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4:34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职涯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生涯适应力的概述
1.1生涯适应力的内涵
生涯适应力指的是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强调生涯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在发生改变,世界不会因为你而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从而适应这个世界。这种能力也是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基本体现。
1.2生涯适应力的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研究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四个维度,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从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人员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和科研有重要的意义。
1.2.2实践意义
现阶段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的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就当前的就业形势而言,具有良好生涯适应力的大学生可以对个人目标与现实情况间的距离做出评估,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展新的或者有潜力的职业。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取得成功。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力的问卷调查,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力有所了解,找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通过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力的问卷调查研究,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更好的了解的学生的求职状态,为教师因材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基础
生涯适应力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生涯适应力之生涯关注,也是生涯适应力中最重要的维度,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未来职业的关注和计划;生涯适应力之生涯好奇。即个体对职业的好奇态度,对职业积极尝试和探索的态度;生涯适应力之生涯选择。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构建和选择;生涯适应力之生涯自信。指的是个体对生涯挑战的成功预期,是个体能够成功的做出生涯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这四大维度是培养拥有良好生涯适应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学会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面对困难与选择时任然拥有淡定和自信,我们才能实现目标走向成功。我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体水平较高,但其结构内部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即: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信心>生涯控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该培养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四大维度均衡发展,且对自身职业有计划、敢于尝试的、理性做出职业选择的、对自己的抱负充满信心的新时代大学生。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践
如今,我校现在的教育对象仅仅停留在大一新生。其实,这门课程从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就可以涉及学习,因为这关乎人的一生发展与命运。如何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本人认为应重视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在培养中完善。本人负责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促进学生就业。
3.1生涯导向练习,培养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关注
高校帮助学生制定各种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使得人尽其才。通过生涯导向练习培养学生的生涯关注,即高校基于学生生涯管理的学生培训模式,从高校要求学生学转变到学生要求学校提供资源供学生学。关注学生个人发展,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3.2建立决策力引导平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生涯规划大赛和生涯规划训练营,提升学生判断力和决策力。组织讲座、班级座谈会和个别谈话,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家长联系长效机制,深入了解学生成长背景,贯彻学校管理理念,旨在通过学校家长两方面更好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同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健全自身的价值观,并且挖掘自己的潜力,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树立“一就业,二择业,三创业”的“三部曲思想”,结合自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满意度,成为人生的赢家。
3.3生命设计模型,培养学生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从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诠释知识的意义从而更好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生命设计便是应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即生命设计是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构建各种各样的一些生命的角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对自身的信念和社会关系加以解读,促进“人职匹配”,培养学生的生涯好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自信心,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生涯自信。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涯适应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重点培养的内容之一,良好的生涯适应力,可以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幻莫测,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本人从生涯适应力四大维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应用实践着手,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从而提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刘芳 郭靖 胡伟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小云,薛桂英.高校生涯辅导的新方向———生涯适应力教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111-114.
[2]董振华,苏霞.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3:55-59.
[3]李妍,严敏杰.生涯适应力理论对当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探析[J].人文杂志,2014,11:126-128.
[4]傅文第,华欣.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调查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30:52-54.
[5]姜莉.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对生涯发展教育启示[J].学理论,2015,35:50-52.
