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5:05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信息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行为搜索引擎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9.7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065-03
Students’ Information Searching in Digital Era and Requirement for Library
Li Kai(The Capital Library, Beijing, 100021)
Abstract: A report How College Students in Digital Era Search Information was published by“Information Quality Plan” of the Information College in Washington University. The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American students use in searching information are analyzed in the report and the researching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activities; searching engine; library
CLC number: G259.71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065-03
1背景
2009年12月,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素质计划”发表了《数字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搜索信息》报告。“信息素质计划”的前身是在2007年成立的一个研究小组,它在2008年发表了一份信息素质报告,这份报告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如何认识并且操作和课程有关的搜索工作。它的主要结论包括:绝大多数学生(87%)都不是从Google开始进行他们的研究工作,他们经常使用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和图书馆员。这个结论和之前绝大多数研究的结论都是不同的。
在发表这份报告之后,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在2008年正式成立了“信息素质计划”,它关注在美国各地、各种类型大学的大学生的经验,试图理解青年人如何理解并且实际进行搜索――包括和课程有关的作业和每天的搜索活动,并且从青年人的搜索行为出发,研究信息素质的问题。
“信息素质计划”在2008~2009年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人员在2008年冬天进行学生讨论活动(访问对象包括三所四年制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和三所两年制学院至少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生)。他们又在2009年春天通过网络访问了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查菲社区学院,华盛顿州的海岸社区学院,和田纳西州的义工国家社区学院至少完成了一个学期学业的学生。在2009年的调查中,研究人员一共调查了27666名学生,回收2318份回答,总体受调查率略低于8%。
2搜索的类型学
在2008年冬天进行的学生的访谈中,学生反复提及“发现的语境”。研究人员意识到,这些语境是理解学生搜索行为的关键。根据这次访谈的结果,研究人员定义了四个搜索的语境:
(1)大局:理解一个题目的背景,以便进行定义或者选择研究题目;
(2)语言:了解和一个题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情况:了解和一个研究有关的具体情况(比如,这个研究多久能完成,是否能满足导师的预期,等等);
(4)信息收集:查找、评估和本研究有关的资料。
在后续调查中,研究人员确认了这四个语境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同时存在于课程搜索和日常搜索中。它们通常都出现在大学生搜索过程的早期阶段。但是,“大局”语境比其他三种语境出现的更早,它更多的和“前研究阶段”有关,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要思考他们的题目,缩小或者扩大题目的范围。而且相对来说,这个语境也是四个语境中最重要的一个。
学生对于另外三种语境的需求程度大体相当。而且,另外三个语境在搜索过程中出现的时间也都大体相当。
3学生使用的资源和策略
本报告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学生在搜索过程中使用哪些信息源,以及使用怎样的策略。
课程搜索和日常搜索的不同没有让学生使用显著不同的信息源。学生也没有因为不同的语境使用显著不同的信息源。研究人员使用了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来检验这个结论,在从0(完全不一致)到1(完全一致)的范围中,学生在课程搜索和日常搜索的选择分别得到了0.994和0.993。这意味着在这两种搜索中,在不同语境下使用的搜索工具高度一致。
网络和搜索引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几乎所有被调查者在任何搜索中都使用Google,而且在两种搜索中分别有超过一半的人使用其它搜索引擎(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搜索引擎不是用的最多的或者最先用到的――比如在课程搜索中,绝大多数人使用课程提供的书目)。而且绝大多数人也都使用学术数据库。维基百科是另外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网站,和Google一样,它也跨越了搜索类型和语境的类型。网络正在日渐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源。
