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银行相关金融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07 15:57:13

序论:在您撰写银行相关金融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银行相关金融知识

第1篇

关键词:银行会计信息;金融风险;解决措施

一、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造成的金融风险

(一)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首先是在信贷资产质量方面的相关信息反映不符合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存在部分银行为了掩盖自身在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来严格划分信贷标准,从而在会计信息中掩盖实际情况中的贷款占用形态与风险状况。其次,在负债信息方面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我国目前存在着部分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指标,掩盖银行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采取公款私存的方法,在工作记录中乱转存款数据,乱改存款报表,从而造成在实际情况中上报的存款信息与真实数据有较大差距,以达到银行逃避存款准备金制 度管理的目的。再则,在银行固定资产方面的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现阶段银行固定资 产信息反映不实主要是收回抵债资产的处置使用不合规,一方面表现在银行在抵债资产自用上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在账内核算反映,另一方面表现部分银行钻“电子设备租赁费”、“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等科目在固定上存在着的漏洞,通过以租代购、以租代建的方式随意扩大自用固定资产在账外核算,致使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最后,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在于相关损益信息反映不符合实际情况。银行的损益信息是衡量一个时间段内银行发展状况的直观表现,但是由于部分银行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往往会在损益信息上造假,伪造相关信息,以完成任务。

(二)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金融风险

银行会计信息的失真往往会导致一定的金融风险,这些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银行存款的不正当使用,银行存款在本质上看就是银行的负债的一种表现形式,负债的不正当使用会提高银行正常经营发展的风险。其次,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造成银行相关投资业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的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体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对银行会计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目前存在的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状况的首要原因就在于相关银行管理人员在经营思想与个人行为上存在问题,部分银行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工作中指示相关会计人员伪造相关信息,以达到在表面上完成各项指标的效果。甚至存在部分管理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需要,不顾集体利益,通过伪造会计信息来谋取个人私利。因此,为了避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就需要做好我国银行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保证每一位相关管理人员都能够清楚认识银行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来制约相关管理人员的行为,保证银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做好权力的制约工作。对于银行会计信息制定工作来说,只有相关管理人员能够端正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银行会计信息的核算是一项对相关工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方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我国银行在员工选聘上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往往存在着银行职工的工作能力无法符合会计信息核算的要求,从而导致银行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选聘标准,银行会计信息的核算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选聘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员工培训制度,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银行业务在不断发展,各种会计信息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让其能够适应新发展、新要求。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失真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银行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的不完善,一方面在实际的工作中缺少完善的管理守则来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缺少完善的监督制度与会计信息内部审查制度,这就导致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银行会计信息核算时没有制度标准,也缺少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最终导致制度上的缺失引发信息上的失真。因此,在银行建设工作中,就需要重视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严格约束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核算时的工作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透明公开的监督机制与内部审查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核算工作能够受到完善的监督。

三、总结

总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金融风险,认识到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通过完善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来保证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高剑峰.浅析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J].财会学习,2016(07).

第2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上市银行 信息披露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放松了甚至取消了外汇管制和利率管制,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加大。由于避险需求的存在,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银行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主力军,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大。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来套期保值可以规避风险,如果运用不当沦为投机套利赚取差价的工具必定会加大企业面临的风险。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波及到了全球,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国很多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陷入巨额亏损甚至破产。其中罪魁祸首之一便是一种用于转移银行次级贷款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信贷违约掉期(CDS)。巨大的风险不断累积而未能及时遏止,与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高其披露的水平,以便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及时相关的信息。

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规范

目前,国际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规范的权威机构主要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银行衍生品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详细而严格的要求。BCBS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文件主要有:1998年9月的《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监管信息框架》和1999年10月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信息披露建议》。但是BCBS的规范只是建议性的,并不具备强制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不特别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而是针对整体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准则制订得比较详细。2008年的SFAS161《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活动的披露》是一项系统的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准则,实用性较强。国内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准则主要是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对所有金融工具的财务报表列报和表外披露做出了规定,并不针对衍生金融工具而且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三、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现状

