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化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7 15:57:12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化档案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化档案管理

第1篇

论文摘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历史性任务。

随着信息化浪潮涌现,信息化从理论方式技术手段,都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断赋予档案管理现代化以全新的内涵。我们要正视这种发展与变化,准确地反握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趋势、新要求,以档案资源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

近年来,虽然档案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在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对档案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就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步伐。

1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性

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从总体上提高现代化水平,必须摸清国际国内的动态,了解过去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档案部门能迅速、准确地提供现代化所需的档案材料。面传统的管理方法则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春有采用现代化手段,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查阅到利用者所需要的档案材料,及时提供利用。所以,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是适应我国实现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然要求。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利用者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档案部门能及时地无遗漏地向其提供所需要的档案材料,并迅速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利用的地方。手工管理的落后状态,无法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为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2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运态的、发展的概念范畴,在不同时期都被赋予不同的核心内容。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和工作体系正逐渐形成和发展。

2.1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它是指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交流、传递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实现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它涉及广泛运用电讯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印刷技术、复制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比如: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检索、编目、库房管理、阅览管理、各种统计工作,并把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的缩微技术、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2.2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档案事业的建设和档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科学的原理,遵循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可以做到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现代化,档案工作标准化,使档案管理与组织工作更趋于完善。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是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档案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指导档案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次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要不断地将当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2.3档案干部知识化

由于设备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档案专业干部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应懂得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技术操作和管理,在档案专业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2.4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与主导,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和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和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开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作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信息化,可以预见,在未来20年,档案资源信息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将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2.5档案保护现代化

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现代化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以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水平的现代化。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这此档案信息的记录和存储载体有磁性的、光学性的和磁光性的,有磁带、磁盘、光盘等不同形式。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分配制度现代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它不仅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2.6档案管理标准化

档案管理标准化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档案标准化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了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了档案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档案的管理中得最佳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和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源的共享、网络平台的链接等等,都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实现,必须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来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3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检索档案,将极大地提高档案的查找速度,有效提高查全率,节约利用者查阅档案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将使档案信息的处理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档案馆将从保管史料的基地,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

缩微技术与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将给档案的保管带来极大的方便,档案的体积大为缩小,以计算机输出缩微胶卷(片)的形式提供档案材料,能确保档案原件不受损坏,使之"延年益寿",留传给子孙后代。

第2篇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以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

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7、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

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应该说,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与档案的关系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信息共同体。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服务于客观发展需求。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上来讲,信息系统总是由满足业务处理、运行需要开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着数据—信息一知识的过程。机构层面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是从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开始,在整合的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满足不同需要的数据应用。这实际上类似于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应当把它纳入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内容范畴。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也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二、准确把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1.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

2.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3.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4.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现代化还应该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前瞻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性: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4篇

现代化档案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单位下发文件以后,通过网络传递到档案室进行归档管理,由档案室在电脑上存储。基层单位现在主要的文件使用格式就是Word系统进行编辑资料,然后交到档案室以后,由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专用的紫晶系统上进行挂接,转换成档案资料,以后进行查找。为了防止进行修改,现在一般的电脑存储,顶多改变存储格式,常用的就是PDF或者是JPG这两种格式。但是电子文件由于都是通用的文件编辑格式,可以修改不留痕迹,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

即使是用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在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还有什么不能解密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基层档案工作者所面对的困惑。但是,传统档案管理就可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一是必须手写的初稿、修改稿、正式的文稿及领导批阅同意打印的签名;二是归档必须是手写的原稿、批文连同正式形成的文件两份,进入档案,正式归档。

二、现代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各有优缺点

现代档案如发生电脑零部件老化、系统升级换代、配置更新等各种形式就容易丢失部分资料。但是现代化档案管理不占用空间,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等,这个是传统档案所不能比拟的。传统档案所占用的空间、人力、财力等,都很大。但是有一点,是代替不了的,就是手稿。新都区档案馆里,今天还保存着1959年田家英同志在当时的新繁县大丰公社搞试点时主持起草的18份文件的原件。1959年4月,田家英率领一个工作组从北京来到了大丰公社。田家英和县、社、队干部反复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根据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条例、规定。

例如:《大丰的管理体制(草案)》、《关于新繁县崇义乡大丰财务制度的十条规定(草案)》、《公社干部必须遵守的十条守则》、《关于改进供给制的八条规定》、《关于分级管理的体制的初步意见》、《关于财权下放的分级管理的初步意见》。这些发黄的纸上,有对体制问题的意见,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干部守则,各种条例、报告、会议记录……这是历史的见证。到今天为止,这些发黄了的资料还静静地躺在新都区档案馆里很好地保存着。