关键词 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综合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的背景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严峻。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面对摧枯拉朽的大学生求职狂潮,社会已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很多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符合意向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若想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就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大一新生从入学伊始就应使其树立就业压力感及就业准备意识,合理规划四年大学生活,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提升核心竞争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开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职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职涯规划课程成为我们高校教育改革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面对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应当成立职业规划发展中心,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化和学分制为手段;以课堂教育、实践教学为阵地,深入推进大学生职涯规划实践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思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大学新生高效转变思维模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形成了就业市场一对突出且难以解决的矛盾,其实质则是学校人力资源培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脱节。为此,从大学新生开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从入学伊始完善学生自我概念,转变思维模式,并结合客观实际辅助学生做出人力资源的自我合理定位,提早做到自身人力资本的高效投资,避免人力资源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的供需矛盾;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们最实际的需要,给予他们个人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达到学校有教无类、学生各取所需的层次。
面对就业环境的新形式、90后学生的新特点,高校应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并集思广益,借助社会资源以及新媒体全方位开展职涯规划创新,创建“四个一”为主导的立体化工作实践平台,即“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充分联合职业规划发展中心、自媒体平台、名人励志讲演、学长领航计划等多重形式,搭建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职涯规划综合平台;完善一套规划课程,将职涯规划新生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实训相融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效果;优化一套实践体系,分层次划阶段将职涯规划从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贯穿始终,将职涯规划持续动态理念与经典理论相结合。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建设方法与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和研究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和归因分析,各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教学研究机构――大学生职涯规划发展中心: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工作。发展中心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职业规划指导和个体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举办辅导讲座、模拟招聘、规划比赛、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学会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完善职业规划。同时发展中心将职涯规划的实践内容和精髓在全校范围内中进行推广,以点带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1组织一支强有力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团结一批既有理工学科背景,又具有较强理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高层次的师资队伍。避免闭门造车,应多外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走访合作企业了解需求,组建一支业精于勤、与时俱进的职涯规划师资队伍。
3.2构建一个立体式平台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仅凭借辅导员老师在课堂上的几节理论课未免力不从心,稍显薄弱,因此需要学校融合多方面资源,集合多种形式,拓宽教育理念,开展特色鲜明的职涯规划教育,搭建一个全方位、宽口径、高层次的综合型平台。发展中心应配备专用办公室及相关教材办公设施,制定发展规划、集体备课、个体答疑、中心管理等相关细则,构成了职涯规划实体阵地;利用学生经常浏览的自媒体平台将职涯规划教育融会贯通于四年的教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形成职涯规划网络阵地;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在校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优秀学长”创办或任职的企业也是学生进行职涯规划的外延阵地。
3.3完善一套规划课程
依据新生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对于职涯规划的困惑和诉求,从四个层面、三个理论知识点开展职涯规划课程。
3.3.1四个层面
意识层面:使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意识,以及就业主体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意识。知识层面:使大学生了解职位,了解社会、产业和行业等的发展规律;清晰地认识自己代表个性特性的人力资本;了解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类型。技能层面:使大学生掌握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环境分析和职业目标定位的基本方法。眼光层面: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和社会需要什么,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高瞻远瞩,争取在未来的职场生涯里有立席之地。
3.3.2三个理论知识点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教学内容:(1)个性特征与职业选择匹配理论:主要包括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罗伊的人格发展论、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等。(2)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主要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索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人的职业行为、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3)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着重于就业、职场决策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形态的探索,主要包括韦恩的SWOT分析法、斯温的生涯规划模式等,目标是使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决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订可操作性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3.4优化一套实践体系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职涯规划的三个主阵地,在新生课程学习后,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根据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求职毕业不同阶段的特色,实践体系可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
3.4.1寻梦大一,了解自我一确定目标
从职业规划角度来看,大学一年级是试探期,大一学生刚完成高考进入大学寻找自己的梦想,是完成从稚嫩朝成熟的转变的初始期,此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特别是要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是十分重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内心愿景方面来认知自己,带领新生参观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以达到使学生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目的。
3.4.2逐梦大二,锁定职业―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达到个人人力资本调用最大化。大二的学生普遍开始思考人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徘徊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无所适从,此时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多场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座谈会,鼓励学生利用暑期社会时间的机会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为学生的职业定位引路筑基。
3.4.3筑梦大三,提升修养―实践行动
大三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梦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走出迷茫,开始为实现梦想做准备,构建自己的梦想立体结构,此时他们开始分专业进行学习,所以重点应放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以提升竞争力。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自身情况,参加导师的项目。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科研和创业方面有所作为或打下基础,积极争取企业实践实训的机会,进一步用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
3.4.4圆梦大四,完成转换―总结收获
大学四年级,代表着大学生活走向终点,也意味着自己的大学梦也到了实现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全面总结,思考自己走过的大学路。首先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招聘活动,强化求职技巧,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待offer到来。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的成果和经验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其一,把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到从入学伊始的整个大学期间,既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涯认知,又要给予他们生活中各种自我潜能开发的生涯规划体验。开设职业生涯测评与咨询系统,举办职业生涯论坛,职场角色体验等活动。
