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4:39
序论:在您撰写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安全;教育培训;种类;重要性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国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实施和有效运行的关键,2011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4.4.2“能力、培训和意识”中明确规定:“组织应确保任何在其控制下完成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务的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应依据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来确定。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使在本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2005年以来,本院通过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加深切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规及要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员工掌握安全法规的要求、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的必备手段。只有员工具有强烈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才能使所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只有员工具有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具有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避免或降低安全风险。特别是随着本院各项工作业务的不断拓展,海外、总承包、监理业务安全管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复杂,管控方面越来越多,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形势下越发凸显出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本院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努力改进,除全面修订《人力资源及培训程序》、《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外,还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管理规定》,细化安全教育培训的主管领导、相关部门和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具体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内容、考核与检查内容等。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引导和强化员工学习安全管理的新知识、掌握安全生产的新技能、解决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对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1.总要求
对本院员工、聘用人员都应接受有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1)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能。(2)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劳动保护、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4)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及以往存在问题。(5)应急准备与响应;紧急救护法、应急预案,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等。
2.院主要领导干部安全培训
院主要领导干部上岗前应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上级和本院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等,并经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1)安监部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每三年接受国家有关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每年参加外部培训及现场安全学习。
(2)二级安全网络部门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部、监理部、勘测工程部、海外事业部、项目经理部、技术质管部、院长工作部、工会等),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安监部还应组织对其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再培训。
(3)每年安监部会同工程部、监理部、勘测工程部对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多次安全考试,考试内容必须包括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等。
(4)二级安全网络部门专职/兼职安全员要经常性地指导本部门三级安全网络人员,并组织开展日常安全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与复训
(1)对本院正式职工和聘用人员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以后应按规定时间进行复训。
(2)安监部要做好本院特种作业人员状况的统计工作,督促有关岗位人员的初训或复训,保证做到持证上岗。
(3)对院总承包工程,现场项目部要检查分包施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和安全员培训合格证,督促施工分包单位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5.新入院大学生、研究生岗前安全教育
培训主管部门和安监部每年组织新分配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岗前培训时,必须设定专门的安全培训课程,包括适用的安全法规及行业安全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6.上岗、转岗、离岗适应性培训
(1)各部门对新聘用人员、借用人员、临时工等,都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其岗位工作安全责任较大时,安全教育培训更不能降低要求。可外聘专家或本院/本部门称职人员进行培训。
(2)当人员调换岗位,所操作设备、技术条件、安全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必须进行适应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掌握有关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培训形式可多样化,但必须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对违反操作规程、院安全生产制度造成事故或严重违章的责任者,除按院《安全事故和违规行为处罚办法》和《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处理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离岗培训、在岗学习等形式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院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方法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针对不断拓展海外业务,本着“海外项目安全管理不低于国内安全管理标准”的要求,做到每批人员出国前进行安全培训,完善《出国前安全教育手册》,强化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现场处置方案的培训,确保掌握安全风险防范措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7.全院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每年年初安监部会同培训主管部门,组织提出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增补;对培训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根据上级和院安全管理要求、各部门需求,随时补充调整计划,以适应院及各类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及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如:网上开办“安全监察”专栏、每月编印安全简报、制作安全宣传展版和安全培训课件、开展“安全在我身别”主题摄影比赛、开展安全知识答卷或竞赛、应急演练、播放事故案例教育片。
8.检查与考核
【关键词】金融安全;审计机关;机制;途径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98-01