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只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使得财务报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表中,16家银行都将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单独列示,一般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并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并列。在利润表中,多数银行将己实现损益计入“投资收益”而将未实现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不同银行对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的已实现和未实现损益的处理不尽相同。部分银行将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的己实现损益计入“投资收益”,未实现损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国银行);部分银行将己实现和未实现损益均计入“汇兑损益”(平安银行)。且多数银行没有披露利润表上“汇兑损益”项目的明细,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外汇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损益的影响金额。为了更加直观了解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现状,本文选取了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其2013年财务报告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

我国上市银行2013年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相关统计结果由笔者整理得出。

注:表中“√”表示年报中披露了相关信息,“×”则表示未披露相关信息,“?”表示信息披露不完整,“空白”表示本期没有符合套期会计处理的项目。

从上市银行年度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基本信息、各个风险信息及套期活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在会计政策中,各个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都进行了披露,有6家银行未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目的。在基本信息中,各个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和公允价值都进行了披露,而对于损益的披露程度不一。有9家银行分别披露了未实现损益和已实现损益,剩下的7家银行要么只披露了未实现损益,要么只披露了已实现损益,信息披露不全面。在信用风险方面,所有银行都披露了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和风险敞口,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信用风险敞口等于其公允价值。在市场风险方面,各个银行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都进行了披露。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各个银行都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披露,而关于到期日分析也只有光大银行一家没有进行披露。在套期活动方面,上市银行总体披露率很低,只有7家银行披露了套期活动的相关信息而且信息披露不全面。尤其是套期有效性评价和损益确认这两个项目披露程度较低。虽然银行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或者规避风险,但是由于不符合套期会计处理的要求,所以其他9家银行没有披露套期活动相关信息。

16家上市银行中披露比率较高的银行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都达到了80%以上,其中建设银行的披露比率达到了100%。披露程度最低的银行是光大银行,其披露比率只有44%。

四、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以下不足:

(一)缺乏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是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披露列报作出规定,是原则性的而非具体的。没有制定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准则,我国上市银行相关监管机构也未出台与之相关的解释性文件或者补充规定,导致银行之间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具体细节上存在较多差异。各个银行披露的差异包括披露内容的不同,对于同一项内容披露侧重点的不同以及披露格式的不同。这给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搜寻相关信息、对比不同银行间的会计信息带来了不便,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充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部分上市银行的衍生金融工具项目并未披露完全。有些上市银行只是遵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披露,形式重于实质。而且信息披露多为定性描述,定量信息披露较少,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绝大多数上市银行仅对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估值进行了简单说明,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参数设置的准确性并没有得到解释。与套期活动相关的信息披露十分有限。绝大多数上市银行根本就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套期会计的信息,少部分提供了关于套期会计信息的银行在对套期有效性评价和损益确认这两方面的披露程度也不高。

五、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一)制定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相关解释性文件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是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披露列报做出规定,是原则性的而非具体的。财政部应与银监会和证监会等银行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列报的相关解释性文件。相关解释性文件应该具体清晰、易于理解并且可操作性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注释应该采用文字描述和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而且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要统一,方便不同银行间相关会计信息的比较。

(二)提高银行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从各个方面对相关财务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必须同时懂得金融和会计这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因此财政部应定期组织银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知识的培训与交流,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进而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银监会或者证监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评价机制,来监督上市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准则的执行情况。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的银行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和惩罚情况公布给银行利益相关者,迫使上市银行积极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黄益平.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潘客序.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郑玉华.中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研究[D].东华大学,2013.

[4]梁青.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

引言

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金融行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银行业毕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外部各种监管机制的不断应用以及银行的内部审计力度的加强,使得很多商业银行在规避风险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还是存在很多经营的风险,银行在审计方面的风险也随之出现。商业银行的审计业务,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的审计发展到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审计,审计内容的不断拓展,为审计风险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加强对银行的审计风险的控制,成为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审计的风险种类、出现风险的原因以及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误以及纰漏没有及时发现,从而导致在制定审计结论时,具体的内容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银行的审计风险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形成这些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的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审计风险意识

银行本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经营过程,那么就一定会出现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在银行的很多项目的审计过程中都有存在。审计的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只能是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以减少风险的危害性。对于当前有的商业银行出现一些由于审计导致的损失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审计风险意识是导致风险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当前的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的技术,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由于银行的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是最主观的因素,由于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纰漏,从而扩大了风险的危害性。