其二,积累教学中的经验,把握课程研究方向,充分吸收国内外职业规划理论精华,结合本校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材和案例编写,做到课程内容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三,职业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横向扩展上,应不拘泥于书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通过添加典型案例、生涯人物事例、就业形势分析、最新理论成果等内容,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其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性、参与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应该积极探索研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并善于从学生的问题、困惑和讨论中,探寻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的动力和途径。
最后,加强职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增强校企合作力度,在高年级适当渲染企业文化,为减少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打下基础。
5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实践体系
进一步加强职涯规划教育实践环节的权重性,将职涯规划课程的三分之一课时分配给相关企业的HR经理,让学生在学习规划的理论知识后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当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诉求和期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更好地规划未来三年。
充分利用校园微平台,可建立“职涯规划发展中心”微信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遥相呼应,做到从新生入学到求职毕业全程网络式服务,做到宏观引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把握好学生职涯规划教育的入口和出口。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university life, even the whole life.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rational self-understanding and positioning.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career planning. By using existing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per gives full play to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valuation system function, combining normative research and posi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all kinds of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imely summary,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er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diversity.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influence factor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02-04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价值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下简称:大学生职涯规划)则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的独特性和职业社会环境的评估基础上,形成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而设计的“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且正好跨越了该阶段的过度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的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大学生毕业后则会走上初次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故此,在实验承诺期内,许多大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测评分析
我们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本次调研主要是基于吉讯大学版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通过对大学生测评信息的分析与挖掘,及时了解、适时指导大学生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与可能,探究大学生职涯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江苏科技大学2011级本科学生中,共有1592人注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吉讯大学版),其中包含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共十三个学院的学生。
通过学生的问答卷,测评系统数据给出了江苏科技大学11级本科注册学生在职涯规划三个方面(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行动力度)上的基本现状。学生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和行动力度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分别是8.3、6.3和6.5(各维度总分为10分,学生平均分越高说明在该方面表现越好)。数据表明该群体学生在自我性格、兴趣等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在职业信息获取和对职业的认识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且作为思想的执行者——行动力度也急需加强。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测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策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仅只对个人的前途有影响,还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深入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进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顺利地进行有利于扩大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围及思想的拓展,也有利于对大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同时还有利于达到成功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最终目的。开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相关的教育,是提高社会人力资源全面素质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的完善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要求。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对大学生自我进行完善,同时也是对我多教育的深化改革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力支持。
一、探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工作准备及其就业情况的分析
目前,社会一直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是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的人数的增加连带着大学生需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近两年对大学学历或以上学历的人群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因699万毕业生的突破记录被冠上“史上最难的就业季”称号,而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比2013年更甚,人数达到727万。逐年递增的毕业人数,使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愈加严峻。然而我国现下却并不处于一种高等人才过剩的境况,我国人才市场对高等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紧缺的。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面对的其实是“结构性失业”,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人数多,就业难,但企业的诸多岗位却应聘不到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大好时期,市场上更是需要大量人才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对于“结构性失业”的情况的产生,则更加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展开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的问题
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大学生的自我评估比较片面,不够客观;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规划的意识不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及目标较为模糊,总抱有投机的心理;大学生太过看重职业的经济价值,对职业岗位的理想价值缺乏重视;大学生对于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没有贯彻落实或者没有制定出切合自己实际的规划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二、顺利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及提高其规划水平的策略
了解到我国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严峻的现状,我们就需要积极的去采取相关措施,使得大学生就业生涯的工作能够开展并使规划的水平得以提高。关于相关的有效措施,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政府方面考虑。要提高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水平,则离不开我国政府的在政策方面的指引与支持。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学校规划的教育政策,使得我国这项工作更加制度化及规范化。其次要加强政府对我国人才就业市场的管理,发挥政府市场服务的职能,健全我国就业市场的体系,创造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政府还可以建立全国性就业生涯规划的网络,以便更好的宣传和深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的重要性。
(二)从学校方面考虑。学校是最接近大学生的地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主要是在学校开展。加快优化学校专业及课程的设置,需要按社会市场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及时的专业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可开设一些特色专业。也可以构建完整的指导体系,开设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课程,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渠道的建设,还可以在整个大学期间都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打破以前只在毕业前期才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局面。建立一支专业的咨询和指导的队伍,使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深入人心,强调其重要性。在网络上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方便广大在校生进行浏览咨询,也是一个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的有效途径。