从目前来,金融安全这一概念的界定是一个重点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金融安全是由于某种金融行为偏离了金融行为所预期的一种行为,由于金融行为的偏离将会导致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出现。因此,从国家金融安全角度来说,要尽可能的避免危机的存在和出现,力求将影响金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以便于保证金融安全,避免因为金融危机而导致的金融损失,甚至是造成国家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从我国金融安全方面着手,需要强化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角度出发,有必要针对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机制进行分析。
一、国家的审计部门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
根据我国金融安全维护工作来说,发挥审计部门的维护作用,保证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展现出金融安全的重要,并展现出时代的特点,需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维护机制,以机制为保证促进设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作用的更有效发挥。
(一)建立发现问题的有效机制
发现问题是审计部门进行金融安全维护的第一步,如何及时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逐渐融入到了国家经济大环境中,影响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将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我国审计机关来说,如何更好的发现问题,建立良好的发现问题体系和机制是保证我国审计机关发挥维护金融安全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我国金融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分析问题的有效机制
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盲目的对问题进行处理是不够的,只有在问题发现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金融安全,将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从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影响的范围以及问题的解决途径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过程的完善化能保证分析工作的更好进展,也能够保证金融安全问题得到更好的维护。
(三)建立处理问题的机制
针对我国金融安全问题来说,建立一定的处理问题的机制,将一些常见问题和突发问题纳入到问题处理机制中来,保证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其不仅仅要针对问题进行解决,还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一定的问题处理机制,以便于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四)建立完善机制
对于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部门,即审计部门来说,其在较大的优势地位,审计机关无论是在权力的行使还是在监管工作的运行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权力,因此,在建立维护金融安全机制的过程中,要体现出金融机制的完善性,建立完善的金融安全监管机制,保证我国金融安全问题能够得到体系化的解决,避免因为各个环节之间的不协调导致金融问题的出现。
二、维护金融安全方面中选择的途径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如何选择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途径是十分关键的,其中积极有效的发挥国家审计部门的职能与作用,维护金融安全显得十分重要,从目前来看,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综合的调整。
(一)强化基础建设
强化基础建设是针对我国目前金融安全监管基础相对薄弱的现象而言的,从目前我国金融安全角度来说,国家或者是中央审计机关的金融监管工作已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在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我国的地方审计机关来说,地方审计机关并没有意识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加之由于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力释放不到位,导致了我国地方审计力量不足。因此,在选择金融途径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的职能,将地方审计职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推广开来。
(二)强化结构调整
金融安全关乎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样,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安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于审计机关而言,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着手,建立完全的、稳定的经济结构,并针对安全的、稳定的经济结构进行宏观的调整,同时,针对一些浮动频率相对较大的经济形势进行监控,保证这些浮动的经济形势能够不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影响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可以说,强化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强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国家金融安全来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也将是我国金融安全维护的重要途径。
(三)有效建立评价机制
如何发挥国审计机关的金融安全监管工作, 保证我国金融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的经济形势中,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维护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审计机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地位的体现,并达到一定的维护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评价机制为基础进行选择,保证金融安全问题得到良好的体现,进而进一步地完善金融监管的策略,更好地体现金融监管的效果。
(四)以信息安全维护金融安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功能已经被扩大化,在不同的领域中,信息的作用都明显的展现出来,在维护金融安全的过程中,也要强化信息安全,以信息的安全带动金融安全。首先,从软件上,在建立国家金融安全系统上,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系统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金融安全问题出现。同时,在安全密保方面,也要尽可能地避免信息的流失,为金融安全加上一把锁,从而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审计部门的作用,能够维护金融方面的安全,是确保国家金融能够得到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此外,要利用完善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协调,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安全 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 金融全球化
目前,我国许多业内人士对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安全混为一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前些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对金融安全也逐渐重视起来,金融危机,金融风险以及金融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和区别也逐渐显现出来。以及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中,金融安全问题的不断衍生,金融企业应当对这些变化进行动态适应。
1、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安全
