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施工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04 09:37:54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施工的要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筑施工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 工民建 ,建筑施工,工序质量

Abstract: to develop in civil engineering, under the our country civil quality enhances unceasingly,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rapi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can't ignore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ngineering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so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cess control is a must, as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working procedure quality function make research.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orking procedur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对建筑施工工序质量主要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和效果的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方面对于个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又可分为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和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项目工程工序活动条件控制)。施工项目工程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施工项目工程工序活动效果控制主要从步骤和实施要点来阐述。目前施工项目工程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的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施工项目工程工序质量是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

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4方面的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

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第二,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5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第三,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最后,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分析影响施工工序质量的原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安、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它同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例如:大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工序质量对于工民建施工的重要性及控制关系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的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所有这些给从事施工项目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尖锐的问题,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加强施工工序的几点建议

首先,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使监理人员在工序的监控中有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其次,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建立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第四,加大现场巡查力度,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同时要做好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最后是做好施工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包括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可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5. 结语

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所以,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控制应该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实施施工项目工程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施工项目工程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施工项目工程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6 参考文献

[1]胡震宇.建筑工程施工.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战略;施工企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15-01

引言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突出问题,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社会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这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绿色建筑评价活动的事后旁观者,其建设阶段的施工管理活动正式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2)适用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适用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中各主要类型。这意味着从事各类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活动中。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章节内容,绝大部分是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或者技术管理的要求,个别是由设计、建设方等单位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应参与的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关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对相关方有“绿色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前做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策划和准备。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评价标准对“9施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各项管理工作。

2.1 学习与管理工作

(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保存记录: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保存记录: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存记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 H S A S 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账,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

(4)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保存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

2.2 评分项,环境保护

(1)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保存记录:查阅降尘计算书、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2)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保存记录: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3)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保存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统计计算的每10000m 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3 资源节约

(1)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保存记录: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保存记录: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统计计算的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3)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是1.5% ,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 ,甚至达到了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保存记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4)钢筋是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 %。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保存记录:专业化生产成型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改良;节能

中国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虽然称为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稀缺,而建筑施工对能源消耗巨大,面对能源使用的严峻形势,进行建筑施工技术改良刻不容缓。

一、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具有必然性

建筑节能是基于国内外先进节能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选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新型节能材料,以建筑施工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为前提,对建筑的设计、建设到使用三个过程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因此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存在着必然性。

第一,目前从中国总能源的消耗量情况看,在建筑上消耗的能源就占据了1/3,可见能源在建筑上消耗的量巨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不断扩展,建筑业迅速发展起来,需要的能源越来越多,节能工作势在必行,从建筑施工率先开展。

第二,从中国建筑业所需能源的来源看,多数能源资源从它国进口,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能源处于国家经济命脉这一重要位置,过多的依靠他国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第三,从能源的利用率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利用率比较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必须开始做好节能工作。

随着近年来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部分建筑在施工中引入了先进的节能标准。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起步晚,多数中小城市还未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在部分大城市的一些新建筑中,这样的节能工作并未全面展开,意义不大。而且原有的旧建筑数量多,真正进行节能改造工作时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工作量大,技术上也存在难度,对于旧建筑中居住的居民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节能工作,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对建筑施工进行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标准进行技术改良。

二、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遵循的原则

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工作需要做好设计、建设、使用三个阶段的每一步,建筑的节能设计是进行建筑施工的基础,从施工的源头上做好节能工作,既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又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施工选址尊重自然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存在着气候、水文以及土质的巨大差异,所以在建筑施工选址的工程中,应该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尊重自然,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以保证生态环境平衡为基础,因地制宜,营造一个适宜的建筑环境,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对外部环境合理设计,确保经济安全原则

对建筑选址以后,根据施工周边的环境特点,进行改造,确保正常采光的前提下,对周边的花草树木合理布置,既能防风固沙又能遮阳降噪。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假山设计、小溪设计,对小区进行降温,达到减少使用室内空调,节约资源的目的。

(三)对建筑规划做到方便舒适原则

建筑整体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建筑的形状、建筑的朝向、建筑的大小决定了其节能质量,现代建筑设计通过对向阳面建筑与向阴面建筑进行区别利用,利用气压差形成风,这样大大缓解了无风环境下,保持室内通风,对于节约能源有很大帮助。在对建筑物的窗子进行设计时,根据季节不同,阳光从不同角度射入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做到避免夏季阳光直射,冬季又能够保证日照的强度与时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改良措施