(二)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够先进

形成审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够先进。现代的商业银行,其内部的各种审计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应该要转移到内部控制审计以及银行的经营风险的审计,但是当前社会中很多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是停留在对一些日常业务的审计上,比如对查证账表,对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因素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导致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加大了信息化程度,而一些审计工作的技术,还是比较原始的方法,对于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审计需求不能满足。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的控制力度不够,风险的判断也不够准确等,都会加大银行审计的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银行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计很金融的相关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具备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但是对于两个条件都满足的人员。在当前的社会中还比较手啊。比如有过多年审计经验的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审计经验,但是没有比较稳固的金融知识结构,对于当前商业银行中的各种新业务的增加以及新产品的出台,往往会无法着手,这部分人对审计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银行的日常业务、财务收支等方面,对于一些新业务的审计,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而且现在的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的知识层次往往参差不齐,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中的审计人员都是审计岗位上的重要人员,但是接受的相关的正式的培训笔记少,对于银行的审计工作,在宏观上的把握还是不够,遇到一些审计风险时,其综合分析的能力不够,导致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很好的控制。而且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比较慢,对于一些审计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操作,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衔接的现象,当前也有一些审计人员没有按照严格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工作,对于一些审计步骤甚至有忽略,使得银行的审计工作出现了记录不够完善、不细致清晰等问题,加大了审计的风险。最后,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之间的流动性以及相应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稳定性,也很容易造成审计的风险。

(四)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程序还不够规范

审计工作包括很多程序,比如审计的立项、提出相应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的准备、进行实际的审计、制定审计报告等,任何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风险,审计行为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中不够规范,都可能会导致审计效率出现问题,甚至是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前的商业银行中,对于审计工作的程序操作不够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程序也不够重视,因此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比如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查,对于审计的方案也没有进行讨论分析,导致审计的方案缺乏相应的管理性,对于审计的内控测试的认识程度不够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风险。

(五)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缺乏相应的控制标准

对于审计质量的控制体系而言,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中在这方面的体系建设都还不够完善。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质量意识进行控制,对于降低银行的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当前我国的审计机关已经指定了相关的准则以规范审计工作,但是在这些准则中,定量的内容还比较少,导致银行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对于项目审计的质量问题,有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质量的监控标准和体系不够完善,是导致银行审计出现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中出现风险,与很多方面都有关系,比如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审计防范和技术不够先进、审计程序不够规范等,都有可能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风险性。为了加强对银行审计工作的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审计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提升

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才能有高度的警惕性,加强风险的管理。加强风险意识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对审计环境中的风险以及审计客体的风险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对我国的金融政策进行相应的研究,发现其中的风险环节,对被审计的对象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单元额有效性。第二,要加强对审计主体的风险的控制。审计的机关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工作,因此要在银行审计机关的内部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审计的风险进行识别,有助于在工作中降低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二)规范审计工作的操作,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程序不够规范,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当前商业银行的产品在不断扩展,产生了很多金融衍生品,金融产业在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的控制,应该对审计的程序进行规范,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地按照审计的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对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把关。比如在进行审计之前要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然后进行审计操作、制定审计报告等。商业银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执行标准和程序进行工作,不能忽视其中的项目与程序。

(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培训

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高低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很多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不高的情况,要加强对其能力素养的额培训。第一,要建立相应的人员素养的控制体系,在银行的内部建立相关的人员素质的标准,用一个定性的标准来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进行衡量,比如不仅要对各种金融知识具备一定的熟悉程度,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会计知识等,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组织能力,其文化程度和组织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进行审计工作。第二,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的学习,比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变化时刻调整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等。在商业银行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不仅要接受审计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要接受各种计算机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的培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养。

(四)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不够,是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在加强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审计工作的不同阶段都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不影响审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各级领导也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时监控。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可以成立专业的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查和监督。

(五)加大银行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提高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快捷、可靠、规范、透明等特性,加强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银行的内部监督,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对于商业银行的各种审计风险,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文件共享机制的建设,来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反馈作用,对于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防范和处理,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六)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

评估是对风险进行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可以为银行的审计风险的防范带来有力的帮助。通过对银行的各项经营战略以及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确定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估,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的环节,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提高风险控制效率,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可以对风险控制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七)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物质以及制度的文化是一种有形的文化形式,而精神文化则是无形的,无形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更大。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文化就属于一种无形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包括很多内容,如审计人员的价值观、行为、精神、知识结构、道德等,审计文化的建设要包括审计价值、道德、知识、组织等多方面的建设,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审计文化各方面内容的建设,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对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产生有利的引导,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最终减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三、结语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逐渐增多,也加大了银行的审计工作的风险程度。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有助于商业银行控制整体的经营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也能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实力,针对当前导致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原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审计风险的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及审计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

[2]武鹏,杨向荣,王曙光.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6).

