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4:48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坛紧密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作为主题。著名IT服务研究咨询机构、美国高德纳公司全球副总裁克里斯汀・斯腾斯楚普(Kristian Steenstrup)院士发表主旨演讲,深入诠释了数字化大趋势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晖就企业创新转型、战略调整发表了演讲。
高德纳公司管理副总裁布莱恩・布里茨(Bryan Britz)和高管顾问李长华,围绕“数字技术之于服务愿景的影响”进行了高端对话,通过具体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
参加论坛的代表主要来自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境内外分析师、业内专家;国内、国际买家、服务供应商;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等。论坛规模约800人。
与往届相比,本届服博会更加注重创新与务实,呈现七大亮点。
一、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趋势
上世纪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数据密集型加工和互联网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促进企业智能化腾飞的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是对我国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互融互通和战略转型的高度概括。本届服博会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为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企业需求,第七届服博会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系列商务活动和培训研讨类活动,旨在帮助买家和服务供应商及时了解行业新动向,创造更多商务洽谈机会。
三、打造国内行业前沿趋势的权威平台
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是服博会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活动,已成为国内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的重要平台。
今年,美国高德纳公司的重量级分析师,将分别参与主题报告、高端对话和专题讨论环节,特别甄选、对比分析境内外创新服务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引导国内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垂直行业,推动产业融合。同时,分析师还将与国内外知名买家、优秀服务外包企业高管一起,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出发,共同探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走向专业化
深耕垂直行业是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实现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本届大会将继续关注热门细分领域,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云生态、智慧健康、跨境电商、电信服务、对日外包和人才培养,组织8场行业专题研讨会。
五、创新商务活动形式,为市场化提供保障
创新丰富商务活动形式,提升商业价值,是服博会未来实现市场化的重要保障。应企业要求,第七届服博会将开展包括一对一买家预约洽谈、买家专场座谈、服务供应商(园区)案例分析、一对一分析师咨询和小型商务餐叙会等在内的系列商务活动。
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目前,已注册境外分析师和买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伊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近年来,服博会逐步受到了境外服务供应商的关注。除知名在华跨国服务供应商外,部分来自新西兰、韩国和美国的服务供应商也已提交注册信息。
在广州参加了由中山大学为期十天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专题讲座。随后,到广州、深圳、海口、某省等地,就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资料管理,进行了参观和考察,收获很大,下面就这次短期学习培训浅谈几点认识。
一、要树立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九十年代方兴未艾的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文档资料管理已日渐成熟,并在社会和生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档案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它是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包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之中,由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跨机构、跨地域的信息系统。
二、数字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关系
数字档案的建成,并不意味着传统档案的消亡。由于各自的主要功能不同,加之各自具备适应某种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决定了数字档案和传统档案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档案信息的加工上,传统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整序,成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各种类型的信息目录和结构较为单纯的档案参考资料。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尤其这几年档案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经济生活和工作领域当中,加之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这就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档案人员对档案业务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加强,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家能手,实现工作效率化。
四、数字化管理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使档案部门可以用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为各级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我们石西油田这个比较新的油田,档案完全数字化、网络化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个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全利用数字化管理,为我们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价值。
这次数字化档案培训,我感受到自己还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也感受到了我们这里与南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此次南方之行感受较为深刻的一点,因此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的神圣和她职业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伟大。
在广州参加了由中山大学为期十天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专题讲座。随后,到广州、深圳、海口、某省等地,就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资料管理,进行了参观和考察,收获很大,下面就这次短期学习培训浅谈几点认识。
