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4:42
序论:在您撰写电子工程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实践教学应试性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
尽管目前大多数航海类高校都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船舶电子电气员船上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明显增加一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但是很多实践课程是虚设的。在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很多院校存在着侧重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的训练方面薄弱,侧重固定的评估考试题卡、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故障、排除故障能力的系统规划。加之马尼拉修正案要求船舶上强制增设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很多航海类院校需要根据公约对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培养的要求改变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被进一步被动改变,很多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无法做到和船上实际情况相符。这些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海事局评估实训要求脱节,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分析解决实际故障能力不强[2]。
1.2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欠缺
目前国内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普遍的做法是,在实训授课中,教师首先会把与实训题卡相关的理论知识讲给大家,以此来做铺垫,然后授课教师会将题卡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再给大家实际操作进行演示,最后把完成题卡需要注意的问题、评估考点,甚至包括每一评估题卡评估考官可能提问的问题都讲授给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完全是在教师指定的情况下,机械地完成题卡内容,学生缺少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主动积极的思考。然而评估考试时一旦考官提出与题卡相关但教师上课并没有涉及的问题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被日渐消蚀,动手能力较差。
1.3主管机关对电子电气员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教学难度大
从海事局电子电气员评估体系来看,很多评估项目不注重营造实训创新的环境,没有制定新的针对性强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而航海类院校现在采用的评估体系,是一种以评估成绩合格认定为满足岗位适任要求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2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借鉴电子电气员IMO示范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中的薄弱环节
IMO示范课程实训部分更侧重电气控制、电子技术的应用与修理,对通信导航技术在实训中对设备的维护修理提了要求,而实训大纲中对通信导航系统的要求偏高偏多。IMO的规定与实际船公司对电子电气员的要求更贴近一些。传统实训方式下电子电气员所掌握的实际解决故障能力已经难以满足航运企业对电子电气员的要求,因此了解当前航运企业对电子电气员的具体技能要求并针对要求更改实训内容是电子电气员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适当修改实训大纲,加强电子电气、电力电子、船舶电站、甲板电控设备的实训、船舶计算机及其网络等的教学和培训,适当减少通信导航设备的课程。加强中压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修理,适当调整通讯导航的原理实训,使之更侧重维修与保养操作。
2.2合理规划认识性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总体把握
认识实习是实践教学计划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并为以后专业课学习拓展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认识性实习应主要了解船舶总体结构、各主要电气设备和系统及相互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安排学生到实船上进行认识实习,所以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认识实习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认识性实习前应该根据实纲编制实习任务书,使学生了解需要重点进行的一些基本电气设备维修和设备操作技能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实习兴趣,并布置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最后完成认识实习报告,通过实操训练了解作为一个电子电气员在船上大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指明方向[3]。
2.3划分实操训练功能模块,采取项目化模拟情景教学
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和船舶轮机模拟器及驾驶台模拟器的组成特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与主干专业课程相关的功能模块,如主机工作站、辅机工作站、船舶电站、架机联系与集中报警工作站、通讯导航工作站等训练模块。学生通过对每个模块的训练,对比模块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提高对该模块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训授课过程中,将实训题卡进行“项目化”教学,进行情景模拟,使实训更真实。如在船舶电站模块的实训中,通过设置“自动电站的手动操作”和“常规电站发电柴油机机械故障导致全船失电的应急处理”等具体项目现实工作情境的模拟训练。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是由小组通过分工协作来共同实现,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
关键词:工程实践;电子工程师;“虚拟+现实”双模式
作者简介:江友华(1974-),男,江西南城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雷景生(1966-),男,陕西韩城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卓越计划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1607)、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5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32-03
本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为主线,探索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体系,着重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共同研究和确定培养方案,从软硬件理论设计、基本电路仿真、电子工艺实训、印刷电路板设计和加工、产品测试、系统仿真等由浅入深的分层递进培养模式,提高他们在电子产品制作、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实践教育的锻炼,从而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新需求,解决目前学历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状,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决定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思想吻合。
一、课题背景
本文针对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企业评价大学生实践能力偏弱等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目前高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存在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严重制约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
2.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偏低
在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双门型”教师,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多,却很少走出校门接受工程训练,导致他们普遍缺乏现代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经验。
3.实践类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理论课程一般是按照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分层递进模式,但实践课程体系没有同理论课程相对应,采用分层递进模式来实训使得学生跨越式接受,不能充分有效地吸收知识,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4.实验教学设置不够完善
实验教学资源通常是傻瓜式、封闭式试验箱,学生只需要接几根线或测试几个点的电平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同学只要能背诵也可以顺利做出实验,学生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根本就没有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实验教学的学时数也相对偏少,留给学生的自由实践时间也不多。
5.实习等工程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许多企业讲求经济效益和害怕影响生产秩序,不愿接收实习学生,使得工科院校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6.创新性、参与性的训练偏少
由于教学实施及学生参与度的不足,大多数学生不能全面地进行实践锻炼。
7.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固化
大多数教师科研任务重,投入科研的时间大于教学时间,家庭压力大,没有足够精力投入教学,致使教师按部就班地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不去思考和创新新的教学工具(如仿真软件)、课程内容(科研项目样机、控制板、科研项目模块内容)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从而造成教学固化,不与时俱进。
