可以免除偿还。

(2)实行政府订购,防范市场风险。美国早在1933年就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政府所需的某些高科技产品,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生产的全部集成电路产品和40%半导体器件被美国国防部所购买,1992年至1994年,美国政府采购的美国生产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达到90亿美元。由于有了政府订单,企业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美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是直接受美国国防部订货的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也明文规定,政府部门、国营铁路、电信电化部门、国立大学以及政府系统有关机构在选购计算机时,必须优先选购国产计算机。

(3)建立风险企业管理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防范经营风险。为了从宏观上对创业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规范、引导、协调、服务和管理,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设有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不仅直接向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在技术、信息和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为风险企业出谋划策。日本政府不仅设立了专门的风险企业管理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而且还扶持建立了一批官方半官方性质的以服务风险企业为对象的顾问公司,为风险企业提供从设立、运营到退出,以及运营过程中的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只收取适当费用。

(4)提供良好的风险资本退出环境,防范投资者心理风险。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风险企业的长久控制权或者获取企业利润,而是在于通过风险投资的退出,从股权增值中获得高额回报。从以往的经验看,最好的退出方式是通过上市的方式退出,由于风险资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达不到主板上市的条件,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促进风险企业的发展,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二板市场。美国有著名的NASDAQ,不但美国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此上市,而且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此上市。日本大阪、东京、名古屋相继成立了二板市场,但比美国整整晚了20年。

(5)鼓励与大学、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防范技术风险。世界各国采取了各种鼓励政策来推动大学、科研机构和创业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日本鼓励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学校为基地创办高科技企业,把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美国政府则通过建章立制鼓励以创业企业为核心来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实现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推进创业企业的发展。

三、美日高科技创业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高科技风险企业发展时间不长,许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不仅企业自身要摸索出一套适合本产业、本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防范措施,国家、地方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完善的机制和配套环境,高科技企业面临着来自内外两方面的风险,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1、对企业主体风险防范措施的启示

(1)建立多元化融资和保险体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高科技企业要降低经营风险,必须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多种投资,实行风险分散,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每个投资者和经营者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还可以使企业不致受制于某一个或几个风险投资家,在总体水平上增强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利用包括政府投资或资助,风险投资家风险资本、银行贷款、证券市场上的融资等在内的多种资本。同时,应充分利用投保来尽可能减少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建立技术风险监控系统,防范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风险。建立技术风险监控系统,对与企业有关的产业技术政策和经济技术法规进行收集,并对相关的开发研究动态和科技成果信息(包括专利信息等)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对这此信息的系统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潜在的技术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防范管理风险。高素质的创业管理团队(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和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是创业企业成功的保证。一方面要加强对经营管理层的培训,形成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另一方面要对关键员工实施期权和股权激励,创造“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政策环境,建立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和经营制度。

2、对政府风险防范措施的启示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创业企业发展环境。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依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属于政府主导型。由国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部门创办的风险投资机构,虽然采取了提供信用担保、无息贷款、贴息贷款、直接投资等多种运作形式,但都表现出一个共性,即投资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实际上,风险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政府不应充当风险投资的主体,过多的行政干预势必导致效率的下降。政府的作用应当定位在为创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如相关政策法律制定、人才培养、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家“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四个方面的作用。日本在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强调资金支持而忽视配套环境建设的做法曾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起步早而发展慢),这一教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2)建立风险投资的国家信贷担保机制。同日本类似,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也是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城乡居民90%以上的闲散资金都集中在银行,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如果能充分利用银行的巨额资金,风险投资的发展就有了稳定而可靠的资金来源。为此,可以借鉴美日的做法,建立国家信用担保基金,完善和落实国家经贸委下发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为银行向高科技产业风险贷款提供一定比例担保,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3)建立多层次、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结合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借鉴国外经验,对于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应采取分步建设的发展战略:首先,将风险投资形成的法人股视为“特殊法人股”,允许其上市流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风险企业到海外创业板市场如NASDAQ上市;之后,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恢复柜台交易市场;最后,建立健全我国的二板市场。