图书馆被学生广泛使用。在和图书馆有关的资源中,除了上述提到的专业数据库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日常搜索中也有超过70%的使用率),在课程搜索中也有超过70%的人会去图书馆借书,并且有超过60%的人会使用实体的百科全书(上述两种信息源在日常搜索中也有将近一半的人使用)。
另外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学生的搜索具有相当高程度的社会性。在搜索中,他们非常仰仗人际关系。在日常搜索中有超过80%的人会寻求朋友的帮助,还有超过一半的人会寻求社会网络或者教员的帮助;在课程搜索中有超过80%的人会向教员寻求帮助,还有超过70%的人会向同学求助。但是在两种搜索中,分别只有不到50%和40%的人向图书馆员求助。
研究者还比较了学生使用的搜索策略和图书馆员使用的搜索策略。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编写的《研究过程的七个步骤》是图书馆搜索策略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图书馆员的方法和学生的方法存在巨大的差别。在学生的方法中,所有四种语境都是在研究的开始阶段需要解决的。但是图书馆的方法采取从一般到具体的顺序,循序渐进的解决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图书馆建议,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应该使用可信、权威的信息来源来确定题目(比如说各种图书馆资源),在研究的后半段才使用网络资源来扩充内容。但是学生往往一开始就使用Google和其他网站。
4关于学生的信息素质
时代已经不同了。技术纵使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的特征,它也绝对是我们时代变化的重要的表征和动力。互联网和搜索引擎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对实体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为面对不那么熟悉和方便的实体图书馆,学生自然会更喜欢他们熟悉的方式――更不要说这个方式本身就有很多优点。所以,Google、其他搜索引擎和维基百科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源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在课程搜索还是日常搜索中,使用维基百科的人都比用实体百科全书的人要多,这说明至少对于大学生来说,新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影响学生搜索过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学校和学生面对经济压力,他们都尽可能的缩短在校的年限,这样,学生在一个学期之内就要上更多的课,他们必须尽可能快的完成作业。所以他们必须采用更实用的搜索策略――这种策略并非因为学生对于可得的资源和服务一无所知,恰恰相反,这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正如报告中指出:
今天的学生对于资源、系统和服务并不缺乏经验。他们开发出了复杂的信息问题处理策略,满足他们学校和日常生活搜索中遇到的问题。(p.33)
实用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果不是所有方面的话)。比如,学生当然选择了很多专业而且权威的信息源,比如专业数据库。但是我们应当把它放到实用性的脉络下加以理解:学生会选择这些资源,首先是因为它们易于获得,而且更容易满足教员的期望,这是这些资源的一个巨大优势。另外,大学生无需和人打交道就能使用这些资源,也是资源另外一个受到学生欢迎的地方。
大学生偏爱Google和数据库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们使用简单。Google和绝大多数图书馆OPAC相比具有更易于使用的界面,专业数据库也是如此。2.0的界面让它们有更强大的用户亲和力。另外一方面,Google能够一下就返回大量信息,这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的大学生来说,这至少看起来是非常方便的。
大学生使用的资源和策略往往是经过实践和交流获得的。正如报告所说,他们学习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根据的都是个人的经验(要么是他们本人的经验,要么是他们朋友的经验)。另外一方面,大学生迫于压力,往往在实践中毫无变通的使用这些方法――不管是在日常搜索还是课程搜索,或者不管在搜索何种语境,他们都使用各自很小的一部分信息源。这种方法有时会奏效,尤其在考试中,他们往往能取得过得去的成绩。但是这种方法距离信息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一点也不能培养“发展、实验和创新的精神”。
使用网络资源还有另外一个代价。报告发现,许多学生都觉得搜索很困难,并因此感到挫败。这种挫败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过载”:搜索引擎返回了太多资源,学生无法判断每一种资源的有用性和权威性。数字信息环境愈发复杂,数字资源愈发丰富,学生迷失在网络之中。
5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角色
对于大学生的选择来说,图书馆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的区分是有益的。前者包括数据库、OPAC(以及实体的图书馆),后者比如图书馆员。
如前所述,学生广泛使用专业数据库、OPAC和实体的图书馆(比如使用图书馆的自习区,或者借书),但是他们很少使用图书馆员――不管是咨询作业有关的事情,还是进行在线咨询或者询问和图书馆有关的问题。只有31%的学生认为,向图书馆员咨询和作业有关的问题是有帮助的。而且,在四年制大学和两年制学院的比较中,有更多四年制大学的学生不直接咨询图书馆员。如果我们能够认为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比两年制学院的学生信息素值更高,那么这似乎能够说明`,使用图书馆员和学生的信息素质如果不是反向相关,至少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相对于图书馆员或者图书馆服务,对学生而言,图书馆资源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其中一些原因包括:内容可靠、内容有深度并且详细、能够满足教员对于作业的预期、曾经用过,而且作业取得了成功、界面简单、随时可用,很方便等等。一方面是图书馆资源具备和作业直接有关的优势,比如在内容上更加可靠、更加详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满足学生对于“个人化”的需求:资源更加方便,无须和人打交道就能实现目的,学生也更加相信自己的信息素质,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工作。
