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5 15:34:43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

第1篇

【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估;医嘱依从性;高血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改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健康改善的意识也在增强。但健康意识增强的同时,大多数人仍不能正确意识到高血压危险因素所造成的发病风险,更不能保持这种对健康风险的意识,有时甚至到了疾病出现症状之后才进行治疗。这种意识相当危害人们的健康,造成身体及经济上的损失。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健康的综合风险,鼓励人们修正不健康行为,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包括量化的药物分析,多层次的营养膳食监督,科学的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达到控制慢性病风险,促进健康的目的。我院体检中心通过对全市各单位预防性健康体检,对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8至2009年体检中心高血压阳性患者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年龄27~79岁。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另一组作为对照。

1.2 方法 采用中华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应用的健康风险评估专用软件,在体检之后配合详细的健康问卷调查,计算出高血压若干年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率,以及个人患病危险性在人群中的高低。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对健康干预的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追踪访问,了解其医嘱依从性状况和药物疗效。对照组常规治疗,只说明注意事项,服药方法和复诊时间。

1.3 医嘱依从性评价 ①遵医嘱服药;②患者按要求复诊;③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病情控制情况。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医嘱依从率及疾病控制良好率比较见表1、2。

3 讨论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已成为首位死因,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1]。2002年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知晓率30.2%,服药率24.7%,控制率6.1%,医务人员的知晓率还不如美国普通民众[2]。可见人们明显缺乏对各种疾病危险因素的充分认识,有时甚至还存在误区:不信任医生;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时用药方式不便利,嫌麻烦;有时太忙不能坚持服药;也有因经济困难不能服药等不依从医嘱,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作者通过对个体患者主要慢性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其若干年内罹患该种疾病的可能性(绝对危险性),并能和同年龄及同性别的人群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判断患病危险性在人群中的高低(相对危险性)。譬如一个严重吸烟者在体检中血压偏高,看到自己的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比同伴高5倍,因此心生警惕,同时开始积极避免各种危险因素,依从个性化健康改善指导,很好地达到了健康标准。医务人员更应增强高血压的防治观念,提高防治知识,做好健康风险评估,让更多的人主动自觉地掌握并参与到自我管理的活动中来[3]。促进个人积极作出行动,以达到早治疗,早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高血压与脑卒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574-576.

第2篇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评估;营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04-03

孕妇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营养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生后的健康、以及成人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妊娠期孕产妇和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孕产妇的体质因素和遗传因素以及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孕产妇进行个体化的医学营养管理,使之达到最佳营养状态,改善围产期结局,以确保母婴安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个体孕妇的健康风险评估及医学营养管理,达到了降低围产期并发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规范产前检查、孕前无基础疾病、并在我院分娩、各项资料记录齐全的孕产妇1913例,年龄在19~41岁之间,平均年龄(26.80±4.31)岁,其中,初产妇1374例,占71.7%,经产妇541例,占28.3%,孕前平均体重在(50.34±6.96Kg)之间,结合身高计算平均体重指数在20.20±2.76,按中国成年体重指数(BMI)标准,BMI

第3篇

冬季,脑卒中发生率高

气温变化可诱发脑卒中的发生。冬季,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末梢血管收缩,增加了心血管系统阻力,而使血压升高。寒冷环境还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增加,从而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发生血栓形成。如果是在睡眠状态下,血流缓慢,加上室内温度较低,非常容易发生脑血栓。

气温骤变时,以上这些生理反应更加剧烈,血压明显波动,更易使一些老年人及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发生脑中风。

8项危险因素,评估脑卒中风险

那么,什么人比较容易发生脑卒中呢?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提出了适用于40岁以上居民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卡,该卡利用8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脑卒中发病风险的评估。

1.高血压:血压≥140/90毫米汞柱

2.血脂:异常或不知道

3.糖尿病:有

4.吸烟:有

5.心跳不规则(心房颤动):有

6.明显超重或肥胖:有

7.缺乏身体活动(很少进行体育运动):有

8.脑卒中家族史;有

如果具有上述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就可被评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如果既往有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也属于高危人群。