第3篇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科技企业 创业风险 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中小科技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国家也逐渐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位置,制定了相关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1 中小科技企业的经济过程分析

1.1 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与界定

中小科技企业是将科技研发人员作为发展主体,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种以科技成果为基点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或经济实体。关于中小科技企业是如何界定的,国内外持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国家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的,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迅速的发展起来,九十年代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国外普遍将中小科技企业的界定因素定义为科技研发人员以及科研费用展销售金额的比例。我国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界定基本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科技部开始设立关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并第一次对中小科技企业做出定义,基本上是从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员工的规模、科技人员的比重以及科研费用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判断。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新材料研发企业、电子产品科研企业、半导体研发企业、网络科技企业等,都是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发展历程和创业的艰难。中小科技企业通常是因为新技术的不确定性,是企业陷入创业风险。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创业和创业风险

创业是管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经济管理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的发展成为经济管理中一个热门的话题。究竟什么是创业呢,管理学家对其持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来说,较为权威的定义是有Shane和Venkantaraman所提出的,他们对“创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创业其实就是建立企业的过程。在经济管理领域当中,创业是以新事物为侧重点进行理解和创新,并不断的被特定的人所发现,这些个体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和研究,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经济管理学家对于“风险”的研究也是各执其词,并没有严格统一的说法,美国的经济学家认为“风险”最早来源于意大利语Risque,但是很多的学者并不认同,而将其起源认定为希腊语Rhiza,认为“风险”是从海上贸易以及保险行业中兴起来的。本文研究的是创业风险,究竟什么是创业风险呢?经济学家认为,创业风险是指人们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或潜在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创业环境以及创业机会、创业队伍或者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的,对于企业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危害。创业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2 中小科技企业面临的创业风险

2.1 国家政策和法律风险

无论是何种企业创业,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风险,作为行业的指向标,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寻求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障。目前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市场较为复杂,充斥着许多的行业乱象,这就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很多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法律法规环境对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型创新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氛围,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限制。在国家政策方面,也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在技术开发以及经济知识产权等很多方面界定了方向。

2.2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的主要风险之一,在企业创业初期也是极为严峻的问题。通常来说,技术风险主要是将创意进行转化变成科研成果,进而形成知识财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可能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风险。在企业的创业风险中,技术风险的水平是相对较高的。西方国家关于技术风险的研究显示,在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的过程中,从创新思想的提出到开发成果的形成,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创意被淘汰掉。同时,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的前期,关于开发资金和费用等很难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等方面获取,而是更多的考政府扶持或者民间机构的自护进行的。

2.3 金融风险

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中小科技企业更具有灵活性,但是投入和风险方面也在相应的增加。中小科技企业对于资金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资金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以及融资量等方面都陷入了瓶颈。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首先,中小科技企业的内部局限性导致融资困难。在创业阶段,中小科技企业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运作,并没有太多的剩余闲置资金,这就造成了中小科技企业很难在内部进行融资,使得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其次,中小科技企业的外部融资也极为艰难。由于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能充分的相信并提供资金支持。再加上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直接融资的可能性非常小。此外,我国的创业投资以及风险投资等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在支持力度方面较低,中小科技企业本来就属于风险较高的投资,机上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这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4 信息风险

首先,中小科技企业对消费者未来偏好以及需求了解不足,加上消费者需求存在内隐性等问题,中小科技企业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并不能及时正确的把握和了解。同时,由于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在市场的存留速度都有较大的变动,使得中小科技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次,中小科技企业对产业结构以及竞争对手并没有充分了解。由于产业结构的复杂多变性,中小科技企业并不能充分的把握,使得中小科技企业的结构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同时,中小科技企业不能对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也极大的增加了中小科技企业的风险。由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百分百的循序渐进,很多时候可能发生突然的变化。最后,中小科技企业对企业的创新项目不能及时的转化为成本,对其中大部分风险都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估计。再加上中小科技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评估能力相对落后,大部分都是依靠个人的主观判断,造成了市场转化成本难度大大增加,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创业风险。

