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4:20
序论:在您撰写律师档案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人事档案是个人成长经历的所有记录,也是全面考察、了解和正确评价个人能力和业绩的重要依据。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对一个单位或部门开发人才资源,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一、人事档案及其特点
1、人事档案的含义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高校学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相当重要。
2、特点
(1)全面性。人事档案收存员工的履历、自传、鉴定(考评)、政治历史、入党入团、奖励、处分、任免、工资等方面的有关文件材料,因此,它能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展现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总之,人事档案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员工个人全貌。
(2)现实性。由于员工仍在工作,其人事档案则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
(3)真实性。这是人事档案现实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个体材料客观真实,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4)动态性。人事档案立卷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因此,人事档案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必须打孔装订,以便随时补充新材料。
(5)流动性。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员工的人事管理相统一,才便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如果人、档脱节,保管人事档案而不知当事人已调往何处,即“有档无人”,这样的无头档案,保管得再好也无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档随人走”,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以内,必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
(6)机密性。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情况,有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而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及的内心隐秘等等,因此,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服务。即使是处于档案管理机构的个人也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
二、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
1、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是由其自身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过认可的记录和反映人员经历、德才水平和工作表现及人事奖惩、变化情况的,以个体为单位,集中保存和备查的各种人事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只要进行人事管理活动,就会形成相关的人事资料,就需要开展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等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就具有存在和利用的社会价值。
2、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事档案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重要凭证,也是办理招工、提干、调动、退休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事档案的价值作用曾被扭曲和过分地夸大,重档案记载轻现实表现成为人事档案工作的一大弊端。一份档案定终身的现象,更是让不少人一度对人事档案谈虎色变。
3、在市场经
条件下,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工程,作为人员信息主要载体的人事档案有了更加广阔的价值空间。市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和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企业自身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日趋社会化的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等都需要真实、科学的人员信息为依据、支撑和连接,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离不开人事档案工作的有效运转。
三、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1、缺少档案管理人员且素质不高。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除个别档案管理优秀单位外,大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都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其业务知识只能依靠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和自己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摸索来慢慢累积。
2、少数人事档案缺乏真实性和严肃性。有的档案存在个别人为延迟退休时间私自更改出生年月,或是为了调整工资私自更改参加工作时间,以及为了晋升提拔编造假学历、购买假文凭等等情况,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3、档案立卷缺乏指向性和个性化。按照现行的人事档案立卷标准,定性评价的内容多,具体描述的内容少;反映共性的内容多,反映个性的内容少。这使得人事档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和掌握一个人全部信息的要求,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有价值、有权威的证明材料,利用价值受到一定局限。
4、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不够。有的主管部门很少开展对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综合指导检查。那种流于形式的短期检查指导,往往致使经常性的人事档案工作变成一项突击性的工作,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事档案工作的质量。
四、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1、执行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加强人事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上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人事档案工作,各单位分管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健全并严格执行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制度;其次,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联系网络,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汇总人事档案专职人员名单,完成一个纵横交织、上下贯通的档案收集网络,疏通收集渠道及时掌握各类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以真实、完整、准确的信息不断充实人事档案内容。最后要加强督察,接收材料时严把质量关,以保证档案的准确性。