二、培养模式及实施路线
1.以理论教学为引导,构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制订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计划和学期课程安排,加强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之间的联系与梯度,能够进行辩证施教,能够使学生有效、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下面以电子制作与设计平台为参考,阐述分层递进培养模式在现代工程师电子制作、设计能力的培养过程。
二年级上半学期的课程设计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WB,是为了配合学科基础课课程体系中设置的“电路”、“模拟电路”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WB软件进行简单电路的仿真,巩固所学电路理论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电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二年级下半学期的课程设计是电子工艺实训,是为了配合学科基础课课程体系中设置的“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使学生能够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如何查找电子元器件资料;认识线路板的加工生产工艺和过程,并能够进行线路板元件的手工焊接,然后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简单的电路调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电路、分析电路、调试电路技能。
三年级上半学期的课程设计是PROTEL设计与仿真,是让学生对所学电路知识进一步升华。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PROTEL软件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进行原理图设计、PCB制作,使学生有电路系统概念及全局知识。
三年级下半学期的课程设计是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是为了使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融入一体,形成系统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与需求进行电路设计,参数设置,软件编程与硬件制作等综合能力。
四年级上半学期的课程设计是大学生创新电子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其累计的电路知识及设计经验来设计电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年级下半学期的课程设计是大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能力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能够以“电子设计自动化EWB”、“PROTEL设计与仿真”、“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为目标,将模电、数电、单片机等课程的关键知识点融合在一个典型的真实的电子工程系统中,使学生体会到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改进、完善、提高的过程,初步建立起对工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案。
2.以学科竞赛为目标,学生兴趣为动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兴趣为动力、吸引一批、带动一片的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主要分三种形式来实施。
(1)开放实验室。为满足部分学习兴趣浓、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需要,为学生开放了实践与创新应用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及电子耗材,并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只要有兴趣、有想法、有时间均可以进入实验室、体验电子制作过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兴趣进行实验项目设计与制作。
(2)学科竞赛。通过开放实验室的锻炼、社团的准备以及社员的重点培养,挑选出优秀或拔尖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因为通过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以及电子设计大赛的参与和实践,同学能够学到多学科相结合的技能,包括电子技术、机械结构、算法处理、传感技术、控制理论等,同时在完成各类文档、协同作业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完成了一个个应用实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3)大学生科创。为了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大学生科技新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这样,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得到激活,探索精神得到发扬,并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体的学风,起到了良好的“科创”效应。
3.构筑基础、设计、综合三个平台,推进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的融合,夯实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所必需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实践条件建设的好坏密切相关。为此,学校按照电子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构筑基础、设计、综合三个平台,推进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的融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以学校工程实践平台为基础。此平台采用学校工程实践平台和企业现场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利用学校本身的“电子工程实训”进行集中工程实践培训,请企业辅导教师和本校教师一起授课和辅导,主要讲授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参数配置、电路板焊接电子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2)以企校混合实践平台为设计。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建立实践平台,合作企业开发人员常驻该平台并且合作企业有合适的项目。然后以项目为导向,选拔学生组成3~5人的开发实践小组,在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上进行工程实践,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发实践。在此平台实训环境下,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嵌入式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仿真调试、硬件测试,从而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各个步骤和方法,真正加深对电子产品的系统化认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电路设计、制作、测试和软件调试的技能和实战能力,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比较完备的技能,缩短大学生到工程师的距离。
(3)以企业基地作为设计平台。此平台利用企业基地及科研力量、环境等进行集中工程实践培训,请企业辅导教师和本校教师一起授课和辅导,让学生真实地进入企业,真实地感受电子产品的工业化实现,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软硬件理论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和加工、产品测试和设计文档建立等不同的角度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在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作、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学习、工作无缝连接”。
4.以“虚拟+现实”双模式为依托的电子工程师综合能力的工程实践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况下,如何满足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以项目为引导的实践与实训将是一条途径。通过有效的、合理的实践与实训可以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提供完全开放的实习和实训环境。“远程虚拟实验中心”可以为电子信息类实验提供不受场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仿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登记选择实习和实训时间段,提高实践学习的效率。实训基地训练概括了一般电子电路制作的全部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纸上谈兵到实际动手,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让每位同学都亲身体验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成功快乐。开放的目的既可以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发挥,多做一些内容;也可以满足能力较差的同学有时间完成要求的实训内容。该工程实践体系由基于Proteus的远程虚拟实验中心实践模块来完成与实施,如图1所示。
通过该实践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遇到的下列问题,如克服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不足、解决实习实训教学安排问题、提供开放性实践环境、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降低实践教学成本。
三、结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如何满足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以企业工程实践为引导的学生实践与实训将是一条途径。本文从以理论教学为引导,构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科竞赛为目标,学生兴趣为动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构筑基础、设计、综合三个平台,推进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的融合,夯实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虚拟+现实”双模式为依托的电子工程师综合能力的工程实践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等层次进行实施,由浅入深地提高他们在电子产品制作、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实践教育的锻炼,从而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新需求。