2.5 人力资源风险

中小企业创业的人力资源风险主要包括投入与需求的矛盾、用人风险、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认识的差异性等方面。在需求与投入的矛盾方面,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的投入和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矛盾,主要包括资金的限制、发展历史与主观认识、经验的欠缺等方面,中小企业资金渠道本身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中小科技企业本身的发展历史和主观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有形资产比较重视,但是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视度较低,在创业之初,中小科技企业的业主往往自己充当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弱化。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并没有积累太多的经验,消费者的认知度较低,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必须提供更高的报酬,进一步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再加上中小科技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以及管理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这就要求中小科技企业应该建立更强的组织建设的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创业风险。在用人风险方面,创业期作为企业发展变数最大的一个时期,失败的几率也相对较大,使得企业的人才购买风险大大的增加。中小科技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对目标的认识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性,是行业内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效用函数的差异性问题决定的。这种对于经营理念的认识偏差,使得中小科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大大降低了中小科技企业的执行力度。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3 中小科技企业创业风险的控制防范

3.1 国家政策与法律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过程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但是这些措施实施的前提是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内容和前景的创新,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小科技企业创业时应该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踩踏法律的红线。应该对一些公益性的或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进行创新,跟随政府的行业指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争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

3.2 技术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之初,主要是实现理论方法想生产力的转移,并进行生产技术的创新与规范,在这个阶段,中小科技企业只有实现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才能有效的抑制企业的创业风险。在创业的初级阶段,中小科技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核心技术的形成,这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技术风险的防范包括实行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自主创新模式在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容易形成市场垄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仿创新主要是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减小企业的创业风险。合作创新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品的研发周期,适用于大部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小科技企业还应该联系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

3.3 金融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创业之初,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极不成熟,生产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在收益以及资金吸引能力等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劣势。中小科技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内部融资的地位,因为企业所产生的利润基本都会投入企业进行再生产,可以对效率较低的产品进行出售以换取资金。其次,中小科技企业应该灵活的引进和吸收外部资金,对于企业发展中一些发展态势较好、收益较高的项目,政府应该大力的支持,并对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持和宽松的政治政策,增加潜在的投资者。中小科技企业也应该针对其中的问题不断的与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增加交流和沟通,以便获取创新基金的资助,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金融风险。

3.4 信息风险的防范

信息风险是中小科技企业创业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地完善信息传递体系,才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首先,中小科技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的重视度,由于技术创新食欲信息的传递效率密切相关的,信息对于生产方式的革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其他因素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信息传递效率在强度上相对较高,因此,中小科技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信息的实效性和可信度。另外,中小科技企业应该将信息效率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充分的结合起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目前的中小科技企业信息效率普遍较低,多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传递,为其创业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最后,中小科技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预警机制,更加及时有效的获取信息。

3.5 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认识人才的标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能力发挥机制,对企业中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进行特别任用,使得他们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提高创新的能力。最后,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价值观的认同,使得企业整体拥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取向,保证团体的利益关系,对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解决,做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创业风险,实现中小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中小科技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我国的企业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繁荣稳定。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不断的增加,充斥着较多的行业乱象,加上中小科技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创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着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只有对中小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问题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第4篇

关键词:创业过程;创业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6014104

作者简介:王 锋(1976-),男,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学学生工作部政工师。

