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5:24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贸易专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您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一名来自XX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XX届的本科毕业生,正值毕业在即的关键时期,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认真表现,尽早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融入到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中,为贵公司的发展壮大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是一名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大学生,而且我一直非常热爱足球这项运动,并和团队在很多市级、校级比赛中创下佳绩。正因如此,步入大学校门的我就立下志向,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组建更棒的团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怀着这种追求,我在大学四年中,不论是班级集体活动、学校文体活动还是足球比赛,我都积极参与,踊跃展现自我,在不断的良性互动中,收获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心得,也同时受到师生的喜爱和赞许。
在大学学习中,我想,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实践相结合起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与具体社会工作的衔接点并不是特别容易找到,所以在对国贸理论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我的实践更侧重于与市场联系紧密的营销、人力及销售等方面。于是在大学业余时间,我参加了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XX校团委共同主办的第X期XX创业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XX各科课程并参加了户外扩展训练。经过培训,我正确认识了自我,创业意识得到增强,并且对自己及企业即将面临的市场环境有理性的认识,培养了我的创业及就业素养。
在学习的同时,我也没有放弃我的爱好——书法和足球。书法于我而言,是放松身心的好伙伴。文字随着心情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姿态,让我在浮躁的气氛中开辟出自己的一方净土。而足球于我而言,是挥洒汗水的好朋友。身体和灵魂都随着足球在场上舞动、加速,让我在速度的中体会运动的乐趣,练就强壮的体魄。一动一静,书法和足球让我练成了强大的内心,培养了我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队员们也因有我这样一位对运动充满热情、对队员充满关怀的队长而骄傲。
但是,大学毕竟和社会不同,要想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还必须走进社会。因此在20XX年暑期,我参加了XXX公司组织的实习。这次实习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炎热的酷暑,我们坚守着销售专员的岗位,汗水是对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毅力的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及奋斗的重要性,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曾经进入大学时的追求,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努力,我很自信并很自豪实现了我的目标,然而,一个目标的完成预示着新的更高目标的建立。我期待能够尽早走上工作岗位,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更多地奉献于贵公司的事业发展的征程中。我真心期望贵公司的选择与我的寻觅能交汇同行,贵公司的壮大与我的成长能交映成辉!
此致
敬礼!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操作性 实践技能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外语听说读写,熟悉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富有现代市场意识和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并能承担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日常管理工作,熟悉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能从事国际营销、外贸管理与对外交流工作的人才。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简单易行的衡量标准,这是因为各大院校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是一致的,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
根据历年市场调研的结果,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定向为:面向各类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及其他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对外销售及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保险、报检、跟单、单证和报关等业务工作或经营管理工作。主要的具体职业岗位为:(1)在对外经贸企业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对外签订购销合同等对外贸易业务活动。(2)在专业报关公司与报关公司从事报检、报关工作。(3)在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跟单、制单、报检和自理报关业务。(4)在对外经贸企业从事专职制单的单证员工作。(5)在外运公司或货运公司中从事货物运输与管理、货运或船务等货代业务。这些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全面反映劳动者的素质状况,应该采取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
二、当前实践教学环节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分析
(一)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在外贸流程中的关系。
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主要有: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等资格证书。在国际贸易中,上述从业岗位在工作性质上都属于与外贸业务有关的从业岗位,工作内容会涉及建立业务关系、磋商谈判、货物运输与保险、商检与报关、制单结汇等整个进出口贸易业务环节。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的特点和从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由不同的主考机构设置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外销员在外贸流程中涉及的操作范围是最为广泛的。从建立业务关系一直到最后的收汇/出口退税,这整个的外贸流程都离不开外销员的具体操作。外销员涉及外贸的操作流程包括:建立业务关系、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审证、备货、商检/客检、出口仓库、报关、运输工具、交单议付、收汇/出口退税。跟单员、报检员、报关员、货代员、单证员的所有操作流程均囊括在外销员的外贸操作流程中。(见下图1)
(二)现阶段国际贸易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阶段的实践在教学方面的安排如下。
1.教学设计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学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另一方面,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遇到实践问题时束手无策。
三、加强操作性实践技能训练的措施
(一)改变实践训练方式。
操作性技能的训练与实践国际贸易业务环节复杂,涉及进出口询盘、商务谈判、价格确定、运输保险、报关报税、进出口检验、合同拟订和各种往来单证的审核,专业性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有很高的规范性要求。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就很难适应国际贸易业务的多元技能要求。如此繁杂的业务环节和严格的操作规范,简单的过程讲解和原理介绍很难达到系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目的。目前操作性技能的训练软件基本上是以流程方式为主,在既定环境下填写规范的内容。虽然学生摆脱了枯燥的“作业模式”,但是因在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填写,并在填写完毕只能自己与标准答案对比,只是起到练习的功能,无法实现横向对比,难以产生竞争的观念,反而会使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该种训练的结果只是使学生成为“流水线线下的熟练工”,在实践中也难以充当“创新性”人才。因此将传统静态表格形式的课堂作业转化为动态、仿真的国际贸易流程,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入竞争观念,进行各种贸易流程模拟。这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动查找技能操作上的失误,并主动寻找改正方法,否则其将在虚拟的环境中失去交易机会或者承受巨额的损失。