2、强化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事档案的法治意识。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会议、网络等各种渠道加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使员工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家的档案意识、增强守法意识,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坚决反对篡改档案、危害档案的行为,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
3、转变档案服务意识,扩大利用效率。在开展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到更新服务观念,强化档案利用效率意识;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用和保密的关系,做好保密和安全利用的审批手续;并且要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让大家充分了解利用档案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利用和需求。
4、加快人事档案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人事档案管理应尽快从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流程自动化、信息共享整体化;其次要借助先进仪器,将原始的档案材料扫描并保存到计算机中,建立全文数据库,这样既能延长实体档案的寿命,又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5、提高人事档案质量。要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公开、公正、透明的人事档案工作程序,科学规范地形成和收集人事档案资料,在保证档案资料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提升档案资料的科学价值。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为统一规范操作程序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档案的社会化管理部门要在尊重人事档案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根据信息社会的需要,从档案资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的各个环节,制定出规范性的操作章程,严格操作,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可靠和鲜活,全面提高人事档案质量。
6、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需要,由政府人事部门成立人才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较为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服务
机构负责,应当进一步明确人事档案的公共服务性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档案;电子化管理;利用;学校
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是档案的两大基本职能。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学校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管理各类信息资料成为必然。因此,档案管理也被纳入到学校电子网络管理系统。电子网络管理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电子文件,面对繁多的电子文件,如何更好地进行整理、归档、保护并加以利用,是众多档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正视困难,客观分析学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当前学校档案管理领域,信息技术仅仅应用在收集和整理等浅层次的方面,不利于信息的及时共享,制约了档案资料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和深度,有效利用率不高。
1.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电子化管理适用范围较浅。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所涉及的资料归集存档,一般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按保存期限的长短分长期档案、短期档案、临时档案进行分类保存。计算机主要被用来将档案资料的电子版归类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以及编制目录、打印卷脊等,也就是说主要应用于收集整理,并不能在档案的共享、利用上发挥作用。
(2)档案电子化管理收集归档繁琐杂乱。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料繁多,而且不同工作归属不同部门分管,相关资料由所属部门分类保存。
(3)档案电子化管理查找不方便,利用率低。在实际工作中,文书档案不对外,进馆查阅的人很有限。除了少数教师在晋职、评优时用到,学校档案的主要用途就是应对上级检查、考核。真正使用时,由于档案归类不是按照事务而是按时间和时限,所以检索和查找并不方便,更不方便利用。
2.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一直以来,档案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的价值所在,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于整理和保管档案上。虽然在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改进的过程中转变了一些观念,但也是认为只要把档案收集整理好,用时能拿出来,检查时能通过,就是做好了档案管理工作。
(2)电子化管理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一是学校硬件和软件支持不到位,电子设备落后。二是档案管理者还是沿用以前的工作习惯,实行管理人员建档,电子保存保管,纸质信息流转。三是对档案管理没有进行完整的探索研究,导致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上应用不广不深。
二、科学创新,积极探索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新方法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影响到学校档案管理的变革。学校改革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仅凭纸张和磁盘不足以保存,所以档案管理电子化势在必行。而且,只有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在发展中求得生机与活力,建立一种全新的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
1.科学思考,探索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思路
(1)加强对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研究。档案管理者要将档案电子化管理当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要深入学习关于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全面认识档案管理的范围、幅度、深度和信息的传递方式、安全性,区分信息的有效性。对档案的管理不能仅停留在一个收集、整理的阶段,而要通过研究思考,对工作进行梳理细化,总结出对学校真正有用的档案类别,拓展档案的应用深度。
(2)加强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规范建设。做好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标准,厘清分类方法,明确各部门责任,统一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技术操作,简化档案工作步骤。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材料,都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整理归类后通过内部网络移交学校档案室,缩短交接时间,简化交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2.勇于实践,创新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方法