参考文献:
[1]我国当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16):26-27.
[2]崔智林.从系统工程视野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66-67.
前言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适应新时展步伐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性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亟不可待。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作为时展的衍生物,在时代的发展史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教学体系结构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夯实与优化、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强化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收益[1]。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质上是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有着资源配制优化、教学效率提高等种种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有效的提高了新世纪电子工程素质教育的进程。
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近年来,教育事业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传统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一大军团,电子工程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管理制度等也已不再适用,改革电子工程实践教育势在必行。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统筹全局,从规划到组织、实施与发展等,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学硬件方面,务必要加大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各类设备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为避免教学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就势必要尽可能的使实验室内部设备保持与时俱进。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学软件方面,首先,全面加强并优化实验中心教育队伍,适时适当的为其提供相关培训并鼓励其自我的完善与发展,力求提高实验教育队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能力。其次,编制正确的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囊括实验教学设备资源的使用、各学科间的协作发展、以及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等。现代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具有极大的区别的,无论是实验教学的观念,还是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本文由收集整理等。所以在实际的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并循序渐进地加以实施。
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实践研究
3.1不断改进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体制,实施创新教育
体制的改革是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基础,所以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实践研究中,体制改革是我们所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实践[2]。其涉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教学环节。在现代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建设中,新的三级管理模式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配制,将过去复杂繁琐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简单有效的现代管理,有效的减轻了学校的负担。与传统实验室教学相比,现代电子工程实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工程的设计能力。传统实验室教学中更注重验证性实验,这对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初级实验训练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并不能满足于现代电子工程实验教学的发展需求,所以,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建设中,设计极具设计性、创新性与综合性的大型实验及课程设计实为形势所需。通过这些实验与设计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与此同时,现代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开放管理制度实现了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地实验室资源。据此,学生可以根据实践项目需求,合理预约一定时期内使用固定的实验仪器设备与空间,有效的加快了学生的实验进程,优化了实验室的管理。
3.2不断完善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结构,优化师资队伍
实验教学是电子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贯穿电子工程本科教育的始终[3]。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拓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经理论基础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此前提下,在实验教学中应实施层次教学长,应该依据电子工程实验教学规律与特点,结合电子工程的发展水平,分为基础实验教学、现代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以及综合性创新研究实验教学。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队伍的质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非常之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开展培训教育、实施奖惩制度等来进行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深受众多学生的喜爱。学校对其进行优质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电子信息人才,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综合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适当调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依据时代的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的更新实践的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应用适当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方法
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以电子、电路,计算机为依托,在此基础上研究信息采集、处理、控制与传送信息的综合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性较高,学习者务必对理论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在了解并熟悉的基础上还要熟悉操作,是一门集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目标亦是让学生掌握其专业实践方面的操作并熟知理论知识。但是,某些学校比较重视理论知识,从而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多数学生只知其理论,而不知其操作。这样的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就业。因此,重视电子信息工程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是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将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这对于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切学习都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也是一样的。因此,在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时,尤其是实践操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状态,才能更好的掌握与理解知识。下面将阐述几个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鼓励学生,让其树立自信心
学生在进入专科类院校之后,便会放松自己。然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习又是一个集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学生便会出现厌学的状态,甚至是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学生沉迷于各种网游之中,将学习的事抛之脑后。这种不积极的学习态度严重的影响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与引领者,这时应该主动的与学生沟通,多鼓励学生。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让班委协助一起帮助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慢慢的使得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进一步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鼓励,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二)培养学生,调动其主动性