一、创业风险的提出

美国着名创业学专家Timmons在其提出的Timmons创业模型中认为,创业过程就是创业机会、资源、团队之间高度配置适当的动态平衡过程。但随着时空的变迁、机会模糊、市场不确定性、资本市场风险及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冲击,这三个要素也会因为相对地位的变化而产生失衡的现象。这种失衡现象称为创业风险。对于风险的理解,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强调了风险表现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是强调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前者属于广义上的风险,说明未来利润多寡的不确定性,可能是获利(正利润)、损失(负利润)或者无损失也无获利(零利润);后者属于狭义上的风险,只能表现为损失,没有获利的可能性。风险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如果采取适当的防范策略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在智慧认知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因此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将更加深远而重大。鉴于此,大学生创业风险是指在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因创业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创业机会的复杂性,创业企业的多样性,大学生创业者及其创业团队的能力不足,以及创业投资者实力有限等因素而导致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

二、创业风险的识别及方法

既然创业风险是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么直面风险并化解之,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风险识别是应对一切风险的基础,只有识别了风险才可能有化解的机会。同时风险也是一种机会,应该开拓、提高它积极的作用。(一) 树立正确的创业风险意识

创业风险识别是大学生创业者依据企业活动,对创业企业面临的现实以及潜在风险运用各种方法加以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大学生创业者都必须掌握风险识别的能力,并不断提高这种能力。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正确树立识别企业风险的基本理念,具备以下意识(1)未雨绸缪的观念。创业风险需要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创业活动的迹象、信息归类,认知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仅要识别风险所面临的性质及可能的后果,更重要的是(也是最困难的)是识别创业过程中各种潜在的风险,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2)有备无患的意识。创业风险的出现是正常的,带来一些损失也是正常的,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骄兵轻敌。关键的问题是要密切监视风险,减少损失,化解不利,甚至转化为盈利的机会。(3)实事求是的精神。虽然风险识别是一个主观过程,但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风险识别十分复杂而细致,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标准、方法科学有序系统地分析各种现象,对企业的面临的风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4)持之以恒的思想。由于创业风险伴随着整个创业过程,同时风险具有可变性和相关性的特点,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要有“持久战”的准备。风险的识别工作应该是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并成为企业一项持续性、制度化的工作。发现和识别风险,是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如果大学生创业者在企业未发生损失之前就能够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那么这个风险是可能被管理的,因此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点。

(二) 创业风险的类型

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划分,创业风险一般可分为主观创业风险和客观创业风险。按照创业风险的内容划分,创业风险可分为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等。(1)技术风险是指大学生创业者经常以其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生产等方式创立科技创新性企业,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因为技术成功、技术前景、产品生产、技术效果及技术寿命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技术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优越性乃至被淘汰,引发投资贬值或投资失败。(2)政策风险是指生产产品或生产技术不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科技政策等等,或因为海关限制,无法获得产品、生产设备、辅助材料、技术方法的进口许可等等。(3)市场风险是指市场情况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市场接受能力、市场接受时间、产品扩散速度和竞争能力的不确定性。生产新产品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缺少资金和强大的销售系统,能否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大学生创业者在短时间内很难准确估计市场能否接受及接受的数量。(4)生产风险是指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生产工艺的不合理或现有工艺落后导致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原材料供应短缺、生产周期过长或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等。(5)管理风险是指因创业企业管理不善产生的风险。大学生因为管理企业经验的缺乏而导致的管理制度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营销管理风险等等。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以后,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就日渐凸显,管理不善会导致内部消耗巨大、重要员工流失、产品销售不畅等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发生。6.其他风险主要指创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足够的资金、优秀的管理等不可或缺的条件。企业作为组织本身是在宏观的外部环境中活动的,宏观环境中的自然地理因素、人口构成流动因素、技术革新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导致既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会对企业造成潜在或直接的威胁。创业风险种类繁多,贯穿并交织于整个创业过程,但是这些风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识别风险和应付风险的过程,风险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创业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创业所依赖的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它们不断变化、发展甚至变得难以预料,造成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创业有着成功或失败的两种可能性,创业风险具有盈利或亏损的双重性;随着影响创业因素的变化,创业风险的大小、性质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另外创业风险与大学生创业者的行为紧密相连,同一风险采取不同的策略,将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三)创业风险评估技术