遵循“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档案工作原则,建立起符合学校特点的电子档案管理运作机制,实现学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1)确立归档标准。大的方面沿用长期以来的学校档案管理中约定俗成的时间期限要求,以时间为单位分类;每年度的长期、短期和临时档案中,再按部门分类,分成文书、财务、德育、教学等类别;在每个小类别下,再按事件进行分类,将学校内的各类教育教学事件条理清晰地归类存档。
(2)设定范围密级。 档案的收集范围是按上级统一规定进行的,一般包括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文件通知、计划方案、过程记录、成果展示等;表现形式为文字、声像、图片、合同文件、行政收发文等。档案密级的确定由学校领导负责,确定后通知档案管理人员照章管理。的档案在局域网上不能查阅,除密级档案外,其它档案对学校内教职员工开放。
(3)确定归档方式。以各部门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范档案管理标准,将学校相关的档案材料归档上交至学校档案室。因为档案管理人员不可能完全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只有部门具体负责人才有可能做的更完善。
(4)拓展收集方法。通过采用数据迁移技术,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与学校网络平台的链接,档案管理员可以直接从校园网、校园FTP等平台中调取资料并形成电子档案。对没有电子文件的重要的纸质档案,则扫描成图片形式存档。
(5)深层次利用档案。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按不同权限,可在网络上直接查阅档案,实现了各部门信息共享,满足了不同层次领导和教师的需求。
三、有效利用,努力提升学校档案的利用率
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原有档案管理完全依靠手工管理、检索定位困难、收集归档繁琐、利用不高的弊端,为实现信息增值利用提供了便利。而要提高学校档案的利用,还需要档案工作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服务意识
档案管理员要提高思想认识,熟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熟知档案的归档时间和类别,熟悉电子档案的操作流程,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星级服务,千方百计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为其找到理想、满意的档案。
2.加强宣传力度
档案管理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引导人们利用档案,扩大档案信息的利用范围。
3.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学习与理念学习,掌握相关档案管理知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在工作中磨练技艺,提高收集、整理、归类、检索档案的能力,坚持原则,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必将产生新的问题,寻求新的思路。因此,作为档案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与时俱进,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将学校档案电子化管理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以创新推进档案管理电子化[J],殷华丽,中国船检,2009年07期,100-102
[2]以创新推进高校教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J],王学梅,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8卷第8期,130-131
一、知识产权的产权特征
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一种特殊的、受到专门法律保护的无形的智力成果权。按照我国现行《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及社会单位依法享有包括动产、不动产及智力成果的所有权。这些智力成果权包括人们常说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邻接权、其他智力成果权如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软件等等,还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单位所拥有的商业秘密等。
正因为知识产权属于财产权,所以知识产权的产权特征明显体现出与所有权同样的“对世权”特征,也就是说,知识产权的主体即知识产权所有权人依法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并非对特定人而是对除知识产权所有权人以外的所有人具有效力,换句话说,就是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拥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权。
注意到知识产权的这个“对世权”特征,对于开展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具有直接与重大意义。因为通常而言,我们所熟悉的“现行档案”(姑且这样说,以便于与历史档案馆中的“历史档案”相对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经济组织等)内部形成的文件为主,其服务对象基本上是“内部人”而非“外部人”为主的。但是知识产权可以说是从其形成开始,就是针对知识产权权利人之外的其他人的,是以限制“外部人”为对象的。这或者是知识产权档案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档案”等档案管理相比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二、知识产权的依法取得与保护特征
按照《民法通则》规定,人们对财产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传来取得两种方式,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既可以通过“生产”的原始方式如申请专利、商标注册、发表著作等方式取得,也可以通过对专利权转让、注册商标转让等传来取得方式依法取得。这是一个知识产权的明显特征,而知识产权档案最大的作用正在于保存知识产权取得的过程及其相应的结果――也就是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文件。
以专利权的取得为例。按照我国《专利法》与《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向我国专利管理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专利局在接收到专利申请文件后即按照相应的程序对专利申请进行审查(对于发明专利这个审查过程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则只进行形式审查)以后,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具体内容对其申请分别做出驳回、补正、公开或授权决定。如果专利申请人不服专利局做出的审查决定,还可以依法提出专利复审、专利无效的行政复议,或者在中级人民法院提讼。由此可见,专利权的取得是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进行的。附带说一句,由于我国近年来专利申请的数量激增,所以虽然专利局在不断扩大审查员数量,也仍然不能满足需要,专利申请的审查时间往往比较长,少则一两年,多则数年,在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中不考虑这个现实是不可能的。
商标权的取得与专利权有许多类似的方面,就不再多说。
著作权的取得,有一些与专利权、商标权的不同方面。各种著作权如文字、图像、图形(包括符合著作权规定的产品设计图、建设物设计图)、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等等,是在作品发表之后就随之取得的。为了更有效保护作品,可以采取进行版权登记的方式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中,需要更加注意商业秘密的保护,由于商业秘密具有只有少数人知晓的特点,就更加需要及时归档,以保全证据。