学生如果要从人那里获得帮助,他们往往会找到教员。他们使用教员的几个最重要的原因包括:能够用电子邮件联系、能够提供文字的指导、能够评论他们的作品等等。教员相比于图书馆员的优势似乎在于,他们是出作业的人,所以学生很自然的会更多的咨询他们。而且相比于亲自去图书馆咨询图书馆员,上课见面是一个远为方便的情境。
总之,学生不向图书馆员咨询问题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它说明今天的学生有更高的信息素质和更多的自信,他们相信可以自己来解决问题(或者是其他的渠道)。作为一种社会机制,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大化为无形可能才是它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另外一方面,实际上,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远不能说是理想,就像报告中所说:
学生的信息策略是通过死记硬背学会的,而且他们毫无变通的使用这些策略,还能得到不错的成绩。许多学生的研究方法都远非新的方法、缺乏实验、发展和创新的精神。课程的研究作业不应当让学生最后只是三心二意的探索数字世界里很小的一个范围(比如说,有写作业会给出“必须在论文中使用上述五种资源”的要求)。(p.33)
所以图书馆员完全应该更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工作中。图书馆员应当进行更加详细的进行研究,具体的分析读者对于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情况,以及读者怎样以及为什么使用这些资源和服务,不仅仅是某些资源的流通数量或者参考咨询的数量等等。总之,他们还应该研究图书馆在学校总体的研究流程中到底位于何种位置。图书馆应当根据研究结果全面的重新设计他们的工作流程和提供的服务。
在具体操作方面,他们应当更加积极的采用2.0的技术和理念,把图书馆服务推送到读者那里,而不是等着读者前来使用服务。比如积极和各学院展开合作,对教员和学生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或者采用用户更加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的服务植根于搜索引擎,或者设计出更加贴近用户的服务。
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用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服务――虽然,这也是这个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重要的是图书馆是否能实现其职业的功能和理想。面对这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并且做出一些努力来应对它们了。
关键词:DIS 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传感器的实验仪器
回顾近半个世纪的物理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成就是逐步确立了现代物理教学观。教学过程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方向转变。重视科学过程和重视能力培养,构成了现代物理教育的基本原则。而物理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因此,强调重视实验、改进实验,成为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DIS的定义及其构成
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技术,又称“数字化信息系统”,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包(教材专用软件、通用扩展软件)+计算机”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该系统成功地克服了传统物理实验仪器的诸多弊端,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全面整合。
传感器主要包括电流、电压、压强、温度、声波、位移、力、磁、光电门等多种传感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实时地动态地测量各种物理量并把他们统一转化成电信号送入数据采集器。并且,多种传感器可以组合使用。在复杂实验中,相比功能单一的传统仪器仪表,这种组合的优势更加明显―组合意味着进一步的创新。比如,光电门和力传感器的组合构成了“向心力实验仪”的基础;电流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组合出了“安培力测量装置”;而磁感强度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的组合,则创造性地获得了“磁感强度一距离”关系图线。
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之间以串行方式通信。它可以同时接入四路传感器、并行输入,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由各类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具有模拟特征的物理量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量。
DSI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教材专用软件和教材通用软件两种。教材专用软件主要是针对物理教材中的实验研发而成,它可以完成中学物理教材中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简洁、易用,更贴近课堂教学;教材通用软件,可以自行设定许多功能,如组合、显示、分析计算、曲线拟合等扩展功能,因而更适于探索研究。