1.1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因素的影响下,金融风险会转化成金融危机,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金融风险是指金融结果会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金融风险通常指金融结果的不确定性,既有可能会有收益,也可能会有损失。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机构中经济运行的常态状况。金融风险具有可避免性,避免金融风险信息的掌握很重要,信息掌握的越全面,及时,避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金融风险还具有可测定性,在进行金融行动时,先进行预测,估值。在金融风险中,一方面损失了,可以从另一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前提是要有全面的准备。金融风险还可进行转嫁和分散,可转嫁给众人,他人,也可将其在时间、空间方面分散,慢慢消化,或者在其他机构消化。我国在金融风险处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如人们对风险的意识不够,人们认为金融机构有政府支撑,不会破产,且不注意自主掌握和分析信息来避免风险。又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地金融机构的实力差距过大,使其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不一致等。
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不同,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发生混乱和动荡。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则具有现实性,指已经发生。金融危机由金融风险转化而来,且金融危机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一是政府对风险进行保障,有了政府的出面,金融风险一般不会转化成金融危机。二是金融机构的信用度,信用度高,风险也不会转化。三是在风险有扩散的趋势前,立刻进行制止,控制范围。四是对风险的的承受和消除的能力,承受能力强,有条件进行消除,也可避免发生金融危机。
1.2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
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安全,但金融不安全并不仅由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一般会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致命的影响,因为此国家在金融领域发生了混乱和动荡,并对该国的金融机构产生严重的影响。
金融安全是指一种动态的安全,尤其在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下,金融危机也迅速扩散,对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金融领域的动荡。进而金融安全问题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并作为一个应对其负面影响的重要战略提出。金融安全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因为经济的运行态势也在持续不断的变化着,而金融安全的状态则是在这一过程中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一个国家经济的独立是金融安全状态存在的基础,只有经济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才不会被其他国家牵制,金融安全的隐患才能消除,才能对金融安全进行维护。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被加大,国际金融中也相应的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使得一些国家开始重视金融安全。因为各国国情的差异,金融安全问题也程度不同,并且各国对金融安全的维护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也不相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当发生金融危机时,政府及金融机构都通过行政资源和经济资源来控制局势,进而摆脱金融危机。行政资源一般是社会力量以及国际的支持等,经济资源则更为重要,而这些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的位置也影响着此国家维护金融安全的实力。就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它们在国际金融占有主导地位,维护金融安全的资源也很丰富。因此,即使金融安全出现了问题,这些发达国家也会对金融危机的扩散进行制止,继而维持其稳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处于劣势,它们无力改变国际金融市场,且国内的金融体系也不够完善,还会受到发达国家对金融资本的控制。所以一旦发生金融安全问题就会危及其金融体系和制度的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
2、金融问题上的的防范与策略
2.1适当的金融创新
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的金融形势也日益复杂起来,因此,国家的应对策略很重要。当代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具有两面性,多样性的金融创新产品能够分散金融风险,中国应当进行适当的金融创新,健全和丰富我国的金融体系,增强其对金融冲击的抵抗能力,在面对动荡时,使企业,金融机构能分散风险,使中国经济在面对危机和波动时能富有弹性和韧性。当然,在进行多样化的金融创新时,应注意联系现实风险收益适当创新,过度创新会使风险过度积累,导致金融风险的增长。
2.2人才的培养和各国的联手合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提高自身在处理金融风险方面的能力是必须的,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提高识别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避免所有由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金融危机不但会在一个国家发生,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影响,造成更多国家陷入其中。发达国家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会让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牵连,因此各国联系在一起共同应对和解决金融危机是维护各国经济共同利益的必要方法。所以,应当对那些在国际金融体系占据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加强其国际责任,同时,也应让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发挥其在国际金融体系的作用,进而提高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也维护了各国家的经济稳定。
总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也更加复杂,应弄清金融危机,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加以深刻研究和运用。且通过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解决的过程,应意识到金融风险的避免,金融危机的防范制止以及金融安全的加强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婷婷.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向展望―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9):16-17.
关键词:政府审计; 金融安全; 预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39-02
一、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的构建需要遵循重要性、充分性、规范性、灵敏性、可操作性、互补性和开放性等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金融安全预警指标在重要的审计业务环节或对重要的审计对象与内容建立健全审计预防措施,实施审计预防;而对于一般审计业务环节或对一般审计对象与内容,则实施一般审计预防操作。充分性要求所选取的预警指标审计范围要宽,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虑。规范性要求所设计的指标应尽量采用国际国内中央银行监管预警采用的指标,以保持审计口径的一致,便于审计数据的比较研究分析。为了与国际其他机构或历史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对比,在设置指标时,应尽量与《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风险指标及其概论基本保持一致,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还应考虑现行的有关制度与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一致,以便国内金融机构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灵敏性要求所设计的指标灵敏度高,即指标的细微变化就能直接反映出审计风险程度的发展变化。可操作性要求所设计的指标可量化,每个指标都能有精确的数值表现,并易于取得相对准确可行的数值信息。鉴于我国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指标的设计应尽量简单、明确,力求做到少而精、易收集并且能够抓住内容、突出重点,而指标体系的数据应易于从相关的渠道获得。互补性要求所取的指标之间要相关联系、密切配合,组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只有各指标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才能客观地反映金融风险的状况,才能在复杂金融活动中发挥金融预警作用。开放性要求预警体系设置的指标不能一成变化,而是随着金融环境和业务活动的发展应及时改进和完善。