(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操作题作为实训的内容之一。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简单分类,应该在每学期根据所开设课程和所要安排的资格证书时间来加强实训的内容,这样对理论学习起到有效的巩固作用,并且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同时能降低学生考试成本。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运用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指导,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和预期效果,但是我们还应当建立一支技能和素质水平较高的“双师”队伍作为教学的实施保障。在培养国际贸易“双师”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加培养的方法,首先,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将专业教师派驻到企业去,进行下厂实习,在实践中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四)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模式划分主要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方案中的时间、空间和组织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主要提倡用“学年分段”及“2.5+1.5”工学结合模式。“2.5+1.5”即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半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这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323-324.
[2]中国海关报关员培训考试大网..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网络课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
一、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最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高职教学在改革路上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依然将老师居于主导地位,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把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专业性作为讲解的重点,反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对于高职商贸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来说,如果在教学设计中缺乏富有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整个过程,那么这将会增大学生对于国际贸易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难度,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独立面对实际的外贸业务,也没有办法达到外贸公司对于应聘者提出的“上岗及上手”的业务要求。所以,将网络课程建设作为支撑,对于高职商贸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更大程度上的转变,正是大势所趋。充分施展网络课程的优点,丰富教学形式,采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的动画、图文、视频等各种制作方法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可以指导专业老师应用资源备课。
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职业教育的范畴中,数字化资源应用相对于其他领域较为落后,硬件建设所占的比重远大于软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没有形成系统,质量也低,有关的教学应用探究也很少。
(一)优质数字化资源比例不足
依据现在所能找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文本所占的比重最大。观察表明,虚拟实验实训资源和动画所占的比重最小。但是这两种教学资源是最能够改善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的,同时也是最能够满足本课程教学要求的。这也体现出本课程缺乏高质量数字化资源。
(二)数字化资源未能充分共享
共享性是数字化资源是否被完全应用的重要因素。网络教学平台是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支撑部分。但是根据调查,真正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院校并不在多数,更有学校表明暂时没有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想法。对于已经建成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用于共享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资源也是少之又少。
三、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设计思路
(一)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方式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范畴当中,随着开发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进一步强化,各种技术手段在一步一步的慢慢建构和运用起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网络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和多媒体课件。而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表现方式为网络课程和多媒体配套光盘,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当前的高职学生、师资和教学设备的状况,能够更充分地满足教学需要。网络课程是依据某一课程大纲的教学要求所形成的一种多媒体表现形式。如果将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相比,网络课程在课程的结构上系统性更强。除了能够体现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增加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其他信息。不光存储量大而且还可以做到实时更新,方便各种学习形式,例如远程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等。尽管数字化资源库的学习支持功能更强,但同时它对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还有老师的讲解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时间长,结构也比较繁琐,各方面的耗费也比较大。所以,数字化资源库应该要经过长时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累积。
(二)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资金的合理分配,开发团队的建设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事实上,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不应该只依靠于拥有专业知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公司。专业公司虽然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其所开发的教学产品也仅仅止步于最基础的状态,不但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设计而且也无法达到实际教学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将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领导、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具有专业软件开发知识的公司的技术能力、学校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出版部门的教学资源建设经验合为一体,形成一个高能力的团队,各方面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够真正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数字经济;湖南高职教育;商科专业;人才培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优势不断凸显,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推动力。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大量职业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不管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将会诞生出更多新的职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将会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中的两条腿,要持续推动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化职业教育转化,为行业和企业供应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技能人才。
