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5:32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教育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设计;高中双语物理
G633.7
教学设计在双语物理课堂教学层面上的应用称之为双语物理课堂教学和设计。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高中阶段的重点课程,目前,新疆双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不高。所以,对高中双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培养双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双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前课堂教学设计的迫切任务。
一、新课程的双语物理课堂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教学核心理念,真正的把双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双语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双语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尊严、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互相学习,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双语物理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以双语学生为主体的双语学生观,改变教学理念
p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双语物理老师应该采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双语学生为主体的双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双语学生,通过各种灵活的教学策略,提高双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充分与双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双语学生的学习需求。
2.设计合理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提高双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双语物理课程,要求双语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学习,关注双语物理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为双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3.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案,提高双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实现高中双语物理课堂教学的的创新,需要在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加入一些新鲜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双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综合双语学生的各种意见,来不断完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以双语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双语学生自主学习。
4.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学工具的进步,通过多样化的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设备等)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双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将来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给双语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视频,可以向双语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等?”让双语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了双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双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中双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
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是需要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1.教学目标多元化。高中双语物理教学应当全面提高双语学生的基本素质,实现双语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面向全体双语学生也需要充分考虑满足部分双语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使每一位双语学生地特长得到发挥。
3.教学目标的适应性。高中双语物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中学双语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既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又要切合双语学生的实际。
三、新课标下高中双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双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需要对每一节课写出周密教学方案,要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进行精心地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2.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主要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进行;其次是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难点、重点问题,明确教学任务;最后是分析双语学生情况,双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双语物理教师需要了解双语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已经掌握,是否对新内容具有自学能力。
四、结论
高中双语物理课堂教学,是双语学生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双语学生对于双语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双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逊.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课改研究,2013(1).
一、研究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地理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地理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规定了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要求和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它对我们全面了解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明确章节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把握教材
新课程改革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地理教材观,由单一教材向多元教材转化,由被动依赖教材向主动构建教材转化。地理教材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由课文、图像、阅读、活动和作业等多个部分组成,它们体现着深层次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种版本的教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绳,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是新课程地理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则。因此,分析和处理教材对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显得极其重要。分析和研究教材要遵循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思路,既在概要领略教材全貌后,再将教材层层分解,最后全面掌握教材的内容。
三、了解学生
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因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水平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同时,也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提供背景和依据。要了解和分析学生,就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理心理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调整、补充和删减教材。
四、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等教学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划和设计,为教学实施提供具体的设计方案。在地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进程的编排和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进程的编排上,要由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种单向、封闭的教学形态,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维、开放的教学形态转变。
五、制定课堂教学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地理教学,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构建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追求的目标: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六、选择课堂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传播和再现教学信息的工具,直接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媒体的选择应该遵循实用、有效的原则,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两方面加以考虑。教学媒体应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程中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地理图画和影像,使地理事物呈现出更强的视觉效果。
1、品析文中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深入细致分析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
2、学会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获得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语言的特点,体悟句中所蕴涵的作者所表达出来的丰富情感。
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于景物描写之中表达内心的情感。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七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学生都比较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好可以利用学生学习美文的兴趣,从本文运用的比喻、拟人、衬托修辞手法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透过语言美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了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含义、运用及其在语言中的表达效果,进而探究思想感情。
2、界定相关概念:
(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它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2)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把事物人格化,变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的。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3)衬托:衬托是语文学科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即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使能目标]
1、捕捉初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写景)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指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粗解情意。分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的景物描写的景物特点及语言特点。
3、联想比较。能把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景物描写的语言特点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有何相通之处。
4、品味感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于景物描写之中表达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原型定向阶段
(一)捕捉初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写景)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
典型例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解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粗解情意。分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的景物描写的景物特点及语言特点。
1、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景物描写中景物的特点。
(1)分析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景物与比喻中的喻体、拟人中被人格化的事物之间的关联。
如上述例子:一圈小山有什么特点?摇篮的形态又是怎样的?
[解析]一圈小山和摇篮二者从形态上看是一样的,四面高,中间低,都是四面边缘起伏舒缓,中间平坦舒适,所以把一圈小山比作是摇篮。
那些小山低声说话,把小山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有语言、有情感的特点。
(2)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使得所描写的景物更加具体、形象。
如上述例子:把小山比成摇篮,摇篮是给谁睡的啊?摇篮给人以什么感觉呢?
