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4:35
序论:在您撰写信息技术应用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一第二学期我们开始了以人文地理为主的地理必修课的教学,教材上的内容难度不大,一看就明白,一说都知道,常常用课件展示一些地区的景观。下面,笔者就以“城市与城市化”的教学为案例,说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距离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理解这部分知识,那就得把教材呈现的主干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亲自感受自己身边的的例子。2000年安康撤地建市,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经过十年多的发展,近几年安康变化非常巨大,这正是身边的城市发展的例子。
我提前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汉滨区小组,因为学校所在地,同学们在学校生活的地方;一组为旬阳县小组,其为本市人口最多的县,很多学生来自该县,分组来搜集和展示城市化人们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我先搜索了一些大城市的图片,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广州的天河路,然后准备了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的网站,搜索安康市规划总体纲要作为城市化的课外资料。
课堂上我先讲了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等级分类,展示的大城市的图片,之后就让他们小组来讲述各自的城市化。汉滨区小组自己拍了几张汉滨区城市和近郊的图片,包括金州路,比较繁华的开元、时代大厦和保留着乡村面貌城郊东关、西关,将其作为多媒体图片放到他们自己做的课件中。其中一位组员给同学们讲述了近几年来的汉滨区城市变化,他以学校后门的道路为例,学校后门的南环路在十多年前还是泥土路,而现在已修建完善,以及现在都把文昌路和南二环也修建成了,党校路也处在修建之中,以后道路也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原来的市东郊还是一片菜地,现在已成为人们休憩的新广场,新体育场也在那,每逢重大赛事或是大的文化交流展览里面都是人山人海等等。
接下来就是旬阳小组的展示了,小组同学主要是以县城发展为主要介绍,先展示了旬阳的特色景观――太极城全貌。接着是商贸大街、祝尔康广场等,这小组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图片做成课件。其中一位组员向大家介绍了旬阳的城市发展,他以旬阳县县城的景观变化为例来说明,县城面积不大,有山有水,山环水绕,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相得益彰,这几年来新建的高楼也多了起来,如太极大厦、信合大厦等,随着西康高速和十天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旬阳县对外联系更加密切,旬阳有希望打造成为第一个县级市。
“大家搜集的材料都很好,为什么我们的家乡会变化这么大呢,因为它正在经历着城市化,大家都是安康市城市化的进程的见证人。”于是我就势引出城市化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就一个地区而言城市化就是区域等级不断提高的过程。还有一些地方的小乡镇逐渐发展壮大,甚至成为大城市,也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安康的撤地建市等级提高的证明。随后开始引导学生们结合刚才的内容看课本,再次从理论上理解城市化,之后重点强调了城市化的三大主要标志。
通过这节课我也收获颇多,首先我发现要将信息技术适当的同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不局限与教师的讲述,不拘泥于单纯的用多媒体呈现地理事实,而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将其和教材上的理论相结合,而我所做的只是材料的收集、归纳补充,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这些现象,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
我校属于农村高中,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建设严重不足,在校生9000多人仅有两个机房和四名信息技术教师,授课量之大可想而知。我校的学生98%都来自农村,他们在进入高中前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部分知道的也是在当地的网吧中见到的,再者学生的层次差别也非常的明显,这都成为了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的难题。
在郑州的一次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中,第一次听到“学案”一词,并被她深深吸引。所谓“学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操作性强的东西即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因为人多机房少,所以每班的课时量很少每周一节,为了在非常紧张的教学时限中完成任务,我们常常是一上课就讲,紧接着就是练习,学生听没听懂,会不会操做,根本就没时间去检测和了解。所以信息技术课便形成了“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的很迷糊,结果很糟糕”的局面,最后有的学生就不愿意去上信息技术课了。“学案”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困境。下面是“FP2003超链接”的学案,原来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先通过“学案”做好相关准备,只需1节课就很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学习目标】
1.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了解链接的种类。
2.掌握创建链接的各种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书签式链接
2.Web链接
3.Email链接
4.框架式链接诶
5.图像映射
【学法指导】
1.超链接的概念、作用、特征及原则可参考课本
2.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想回到前面的操作怎么办
方法A:在选中的文字上点右键,取消超链接即可
方法B: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
方法C:使用快捷键ctrl+z
3.怎样去掉超文本链接下的下划线
方法:在链接代码加入如下代码: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将会去除下划线
4.超链接的视频或音频不能正常播放
方法:检查是不是安装了相应的播放器
【知识结构】
【学习反思】
1.动态超链接和静态超链接的区别?
