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4:46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予以正确的引导,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的精力主要都是放在语、数、外这三门主要的学科上,而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成绩,没有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做老实人反而会吃亏,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质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单一的教育方法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单一,集中体现在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设置,而是仅仅根据教材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非常枯燥,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更加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良的教育环境
当前中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不怎么理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未形成合力来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学生经常会到网吧去上网,网络上有很多负能量以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违背的内容,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识别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不能很好地转换现实中的角色和游戏里的角色,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成绩。学生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如果你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就要拥有好的成绩,通过中考和高考。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德育的失衡,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欠缺
对于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造成教育方法欠缺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手段,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完全就是被教师灌输到脑海中的,根本不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获得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律、荣辱以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二的学生,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叛逆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法制等方面的意识。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非常活跃,求知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贯穿在每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语文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音乐课陶冶学生情操,历史课教育学生报效祖国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教育环境的构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掌握学生的思想,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庭要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给他们树立榜样;社会要建立绿色网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再不受到虚拟网络的侵害。综上所述,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与时俱进,根据中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战娟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既包括意识行为方面又包括政治道德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使其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其教育的内容是优秀民族文化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中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应该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参与到相关的探讨中来。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使得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引导和教育。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呼吁人们加强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真正让学生在中学时代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品德,为其今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深入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教育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初中这一阶段作为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在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学生来讲,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想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对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发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学生自身
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能力还是思想行为方面都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正开始青春期的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是简单的说教,带有很强的灌输性,这样学生就对教师、家长在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抗拒。
2.家庭
来自家庭的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意识和思想品德,对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模范和榜样的作用。但是,学校作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往往会忽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造成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
3.教师
教师,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其思想意识和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发展,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法律观念淡薄,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容易理解为简单的说教。
4.社会
面对信息共享的时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事件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三课堂,是学生补充知识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但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众多的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面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1.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与学生之间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参与到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来,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以身作则,正确引导思想品德发展
要想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能够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身教大于言教,注意自身言行和品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从而发现不良的行为品德,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3.学校、社会与家庭密切配合,开展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能够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作为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双方能够共同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作为社会,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不良习气进行整治。
社会在不断进步,历史的车轮证明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永远是最活跃的时期,所以,如何能够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摸清中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且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新颖.浅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思想品德教育课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诸多因素使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鉴于农村中学生所处的特殊的教育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应采取以下的方式。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农村中学生爱的关怀,使学生感到他是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爱的关怀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也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有位哲人曾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以关爱的方式去对待学生才能让他们懂得怎样去关爱他人,对待学生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是使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当一个老师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去传授思想品德教育时,老师本身就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最好的典范,只有怀着关怀之心的老师,才能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师要以关爱的心去做那些有益于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要以兴趣盎然的状态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具体到日常的教学中,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教师应多运用鼓励性手段唤起学生对学习、对自己的信心,教师可以利用拍肩、摸头、鼓掌、赞许或期待的眼神、点头等手段鼓励学生,而且现在的学生,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大胆释放自己,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关心、理解、公正、热情、鼓励、信任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民主气氛,让学生从中体会民主、和谐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实现寓德于教的目的。另外思想品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的范围内,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从点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结合中学生面临的各种人生问题、社会问题、情感问题等给予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学生们能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思考,主动地处理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以关爱为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使每一节课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好公民。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永兴县教育局
一、积极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思想品德是一门集知识性、社会性和现实性很强的课程;中学生学习它,不单单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为此,中学生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同学们就要有一个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好坏,先决于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积极学习态度是同学们对学习的内在精神要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状态的体现,是一种有效学习的内驱力,能使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想学、愿学的冲动,从而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思想品德的主人。正是这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加了同学们对知识渴望,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从感情上才能把思想品德课程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的学科来认真对待。
其次,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们一种无形的偏爱的精神活动或者说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关心、喜好,从而积极参与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活动,力求得到愉悦感和心灵上的满足。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如果我们教师在生活点滴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肯钻研,乐探究,喜交流,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了。
第三,领会学习讲成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解题能力训练的检测,树立正确的检测观念。其一,教师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学习中的检测,做到不慌、不弃,不骄不躁;重视它,又要邈视它,要有一颗平常心。其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就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题能力训练中去。
二、教师要有积极、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
思想品德是一门立足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课程,它的教育理念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形成积极、正确的教育观:构建充满生机的有效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中领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1)教师要积极构建生动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在思想品德教育导学中,教师一定要深挖掘、细发现,借势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机同时迸发,使其学得带劲且快乐。那么如何确保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导学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方法、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一起碰撞重难点问题,进而才能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2)教师要给予学生体验的空间,学会合作学习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块主阵地