[解析]摇篮是婴儿睡的,很舒适柔软,给人以安全感,使得小山亦很温馨。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景物描写中的句子的语言特点。
(1)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达到何种特点。
[解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一圈小山和摇篮有相似之处,即二者边缘起伏舒缓,四面高,中间平坦,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人舒适温暖的感觉。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即“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独具魅力的语言给人以温和之感,使文章语言更加具体可感,突出济南的冬天是让人感到安适的。
(三)联想比较。能把握运用修辞的景物描写的语言特点与作者情感之间存在着何种相通之处。
(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在语言上给人以何种感觉、体悟。
如上述例子:济南城能够感受到小山给予的什么?小山又能给予济南人们什么呢?
[解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喻成舒适而柔软的摇篮,给予人们的温暖闲适的感觉,老城还在“安适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扰,只是像哼唱摇篮曲一样和济南城“低声地说”。不仅是对躺在摇篮里的济南城说的,还是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说的,并且语言上呈现出清新流动的特点。
(2)比喻和拟人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指出其表达的感情。
如上述例子:运用了修辞手法达到流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解析]从各个角度入手,生动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的喜爱之感,欢喜之情。
(四)品味感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表达出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
[解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更加形象生动、真切深挚地表达作者对济南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赏、惊叹之感,字里行间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潜藏着朦胧的春意,所以人们才会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使得写景的整个画面灵动起来了,想着想着也温馨、暖和起来了。
二、原型操作阶段
在原型定向阶段通过学习目标获得了原型。此阶段要求操作活动以“捕捉初感―粗解情意―联想比较―品味感悟”这一原型的整体框架展开的方式出现,依次按照模型的操作要求做出每个动作,不遗漏或跳跃,形成完备的动作动觉映象。
基于上述原型,逐一分析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修辞手法的所有句子: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②“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⑦“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⑧“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⑨“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⑩“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三、原型内化阶段
(一)教学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潜能,提高心理素质。促成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1-6年级: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分析、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7-9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的独立人格以及对自我、对外界的评价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二)内容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中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安排到各年级,呈螺旋递进式分布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主题和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1 遵循心理特点,突出层次性。本模块依据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注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在不同时期容易面临的典型问题来编排,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螺旋上升、由浅入深。
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小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内容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本模块内容和活动形式从有利于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学习和活动获得增进自我认识和获得自我调适的能力,
3 教学目标具体,凸显体验性。本模块在编写上体现了教学内容、要求具体化的特点,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引领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出发,采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多种方式学习,促进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4 内容趣味可读,体现反思性。本模块的每一个课题均以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引入,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供学生讨论、选择、思考,提出理由,形成结论,再以正确的观点来分析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激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激励,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5 课程资源丰富,强调拓展性。本模块在编写上合理利用了音像、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丰富的信息。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将活动延伸,鼓励将体验和心理调适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建议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十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2 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本模块提倡活动型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互助、参与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以及班集体的团体动力作用,调动学生相互的分享和反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照心理、思考问题、矫正行为。
4 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灵活选用和改编教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理解和感悟中获得经验。
5 关注学生过程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其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6 引导学生自助助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为。
《控制坏脾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1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 看课件,听故事。(投影1)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天旱了,池水干涸,乌龟要搬家,两只雁儿拿来一根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俩雁儿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孩子们看见,觉得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乌龟大怒,开口责骂。口一张开,乌龟摔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
2 让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 故事结尾,(投影2)雁儿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呵!”
4 教师小结:坏脾气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控制坏脾气》。
5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掌握知识
1 了解情绪。
(1)了解情绪的类型。心理学家把情绪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喜、怒、哀、惧。(投影3)
(2)知识拓展。在我国,与情绪有关的词汇有近千个。你能说出哪些来呢?
(3)体验活动。(投影4、5、6,涵盖学习、生活、社会、时事等方面的内容)
①参加英语听力竞赛获得一等奖。你会――
②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时。你会感到――
③亲爱的奶奶生病了,你会感到――
④自己被别人欺骗了――
⑤当我们看到“神舟七号”的航天员顺利地完成了太空行走时,会――
(4)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出面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情绪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投影7)
(5)故事回顾。我们再来看“坏脾气的乌龟”的故事,如果它是“好脾气的乌
龟”,它会摔死吗?(投影8)
(6)生活举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乌龟这样的事例,因为脾气不好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或危害?