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包括了对室内的空调、光照以及采暖等方面的节能,同时也不能忽略整体的外观与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改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建筑的墙体施工技术改良

对于整个建筑物来说,墙体是它一个最主要的部分,同时也是资源消耗最多的部分,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过程中,对墙体的材料进行节能改造占据了整个建筑物节能改良一大部分。所以说实现了墙体的节能改造能够达到提高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水平。利用空心砖砌成的建筑外墙均是用整砖进行平砌的,不能对空心砖进行凿破,破坏其完整性,加入在建筑施工中,出现空间不够整块空心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实心砖进行垒砌,这样做也避免了建筑外墙出现通缝和不密实的情况。对一些破墙进行修葺时,需要预留铺设管道所需的空间,这一过程应该避免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温的过程中,把整块的泡沫板顺序排列,在外面一次涂抹水泥、刷抹涂料,既有利于防潮保暖又保证防寒不透风。

(二)建筑的门窗施工技术改良

在选择玻璃材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高科技材料例如含有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玻璃,在国际上,这一技术处于领先位置,这类材料既保证了高透光度同时隔热效果也很好,同时这类材料的玻璃窗具有抗雨水渗透和抗风压的性能。在进行门窗安装时,严格检查其边角的垂直度,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挤压造成门窗变形、门窗边角缝隙过大等问题使建筑物的保温效果受到影响。安装完毕以后,需要处理门窗与墙体的上下左右交界位置,进行密封时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待泥沙风干以后对覆盖在上面的灰尘、污物进行处理,最后一步就是挤注密封膏,避免出现透气、渗水情况。

(三)对建筑里面的设计改良

现在的多数建筑采暖方式利用了地热系统,为了达到保温供暖效果,在上下楼层间设置了绝热层、固定层、防潮层、储热层等。其中对于管道层的设置主要是以热水为媒介,通常热水温度在60℃左右,通过热水的循环流动,根据热传递原理实现了地板加热,从而确保了建筑屋内温度适宜。而且相对地板来看,地砖的散热效果更好一些,其热阻力较小,正常供暖时室内温度可达到28℃左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高档地板革,比其它方式节能效果高达20%,以当前采暖方式看,是节能环保效果最好的。

(四)太阳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太阳能属于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总量大,取不尽用不竭,不会受到地域限制,而且不会造成污染,通过对太阳能技术的不断改造,在建筑设计中也加入了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上,但是目前尚未普及,推广力度应该加强。针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稳定性不好的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尽快突破、完善,节约能源。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建筑节能工作逐渐发展起来,节能工作应该贯穿建筑施工的每一个阶段,从设计、施工到使用都需要做好建设节能工作,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建筑节约成本,给住户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董生福.浅析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与质量验收[J].中国住宅设施,2011(04).

[2]郝树柏.浅议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7).

[3]丁瑜,李明珠.浅议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探讨[J].大观周刊,2012(06).

第4篇

关键字 高层建筑;施工;基坑支护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结构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工程,涉及到了水文地质、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基础工程与土力学,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施工管理和工程施工,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科学。另外,支护结构也是由多种具有独立性能的体系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兴起,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往往因为周边环境的各种限制,例如,毗邻旧道路或者建筑以及地下管网等,使得深基础的开挖无法像正常情况的放坡开挖,同时在开挖前还必须采用支护体系,用以保证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怎样才能科学地实施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已经成为了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前首先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1.高层建筑施工中基支护坑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如何研究基坑支护的要点,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其现存的问题,以便在解决问题中对其要点进行集中解决。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问题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1施工中因忽视基坑支护结构的重要性而引发的问题

如今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变得越来越深,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设计也变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有些地下建筑的深度可以达到三四层,而且开挖深度也可以达到达十多米甚至更多,与其密切相关的就是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基坑支护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必要或者说重要的施工环节。但是基坑支护主要是作为临时建筑而存在,不属于建筑主体施工。为了节约投资降低施工花费以及缩短工期,相关单位往往会忽略基坑支护施工的复杂性风险性与重要性,无法保证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质量,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加,这样不但延误了工期,而且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基坑施工的成功与否。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出现相对较晚,基坑支护的设计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而且随着众多设计者的参数,又加上地质不明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整体设计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在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事故中,因为设计疏忽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占到总数的43%左右,其设计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对参数取值错误的盲目设计、无证挂靠设计、地下水处理方式失误以及支护方案的选择不当等。