1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从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数字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中指出,湖南在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5位。湖南属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产业集群特点,长沙作为省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初步形成了“一园五区两山”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对湖南数字经济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中国首条“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和包支付产业园”的持续发展、长沙高新区互联网企业的上市、5G技术在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应用、传统零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使得湖南区域经济转危为机。2020年湖南移动电商、社交新零售、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移动办公等细分领域融合创新,逆势上涨。2020年,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但是数字经济在湖南省经济总量中占比依旧相对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双重短缺等方面。
2数字经济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数字贸易快速向前发展,移动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行业快速崛起,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不仅使企业和行业急需稀缺行业的高学历高级人才,也急需经验丰富的职业工人和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对人才需求更新也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商科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需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时代新科技结合起来,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在数字经济方面最热门的行业有互联网服务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农业、传媒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见表1);而在商科专业方向,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领域招聘需求增长较快,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比2020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见表2);随着出口贸易的逐渐恢复,进出口贸易行业在就业上也受到利好影响,竞争指数相对降低,职位供给比较大,在长沙地区商科方向薪水方面,贸易/进出口行业薪水相对较高(见表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职位供给旺盛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体现在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本身求职人员职业素养不匹配的问题,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高校一直在摸索和研究的课题。
3人才培养瓶颈分析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商科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同时受疫情持续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等各方面压力,2020年大学生就业遭受重大冲击,中小企业校招岗位需求减少,大企业岗位竞争压力激增,导致岗位要求不断升级,不断向名校倾斜,不断向高学历倾斜,出现研究生学历抢占本科生职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职位的局面,进一步压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空间,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瓶颈期。如何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3.1专业定位偏差。专业定位偏差包括认知性偏差和结构性偏差。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湖南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性,使得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存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商科专业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的专业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认为国际商务和国内电子商务类似,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营销等同于推销。结构性偏差主要体现在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及设置结构与企业职业人才需求结构及规模之间的偏差。在数字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消费模式和销售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商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有可为,因此,高职院校在商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结合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如2020年湖南自贸区成立等利好信息,结合本校和企业资源,明确专业定位,为湖南地区经济发展输入应用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3.2人才培养方式认知偏差。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就业率,过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容易走入的人才培养极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区分开来,避免陷入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误区,要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与综合培养。专业知识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专业对应性、岗位适用性和知识前沿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提高所学知识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学习氛围、教学模式和专业群方面的建设,这些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应当向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当前高职商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很明显,不利于他们融入企业和社会。如何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中,适当融入社会、历史、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艺术、法律、工匠精神等信息,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商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也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入摸索和研究的问题。