如果具有2项及以下危险因素,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等慢性病其中之一者,则可被评为中危人群。

如果具有上述危险因素不足3项,且没有慢性病者,可被评为低危人群。

如果你的评估结果为高风险,那么建议你去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治和指导。

减少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生能避免吗?答案是肯定的。用来评估风险的同时,脑卒中风险评估卡还告诉我们,可以从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入手,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武警中青年干部多处于执勤处突维稳一线,任务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近年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培训的3413名武警中青年干部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该群体高血压患病、治疗和控制情况及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1年来自全国各地的3413名武警中青年干部,均为男性,年龄30~46岁,平均(36±0.81)岁。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①资料收集:通过询问调查对象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和血压)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进行统计,填写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量表。血压采用袖带和水银血压计,以听诊法测量左上臂动脉两次,中间静坐5 min,取平均值为血压值。②使用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量表[1]评估研究对象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绝对风险。

1.3 诊断标准及定义 ①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2],和(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②吸烟:每天吸烟≥1支,连续吸烟1年以上为吸烟。③超重和肥胖:以体重指数(BMI)≥24 kg/m2,且<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3]。④血压分级:血压分为正常、正常高值及高血压[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见表1。被调查的3413名武警中青年干部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5.2%和2.7%。高血压患病率为7.9%,高血压知晓率为74.2%,治疗率为40.8%,控制率为24.6%。高血压患者的BMI为(24.40±2.51)kg/m2;而非高血压者为(21.52±2.43)kg/m2。

2.2 高血压的分布特征 35,岁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35岁以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表2

2.3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高血压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指标是非高血压组的2.9倍。

3 讨论

本研究样本来自于全国各地武警部队的中青年干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结果对于干预武警部队中青年干部健康策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2]。程利等[4]对军队中青年人高血压调查显示,高血压总患病率为5.94%。本调查显示,武警中青年干部的高血压患病率为7.9%,低于全国人群患病率,高于程利等对部队中青年的研究结果,其抽样以25岁以下人员占多数,与样本差异有关。武警中青年干部的高血压知晓率74.2%,治疗率为40.8%,控制率为24.6%,均明显高于2002年人群平均水平。与美国普通人群高血压知晓率74%、治疗率56%和控制率34%接近[5],这与近年来武警部队加强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关。本调查35,岁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11.59%,40岁以上组为9.86%。文献分析表明: 高血压相对危险度增加的年龄在35~59岁之间。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应在35 岁前尽早进行, 这对部队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调查显示高血压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绝对风险是非高血压组的2.9倍。国内外众多研究已证实[6],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武警中青年干部要求过硬的身体素质,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INVEST (International Verapamil,Trandolapril Study)研究中,显示血压控制达标所占时间越长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越少[7]。因此,提倡定期监测血压,采取综合措施严控血压。本研究显示武警中青年干部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5.2%和2.7%,与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相比,超重率接近,而肥胖率较低,这与武警中青年干部这一特殊职业体能要求高,执勤训练频繁相关。此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吸烟的比较也进一步说明了对血压的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本研究针对武警中青年干部的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为该群体心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93,901.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51,52.

[3] 武阳丰,马冠生, 胡永华,等.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316,320.[4] 程利, 张文, 赵春华,等.部队年青人高血压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初步探讨. 高血压杂志,1999,7(1):69,71.

[5] 廖玉华.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医学新知杂志,2001,11:8,11.