[3]安明硕.试论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与控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4]崔青华.浅谈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06).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专利;战略

Abstract:Patents related to commercial bank is financial product patents,it refers to the owner of the financial products enjoy patent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For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as a whole,there is a weak awareness of patent protection,independent capabilit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weak,talent shortage,existing patents has not been effective use and other issue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must develop strategies of patent protection in a strategic height,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wareness of patent protection for commercial banks,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in a bid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patent protection,with a view to gradually occupy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patent,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61-03

国内对商业银行专利的关注始于2002年前后有关花旗银行在我国申请了近20件商业方法专利的报道之后,但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专利战略,始终没有比较可行的对策。很多学者担心外资银行在我国专利领域的“跑马圈地”会成为我国金融业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我国金融业将会面临巨额专利使用费的支付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DVD产业。因而,及时深入的探讨商业银行专利的保护及其战略,是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迫切任务。

一、商业银行专利战略概述

(一)商业银行相关专利

与商业银行相关的专利就是金融产品专利,是指金融产品拥有者对所拥有金融产品依法享有的专利权利。专利持有者可以凭借这种专有权,在法律所规定的期限内,排他性地享有其发明创造的成果,并可以通过自己生产或特许他人使用的方式获得收益。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具有客体的无形性、法定性、地域性、时间性、独占性的特点;同时,遵守先申请原则、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和优先权原则。

金融产品专利可以分为诸如点钞机、信用卡识别器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专利和有关依托计算机系统实现金融业务处理及最具有价值的商业方法专利。有学者将金融产品专利细化为如下八个方面:信息资料的储存与显示;支付结算类;电子银行类;金融交易的管理与处理;资金管理类;测试技术类;银企合作类;其他涉及计算机系统中有关软件稳定性、安全防范、硬件性能改善、系统效率优化等方面内容,都可以申请商业方法专利。所谓商业方法专利,是指将商业活动的特殊经营,管理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申请的专利。

(二)专利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专利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随着世界范围内专利保护制度的日益健全,拥有一个专利就意味着代表一方市场,控制了专利就意味着控制了市场。如果银行运用专利来保护自己,对自己创新的产品申请专利,不仅可以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使金融产品日趋品牌化,而且还可以从专利转让中获得利益。同时,法律亦将对侵犯专利权者予以制裁,给竞争者以巨大的威慑力,迫使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我国商业银行专利保护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专利保护是最近几年的事,现在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成立了软件研发中心,自主技术创新研发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关金融商业方法专利数量和申请专利的商业银行有了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12月,国内外银行业和银行相关产业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738件,其中发明专利563件,实用新型专利114件,外观设计专利61件。国内银行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装置、办公自动化设备、防伪造、防涂改用安全印刷油墨等银行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对于作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支柱并与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紧密联系的商业方法专利,则涉及不多。从国内商业银行整体上讲,发展还很不平衡,很多商业银行专利申请数量为零,国内商业银行专利保护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专利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许多银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专利常识了解甚少,而且国内银行业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金融产品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专利是银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对金融专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没有将专利纳入金融创新下的核心竞争战略。很多银行还没有成立专门组织管理专利,也没有把商业方法专利纳入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缺乏深入的研究。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对有关专利、商业方法专利及创新方法等方面知识培训搞得少。宣传报道得也不多,但对于何为专利,何为商业方法专利,如何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相关知识则比较匮乏。

(二)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人才匮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技术上过分依赖国外的大型IT企业,购买专利后往往照搬别人的技术或在别人的基础上略微做些本地化开发,不能针对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设计和研制出快捷、高效的银行产品和工具,整体的研发能力明显不足。我国目前大量缺乏高层次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即使仅有的少数人才,也不搞开发,而以维护为主。科研人员的缺乏和大量流失,带来的是金融研发能力和技术的研制滞后。