二、实验技术的技术特征
从以上对DIS组成结构和功能的介绍可以看出,DIS实验技术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可以方便、迅速地采集现实生活或实验室中各类物理量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接口技术,将采集到的各类物理量信息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处理。其中,DSI实验技术所具有的函数图像处理功能,能直观地揭示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而,有利于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的探究。此外不难看出,多类型的信息传感器、多通道的数据采集器、多样化的自主操控平台、强大的函数图象处理等是DSI实验技术具有的主要技术特征。借助于这样的技术支撑,可以使我们对物理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感知和多视角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因而DIS实验技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
三、DIS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阶段是人生承上启下的重大时期,DIS实验将实验数据数字化,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使用该系统能够完成力学、运动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及原子物理实验数百个,这恰好很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表现为强大的教育功能。DSI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具有激励功能:实验能呈现物理学习所必须的感性资料,提供学习情景,具有情景功能;实验能点出问题的起点,拨动学生思维,能点出问题的关键,拨正思维方向,具有点拨功能;实验能揭示现象的本质,解释问题的原因,具有释疑功能;实验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具有能力训练功能;实验有助于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方法,有助于开展科学态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具有教育功能;实验过程本身作为一种科学实践过程,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渠道和宽广的空间,具有实践创新功能。
总之,DSI能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应用于教学,基于DSI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实现“求知、应用、教育和发展”的教学功能,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强调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和探究方法,教学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DSI的物理实验教学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基于DSI的物理实验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四、实验实例及分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深入探索实验,培养学生设计、探究的能力。
(2)通过简谐运动规律的揭示和整合,培养学生自主意义建构的能力。
(3)通过操作DIS实验系统,使学生能够熟悉现代化的实验仪器,掌握新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方式。
2.教学重点与难点
(l)简谐运动概念的理解。
(2)水平弹簧振子运动(水平)规律的探索。
3.实验过程
(1)实验目的:观察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
(2)实验原理:将位移传感器发射器作为弹簧振子固定在弹簧振子实验器上并使之振动,获得的s-t曲线即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
(3)实验器材:DIS数字化实验系统(本文以朗威®DISLabV6.0为例)、计算机、弹簧振子实验器等。
(4)实验装置(如图1)。
(5)实验操作:①将位移传感器发射器作为弹簧振子使用,悬吊并可做水平振动。将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另一侧,使之与接收器处于同一平面且基本正对;②将实验窗口调整为“示波显示”方式;③打开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电源开关,使之水平振动,可以观察到弹簧振子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
建议:①尝试改变弹簧振子的质量,探究质量对振动周期的影响;②利用位移传感器的特点,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构造弹簧振子实验器。
4.教学策略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机械振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利用DSI系统提供的开放性探究性实验平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弹簧振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索,独立建构意义。
5.整合与拓展
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是否具有推广的价值呢?对于别的情况也适用吗?如果是以下几种情况,结果是否还会一致吗?