一、要树立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九十年代方兴未艾的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文档资料管理已日渐成熟,并在社会和生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档案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它是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包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之中,由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跨机构、跨地域的信息系统。
二、数字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关系
数字档案的建成,并不意味着传统档案的消亡。由于各自的主要功能不同,加之各自具备适应某种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决定了数字档案和传统档案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档案信息的加工上,传统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整序,成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各种类型的信息目录和结构较为单纯的档案参考资料。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尤其这几年档案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经济生活和工作领域当中,加之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这就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档案人员对档案业务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加强,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家能手,实现工作效率化。
四、数字化管理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使档案部门可以用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为各级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我们石西油田这个比较新的油田,档案完全数字化、网络化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个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全利用数字化管理,为我们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价值。
这次数字化档案培训,我感受到自己还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也感受到了我们这里与南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此次南方之行感受较为深刻的一点,因此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的神圣和她职业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伟大。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航材贸易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95-04
一、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资源背景
陈至立同志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及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追求。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融入企业、贴近市场办学的根本举措。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纵深推进,必然要求将合作的触角延伸到课程领域。校企合作不是单纯是学校的知识、信息、人才与企业的技术、设备、资金的依存合作,还应楔入到更为核心的课程领域,从人才培养源头把握人才培养的核心关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指出:“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本文结合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研究如何以因特网为平台,以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有效、高效地的教研,实施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二、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界定及机制
1.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研究校企合作双方以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的数字化处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教学材料。一般包括: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教材库、课件库、案例库等。二是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指为教师或教学小组开设的网络空间。
2.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运作机制。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不能仅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合作,合作发展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利益对等的共同发展,校企合作不仅仅是要完成学校育人的任务,同时也必须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一定要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1]。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是必须深入企业内部的调研,以校方教学需求和企业方的培训需求出发,共同摸索出利益共享的课程和资源领域。
3.民航飞机维修,航材贸易等民航保障体系的大力大发展产生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据中国民航125规划,以航空运输需求为基础,支持增加宽体机、支线机和货机,到2015年,机队规模达到约2750 架;同时扩大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规划新增通用航空飞机1000 架以上。预计到2020年国内飞机总数将达到3000多架。
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2]中指出广州将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保障产业。包括飞机维修、航材供给等。在白云国际机场东北部区域筹划广州航空维修产业集群区,重点发展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制造业,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三大航空维修产业园区之一。
目前我国民航业每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约5万人,而民航各类院校每年仅能培养近2万名毕业生,民航人才缺口较大。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70余座、迁建16座、改(扩)建100余座机场。全行业将新增运输飞机1500架左右,新增通用飞机1000架左右。按照国内平均水平,每引进1架飞机需要150名各类专业人才。这意味着,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70万人。其中航材贸易与管理人才服务机维修的航材管理与供应随着飞机维修市场容量扩大而出现了较大人才供应的缺口。
因而飞机维修企业、航空公司机务工程部、通用航空公司、航材贸易企业等航材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为保障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都有迫切的需求。因而高职院校能从民航飞机维修企业、航空公司、通航及航材贸易企业对人才技能要求出发点找到校企合作利益对等数字化资源合作方式,长效合作的机制自然能水到渠成。