在依法取得(包括各种取得方式所取得的知识产权权利)知识产权之后,知识产权权利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著作权人等等)就可以依法对侵犯自己知识产权权利的人予以追究,在这种情况下,对具有法律追溯规定的方面更加需要保持档案证据。
三、知识产权的程序性特征
简而言之,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各个单行法(专利、商标、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登记等)都属于“程序法”,即规定知识产权各项权利的取得、使用、终止等一切活动,都必须依照规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对于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而言,意味着在收集、整理、管理知识产权档案时,必须时刻关注知识产权的这种程序性特点。档案管理人员所耳熟能详的在收集整理归档文件的过程中,应当“尊重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形成特点,体现文件形成过程及结果”就具体表现在整个知识产权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这种程序性特征来组织案卷和进行馆藏管理。
例如,在专利的申请过程中,按照专利法的相关程序,可以把整个专利申请审查过程划分为申请阶段、审查阶段、授权阶段这样三个阶段。那么,在收集整理专利档案时,就可以按照专利申请审查阶段组织案卷、排列卷内文件,不能按照文书档案中常用的按照文件形成的时间特征进行整理,这就可以保持整个专利审查程序中形成的文件完整无缺。所以,管理好知识产权档案,就必须对知识产权法律程序特征有一个全面、完整、清晰的了解,否则的话,会给知识产权档案的提供利用带来不必要的混乱与麻烦。
四、知识产权依法取得经济效益特征
我们知道,财产权都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知识产权同样可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例如,按照我国1998年颁布的《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股东可以以货币、实物、工业产权(自己所拥有的专利、注册商标)、非专利技术(技术诀窍)、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同时规定,股东在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除此以外,作为一种财产权,知识产权权利人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贸易”的形式、以专利或者商标权许可、转让等方式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现代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建立在自由贸易基础上的经济运行体制,在推崇自由贸易主义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法律所许可的给予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一定程度及范围上的技术垄断与市场垄断行为,对于强化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拥有强大的知识产权垄断为后盾,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知识产权获取直接经济利益,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我国作为DVD生产大国,每年要向欧、美、日等DVD专利拥有者交纳十几、几十美元的高额专利使用费,而我国企业则在除去必要的成本后,,只能获得区区1美元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甚至可以把自己拥有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设法变成国际标准,从而全面引导、控制市场走向。
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中,满足于OEM生产、重视资金积累、着眼于眼前利益的企业比比皆是,而关注自主技术创新、重视技术积累、着眼于未来市场的企业却比较稀少,通过技术贸易获取高额回报则更为罕见。在各种类型的技术贸易中,都需要以有效、准确、全面系统的档案为依据,才能够取得的。在我国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我国企业由于不重视或者不了解知识产权特征,而遭受严重损失的案例,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知识产权的法律性凭证特征
档案本质特点之一就是原始凭证性或者原始证据性,而在知识产权中,对档案所具备的这种法律特征简直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知识产权权利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其法律许可性,但是这种法律许可性需要一系列的知识产权法律性文件来支持,一个覆盖了知识产权活动全过程的、对全部有效知识产权过程形成文件予以归档保存的知识产权档案,才能在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使用及依法进行维权时取得积极主动地位。
因此,在知识产权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保持知识产权法律文件的完整、系统、有效,保持知识产权文件的直接证据特征与证据链特征,就成为保持知识产权权利有效的基本要求,这样,知识产权人在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合法使用自己的权利过程中,就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反之,如果不能充分保持知识产权档案的这种法律凭证特征,而是按照通常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必然达不到知识产权活动中的要求。
如在整理专利申请文件过程中,就需要把所有具有原始凭证作用的文件都收集完整,一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的文件、如寄发专利申请时的挂号信收据、专利审查机构向企业寄发专利文件时的信封、寄发各种费用(如申请费、专利申请维持费、注册费、年费等等)时的费用凭证和专利审查机构出具的费用收据等等,实际上都应当作为专利档案的收集内容。因为这些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实际上可以证明专利申请过程完整性的文件,在必要时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力证据。而那些侵权人所形成的文件是不可能具备这种完整的证据链特征的。
1 立足“四抓”,切实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立足制度抓落实。根据档案装订、登记、查询、保管、保密、移交等环节,制定符合上级主管部门工作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档案服务登记记录,并依照台账资料比对考核细则,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考评。
二是立足业务抓管理。将档案管理充分运用到用地、地籍、、执法及日常公文运转等实际工作中,全面提升档案为业务工作服务的综合水平。
三是立足平时抓质量。对日常工作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图纸、图表、测算、声像等文件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切实把好归档资料质量关,阶段性工作形成的资料及时装订成册,全年性的工作平时重在整理,年终或次年初装订成册。
