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7:57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的语言艺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 教师的言语形象
教师的语言艺术既要求语言准确,精练,又要求富有启发性;既要求声音洪亮,又要求强弱得当,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既要求语言生动幽默,又不失谨慎。教师的语言从内容到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节奏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有的人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语言家的用语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宏辩和艺术家的丰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优美的声音形象在教学中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常用“如沐春风”来形容交际语言中的感受。“如沐春风”当然首先是指言语内容的亲切,深沉,有意义,其次是指声音形象优美,悦耳。听那些声音优美的演员或主持人说话,表演,即使听不懂也感到心情舒畅;而在课堂上听那些声音尖利沙哑,无亮色的声音,确实有受罪之感。
教师的声音形象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常常导致教学的不成功。声音尖锐,刺耳,过于响亮或瓮声瓮气等都会让学生产生烦躁的情绪。情绪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可以调节这种活动,或者使之变得更加积极,更加活跃,或者使之变得更被动,更消极,更加死气沉沉。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及对任何事物的判断。处于积极情绪下的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有更多的积极印象,更愿意服从教师的指挥,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更愿意听课思考做作业,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好。情绪还有助于记忆,在愉快的良好情绪状态下,记忆知识变得更为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讲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听清楚,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教学语言必须是标准的普通话,否则在听课的学生总会有人听不明白。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和讲授的内容,教师还必须要有优美的声音形象,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响亮是教师言语最基本的要求,但音量决不是越大越好,音量是以坐前排的学生不感到声音太大,坐后排的学生听得清而又“耳感舒适”为宜。语音准确,口齿清晰是确保学生从语音上“听得懂”,“听得清”的首要条件。
教师讲课出来了语音准确,音量适中外,在措辞造句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最基本的是要明白,简练,生动。明白,也就是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让学生听懂。教师的讲课语中不能夹杂过多的学生尚不明白的名词术语;句子也不宜过长,修饰语,附加语不可过多,更不可在一段句子中插入许多解释和说明;简练,就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要用较少的言辞精确的表达,不要搞辞藻堆砌。生动,则是指教师的语言不要只是抽象的表达,不要死死板板的,而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讲课的言语要有明显的节奏感,且教学内容的布局上和时间的安排上也要有节奏。在讲课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与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穿行;教师的讲解与提问,启发学生应互相交替。在时间安排上,教师一般采取前紧后松。切忌前松后紧,以致于发现时间不够时加快节奏给人以草率收场,虎头蛇尾的感觉;或是拖延下课时间,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 教师的态势语
教师的言语交流除了有语言交流外,还存在一些非语言交流,其中姿势,动作,表情的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态势语。态势语是说话人在说话时的身体状态和面部形势;反过来说,也就是以一定的身体状态和面部形势辅助口头语言表达的那种人所独具的语言信息。态势语作为非语言交流的一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以自己的有声言语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力求配合得体的态势语来加强有声言语的教育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在人际交往中,态势语和有声语言一样重要,有时甚至比有声语言更重要。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了一个公式: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态势语的重要性。
教师讲课的姿态可以分为:动作和面部表情。动作又包括手势和各种身体动作。教师的手势和身体动作是教师为表达讲课内容而采取的辅助手段。它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但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果手势太多,不停地挥来舞去,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的感觉,学生只注意到手势上,而没去注意所表达的内容。更不要用过分夸张或含义模糊的手势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使学生摸不着头脑。而过于简单的手势语显得不自然,无助与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教师讲课时的面部表情是心情的自然流露,眼睛有心灵的窗户之说。教师讲课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面部,尤其是望着眼睛;教师也应当面向学生,注视他们的眼神。教师的面部表情对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十分重要。整堂课都紧绷着脸,学生望而生畏,面部表情呆板,缺少变化,也会削弱语言感染力。教师讲课在要求学生参与与回答问题时,教师的面部表情也十分重要。亲切,信任的目光往往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反之,不信任,轻视的面部表情只会让学生战战兢兢的参与。而且某些需要用情感表达的教学内容更要求教师用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生动的帮助学生理解。
语言是教师职业的最重要工具,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完成主要依靠语言来实现,即使是在当今互联网高速普及的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依托的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取代口耳相传这种基本的教育教学形式,语言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应该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工作手段。因此,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大师,他应该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足够的智慧去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和说话水平,不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术,言之有文,言之有美。
参考文献