三、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的方式及内容
1.构建校企三层递进金字塔资源库
从校企双方关注的利益点出发,学校利用企业拥有真实工作环境,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目的,企业利用学校科研条件,理论、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共同开发共建共享的资源库。以学校课程资源和企业的技能资源为基本单元,实现学校“专业(方向)、岗位群、课程体系”,企业“职能部门、岗位群、技能体系”逐层提升的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通过校企联合开发,开放资源管理,扩大共享资源覆盖面。对于资源库的维护管理保持三个宗旨不改变“校企合作不改变、资源开放不改变、持续更新不改变”。建设过程遵循科学建设秩序。先设计,后完善;先规范,后加工;先整理,后整合;完成模块建设集合整库[3]。
2.四大数字化资源库资源结构
数字化资源库平台分成四大部分:基础资源,扩展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和管理资源。如图2所示。
(1)共建共享的资源库基础平台资源
基础资源平台以课程建设或者专题建设为核心点,对学生群体开放进行网络教学,对企业员工开放进行专题企业网络培训。也可作为社会人员自主学习的平台将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成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网络教学平台。基于校企合作方式,数字化教学资源源自企业实际,因而适合企业员工提升理论技能需要,进行专题的企业的网络培训,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不同对象与资源共享库之间的互动如图3所示。
如《航材供应链管理》《航材管理》等课程对航材管理的理论性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或者员工必须掌握理论体系,理解航材管理操作的原理和思路。《危险品运输》《合格航材》强调危险品和航材适航管理规则掌握,规则的更新与变化必须随时把握。基于企业对员工理论强化和考证的要求,和学校对学生掌握实操技能,深化理论学习的要求,可以搭建校企共建共享的网络教学培训平台。
(2)扩展资源部分包括培训课程和技能提高板块。
培训专题课程。如《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服务礼仪》这类实务类课程虽然理论要求不高,但是知识零碎,不容易成系统,需要整合。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平台可以提供更为实际的需求背景案例,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脉络,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给员工进行心理、礼仪专题专项的培训项目。
技能提高板块包括对企业模拟仿真教学,企业信息系统操作模块[4],数据分析模拟,国际采购询价模拟,网络营销实训,企业专家网络课程专题,专家讲座等板块。实现企业学校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
基于网络教学培训平台的教学培训需求,合编网络资源教程或公开出版教材。突出教材开放性,使其与网络数字化资源互动,是课堂讲授,网络教学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加强理论提升的内部培训用书。
校企共建共享教材建设,是指基于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校企合编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套教材的编写,教材在技术性、实效性方面体现与岗位职业技能一体化、与职业行业标准一体化、与数字化资源的一体化的研究。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加强理论提升的内部培训用书。
3.社会服务平台是指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打造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库,服务社会
在编写教材等基础工作外,应同步配套开发较为完整的相关教学资源[5]。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传播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形成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电子课件、授课教案、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以及模拟操作软件、视频录像、习题与案例库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相互共享等,这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社会开放。
(1)专业教学标准库。建立专业职业能力要素构成、专业培养方案、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课程体系等资源。具体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规范与标准。
(2)专业信息库。与大型航空企业、飞机维修企业、航材贸易企业、军工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合作,收录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源和行业规范。
(3)互动资源库。包括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版,常见问题在线和非在线解答。特设企业专家论坛和专家在线答疑。
(4)多媒体课件库。收录该专业所有课程的优秀多媒体课件。
(5)专业图片库。收录该专业的各类图片资源。包括实验、实习、比赛、培训、服务、新设备技术以及实验实训室介绍、专业介绍等相关资源,形成共享图片库。
(6)专业视频动画库。收录该专业以实训类为主的视频教材。
(7)试题库。建设专业综合试题库和专业课程试题库,并且能做到在线测试。
(8)航材贸易与管理案例库。提供以一些典型仓储企业管理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学习。
(9)学习评价库。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客观公正的评价,正确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4.管理平台包括:校内资源管理、企业资源管理、账号管理平台、认证管理平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接口管理等模块
5.打造更具职业性的数字化资源平台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性是它突出的特点[6]。利用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开设实习就业指导网络资源平台,实时公布实习和就业信息,指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开设以下栏目:形势与就业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影响、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实习实训指导等等,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方式打造的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是基于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进行长效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在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中,对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尝试建立基于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长效合作的模式,达到通过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双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
[2]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
[3]王晓文.关于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
[4]汪波.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 2012,(1).
