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时间:2023-06-06 15:45:22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教育市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教育市场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教学 市场互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市场导向”(Market-oriented)这一教育大环境下展开的。过去美术院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下的是艺术家式的人才,而“大众教育”模式是针对市场的。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过去,传统的办学模式导致高校专业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造成“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这充分说明原有培养模式不是针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已经不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时代,所有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都会被市场立刻消化,而且,这个消化过程正逐渐呈加速化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紧密联系高科技,因此,专业教学必须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市场有效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及时从市场获得最快的信息,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专业教学建立与市场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包豪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现代艺术设计实践引入设计的感知训练。吉迪恩曾评价过“自然,学生靠这些练习不会成为艺术家,但这些练习可为他们打开表达之门,给他们新的视野。诚然,在我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缺乏足够的设计实践是影响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有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有观念的问题。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如交互媒体设计方向的学生经常由于缺乏对某类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特性、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消费者期待等方面的了解而使自己的设计成为空中楼阁、花俏而不实用。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学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是解决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习、实践环节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普遍开设了许多操作性、应用性的软件设计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社会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其中有由于数字设计所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造成硬件设备及教学软件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有因文理科复合型人才匮乏,理论、实践并重的师资稀少,最终导致课程教学肤浅、实际应用性差的情况。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需要科学、合理的结合设计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的、顺利的适应这种“技术性的艺术表现”方向。实践就是带有很强技能技巧的揣摩与创作,这种揣摩与创作也正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环节是对专业教学的有力促进

无论怎样的时代,艺术与社会、市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商业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艺术市场体系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互动关系,才能培养出很好的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

虽然专业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人才培养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改革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可依托企业,让企业来推进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学院要积极争取让企业和媒体单位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根据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特点,突出学生创意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企业中相应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并将各要素分解到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形成校内创意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践环节的渐进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四、专业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建立的设想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

专业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这样就会使师生不可避免的面对艺术、技术与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理念等。

(二)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专业对软硬件更新投资大的客观限制,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场所。

如现在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业界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建立合作,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中央美术学院与苹果电脑公司进行的密切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帮助下,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强大稳定的UNIX操作系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Final Cut Pro编辑软件。创造性视觉效果的Shake合成软件,让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着迷。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工作室被认为是产品和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范例。成为中国的艺术院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参照。再如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与美国苹果电脑以及WACOM FAVO的合作,建成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智能化的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数字绘画等领域培养出不少富有特色的人才。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化电厂 热工自动化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期间发电企业将面临节能减排、减员增效等多重压力,但同时也是电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转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电力市场表明,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发电企业如何积极应对经济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建设高效、安全节约的数字化电厂是发电企业的首选。做为培养发电企业中自动控制人才的专业,进行相应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先行启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然后阐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在全世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对数字化电厂采用了电厂数字化和数字化 电厂二术语进行解释。电厂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技术将反映火电厂生产和管理过程对象的现象、特征、本质及规律的声音、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图象等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概念。

电厂的数字化应包括在其各个生存过程,分为六个层面:即电厂规划和设计的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数字化、电厂运行的数字化、电厂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等各个层面,才可称得上是全面的数字化电厂;数字化电厂具有以下六个特点: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互操作性、信息化、智能化。

热工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参与到电厂的各个层面,因此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

2.1 国外现状

近年来,数字化电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德国的尼德豪森电厂是全球第一家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为西门子TXP-2000,除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控制和保护系统(DEH、ETS)、重要的模拟量采用常规方案外,均采用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被称为尼德豪森二期工程的德国诺伊拉特电厂1100MW的F机组和G机组,控制系统西门子TXP-3000,与尼德豪森一期相比,不仅被控对象采用了Profibus-DP协议,仪表与全部采用了Profibus-PA协议,同时在常用电源系统还采用了IEC61850协议。

2.2国内现状

国内电厂在运行方面基本实现了过程控制及设备运行的初级数字化,具备了一定的控制优化和状态检修能力。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如即将投产的华电常德电厂(2?60MW)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占40%,在主控和辅控系统中都有用到;

3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数字化电厂的推进,要求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转型