1.2基坑支护设计中问题的其他表现形式

在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中,基坑的钢板桩施工很可能产生噪声振动或导致相邻地基的产生变形的现象,对施工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方法对于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建筑密度较大的区域的影响,同时,还需要注意施工完成后在进行钢板桩的拔出作业时对周围的地表土与地基土的影响等。土钉墙只能适用在地下水位之上的无黏土和粉土黏性土,不能用在淤泥质土和饱和软土之中,而且对基坑周围的安全质量等级要求相对较高,对土坡变形也有着比较严格的控制要求,甚至基坑周围的上下水道如有漏水可能发生时,也不适合选用土钉墙方法进行支护。如果基坑周围的场地比较狭小,基坑开挖的深度很大,比如超过了六米,或者基坑紧邻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以及交通干道等重要管线时,通常选择采用锚杆或者支撑排桩连续墙支护结构,在软土区域及其基坑的周围没有地下空间进行锚杆设置的情况下,不适合采用连续墙结构或者锚杆式的排桩对基坑进行支护。如果基坑的四周不具备放坡条件或设置水泥混合土挡墙时,而且四周不存在重要建筑物以及管线开挖深度要求不大,就可以采用连续墙结构或悬臂桩进行支护。但当变形较大以及可设置的双排桩对于土体水平位移的控制比较严格时,也不适合选用类似的结构支护

2.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要求

在对基坑支护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的整体地质勘察报告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以便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的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质与地下水位情况尤其是丰水期水位的情况,合理的选择相应土方进行开挖,另外,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以及降水方案和根据勘测报告所制定的整体施工方案等设计之前,应该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基坑在开挖前,应该通过降水来提高坑内土体的总体水平抗力,以减少基坑的变形程度,在进行施工降水时不宜太快,在降水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周边建筑物、地表沉降与地下管线的监测工作,与此同时,在坑外的地面设置回灌井,而且在必要时还应该采取回灌措施,以保证周边建筑物的相对安全,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所监控的数据接近或者超过警戒值时,就应立即分析其原因,从而准确地判断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的调整施工步骤,并采取相应对策,就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最终确保基坑安全。为了防止边坡失稳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坑边上的堆土等荷载进行有效的清除,以防止因为荷载过大而导致基坑坍塌等相关事故的发生。基坑的开挖需要分层进行,在明确分层之后,从上至下逐层开挖,但是务必掏底开挖和严禁超挖。另外,开挖过程中还要和支撑架设进行同步施工,而且开挖段的具体长度要根据基坑的深度与坡度结合来确定,避免过长。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的要求,在基坑支护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要点:首先,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较为扎实的力学知识包括:材料理论机构知识,流体土力学知识等。另外,还要有基础与地基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能力,最好是能够有丰富的边坡支护设计经验,除此之外就是要熟悉施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点和状况,能够结合建筑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特点,设计出经济的、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该对具体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以便及时的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把握方案的施工组织过程,使各道工序及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再次,业主方面也应该了解基坑支护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可以选择比较有经验的单位进行支护方案的设计。最后,施工单位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按照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组织施工,同时,对各施工要点制定具体的施工步骤,并加强施工的过程控制。比如,在进行土方开挖方案的确定时,需要对四周的构筑物、建筑物进行拍照与录像等。