(二)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的选取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指标选取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反映。宏观层面指标包括: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波动率;经常账户逆差;国际储备指标:国际储备与进口付汇之比、国际储备与短期外债之比和国际储备与广义货币之比(本处所指的广义货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及持有准备近期内变现的长期投资等衍生金融资产);外债指标:外债总量与出口之比、年度还本付息与出口之比、偿债率、负债率及外债的期限和币种结构;流出、流入资本的构成和期限结构指标: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之比、长期外债与短期外债之比;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汇率指标:利率的变化系数、汇率的变化系数;贷款规模指标;价格变化指标:大盘指数变动率、板块指数变动率。中观层面指标包括:利率敏感系数;期限指标;汇率离差率;股价指数;股票市盈率;证券化率。微观层面指标包括:资本充足指标:资本充足率、资本与总资产比例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率、可疑贷款率、损失贷款率和贷款欠息率;盈利能力指标:资本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流动风险指标:存货比例、资产流动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质量管理指标:投入与产出比、人才拥有的变动系数、违规案件的数量与波动率、内部控制的评级。
(三)国家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
国家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可以综合利用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收集到的信息,纵向深化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成果的利用,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系统和事前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功能。国家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审计信息收集系统就是政府审计机构将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结果进行汇总,及时、有效、全面地收集有关金融机构的审计信息;审计信息评估系统是对所收集的审计信息进行评估,以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审计信息评价系统是对审计信息评估系统的深化,对被认为重要的审计信息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深入分析;审计信息的处理系统是根据审计信息对国家金融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将相关的审计信息落实到实际;审计信息的监督系统贯穿于上述四个审计信息系统。
借鉴国内外有关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这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一套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各个层面的指标数据根据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所收集到的数据,并与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经验数据相比较设计相应的权重。同时,应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对各指标制定不同的变化系数,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构建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综合指数。
I=βiKiWi
其中:I表示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综合指数;βi 表示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系数;Wi 表示各层面预警指标的权重;Ki表示各层面预警指标的分数。
二、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联动性分析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层面指标体系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从理论层面上看,微观层面是构成宏观层面的基础,而中观层面是联系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纽带,所以,微观层面指标的变化及其累积必然会通过中观层面指标的传输反映到宏观层面的指标,从而导致宏观层面指标的变化。从形式层面上看,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都关注利率、汇率指标的变化,但宏观层面关注的是绝对水平,中观层面关注的是相对变化幅度,而利率、汇率又正好是微观层面的预警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中的价格杠杆,资金的流动是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联动机制。从现实层面上看,如果客户大量提取银行存款,导致微观主体的商业银行的主体预警指标很快恶化,同时,如果这些被提取的资金转移到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上,必然会导致这些市场对利率、汇率指标的较大压力。则必然会导致中观市场和宏观市场预警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导致整个安全预警指标的恶化。
参考文献:
[1] 陈英姿.以安全性为主要目标 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 [J].审计研究,2009,(4).
[2] 蔡春,李江涛,刘更新.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基本依据、作用机理以路径选择 [J].审计研究,2009,(4).
[3] 赵保卿.“免疫系统”与审计的预防职能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5).
[4] 张长全.中国金融开发与发展中安全预警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与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金融开放 金融安全 影响
金融开放、金融安全概述
金融开放也称为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是经济开放的主要内容,经济开放主要包含外贸自由化、国内金融体系自由化、减少财政赤字、汇率自由化以及外汇自由化这五个方面,金融开放与金融抑制是相对应的。在金融开放政策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金融管理当局减少对国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并逐步降低银行等准入门槛;逐步建立健全多样化的金融机制和现代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市场;放松对利率的监管,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并在确保实际利率为正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取消信贷额度管制,通过市场完成信贷配置;放松对汇率的监管,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防止汇率扭曲僵化等。
对金融安全的理解,各个学者的认识有所差别。一般可以将金融安全理解为货币资金融通上的安全可靠性,只要是跟货币流通、信用等直接相关联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金融安全的范围之内。另外,也有学者对金融安全做过较为全面的范畴上的界定,认为安全属于国际关系学概念范畴,因而金融安全则是从国际关系学的概念引申来的。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安全一般指维护国家核心价值,包括保护国家、内外经济秩序正常、制度不受外来干扰,以及社会对国家维护该状态的信息及感受等。金融安全则是维护国家金融核心价值,既包含了维护该价值的能力,又包括社会公众对此能力的信心。金融核心价值首先表现为国家金融财富的安全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制度正常维持并正常运行。并将金融安全是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切实掌握本国的金融,掌控控制本国金融体系的力量,保持对本国金融正常运行及发展的控制等。