[1] 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 董兆杰.口语训练.[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3]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4] 刘显国等.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 乐爱国.教师口才.[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6] 赖华强,杨国强.教师口才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7] 刘伯奎.教师口语――表达与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8] 邵守义.演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关键词:教师语言艺术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常用,然而又最难用好的一种工具,它用声音再现人的思想和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大都借助教师的语言来实现。因此,加强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教师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趣味性
优秀教师语言的特点不仅简洁有力,明确无误,委婉动情,还要充满幽默和风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要把抽象的要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要做到趣味性,就必须密切结合教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深入浅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富有文采,饶有情趣,吸引学生。科学上给人以启迪,艺术上给人以享受。特别是医疗实践中那些成功的范例,无不扣人心弦,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极大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性
启发性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协调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境界,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结构,力求每堂课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充实丰富,结尾留有余味。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阐明,而是选择适当的时机,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和提出问题,把矛盾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发智力,积极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俗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力求把深奥的东西通俗化,把理论的东西实际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要做到寓理于事,深入浅出,举例得当,生动有趣,要善于应用心理学中的联想作用,把比喻、比拟、对偶、对照等修辞手法与科学语言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如《病理学》中的“槟榔肝”“绒毛心”“大红肾”就通俗、易懂、形象。教师语言的通俗性往往和直观性相联系,所谓“直观性”就是应当形象、逼真、必要时辅以手势、表情和姿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如讲“舞蹈病”时,教师将患者的表情、步态、姿势等特征性改变,逼真地用手势表达出来,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能提高讲授效果。
4 节奏性
教师讲课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表现之一。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使之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要运用语言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当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慢,语气加重,有高低或停顿,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教师可有意变换声调,压低嗓门,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讲课的内容上来。
5 激励性
一、表述准确、生动、简洁是对教师的语言的第一要求
教师内在的意向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语言传送给学生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师的语言,才能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故此教师语言必须要做到表意准确,吐字清晰。无论是哪门学科,知识传授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否则岂不是天下大乱?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概念、观点、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述,更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需要反复推敲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内涵甚至感彩,保证概念传递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我们只用准确的语言传递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太枯燥乏味了,学生恐怕兴趣不大,我们还要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语言嗦重复,唠唠叨叨,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简洁生动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的语言能使内涵深刻、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能使呆板的知识变得有趣。
二、幽默、风趣、扣人心弦是教师的语言美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幽默是一种睿智的大气,是一种超凡脱俗。幽默会消除师生间的陌生和误会,使师生彼此走进,营造和谐,铺就轻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书包已经够沉,不妨给孩子一种卓别林式的幽默。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教师讲课要做到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我们教师要广采博闻,多了解一些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民间谚语、歇后语等等。将这些引入课堂,并随心所欲地运用,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三、明快、流畅,讲究语言的节奏,注意吐字的频率,在表达中分出轻重缓急,合理地利用语言的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一些基本功
教师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教师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不断改变节奏和音调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心理定向反应,使其始终处于兴奋、活跃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课堂教学提倡生动、风趣、热情、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科学性的知识和抽象性的哲理,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吸引力的语言自然而然地传达到学生身上,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四、有应变性是教师的语言的另一个特点
想使自己在讲台上站稳,赢得充分尊重,课堂上时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发问,有的问题甚至相当尖锐,作为教师,如果没有高超的教育机智和精练娴熟的教学语言,是难免会造成教学尴尬的。例如: 记得有一位中年女教师在授课时,突然有一调皮的孩子问:“老师,你那么博学,咋没成为伟人呢?”这位老师一愣,但随即意识到该生语言中的调侃味道,她决定利用这一时机教育这个聪明、捣蛋的孩子:“是的,孩子,小时侯我也立志成为伟人,后来我失败了;接着我又立志成为伟人的孩子,我又失败了;后来呢?我改变志向,决定做一名伟人的母亲,但我又失败了!最后我抱定决心要做一位伟人的老师,孩子,为了实现这个抱负,我一直在苦苦追求和等候,你是我心目中有光辉前途的好学生之一,你愿意帮老师实现这最后的夙愿和梦想吗?”课堂上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巨大的掌声!孩子们被老师的话语震撼了!那位调皮的孩子更是满眼泪花!