2 调控情绪。
(1)问一问。如何来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2)说一说。举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的例子。(注意引导正反两面的例子:积极的情绪,让人身心愉快;消极的情绪,容易引发事端)
(3)学一学。每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学习课本上介绍的四种常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
(4)谈一谈。平时你喜欢用哪些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调控情绪的方法中。哪些比较适合我们小学生?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 议议想想:(投影13出示课本的活动场主题图)你还知道哪些调控情绪的好方法?(开阔心胸、阿Q精神、压力化动力……)
2 读读演演:请学生生动地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情绪。
故事一 一次,富兰克林家中被盗,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回答说:“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并不悲伤,因为一是贼偷走的是我的东西而不是我,二是贼偷的是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我的全部,三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投影14)
故事二有一天。由于牙病,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捡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家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奥斯特瓦尔德说:“幸亏我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投影15)
(四)思维冲浪,享受快乐
1 小小设计师。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心灵小使者”。师:小使者非常善解人意,它能倾听我们的诉说,理解我们的快乐和烦恼。把你每一件快乐和烦恼的事记在小纸条上悄悄交给它。
2 小小阅读王。请同学们阅读“望塔”部分的《钉钉子的故事》,再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可以向大家推荐。
(五)课堂总结,精彩奉送
1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体会?
2 奉送警句:(投影16)
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马卡连柯
关键词:中职教学;平面设计;心理学
随着国家对教育和人才结构的调整,中职教育已逐渐成为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来源。平面设计作为中职教育中的新兴专业,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平面设计究其根本包括产品内涵和外观的系统设计,而不是纯粹的美工设计,所以心理学贯穿于平面设计的全过程。笔者认为作为中职教育者,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将健康的心理学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本文针对这一论点,浅析了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心理学教育,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现状分析
1.平面设计行业现状及前景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平面设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广告业、装饰业、印刷业等众多领域。
平面设计行业基本包括三个层面:低层。比如,微型写真公司等。其主营业务为简单资料设计、商品设计等。中层。比如,专门设计公司。从业人员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主要业务为商业宣传相关。高层。多为专业设计公司或企业,其业务素养较高,作品和业务均有很高的认可度。
中职学生可以胜任基本的设计工作,经过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逐渐可以胜任中层设计工作。
2.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要求
目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第一,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且入学门槛不高,所以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第二,中职平面设计教师缺少专业美术基础,很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行或借调过来的。第三,中职学校资金缺乏,缺少平面设计专业设备,从而给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综合行业发展前景和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能力。设计者缺少审美能力,则很难从整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导致作品缺少灵魂。其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平面设计大型基础软件有PS和Illustrator。另外,还需要根据差异,补充一些小众软件。最后,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的思想底蕴,其中心理学课程不仅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康、全面的心理结构,对人生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辅以健康的心理教育,对中职平面设计学生迎接设计行业的机遇,面对行业的挑战是有很大帮
助的。
二、心理学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产生晚于教育学,但是两者中有很多热点和共通的话题,比如,教育学中的教育实质、目的、过程、策略等,也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时至今日,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热门学科,在东西方受到广泛关注。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现代心理学的主流学派,其对平面设计专业有很多启示。下文将分别阐述。
(1)多数平面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创作时,首先进行的是对命题或作品完整形状进行分解,使其视觉感受从常规变陌生,进而产生带有主观立场和自觉的作品。
(2)在完形创作的同时,设计者又会对图形进行自我简化和提炼,从而可以反映出图形的本质。从复杂形态中提炼出简洁本质,是当今平面设计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3)设计者在对熟知的事物或图像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会使用其他结构、色彩等进行再次创造,目的是突破横常性,进而使作品与常规形象产生差别,这样才能形成视觉冲击力和强大吸引力。
(4)在平面设计中,为了重点突出某些主要因素,需要采用差异化的背景,比如,表现声音通常需要寂静环境来秤砣。
通过将心理学中的很多规律和平面设计相结合,会大大丰富平面设计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平面设计的内涵也可以从表面形式深入到人们心里。可见心理学和平面设计是互融互惠的。
2.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平面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将其思想、心理通过设计作品视觉化,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共鸣。只有把握观众的心理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只有设计作品把设计学和和心理学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将结合设计和教学经验,谈谈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1)节奏感。平面设计虽然不会像音乐那样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但是设计作品通过构图的变化,色彩的浓淡,图形线条的曲直,亦能表现出独特的节奏感,比如装饰画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叠加和重复。而设计的节奏感正是心理学中形式感知的体现。
(2)平衡感。正常人都有寻求内心平静的倾向。在平面设计中,水平给人安静感,而垂直则给人傲慢感。就平面设计而言,合理的构图及编排即对水平、垂直的安排,可以给人明确、清新的感受。
(3)冲突感。知觉心理学中阐述过,知觉易受比例限制。冲突的对比是一种有效而直接的艺术表现手法,能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印象。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习惯于寻找创新点和中断点,所以这些冲突能达到很好的共鸣,但是冲突和刺激的设计也要符合美学知识的框架。
