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5:32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教师的角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教学顾问教学合作伙伴教学引擎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099-02
一、引言
教育部负责人曾指出: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工具,英语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可以为其它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大课题。教高[2006116号文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发挥教学顾问、合作伙伴和教学引擎等作用,不断适应高等学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或以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师传统角色的一些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许多人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误以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力量,他们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不给学生有发挥自我特长的空间。教师们像封建家长那样,主宰一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得学什么内容;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学生们为了尊师重教而盲目顺从教师,他们不勤于思考,不擅于提问。缺乏创新和挑战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许多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激情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充分考虑,因材施教成为空话。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生暂时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在学习中所承受的被迫压力,他们屈从于对教师的恐惧害怕,不学不行,要学就听教师安排。教师安排考试,学生就盲目复习迎考,考试不求消化理解,只求60分合格,考完就忘记,考完就放弃英语学习。他们平时不敢多问,不愿意多种角度思索。学习目标单一,学习方法单纯,考试合格似乎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
另外,固定僵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安排使大学英语教学缺乏生机活力。由于有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指导文件,地区性教学安排就难以真正落实,导致部分教师像传统的军人一样,唯命是从,固步自封,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简单化地定格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上。他们每学期固守原有的教学程序,从讲解词汇、句子开始,然后进行课文分析、教学练习,很少主动地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教学安排。缺乏教学创新。一些教师抱怨教学任务繁重,害怕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建设性建议,同一班级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共享同样教材、同样教法、同样试卷。一部分人仅注重书本教材的语言知识,缺乏文化对比,培养的学生只理解所学过的内容,缺乏利用所具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摆脱传统僵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有必要探索转变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一些新的活力,逐渐克服大众所批评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为大学生毕业后终身学习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新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在一些方面类似于体育运动中的教练员。假如教练员所使用方法科学合理,假如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运动员和其所在运动队就有积极性,他们就能正常发挥水平,赢得比赛的胜利。相反,假如教练员所使用方法不科学合理,假如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融治,运动员和其所在运动队就没有积极性,他们就不能正常发挥水平,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刘翔的教练所使用方法既人性化,又科学合理,他与运动员的关系和谐融洽,刘翔就能超常发挥,多次夺冠。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中的法国队教练与部分队员产生分歧,球队就大失水准。大学英语教师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转变传统的封建家妊式和唯命是从军人式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学会发挥英语教学顾问的作用。顾问的英文含义是someone whose job is to give advice because they know a lot about asubieet.especially jn business,1aw or politics,英语教学顾问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建设性意见。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一些教师唯我独尊,仍像封建家长那样主宰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言堂”、“满堂灌”,缺乏发挥教学顾问作用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把传统的教师主宰者的角色变为自主式大学英语教学顾问的角色,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建议。学生要从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合作伙伴和主体力量。上课前,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主动征求不同基础学生对教学安排的不同想法,让学生自主确定想学什么?怎样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研讨,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教学建议,供学生们自主参考。双方通过当面座谈和研讨,各抒己见,沟通各自的想法和建议。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平等的合作参与者。