(三)从学生的个人方面考虑。在大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本身需要更快更准的进行自我评估,提高自我评估的能力,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的符合自己的实际,效用性发挥到最大。大学生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巧,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大学生也需要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加强人际沟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使自己拥有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总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求才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国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难的必要前提。能顺利开展并深入大学生的职涯规划工作,并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情,需要多方配合。而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突破口则是极大地整合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学校的大力教导与宣传、学生提高自我意识与重视等等都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的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其顺利就业的第一步,也是很复杂的过程。只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会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得以更好的进行,进而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切实的帮助,提高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2]连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为大多数学习成绩在高中时处于中等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从整体分析具有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方面应做到扬长补短。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可是由于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自我的感知和对职业的认识,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仅限于零碎的知识和方法而无体系框架,对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理解仅限于零碎的观点而无基本概念。已有的计划或目标仅限于短时的想法,只是在本能和心理水平上自然而然地发生和直接单一的外露,效果难以控制。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设想,由于自身的实践意识不强和外部实践条件不足,大多停留在假想之中,成为职业生涯难以实施的影响因素。因而,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无从把握,对未来职业环境的变化更加无从预测。在上述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生存技能的培养,更是帮助大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上的判断,做出促进他们自立、自信、自强的,将未来和现实结合的,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职业和工作岗位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从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职业人加入社会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大学毕业时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些大学生能提前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通过四年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另一些人却始终迷茫,到离校的那一天还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作为拥有大学学历的高端人力资源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将会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和大楼,还在于每一个学生对其资源的充分利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能让每一个同学再上一次大学,他一定会比现在做的更好;如果能早一点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他就会少一些成长中的烦恼,就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只留下不该有的叹息和后悔。大学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立志,二是成才。“立志”既是尽早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成才”也既是根据理想和目标合理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活,有针对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呢?正在在此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才显得尤其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
由于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清晰认识,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盲目跟风,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就造成了有的岗位很多人在竞争,有的岗位无人问津。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待业,表面上好像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已经过剩,其实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缺乏自我认知和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能顺利毕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是引导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特长、能力以及不足,找准人生价值,正确对待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找到与自己主客观条件相符合的职业,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挑三拣四,要求高的职位进不去,待遇低的职位不愿去,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的现象。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在职业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就要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平台。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分析与规划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或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实践,充分发挥和挖掘个人的特长和能力,克服自身缺点,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有利于他们根据社会职业需求以及自身条件适应性学习,提高专业理论和职业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质,在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实现平衡处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需求中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无论是公立院校还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因为转专业的途径更加便利,不管是因为家人原因还是自己的美好期望,大学生都能在自己可能调整的范围内,首先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继而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出规划。但是,在专业选择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因为对行业的了解不足和对自身的认识不足,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联系紧密的、步步促进的且具有执行力和监察力的实施步骤,他们马上就陷入到了一个新的迷茫,就像当初刚上大学面临选专业的时候感到手足无措,这种迷茫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补充所需的职业“营养”,再加上家长监管的远离和学校的开放式管理,学生就会选择逃避现实,最终的结果就是离开学校后依然需要漫长的职业学习和规划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认识。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初入学校进行职业测评和规划时敷衍了事,把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仅仅等同于做心理测试,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查资料和思考,没有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从而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正确规划。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大一新生刚入学校,一方面对学校的生活还未适应,另一方面刚走过辛苦学习的高三阶段,普遍会感觉择业、就业对自己来说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其次,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基本上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也还没有体会过就业方面的压力;第三,目前,高校在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普遍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指导,但是这些指导往往是粗放型的、大班式的或是以作报告形式进行,这些指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学生在入高校学习之前就应该开始接受系统的生涯辅导和职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全过程。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能够更好地思考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要从事什么职业以及怎样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缺乏专业、有效、持续的指导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时比较肤浅、表面化,没有对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特长准确定位;有的学生则在职业选择时仅依赖于职业测评工具,或仅凭个人兴趣,或把职业规划等同于学历规划等;还有的学生即使选择了将来的职业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却不清楚,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措施也不明确。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方式的是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或报告。传授的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而每个学生对于应该怎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怎样去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行情以及在确定职业目标之后怎样去实现规则并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时缺乏全方位、个性化和一对一的辅导。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课方式仍有待改进