依据金融安全的内在含义,金融安全讲的是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活动具有稳定性,金融能够稳定地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行、宏观政策能够有效落实,而且金融完整、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充满信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安全对于经济安全以至于国家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确保金融安全,稳步推进金融开放,才能够有效地防止国外资本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冲击,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增长。
总的来讲,金融安全指的是国家低于国际资本冲击,并保持本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健康有序运行发展,或者即使受到冲击也能避免本国金融体系发生重大损失、波动,保证本国金融财务流失、维持本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维护该种能力以及对保持该能力的主观信心,以此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关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逐步实现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金融开放在增强国家金融收益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金融风险,面临着金融安全的考量。回顾最近几十年世界金融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一系列危机的背后都隐含着金融安全的风险因素。
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全球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不少国家都加快了本国金融开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逐渐放宽甚至取消对国际资本的流动限制,金融自由化已成为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最为显著的表现之一。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大量的国际货币资金,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另一方面,金融开放政策也会造成金融危机,引发金融风险,造成国家经济动荡、混乱,威胁金融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加快了金融改革和经济开放步伐,并于1994年允许有条件地兑换经常性项目,于1996年实现自由兑换经常性项目。在2001年加入世界货币组织之后,我国更是加快了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金融开放,并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
金融开放过程中,对金融安全的考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内金融开放会将之前隐藏于经济体中的潜在金融风险释放出来,并引发新的风险,由此产生的新的金融交易活动以及新的金融工具会导致剧烈的投机活动,增强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其次,金融开放会进一步积聚经济中的微观风险,引起资本外逃、外债剧增、经常性项目逆差加大等风险,进而导致外资投机活动加剧。再次,导致其他风险转移至金融领域,引发金融风险。金融开放会引起经济泡沫形成并不断膨胀,泡沫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载体,泡沫的膨胀说明风险正不断变大,泡沫破灭则表明风险已向明确的损失转化或者风险减少。加之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到位,更是为金融风险的膨胀提供了沃土,为泡沫的产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进而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债务领域、货币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资产等各个方面都形成泡沫,引发风险。最后,金融开放会促使金融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导致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弱,并使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尽管经济泡沫会膨胀,但受制于资金供应量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泡沫不会无限制膨胀,一旦资金供应无法跟进,大众心理预期下降,就会导致泡沫收缩,使得经济逐步回归正常水平,甚至会引起进一步的价格下跌,造成资产价值远低于实际价值,形成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正是造成金融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危害金融安全的最主要途径,金融开放为金融安全危害因素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危害金融安全的危机常常会表现出普遍性、突发性、综合性等表征。金融开放引发的经济泡沫常会突然破灭,而且金融开放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几乎在所有的金融开放国际地区中都普遍存在,所产生的危害也常是多种不安全因素综合造成的,这都是基于金融链条的复杂性及安全阀门的缺失。
金融开放过程中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包含着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既包括微观方面也包括宏观方面。如金融市场的各个参与者所面临的汇率、违约、利率、技术等风险因素,或者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制度性风险、资本外逃、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这些风险因素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讲,只要有金融活动,必然就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即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对金融安全具有反作用,两者存在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存在金融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金融安全受到威胁,只要金融风险没有影响到社会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金融安全就不受到威胁。金融安全只是说的那些能够威胁到社会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的金融风险,并不是针对一切金融风险。对于金融风险,要敢于面对,承认其客观性,针对不同的风险研究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应对。遵循金融运行的潜在规律,避免人为干扰金融的正常秩序,保证金融正常运行。
金融危机对金融安全具有直接的威胁。尤其是面对那些突发性的、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常会受到严重危害。严重的金融危机会通过以下途径来损害金融安全:剧烈冲击国家金融体制,是国家金融制度无法正常运行,扰乱国家经济生活;导致资本外流,极大损害国家经济利益,国家财富外流致使经济实力降低,国家长期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信息、资金的流动,干扰货币供应过程,影响就业和生产,抬高物价,影响社会再分配,激化社会矛盾。金融危机跟金融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国家经济逐步放开过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安全越发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且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处于开放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应当积极树立金融安全意识,从战略高度来加以处理,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金融稳定。
金融开放产生的金融安全问题影响
(一)影响到本国的资本流动
如果不考虑本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以及金融结构改革,一般认为在资本逐渐由管制到自由化放开的过程中,资本的流动跟国内外利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在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的情况下,资本会向国内流入;本国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时候,则会出现资本外流现象。金融开放应当与国家的金融结构改革步调相一致,但是也不能形成公式化的理念。依据巴切塔模型,金融开放与国内外的资本流动之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国内的利率水平作为资本流动方向的绝对依据。在自由化的社会经济中,仅仅开放金融并不一定会致使资本外流,如果本国的资本边际产出不变或者下降较少,本国的投资机会较多,可能就不会出现资本的急剧外流。金融开放对于本国的金融资本的流动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本国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安全,应该看到资本的过渡流动会扭曲国家金融结构,威胁到金融安全。