我国经济正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转型,“十三五”规划期间对电力行业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能源方面,因此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电厂。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消费者对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内部也面临减员增效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基于行业的需求,要求专业人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适应社会和发电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在具备理论基础的能力上,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3.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电厂采用故障预警、无人值守等技术,将满足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的要求,而实现电厂的数字化主要依据自动化技术。其中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在线优化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故障预警技术,能够实现锅炉燃烧的优化及故障预警等,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都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电企业将全面实行数字化、智能化,这主要依赖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4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拓展

目前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面向火电、核电行业,但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重点预计会向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等方向发展,以及更高容量、更高参数、更高效洁净的方向发展,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能够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利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并适当开拓新的领域。在优势领域里做深做强,并适当探索新领域,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4.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及采用教材的不适应显得尤为突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减相应课程,并修订课程中的内容,也需要修订相应教材。

5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5.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校的热工自动化专业是为电力行业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改革首先要适应电力行业的要求,并根据本专业的现状,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改革。因此,首先到本省、外省的先进发电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自动化技术现状,以及对热工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其次,到同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学习改革的措施,借鉴成功经验及教训;并实时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的动态及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切身体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更新。

5.2 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具体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

5.2.1理论教学的改革

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下,电厂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都将在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应这些内容课程的增设就十分必要。除传统的一些必要的专业课外,可增设选修课或开设讲座等,或通过专家学者的报告等,使学生接触和学习这些前沿的知识,做为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有课程的教材也需要实时更新,测控技术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编写讲义、教案等,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向学生补充先进的技术的内容。

总之,通过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为学生补充信息。

5.2.2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的改革。

目前学校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不断更新增置教学实验设备。利用此契机,新增加的设备应面向数字化电厂的运行及管理,例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智能设备的添置,将来还应加大对大数据利用、互联网+等方面的投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并为将来的创新提供驱动力。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人才。

6结语

基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大背景,适应数字化电厂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都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热工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探索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晋宾.解读数字化电厂[J].自动化博览,2013(10):42-46.

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校园数字化工厂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221-02

1 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园数字化工厂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校企合作模式下基于CAXA的数字化工厂实训系统教学平台的建设

(1)数字化工厂实训系统网络设计。

要达到项目目标,需要首先建设车间网络环境,通过工业以太网络实现所有数控设备的连接,并且与管理人员的办公网络连接。配置服务器、终端机、触摸屏终端机等。必须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通畅,特别是教室(机房)到车间(实训)的网络必须是畅通的,也就是说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数字化工厂实训系统的基础保障。

在学校局域网的架构下,数字化实训中心内的多台交换机与装有通信客户端/管理客户端的计算机通过已建好的学校局域网和计算机网络中心的总服务器相联。而各种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则通过CAXA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联接到就近位置的交换机。

(2)数字化工厂实训系统硬件设计。

需要PLM体验中心教室一间,可容纳6张六角桌,桌椅上配置电脑,每张桌椅6个人。在实训车间需要数控机床20台以上,同时在实训车间预留一体化讨论区,需要配置连排椅 4排,配置82寸的电子白板一台,在每台数控机床内部安置摄像头各一台。

(3)数字化工厂实训系统软件配置。

通过对CAXA公司的调研,参观了多个依托CAXA软件建立起的数字化工厂,下面以CAXA公司样板为依托建立学校数字化工厂实训系统。配置CAXA实体设计软件、CAXA分析软件、CAXA电子图板软件,形成数字化设计平台。配置CAXA网络DNC代码管理、文档管理、机床信息监控、通信管理等软件模块,与工业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将数控机床联网,形成先进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平台。配置CAXA 工艺汇总表软件和CAXA工艺图表软件,与CAXA网络DNC管理软件构成数字化工艺平台。

1.2 基于数字化工厂实训系统教学平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研,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对应的教W内容和学习任务与技能培养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培训的相关课题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资源库。该平台集成我校和校外收集的各种教学课件、教育资源,学习资源,提供由教师根据企业实例优化后应用于教学的项目;合作编写教材;可以管理各种教职工资料及教学中使用的课件、题库或科研成果,分级授权访问。

实训课教师示范时可以将特定机床上的现场加工视频连接到实训中心,通过在实训工场电视屏幕或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还可以同步切换到计算机仿真上,让学生公平直观的接受现场教育,从而理解专业课教学中关于工艺设置等方面的理论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多媒体课件库。收录重点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师优秀多媒体课件及制作课件需要的图片、动画等素材库,为教师制作新的多媒体课件提供方便。(2)在线测验、考试模块。按系(部)和专业,创建在线测验、考试系统,形成专业试题库,可用于学生自测及网上考试。