2.超链接中应注意精确性。
通过上面几个版块的设计,学生按照上面的提示和要求很容易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老师只需用来答疑即可。在解决完所有疑问之后,老师还可以用更精确的语言把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并给学生留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老师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避免了满堂灌的授课模型又很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教学的“最优化”。
另外,通过长期观察,“学案”的运用还有其他突出优点:
1.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2.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而学习工具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所以学习信息技术不能止于技术,而是要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更深层次的目标。但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表明,我们的学生在主动性、创新性、探索性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大问题。
通过总结我发现只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潜质超出老师的预料,很多学生都拿出了令人吃惊的创意,教师要作的就是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当学生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教师给予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学案的编写工作赋予学生适当的权利,就是很好的还学生以空间的做法。
4.学案的使用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案; 导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必须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最适合的莫过于“学案导学法”。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使学生从以前“被动学”转为“自主学”,教师从“强教”转为“导学”,将老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翻版”,它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精心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不宜太细,可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多提启发性问题,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解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一个“导”上。
“学案导学法”就是以“学案”作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以“学案”作为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力性,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强化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原则
“学案导学”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学案”是运用“学案导学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去感知教材,研究教材,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及深,有层次地安排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五个环节。因此,如何编写“学案”就显得非常关键,它的劳动强度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所以应该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案。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学案应该分课时编写,分别处理各节课的内容,防止把多个专题内容写入一个学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专项练习,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2.问题化原则
在学案中应将新课标中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的能力。
3. 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使学生人人参与进来,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4. 方法化原则。
在学案中要强化“导学”的理念,通过导学使传统的教学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延伸与的拓展性。
5. 层次化原则。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做到难易有度,采用有序的,阶梯式的原则,学习过程要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性规律,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在课堂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感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全面掌握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的教学过程
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本节课的设计是否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这就要求在运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以案导学
在上课前要把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在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明确自学方法。提示学生学习中应该温故而知新,学会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由浅及深地理解教材。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求学生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学习,教学在导学中的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从中终身受益。
2.讨论交流,精讲解惑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馈情况,根据课标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精讲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励学生挑战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练习巩固,知识迁移
课堂练习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题应紧紧围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点,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地能力。练习题要起到既能使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课堂反思,归纳总结
课堂反思是新课程理念的升华,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孙淑娟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3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一、学案导学法概念浅析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复制品,它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而精心准备的教学方案。学案不宜过分详细,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发现更有价值的答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原则
学案的设计和编制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感知教材、研究教材,深入浅出,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
学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目标、查漏补缺、学习导引、归纳总结、当堂消化五个部分。编写学案应集中备课组的全部力量,博采众长,形成一套对症下药、行之有效的学案。编写学案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学案应根据课时进行合理拆分,防止多个专题集中到一个学案里,让学生不堪重负。把不同专题平均分配到各个学案里,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2.问题化原则
学案应把教学要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焦点,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获得问题的答案,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套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参与度原则
学案应力求邀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4.层次化原则
学案的编写要体现一定的梯度性,符合学生的常态化认知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使优秀学生有所收获,也要激励成绩一般的学生,更要让学习困难者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体验
具体来讲,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环节:
1.抛砖引玉,以案导学
课前,教师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学生根据学案先行预习,明确学习任务、重难点,进行试探性思考并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述表格信息加工这一部分时,不少学生对表格数据加工知之甚少,教师可以在学案里设计一些问答题,如EXCEL常用方法恢复,虽然学生的接受能力、起跑点有所不同,但通过学案使没有基础的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同时,有基础的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
2.难点反馈,指点迷津