1、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要制订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参加上级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与考试,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中级通过人数比例;要大力开展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把计算机中级培训作为新进人员岗前第一训,综合运用专题培训、网上培训、以审带训、视频培训,提升培训成效。
2、加大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采取招聘、雇用、培养等方式,加快审计大数据分析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审计大数据分析人才,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常态化开展审计大数据分析;制定大数据分析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建立数据分析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架构、主要职责和选拔机制等,促进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
3、加大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建设。整合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审计业务骨干,组建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将审计知识、审计经验 、审计规律与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功能、信息化规律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数字化审计攻关、联网审计攻关、信息系统审计攻关等,充分发挥攻关团队作用。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紧跟“金审三期” 工程的建设步伐,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联网审计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健全数据中心库,更新办公电脑,添加笔记本电脑,使用正版软件,加快建设审计会商系统、审计指挥系统、审计网上监控系统。
2、完善审计模拟室建设。构建完善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导,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突出审计专业特色,注重学习体验和分享,符合在职审计干部学习培训特点的模拟实验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模拟审计实验,加速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攻关水平。
3、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制订完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制度、审计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制度、数字化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审计数据库建设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6、加快审计流程模版库建设。制订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模版、审计操作规程模版、审计报告
与此同时,中国数字农村网在致力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凭借自身优越的资源和渠道优势,发力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与旅游公司的合作,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港澳贵宾免费游”项目,在助农经济发展的同时丰富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训在成都开班
11月8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题培训班暨亚行技术援助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与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开班启动。来自农业部和亚洲开发银行组织的多名国内外农业农村经济顶尖专家,将为52家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开展为期4天的培训,共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
小麦专家组提出南方稻茬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目前,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麦播进入高峰。针对部分地区稻茬麦因收获腾茬推迟和局部土壤过湿整地困难播种进度较慢的情况,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南方稻茬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要求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为重点,切实抓好沟系配套、防涝降渍、防冻控旺、化学除草等措施落实。意见强调要适时播种,提高质量;查苗补缺,移密补稀;早施苗肥,因苗补肥;沟系配套,防涝降渍;春草秋治,及时化除;适时冬灌,造墒防旱;控旺转壮,保苗越冬。
北京开启鲜活农产品城区直通车
11月8日,“城市鲜活农产品绿色车队暨首都菜篮子直通车启动仪式”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举行。为落实政府关于“保民生、稳物价”的政策措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城市配送效率,根据《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市交通委组织制定了地方标准《城市中心区鲜活农产品运输保障办法》,在鲜活农产品这个重要领域开展配送试点、示范工作。
河北优质蔬果低价进京受追捧
北京物美集团近日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第二届河北蔬果节。来自河北省永清、永年、乐亭等24个县(市、区)的上百种特色蔬果在物美集团40余家门市展卖。蔬果节突出了新鲜、优质、安全、直供等特点,体现了农超对接的成果,同品、同质的蔬果价格比农贸市场低20%~40%,受到市民追捧。物美集团通过举办河北蔬果节,进一步拓展了河北基地采购范围,采购品类由最初的7种蔬菜扩大到31种蔬菜、水果等,月均销量1540吨,较去年增长1倍多。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应用
校长培训中,管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校长培训的质量。长期以来,校长培训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存在着管理不畅通、反馈不及时、资源无法共享、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实现传统管理中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的事情。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长远程教育培训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现行的培训管理工作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培训模式的需要。那么,信息技术在校长培训管理中究竟能发挥社么样的功能呢?
1信息管理功能
1.1培训信息
多年来,校长培训的办班通知都是通过信件投递的方式先下发到各市、县教育局,再由教育局下发指标到学校,体现了其正规性和严肃性。但这其中不免会出现问题,如信件丢失、下发不及时,想参加培训的校长又可能不知道办班信息等。如果我们利用专门的校长培训网站,将有关培训的办班计划、办班通知等信息放到网上,则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很多的培训信息也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很好的传递,比如培训班的临时调整、培训的基本要求、培训班的教学计划、论文选题等,这种方式既经济、又快捷,还不受时空限制。
1.2网上注册报道