五、符合自己的身份也是教师的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职业上来讲,教师经常和学生打交道,而学生们多是未成年人,总会有一些令人不开心甚至让人不能忍受的言行。个别学生任性顶撞老师,不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因此,老师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言语上。我们都知道逆反心理是未成年人的一个基本心理牲,所以如果教师说出一些感情用事的话,也许会让学生在感情和人格上受到伤害,因而产生相对的抵触心情。
语言是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知识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师,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教学中,语言的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接受教育的质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能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 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英语这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几乎所有英语教师的母语是汉语,因此,教学语言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那么英语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要规范,简练,富于逻辑性和美感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讲课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让回答一对一错的两位同学坐下时,分别用了“Sit down, please.”和“Sit down.”两句口语,一词之差含义不同,恰到好处,反映出该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和准确。
此外,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body language”(体态语) 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和新鲜感。比如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的配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二、语言要富有情感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必不可少。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丰富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
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子,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表达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和语意。
此外,英语教师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和激励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不少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语言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带有责备,情绪中带有烦躁等。这使学生遭受失败的体验,从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未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要在课堂语言中善于给学生打高分,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斗志。
英语教师语言的激励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比激励,赞美激励和夸张激励等方面。人比人,激励人。教师常在班上倡导比、学、赶、超的学风,比字当头,极富鼓动性,它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使一些纷繁难题峰回路转。此外,也可以用一些成功人士,如俞敏洪,马云等学英语的例子来激励学生。这种"比"就像一杆路标,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来激励学生外,对学生的赞美也是一种很大的激励。曾经我的班里有一个学生英语成绩很差,对英语也很厌恶,但是他的英语书法特别漂亮。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说“XXX’s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并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没想到从那以后,他对英语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开始认真听课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变好。从那件事上我意识到:教师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赞美表扬都很可能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巨大动力。此外,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表达、突出、强调某种思想,从而激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
语言的魅力无处不在。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的教育天地里,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努力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让其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文献:
[1]王曾选,1987:《中学英语教学法[M]》,河南大学出版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启发。”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学生能力的培养、记忆素质的提高,都需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教学语言才能将知识传播给学生,教学语言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将要传授的内容和讲解思路通过系统规范化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达到更好启迪学生的目的。
1.语言艺术影响舞蹈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启迪学生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清或者表达太过沉闷、没有生机,都不利于塑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舞蹈是一门将技巧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课程,舞蹈教师需要通过可视化的动作演示及巧妙的语言艺术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学习舞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想象的舞蹈意境描述出来。教师需要综合的协调好语言艺术与动作演示的关系,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舞蹈教学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舞蹈教师应当将语言艺术融入教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舞蹈的精髓。
2.语言艺术是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不管是常规的课程,还是类似于舞蹈教学这些非常规的课程,语言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舞蹈教师通过语言艺术保持与学生良好的心灵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从而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舞蹈教师也需要通过语言艺术将动作要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