(三)没有有效利用现有专利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很少有专利管理部门,即使设立了专利管理部门,其专利管理工作也是由其他部门兼管,这往往会出现管理人员不懂相关业务的状况,缺少对银行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的专利战略研究和运用,难以有效促进专利保护。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一般只注重对专利的静态占有,而忽视专利的许可、转让等动态运用,没有有效地对专利进行产业化和商品化,缺少将技术转化为价值的能力。

自从花旗银行在我国抢注商业方法专利引发我国银行界恐慌和学术界争论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专利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2003年,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国际卡申请的“一卡双账户银行卡处理装置”通过了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这是国内银行卡首次获得国家批复的专利;2005年,兴业银行以“实现不间断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些事实表明,尽管步履维艰,我国商业银行在专利权保护方面还是展示出了较强的应变性和创造力。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专利战略构想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业务已全面开放,其在品牌推动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制定专利保护策略,完善专利保护机制,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以后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一)提高商业银行专利保护意识,把专利作为银行发展战略来推行

商业银行专利的开发、保护已成为其日常经营和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专利的保护和管理,商业银行应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因管理疏忽导致的侵权行为,努力提高员工的保护和防范意识,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建立专利开发、转化及保护体系。为不断培育和发展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银行业各层面人员都应明确专利在竞争中的重要性,要全方位、多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不断培养专利战略意识和全方位保护意识。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外资银行专利保护理念和做法,加强宣传力度,有关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以各种形式普及专利知识,以此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专利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二)商业银行要成立专利管理部门,实现工作的规范化

专利领域是比较专业的领域,涉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软件开发和金融业务等多方面,必须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这是专利战略实施保证。商业银行要配备专业的知识产权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并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战略及时调整该组织的职能。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专利战略操作流程,让创新成果尽快得到专利保护,在完成一项重大的金融产品后,只要是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专利法定义的“三性”,应尽可能申请专利。借鉴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的做法,加大在国外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分支机构开到哪里,专利就申请到哪里。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专利信息搜集和分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知识产权网站对专利法文献等信息进行检索查询,了解国内外银行业专利项目的空白点,然后组织创新为实施专利战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保证。

(三)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加强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

我国由于金融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起步较晚,商业银行自主创新的专利比较匮乏,缺乏大量的高层次金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内部科研人员也流失严重。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在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建立专门专利机构的同时,应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懂银行业务知识,又懂专利保护的高素质人才。国家专利主管部门应当对商业方法专利问题采取稳健、审慎、务实的态度,依法制定明确的审查标准,并在专利审查与授权的过程中充分听取银行业专家的意见,使得专利制度能够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实际需求。

(四)积极应对专利纠纷,进一步加强维权工作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利的管理和运营,积极捍卫自己的专利权,防止专利权被侵犯,充分发挥专利在开拓市场和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的作用。

未来我国银行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应在完善专利战略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开发拥有自主专利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项目,鼓励科技和业务创新人员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其产品,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红英.金融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J] .浙江金融,2009,(2).

[2]黄毅,尹龙.商业方法专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张保军.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专利与创新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6,(6).

第5篇

2018年交通银行义乌分行招聘启事

一、客户经理

职位描述:

(1)认真学习并掌握我行零售、公司业务金融产品特点及相关业务知识;

(2)做好客户的营销开拓及维护工作;

(3)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并为其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

(4)严格执行我行信贷政策及相关规范要求,做到合规经营;

(5)根据服务的相关礼仪和规范,做好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的服务工作。

职位要求:

(1)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8周岁以下;

(2)金融、经济、财会、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经济管理专业,熟悉金融、经济基础知识;

(3)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或银行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有意愿从事专业化、节奏快、高要求的客户开拓营销工作,适应能力较强并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5)身体健康,形象气质好;品行端正,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符合交通银行亲属回避规定;

(6)具备两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专业对口的社会人员,金融同业的正式员工相关工作经验可放宽至一年。

二、综合柜员

职位描述:

(1)办理各类会计结算业务,确保银行本外币会计结算工作顺利进行;