(1)用两根弹簧水平拴住振子;(2)竖直放置弹簧振子;(3)把弹簧振子放在光滑的倾斜的斜面上。提议课下再设计实验探究,继续探究。
6.提升
通过对简谐振动规律的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体会到方法的重要性。大胆的猜测,严密的求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误差进行分析,采取新的方法减小误差,培养学生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7.体会与反思
(1)DIS实验与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应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以基础知识为本,将思想、方法融入过程之中,将学生体验融入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价值观。
(2)DSI实验与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不是简单的重复传统的实验,而是应该有所创新,有所超越。这需要提供特定的情境,从中引出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利用DIS实验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DIS实验与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不能仅仅是把DSI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教学的手段,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利用DIS去发现,体验,感悟,使学生学会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8.案后语
(1)传统教材中,弹簧振子模型中的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往往用胡克定律简单处理,易给学生留下突兀的感觉,还有的学生对此产生怀疑。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新课程理念,应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证明。但是,回复力和位移都在时刻变化,传统器材根本无法准确测量。利用DIS,进行实时测量,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及时采集数据,并且绘成图线,学生一眼看出是正比例函数,易于学生理解,对解除学生的怀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显示出DIS的优越性。
(2)利用DIS不仅可以探究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还可以探究回复力与速度的关系,甚至回复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对物理学方法、思想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些都是传统仪器无法做到,使用课件也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充分显示出DSI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从实验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DSI,重点要放在对探究问题的提炼上,放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关注学生的讨论和生成资源,关注对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而不仅仅是关注探究的结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五、结束语
应用DIS,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高,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进步。首先,传感器、计算机等等信息技术设备都是物理学发展和进步的成果,将其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本身就是开阔视野、与时俱进的举措。同时也为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塑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其次,工具的发展是脑的扩展、手的延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有了飞机,人类领略到了天空的高远;有了宇宙飞船,人类体验到了太空的深邃;有了先进的实验手段,学生们必定能够收获足以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冯容士.DISLab与力学实验教学[J].物理教学,2004,11
[5]朗威数字化实验室系统用户手册
[6]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DISLab)V6.0 物理实验实例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中学阶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21世纪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手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数学学习心得1有效教学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战略性问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教材的实施,特别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我的学习后的体会如下:
1、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广大教师会有很大帮助的。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3、要研究一些“教学案例”。
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培养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所以请教师们要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
4、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
职前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参加培养学习。对于培训机构或者是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校本研究培训、网络研究培训、教材培训等,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数学学习心得2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足以说明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生活中学数学
有人说:“数学是深奥的,变化莫测的,让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数学至多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你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终有一天你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数学之锁。我们要学习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习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时,却放弃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费了,功亏一篑。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未有过后悔药。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于数学中学生活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学数学就是为了学会应用,学会生活。只要我们细细感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购物会用到数的运算;小朋友搭积木时会用到空间几何;修房造屋会用到图形的整合;投票选举时会用统计知识……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生活与数学形影相随,密不可分。而数的运算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理财、购物、比较大小等,无一不用到数的运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价值深远而非比寻常。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
因此,于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数的内涵,运用数的外延,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也从中学会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题及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判断力及创新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生道路走得更好,使我们终生受益。
数学学习心得3《工程数学》矩阵论部分的课程已经结束,很高兴能够得到信息系主 任朱老师的悉心讲授与耐心指导。
应用矩阵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以越来越普遍,矩阵论已经成为最有实用价值的数学分支之一。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来说,矩阵论变的尤为重要,许多线性或非线性的问题都要用到矩阵论的知识,象我们的专业基础课《弹性力学》、《有限元》。