教学顾问能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具体想法,引导他们从多种角度分析思索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不断增加创新和挑战意识。教学顾问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英语的压力,让他们不再屈从于对教师的恐惧害怕,有针对性地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真正来源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走出校门后继续终身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学顾问能引导学生正确理懈考试的作用,把考试作为自我评价的手段之一,不再仅仅比较分数高低,主要侧重分析一些薄弱环节,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逐渐提高自我确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综合能力。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应发挥英语教学合作伙伴的作用。合作伙伴是指业务活动中的同伴、合作者,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配合协作的同伴,需要教师和学生自主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自主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在教学顾问的建议下进人从学习依赖向学习自主的过渡。学生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独立地承担自主的责任。教师自主就是对自己的教学承担责任,在学生的配合下从教学统一向教学自主的过渡。
大学英语专业已出现了6种教学模式:(1)外语+专业知识;(2)外
语+专业方向;(3)外语+专业;(4)专业+外语;非通用语+英语;(6)双学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研究切合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师应与专业教师相合作,由专业教师选择确定一部分专业相关的基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其比例可达到35%,使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传授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专业的兴趣。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可适当增加实用的市场经济及传统文化等题材内容,其比例可达到25%左右,使师生对生活实用的英语知识有所了解。英语中有专业,专业中有英语,英语中有实用的生活,生活中有实用的英语,这或许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趋势。大学英语教师要虚怀若谷地听取专业教师的意见,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生存能力;学生要趁此机会掌握走向社会后在本职岗位上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中究竟是教师是主体还是学生是主体?传统的理论把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王才仁教授(1996)在他的《英语教学交际论》中提倡英语教学二主体论。他指出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和学是两种活动方式,学生为主体时,要学会英语;教师为主体时,教师要教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好英语的规律。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为教学合作的双主体,双方应平等合作,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建立健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应发挥英语教学引擎的作用。引擎好似汽车等机械的中枢神经、心脏部位,它决定整个机械的运行速度、时间、距离等,但不是真正的驾驶员。如果引擎能正常工作,驾驶员就能按规定的速度顺利地把汽车开往目的地;如果引擎出现故障,再好的驾驶员都只能望洋兴叹。
大学英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平时要加油鼓劲,创新活动内容。而不能替代学生完成驾驶员的任务。学生是真正的“上帝”。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能否认可、能否接受、能否掌握为衡量标准,以能否跟上时代为重要依据。当今世界。学生的需求丰富多彩,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内容,建议学生参考相关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对比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不同系列教材。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教师还可建议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注意利用网上资源,参考计算机网络、报纸杂志上的教学内容,做到纸质资料与网络资料齐头并进。不同的教材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营养物。
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向目的地行驶,在课堂上可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结合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按照较难、适中、较易等类型灵活设计问题,较难的问题由基础好的学生讨论解答,适中的问题由基础一般的学生讨论解答,较易的问题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参与解答,使各类学生均有恰当的思维空间和发挥才能的机会。教师如发现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和连贯表达时出现一些语言错误,可暂不纠正,待表达结束后稍加评析。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比赛、pair work,email communication,etc,既维护个人权利,又不放任学生自由化;既挖掘个性潜能,又考虑教学的共性要求和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有更多机会体会驾驶的快乐,在英语活动中表现和发挥个人潜能,不断提高他们驾驭英语的能力。
身为教育工作者,探讨中国人自己的教育传统,既关乎情感,更关乎理性。不温故而欲知新者,其病也妄。的确如此。从整体去探讨并描述中国的教育传统并不容易,故而我们聚焦教师这一职业,思考在中国文化传统下教师这一角色的特点与内涵,或许会让我们对中国教育传统这一宏观命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提及教师,我们很容易想起韩愈的《师说》,于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对教师的定位。应该说,这个定位也是准确的,但是,当我们把“传道”的“道”字简单地理解为“道理”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就庸俗化为讲解知识的人了。韩愈在文中写道: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提倡文以载道,做教师的关键在于其不是简单地讲解表面文字,而是要传授人生的根本大道。当时,所谓的“大道”就是儒家之道,指修齐治平、安身立命之道。教师这一职业的背后是一种斯文在兹的自信与薪火相传的担当。