(二)会影响到本国汇率及利率的稳定性
金融开放政策实施之后,金融资产的转移更方便快捷,因此可以显著影响到本国的汇率,同时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首先,依据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见图1)假设在货币需求量Md一定的情况下,货币的供应量Ms是根据外汇储备R以及国内信贷差额构成,并且货币乘数为Y,有:
Md=Ms=YD+YR=Y(D+R) (1)
式(1)可变成:
R=Ms/Y-D (2)
通过公式(2)可以发现,在保持货币需求和供给稳定的前提下,国内信贷如果增加则会引起外汇储备减少。
如果本国金融放开,资本开放,一国政府依靠加大货币的发行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会导致该国的外汇贬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本国的货币汇率的稳定性,会进一步消耗掉本国的外汇储备,并因此遭受国际资本的投机性攻击,进而引发本国固定汇率的稳定性,威胁到本国金融安全。在汇率超调模型下,剧烈的资本流动往往伴随着过度的波动汇率,而且对于商品市场,在金融市场上波动表现的更加迅速,进而导致汇率产生偏离。
(三)会影响到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
银行资产一般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资产的主体,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银行体系不稳定常会影响到本国的金融安全以致经济安全。金融开放对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冲击。金融开放之后,大量外资会进入本国银行体系之中,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增加,造成银行信贷膨胀,造成不良信贷增多。短时间内银行的信贷急剧增加,会导致银行管理滞后于形势,对风险评估失误,造成风险管理的失控。而且,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得银行的特许价值降低,致使银行利润下降。银行特许价值,就是依照未来的银行预期利润贴现得到的现值。银行门槛越高,则意味着其垄断利润就越多,特许价值越大。伴随着银行的门槛降低,外资银行介入,原先的特许价值大大降低,垄断利润也大大缩水。这就造成本土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不如前,极易造成高不良贷款率,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1.姜波克,朱云高.资本帐户开放研究:一种基于内外均衡的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04(4)
2.张幼文,周建明.经济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战[M].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3.邢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王方华,肖林.金融贸易全球化战略协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现状;对策
一、引言
金融全球化对世界金融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加大风险的安全问题,对于我国而言,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也会产生威胁。面对安全风险,我们要做的不能是逃避,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实施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对策,在保障金融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
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安全
(1)金融全球化概述。金融全球化是在全球化的一个方面,是各个国家逐渐打破金融管制而利用金融手段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策略,金融全球化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开始就迅速发展壮大,包括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开放程度的提高、管制政策的放宽以及流动性和创新性的突出等。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金融全球化给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是促进和机遇,还有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包括对经济产生的打击、金融危机波及国家政局产生的动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也就是我们已经加入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中,面对金融全球化所具有的严重后果风险,我们不得不深入考量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
(2)我国金融安全的问题。金融安全是金融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金融交易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这一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是由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因为发达国家金融业较为成熟,在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交易信息、交易市场等多方面都较为落后,对风险的化解和抵御能力都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而言,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都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我们要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体系相融合,吸引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完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开放程度越高就会使得金融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现状
(1)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银行的经营情况直接反映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否,一旦银行出现经营风险,则会给整个国家的金融业带来连锁的风险,严重的就会发展成为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现有银行经营体制中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足,受过去计划经济影响因素还存在。因此,在市场化运营、不良资产、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其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不利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银行业经营的一些业务不可避免地要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时也承诺了逐步开放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并逐渐取消一些限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将给我国银行业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外资银行具有资本上的优势,也具有成熟的经营策略和更加优秀的银行人才,利率上也会相比国内银行更低,客户的流失将会成为国内银行的最大经营发展困境。
(2)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发展较晚,当前正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证券投资收益率较高,这是很多的发达国家也无法相比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的国外资本也流入中国,但是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规模还较小,大规模的外资进入会使得证券价格被抬高,形成虚高的局面,一旦外资撤出将会给我国证券金融市场带来致命的打击。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还体现在货币市场,因为货币币值的变化也会吸引外资的流动,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大量外资流入我国,这给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带来了机会,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机制还存在一些漏洞,在利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存在巨大的金融安全隐患。人民币升值会引发国内的通货膨胀,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动荡,这也是我国当前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金融全球化还对我国的外汇市场带有一定的冲击,因为在金融全球化影响下外汇管制必然会逐步放宽,外汇贸易也将逐步扩大,各类期货、期权贸易都会使得外汇交易量大幅上升,政府的干预也将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外汇管制的放宽还会使资本外逃更加容易,这也是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