3.3教师队伍培养单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较高,职业技能相对缺乏;高职院校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平时重点也放在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职业技能培养有所忽略,这些问题导致教师队伍培养比较单一和单薄。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行业和企业也在对用人标准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单纯只追求专业知识授课和科研能力,可能不能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资讯和信息,比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关务知识,海关每年都会有信息变更,如果教师只守着自己的固定教材认真上课,不去经常与外贸企业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所传授的过时的知识对学生也将是无用的。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创新创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也要鼓励和激励高校教师多到企业中去实践学习,多与相关商科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交流和学习,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将有助于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3.4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湖南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及其实施细则条款并没有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并不完善。大企业因为人才需求层次不同,一般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另外,中小型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人才培养的长远意识和战略意识,合作意愿和合作主动性不强;同时企业也会担心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担心人才培养成本和人才流失问题。这些瓶颈问题都制约企业不能高质量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来。
3.5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环节缺失,将直接体现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方面。除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参与学校组织的校企合作实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自律性较差、责任感缺失、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宣讲,先成人后成才。
4对策研究
4.1专业定位精准化和动态化。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应该精准化,在给学生做学前教育和专业宣讲时着重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定位,纠正专业认知偏差。但是根据职业不断变迁的社会现实,专业培养又不能陷入一成不变的困局,要实施动态化的专业定位调整,既要使学生明白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又要考虑学生就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至少考虑3~4年的因为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周期性风险,确保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和方向,在不超出职业方向和定位的范畴内,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生的学习方向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4.2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数字经济背景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培养适合湖南地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善于根据湖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进行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以满足湖南区域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商科专业设置应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商科对应岗位和职业的深入分析,合理调整商科专业设置。
4.3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项目的财政投入,鼓励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培、国培、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组织的师资“1+X”证书培训,获取行业前沿知识和新动态;鼓励老师带队参加湖南省技能竞赛以及商科行业技能赛项,如互联网+国际贸易赛项、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技能赛项等等,通过参与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促课、以赛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4.4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高职院校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产学研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通力合作和互相配合。政府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能够激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政策和制度,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如政府拨款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政府联合地方行业协会,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定期举办行业、企业、教师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培训,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流失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第三方协议,明确“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4.5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内涵包括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诚信意识、通识教育等内容。高职院校不光要培养商科专业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从商技能,同时也要加强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方向。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湖南省、行业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湖南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湖南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各校发展情况,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教师培养、企业积极性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采取适合各校的人才培养路径,为湖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博,杨延.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偏差所致就业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18~23.
[2]吴旻.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20(6):246~248.
数字贸易作为以实现供求双方直接贸易为目标的新生产业,2006年3月最先发端于富有创新精神的南粤大地。数字贸易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云计算为基础,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为供求双方提供交互所需的数字化电子信息,实现以数字化信息为贸易标的的商业模式。
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一直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并从事港口、媒体等多元投资,在中国地区拥有投资额过500亿元,有着雄厚的投资实力。近年来互联网的强势发展,引起大中华国际集团高度重视,大中华威斯达的成立是大中华国际集团瞄准网络商机,进军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9年,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决定和数字贸易产业的技术供应商威斯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公司大中华威斯达,作为数字贸易搜索技术gidsoo在中国区的独家专营商。大中华国际集团以此次合作吹响进军网络搜索引擎的号角,通过“触网”以寻求新的强势利润增长点,成就大中华国际集团的又一重大辉煌。
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简称“京交会”)于2012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的创新与融合”为主题,通过设立服务贸易展示洽谈专区、组织数字出版专题活动等形式,展示中关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及试点成果,促进服务贸易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探索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