第5篇

目的分析某贵金属冶炼厂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水平,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MLSP)方法对某贵金属冶炼厂重点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与现场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结果进行比对与验证。结果MLSP方法评估马弗炉巡检岗位的综合风险为5级(高),敲料和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的综合风险为4级(中等),浆化釜、分银釜、分金釜、分金压滤、分银压滤、银铸锭和金电解等岗位综合风险为3级(低),与现场检测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一致。结论MLSP方法可用于贵金属冶炼厂的噪声、高温、粉尘和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

贵金属冶炼;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目前,有关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析方面的报道很多[1-4],但对贵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的报道甚少[5]。金属冶炼过程工艺复杂,涉及面广泛,几乎所有的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危害作业工人健康的有害因素[6]。贵金属冶炼也不例外。贵金属冶炼过程中存在铅、浓硫酸、浓硝酸、液氨、水合肼和氯酸钠等有毒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物质,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都将引起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和爆炸事故[7-9]。为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本文通过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MLSP)方法对该贵金属冶炼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风险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14年某贵金属冶炼厂年处理阳极泥2600吨技改项目。主要评价范围为焙烧车间、湿法车间、铸锭电解车间和氨回收系统等。

1.2方法

1.2.1工程分析该项目生产原料为阳极泥,主要产品为黄金、白银,副产品为硫酸铜、硫酸铵、粗硒及15%氨水(15%氨水回用于生产系统)。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湿法工艺进行处理,得到金粉银粉,经过电解提纯,可产生高品质的金银锭。

1.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通过现场调查,结合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原辅料特点分析,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铅尘、铅烟、硫酸、盐酸、二氧化硫、氨、肼、碳酸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其他粉尘(焙料粉尘、氯酸钠粉尘和亚硫酸钠粉尘)。按照GBZ159、GBZ/T160、GBZ/T189和GBZ/T192的规定和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分别选择对噪声、高温、铅尘、铅烟、硫酸、盐酸、二氧化硫、氨、肼、碳酸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粉尘进行检测。

1.2.3MLSP方法按照《国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10]中的MLSP方法对各岗位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该项目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或强度)和危害程度等确定重点岗位,根据最常见后果的严重性等级和发生后果的可能性等级确定工作场所的风险水平,常见后果主要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中的级别以及临床诊断分级,最轻级别一般为常见后果,最高级别为严重后果[11]。本次评估考虑到常见后果的发生频率高,对帮助企业评估和处理不同层次健康风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11],本项目仅对最常见后果进行评价。

1.2.险评估结果验证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判定结果进行验证。根据文献报道,与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进行比对。

2结果

2.1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有1个岗位的高温(WBGT指数)、1个岗位的粉尘、1个岗位的铅尘和1个岗位的铅烟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超标对象分别为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的高温、敲料岗位的其他粉尘、敲料岗位的铅尘、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及巡检岗位的铅烟,见表1。

2.2MLSP风险评估结果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和铸锭岗位接触的高温导致头晕、头痛、心慌、疲乏等不适感判定为非常低风险;敲料岗位接触的铅尘、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和马弗炉巡检岗位接触的铅烟风险水平为高风险,其他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水平为低风险。各岗位的综合风险水平如下:马弗炉巡检岗位为5级(高风险),敲料、马弗炉进出料岗位为4级(中等风险),浆化釜、分银釜、分金釜、分金压滤、分银压滤岗位、银铸锭和金电解操作岗位为3级(低风险)。

2.3风险评估结果验证

2.3.1风险评估结果马弗炉进出料岗位、敲料岗位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中等风险,马弗炉巡检岗位的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与现场检测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一致。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的高温和铅烟超限倍数、敲料岗位的其他粉尘超限倍数、敲料岗位的铅尘超限倍数、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的铅烟超限倍数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的要求。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229.1—2010、GBZ229.2—2010、GBZ229.3—2010、GBZ229.4—2012)对

表2中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情况如下:敲料岗位、马弗炉巡检岗位和马弗炉进出料岗位为Ⅱ级(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2.3.2体检结果工人均按照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该项目共72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为100.00%,体检异常61人,体检异常率84.72%。体检结果中1人有多项指标异常,出现异常情况最多的前三项指标分别为高血压或血压偏高、心电图改变和两肺纹理增多,其中高血压或血压偏高20人(27.78%),其中马弗炉进出料岗位4人,占20.00%,分金压滤岗位3人,占15.00%;心电图改变20人(27.78%),其中马弗炉进出料岗位5人,占25.00%,分银釜操作岗位3人,占15.00%;两肺纹理增多17人(23.61%),敲料岗位和浆化釜操作岗位各3人,在两肺纹理增多者中各占17.65%。