所以,优秀的平面设计,就需要努力追求美学和心理学的高度契合。
三、心理学教育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建议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校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进行心理学思想的培养十分有效和必要。下面是一些如何加强心理学教育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建议。
1.将良好的心理学引入平面设计
教师首先要将良好的心理学思想融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中,才能进一步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对其人生态度和作品思想进行
把握。
2.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教师在平面设计的实训和技能教学中,需要良好的引导学生的创作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3.教学实践中引入积极心理学
中职学生存在年龄小和学习能力不高的情况,而平面设计专业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心理状态,换言之,平面设计作品是学生心理的一面镜子。通过教学和作品,引入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对于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来说,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培养,不仅可以给予学生“一技之长”,更能让他们成为心态健康的人才。
心理学广泛影响着平面设计,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深入而全面地开展心理学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曾军民.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J].教学实践,2013(12):97.
[2]谢萍.平面设计及其心理学反应.编辑之友,2003(6):69-70.
[3]欧阳崇坤.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如何适应社会需求.科技信息,2012(12):198,202.
[4]吴小菊.关于构建合理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助教研究,2013(34):55.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育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中提到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重点培养人才,在如今的教育方式上面也从之前的全封闭式教育转变为了开放式的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具有特点,并倡导多元化、平等化、人性化、开放化的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方位的贯彻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调动教职工的工作激情。
一、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误区
(一)重行政轻人本
据了解,现在高校对于教育管理方面大多数都是凭着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用标准的制度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教,把命令当成一切,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情感方面不被重视,使学生的个性被束缚。
(二)重集权缺民主
在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做决定的时候,不乏有一些领导对于教师的意见不予理会,一意孤行,这就促使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顺利等情况。目前高校中的办事处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职工对于自己的职位认知不够,水平不高等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表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缺乏民主意识。
(三)教育管理过于标准化
这一问题反映了很多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缺乏创新性,对于教师、学生的个性追求不够重视,没有创新理念,导致学生的学习权力不是自主选择的,从而使学校对于教育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运转。
二、“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人才
其实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本着明文规定来进行管理的,这使学生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下,并没有达到原先计划的目的。随着新时代的进步,我国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也有了一些的改变,使学生对于教育管理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这既适应新社会的需求,也使学生有了自主性,便可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个性,提高了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管理人员发挥自身潜能
以往的旧教育理念大多是墨守成规,导致高校的管理制度停滞不前,对其学校及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也有所影响。所以,再教育路上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教育教学管理可持续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的创新潜能,这样,不仅培养了教育管理人员及其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使学校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模式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本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高校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学校作为管理者,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然而这种管理模式显然在新的时代是不受用的,学校要想真正地为学生考虑,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就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这样的管理方式才能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再者要使学生本身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由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自己教学中的主人,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被动方,使其能够自主的培育自身的独立创新性,实现自我。并使学校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的不同培育各个方面的人才,扩大学生的兴趣,把教育理念的重心倾向于学生方面。
(二)以教师为本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教师管理也是必然的。各高校在对于教师的管理方面也可丢掉旧的教育思想,放宽对于教育制度的规范,减少对于教师在教育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教师们有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教师本身的创造力运用到学生的身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教育的知识。在对于教师自我评价方面,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为教师建立一个科学的教育评估系统,使教师在通过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正,以此来激发教师在工作中的热性,提高教师在工作中的能力。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在学生的身上受用,还对于全体教学职工有重要的影响。毕竟提高各高校的素质教育是高校管理的重心,素质教育教学是一直以来我国不变的话题。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才能变得更好,所以,跟随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提升各人的创造力、创新潜能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汤洁,苗迎春."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153~154.