故而,教师不能只做单纯的经师,要做人师。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鲜活的生命,而不是被扁平化为仅仅指知识层面的人。
更重要的是,学生眼中的教师也必然是鲜活的,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任何细节都会带给学生影响。许多时候,即使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言不发,教育依然在那里。《论语・颜渊》有云: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句话中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并不是道德水平的高低,而是指管理和被管理地位的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管理者的品质就如同风,被管理者的品质就如同草,风怎么吹,草就怎么倒。一个团队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管理者的身上,因为他们掌握着评价标准。具体到学校的环境,教师就是风,学生就是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当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的生命姿态其实已经决定了他的学生的生命姿态。至于传递的手段和技巧,那已经是第二位的事情了。
所以,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教师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当前社会对教师的一般评价。那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是隐性的,教师是一种隐性的重要。一个人的成就抑或是一个人的罪过,很难被认定与教师有极大的关联。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医生。医生的工作是显性的,医生的重要性就十分外显。一个人病得很重,奄奄一息,得一良医,就能起死回生。在一个社会还不够高度文明的时候,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肉体,而非灵魂。
然而真正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著名佛学家李炳南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江湖郎中,他医治的病人都死了,他死后被阎王判堕十八层地狱。他天天喊冤枉,又哭又闹又跳。突然有一天,他听到下面有人说:“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尘都落到我身上了。”他十分惊讶:“难道底下还有十九层吗?”底下的人回答:“是!我在十九层。”郎中好奇地问:“你是干嘛的?犯了什么错呀?”下面的人说:“我是教书的。教书误人子弟,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
为人师者不可不惧,不可不慎。
再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孟子有云: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快乐,连称王天下都不能与这三件事相提并论,而教育天下英才就在这三大快乐之中。问题是,我们需要追问:快乐在何处?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回答,比如说成就了许多学生,但是成就了学生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当教师把精力都放在知识的传递上时,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就会减慢。这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其实是一种消耗。陈景润先生曾经在北京四中教书,但是由于他的普通话不过关,无法胜任教师工作,于是回到中科院数学所,继续自己的研究,也就有了后来的成就。设想一下,如果陈景润的普通话不错,一直在教书,历史很可能由此改写,因为站在讲台上尤其是中学讲台上的陈景润,很可能会陷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督促学生改错等事务性工作之中,探索更深入的数学领域可能只是奢望。从这个例子,或许可以看出教师这个职业的残酷性。那么,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我们有这样一个传统:尊重天、地、君、亲、师。对于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中国人来说,“天地”的重要地位已不必多言,而对于“君”的尊重亦是和农耕社会相匹配的重要价值理念。“亲”的重要性在于,亲子关系背后的血缘延续是中国人宗法伦理存在的基础。敬天法祖是中国人传统的信仰,血脉的延续是中国人对抗生命有限性的重要凭借。而“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则是因为教师是我们精神血脉的来源。换个角度讲,学生是延续教师精神血脉的人。
如此说来,师生关系最美好的境界就是彼此成全,不辜负:教师并不是单纯传递知识的匠人,他们是在学生心尖上跳舞的人,他们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参与了学生灵魂的构建,以爱的名义,用贴近灵魂的方式。同时,学生就成了教师的信仰,有了学生,教师的精神血脉被无限延续。学生因为教师而温暖,而成长;教师因为学生而温暖,而永恒。
一言以蔽之,于中国传统而言,教师的职业特点可这样表述:
隐性的重要和晦涩的高贵。
教师很重要,但是教师的重要性具有隐性的特点;教师是一个高贵的职业,但是其高贵又不容易被真正体会。
关键词:教师隐喻;伦理;角色;暴力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05-04
一、教师隐喻及其伦理意义
教师隐喻是借用另一个事物来指代教师。它是关于教师形象的社会共识及其文化符号,是关于教师角色及其社会定位的社会期待与心理认同,是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与生活概念。人们熟知的教师的隐喻有:“园丁”,“工程师”,“蜡烛”,“路标”,“灯塔”,“摆渡人”,“梯子”,“一扇窗”,“钥匙”,“镜子”,“拐杖”,“铺路石”,“孺子牛”,“太阳”,“指挥师”,“导演”,“教练”,“学生的朋友”,“一桶水”等,以上主要是积极正面的或褒义的隐喻;也还有消极负面的或贬义的隐喻,如“臭老九”,“警察”,“法官”,“身心摧残者”等等。教师隐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产生,并与世俗观念和民族文化传统有关,经主流媒体与大众舆论的推波助澜,从而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园丁”,“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传统的教师隐喻,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流传至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树立了教师的伟大的光辉形象。