首届京交会期间,中关村示范区组织开展了中关村服务贸易展示洽谈专区、数字出版大会、数字出版圆桌会议、数字出版投资交易路演会等四项活动,积极发挥中关村领军企业、行业组织的作用,打造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促进出版与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创新与融合,推动数字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
初显身手的中关村现代服务业
此次京交会规模宏大,参与者众多。在中关村服务贸易展示洽谈专区,主要包括中关村服务贸易总体展示与专业交易洽谈两个板块。展示了中关村20余家企业的最新项目和产品,世纪禾光的中小微企业海外销售平台项目,千方科技的基于车联网的营运性车辆智能监控与服务系统项目,中文在线的手机出版、手持阅读、互联网阅读,水晶石的新型数字化展示集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嘉博文的城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示范应用与服务项目,优纳、麦邦的远程手术急救及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天智航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航天恒星的“天”“空”“地”导航终端、导航信号源与测试系统、导航应用系统产品,数码大方、优纳等一批企业的数字设计打样开模检测及智能生产等。同时交易会通过项目及产品展示、现场洽谈、一对一交流等方式,组织中文在线公司、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服务贸易上下游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交易洽谈,促进交易成果的实现。展会期间,中关村企业京东商城与联通华盛、腾龙时代、HTC、诺基亚公司签订年度采购(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达20多亿元。
2011年7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批复,在中关村开展全国第一个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通过政策先行先试探索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2011年,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29%;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向高技术服务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共支持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项目57个,支持资金5.52亿元。
高科技园区的服务业特色
据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具有“三高、两新、一低”的总体特征。“三高”即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两新”即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一低”即低碳。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是以高新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为主要支撑的新兴服务业态及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二是体现了高技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聚焦了从创意到研发、设计,到高端制造,到电子商务物流全产业链的高端服务业态。三是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用科技手段实现文化创意,以文化品味提升科技内涵,推动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四是立足北京,服务全国。2011年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达1890亿元,占全国的1/3以上,其中约80%输出到京外地区。
据悉,目前中关村现代服务业在四个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一是信息服务业全国领先。已经成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聚集了从云到端完整的产业链和各环节领军企业——比如,在核心芯片环节,以创毅视讯、君正为代表。在基础软件环节,以播思通讯、优视、京联云为代表。在安全环节,以奇虎、网秦为代表。在智能终端环节,以联想、小米为代表,等等;持续引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高端发展方向,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制了30多项国际标准;聚集了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的核心战略资源、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在云计算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抢占了全球云计算战略高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如天云科技的云箱、友友天宇的云操作系统、世纪互联的IPv4/IPv6的云网络基础设施、龙芯的云计算服务器芯片等。二是科技服务业全国领先。中关村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著名的有康龙化成、中美冠科等;在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设计、工程等专业服务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如创毅视讯、洛可可、数码大方等。三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全国领先,汇集了电子商务领域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在B2C领域,全国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6家总部在中关村,包括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当当网等;在B2B领域,有著名的敦煌网和慧聪网等。四是节能环保产业全国领先。中关村企业占全国节能服务备案企业总数的14%,位居第一。在节能领域,有神雾热能等企业,在水处理领域,有桑德环保、碧水源等领军企业。
数字出版和动漫游戏
产业成亮点
作为本次京交会的重要活动,数字出版大会和数字出版圆桌会议于5月29日上、下午分别召开,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文在线公司承办。活动邀请了国际出版名家、企业代表、领军人物,通过主旨演讲、专题研讨、共同宣言、合作签约等形式,共议数字出版未来以及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分享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果和体会,构筑国际化高端合作平台。
数字出版投资交易路演会作为“创业中关村”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于5月29日下午举行,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金融工作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主办,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与清华科技园承办。活动选取了5家中关村数字出版领域的高成长企业,面向投资人进行创业项目展示和。同时邀请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与中关村企业,通过融资路演、创业导师点评等方式进行现场对接。
而另一项重要贸易洽谈活动——首届京交会动漫游戏洽商交易会于5月28日至5月31日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动漫游戏产业联盟及中关村数字内容产业协会共同主办,分别举办动漫游戏产业专场洽谈交易会、海内外平台系列会、英国数字多媒体项目推介会、数字多媒体项目系列会,及文化名城—民俗产业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服务洽商会等五项专题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10余个国家的30余家国际企业参与洽商,国内30余个省市超过300家企业也报名参加,为英国BBC环球、日本金润株式会社、英国 DENE、百度、腾讯、联通、完美世界、央视动画等28家知名企业提供了私密洽商包间。
美国数字电视时限再揭国内企业专利伤疤
“美国数字电视专利费”事件再次为中国企业敲响知识产权的警钟。
随着电视技术从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一次质的飞跃正在电视产业发生。IDC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电视机销量将达1.96亿台,销售收入将达860亿美元,其中数字电视占全球电视机的出货量到2008年其比例将提高到60%,销售收入将达到700亿美元。
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全球彩电销量的递增,对于已经建立了一定产业基础的我国彩电企业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据统计,美国是我国彩电最大出口市场,2006年前10个月出口彩电1281.6万台,金额30.9亿美元,分别占全部出口彩电的27%和40%。
开拓海外市场一度被认为是国内企业摆脱相互间激烈的价格肉搏战,寻求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个被广为看重的机会却可能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而演变成为一场空前的灾难。
机遇还是陷阱?