(3)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宏观政策调控的冲击。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参与全球金融竞争的除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金融制度体系也将接受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我国的金融宏观政策调控也要顺应金融全球化进行改革完善。这种改革往往是由于形势所迫而被动进行的强制性的改革,在改革难度上也会比有计划的主动改革更难。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调控、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等,但是面对金融全球化,由于外资银行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较大范围的传导性影响,无论是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还是央行政策的调整都有较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外国银行和资本涌入也会使得对资本流动风险的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调控,也加大了政策调整的难度。
四、面对金融全球化我国金融安全的发展策略
(1)稳步有序地开放我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开放应当从政策上加以全面的规划,要做到以保障安全为必要进行稳步有序的开放。在具体的开放进程安排上,要在金融自由化和开放的基础性上做好保障性措施部署。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要结合我国入世时的承诺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选择有利的时间和适当的开放程度,稳步扩大开放程度。针对我国金融市场中包括银行在内的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参与金融全球化竞争锻炼好自己,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从参与竞争中学习更多的经营发展策略和金融创新手段,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提升竞争能力,为面对金融全球化做好自我实力的备战。2)通过稳步的开放金融市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开放金融市场与金融安全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通过开放金融市场也能够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完善提供动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安全发展上也是适用的。3)在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安全监管,尤其是对于大量的资本流进流出要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管是极其重要的,可以通过政策规范加以管理约束等。
(2)加快我国国内金融制度改革完善。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金融制度的题中之意。因此,从根本上来说面对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金融安全风险要依靠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加以防范,而不能通过逃避和排斥金融全球化来解决。金融制度的改革完善要加强金融安全的防范,在这一方向上要对造成金融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安全制度。金融安全制度的完善也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对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和企业的体制进行创新,逐步与全球金融市场相适应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同时还要针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管理进行调整,将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在市场调控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二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制度,尤其是对于风险较高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要通过健全的监管制度加以规范,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也要制定安全防范的具体标准。三是对金融机构的操作性风险进行防范,包括禁止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禁止不符合条件的市场准入,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制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内控管理措施的制定。
(3)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保障金融安全除了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还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和准确披露。在新形势下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手段也要进行创新,包括对合规性的监管、对风险性的监管,监管的有效关键是要对所涉业务全面的监管,保持银行经营体系稳定,同时还要加强监管部门对风险的预测分析,一旦发生风险还要有及时的反应来化解风险。监管还主要是事前的监管,事前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新业务产品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有效措施防范。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来完成的,但是需要掌握好职能范围,不能对金融业务有超范围的干预,还要与金融政策相统一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而今后还要不断促进金融机构形成内部自我监管以及行业社会的监管。
(4)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需要与国际接轨。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并不是我们一国单独面临的,是各个国家都需要进行解决的,同时这一安全问题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对于金融安全的防范一定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要通过建立国际统一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来为各国的金融安全提供保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保障金融安全时还要注意发展金融业的效率,安全是基础,效率是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萍,等.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5(2).
[2] 李慧.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3).
《孙子兵法》开篇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和平年代,金融市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金融安全是国家大事,决定着国家兴衰,甚至是民族存亡。《尉缭子》则说:“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在国际金融战场上,利益博弈是表象,战略对抗才是内涵。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取决于金融安全战略的高下。而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首先需要正确看待金融安全。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金融安全,三个问题十分重要。
金融安全是个技术问题吗?