2 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园数字化工厂实训教学模式的运行

数字化实训工厂是运用在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项目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式分组规划,按一个班30人的规模来规划分5组,每组6人为一个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目标,作为共同的综合实训成绩,老师作为指导和最终的评分。总共有5个项目,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完成后轮换项目。

(1)产品的接单流程。从企业接收客户预定展开项目,启动需要加工产品的报价流程,实现学生模拟企业员工达到销售与设计的协同。

(2)产品的设计流程。通过在学生参与的项目小组中设立项目主管、经理、以及产品设计人员的角色分工开展企业产品设计管理流程,一系列过程展示出产品从理论设计、再到平面图纸、最后到三维产品等环节的流程。

(3)产品的工艺流程。从项目组学生自主定义工艺模板开始,到各类加工工艺的编制,以及制定生产过程需要的派工单、到产品最终的检验卡的设计流程。统计各种工艺数据。

(4)实现数控编程与设备联网、管理。结合网络视频摄像机,形成对实训工场人员及材料使用状况、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和设备内部的加工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在联网的任意一台计算机上通过远程身份的确认查看生产现场所有状况。

项目编程完成后,经过仿真和老师的检查,通过教师机的无线网络DNC把每组编好的程序发放到需要加工的机床,各个小组分成数车加工组和数铣加工组到各个机床边上进行加工,加工前到数字化库房领料,实训老师根据学生设计好的零件进行实训规划,发送实训物资需求单据(种类、规格、数量、用途),由库房管理员收到单据核对后准备物资,实训老师刷卡领取物资,库房管理员审核存档。

学生组在加工工程中通过触摸屏电脑查看实训内容和工艺要求调阅该零件的造型(包括注意事项、加工示范、使用材料、毛坯尺寸、加工工艺、零件尺寸等),并根据二维图纸(不需要打印出来)进行测量。

在讨论区内,通过工场内部网络及投影,可以将学生做的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项目实例播放出来,很快捷地查询项目设计图纸、包括二维图或三维模型,工艺流程、仿真模型及加工中的刀路轨迹、以及最终的数控仿真结果以及完整的加工程序。同时,必要时也可在此区域内查看实训工场内数控机床的实时操作的视频或录像。参训学生通过软件的模拟仿真技术与实际操作视频的对比,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实践。

老师在调用管理平台数据时,可以现场对共性问题进行圈阅和讲解。对机床现场操作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对照视频进行讲解。

在车间现场设置数字化的教学示范区,通过电子白板,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整个车间配备电子白板作为讨论区,改变传统的手工白板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访问到互动体验中心中的服务器,将基于工作过程所做过的实例调出来进行实际加工,使实践与理论一体化。

整体布局按企业场地来规划,在保持现有机床布局的前提下,按企业7S标准来规划。在数控车区域配置一套电子白板系统。

指导老师在机床现场进行加工示范(包括零件的装夹、对刀、加工过程等)学生在讨论区可以通过电子白板非常清晰直观的看到整个过程,进行远程现场视频教学。

在车间加工现场可以调阅该零件的造型(零件材料、毛坯尺寸、加工尺寸、加工工艺、加工示范及加工注意事项),实现任务的分发与接收。

3 结语

通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园数字化工厂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行,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仅能够从事设备或系统的操作性工作,还能从事调试、装配、维修、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更能力要求更高的工作。

第4篇

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建设者,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德育课程存在内容多、难点多、进展快、对经济与政治等基础课程知识要求较高等特点,很难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因此本文探讨了数字多媒体教学促进中职学校《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

一、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中数字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有效的应用。中职学校《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的授课,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多媒体手段,就目前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数字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大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主要分为两大类来具体探讨目前的问题:

(一)数字多媒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存在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数字多媒体这样一种辅助手段,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逐渐淡化,师生之间缺少十分必要的互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弱化了。有师生共同参与的一堂课,其中就不单单只有知识信息的交流,还潜在的有着更为重要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常识》课,运用多媒体数字教学的手段,可以使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多媒体演示中化难为易,使枯燥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更便于理解。但在实际的数字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因为害怕漏掉课件上列出的要点,变成了照着课件宣读,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整个课堂的气氛,从而导致授课形式十分呆板,学生很难与教师心灵互动,这无疑削弱了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德育课程既定的教学目的。