学习不仅需要良好的自信心,更需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孔夫子在《论语》中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从古自今流传的话道出了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作用,只要主动学习的人,才会更加用心的研究每一个学习的步骤。一些学生可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够主动。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鼓励学生要积极的学习。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在专业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找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更正。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新实践项目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电子信息方面的变化更是神速。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情形之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该依据当前科学发展而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不断的更新实践项目。这样不断的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队伍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内容上要注意电子电路、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三方面知识的合理学习,同时还应重视电子信息工程的实用性,可以在相关学者的建议下适当删除一些落后的知识或者是减少一些特别基础性的知识,比如可以减少电子线路分析和设计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比例,进而多加入一些集成电路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还应加入当前最流行和最前卫的电子信息技术,这样能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电子信息工程的魅力之所在。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internet和当前最高端的网络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入这些知识点可以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网络上处理信息、分析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在专业实践方面也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学校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单位或者是企业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当前这些单位或是企业急需的人才。在此基础上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调整更新实践项目。有利于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学校可以增加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集的实用型课题,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加入其中。这样便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高学校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与理论同样重要,一定程度上实践教学还应高于理论教学。因而,学校应提高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管理。当然,并非是全部学校都不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一些学校虽有心但力不从。实践教学需要付出较多的资金,一些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进度。因此,国家应对这类学校进行资金扶持,帮助学校建立有关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基地。另一些学校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因此应大力提高这类学校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的重视度。可以在资金有余的前提下投入适当的资金,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物质条件。同时,学校还应在咨询专业教师和学者的前提下合理的制定科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表,适当减少电子信息工程理论课,增加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学校对实践教学越重视,就越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
(三)改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难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西方学者提出的,在教学中取得重要的成效。案例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引入所学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将此方式运用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是非常实用的。比如在学习信息通信时,每个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就能应用到自己所学的有关信息通讯方面的知识点。当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合作的力量是大于个人的力量的。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这个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练习,还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学习。比如,在制作电路板时,电路板上的内容多而且复杂,有时会出现一些细微的错误,一个人是难以发现的。多个人一起制作一个电路板时,能更快精准的完成。有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制作的电路板再加上其他的器材可以制作简单的小音箱。好的教学方式总会起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而且也能潜移默化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改变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四)建设专业实验室,加强专业实践练习
学校应该在参考其他有经验的学校建设具有先进性的并符合当前科学发展的实验室,这样可以让在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当前最前卫和高端的设备,并能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使得与学生今后的专业对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增加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当然,在建立实验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可以开展和设计具有综合性的课题,让学生能全面的感受到专业实践的学习;第二,和当前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入社会之前接触到更多的实践学习;第三,综合考虑相近专业课程的整合,进而提高实验室和先进设备的利用率。真正的做到实验室能为学生带去更多利,而不是只是一些摆设。当前,多数电子信息工程企业都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多数都是机械化的流水操作。因此,多数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大批的学生实习。因此,学校应该全方位的多联系更多的单位或是企业,尽可能的为电子专业的学生找到实习的企业。当然,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然后在回到实验室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电子产品。虽然现在实用流水线的生产,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务必还应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学生通过对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等等,可以了解到其最基本的原理,而且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学校还应派遣专业的教师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培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的或是两者兼有。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的能力,能有效的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如果学校有足够的条件,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定期的讲座或是授课,这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和最为高端的知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多数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与学生不断的努力,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境,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走上正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学科之一,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更是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朝庭.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新通讯,2013(23).