三、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新旧交替的问题对传统与现代的影响

逐渐老去的一批档案管理人员,他们在接受现代化档案管理方面,自己很想学好新知识、新技术,但是因为年龄等各方面的原因,确实也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做到几十年对每一份文件了如指掌,并在同时努力接受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对计算的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新的系统的升级接受度要慢一些。

新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操作接受度高,掌握新的知识也比老同志快,从网上传来的文件他们能很快的放进去,但是要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像老同志一样的工作,要让他们去一份一份的收集原稿,就有点困难了。大学的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到政府机关和国有单位,起码来说现阶段不会到基层的小单位。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是一个应该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基层单位的档案能够跟上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步伐。

四、总结

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知识经济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针对于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模式而论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载体管理对象和模式方面的不同。一方面,档案管理现代化改变以往单单依靠纸质管理的不足,实现信息载体的数据化管理,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可以共享,具有灵活性强,易贮存的优势;另一方面,档案管理现代化可以将整个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排架、统计等环节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监控,实现电子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从而改档案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克服以往“等、靠、要”的档案管理模式。这样形成了以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档案的信息资源优势,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更最优质的服务。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关于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对此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其特点有:①强调档案管理中的方法的现代化与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是指在档案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原理与方对档案工作进行正确的决策和科学高效率的管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缩微技术等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对档案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②强调档案管理方法与组织的现代化,但也重视档案管理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这一观点把档案组织现代化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只有重视档案组织与方法的现代化,进而以组织与方法的现代化来推动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这样能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③强调档案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形势相结合,强调档案信息的服务社会化。在强调市场经济的同时也重视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档案馆藏布局的与馆藏结构的合理化、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等要素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现代化可以表述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以档案服务的社会化为指导,通过档案管理的组织与方法的现代化,逐步采用现代先进到科学设备、管理技术,使档案管理达到高质高效服务国家与社会的目的,并使其逐步达到当代世界的先进水平。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

1.我国自引进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以来取得的成效

(1)我国目前已经自主研究开发了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涵盖了大量数据,由搜索、统计等项目发展起来并逐渐完善,提高了搜索效率。

(2)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将档案进行优化管理的前提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落实到每一位工作者身上。

(3)我国还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档案管理逐渐现代化要求工作者既熟悉的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又能拥有档案管理的实用技能,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双重考验,而我国目前正在培养档案管理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2.档案管理自动化亟待改进的地方

(1)管理人才数量少,素质不够。由于此行业在我国刚起步,目前设立档案管理这一专业的高校很少,这就决定了相关人才的数量少;高校中在深化体制化改革,对新兴行业认知的不够决定了学生素质不够。

(2)发展不平衡。目前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如金融、会计、电信、事业单位等对其应用广泛,然而其他行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比较少,仍人工管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办公效率。应用地域也不平衡,如东部沿海地区对计算机的依赖远远大于中西部落后地区。

(3)认知程度低。目前有的单位的计算机利用率很低,甚至闲置,管理的现代化没有真正落实,没有认识到信息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将信息先正确、准确、分类的编录到计算机中是不可能利用这些信息的。

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相关措施

1.培养现代化人才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档案部门面临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以及高新技术应用的挑战。因此,需要培养一批精通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高层次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在不断接收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铸造一个熟悉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以及数字化技术知识等新型化的高层次的档案管理队伍。

2.扎实做好对数据的编录

高效率的运用好数据和信息的前提是在前期准确、完整的输入数据。要实行文件和档案的一体化,必须认识到前期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明确工作目标,对整个工程做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任务,并且将任务准确落实到现实中。将成体系的工作分成一个个小的项目,具体安排到小组中甚至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实时的把握工作进度,又宏观的看到整个项目的系统性、综合性和优化性。将数据标准化的录入计算机后,按照档案数据化的规范编制索引和一系列细节,保障文档的质量和数据的可靠、完整性。

3.提高认知程度

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办公体系中是时代潮流,必须认识到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意义,提高新一代的青少年甚至整个社会对它的认知。可以去高校中开展知识讲座或是档案管理技能的相关比赛或是辩论赛逐渐增强社会对档案管理这一行业的认知。

4.更新档案管理观念

当前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档案管理的应用逐渐深化,依赖性逐渐提高,时代的潮流要求人们的观念和行动逐渐进化。观念指导人们的行为,因此,要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的观念,抛弃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在新兴的理念上不断发展档案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势在必行,档案信息存储及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收集和传递的网络化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创造出迅速、准确、有效的档案管理手段,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徐雁. 浅析档案管理现代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第6篇