教育培训中心以往是通过邮件回执或者是接收传真的方式来了解某期校长班可能来的参训人员,并专门安排一天的时间由班主任等人来负责校长的报道。传统的这种方式,既慢也不经济,而且事先很多校长没有回执,培训单位无法准确掌握参训学员的情况。特别是现场报道当天,如果校长来的比较集中,在时间上没有错开,由于要添相关信息,还要校对以保证信息无误,这样就容易拥挤。但如果开通网上注册报道,则可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报道注册的网络化,有利于培训单位及早准确地掌握参训学员情况,从而对学员食宿、班干部配备、材料准备、教室安排等做好妥善安排。
2资源共享功能
2.1培训资源共享
现在的校长培训,多是短期的,以专题形式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多半内容教师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拓展几乎是不可能。而且,校长班的教学强调研讨,但如果校长事先不知道某专题的内容,没有经过思考,研讨又如何能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在开班前,将每个专题的概要,大纲、参考资料、课件等资源放到培训网站上供校长下载和学习。如此一来,校长在培训前就心中有数;培训结束后还可仔细思考;在课堂上也不必赶着抄笔记,课后排着队拿U盘考课件。也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使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录像、讲座录音等更好的实现共享。此外,学员的通讯录也可以做电子版的,将电子版的通讯录发给参训学员既经济又方便。
2.2思想资源共享
每位参训的校长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是校长培训中的重要资源。但如何实现共享呢?研讨就成为一种重要形式。但传统的研讨缺乏足够的时间、深度、广度和自由度;而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网络交互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充分性的特点。因此,借助网络可有效实现思想资源的共享。论坛系统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站一种极为常见的互动交流服务。因此,可在网站上建立相应的校长论坛栏目,精心设计主题,并由具有相应研究的培训教师或知深校长来负责管理(论坛版主)。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培训教师、校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进来讨论,而且这种交流的文字化可长久保存下来。
3教务管理功能
3.1师资管理
校长培训与其它学历教育不同,多以专题形式进行,涉及的教师面比较广,有专职、兼职教师,有外请专家、学者,还有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校长等。其次,培训班次比较多且较集中。三是外请教师时间难固定以致调课比较频繁。面对这些情况,在传统的师资管理中就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但利用相应的师资管理系统就可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借助于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教师教学基本信息的维护,如教师姓名、地址、电话、职称、研究方向等内容,还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课表管理、工作量的统计,教学质量评价等。
3.2课程管理
在校长培训中,培训班次和培训类型都比较多:有岗位培训、提高培训、新课程培训;有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教育局长培训等。一些培训班有时还要进行分层分岗培训,在高研班中还要进行分阶段培训,对于这些情况,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就很难适应。而且,各培训班培训专题变化频繁,课程教材更新快,外请专家多且讲学时间难确定,传统的课程表就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如果借助课程管理软件,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3学习管理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对学员学习的管理不成问题。但随着校长远程培训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不可或缺。远程培训跨越时空,可以解决传统培训中时间相对集中、培训成本较大、学习持续性不够等缺点,但在对学员学习管理上传统方法就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员学习进行远程管理,如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学员登录的时间和次数、学习课程的时间和次数、查阅学习资料的时间和次数等。此外,还可利用网络在网上批改作业和论文及回复学员提出的问题。
4档案管理功能
4.1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意义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非常有必要建立校长培训档案。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校长培训发展规律的钥匙,通过校长培训档案还能够了解校长培训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与校长培训相关的各类指导、指令性文件、发展规划、办班通知、教学计划、学员名单、考试成绩、考核材料、培训总结、结业证书等都需要存档。
4.2当前校长培训档案存在的问题
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的使用率越高,使用价值越大,档案的生命力就越强。但多年来,校长培训档案都是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纸质的文件难以永久保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而且难以备份,占用大量空间。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仓储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会不断增加。二是纸质文件给检索调阅不方便,查全率低、查准率低,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文件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4.3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电子教育、电子办公蓬勃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类型多样、保存长久、不占空间、不易损坏、备份容易、传输方便、传输迅速。因此,校长培训档案应数字化。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后,对档案的管理如增删、查找、调用就会变得异常方便,查阅速度和利用效率都将大大提高。只要打开电脑,输入想查找的内容,确认后信息马上就会呈现在面前。如果档案管理网络化,档案的查阅还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因此,校长培训机构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原始性和保密性。
5调查统计功能
5.1问卷调查
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校长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在培训之前进行的调查,以往多半是将调查表通过邮件的方式事先发给参训校长,回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而培训情况调查是培训班快结束时候进行的,多半会以现场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来了解有关培训各方面的情况。上述传统的调查方式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有些方面还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调查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速度快、费用低、互动强,还可消除被调查者的后顾之忧。比如CNNIC的调查,就是通过在网上以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据统计,目前这种方式占所有网络调查的90%左右。校长培训机构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教育干部培训网开展网上调查,以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