[2]冯伟.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2015(14).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改革;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所普遍设置的一个专业,以培养具备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测控仪器以及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以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检测、维护及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由于专业综合交叉性强、行业应用广,社会需求量很大,因此培养需要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若人才显得非常必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团队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主要内容,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专业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2014年,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专业定位,提炼专业特色,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自主设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以实现硬件电路软件化为目标的高技能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掌握足够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立足电子信息产品行业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2005年开办以来已有10多年的历史,现在校生200余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电子信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获批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09年获批省级“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获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科学合理,而且中青年教师居多,在传帮带机制下,他们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以教授、副教授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具有工程实践和教学科研双重经验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综合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采用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结构合理,改革意识强、教学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了师资队伍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营造教学名师和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经验交流;(2)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所有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前往合作企业参加项目培训和工程开发。同时组建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和完善专业教学团队。(3)组织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新入职的教师培训制度,组织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4)支持鼓励申报和参与教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改革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知名企业举办的师资培训或教育部门的举办的专业培训。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把电子信息技术在区域产业中的应用贯穿到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知识点案例教学(实验、理论课程)———课程综合应用(课程设计)———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课程审核制度,促使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定期梳理和调整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教学档案,充实和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丰富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举办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会、毕业生回访、实习学生座谈、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等方式,调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和内在素质的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知识点、技能点,总结归纳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2]。主要措施有:1.全面修订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和制度执行流程,形成专业教育的持续改善机制。2.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3.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入信息化云班课,促进教学从展示到启发的转变。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以量化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四)创新实践教学
为创新实践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四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六模块(基础实验、工程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开放实验室,建立科技创新学习小组,高年级学生指导和管理低年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梯队。3.与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企业研发测试中心,作为学生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满足学生技能实训、教师科研开发、企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行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4.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格局,实现课程与岗位能力需求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活动融合、实践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人才规格与就业市场要求融合、考核标准与行业企业规程融合,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就业四位一体。5.与江苏新通达、飞科电器、德仓电子、华宇彩晶、埃泰克汽车电子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完善的创新教学体系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3]。1.提高和完善“工学融合、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技术、管理、服务三类平面型个性化教学,完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校内培养机制,争创特色鲜明的专业。2.以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为平台,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风建设,实现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3.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组建科技项目小组,以技能竞赛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每个学习小组都有项目导师参与管理和指导,充分实现内容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和管理开放。
(六)评价体系构建
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多元开放的评价主体使对高职教育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官方评价。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采取的措施有:1.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建设情况审查,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提出改进方案;2.健全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次相互衔接、权责分明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管理;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一线教师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4.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政治思想表现、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素养等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四、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经过近三年综合改革,在教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功申报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出版教材3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等赛事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1项,2015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8%、100%(含专升本学生),截止2017年6月2017届毕业生目前已达94%。承办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产品开发”“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和“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三个项目、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安徽省赛(软件类和电子类)、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五、结束语
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以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优化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各项工作。通过专业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国云,李宏民,李武,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33-35.
[2]乔爱民,罗少轩,王艳春.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7(5):28-30.
[3]曲强,杨永辉,迟涛.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37-138.
[4]曾水玲,刘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开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J].高教学刊,2016(05):83-84.
[5]宋金沙.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J].高教学刊,2016(24):150-151.
[6]马艳娥,张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高教学刊,2017(07):148-149.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环节;电子信息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l 引言
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科学技术的面貌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在50年代以前是以电子管为核心器件,60-70年代逐步由晶体管代替,80-90年代则是以集成电路为主,并由全模拟电路转为兼有模拟、数字信号电路且以数字信号电路为主的信号系统。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及其广泛应用深人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哪个行业有电子工业这么快速的惊人变化。为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转变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休制下形成的教育思想,使教育真正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