适当采取启发式教学,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问题得以解决后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任务合理划分为几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主动探索更深、更难的问题,直至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难点解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达标训练,举一反三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操作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使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让学生既能掌握单一知识点又能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触类旁通。例如:可在学案中提供CNNIC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学生掌握建立图表基本方法后,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表达数据,并在学案中提供链接网址,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图形表达与CNNIC的专业图形,根据CNNIC调查实例展开课堂延伸,系统教授利用表格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4.反思评价、总结归纳
教师在课堂结束时指导学生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特殊问题上升到一般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学习了EXCEL后,应对其他办公软件Word、Frontpage、PPT中的表格功能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这几个软件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表格。从表格数据分析、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信息加工的一般规律,进而了解信息加工的目的,由点及面,加深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学案并非操作说明书,而是结合教学主题,针对关键点进行提示和点拨。学案注重方法和过程的引导,并非操作说明书似的照本宣科。因此,学案应层次分明,难度起伏,贴近学生实际,将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更高的水平。适当的时候教师要主动撤离,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又要及时出现。教师要灵活运用学案,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利用学案巩固知识,温故而知新,活学活用。“学案导学法”的特色是“课前下功夫,课堂得成效,课后获愉悦”,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最终的追求。
参考文献: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工具学科。其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打造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但是目前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城乡结合部、专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中学来说,困难更大一些。一周只有一节课,有时还得根据上级任务对上课内容进行临时调整。这样就使得实现教学目标感觉有点捉襟见肘。
导学案的使用却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结合导学案,学生可以做好提前预习,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利用学案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自学情况,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大量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使用学案,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点感受。
一、现状分析
1.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加上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被教育部门指定为专门接收这一类学生的学校。经统计,本届新初一学生家庭电脑拥有数,每班只有5-7台,约占20%不到。学生在小学阶段接收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学校还不能正常开展,这就导至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2.按照每周一课时来计算,一学期大概有16周左右的授课时间,按照课时计划,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应该没问题。但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却有不少困难,有些同学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对内容稍有理解,可是经过一个星期以后再进机房,所学知识的遗忘情况会很严重。除此之外,经常得根据上级临时下达的任务对信息技术课时和内容进行临时调整,使得实现教学目标感觉有点捉襟见肘。
3.就信息技术课本身在学校里的地位而言,历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课堂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更没有定期的水平测试,这些方方面的困难使得老师感觉要想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真的很不容易。
二、导学案对于信息技术课的作用
1.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因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内容简单,难度不大,但对于初中生(特别是我校学生)来说,首先术语多,其次内容复杂,再次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上网、游戏方面。对于课本内容往往缺乏兴趣。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学案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导学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变成了学生,老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将课堂中的教学重点进行分解,也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更可以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的灵活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表面在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的方向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合作、有了竞争,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
3.导学案能够建立更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心态,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有时候学生喜欢一门功课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这个老师,说的更明白一些,就是喜欢这个老师的上课风格,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堂魅力。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形成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学生眼里,老师更多的是朋友是良师。在情感上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
三、信息技术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1.启发和开拓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导学过程还是学习要求的制订,无论是知识点的罗列还是课后反馈,无一不要求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日常的生活学习,对大纲和教材以及教参资料认真研究分析,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从而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对思维进行开拓这样一个目的。
2.围绕目标,紧扣教材
导学案的编写要能在整体上体现结构和知识的联系,能够体现系统化、条理化、整体化。要明白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如果在导学案中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等这样的陈述,那就变成教案了。
3.学习目标的差异化,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针对课堂教学中主体的差异性,教学设计应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逐渐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循序渐进的推进。通过分层设计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来,学习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内容的问题化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认识到:带着问题去学习的重要性,上课之前要看书,看书过程要思考,思考程度要深透。要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要让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简明扼要;2.引导启发思维;3.注意方法指导;4.人人都要参与(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5.注意老师指导和引导作用的发挥。
“导学案”是指遵循素质教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用以辅助学生进行自学的教学材料[1]。“学案导学模式”即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借助于“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而后再由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导学案进行充分利用,除了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从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精心编写导学案。一份合格的导学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完成学生自学的过程。“学案导学法”的本质就是变教学为引导,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学中,而后通过生生、师生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在实施“学案导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领悟能力的不同,帮助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和时间等进行适时调整。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通过颠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实现由“重教轻学”到“教学并重”,从“灌输”到“导学”,从“教师指导”到“自主学习,教师促进”的多重转变,从根本上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行改革。