大学生创业者要系统、科学、全面和准确地对企业的总体风险,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必须根据不同性质与条件,按照一定的途径,运用一定的方法,或者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实施。比较重要的风险识别评估的技术包括:SWOT分析法、ATA事故树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AHP层析分析法等。

1.SWOT分析法。SWOT方法指列出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发现各种潜在的危险。风险涉及创业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实物、金融、无形资产等,尽可能列出创业企业需要的其他设施、条件,以及企业的宏观环境(自然、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和微观环境(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和竞争者等)。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明确企业面临的机会及威胁,发现企业的优势与劣势,采取相应对策。

2. ATA事故树分析法。ATA事故树方法,指利用逻辑关系、因果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等,运用逻辑推理,对创业中涉及的主要风险事件,按时间顺序和事件的成功或失败因素组合在一起,确定系统最后的状态,发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条件。本方法有利于对各种系统性危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了解创业过程中风险的动态变化。

3.模糊综合评价法。由于有创业过程中随机事件的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企业本身状态的不模糊性。在这种认知不确定的状态下,基于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再分别确定个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最后进行归一化的模糊运算并得到模糊评价的综合结果。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及非确定性情境下企业风险识别及评价问题。

4.AHP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按企业风险的性质和企业的总目标将此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分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并构建多层次的分析模型。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足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在运用上述评估技术时首先要通过调查、问讯、现场考察等途径获得;其次,需要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对各类数据及现象作出处理。根据对于信息的分析结果,确定风险或潜在风险的范围。根据量化结果,运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假设、模拟等方法,进行风险影响检验评估,预计可能发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方案选择及确定处理风险的方法和行动方案避免损失时间、精力和资源。

三、创业各阶段风险与防范策略

风险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各个阶段的创业风险既有共同的特征,也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创业风险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应对和化解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不同创业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针对性的提出了风险识别与评估分析方法,并从大学生创业促进体系的主体层面如大学生创业者自身、高校、政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 创业准备阶段的风险与防范

创业准备是指在打算创业到创业初期的这个阶段。这一阶段所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本阶段损失的风险达到60%以上。例如产品如何从构想、概念或初始形态发展成产品;企业人员较少,只有创业者或少数几个技术人员,没有或没有胜任的管理人员;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大学生创业还未充分理解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及要求等等。在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时,企业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创业者个体层面上主要是增强学生个体的创业风险识别能力、创业兴趣激发等。根据ScottA.Shane的观点,信息在创业者机会风险识别中起了核心作用,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拥有从新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和识别有价值想法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基础、适当的思维方式等等;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在创业准备阶段可通过创业课程、创业竞赛等教学训练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使更多的学生掌握创业技能。如吉首大学把“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和“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量表”引入课堂,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使学生科学地作出职业规划。为使讲授内容在更大范围推广,讲师团成员将教案进行整理编撰成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材《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奖励、允许休学创业等办法鼓励学生创业;政府层面在这个阶段应加大指定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创业激励方面的政策并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使潜在的创业者大学生能得到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

(二) 创业初级阶段的风险与防范

在创业初级阶段,大学生创业者要把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创新或商机通过设立企业变成现实。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等。企业开始制造生产少量产品,一方面是通过实验进一步试排除技术风险;另一方面要进入市场试销、接受市场的检验与信息反馈。开始生产时,因技术或规模的原因,生产成本往往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短期内无法迅速扩展市场至预期水平;加之一些预料之外的因素等;创业者无法有效管理、无法吸引优秀经理人等原因,损失的风险在50%左右。在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时,适宜采用SWOT分析法和ATA事故树分析法去评估创业初期所面临的风险与机遇。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对大学生创业者至关重要,创业者必须要快速获取并整合实际创办一家企业所需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高校可以通过创业沙龙、创业基金、创业联盟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建立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同时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或贷款担保,利用高校科技园提供孵化服务等等,比如吉首大学在湖南省内高校中率先建立SIYB培训基地,开展了SI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项目沙龙式培训。它包括“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GYB)、“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YB)、“改善你的企业”(Improve Your Business-IYB)、“扩大你的企业”(Expand Your Business-EYB)四个部分,完全模拟创业实际过程演绎并合理设计案例,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政府方面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为新创企业在登记注册、信息服务、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税收政策、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如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制定的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三) 创业成长阶段的风险与防范