[2]夏雯.高校"以人为本"创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分析[J].现代教育,2015(10).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 设计艺术教学 改革研究
1.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匮乏
就教育当前的状况来说,设计艺术教育理论支撑点的运用,更多的还处在感性阶段。尽管我们一直把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态设计要素对人心理及生理的影响程度、视觉感受都视为需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价值层面,但完善的科学理论的缺乏与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现状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思维模式,由具象感受思维变成抽象感受思维而已,这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很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得出理性的分析结果。
由此,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匮乏,导致培养人才的设计能力体现诸多不足。设计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及教育教学中的引进,在全国本科院校开设仅是这几年的事情。但部分授课方式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传授,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和衔接,往往割裂了设计学科的有机综合性。即便是开始了此课程的教育体系,其内容也是比较理论化,与实际的设计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由于高校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对象设计心理学知识的匮乏,导致培养对象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出诸多不足。其设计作品按照自认为合理的去做。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没有从用户实际的心理感受与使用出发作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是不符合实际应用的。
2.介入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是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需要
设计艺术已经进入知觉设计和情感化设计时代。人本主义的设计宗旨是满足使用对象的细微情感和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设计心理学正是从人本主义设计的角度把人内心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将相关原理应用到当代设计艺术中,为其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学改革核心是把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艺术设计的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针对设计者、设计受众的心理特点,把握设计者、设计受众的心理反应,将其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运用于设计艺术教育中,从而培养出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设计人才。对于设计艺术教学来说,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各种需要解决的心理学问题。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设计艺术教育,我们不仅能教会培养对象理解设计艺术,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培养对象理解设计的最终受众的需求,从而使设计艺术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同时,也使设计艺术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因此,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人才,将设计出更加实用合理、使人们更加愉悦、舒适、具备更高审美感受的艺术设计作品,以满足社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3.在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学研究上,应加大设计心理学的应用性教学。应重视研究培养对象、设计受众等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效果。逐步建立起逻辑和推理的思维模式
这些方法和措施将使其对设计艺术的认识和思维观念上升到理性高度。同时也会对设计教育中视觉语言的标准化、系统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当然这种系统化的结果是对设计语言的规律化研究,而不是数理推演,其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文化科学的发展而变化的。但一定时间和阶段应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这与当前盛行的感性思维模式并不矛盾,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越深入,设计艺术教育标准的相对性就越小,认同度也就越高。只要我们对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新的培养模式必会赢得教育行业、培养对象和社会的认可。
4.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现代设计中对人的需求的关注,是现代设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与传统设计关注物的观点不同,现代设计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设计教育越向高深的层次发展,就越需要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因此,应将研究个体心理、消费者心理、设计思维、用户研究等方面的设计心理学引入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有十分重要的革命性意义。其意义具体如下:
4.1.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改革,有助于科学规范地引导设计教育实践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4.2.介入设计心理学理论的设计艺术教育改革,能使设计者拓宽思路,增强设计思维能力,推动所培养人才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理性发展。帮助其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理解、鉴赏,了解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
4.3.运用设计心理学知识进行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的就业具有实际意义。教育教学改革能使培养对象更好地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以及多样化市场需要的挑战,更加正确认识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适宜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手段,增进其设计有效性、使用性、可用性、合目的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4.通过设计心理学理论支撑,有助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方向更清晰明了。
4.5.丰富国内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内容,并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有所帮助或指导。
5.研究的应用前景
设计心理学学有助于科学规范地引导设计教育实践朝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为设计艺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5.1.目前教育部大力鼓励和发展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此课题研究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对于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5.2.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大量的具有研究深度的相应研究成果,以丰富相应理论,指导实践。
5.3.市场需求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设计艺术人才,以满足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消费需要。因此介入设计心理学理论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急需。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方法,对设计艺术所具有的指向性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认可。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本科院校全面开设此课程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仍然没有建立起大家普遍认可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研究体系。其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在高等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仅仅开设这门课程必定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各个课程的任课教师,将设计心理学知识结合自己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地讲解,从各个课程中对所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出发,丰富教学对象的设计心理学知识,加强其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能力,进行基于设计心理学知识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这需要广大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NORMAN D A、设计心理学[H]、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