3讨论

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部分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相似[2-4],但由于本项目贵金属冶炼的生产工艺及原辅料与其他有色金属冶炼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有其特殊性。本项目采用湿法冶炼技术,在酸性介质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分离杂质、提取金和银;采用阳极泥为原料,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成分检测报告,阳极泥中主要成分和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银3.0%~30.0%、铅5.0%~25.5%、铜5.0%~25.0%、硒0.0%~8.0%、硫2.0%~3.8%、镍0.5%~0.8%、金0.03%~0.7%、碲0.0%~0.39%和砷0.0%~0.37%。本项目对铅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分析,其他元素对工人的危害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普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及重金属,且这些有害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3,5,12-13]。本项目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是高温、粉尘、铅尘和铅烟,与文献报道中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有害因素超标情况稍有不同。

MLSP方法为罗马尼亚根据欧洲标准颁发的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14]。与国内现行的评价标准相比,《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229.1—2010、GBZ229.2—2010、GBZ229.3—2010、GBZ229.4—2012)和MLSP方法均适用于化学和物理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以职业接触水平为重要依据来判断;MLSP方法为定性评估方法,不以职业接触水平为依据,而根据风险因子对人体作用后果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来确定风险等级,健康后果分为最严重和最常见后果,可对这两个后果分别进行评价,但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较难判断,主观性较强,这与文献[14]报道一致;MLSP加权平均后风险水平降低;MLSP方法可对工作场所的总体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明显优于国内现行的评价标准。自2001年建厂以来,该企业未发现铅中毒病例,但存在尿铅超标的现场,并据文献[5]报道,金银炉操作岗位存在铅吸收病例,因此铅中毒的发生可能性判定为频繁,根据铅对人体最常见的健康损害(铅中毒)的严重程度判定铅的后果严重性为重大,因此接触铅的岗位的风险水平判定为高风险;马弗炉进出料岗位由于高温的接触时间短,休息室设置了冷风机,高温引起的头晕、头痛、心慌和疲乏等先兆中暑的健康危害较轻微,发生可能性低,因此高温的风险水平判定为非常低风险。高血压或血压偏高、心电图改变可能与接触噪声、高温、铅尘和铅烟相关,有文献报道[15-17],噪声和高温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铅尘、铅烟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电图异常。体检异常情况与风险评估结果一致。

在本次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敲料岗位、马弗炉进出料岗位和马弗炉巡检岗位为本项目的重点控制岗位,建议企业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强马弗炉的密闭性,敲料区域设置除尘措施,必要时进行加湿处理,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由于阳极泥中的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建议企业对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阳极泥的成分进行自测,以更好地选择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操作不当、设备设施故障、密闭空间、化学品泄漏等特殊工况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救援的演练,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MISP方法可用于贵金属冶炼厂的噪声、高温、粉尘和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该方法与国内现行的评价标准相比,更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但还需要更多现场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邱士起,晁斌,柯建厚,等.某新建钢铁冶炼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259-1261.

[2]陈春雷,王辉,刘秉志.某电解铝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3):148-150.

[3]黎海红,江世强,黄才千,等.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4):287-289.

[4]黄俊.有色金属冶炼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的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4(4):183.

[5]刘纯华.对某冶炼厂金银炉改造的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1997,9(11):518-519.

[6]郑玉新,王忠旭,戴宇飞.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1.

[7]许雪梅.一例浓硫酸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2):16-20.

[8]何勇.液氨储罐泄漏的爆炸和中毒模型应用[J].广东化工,2013,40(23):149.

[9]陈莉芬.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护理[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4,40(3):76-77.