同时,因为多数德育课教师年龄偏大,数字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纯熟,很多老教师甚至是边学边用,由此导致在《经济与政治常识》课教学实践中,如课件制作,影视、音像素材的处理等环节,不少老教师还存在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另有一些教师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只能大量堆砌和照搬教材内容,把多媒体等同于传统的教案和板书。当然也有教师,制作课件时脱离了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形式上的美化,导致课件设计忽略了教学最根本的东西,实际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此外,实际教学中也有因为信息太丰富,也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字多媒体课程的生动直观优势,使得一节课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量。但教学实践中因为为了赶时间,教师操作课件画面时切换太快,学生根本分不清重点和难点。对理解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职生来说,更不容易接纳和理解教学内容,长此以往,会削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产生的效果也值得我们深思。

(二)数字多媒体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趋向应用多媒体但难题较多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配置仍不足。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开展德育课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现实中,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设备投入存在不足,多功能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的办公设施若不能及时投入,将会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且对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许多教师很难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所以加强教师培训十分必要,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水平,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将其加工、整理、创新,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和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适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再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的课程特色及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经济与政治常识》部分,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是学生融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知识基础和重要桥梁。不论是讲理财窍门和消费观念,了解货币、银行和投资,还是讲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和企业,又或者是讲公民权利和义务,讲选举、建议和申诉,都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其课程内容本身的实用性强,既可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事业服务,也利于促进青年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但也因为课程贴近生活,学生对许多内容的熟悉程度高,反而导致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促使《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在突出教学内容实用和贴近生活的特色中,革新教学形式,促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通过改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课程本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用结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也随之出现新手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数字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多媒体教学本身所拥有的一些特点,比如丰富的内容信息、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便捷化的传播途径、互动的交流沟通、无限制的时空传播等特点,使得其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数字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科教学创造了渗透德育思想的条件。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字多媒体教学中声、光、图、录像和动画的综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对《经济与政治常识》的授课内容更感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视觉、听觉上的注意力,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形象、生动而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有效增强《经济与政治常识》课内容的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经济与政治常识》课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数字多媒体教学,在解决学时矛盾方面体现出很大的优势。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快速投放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播放大量的信息,既节约了老师的板书时间,也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扩充德育理论前沿信息,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增加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实时性,增大了老师临场发挥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与热情。

因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高度灵活性,借助这一特性,可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有利于老师通过了解到的学生学习进度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式教学,制定巩固知识的教案。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也有效地延伸、拓宽了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元素来制作教学信息的载体,传播教学信息,能够有效解除时间和空间对教学产生的限制,这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十分有效。教师则可以空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人生观等方面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数字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中的开发实践

(一)数字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我们发现,把数字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那些内容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部分,更多使用多媒体;而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适当进行板书,并辅之以提问讨论、举实例等各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相比于数字多媒体教学,还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对于管理课堂纪律、组织教学过程较为有利。另外,如果能巧妙利用板书,便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多媒体课件图文转换过快造成的学生注意力不足的问题。

(二)注意选择好数字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多媒体优势很多,但也要善于利用,才会起到最佳效果。比如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时,用具体的国有企业中国石化的广告视频导入,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德育课堂的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学,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课件制作到课堂演示、操作,再到日常的作业练习,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不应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注重积累和开发个性化教学素材

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课件的优劣,优秀的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对症下药、全方位的实现教学目的,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数字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必须立足教学实际,带有目的性地积累课件中常用的各种视觉和听觉材料,积累用以表达教学思想的各种元素,积累用于说明的图形和图像,积累用于喧染气氛的音响和特效等教学素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图文进行再利用,将现有教辅影音光盘中的知识点素材重新分类、组合、归纳、整理,从各类公共的音像节目和影视资料中选取并重新编辑,从网上下载可以用于教学过程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素材,加以开发制作出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综上所述,在《经济与政治常识》课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的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也为教师减轻一定程度的备课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时展的需求,则显得极为重要。必须不断探索数字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艺术,使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为日常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材: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4

[2]周双娥:多媒体教学在德育课中的现实意义,零陵学院学报,2004.6

[3]熊剑峰:德育课中的多媒体教学,史地政论坛,2011.12

[4]高敏捷:德育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职业技术教材教法,2008.4

[5]黄华芬: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职专德育教学中的优越性,考试周刊,2013.5