这个阶段,企业产品日益成熟,企业盈利增加,有能力进行市场开拓及产品升级开发,技术已不再是主要风险。此时,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日益凸显,由于技术成熟,部分仿造、山寨版产品开始出现,会挤走一部分市场;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大多靠技术起家,对市场营销并不熟悉。但是,与前两个阶段比,损失的风险已经降低约25%。除此之外,企业面临着技术革新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导致的其他风险加剧,在某种意义上会导致大学生创业者的功败垂成。在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时,适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就大学生创业者个体来说其管理技能、管理经验、战略规划等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应坚持生产增长与市场开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解决好增产与市场开拓的矛盾,增加资金回收;另一方面,坚持产品的技术升级、产品开发与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更新、变革等工作。高校在大学生的创业成长期仍可以通过提供管理咨询与决策和提供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如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MBA教育,开设创业研究基地等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平台,为创业者的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等等;政府在企业成长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为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外,还需着力规范市场,创建和谐有序公正的竞争环境等等手段为新创企业保驾护航。

第5篇

(一)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

企业对于其风险监控不能只局限于企业的日常业务上,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企业对自身的运行状态也应该受到监控。我国的企业主要是受会计和审计两方面的监控,其他部门并没有起到监控作用,以致于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

企业的信息传递途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存在风险时其管理层不能及时获得风险信息,就不能针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致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二、我国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下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重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要想具备及时识别风险及风险应对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非常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完善内部管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二次创业的机会。企业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风险管理哲学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作为风险管理哲学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在思想上规范和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同时,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各级员工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统一,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执行意识、业务素质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改变内部控制观念

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往往会建立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决策的形成起阻碍作用,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对此,企业应改变内部控制观念。首先,坚持适度原则。对企业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防范。其次,遵守风险管理要求。所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风险。但是,风险的大小与损失并不成正比,甚至一些风险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所以企业应适当利用风险,为企业创造效益。最后,考虑内部控制成本。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控制过程中忽略成本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样就背离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影响企业发展。企业应将日常业务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首先,企业应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加风险监督工作的目标。其次,理清企业风险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采用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企业应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估方法,将定性、定量等风险分析方法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三)企业应逐步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

企业只有管理层和各个环节相协调才能有效取得和利用资源。所以企业应突破传统会计、审计范畴,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融入日常监督中,在内部监控过程中,将制度监控和专职监控有效结合。把制度建设作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利用相关规定有效引导员工认识自己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所处的位置,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企业日常运营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发展。

(四)扩展企业信息传递途径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能力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增加20万人左右。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年毕业生数量还会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就业困难的问题会愈发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期望以创业带动就业。但大学生创业远非想象中那么顺利,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有扶持优惠政策,整体创业环境也有所改善,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仍然很低[1]。据统计,一般企业的失败率就高达70%,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机会,但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资金、管理、市场等各种风险,因此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应对创业风险的心理素质[2]和规避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具有创业的能力基础,才能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也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才能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创业风险阐述

Timmons和Devinney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3],其中包括处理进入新企业或新市场的决策环境以及新产品的引入。如果从主体“人”的角度来界定创业风险,创业风险就是指人才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机会的复杂性,创业者的能力有限性以及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而不论哪种解释都说明,创业风险就是影响创业成功的不利因素。

虽然不同的创业活动中遇到的风险可能不一样,也不能够准确预知会出现哪些风险,但可以根据风险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做好面对风险的心态准备和防范工作,提高创业成功率。