[10]丁钢强,张美辨.国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57-170.

[11]厉小燕,陈坤,张美辨,等.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1):16-20.

[12]吕璐瑶,应朝宇,郑超元.对江西某有色金属冶炼厂粉尘检测及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2(5):4-5.

[13]刘海洋,谢乐云,刘长双.某金属冶炼回收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235-2236.

[14]张美辨,邹华,袁伟明,等.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2):972-974.

[15]兰烽,林淑华,林洁.噪声对制造业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2):73-74.

[16]郭平,唐敏珠.高温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和血糖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2):176-178.

第6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检测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46-01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 2002 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老年高血压患者知晓率30.2%、治疗率24.7%、达标率6.1%,形势不容乐观。动脉硬化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老年人错误的认为老年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均是老年退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而不需要治疗。我们通过观察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老年高血压与老年无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差别,证实治疗的必要性。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50例老年无高血压患者均为2012年4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病例。老年高血压组中男性73例,女74例,年龄60-90 岁,平均年龄72.59±7.02;老年无高血压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0-87 岁,平均年龄71.02±7.14。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ABI)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老年人,年龄≥60岁。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3 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60岁以下;

1.3.2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脑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

1.3.3 精神病或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1.3 检测设备及方法

采用仪器:OMRON(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型号:VP-1000。由专职护师廖玉婷负责,在独立、安静、环境舒适的动脉硬化检测室进行。

1.4 观测指标

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两组老年患者的双侧上臂、足踝的收缩压、舒张压、ABI、PWV。PWV绝对值评估方法:1400-1700之间为轻度动脉硬化,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700-2000之间为中度动脉硬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大;2000以上为重度动脉硬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ABI评估方法:ABI1.4提示患者下肢血管钙化,0.9至1.4之间为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典型案例分析:毕某,女性,60岁,新发诊断的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血压波动在139/93mmHg左右,动脉硬化检测示:右侧PWV 1600cm/s、左侧PWV 1623cm/s,血脂、血糖、血尿酸、肾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动态血压、颈动脉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均正常。未予任何降压药,建议适当运动、改变生活方式,观察3个月。患者偶有心慌,予稳心颗粒(无糖型)1包/次,3次/日,口服,共计服药4个月后复查动脉硬化检测示正常。

3 讨论

动脉硬化主要是血管壁内中膜增厚、纤维化,由于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胶原含量增加,导致弹力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断裂,伴有中层纤维化和钙化,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降低。国外报道:年龄和血压是影响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因素。动脉硬化又导致了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以及收缩压(SBP)不成比例地增加。理论上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但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到后者需要几十年。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下肢动脉闭塞等。有研究表明10个心肌梗死9个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现代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及预测,PWV值增大提示动脉僵硬度较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PWV值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矫正年龄因素后,高PWV值(1/5以上)死于心血管疾患的风险是低值患者的11.8倍[1]。PWV超过1770cm/s的高龄住院患者心血管死亡是1770cm/s以下群体死亡率的4.6倍[2]。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一个目标是保护靶器官,另一个目标是改善动脉壁僵硬程度,所以不仅要降低血压,而且也要降低PWV值,实际上PWV应是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

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不是每一位老年人都会发生高血压,相同年龄段的老年无高血压患者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至少低一个等级。

中医学提倡上医治未病,我们分享的典型病例是一例1级高血压、风险评估属低危的患者,虽然西医不提倡尽早使用降压药,但我们及早的给予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PWV值恢复证明确实可以逆转早期轻度动脉硬化的血管弹性,说明活血化瘀药物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ABI反应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老年无高血压组有1例仅右侧ABI

今后我们会继续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检测,用数据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平稳降压,防治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疾病,并继续在中医辨证论治、未病先防思想指导下采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定期复查PWV客观量化评估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动脉壁僵硬程度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Laurent et al, Hypertension, 2001,37:1236-1241.

[2]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2046-2050.