[6]赵国敏: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辩证关系,教育与职业,2009.4

[7]孔敏: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009

[8]申伟:浅谈多媒体形式下的专业课教学,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9]陈雄伟: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中国科教博览,2004.8

[10]边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及评价的探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型资源库;建设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等数字化终端在学生中普及,使得建设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实训需要的课程数字化资源,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项。它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通过构建丰富而实用的数字化学习和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更加自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该资源库不但支撑专业教学,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路,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实训需要。

一、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及条件

近年我们学院花大力气建设了校园网络及服务平台,对全院师生免费开放,为普及和广泛使用数字化资源库学习提供了基础。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库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在国家投入巨资进行高职院校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的同时,突出地缘特色建设自己的课程学习资源库,能够结合自己学院学生情况对共享的本专业国家资源库做以补充,尽可能真正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资源库的预期效果,避免资源闲置和供求不对应,学生上课玩儿手机不听课下课上网搜答案写作业的窘境。

二、课程资源库建设思路

以教职成 【2011】12 号文为指导,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入手,同企业专家一道分析策划框架,根据学生眼下真实需要和实际水平,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流程和行业标准,对课程资源库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和充实采集。

1.明确需求。根据课改设计的课程框架及课程涉及的几大工作任务,确保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实效性。通过深度校企及行业协作,对市场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改革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确保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实效性。

2.优化整合资源,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根据热点行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充分吸纳行业及企业优质资源,在形成优质市场营销课程资源库的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在岗人员参加行业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开阔眼界并丰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力求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元学习需求。

3.持续更新、动态管理、提高资源库建设的延续性。加强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开放性、探索资源建设动态管理,共享性建设机制,与企业和行业分享资源并不断丰富,把握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建设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发展,学习实训过程中确切需要的资源内容。

三、建设方法

《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调研法:经过外出学习和调研,目前传统资源库框架基本包括:计划、大纲、教案、课件、案例、题库。我们拟增加行业专家视频讲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专业策划样板、行业发展前沿、方法能力训练等,强化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及时掌握热点行业营销岗位新动态;和优秀毕业生座谈,对学生就业的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资源库建设中。

2.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案例选取行业热点和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就后业面对的真实项目等,通过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寻求待解决的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目的明确的,有意义的课改团队研讨,参与教学和行业经验交流,聘请专家培训指导,外出参加专业会议,各级专业比赛交流等活动,实施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总结。

四、建设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围绕行业及工作岗位需求,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实用性资源为重点,搭建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库训练学习平台。建设步骤包括:项目调研、选准定位、设定目标、项目预算、培训研讨、方案实施、阶段评价、方案修订、项目收尾验收。

项目建设在整体设计上,以学校、企业、社会行业、学生和员工为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需求,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混合媒体等多种可修改半开放化形式呈现,实现诸如教学指导、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训练等功能,并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

五、建设特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模式,与本地企业公司共同培养学生,参与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可以随时访问平台的资源。

2.立体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完善教学和学习实训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资源建设水平。

3.网络运行。校园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对学生免费开放,资源库资源不断持续更新,利用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平台为使用人员提供资源在线使用、资料下载、网上答疑、人员培训、服务等功能。可在网上平台开展实时 互动交流活动,教师、学生、企业培训员工等都能开展学习、讨论、答疑和交流等活动。

六、使用效果和不足

预期效果:

1.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增强我院营销类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和教学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和今后市场营销专业资源库建设和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2.通过共享和利用资源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把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实训、专业竞赛有机结合,根据相关行业企业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走进行业、企业,确保了课程资源库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足:资源库建设从建设之初至今一直处于边建设、边应用、边探索、边改进状态,各部分框架水平高低不同步状态。作为一个普通学习者,很容易就感觉被淹没在资源的海洋中没有方向。从开始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后面对资源库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利用资源。

为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依托高校所在地的相关企业及高职院校,虽然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在资源库的完善和特色上仍需不断改进。如果没有足够的先进性、前瞻性、延续性,那么我们用过去陈旧的知识、通过现在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去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会遇到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1].王静燕,李雅丽,马琳 浅谈高职《通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2011 年度第二批立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S].教职成 函[2012]1 号.2012.