2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与以往教师的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始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而非学会知识,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明显的原则来呈现教学内容[2]。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导学案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导学案媒体呈现方式丰富 通常来说,导学案以纸质版的形式通过文字描述来呈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导学案可以将多种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呈现。如可在校内网中上传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自学之用,学生看过视频之后,可以通过电子学案对知识点进行疏理,以便更为扎实掌握新的教学内容。
导学案完成方法多样 学生在学习常规学科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课堂上,因为有较多的课时学习基础知识,所以几乎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完成学案,而且大多都只能利用纸笔进行。而高中阶段就有所不同,一般一周会有一次信息技术课程,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课程中有一部分是技能操作,只有通过参加实际的课外体验之后,才能完成相应的学案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探索精神。
导学案使用方法各不相同 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要将学生完成的学案集中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讲课方式以及讲课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案做得很好的学生来交流心得,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课与学习的效率。
3 “学案导学”的教学体验
学案教学这种方式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 在展开教学工作之前,教师一般会提前印好学案,让学生能够提前预习,能够根据学案的内容来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哪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会有难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并将这些想法提前告诉老师,以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侧重点,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实践解答大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而对其他少数学生的难点,可以通过课外辅导这种方式来帮助理解[3]。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教导Excel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根据学生对表格用法不是特别熟悉这些实际情况,在学案里加入了相应的问答题,不仅让新手通过这些问答题对表格有所了解,同时也让具备一些经验的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案教学这种模式的优势,还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释疑解惑得到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难点集中起来进行授课,而需要将难点分散开来,让学生逐步探索,逐步享受到一步步克服困难的成功乐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不同时期是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多加入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操作题,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及时指导其加以改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改正错误这种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教导表格的过程中,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体现出其中的规律,还给学生提供了网址:。这样,学生在自己制作完表格之后能够有对比的依据,而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外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师授课完毕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总结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再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消化教师所教导的内容。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与总结,形成新旧知识网络,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Excel表格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学过的具有表格功能的软件,通过学习其他软件的表格功能来发现各个不同软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自由选择办公软件,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Excel表格的优缺点,更快地熟悉相关操作。
4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教学的应用意义
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采用学案教学这种方式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出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自己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确定上课的重点,学生也能够根据学案提前预习教师要讲课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更好地消化知识。
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 学案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可以多出一些时间来指导个别学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结论
学案教学模式在信息课程的应用,使得素质教育的本质有所体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学生相应的指导与鼓励,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群英.运用学案导学构建高效复习课堂:浅谈学案导学法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52-54.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管理重视程度的意识较薄弱
在高校中往往将教学和科研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标准,那教学、科研管理自然就成为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在这种主流管理意识的引导下,对教学的理解仅限于“教”与“学”,关注的对象也往往落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片面的认为档案管理像其它高校行政工作一样并非如教学、科研显得那么重要。
教学档案的管理,较其它的管理工作的确具有一定的单调性,但对管理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使其档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中很多管理人员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偏低,以至于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会直接受到影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时效性对高校的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的时代,假如高校教学文件或学生档案不能及时做到归类,未归档文件久而久之的积压便会不知去向,对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教学辅助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渗透,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取得成效,依然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信息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缺乏
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同样适用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建设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整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于是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正是由于教学档案管理没有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不管是在信息资源建设,应用软件开发,还是在标准规范的建设方面,没有建立统一的目录档案系统,导致每个教学环节的归纳都是各行其是,这样一来的管理层次无法提升。高校中二级学院对教学档案的保管,只能是停留在相对滞后的管理方法上,管理在规范性、服务性以及资源共享性方面距离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缺乏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应用中,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化技术管理安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注重网络黑客或网络病毒的防护,将会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教学档案管理中一定要进行网络安全部署,防止一切不利因素给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干扰。