3.语言艺术影响舞蹈学生自身能力发展。舞蹈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对教师自身教学课程的进展和教学成果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首先,学生通过舞蹈教师的语言艺术中探索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能提高自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循序渐进的影响力,学生长期在教师语言艺术的氛围中,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语言,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灵活应用语言具有很大的帮助。再者,舞蹈教师对于舞蹈意境的优美生动的描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美丽的存在,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确保学习质量。而舞蹈教师就需要具备对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以确保他们的语言艺术具备审美价值。
二、舞蹈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言艺术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体现美的艺术,舞蹈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样造就这种魅力,更重的是了解怎样把体现美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具备非常强的教学修养。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正确地运用语言艺术。
1.教学语言需要清晰准确。舞蹈教学中存在多种专业名词和术语。舞蹈教师在进行动作解析和理论知识传授的时候,表达一定要清晰准确,以避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偏差,不能理解核心精髓,从而导致学习情况差,甚至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做到教学语言准确无误。这需要舞蹈教师熟练地掌握舞蹈专业相关知识,并能通过语言艺术表达,让学生尽快学会舞蹈动作。
2.教学语言需要生动有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使用诸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舞蹈的动作和精髓,通过想象描述舞蹈表现的环境和背景,让学生觉得轻松愉悦。对舞蹈动作生动有趣的描述,可以渲染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的来讲,舞蹈教学老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审美和表达能力的作用。3.教学语言需要精练。舞蹈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精练。舞蹈教学是动作和语言描述同时进行,如果舞蹈教师语言不精练,首先会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大,学生不能抓住重要内容,学习质量下降,延迟教学进度。其次,舞蹈属于一种艺术性的运动,学生在学习或者练习舞蹈动作过程中,精神兴奋度高,如果教师语言太过烦琐会抑制这种精神状态,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和身体上不适,另外学生还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4.教学语言需要亲切。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甚至会有受伤情况发生。在学生动作不到位或有消极情绪时,舞蹈教师的语言过于生硬严厉会使学生的情绪更受到打击,内心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习过程。如果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亲切的态度,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安抚、鼓励学生,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提高自信力,在舞蹈学习方面也可以有所造诣。
5.教学语言需要富有情感。舞蹈传递人类的情感不仅依赖于舞蹈造型和动作,重要的还有情感因素。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展现情感的作品需要融入感情地讲解,从而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舞蹈教师需要将语言赋予情感,使用丰富、生动的词汇将学生带入舞蹈体现的环境中。只有当学生对舞蹈展现的感情有深刻的感触时,才能更加激发学习舞蹈的激情和学习的质量。另外,学生在此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审美观念。
三、结论
关键词: 教学语言艺术 形象化 灵活化 幽默化 真诚化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犹如一泓清泉,深邃而独具表现力。教学语言是一种科学的语言,也是一种艺术的语言。在教学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纽带,是实现师生互通交流的工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方面,语言是任何手段都难以企及的。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德、识、才、学的综合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载体。无论是组织、讲解、引导、点拨或评价,教师都要依靠教学语言表情达意,方能出色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形象化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而一些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多半是由于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黯然失色。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你所讲授的知识,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教学风格、课堂气氛与教师的语言艺术密不可分。从课堂教学氛围而言,他们更期望灌入耳际的是老师形象生动、娓娓动听、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叩启他们的心扉,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把教学内容讲解得生动些,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印象清晰的概念。从生理角度来看,小学生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在他们的整个认知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形象是他们进行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形象性能促使其抽象思维的深入与展开,使其顺利地登上抽象概括思维的另一新台阶。对于他们而言,一些具体的东西更具吸引力,更能唤起其大脑皮质的兴奋度。因此,教学中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鸟的天堂》时,有这样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我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以其他树代替榕树,让学生观察教室外树叶在微风中颤动的各种姿态。然后引导学生说:“绿叶有的轻轻摇摆,有的左右旋转,有的互相簇拥,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争艳的景象,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在百花园中的畅心漫游。