根据大学生创业风险的表现和类型,创业风险主要有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大类。内部风险是大学生通过学习锻炼可以避免的,需要做好的是培养应对这类风险的规避能力;外部风险主要是由大学生不能改变的客观条件引起的,需要做好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应对这类风险的心态和灵活应对这类风险的能力。

1.内部风险

(1)项目风险。项目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创业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项目风险是在项目选择、市场定位、消费需求、项目进度安排等问题上把握不清而引起的实现项目目标的不确定性或危险。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不仅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更要经过一系列的严密论证、细致的市场现状分析和详实的市场调研后,合理选择创业项目。

(2)技术风险。技术是“概念设计”向“创业产品”转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技术的不可行性会导致设计概念无法实施,从而造成创业损失。首先,技术所需要的相应设施影响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其次,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预测影响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所以,创业不仅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勇于创新,还要适应一定的市场需求。

(3)财务风险。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瓶颈,如果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创业很可能遭遇失败。财务风险产生的一般原因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应对财务风险的准备措施;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因此,科学地进行财务预算与管理和合理地分配有限资金是避免资金运作不良、企业现金流中断的有效措施。

(4)管理风险。管理在创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创业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水平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企业的生存。管理风险具体体现在构成管理体系四个部分上:管理者素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要培养大学生的企业管理风险规避能力最好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5)团队风险。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于创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团队的高效与团结是企业成功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团队能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来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奋斗目标。而成员之间的不同价值观、个性特点等引起的冲突往往会导致团队内部分裂,企业氛围不和谐,团队工作效率降低。

2.外部风险

(1)竞争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创业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行业都存在竞争,任何企业都要面对竞争对手,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创业过程中的竞争风险贯穿于创业的整个过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市场风险。古往今来,市场是生产或生活资料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个交易平台。市场也是影响创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创业必然依赖于市场,创业成果(产品或服务)没有市场往往导致创业的失败。

(3)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指的是创业过程中由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法律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变化而给企业的利益带来损失,它同样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中。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能力的现状

风险规避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变更计划来消除风险或发生风险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既然创业风险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么风险规避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结合大学生的能力基础、心理素质、社会经验和风险规避手段,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的最佳途径是对风险采取事先控制,那么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创业风险规避的能力。目前,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风险规避能力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创业风险意识低下

部分大学生在创业准备阶段没有清楚意识到创业将面临的现实及潜在的风险,没有做好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导致他们在面对创业风险时发现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精神压力剧增,束手无策。

2.盲目创业起步草率

由于不了解市场,不了解行业,大部分大学生在创业项目选择上会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而不对市场环境、行业需求进行调研,深度审视考虑各种创业条件,谨慎地选择创业项目并全面周到地策划创业计划。

3.缺乏专业创业技能

由于缺乏社会了解、工作实践经历,很多大学生不具备创业的知识技能,如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缺乏企业管理及市场运营的统筹能力,不具备协调团队成员和加强团队凝聚力的方法手段等。

4.企业资金运作不良

大多数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资金难筹、资金链中断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不会运用相关的融资政策,融资渠道单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不熟悉资金的运营程序及管理,资金运作不熟练,资金管理不科学。

5.管理企业能力有限

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管理方面只会纸上谈兵,不仅知识单一,缺乏实践验证,而且运用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足。

6.社会资源严重贫乏

创业是一个庞大、复杂、艰苦的工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本身就容易迷茫,如果再与有创业经验和社会资源的人士相比,长期处于单纯的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创业者在社会阅历、人际关系等方面必定处于劣势,所以在面对风云多变的创业过程时难免产生退缩情绪,不能适应创业环境。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能力的路径

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注重于的讲授创业成功的事例以鼓励学生选择创业就业,不重视对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盲目创业以及在创业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发现、识别和防范创业风险。所以,不仅创业教育老师要注意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而且大学生创业者自身也应该注意形成创业风险意识[4],具备未雨绸缪的观念、有备无患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思想。如果大学生在创业未发生损失之前能够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那么这个风险就有可能被管理和控制,所以具有风险意识是进行风险规避的基点。