目前,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课程设置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比如邀请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来传授求职技巧,这些形式普遍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此类讲座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讲。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对于现代大学生,价值合理性的思想感情、言论和行动并非是他们现阶段生活实践的常态,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更倾向于对工具合理性的思想感情、言论和行动的接受。因为,工具合理性有时比价值合理性更切合大学生的心理实际,更能现成地直接进入他们内心深处而引发共鸣;也更直接迅速地反映他们的自身价值存在。所有大学毕业生产生职业问题的共同点在于,变幻莫测的职业社会环境与热切期望的自我独特性之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反差,不确定性总是伴随着他们某种选择的结果。大学生的职涯规划正是为他们前瞻性地解决这一基本问题而诞生和发展的。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1.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报告等形式给学生以足够多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辅导员或班主任利用班级活动或主题班会等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普及到每一个同学,同时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感恩教育等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目标明确地度过大学阶段。
2.目前,大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指导的。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很繁杂,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间非常有限;同时,一个辅导员通常要面对200多个学生,如果要一对一辅导的话,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再者,辅导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非常需要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老师的意见,因为只有专业老师才了解学生所选择行业的动态和行情。笔者认为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关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学校还应加大对辅导员培训的力度,包括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专职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职业心理辅导师师资匮乏、素质参差不齐等不足,可以壮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各学科专业教师的参与度,只有他们的参与才可以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并给学生提供如何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建议。
3.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授课最好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在教师的主导下,还可多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注重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对接,请企业管理人员编写就业指导教材或者教学大纲,或者请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授课,这样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的实际,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学生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有效机制
为了帮助当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长期有效机制,具体如下:
(一)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教育学生具有危机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足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触和了解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让学生客观、冷静的评估自己,避免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从而制定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另一方面,要综合学生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来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把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指导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融入到思想教育中,融入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可行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职业倾向、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涯心态和优秀的人格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根据工作和生活实际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等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指导者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以参与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与大学生做平等互动的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能力对大学生提出一些行为要求,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尊重、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兴趣和意愿来规划职业生涯。
(三)健全制度机制,确保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要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实效,必须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从制度层面上明晰工作机制。首先,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一入学就有个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来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做到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其次,完善保障机制。高校应设立职业发展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设课程、购置或研发软件、采购相关书籍、人员培训、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再次,健全评估机制。学校应定期测评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以及生涯发展所要求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以此鉴定职业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成效。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指导体系,我国则刚刚处于起步和模仿的阶段。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尊重我国现实的基础上,创新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大学生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时间,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职业技能的实践、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偏低,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毕业生数量激增;第二,用人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第三,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四,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同社会需求脱节。
但这些只能是客观因素,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没能完全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普遍认识不清,职业目标不明,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与指导,就业能力严重不足。而在现有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创新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人才较受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的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高校在改造学科结构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2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要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试,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有待我们去运用与发展。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大学生有意识地挖掘自身潜能,从而逐步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从学校培养新型人才的角度来看。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但当今大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围绕考试掌握知识点。学校应从以“给学生传授知识”为己任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把职业生涯规划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人生转型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面对学业、感情、交际、就业等问题时,由于经验的缺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及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解答困惑,有助于大学生辨认出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个人成才的目标。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形式、新方法。据了解,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进度不同,多数高校开展效果不明显,主要面临以下阻碍因素。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未引起高校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都忽视了职业教育,很少关心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发展。表现为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创新和职业测评软件开发及更新的资金投入不足,且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一定的认识。高校常常在学生临近毕业时,联系用人单位,举行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还会通过讲座等方式指导毕业生如何制作简历。这些举措对就业率的提高固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绝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有些高校虽然已经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心,但大多由兼职教师担任规划职导师,且缺乏一定的运行经费而难以正常运行。