四是立足服务抓创新。立足我中心服务宗旨、提高服务管理创新机制与新办法,再档案的实际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档案电子化管理优势,为了提高档案调阅、借用查询工作效率,开发了网络版的档案查询管理系统。我服务中心在标准化档案室的建设中,打破了以往分类存储档案浪费空间的老做法,采用科学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将所有档案编号入盒,按顺序入柜,极大的节省了档案柜空间,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同时,为了提高档案入柜、调阅、借用查询的效率,自行开发了档案查询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模式,使档案室的管理不受空间限制。系统设置了档案资料类型、入档时间、档案资料所属时间、档案盒号、档案柜号等项目的精确、模糊和区间查询方式,可以轻松准确的查询到档案所在位置。该系统也具有很好的统计功能,同时系统还具有档案入柜登记和借用登记功能。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档案利用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2 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深化档案工作在服务中心工作的具体运用和服务作用,全面提升案管中心的服务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全面谋划部署。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将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整体推进,把档案考评纳入年底服务中心的考评范围内。同时,结合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本中心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档案规范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在抓好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的同时,我中心及时将最新的有关档案工作的管理规范、要求、归档方式对各部门进行专门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工作熟知熟会,按时、保质、保量交接档案,做到无缝对接。
三是更新硬软件设备。按照上级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我中心专门为档案室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除湿器等硬件设备,做到文件电子、纸质双层管理,实现卷卷有登记,使档案管理软、硬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四是深化管理应用。我中心规范服务档案借阅制度,做到借时有登记,还时有签收,防止档案遗失、错乱。同时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资源功效,加强服务档案为中心业务服务的作用,确保档案利用率不断增加,利用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全面发展。
3 进一步完善服务中心档案管理条件
为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条件,我中心还购置了高规格的防磁柜、除湿机等设施,并为档案室配备了设备器材和办公用具、档案装具等,从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针对原有的文书、会计、专业档案装具不够规范,实物、照片整理不够全面等问题,中心档案人员加班加点将2002年以来室藏全部六大类上几百卷档案全部重新进行了规范化整理,专设了目录柜,整齐规范,排列有序,形成了纸质、电子两套检索工具,查阅十分方便。
我中心依托上级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对2002~2013年永久和长期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录入存储,完成了室藏文书(永久和长期)及会计、实物、声像、基建等所有门类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共完成近千件纸质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纸质文书档案数字化上万页;还建立了案卷级数据库条目、文件级及全文数据库条目,形成了图像文件和文本文件两套数据,为用足用活档案资料提供了快捷通道,实现了室藏文书档案的电脑检索查阅,使档案利用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
4 严把“三关”,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坚持在健全完善制度上求“全”。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有关制度及文件并装订成册,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完善、修订、健全中心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档案查借阅制度、收集制度、鉴别归档制度、转递制度、检查核对制度和送交档案材料归档工作制度等,做到制度上墙、账簿成册,为规范干部档案的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建立完善《干部档案查借阅登记簿》、《接收干部档案登记簿》、《移交干部档案材料登记簿》等各种登记簿册,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土地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1.2;G2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85
1档案以纸质存储,不便查阅
在土地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归档很多地区仍然以纸质材料为主,电子档案使用没有得到普及。纸质档案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年久出现文字的褪色、模糊,纸质档案资料少页丢失,查阅后不归还现象时有发生。电子档案不存在这些缺点,查阅方便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电子档案管理也要十分注意,电子档案以储存电脑、优盘等为主,电脑容易中毒,而优盘容易丢失,所以也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
2 档案利用率低,达不到最大利用率
档案利用率低,档案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目前,基层对档案资源主要用于提供近几年领导决策的工作思路;提供制定各种工作措施、规章制度的“范本”,及上级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等单一供给,并没有真正的把档案资源合理整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利用方法。特别是未能发挥档案本身的文献库效应,让档案资源形成“馆藏文化”,在档案资源的利用上,极大规模地实现时效性、综合性的特征。
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有些地区档案管理员一直是被忽略的职务,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简单,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甚至采用兼职管理,这种管理意识是错误的,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资源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要改变这种不重视的态度,加强档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发挥档案的应有价值和社会效益。
4 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所发挥的作用是隐性的,往往不被重视,而且这种现象在多个地区均有存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说明对档案了解不够深入,不了解档案的存在价值和其所发挥的作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轻视,致使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否定了自我的工作价值。这是工作中的一种恶性循环,没有工作热情,糊弄了事,最终会导致档案归档不及时、资料不完整、丢失严重,对于后期的使用和查阅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5 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土地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上认识比较模糊。有些地区没有将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放到夯实基层基础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所以在档案管理上不知如何进行档案管理。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区没有意识到档案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认为土地档案管理只是对已经发生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此过程中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还出不了成绩,因此被看做是一种徒劳工作,得不到重视。