1.慎重选择项目

大学生创业在项目选择上必须慎重。第一,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必须考虑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缺口和缺口的大小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创业者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市场需求。第二,利用政府、各金融机构、相关企业等对大学生创业的倾斜政策选择创业项目。第三,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技术熟悉精通的,有竞争力的,或者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2.注重技术创新

在企业设计向产品转化过程中,技术是影响产品转化的关键因素,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完整性、适用性都会影响概念设计的实施,而技术转化出的产品更要符合市场需求,否则一切产品皆是废品[5]。所以,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精通专业技能,注意技术创新,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还要注意产品是否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避免由于企业对市场方向判断失误而引起的利益受损。

3.合理运作资金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主心骨,资金链的稳定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流畅的资金流,一切商业运作、一切企业发展都不可能实现[6]。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必须依靠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找到融资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政府相关的融资政策、有关金融机构支持政策等获得资金支援。另外,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更好地、更大利益化地利用资金,及时对资金流向做出调整,科学计划性地分配资金,降低企业发展的资金风险。

4.科学管理企业

企业要想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抓好各种管理工作,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科学良好的管理能够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确保企业和谐运作,发挥作为经济主体的最佳功能。所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正规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规范性和员工的自觉性;加强先进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培养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内部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技术素养;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重视团队思想

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于创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团队的团结与高效是企业成功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建立集体成员之间平等相容的气氛,加强团队凝聚力都是提高团队工作执行力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团队应该具有明确的共同发展目标,实现理想目标所需的技能和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而对于不可避免的诸多外部风险,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积极参与到竞争中去。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做好与风险和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准备,端正心态,克服急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在创业中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同时注意扩大社交圈,通过社会交往活动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使企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以获得更大发展。

总之,创业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过程。大学生创业首先应做好面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掌握应对不同风险的知识和技能,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创业过程中去,才能规避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找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将企业做大、做好、做强。

参考文献:

[1] 杨明.学生创业1%成功[N].广州日报,2009-02-20

(A17).

[2] 程艳林,周勇炜.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中

国青年研究,2007,(11):75-77.

[3] 戴雪滢,缪校莉.大学生创业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

2010,(23):214-215.

[4] 王珍.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9,

(12):5-7.

[5] 关勇.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7,(24).

第7篇

(一)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

企业对于其风险监控不能只局限于企业的日常业务上,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企业对自身的运行状态也应该受到监控。我国的企业主要是受会计和审计两方面的监控,其他部门并没有起到监控作用,以致于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

企业的信息传递途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存在风险时其管理层不能及时获得风险信息,就不能针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致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二、我国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下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重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要想具备及时识别风险及风险应对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非常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完善内部管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二次创业的机会。企业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风险管理哲学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作为风险管理哲学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在思想上规范和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同时,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各级员工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统一,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执行意识、业务素质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改变内部控制观念

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往往会建立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决策的形成起阻碍作用,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对此,企业应改变内部控制观念。首先,坚持适度原则。对企业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防范。其次,遵守风险管理要求。所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风险。但是,风险的大小与损失并不成正比,甚至一些风险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所以企业应适当利用风险,为企业创造效益。最后,考虑内部控制成本。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控制过程中忽略成本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样就背离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影响企业发展。企业应将日常业务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首先,企业应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加风险监督工作的目标。其次,理清企业风险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采用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企业应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估方法,将定性、定量等风险分析方法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三)企业应逐步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

企业只有管理层和各个环节相协调才能有效取得和利用资源。所以企业应突破传统会计、审计范畴,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融入日常监督中,在内部监控过程中,将制度监控和专职监控有效结合。把制度建设作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利用相关规定有效引导员工认识自己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所处的位置,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企业日常运营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发展。

(四)扩展企业信息传递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