此书第一章“线性代数基本知识”读起来还是蛮轻松的,因为大部分的内容已经在本科阶段的《线性代数》里面学过了,再加上考研的时认真复习过。也许觉得前面的轻松,学后面的内容的时候也就有些放松,结果是过了几节课后就感到书上的内容是越来越生僻了,有些东西太抽象,读起来枯燥,难以读懂;它比《线性代数》更深入,难度大多了。还好及时调整,勉强跟的上课,当我认真去学的时候,感到书上的东西还是蛮有意思的。把前后章节的逻辑关系,连贯关系搞清楚的时候,那是一种惬意;当你把书上一个看似很难的题目弄清楚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征服感、胜利感、甚至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本人自认为第二章最有意思,也是学的最好的一个环节,从相似对角化到相似Jordan矩阵,再到Cayley-Hamilton定理、上三角矩阵、上Hessenberg矩阵,如果把它们的相承关系及应用条件都弄清楚了,那么这一章也就算学懂了。
读完《工程数学》矩阵论部分,感觉学的还不够,以后还的加强学习。最后要感谢朱老师的教导。
数学学习心得4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数学学习心得5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会较强,他们会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二、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五、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美术教学数字信息策略
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光电技术、通讯技术的全面开发与广泛应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网络化的生产关系、数字化的生产力”的出现,使全世界的科研与教育正经历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变革。教育的“信息化”,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兴起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石。①高校的美术教育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已产生了质的飞跃与变化。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是一种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可视性、审美性、前卫性与文化性。高等学校的美术教学,以往总是采用理论讲述、图示、演示、观摩、欣赏等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知识面窄、信息量少、教学方式单一,已经远远不适合时展的要求。现代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学的信息化与集约化,运用现代媒体、以数位集成的形式传授知识。它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个体重复性劳动。研究与策划如何使高校美术教学信息化,对于信息时代美术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设立专门的美术教育数字信息中心
美术教育数字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美术信息源的采集、整理、分类、存档、以及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交流及美术教育网络的建立与管理。配置人员主要有美术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中心管理员、打字员、影像师、课件开发与制作人员、网络技术员等;基本设施有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影像编辑系统及相关软件;专用办公室、设计室、录音室、美术资料室、档案室以及网页、课件制作室、数码影视演播室等。信息中心的规模与技术人员的配置应根据本校的经济条件、办学规模与专业特点、岗位需要来确定。
美术教育信息中心的采编人员根据该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与方向在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精心选取与采集,经过技术人员的加工与整理,制作成相关教学资料,为师生提供教学与管理信息,提供师资交流、学术交流、实习考察、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与服务。
二、建立美术教育网络,整合美术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主要表现形态为资源全球化、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集约化、办公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早在2001年4月,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历时十年,在国际互联网上两千多门网络数字课件。这一创举,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舞台,使大学教学从教师的个体行为转变为真正的群体合作,并同技术、艺术、网络教学设计专家共同组成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团队,不仅减轻了教师的个体性劳动,而且向全世界的同类课堂宣战!②在我国,2002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王斌泰同志在全国教育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③研究加入WTO后教育新的运作方式与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构想。2003年,教育部开始设立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计划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它向全世界的人民免费开放,节约了数万计的教师数千万课时的个体性、重复性的劳动,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网络数字教育对于高校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无限的虚拟空间、学习空间,使教师从传统的教案、教参、资料室、图书馆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走进一个全球化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的大教室。因此,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美术信息网络与数据库,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美术教学模式是高校美术教学信息化的一项实际性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建美术教育信息库,开设数字图书馆。打破教材只限于书本的传统,为学生个体学习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资源。书籍是不说话的教师,多媒体信息是会说话、会表演的教师。与媒介中心结合的现代化图书馆,它的电子检索系统,使学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最需要的资料。④
(二)建立跨校跨国美术教育同盟,互通有无,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譬如:教学课题的研究,专业课件的共同开发,数字教育信息的交互使用等。有条件学校的师生还可以跨校讲课、听课、评课。教育同盟包括了同级兄弟学校、不同级别的上下级学校及相关单位。近十年来,中国的高校之间或联合或合并成综合性大学,或开发为大学城,这都是一种资源共享、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一种做法。
(三)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覆盖率。在师生宿舍、教室及公共教学场合安装网络设施。文化教室要有智能寻址调频广播系统、VOD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监控教学评估系统、电脑、电视、音响、投影仪、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软件等电子教学设施,画室要有电子演示板、便携式投影仪等,电脑设计室应有标准配置的PC机(最好是苹果机)、交换机、双向互动DVB-C系统等,以及相关软件。
(四)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与办公系统的智能化。教育行政系统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基本数据,如学校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教学安排信息、课堂教学信息、教学评估信息、学籍信息、成绩统计信息等等。这些数据经常需要进行整理、保存、统计、上报等处理。真正的教育管理现代化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备和稳定、面向管理的基本数据库。智能化的管理与办公系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实现教材的电子集成化。教师的大部分讲义可采用“电子课件+讲义提纲”的形式,取消传统手写教案的备课方式。要求图文、音像、形色、版式、直观性、交互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及操作性的高度统一。以网盘、电子邮箱、移动硬盘、光盘等形式存储或在互联网上直接,这种方式空间小、容量大,下载、携带都很方便,经济实惠。对于部分课程,完全可以取消传统教材(以课件代替教材)。但任课教师对此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实施建议、考试范围应做出相应的界定与说明,并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对于学生,可以普及掌上多媒体学习机、MP4数字播放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新开发的掌上多媒体学习机、MP4数字播放器可以上网下载,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材、课件、名师课堂等数码视屏,不愧为美术教学的好帮手。这些工具均由校方购置,学生可以低价租用。