(三)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在高校对教师及管理人员学历、能力素养需求较其它行业整体水平偏高的影响下,现在高校中负责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工作水平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要保证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具备相应技术管理专业的知识。但从大多数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缺乏真正掌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人员,因为这对档案管理的人员信息化技术的要求相对专业,不仅要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能够根据各自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和运用教学资源。这样一来,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并对教学档案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估。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教案、教学日历,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辅助高校实现教学改革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随着教辅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程度的提高,使其变得更为系统化、合理化。伴随教辅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来,保证各种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数字化技术的在教学档案中的不断更新、应用,使信息化可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服务,使高校的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不仅满足了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需要,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精简化的表现形式
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对档案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由于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更加方便快捷,有效节省了教学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和时间,使存储信息更加的全面和完整。电子信息化的存储方式真正保证了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准确率,并且在保存过程中不会像纸质档案材料那样易损,是教学档案质量提高的一个重大突破。
信息化技术使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更为精简,工作程序更为便利,大大缩短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了教学档案存储信息的时效性,有利提高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二)实现校务管理工作公正化、清晰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目前体现在校务管理平台尤其是公告栏,例如高校办学、教师的聘任、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和出国留学的条件都会通过校级网络平台信息公告栏里进行通知,以便全校师生对信息的全面接收。作为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需要将其有效的信息作为电子档案文件分类存储,有效的扩大了校级网络平台的功能,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真正实现高校的校务管理公正化、清晰化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的客观需要
信息化的技术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引入,使教学资源配置得到充分优化,减少档案管理工作所用的时间,并且节省高校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院师生提供全面信息资源,降低档案信息查找的难度,使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并且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者服务的能力。加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使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所以,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也是发展高校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
(四)促进高校教辅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使社会和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间,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产业化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教辅工作更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对促进教学工作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对教辅工作现代化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这是高校教辅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决定高校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
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构建数字化信息的档案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宽带数据的通信传输技术,使教学档案的资源和信息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作为先进的管理体系,其系统众多,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TCP/IP等技术,还有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300GB的PH光盘库,以及各种各样的扫描仪器,利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将高校教学档案建立成一个目录库,以及电子化的信息系统。甚至部分教学档案,即便非档案资料管理的人员,同样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管理号码,直接上网浏览,这样一来,方便了查阅的教师,丰富了档案管理的手段,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便捷。
(二)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体现
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及管理软件的使用,部分教学、科研信息更为公开,使教学人员与教辅人员之间的沟通变得高效。直接影响就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查阅更加方便、快捷且准确,降低在管理中由于人为因素而所引发的档案存储失误,使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更加的规范化、高效化、精准化。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能够使相关人员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建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社会网络化的应用发展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高效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保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对信息造成安全威胁的网络黑客以及网络病毒等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因此,必须相应具备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将重要的电子档案信息做好备份,在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教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档案信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档案信息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虽然教学档案资料,各虽然各种电子的文本、网络、还及音像资料已成为教学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级学院所要整理的学生档案和试卷档案的保存形式是纸质为主的。虽然电子化管理模式已经渗透于档案信息的管理过程,但不同的教学档案信息,对存放的空间、存储的时间都有着更为细化的要求。针对这种资料种类多元化的趋势,要对档案的存储结构进行信息合理配置。将电子资源作为档案管理主要手段,做好专业性的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将已扩大的教学档案的接收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类、调整,使教学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发展。
(二)档案资料种类的多样化趋势
随着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发展,在曾经的纸质、电子及影像等教学档案资料种类的基础上,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类信息符号构成的文本,在学校高效能的管理体制下,简单的纸质信息载体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档案管理的需求。尤其在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的今天,档案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于是档案资料的种类便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通过扩大教学资料信息的采集的范围、缩短信息录入及输出的时间,强化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使档案管理能够更适合教学工作的需求,为其它教辅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只有加快科学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将多样化的现代档案资料的应用于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