(2)做好各类帐户的开立和维护工作,确保帐户资料准确、完整;管理相关凭证、印章等;

(3)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反洗钱相关规定;

(4)了解各种银行金融产品特点,做好柜面的营销和推荐工作;

(5)根据服务的相关礼仪和规范,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职位要求:

(1)三十五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财经类、管理类、部分理工类等相关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毕业证和学位证;

(2)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水平,主课成绩优秀,掌握一定金融、经济或银行业基础知识;

(3)政治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好的仪表气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意愿从事专业化、节奏快、高要求的客户营销及服务工作,适应能力较强并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4)银行相关从业经验者优先;

第6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监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的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危机。在金融行业,银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银行业务处理的信息化。但是银行业务处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就是网上银行建立并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信息网络的特殊性,导致传统发金融监管难以运用在网上银行的监管中,网上银行面临严重的监管难题,并产生重大的风险隐患。因此,然后认识网上银行监管不力带来的风险,并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规避已经成为网上银行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网上银行及其风险监管的含义

(一)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1]。本文研究中网上银行主要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实现业务处理便捷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客户在网络上进行转账、支付、查询、开户和投资理财等系列行为的综合。相比起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及其业务具有信息化、虚拟化、跨时空、非现场和低成本等特征,也是网上银行一直便利性的体现。

(二)网上银行风险监管

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和发展,其面临的风险和传统意义的银行面临的风险本质上都是相似的,就是外界或机构内部存在的可能引起银行本身或是客户财产损失的不确定因素。而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就是网上银行的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针对可能存在的业务风险,进行专门的监管制度的建设,监管手段的实施,从而保证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的减少。但是网上银行是一种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属于新生事物,在实施网上银行风险的监管的过程中存在监管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监管手段落后和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反作用于网上银行业务经营,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和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网上银行监管法律缺位带来的风险

我国网上银行的监管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但是网上银行是传统银行的延伸发展,是银行业务信息化、虚拟化的产物,因此保障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应该属于网络规范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网络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法律内容空洞化,不可操作化,甚至本身就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有涉猎。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我国法律建设难度大,网络监管法律发展较晚导致的,但是对于网上银行而言,如果没有相关发法律法规对网上银行的业务进行进行监管保障,那么必然会导致巨大的经验风险。比如,网上银行业务完全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和实现,网络黑客完全可以通过高端的网络技术盗取网上银行的客户信息,甚至是银行客户的账户信息,对银行的信息安全和客户的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但是却缺乏法律制度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也缺乏法律制度指导相关部门对这种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裁。因此,网上银行监管法律缺位给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网上银行监管手段落后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拥有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的权利和责任的部门和机构比较多,比如公安部门、网络安全部门和人民银行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但是对这些网上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调查发现,这些监管部门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方面,完全沿袭传统的银行安全监管,只是针对网上银行的特殊性进行了细微的调整,并没有进行创新,总体上监管手段极其单一和落后,主要监管手段是通过电子凭证、电子记录等传统的数据监管方式。这种状况导致了,落后的监管手段往往无法精确的把握网上银行的资金流动状况,造成网上银行本身的流动性风险,即挤兑风险。而且传统的银行业务审核与排查监管制度运用于网上银行监管效果不大,容易对网上银行的经营带来信用风险和管理风险。

(三)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在金融业中,特别是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其重要风险来源之一就是内部风险,这种风险在网上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也是存在的。比如,因为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所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信誉损失;还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有点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本身的职权便利泄露客户的账号信息和个人信息,利用网上银行造成银行机构客户资料的扩散和客户网上银行资金的损失。对此,需要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在机构内部构建专门的内部监管体系,对于可能发生的内部人员无意识或是有目的的造成银行和客户的名誉、资料安全、财产安全的损失进行风险规避和风险预防,但是,在网上银行的管理中,业务处理实现信息化,已经摆脱了存折、银行卡、身份证明等业务凭证的保障,仅仅一组信息数据就可以威胁客户的财产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网上银行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安全性还是不够。要实现风险规避,我国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必须健全内部监管体系。