技术指标是金融风险大小的重要表征,但不是金融安全与否的唯一衡量标准。事实上,金融安全不仅取决于金融风险的大小,还取决于金融体系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向外分散风险的纾解能力,以及金融安全战略对风险的综合处理能力。因此,技术指标对金融安全的表征是片面的,仅从技术角度维护金融安全往往是危险的。
金融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领域,金融工具的设计、金融风险的测度和金融监管的执行,都需要深厚的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门槛和技术含量实际上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一定程度上是由霸权力量驱动的,技术指标作为体系运转的结果,对不同国家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金融安全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标准,用技术手段来观察金融安全状况、来应对金融安全问题,往往会陷入困境之中。而将金融安全视作技术问题,这首先就是一种危险,很容易在国际金融博弈中陷入战略被动。
金融安全指标体系里的指标很多,通用常用的有:经常性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偿债率、偿息率、债务率等。这些指标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判断和预防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研究和应对系统性金融危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仅从技术层面上考虑是远远不够的。
从逻辑上看,金融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即风险相对于风险承受者是否危险。同等程度的金融风险,对于一国可能是安全的,对于另一国则可能是危险的。金融安全取决于多个要素,包括:金融风险的绝对水平,一国金融体系的成熟度(决定风险承受力),一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地位(决定风险分散能力),以及一国金融安全战略谋划水平(决定风险化解机制)等。由于技术指标大多只描述了风险的绝对水平,因此其对金融安全的表征是片面的。金融指标高还是低,往往并不是金融安全与否的决定性要素。
由于技术指标不能全面表征金融安全,因此,一国围绕技术指标来构建金融安全战略是危险的。举两个例子:案例一是印度尼西亚,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修复技术指标以达到援助要求,印尼政治经济两方面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案例二是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并没有着力于技术指标的修复,却赢得了风险出清和强势复苏的契机,并于近期展现出经济“周期性领跑”和金融“霸权地位加固”的相对强势。
因此,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国家利益,不仅需要技术上有考虑,更需要从战略高度着眼,坚守底线思维,完善顶层设计,全盘统筹金融战略的制定、国际博弈的应对、金融风险的缓冲、基础体系的建设、各种威胁的化解等。
阴谋论还是阳谋论?
阴谋还是阳谋,这是一个问题。国际金融体系中浮现和隐藏着的是各国之间的权力、利益乃至民族文化的争夺和较量,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是国家间权力与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无视他国“阴谋”的存在是危险的,但如果仅以阴谋论作为主线和战略思维的基调来看待这些问题,则太过狭隘。我们应正视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光下的行为,是阳谋,不是阴谋,靠的是实力和智谋。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阳谋,掌握政治经济主导权是基础,活用虚实结合的战术技巧是手段。
因为金融具有技术上的复杂性,大国金融博弈也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很多人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理解金融安全,这是错误的。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国家利益,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就是要利用经济、金融手段在国际经济金融博弈中占据先机,用各种符合规则的手段最大化本国利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谋不是阴谋,原因有三:第一,目标是清晰明确的,不存在不可告人的隐藏目的;第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公开的,尽管谋划的过程可能不会大张旗鼓,但策略实施都是通过经济活动和市场操作来实现的,任何不公开的“地下经济”和“地下金融”,都会被各国一致抵制,难以真正产生深远影响;第三,追求目标的结果是一目了然的,谁在利益博弈中占据先机,谁就有更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谁就能主导国际利益分配,不存在不可获知的隐藏收益。
全球利益博弈中,每个国家的逐利本能都是一目了然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底气实现阳谋。所谓阳谋,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不需要阴谋诡计、凭实力也能实现的谋略。在国际经济金融往来中,只有掌握政治经济主导权,才能保障阳谋的长期实现。具体来看,阳谋的底气源于以下六点:第一,强大的经济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基石;第二,货币霸权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关键;第三,主导国际金融业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路径;第四,国际金融组织控制权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手段;第五,垄断金融定价权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保障;第六,信息控制权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利器。
金融安全可以自发实现吗?
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阳谋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博弈的过程,安分守己反而容易受制于人,只有乱中有为,才能掌握主动,占据先发优势,进而保障自身利益,甚至有望获得超额收益。乱中有为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而是要有所节制,保有底线思维。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流动跨越国界,还意味着各国政策的影响相互交叉。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国家利益,每个国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不可能是自发统一和协调的,而是充满了对立和冲突。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安全博弈,是一种非合作的多重博弈,博弈过程非常复杂。混乱和无序是国际金融运行的本质和常态,有序是短暂的,混乱是长期的,金融创新发展就是在“长期混乱短期收敛于有序长期混乱”的过程中实现的。在混乱的国际金融博弈中,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并不会自然实现国家利益的帕累托最优,在长期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一国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温水煮青蛙”的困境。谁占据先机,谁主导格局,甚至谁引导失序,谁就能取得更有利的发展契机,博弈论中的斯塔克伯格模型就已论证了乱中有为对于占据先行者优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