(六)普及“移动教育”(MobileEducation,也有人称为MobileLearning)。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性。移动互联带来“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交流和服务手段,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信息传达的梦想。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学习者不仅可以依靠掌上电脑上网,还可以用手机、PDA和智能电话等小巧、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上网,尤其是3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实现瞬间上网和永远在线,使信息获取也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更加实时高效。“移动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不断提高美术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信息时代的教学重点已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传授方法与发展能力为主,从发展标准化的共性为主转向发展多样化的个性为主,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可见,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已对高校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美术教师除了常规的职业技能素养以外,还应该具备与信息教育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如多媒体教学、影像技术,以及外语能力、创作能力、公关能力等。其中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管理存储信息,分析和使用信息,信息的再创造能力。⑤普通美术教师应该掌握这些常规软件操作与应用。对于设计专业的教师还要精通相应的专业软件。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通用的一种文字语言,作为高校的美术教师,应该掌握其读、写、听、说的基本技能。
新一代的美术教师应具备现代教学的组织与策划能力,应是教学的策划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伯尔曾创造一种“AdvanceOrganizersInstructionModel”(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他认为,获得信息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是决定能否很好地获取并得以保存知识的最重要因素。教师不仅仅是把本人的一点可怜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将人类优秀的教学成果加以组织与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并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
当代美术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与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主张用自学辅导等多种新的自主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式来取代班级授课制。
美术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教学课件的共同开发、科研课题的共同研究,需要集体的智慧,从而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益。
四、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代学生除了要有较高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自学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信息素养。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⑥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能力。⑦最近,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归纳了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第一层次:①高效获取信息和批判地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②有序地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③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新的写作能力;第二层次:④将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包括跨时空、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能力;第三层次:⑤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特别要注重网络学习。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的创始人BernieDodge教授,他的WebQuest理论十分重视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美国教育带来了重大革命。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芳乐在WebQuest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提出的资讯素养对如何培养信息素养问题极有借鉴意义。
五、不断完善与更新教学设施
数字信息教育离不开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数字信息化教学的设备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智能监控教学评估系统、VOD多媒体教学系统、双向互动DVB-C系统的设施,国际互联网、校园局域网以及其他辅助设备(AccessoryEquipment),如学生掌上多媒体学习机等。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学设施需要与日俱进。培养一流的美术人才,相应配置一流的、前沿的教学设施。
六、做好美术教育信息化服务工作
采用网上互动教学系统,构建教师、学生、专家、家长为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使Internet成为整个信息教育服务的核心。电子信箱、QQ语音和视频聊天、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的廉价优势,使得现代教育能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进入到全新的境界。增强网上的交互性,学校的业务数据能够在Internet上被家长、学生或其他访问者受权访问,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美术教学的视频点播与课件下载技术,实现内外统一,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学校并网,畅通无阻地通讯、交流。
美术教育的数字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一项崭新的课题,我们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探索信息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注释:
①叶平.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湖北教育信息网
②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5(6)P38
③/gov
④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70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自主探究;moodle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89-01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词: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等等,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的使用阶段,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认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尤其是在校学生。那么如何使学生尽快理解掌握信息技术呢?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使学主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促使整个教育的内容、方法、体系、模式发生巨大的变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此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广泛提高,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地区信息技术课已列为必修科目。这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尽快探索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捷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会为学生轻松地学习信息技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实施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只单纯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学生只能死学死用,不能达到熟练掌握技巧的程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有自己专门的上课环境和专用设施。它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仅仅通过讲授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它必须要通过实践才可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实践时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少的,所以就需要学生从心里去掌握知识,这样就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如何使学生自发地去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呢?这就是我在讲课时提倡的“自主探究”方法,即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而且整个学习过程要开放、自由和宽松。教学中我积极利用自主探究法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呢?我主要从三方面人手:
1、预习及自学:预习是事先对所学知识的简单了解。之所以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就在于使学生在讲课时能够跟上节奏更好地节省上课的时间,并且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内容。对于“自学”,是指学生在预习的同时不仅仅只学书中的内容,同时在遇到疑难同时,能够根据书中的讲解,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疑难问题,例如,上网搜索知识点,互相探讨学习难点。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得出结果,通过自学使学生充分发挥动手的能力,掌握各种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比老师单纯地讲好得多。
2、利用Moodle教学平台更好的开展自学与师生互动。Moodle平台是一个免费开发的源代码教学平台。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很好的把准备的素材和各个需要的内容都做到这个平台中。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指导他们的学习。并且在其中可以添加各类小测试,论坛等,很好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整个平台,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它有其独特的特点一一实践性强。在平台中,适当的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比原始的单纯的按部就班讲内容效果要好的多,所以选择一款好的教学软件,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意义建构、协作、交流、自主学习
社会在进步,世界在发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在当前已经时不可待。陈至立同志在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统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计算机是工具,学会使用计算机是同会读、会写、会算一样的;但计算机又不是一般的工具,只会使用是不行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计算机的优秀用户,还应懂得一些原理,并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有别其他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设计应有所突破,而近年来在西方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于是显身成为一种不错的教学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载有信息的数值、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影像等进行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其教育目标即在于使学生能计算机这一工具实现信息管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信息传递。基于此,笔者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分析上: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通常不是从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的,但是并不能全盘否认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因为每一节课内容总是由基于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单元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有的属于需要掌握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而有些则属于当前学习阶段只需要了解还无需掌握的知识,如"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就属于后者。可见,对当前所学的知道不加区分一律要求对完成"意义建构"(即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是不适当的。所以应该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其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知识单元)和教学顺序(对各知识单元进行教学的顺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
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③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根据以上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有以下的步骤:
1)课前先深入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因为有些学生或自学或通过其它途径已了解或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确定的教学主题,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希望能通过课堂教学获取教学主题相关知识的深化;而有些学生则对这些知识内容的了解可能是一片空白。比如在"中文windows98操作系统"一章中有些学生已经学会了windows98的基本操作,但是对"操作系统"、"文件夹"、"文件"等的概念却搞不清楚。
2)对了解到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学生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上的制定。即将一节课的知识分成几个层次:基础、提高。因为windows98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操作,它的基本操作如"打开文件"、"文件复制"……,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掌握的,而这些又是以后课程必需的基础,所以我将它归入基础部分;而"资源管理器"则涉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就相对难了些,我就把它归为提高部分;
3)仔细分析知识点,基础部分中找重点,比如有些部分可能学生们会不甚重视或者对在了解学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提高部分则挖掘基础。
4)制定学习任务,创设问题。
三、教学过程中的设计
1.将教学内容中基础部分的重点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讲解。“windows98的运行环境、安装、启动……”就属于这部分。
2.将学生分组,并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一般可以以提出问题或分配项目的方式。分组时可根据学生本身素质分基础和提高,人数一般为4、5人为佳。如基础组的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为让他们完成一些作业如:"⑴在桌面上移动图标⑵打开"开始程序附件游戏纸牌",并通过使用"帮助"玩该游戏⑶……";提高组的学生则提出问题:"结合前面介绍过的操作系统知识理解windows98中的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结构及文件操作。"
3.学生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4.学生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可采用各组汇报及各组之间互相提出意见或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也在此中参与,但是主要还是以监控、分析和调节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工作重点。
5.教师根据观察和分析总结可适当布置新的作业任务,将基础组和提高组进行重新组合来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可以强化练习,巩固学习效果;二来可以将学生之间的差距拉短,学习好的学生可帮助差的学生,从中也有助于个人学习系统化理解,而学习上相对吸收慢的学生则会在其中获取新知识和学习压力,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让学生将此压力转变为动力,那么他们就会更努力更自主地学习。
另外,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特别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就能使教学开展得顺利而且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