6土地档案管理力量相对薄弱
土地档案管理不被重视,导致从业人员流失严重。甚至有些地区采用兼职人员肩负档案管理工作,而且人员变动频繁,这样就造成了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档案的管理极为混乱,在档案提取和利用中问题百出,不利于档案发挥其最大作用和价值。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只会立卷归档,对于档案的全宗号、目录号、类别号以及保管期限等混淆不清。
7档案门类不够丰富
有的地区只注重文书、户籍档案的收集,而忽视声像、实物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影响了土地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档案资源个别流失。由于历史的或保管不善等原因,个别档案存在断档现象;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自己保管档案材料能够方便工作,不愿上交集中管理,导致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损毁、丢失。
重保管轻利用。一些地区在工作中,忽视了档案资料的作用,不愿或不习惯通过档案资料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提供服务,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造成大量信息资源闲置。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彭俊编著.土地资源档案管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振江.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姜世峰,李玉敏,方志月,等.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北京农业,2013,(03).
[4]刘莉,王丽欣.浅析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
[5]刘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思考[J].陕西煤炭,2011,(03).
[6]聂明.浅谈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
关键词:法律;病历档案;管理;依法
长期以来,病历的管理与利用多停留在经验和习惯要求的层面上,其实病历作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总和,它除了要受相关医疗卫生技术规范的约束,还应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规的调整, 所以病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它必须依法管理。
1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病历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它既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又有自己的专业特殊性[1]:一是病历档案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以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及图像材料构成一个立卷单位。二是病历档案的直接责任者为若干医疗工作者。病历档案载体材料的记录、填制、分析、诊断和拍片化验均由医生完成,除此而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无法成为病历材料的责任者。三是一个病人入院到出院即构成一件病历档案。四是病历档案产生和形成很快、数量大,是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
2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
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和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2]。
2.1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
病历是病人接受医务入员病情询问、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能为医疗教学、科研和医疗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在某些涉及人身伤害、健康保险的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及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特别当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医疗纠纷的民事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病历更是医院或医务人员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主要和重要的证据材料。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的书面记载,因此,病历书写的主体必须是有关法规规定的人员。显然这里的医务人员指的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对病人实施诊治的人员,不是病人的经治医师或未参加病人检查、治疗的医务人员不得书写病历。病历的内容应该符合客观、真实、准确的要求,在临床医疗中许多医务人员也为病人书写了病历,但由于缺乏与病历相关的法律问题的知识导致形成的病历存在许许多多的法律缺陷,如医师“敷衍了事,未仔细询问病史,凭主观臆断编造病史或为使其诊断成立,故意歪曲事实”或“编造虚伪检查、操作”甚至“涂改编造抢救记录、修改有诊疗失误的病案”等等,这样的病历无论是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原始资料还是作为诉讼的证据其价值和作用都大打折扣。卫生部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三条中明确指出:“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病历记录的客观、真实准确,表面上是对病历内容的要求,实质上是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要求。这体现在《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中:医师“不得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
病历的书写应按规定时限完成并符合相关卫生法规、规章的要求医师每天要诊治许多病人,如若不是每次诊治后及时记录,则有可能造成记忆的遗漏或混淆,万一有医疗纠纷发生或诉讼发生再去补写,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必将受到怀疑,因此,病历及时完成是保证病历公证性的前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各种情况下病历书写时限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如规定:“住院志、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出、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等等,这些对病历书写时限的具体规定是病历书写时必须遵守的。除时限问题外,《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还具体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病历的涂改、修改的规定:“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这些规定,解决了我国病历书写中长期存在的对于如何进行涂改的不统一、不规范的作法,明确了什么是病历的的合法涂改,为判断病历涂改的合法与否提供了标准。②体现在病历中有关知情同意的规定:“特殊检查治疗等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这方面的规定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相一致[3]。