第6篇

等到自己了解到了教育学,知道了一些关于知识接受的相关理论,就渐渐明白编写课本的人何等良苦用心。

到后来接触的人多了起来,对于课本知识的认知就更更多了一层。

其实考试成绩是一方面,编写课本的人想必也想到了通过这种强制性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科学素养,不要让人们轻易的被一些常识性问题所困扰。

当自己遇到越来越多不可理喻的人,也就越来越明白,中国的国民素质是多么……,不只知识能力,还有道德水平。

有时候自己为了一个初中课本就讲过的基本问题和人解释到口干舌燥的时候,也就更加体会到应试教育并不是真正的一无是处——

只是很可惜,那些经历了应试教育的人,仿佛最终也还是把知识还给了老师。

第7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中小学的识字教学和社会汉字应用水平有所削弱。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加强识字教学和书法教育。教育部先后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①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②,出台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特别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中央电视合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反响十分强烈。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凭借,汉字规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汉字书写能力和规范程度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书法艺术是对汉字形体美的开发、欣赏和升华。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要求是把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写正确,书法教育是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力求美观,逐步迈进艺术创作的殿堂。二者的关系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在识字教学和书写训练阶段就应该融入书法审美教育,做到规范、端庄、整洁;在书法教育中又应该遵循汉字规范的基本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较好地把握楷书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庄美观。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书法作品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既有繁体字、异体字,又有错别字甚至生造字。面对这样的作品,有的人煞费苦心地猜测不认识的字读什么,有的人因"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得不放弃欣赏而离去,作品的美学价值终因"曲高和寡"而大打了折扣。

书法作品中偶尔夹杂一两个繁体字、异体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书法艺术具有传承性,学习书法多半靠临帖,而字帖又多半以古人作品为范本,字帖中难免会有与现代规范字不相同的字体。鉴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法作品只有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才有审美价值,而使用经过整理和简化的规范字就没有品味。

我们来看书法名家是怎么做的。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先生就是使用规范字的表率,他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10周年所写的贺诗,他为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览会的题词,都使用了规范字。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也是汉字规范化的积极践行者,他不但自己坚持使用规范字进行书法创作,而且还编制了《四体简化字谱》,为书法后学提供了珍贵的范本。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曾为1999年的华诞杯全国第一届规范字书写大赛作评述,指出三篇作品中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字的瑕疵,严谨治学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书法界泰斗率先提倡使用规范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汉字简化是1964年正式实行的,迄今已经推广了半个世纪,那时候开始上学的人现在已届花甲之年,为什么还有一些人热衷于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呢?

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生造字,更是不应该的。

先说说别字。别字就是把该写甲字的地方使用了乙字,乙字就是别字,多半是同音代替。如:"侦查"与"侦察"同音,"侦查"是司法术语,是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侦察"是军事术语,是对敌方情况的秘密考察。如果把"立案侦查"写成"立案侦察",或者把"侦察敌情"写成"侦查敌情",岂非笑话!

再来说说错字。错字就是写错了汉字的笔画、部件或结构,因而不再成字。

常见的写错笔画造成的错字,如:吉、声、志等字的上部件是上横长下横短的"士"字,把下横写得比上横长即为错字;杂、亲、杀、亥、以、头等字的右下部是点,写成捺即为错字;末笔是捺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多数把捺变成点,有的作品把"知、和"等字左部件的末笔写成包围右部件的捺即为错字;末笔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折点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简去一个折点,并且把尾端变成提,如"辉、改、顿、剜、鸠、颓"等字,但是,"仓"和"包"组配在左边时却不遵此则,如"创、戗、刨"等字,把这些字中的折笔简成竖提也是错字。

常见的改变笔画组合关系造成的错字,如:"冒、冕"等字的上部件框内两横与边框是相离关系,不要写成相接关系;"又"字的两个笔画起笔处本是相接关系,作了左部件后变为相离关系;"敢"字的第一笔是相连的"横折竖",不是先横后竖的相接关系;楷书字中"辶"的第二笔尾端相接于平捺的前部,不要写成相交关系;"身"字的最后一笔、"舟"字的第五笔,与"横折竖钩"的竖段原本是相交关系,作了左部件后变为相接关系;"牛"和"羊"的竖与底下的横原本是相交关系,作了上部件后笔顺变为先写竖后写底横,竖的尾端不再穿过底横,竖与底横的关系变为相接关系。这样的变化往往不引人注意,甚至不被看做错字,这是规范意识不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