传统的教师隐喻清晰地表达了教师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隐喻蕴含的伦理意义,规定了教师对学生、对知识与对自己必须做什么,及如何做等伦理责任与义务问题。具体地说,它定义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教师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之理。它成为教师人格的内在维度,决定着教师劳动的实践特征,暗示了教师关怀学生真实性的实现,描述了教师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的定位倾向,说明了人们当时对教师的普遍价值与期望。如作为“园丁”的教师就要关心学生,作为“蜡烛”的教师就要牺牲自己,作为“工程师”的教师就要塑造灵魂等等。并且,隐喻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特定时代与历史环境,如“水桶论”一直是坚守教师是人类知识的载体的价值取向;“铺路石”、“孺子牛”与“蜡烛”等隐喻要求教师大爱无痕,无私奉献的价值传统;“工程师论”恰好是工业文明中坚守科学理性的价值需要;“臭老九”却是特殊历史时代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教师隐喻有一个可怕的危险,我们在反复强调并坚守教师隐喻所歌颂的教师正面伦理价值时,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隐藏其中的负面价值。这就是笔者所要论述的传统教师隐喻的伦理悖论。如与人的存在及其价值有关的平等、自由和控制等教育中的根本问题,需要对之进行重新批判、审视与建构。林贤治先生有一句话特别深刻:“人类记忆中最耸人听闻的罪恶,并非一群无法无天的乌合之众所为,而是由身穿制服的唯命是从的人完成的;它不是源自秩序的破坏,而是一种源自完好的秩序的统治。”现实学校生活中,许多压迫人性甚至戕害生命的事件,我们往往将之边缘化,归咎于社会弊端或历史遗留下来的野蛮行为,从而免除了教育合理性的追问与反思。当我们被置入一个物质与精神高度剧变的复杂社会时,深感传统教师隐喻或如瞎子摸象,抓不到教师伦理的根本,难以将特殊上升到普遍。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教师隐喻应该与学生的生命属性、自由生长及适应环境等教育的实质性内容相关,它需要被重新定义。
二、角色神圣: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正面伦理价值
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教师角色神圣性,内化为教师的品质,并先于教师个体自我的存在,使教师在教育关系中成为支配者角色,规定了教师如何对学生、对知识与对自己的道德责任与实践义务,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相对积极的伦理价值。下面从几个主要的教师隐喻说明其蕴含的正面伦理价值。
1 灵魂的启蒙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施者与创造者。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学习的盲目性和个性的复杂性,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是工程师”的隐喻赋予了教师职业神圣性以现代性内涵。教师通过对灵魂的不断认识、加工和唤醒、设计与规划,希望塑造人类的灵魂,把一个个幼小的儿童塑造成具有各式各样主体意识的个体。教师对受教育者加工的同时,也需要对自我加工。通过唤醒别人的意识以唤醒自己的意识,从唤醒的意识中认识自我,最后不断地形成新的意识。正如希腊德尔菲神庙前的那句话: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虽然这是几千年前的一句话,在现在看来又是如此平凡,但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更何况是作为灵魂启蒙者的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地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在学习工作中认识到自己主体意识的存在,要反思自己的责任,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教师是灵魂的启蒙者,是从提升自己灵魂品质开始并最终指向、启迪学生灵魂并使其得到升华的。
关键词: 网络教学 传统课堂 教师角色改变
引言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一位教授曾经预言:“有一天,我们将会拥有一种技术使我们在任何时间里以任何媒体、任何主题、任何顺序都可以显示信息。”话音刚落便遭来他学生的一片讥笑声,他们认为这绝不会发生。但是,这位教授在1957年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因为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登上虚拟的网络空间,万维网确实可以在任何时间里以任何媒体、任何主题、任何顺序提供信息。正如克罗斯曼(Crossman,1999)所说:“我们还可以自豪地加上一点,‘在任何地方’。”没有任何技术如同万维网那样如此迅速地发展。社会正处于巨变之中,对教学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有数个教师的传统教学”已经悄然让位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教师都可以进行的教学模式”(Aggarwal and Bento,1999)。
一、基于网络的教学
根据史密斯和里根(Smith and Ragan 1993)所述:“基于网络的教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以及促进学习者获得想要的特定的学习目标的活动。媒介就是运用此的教师对信息的交流。基于网络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许多资源,支持合作。”如果我们熟知基于网络教学系统的被称为组成部分的重要部分,就将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实际上,其组成部分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并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特点而设计的基于网络的先进教学项目,可以显示出有助于教和学的无数个特点。基于网络的教学项目组成部分越多,就越显示出更多的特点,以下表格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传统课堂的弊端
过去的50年针对一些遥远的学校对课堂实践的持续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把传统课堂教学当做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其弊端如下。
1.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倾听。
2.教学经常面对整个班级,而照顾不到小组或者个人。
3.授课时间多数由教师安排。
4.教师要依靠教科书来指导课程及做出决策。
5.传统课堂空间有限。
6.学生无法选择他们想要的教师、上课内容及活动场所。
7.缺乏实用的即时的信息。
显然,传统学习模式由于无法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最优势的学习环境而备受质疑。随着万维网的发展,学习者更有可能选择想学习和建构的内容。因此面对这个强有力的网络,对于有能力用全球视野、民主的互动的模式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的教师需要实现从传统课堂到现代网络的转变。
三、教师必须跟上角色转变的步伐
随着因特网上课程资料的发明,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唯有教师是所有知识来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与课程的知识、技能和观点有关的方面教师尚需继续发挥相关的作用。其中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就是教师要成为一个导师。教师也可以是一个从众多媒体中所示的信息中发现、评估、论述意义的促进者。此外,教师还要充当在各个领域里帮助学生的导游。因此,教师必须发展以下所需技能(如下表所示):