来自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数字电视用户数约为5900万,传统电视用户数有1.9亿,相差两倍多。而到2010年,传统电视用户数为1.17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6亿,数量基本与传统电视用户数持平。
如此庞大的数字电视市场吸引了全球彩电企业的关注。在竞争过程中,中国企业逐渐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并逐渐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然而,由于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差距,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仍未占据整体的主导地位。
日前传出的一条消息,让中国彩电企业的神经再度紧张起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近日的信息显示,按照美国数字电视转换的时间表,从明年3月1日开始,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电视机都必须是数字电视,且必须符合ATSC(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标准的技术规范。
据了解,这个标准背后捆绑着少数国际彩电巨头的技术专利。ATSC是美国先进电视委员会制定的数字广播地面标准,FCC于 1996年底正式批准,该标准业已被加拿大、韩国和阿根廷接受。有媒体预测, 如果按照ATSC对韩国电视的收费标准(每台数字电视20~30美元)计算,中国彩电企业因这些专利授权每年将多支出约10亿美元。
标准缺失之痛
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线相对应的是,国际巨头们也同时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市场。资料显示,到2008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销售额将达到700亿美元。中国数字电视相关设备市场规模也将达到万亿元以上。如此硕大的蛋糕,自然引得跨国巨头蜂拥而至。目前,美国朗讯公司、美国哈雷公司、比利时巴可网络公司、法国汤姆逊广播系统公司、荷兰爱迪德公司、荷兰万播技术控股公司等专业广播电视设备厂商已全部进入中国,LG、三星、索尼、松下等国外家电生产厂商也纷纷加大了在华高端彩电的产量和投资力度。
令人痛惜的是,由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不足,在这场国内外企业间的彩电争夺战中,国内企业并不占优势。有关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类专利申请前10位中,没有一家中国内地企业。而在电视产业的下一个“高地”――数字电视领域,72%的核心技术已经被日本、美国和韩国掌握。
去年9月9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的“第三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表示,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的“瓶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决定平板电视产业生死命运的最关键的部件――面板和核心模块上,中国彩电企业至今仍是‘拿来主义’。”家电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这才是中国彩电产业的“死穴”所在。据了解,占数字电视成本一半以上的的高清显示器――LCD、PDP、DLP、LCOS等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而融合音视频解码等技术的集成电路芯片也依赖于日、美、韩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自主专利技术的匮乏,是国内业界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消息如此敏感的根源。
联盟才能自救
事实上,彩电企业当前面临的危机,并非我国企业受困于国外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案例。
商务部去年12月25日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在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产品由于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遭受691亿美元的直接损失,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9.07%。此外,2005年中国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为217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8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19.29%。
面对DVD的前车之鉴,国内彩电企业的出路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可喜的是,国内企业并未气馁,而是通过联盟等形式展开了市场自救。
日前有消息称,长虹、TCL、康佳、创维、海信、厦华、海尔、上广电、熊猫、西湖、新科、万利达和夏新等13家中国彩电企业正在共同注册一家合资公司,与海外的专利权人进行谈判。
据了解,13家彩电企业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会组成一个中国企业的数字电视专利池;与此同时,彩电企业还会加大研发力度。具体来说,比如HDMI接口专利的年费约为1.5万美元,中国彩电企业一方面加入它的联盟,看能否买对方的专利;另一方面也在组织相关的工厂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可以与HDMI兼容的接口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国内彩电企业的首次联盟。早在去年5月28日,长虹、康佳、创维、海信、海尔、厦华、熊猫、上广电、TCL等9家中国彩电企业就在北京宣布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组织下设立技术标准协调、知识产权协调、国际市场协调以及国内市场协调四个专业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