摘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展的具体要求。在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深入分析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探讨了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建设现代化改革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是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求档案管理实现观念、装备、人员上的现代化。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强调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断探索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有关途径。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概述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档案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借助现代管理的技术与设备,依靠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人员得以实现。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且大多数管理工作依靠人工完成,因此导致档案管理的效率较低。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档案管理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档案领域,但是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但可以实现无纸化档案管理,还可以增强储存信息的数量和准确性。工作人员在查找、筛选档案时,更加迅速、准确。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各级行政部门和档案单位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速度,使档案管理工作与时展接轨。

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关措施

(一)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必须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发展。当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因此,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树立创新意识。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冲破旧思想的束缚,改变原有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当前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较慢,这与管理者本身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无关系[1]。因此,本单位领导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地位,加强相关宣传使全体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宣传中促进管理人员接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二)推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

在档案管理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需要档案事业主管机关会同标准化主管机关或部门共同协调完成。制定标准化档案管理的相关原则、工作模式、评价方法等,是完成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相关单位及部门要确定出科学、统一的工作规范、技术规范,同时加强监督作用保证其贯彻落实并执行[2]。

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应该尽快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3]。首先,要求技术方法的规范和统一;其次,要求设备、设施的规范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档案保管及利用价值,因此,管理者要实现档案管理的最大化,同时使检索利用档案信息更加便捷。

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也是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信息管理只有借助信息化存储和数字化的处理才能真正复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促进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工作中要积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档案整理、编目、检索等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的总体素质

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时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每一个管理人员必须能熟练掌握现信息技术,运用计算机以及各类现代办公设备,并能独立完成电子文件的制作、设备日常维护等工作。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加强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可以分层次对其进行培训,如基础知识培训、高级理论培训、档案专业操作培训等。通过培训可以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工作队伍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同时,还要积极引进高技能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实力。相关单位及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适合本岗位的专业人才。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不断创新,从而激发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工作活力。

三、结束语

我国档案管理应以《档案法》为核心。国家要不断完善体系内相关法律建设,使档案管理实现应有的社会职责。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需要行政主管部门与各级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从而实现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进而进一步加快我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永成.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档案,2013(11).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现代化

1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定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以系统论等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使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加快实现其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例如:利用计算机将档案进行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利用缩微照相技术和对纸质载体的重要档案进行缩微复制等。档案管理现代化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效率。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

2 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

2.1 档案标准化程度低

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必要条件之一,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标准局组织拟定和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使我国标准化逐步形成一个体系。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管理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档案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2.2 缺乏高级管理专业人员

现代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分为档案管理辅助人员、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三个等级层次。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现代管理技术,精通档案业务,能科学地制定政策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目前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学历层次偏低,缺乏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又懂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在档案管理中使用和推广,无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不合理配置,档案管理人员个体素质偏低,档案群体结构失衡不仅已成为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经费投入取决于领导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由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尤其是基层单位,存在着档案室建设简陋,基础条件差,安全措施没落实,大部分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档案室自动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更成为奢求,投入不足已经成为档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3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对策

3.1 加强标准化建设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料的共享等,都需要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遵循标准,推进标准。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实质上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做法极其有害。有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但涉及数据格式,还将涉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本身就包含不止一项的复杂课题,更应统一领导,集中力量,锲而不舍,不断推进。

3.2 实现管理现代化

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管理理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这种管理现代化的意识,就会大大影响档案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在现代化进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实践观,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前沿的管理方法,切实改变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观念,实现主动式服务、开放式服务。引进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迈进。

3.3 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档案方面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信息技术和写作等综合方面的知识。要始终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大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从选拔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为起点,把具有复合知识型人才充实到档案现代化管理中。还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全方位的培训,优化档案现代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育现代化管理急需的技术操作、维修及科学管理人才。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还应具备做好现有工作所需的智力、知识结构及现代化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多层次、复合型、一专多能、一专多才的教育培训,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3.4 强化管理意识,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要关心和支持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配置设备,培养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单位的工作计划,作为单位工作中要达标的内容对其进行考核。其次,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指导档案部门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最后,档案工作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安排,特别是对档案的档案维护、档案保护和抢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费用要予以重点保障,要有专项预算。

参考文献

[1]李喜梅.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J].中州煤炭,2007(5).

[2]刘淑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广播大学学报,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