1.懂得如何运用电子邮件传播信息。
2.参与聊天和电子公告场合。
3.掌握学习管理设备,用计算机来对学生进行分类测试。
4.评分和更新学习成绩。
5.对例如论文和开放性问题的自由文本解释的电子信息。
结语
万维网确实提供了所有信息,但是并不是所获信息对学习者都有效。教师也许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习者找到更适合的知识。这就是教师必须实现的改变,以便为学习者提供更明智的服务,即成为一个监控者和导师,同时网络使学习者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研究者和构建者。
总之,基于网络的技术已经成为显著影响未来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以今天的潮流滚滚向前席卷着未来,以无数种方式改变着当今的教学体系,但是它仅仅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无法替代人类的任何智慧和创造。
参考文献:
[1]Crossman,D.M..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Wide Web. New Jersey: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inc,1999.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音乐教师 角色转换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改革目标,随后相继出台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的音乐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提高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对音乐教育改革的千变万化来说,音乐教师的变化是核心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使得音乐教师要尽快与传统角色分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
一、由“教书匠”转变为“促进者”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把书本知识毫无遗漏地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的意愿如何、未来社会需要与否,也不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大小。这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教育,无疑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培养出无数“知识口袋”式的学生。新的教育理念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观,主张给学生应有的权力和“自由度”,通过教师的爱心、鼓励、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与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与真实的自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只重视对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技能,缺乏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每节课的形式都固定不变、毫无新意,长此以往,有些教师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必须从“教书匠”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二、由“执行者”转变为“创新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课程规范的机械执行者,教学参考资料的照搬者。以教学大纲为“纲”“教”教科书已成为教师职业行为的常规,教师在照搬经验的机械化、程式化的模式中不能自拔。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成长的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拓宽教学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注重课程要求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长期以来,教育由于过于强调传承,教师的创造性受到严重制约,机械、简单的重复劳动造成音乐教师职业的可替代性。因而当今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造教育观念的教师。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与重要性,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音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逐步建立创造的信心,养成创造的习惯,增强创造的意识并富于创造精神,最终获得杰出的创造能力。
三、由“独行者”转变为“合作者”
《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接受音乐教育,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音乐天资高的学生。以往的音乐教学表面看起来似乎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需要,而是偏向于少数尖子生和学校的业绩。必须承认,在音乐才能方面,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这不等于说条件差的就不具备学习音乐的才能和权利。就学习音乐而言,人人都有天分,差异仅仅是相对的。因此,教师应该用更多的办法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每一个人学习音乐的角度与途径,寻求适合众人参与的形式,采取人人都可接受的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音乐课程综合化的趋势,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以权威的形象出现,教师和学生以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出现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情感的交流者,然后才是指导者。在多边互动、主体交流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要尊重学生人格,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学习个性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导师,音乐又是直接触动精神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标志,而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水平。因此音乐教师应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张叔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中学音乐教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2.