3.2生涯规划主体意识淡漠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只让大学生习惯了学习,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专心听讲,认真考试,取得好成绩。而正是这部分大学生在临近毕业面临人生的选择时因为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而迟迟无法做出决定,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频繁更换工作也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职业兴趣,未实现职业价值。个别高校即使已经为在校生提供了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因为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淡漠,接受指导的同学也不多。学生干部、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或学术科技类活动的同学更容易接受职业指导,他们视野较宽,从多种渠道知晓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因而往往成为受益者。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认识。
3.3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尚属新兴领域,多数高校的第一批就业指导老师往往由具有多年的就业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数缺乏理论研究,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不足。部分高校已经选送一批教师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但这部分人还很少,相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僧多粥少,无法满足需求。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仍属选修课性质,只有部分学生能接受教育,而且此类课程无固定教材,教学内容由兼职教师随意把握,没有真正从“短期促销”模式转变为“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不利于课程体系的完善。
3.4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
多数高校已经购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其中测评软件是最为常用的工具。测评软件的开发经过了多方的比较试用,一般来讲比较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接受测评人员的性格特质及职业倾向。但测评软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在快速发展,软件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但囿于有限的经费,高校无法及时做到软件更新,软件测评也就不能确保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供学生参考。而且大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在对待事物的看法方面具有一致性,而软件开发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个性分析上面难免无法细化。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成长背景、经历、认知、情感和风格。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体系有效运行模式
4.1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阶段性指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要武装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应从新生入学时做起。大一新生怀揣着对陌生大学生活的憧憬,这一时期可塑性很强,及早开始生涯规划,能让新生明确奋斗方向,顺利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现在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入学伊始,通常会让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应找到合适的载体,以便新生能够及早进行规划。大二时,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对自身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的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大三时,大多数学生开始实际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业、考研还是出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辨明利弊,从而找准自己的方向。大四时,面对各式各样的机会,职业指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冷静对待,合理定位。每一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指导内容、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别。
4.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入点和有效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能为职业生涯指导的开展和广泛应用提供支持。大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同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是辅导员,他们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当了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相对比较固定,对学生的熟知程度最高,了解每一个所带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理想志向等。所以,由辅导员承担起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职责,应该是最为合适的。高校应该重视辅导员的“双师”培养,在辅导员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培训,提高辅导员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水准。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定位为必修课后,将需要一大批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辅导员兼职既能解决指导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发挥辅导员熟知学生的优势开展个性指导。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不能都由辅导员来承担,还应有一批理论素养深厚的专家,他们和辅导员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
4.3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动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环境变幻莫测,大学生应该培养成熟的心态,从容选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可以开展生涯辅导讲座和座谈会,可以举办以职业理想为主题的论文大赛、演讲比赛,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分析择业形势,介绍职业发展方向等。
开展团体素质拓展已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也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具体运用中,根据咨询者的年龄、性别、专业、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合理分类,分类别进行辅导,可以收获良好的效果。
4.4开展个性化辅导
如今大学生已是80后、90后,个性突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遵从个性化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个性化指导就是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在普遍指导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来讲是标准化过程创造个性化产品,开展个性化辅导也能有效处理这一两难问题。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主观上的差异,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存在客观上的差异,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根据学生个体的性格、能力、就业心理、就业需求、以及就业特征、岗位需求等开展个。现在很多高校运用人才测评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性格、气质、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的测试,但测试报告的解释仍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这也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一种体现。科学地设计不同个体发展的最佳路线、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个性需求是就业指导工作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表现,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玲,李雄鹰.论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2] 宋长春.建立全过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3] 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4] 韩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 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 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你阅读的文章来自:126]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 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 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来生活。这种可*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