二、语言灵活化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双方处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教学形势常常由于意外情况而出现新的变化。如何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形势,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语言、驾驭课堂教学呢?这需要教师具有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语言艺术。灵活而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道,找出症结所在,因势利导,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点醒“梦中人”,三言两语地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冷静机智,耐心和蔼,善于点拨调控,妙语引入。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盲姑娘听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怎么从弹琴的声音中听出演奏的人来呢?”学生积极思考,但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讲给大家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还没讲完,有的学生已经举起手:“盲姑娘就像钟子期一样,是贝多芬的知音。”课堂气氛活跃了,问题也解决了。
三、语言幽默化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幽默教学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富含哲理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幽默不等于开玩笑,幽默也不是恶语,也不是庸语。幽默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咀嚼课文的胃口,我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又姓什么?同学们一脸困惑。我故卖关子后告诉大家:周瑜的母亲姓纪,周瑜的母亲姓何。根据是什么?因为周瑜临死前哀叹过一句:“既(纪)生瑜,何生亮!”这不是说“纪”生的周瑜,“何”生的诸葛亮吗?那周瑜为什么这样妒忌诸葛亮呢?学了《草船借箭》一文,就明白了。一阵哄堂大笑,既增长了知识,又活跃了气氛。
四、语言真诚化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唤起学生内心对教师的好感,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真诚的语言,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信任你。有一次上课铃已响过,但黑板却不见有人擦,按道理,责问一番也是理所当然,更甚者可能大动干戈。但我只是说了一句话:“或许是上节课的老师拖堂了,值日生没顾得上擦。”于是我拿起黑板擦,三下五除二弄干净了。从那以后,上课不擦黑板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教学语言的出神入化,能唤起人们所有的灵性。正是由于这种神奇的语言,教师、学生、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艺术上狠下工夫,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懂得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秀的课是教师用优秀的语言创作出来的。使用优化的语言,或创作出优课,也会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言;课堂效果;感染学生;艺术
人生最大的乐事,是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遇上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课讲得令听者如痴如醉,他还是人生命运的导师、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名师呢?语言艺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
一、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态度和蔼可亲能够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往往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也亲近、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解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幽默是一种包含智慧和情趣的领域,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不能否认,有些教师的语言非常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但教学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课上缺乏生动性的语言。因此,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升华情感,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达到愉悦轻松的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里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所以,教师除了清晰严谨之外,还有诙谐幽默,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轻松、融洽、友好和活跃,也才能将学生引入一个更高的学习意境。
二、讲课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口头言语词句操作和语气操作技术,保证了课堂教学优化的实现,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粗细长短、语气的高低缓急无不是形成课堂教学好坏的因素,而语词语气中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形成教学效果优化的精华操作。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甚至进行辅助的一件教具,都可以是进行优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渠道。
要达到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新鲜活泼,富有情趣,感情充沛,以情动人,以情造美。可以说,没有鲜明形象,就难以创造出一个美的语言的氛围。要是语言形象鲜明,教师首先应掌握丰富的词汇。一个教师,如果本身词汇不丰富,根本谈不上语言的形象生动的,学生听了味同嚼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语言的艺术,没有丰富的词汇,就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随着教学内容起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会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质的变化。
课堂是否活跃,是由老师的情绪影响的,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肯定是无精打采的;如果老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总是带着“火药味”,总是拉着长脸严厉镇住学生,那么课堂肯定是像死一般沉寂。我们老师满腔热情,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保持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相信老师带微笑面多学生,学生绝不会哭丧着脸面对着老师,学生就是老师的最好的一面镜子。这点让我感触最深子的自尊心。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格。
语言的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四、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与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言语的激励则较为普遍。综观一些名师的课堂,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高明之处更多的是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饱含真情的语气,洋溢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至于转化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五、结束语
教师理应把语言艺术当做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来修养。通过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把知识全部正面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明确地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惠生.《交际语言艺术》. 中南大学, 2006,12,01
[2]潘肖珏.《公关语言艺术》. 同济大学 ,200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