3法律知识缺乏造成医患纠纷[3]
我国正逐步进入法制社会,依法行医是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等等,针对医务人员所立的各项法律、法规。用各种法律条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与道德规范,提高自己遵法的自觉性,这样有利于保护自己和医院不受损失[4]。例如,从对车祸肇事类病历的书写就可以反映出个别医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车祸病人不分主次,一律诊断为“车祸”。是司机酒后驾车撞伤病人还是病人因意外,精神失常、故意滋事或其它原因撞车,应从病历记载中有所反映。应考虑病历记载对肇事双方负责,对医生本人负责,更应对医院负责。以便为交警,司法部门调查立案提供可靠的证据,并为当事的双方争得法律上的主动。
参考文献
[1]刘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
[2]尚进.正确认识病人隐私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2):36-37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办理在过程中都有相关资料留存,其人员档案也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档案管理本身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有些业务的开展需要对档案进行查询、核实等,因此档案管理的效率关系着其他业务的效率,因此通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可以促进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下,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也广泛应用了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所形成的各种档案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相应的档案管理也增加了通过计算机管理的方式。但是纸质档案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着联系,如何进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管理给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带来了双重压力,难度也大大增加了,使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档案管理观念落后。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在实践中有的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专门的机构,而是各个部门独自简单地将档案归档存放或者是由某个部门兼职配合。缺乏重视还表现在投入不足,包括设备和资金的不足,都影响着管理的正常运行和效率的提高。有的事业单位有专门的部门,但是在岗的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观念上却十分落后,进行档案管理实际上只能将现有资料进行统一存放或者在计算机中进行存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
2.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在促进效率提高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但是在目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就导致在许多业务中仍然大量要求用纸质文件资料,不但影响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也影响事业单位的业务效率。对于一些电子档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是简单地进行电子存档,而没有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分类,而且是在本部门内部存档,在本部门或者其他部门需要时,查找起来还是不便,影响档案资料的共享和利用,效率始终无法有效提高。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事业单位作为职能单位在业务开展方面工作量巨大,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也十分庞大,加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较少,大部分是年龄较大的人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专业的,在专业素质上存在很大的欠缺,缺乏专业的能力,在方法上也落后,掌握信息化能力不足,严重阻碍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作为事业单位要从上至下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机构,设置专门的岗位并进行专业人员配备,同时还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思想强化,从档案形成就开始重视。还要给予档案管理部门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设备支持,来保证其工作的开展和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要在人员结构上引进或者聘用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或者组织现有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鼓励他们自学,培养专业技能,学习专业技术,例如学习如何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从而促进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鉴于现代网络计算机的高效性,作为事业单位不但要在具体的业务办理中引进并应用,还要在档案管理中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中积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当前事业单位的业务办理越来越多地应用电子计算机,形成的许多档案资料也开始电子化,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提高下还能够更广泛地促进事业单位电子政务办理。在利用信息化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是将所有档案进行电子存档,还要对档案进行归纳、分类,并将整理好的档案放在单位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这样各个部门都能够在需要时按照权限进行查找和利用,这也是计算机网络的共享功能带来档案效性的提升。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针对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首先,促进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这一点还要有赖于他们自身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同时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其次,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是具有专业性的工作,要安排专业的人在相应的岗位,同时单位还要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学习和培训,学习信息化的有效利用。
三、结语
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形成的档案量大类广、十分繁杂,进行档案管理是通过有效的归纳、分类进行科学化的存档和管理,以方便各个部门在日后需要时能够及时地查找和利用。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实现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