思想品德课是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要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并坚持贯彻落实主席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及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认真抓好五爱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讲主席倡导的“八荣八耻”,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之首
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要塑造好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观念的情感行为教育,从整体出发,点滴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遵纪守法教育不可少
法律是由国家行使立法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受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没有严密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实现。所以,加强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同样,在一个学校里,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必须学会遵纪守法。纪律是在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守则、条例等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行为规范。没有纪律,集体就不能从事有秩序、有效率的活动。没有纪律的保证,学校就不可能取得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于初中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常认为法律是对成年人的要求,很少把自己的行为和法律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知法、守法、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是学校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的事情。
纪律和法律虽然在要求、范围、年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个体在道德行为方面强制性的约束。因此,学校在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时,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
我们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学校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怕挫折、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礼仪修养,加强五自教育,即自我、自理、自信、自立、自强,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劳动、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五、整合力量,更新手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给人以务虚之感。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要想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空泛,光靠我们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学方法陈旧,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感、认同感,要想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比如,校园网络、电脑室、多媒体室等,还可利用第二课堂、专题教研、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要将课堂教育社会化,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六、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先进集体,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助人为乐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华北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请老革命、军烈属、校外优秀辅导员作专题报告,讲革命传统,介绍亲身经历等活动,使学生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动策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希望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工程”“实事工程”。面对这样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我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规划以及笔者自身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行动策略。
立足行为习惯教育,行为塑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在传授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基础上,从学生外显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发,落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通过演讲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学校与每个教师签订“一岗双责”承诺书,重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责任,让教书育人成为每个老师的自觉行动。
重视自我保护教育,自主立人。初中生处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学会自我管理能力相对重要。我们学校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21世纪初倡导和建立“警校共建”制度,每个学期都要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警察律师到学校开办专题讲座,让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心理教育与辅导,心理强人。帮助教师初步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干预手段,提升教育的效度。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要求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与相关学生个别谈话,每周至少一人次,做好谈话记录,学校心理咨询室存档。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营造舒适的谈心空间,激励学生主动谈论成长的烦恼。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境界育人。利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机会,我校联合省内5地市40多所中小学校,领衔申报了“关于5・12地震灾区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省级重点课题。重点推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助你成才献爱心活动、科技创新暑期实践活动、体育艺术节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活动为平台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优化社区和家庭教育,联合育人。从培养下一代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好青少年一代。加强“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校讯通等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家长会,有效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现状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49-03
1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堪忧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1.1 最想父母的时候是缺钱的时候
一些中学生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本校100多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放假时和父母的谈话次数、谈论话题、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谈话不多,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很好沟通的习惯,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
1.2 伸手要钱,出门讲价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7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1.3 无心读书,荒废学业
在学习时间特别是自习时间,以玩扑克、麻将、桌球等方式为名聚众而赌,谁输了谁请客,否则限期交款或者被揍。他们不惜花费父母的钱财上街玩电子游戏机,或沉溺于网络游戏等。
1.4 公开敲诈勒索
少数无心学习的学生,他们经常旷课,校际之间互相勾结,对一些家庭比较宽裕的同学,或者对他们认为看不顺眼的同学,进行公开敲诈勒索,限定在某一地点按时“交货”,少则几十元,多则百元以上。斗殴打架,还常牵涉入社会上的无业青年聚众闹事,更有甚者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
1.5 贪图个人享乐
个别学生偷盗同学钱财、自行车,就连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具也不放过。或者内外勾结进行偷盗、抢劫。消费讲排场、好面子,同学之间流行相互请吃喝,进出高档消费场所。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
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2 中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成因
2.1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经常还有四大护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孩大都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
2.2 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也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
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人趁改革开放之机,把一些不该开的东西也开放起来。诸如赌博(包括一些电子游戏机),它将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贩卖黄色书刊、播放黄色录像带、影视屏幕上形形的不健康镜头,都将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精神上受到污染,有些学生无心念书,有些学生过早成熟,有些甚至犯罪。还有一些录像带都是一些杀人、抢劫、枪战的影片,使得一些学生也学得很野蛮,动不动也舞刀弄棍,有些还弄出人命。
2.3 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
学校以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导致一些中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类是课堂上可以讲些大道理、道貌岸然,一离开课堂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再一类是只教书不育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这种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常常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递升为对学校的反感,增加了学生的厌恶的情绪。还有一类教师是投机钻营、贪小便宜的人,成天就想在学生家长上捞一把。今天要求这个家长这样,明天要求那个家长那样,使得教师的人格、名誉扫地。
3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措施
3.1 创设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墙壁也说话。”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如:在校建立专门的德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地方写上校训、校风,让广大师生在践行校训、校风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责任感;楼道内精心设计了《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等各类图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内张贴学生《守则》、《规范》、名人画像、格言、标语班训和庄严的国旗,以名人事迹激励学生,以名人格言引导学生,以标语班训要求学生。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3.2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元素,将对中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
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可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过马路、瘸子挑担、哑巴求救……使他们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产生同情残疾人的良好品质,并养成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行为。
3.3 教师率先垂范以人格塑造人格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没有皇权的独断专行,却有皇权一样的让人顶礼膜拜”。学生由于年纪小,见识少,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身的体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学校应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好头,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对抽象的规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让学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不仅增强了教师德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实效性,而且让学生在教师表率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3.4 以活动为载体,行为育人
课外教育活动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发挥特有的作用。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系列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可抓住欢度国庆的有利契机,在国庆前夕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组织《迎国庆手抄报比赛》。利用周会课和各种集会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在平时狠抓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养成守公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3.5 建立科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教书育人
改革现行的思想品德课升学评价制度,把单一对知识的考查变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综合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除了采用考试这种评价手段之外,还要使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庭评价和操行分评价等评价方法。可以把德育工作中的操行分评价和班主任评价应用于其中。我们只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不科学的,学生的操行分是学生平时表现的真实记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的真实情况,所以学生的操行分应是学生思想品德得分的重要组成成分。
总之,中学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治礼.浅析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安徽日报,2010.
2 王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进新课程,2002.
3周济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