2 电子信息工程类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及必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
2.1 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面对当前这一新的形势,新的教学改革大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工程教育不可能什么都学,也不可能学得太专,工程教育只能是基础性教育,培养通用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国家教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加强基础教育,加强计算机教学,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电子信息工程类核心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3大模块,即:①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②线性电子线路、非线性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工学、电子学技术中已经成熟的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它提供了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人员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这些课程的内容是今后学习专业课的基本知识。
2.2.1 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模块
①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工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核心技术的基础与核心。电路分析基本内容是:电路与磁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等。参考学时为90-100学时。
信号与系统基本内容是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线性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随机过程和信号处理等。参考学时为80-90学时。
②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核心技术课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些新兴边缘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是:电磁场、电磁波、传输线和天线等。参考学时为80-100学时。
2.2.2 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逻样电路模块
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教育中重要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半导体器件、放大器、信号波形变换、功率电路、频率变换等。参考学时为150-160学时。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逻辑门电路、数字电子学理论基础、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模一数接口电路等。参考学时为70-80学时。
2.2.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模块
由于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计算机系列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93大纲”的规定,它包括9个领域、3个进程、12个基本概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认为包含以下基本内容:计算机数据录入技术、编程语言和基本算法、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与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
2.3 实践环节的改革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作用
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在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特别重要意义。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综合专题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实验是实践的主要环节之一,实验课是综合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的联合体,它为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统一提供了最佳条件,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基本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探索精神、坚强毅力和求实作风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综合专题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建立正确的工程设计观点和经济观点。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践和考查,是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工程师素养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一环节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
3 改革实践环节的方案
3.1 基础实验教学应突出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① 熟悉常用的元器件的性能及使用。
② 熟悉各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各种测试方法。
③ 能设计、组装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 检查和排除常见故障。
④ 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 建立正确的工程观点和经济观点。
⑤ 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进行误差分析和撰写科学实验报告。
⑥ 能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和数据处理, 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的辅助设计、分析等。
3.2 关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3.2.1 体系结构框图
根据原来按技术基础课分别开设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为优化能力结构,设想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基础实验部分合并开设一门“基础电工实验”,内容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覆盖整个电子技术基础学科的前两个模块。再开设一门课程设计性质的综合实验与综合实习,突出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将计算机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并与有关学科的教学环节相结合。考虑到计算机学科能为其它学科提供非常先进的工具,计算机学科的成果能为其它学科的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在综合实习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要尽可能地运用计算机学科的成果。
3.2.2 关于各实验模块的说明
(1) 课程设计性质的电路综合实验
电路综合实验要求设计、安装和调试一个电子电路或一个简单装置,检查并排除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设计题目有:多级放大器、OTL功放、直流稳压电源、调制器、解调器、计数器、分频器及数字钟等。本实验安排在3年级分段进行。参考学时为60-70学时。
(2) 综合专题实习
综合专题实习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中的方案论证、工程计算、安装调试及撰写论文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综合专题实习应是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一个分机,或一个较小的设备,在技术上已较成熟,在设计与调试方面有典型性与先进性。例如:电视机安装与调试、音响系统安装与调试、数字调谐器、各类报警系统、电子裁判系统、家用电器的电脑控制等。本实验可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工厂进行,可与生产实习、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实习期约为3-4周。
(3) 计算机能力训练
计算机能力训练包括计算机操作训练、编程训练、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接口实验等。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全面贯彻中国计算机学会“93大纲”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现状,可在第一学期安排计算机操作训练,然后是计算机编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可在数学、物理、电路与信号、电子线路等课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和设计。另一方面,在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计算机接口实验,从而为利用计算机开发产品,进行综合专题实习作好准备。
围绕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而进行的综合专题实习应在计算机应用的典型系统选题,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多路自动监测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通信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上机时数为150-200小时。
4 结束语
本文在东南大学教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践环节教改的实施方案它将国内外教改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的可行性结合起来,可以为绝大多数院校所接受。写作本文目的也在于抛砖引玉,以求加快教改的步伐。
参考文献
和电路、电磁场、电磁波、信号和系统模块不同的是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逻样电路模块除了是子信息工程教育中重要基础课,还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无论是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课程还是数字逻样电路模块都包含着丰富的基本内容。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课程参考学时较多,在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之间,数学逻辑电路课程参考学时在七十到八十之间。
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模块
现在计算机成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计算机科学也被广大的人民所接受,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现在计算机系列课程成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育的核心课程。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93大纲”的规定,它包括9个领域、3个进程、12个基本概念,基本内容有计算机网络、编程语言和基本算法、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等。
三、试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初步构想
1.宏观体系的把握—体系结构图大学生步入社会总要开启自己的工作之路,公司看中能力多过于学历,为了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在学校开设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等的试验性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现有课程开设存在的弊端和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基础实验部分合并开设一门新的学科,内容可以包含整个电子技术基础学科的前两个模块。2.微观世界的分析—各试验模块详细说明我们可以将实验模块分成课程设计性质的电路综合实验、综合专题实习、计算机能力训练三个模块。在第一个模块中,电路综合实验要求设计、安装和调试一个电子电路或一个简单装置,检查并排除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设计题目可以设置包括多级放大器、OTL功放、直流稳压电源等,实验最合适的阶段应该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在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学时可以控制在六十到七十的范围内;第二个模块—综合专题实习。在这个模块结束时,学生应该在方案论证、工程计算、撰写论文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像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电视机安装与调试、音响系统安装与调试等都可以当作综合专题实习的经典案例,供学生相互之间学习探讨。综合专题实习进行的场所较多,校内、工厂等都可以开展,实习时间可以控制在一个月左右;第三个模块,计算机能力训练。具体可以包括计算机操作训练、编程训练、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整个课程的安排可以由易到难,先将计算机操作训练安排在前面,计算机编程训练在前者的基础上开展。在此基础上可在数学、物理、电路与信号、电子线路等课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和设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