关键词:成员分类分析;教师角色;合作学习;传统教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12-02
教师角色的转换直接影响到了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教师角色必须做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由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高校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角色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社会中教师角色的局限性日渐凸显。如何实现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成功转型,成为高校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转变与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有助于高校教师角色转型的实现。
一、成员分类分析理论
成员分类分析理论(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简写MCA)是由哈维萨克斯(Sacks)于1972年提出的,属于民族方法学和对话分析的一个分支。它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解释实际导向、公认意义和文化推理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把焦点集中在个体作为某个种类的人的一种可识别性。更加具体的说就是有关个体作为社会的中某个种类,根据这些分类来组织活动,与此同时把自己归为某种社会成员。这种构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个体与他们的语言交流进行的。成员分析理论经常别用来分析人们日常情境对话中人们如何使用语言。MAC不多用作一种来测试实际对话中发生情况的一种预测,更多的是用来解释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资源。
MCA(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旨在研究成员如何通过种类(categories)、策略(devices)、预测(predicates)三个手段展开对话,进行互动。Sacks以“婴儿哭了,妈妈过来抱起他”为例指出,根据这两句话,读者会很自然地理解为,婴儿哭了,他的妈妈把它抱起来。其中,婴儿和妈妈被称为成员种类(membership categories)。人们之所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两者同时属于更高一层的the family,也就是成员分类策略(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devices)。在整个活动当中,婴儿的哭与妈妈的抱婴儿都属于种类必做活动(Category-bound activities),这些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常识性知识相联系。
在此基础上,Sacks提出了两条规则,即经济原则(economy rule)与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 rule)。经济原则指的是如果一个成员仅用任何策略(device)中的一个种类(category),那他就符合了经济原则。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如果同一个群体的人具有给种类(category)的同样特征,那么其他该群体的成员也应该同属于这个种类(category),这就是所谓的一致性原则。随后,Sacks又提出了一个听话人准则(hearer’s maxim),即听话人听到了两个或者更多的种类(category),而这些种类category又同属于一个策略(device),那么听话人就会把这些种类(category)联系起来加以理解。
根据萨克斯所说,使用社会分类的核心元素是成员分类的策略和一套应用规则,应用原则可以根据分类策略将各个种类分入某个体或者个体的集合。其中一致性原则和听话人准则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总是会根据这个分类策略将说话的人和听者进行分类。进而,这种分类还可以推论某典型的对话活动,根据种类这种活动被认为是会一定发生的。但对于萨克斯和他的追随者的问题是某人在某种情形下常被认为是“正确的”的,定义这个正确的原则是什么?根据对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CA)所提供的顺序排序和接收者设计原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Jayusi(1984 &1991)提出了有关分类的道德和规范的特征。道德性和规范性的标准被引入到了成员分类分析的解释中,正如萨克斯在文中经常引用的一个经典的案例:一个婴儿在哭,妈妈过来抱他,根据道德规范,孩子在哭,母亲就会或者应该过来安慰宝宝,这是符合妈妈的角色的。有了道德规范的意义,就将MCA固定地拖入了一种社会的情境中,更加具有应用性。关于成员分类分析国内鲜见此类研究,只有王颖(2012)对萨克斯提出的成员分类建设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在即时语境和即时交流的框架内,对教师的成员分类建设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法学生和教师的成员分类分析
下面以成员分类分析角度浅议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法学生和教师的分类建设。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双边互动观,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简而言之,即:要求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对体育课堂上的教师成员分类进行分析时,我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在所记录的语篇中找到成员分类建设的谈判过程。以下是以应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在太极拳项目教学中即时交流为例,从成员分类分析角度提出教师角色的成员分类建设。
例1:传统教学。教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前四个动作——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现在我们学习第一个动作——起式,两脚分开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双手慢慢抬起,抬至……学生:跟着做。教师:(做完起式动作)回头看学生,并到学生中纠正错误动作。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体育教学中是以教师教学—学生模仿—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改正为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以较规范的语言,类似于播音员,建立权威的形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信息的提供者,这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的主要来源,遵循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学生可以直接接收到教师传递的权威信息,不需要探索只需要模仿和记忆,效率较高;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并做示范,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接受知识,其过多强调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做示范,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时间相对少,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减少,不利于课堂信息量的丰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2:合作学习。教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前四个动作——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大家看看我刚刚发给到你们手中的材料,上面有四个动作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讲解,现在我们根据上次课的分组,大家一起来学习这四个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的四个成员分别担任讲解员、研究员、动作示范者和组长,所承担角色由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决定并在下一次课后进行轮换。每个小组成员都掌握学习材料后,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教师检查合格为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将根据小组学习速度来决定优胜组,大家现在开始学习。学生:开始协商分配角色,并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给予合作技能的指导,在学生存在问题的时候给予解答。有小组示意完成学习后,教师给予评估,检查合格视为完成学习任务,检查不合格给予再次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李莉.知识传播者还是课程建设者——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与教改同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8):31-32.