三、加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网上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在法治社会,良好的监管机制、科学的监管手段都离不开合理的监管法律这个大前提。在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监管法律缺位带来的业务风险和安全风险,必须通过健全和完善网上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来实现。而从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状况来看,急需完善的监管法律内容包括,利用网上银行进行金融犯罪的规范惩罚措施,进一步明确网络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通过法律手段对网上银行的客户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宣传。另外,还需要从法律上对与网络交易有关的交易凭证、结算管理方法、会计审计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网上银行的金融认证管理。

(二)建立网上银行监管体系,实施多元化监管

针对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手段落后的情况,研究发现导致我国监管手段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网上银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网上银行监管体系,一直采用传统的银行监管体系和监管内容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不可避免的出现监管手段落后单一,并带来网上银行信用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问题。对此,需要相关机构专门建立适用于网上银行的监管体系,实施多元化监管,将先进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运用于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中。首先需要在有权利和责任实施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诸多监管机构中建立一套专门的协调机制,避免重复监管、监管盲点的现象,然后是在监管手段上采用多元化监管,摆脱传统银行监管手段的影响,最后是监管手段和监管行为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加强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建设

为了避免网上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客户资料风险和客户财产风险,必须建立内外共两套安全监管体系,特别是针对内部员工有意识的行为带来的风险的监管体系的建立。而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预防体系建设,通过对员工行为、情绪、忠诚度的考察,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岗位人力资源管理,避免员工能力不足和思想问题对网上银行经营发展带来风险。第二,连带责任监管制,在网上银行的业务处理和安全防范中采用连带责任制,通过员工间的互相监管,降低内部员工的风险行为,加大员工风险行为的成本。第三,紧急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和上级监管部门,网络安全部门和客户的有效沟通渠道,构建有效的风险应对渠道,降低可能的风险对网上银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雷银枝.浅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及其防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于皓月.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王鑫蕊.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

第7篇

一、X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X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X银行内部控制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其中存在的制度问题却也是无法避免的。主要影响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银行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银行内部任何一个职务的分工都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由于缺乏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比如银行业务办理部门和资金交易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以致于银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加强。

二是银行相关单据的形成存在一定问题。由于X银行没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以致于各成员之间的工作内容在安排上也变得不够合理,由于不同部门处理事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也就导致相关的单据在数据,日期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以上是X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并且也反映出了其它的弊端。由此可见,做好X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尤为必要。

(二) X银行内部控制人员综合水平较低

X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工作上注重其严肃性和精准性,但是从X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看,其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现出较低的综合水平。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两方面。

按照相关规定,X银行招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应是有专业的金融院校毕业的,但是为了解决人才培养成本,以及照顾所谓的关系户,最终进入到内部控制工作岗位的人员在专业能力上明显欠缺,从而造成X银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银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从X银行的发展情况看,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还依旧有待提升,甚至有的人员还因为道德素质不够,而将银行内部的秘密进行泄露,而这些行为都将给X银行相关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二、X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加强完善X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X银行而言,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其在行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完善X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作为X银行内部的领导者,应该意识到X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还要积极的转变自身关于银行控制体系完善的态度,只有对此加以重视,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体制方面的转型。

其次是对X银行要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每一个银行的业务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为了确保X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就需要将其内部控制建设相关工作与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也才能促使银行和各项业务之间实现有机且完美的结合。

除此之外,在完善X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将相关责任加以落实,进而强化相关工作的执行力同样十分重要。比如X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将内部控制任务的落实情况与具体的责任人的考核进行紧密的联系,通过设置相应的考核表格,并对表格中的每一项内容进行打分,最终根据X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个季度或者一个年度的时候,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而为了彰显其评价的重要性,最终结果最好与员工的晋升制度相联系,这不仅仅利于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而且还能有效确保X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X银行控制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虽然不会直接参与相关业务的处理,但是却也是X银行中重要的监督人员,X银行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对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具体可以借鉴以下的两种方法:第一是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由于现代化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变得越来越多,从而促使X银行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为了促使相关金融产品实现良好的宣传和推广,那么X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就要加强内部控制人员对相关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这样才能使得其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和能力得以提高,遇到相关金融产品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凭借所掌握的业务技能进行解决。

第二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一个优秀的银行内部控制工作员工,不仅应该具有熟练的业务技能,还应该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X银行相关负责人,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和职业感,让他们明确自身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只要这样,才能加强内部控制,并提高X银行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