第7篇

【关键词】APACHEⅡ评分;脑卒中;死亡风险

The value of APACHE Ⅱscore on the death risk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LU Seng-fang HAN Fu-li YU Feng CHEN Fei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APACHE Ⅱ score on the death risk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ACHE Ⅱ scoreof 105 cases ofthe death from stroke in 2000~2006 years. ResultsThe score of APACHEⅡis 14~46 and the average is (27.89±6.06), the death risk coefficient is 23.31%~98.09% and the average is (66.75±10.38)%,the grades of APACHEⅡis above 14 especially above 27, or the risk factor of death is above 23% especially above 66%, then the mortality rate increases obviously. Conclusion APACHE Ⅱ score is valuable on the death risk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Key words】APACHEⅡ score ;stroke ;the death risk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77-01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如何在发病早期就能用量化的指标来判定脑卒中死亡危险程度是医务工作者一直探求的问题。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评分系统最早运用于评估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预后,运用于脑卒中预后评估的文章很少,本文对我院2000~2006年死于脑卒中的105例病例的临床进行总结,同时运用陈道军的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探讨其对脑卒中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5例,男性51例,女性54例,年龄52~87岁,,平均(75.88±7.00)岁,住院1~67d不等,平均(13.83±10.38)d,脑出血34例,其中脑干出血6例,大脑半球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丘脑出血2例;脑梗死71例,其中脑干梗死10例,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16例,多发性脑梗死45例。105例病人中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66例,有高血压病86例(83%),冠心病56例(53%),2型糖尿病44例(43%);并发高热100例(95%),肺部感染76例(72%)。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之间脑卒中死亡的105例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且均经CT证实。总结各例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运用陈道军的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评分系统软件包,根据患者既往慢性疾病史、年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入院当日或次日的化验结果(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以及其睁眼动作、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情况进行评分。APACHEⅡ评分总分值0~71分,病情越重分值越高。

2 结果

APACHEⅡ评分14~46分,平均(27.89±6.06)分,死亡风险系数23.31~98.09,平均(66.75±22.92)%;最终死于脑疝50例,感染包括肺部和尿路感染2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7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窒息2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脑肺肾下肢多处动脉栓塞1例,不明原因2例。

3 讨论

本组病例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年龄较大,平均75.88岁,其中脑梗死68%,脑出血32%,有高血压病者占83%,提示脑卒中死亡病例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很高;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占63%,意识障碍预示预后不良;高热占95%,尤其肺部感染率非常高,占72%,临床上应重视防治,在高热的原因中有卒中影响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中枢性高热,也有坏死灶吸收或肺部、尿路等部位感染引起,故发生率极高,高热加重脑损害,每升高1℃脑细胞耗氧量增加5%[3],有报道认为高热与卒中死亡有一定的关系[4]。死于脑疝50例,提示脑部本身损伤重仍然是脑卒中的主要死因,死于其他原因的比例也不少,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窒息等,需引起我们注意。

影响脑卒中预后的因素包括:①颅内病损的严重程度和性质;②全身各系统的反应;③患者的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系统的三方面内容反映了上述因素,即Glasgow评分可反映病损的程度,急性生理学指标可代表患者的全身反应,慢性健康状态代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运用APACHEⅡ评分系统来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有其合理性。

本组APCHEⅡ评分14~46分,平均(27.89±6.06)分,死亡风险系数23.31%~98.09%,平均(66.75±22.92)%,这与苏民[5]等研究的APACHEⅡ评分大于14分死亡率明显增加十分相似。我们认为APACHEⅡ评分对脑卒中死亡风险评估是有价值的,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同时可以及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所以应对高龄,同时有意识障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并发肺部感染、高热的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尤其应进行动态评分,若APACHEⅡ评分大于14分特别是大于27分,或死亡风险系数大于23%特别是大于66%,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景炳文主编.急诊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708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王增绪,51例脑卒中死亡病例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0,9(5):393

[4] Alberts Mark J.Di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Review] Am J Med, 1999,160(2):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