[2]王德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教育评论,2010,(01):68-70.
关键词:出纳;小班;角色扮演;带教法;实训
出纳综合实训是财务专业士官学员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手段之一,是学员正式实习、上岗前的“技能综合演练”。出纳综合实训具有专业内容广泛、演练科目众多、场地转换频繁、沟通协作困难等诸多特点,按照传统单一的带教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实训科目正常推进,实训效果差,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出纳综合实训,以期将多课程专业知识整合转化为学员实践操作技能,这对于出纳综合实训意义重大。我们在襄阳士官学校基层财务系对财务专业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出纳综合实训中将传统的由专业教员带教模式结合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一、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抽取
本次实验选择财务专业(中职)2011级学员22队共100名学员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教学计划,在2012年5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一区队45名学员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单一带教法,实训作业在固定位置的教学楼306大教室进行,学员不分组,主要依托专业教员的示范带教进行;在2012年6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二区队55名学员(含17名女学员)作为实验组,采取小班分组角色扮演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模式,实训作业在不固定位置的教学楼505财务实训中心进行,学员按每5人为一组,共分成11个财务作业小组,区分人员角色和作业场地,实训科目主要由实训作业小组共同协商讨论,专业教员个别指导帮带进行。
(二)实验方法
2012年5月份对照组45人按传统单一带教法进行,2012年6月份实验组55人除重要科目接受传统的专业教员带教外,在实训全过程还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小组共同作业模式进行,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实验组学员每5人为一组,成立财务作业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财务科长、会计助理员、出纳助理员、业务经办人员、银行等其他机构工作人员等角色。专业带教教员主要是引导学员对模拟业务进行判断分析,协调同一作业小组不同成员达成共识,形成业务处理意见,指导各作业小组有效完成整个实训作业流程,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对学员综合表现进行评判打分,为实验提供数据。
(三)评价指标
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结束后,学员实训成绩根据最终形成的会计实训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根据财务业务工作流程按模块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财会基本技能,2.票证处理技能,3.现金银行业务,4.账簿处理技能,5.会计档案整理
以上内容共分成10项考核指标,包括职业态度、财会三功、现金业务、银行业务、数据较验、票证处理、账簿处理、运算能力、凭证装订、协作能力等10项考核点,每项10分,满分100分。
(四)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采用分类比较法,其中计数项目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量资料采用秩检验。
二、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两组学员的实训综合成绩主要指标数据比较如表1、2所示:
三、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样本学员的得分情况就可明显看出,在实务操作中其得分普遍高于对照组,可以说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在实训过程中有以下显著优点:
第一,按军队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设置了不同角色,由各小组学员分工协作完成,这可以使学员更加直观的了解军队单位财务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分工,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协作沟通的工作技巧,这种实训模式还能理清学员在实训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对军队出纳工作形成整体认识,为今后部队实习、上岗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科目涉及军队财务专业众多课程,知识面广泛,专业带教教员由于专业限制,无法精通各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实行小组作业模式可方便学员集体协商讨论,共同整合业务处理意见,将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第三,分组实训可有效提高实训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可开展更多演练科目,同时分组角色扮演模式形式有趣,参训学员兴趣热情高,互动交流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随着基层财务系军队财务教学实训中心软硬件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军队出纳综合实训中采用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的教学实训方法将极大的提高综合实训效果,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从而缩小与部队用人单位对后勤士官人才需求的差距。(作者单位:1.襄阳士官学校;2.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干休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