3.结 语

在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的要点以及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分析之后,让我们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的基坑支护等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另外,全面的把握近年来的基坑支护施工问题,然后对其现状以及有效的解决途径进行探讨和规范,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房产开发以及快速的发展,也许会在建筑施工方面产生更加棘手的各种问题让我们去继续研究好解决。本文主要是宏观的窥测到未来房屋建筑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相关难题的雏形,对于施工企业防患于未然,对以后高层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坑支护问题的有效快速地解决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一.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与加固工程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技术;浇筑施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土地资源匮乏,特别是城市扩展时需要的建筑用地资源更是紧张。在这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情况下,需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在城市化建设中高层建筑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因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已成为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高层建筑的容积较大,且具有庞体性,底部的承载能力要求很高,而且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远远高于普通建筑的施工,这就要严格要求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工程材料与整体结构,特别是要严格要求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框架结构,其主要是由柱子和柱子相连的横梁构成的最基本简单的建筑框架,其平面空间的布置相对比较灵活,可以同时满足许多种生产与生活工艺的需要,可使用于公共建筑、旅馆等建筑物。(2)剪力墙结构,它是有效利用了建筑物的内墙与外墙,使墙壁作为承受重力载体的建筑体系。它比框架结构更大,更适合于高层建筑物,目前这种体系主要使用在不超过40层或者低于140 米的建筑物。因为它能有效的将建筑物的面积分成很多部分,还可以灵活应用,所以其很适用于高层住宅与大型酒店建筑。在地震频发的时代,这样的建筑体系也适用于地震频发区的高层建筑。因为剪力墙体系使建筑物的平面空间变化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物的布局,所以这种建筑体系不适用于需要灵活空间与大开间的建筑。(3)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通过有效的将框架与剪力墙进行结合,不仅有框架体系的灵活性,还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是我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一般使用于不超过20层的建筑物。(4)筒体结构,是指使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的筒体的结构形式,其刚度很大。筒体的受力特点类似于固定在基础上的筒形悬臂构件。筒体既能作为剪力墙,又能使用密柱框架。筒体结构可分为单筒体系、桁架筒体系、筒中筒体系与成束筒体系等。筒体结构大多数使用在高层或者超高层的公共建筑物中。

二、高层建筑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物的质量,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尤其要慎重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要使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例达到最优,这样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与抗裂能力。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施工材料的选取上,水泥要选取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要选取级配较好的十到三十毫米的花岗岩碎石,其含泥量不能超过1%;大沙要选取系数在2.8~3.0 的中砂,含泥量要控制在2.1%以内,并且在通过0.3 毫米的筛孔时,其出沙率要大约在40%~45%。为了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可参入适量的粉煤灰,同时也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将水泥的用量控制在450kg每立方米,并可延迟水化热的高峰期,这样做有助于增长混凝土的强度,避免因为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在施工现场,还必须加强对不同等级强度混凝土的监督、输送及调度工作。此外,还要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来选取不同等级强度与坍落度的混凝土,而且要控制好其浇筑的进度,保证等级强度不同的混凝土能在初凝前全部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要尽可能的以最短时间与最少的转载次数从搅拌地点运送到浇筑地点。

(2)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各个自然层采取一次性浇注或两次性浇注。采取一次性浇筑,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但是要对浇筑的速度进行控制,如果在柱、核心筒墙混凝土浇筑到梁与板底之后,然后紧接着就对楼面的梁或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沉实,这样会导致柱、墙的混凝土在梁、板的混凝土浇筑之后继续沉落,使该处出现干缩裂缝。因此,柱、墙的混凝土和梁、板的混凝土最好分两次进行浇注。

(3)振捣混凝土,因为混凝土有较大的塌落度,且其斜坡的摊铺较长,所以每个作业面都要分为前中后三排来进行振捣,一边浇筑一边成型。要均匀的排列振捣棒的插点,同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有规律地插棒,可以采取“行列式”或者“交错式”的次序进行移动,但是不要混用,避免发生混乱或漏振。要掌握好每一个插点的振捣时间,时间太短不容易捣实混凝土,而过长则会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的现象。一般每个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呈水平并且不再显著下沉与表面出现灰浆为准。振捣混凝土必须从浇筑的最底层开始,然后再逐层上移,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都要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通常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上,主要是为了解决其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其中间,第三道布置在其坡角处,是为了在振捣下部的混凝土时,使其自然地流淌成为坡度,然后再进行全面振捣。

(4)因为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有比较厚的水泥浆,在浇筑之后的2~3 个小时内,需要根据标高用刮尺进行初步刮平,然后再用木槎进行反复搓压几遍,使其表面密实且平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再用铁槎板进行压光。同时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规定好合理的拆模时间,这样才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底板浇筑振捣到达标高后,等待到混凝土收水初凝的时候,再用木抹子将其表面压平,并且要在养护混凝土之前,再仔细检查表面是否有龟裂,如果存在裂纹,就需要再用木抹子收缝抹压之后才可以进行覆盖养护。

(5)养护混凝土,在一些施工过程中,在原材料、配比与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原因就是没有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应及时养护,才能使其不会因为不同的温差与强度等级而产生收缩裂缝或者出现粉状脱落,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养护混凝土要从人员、水源与覆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中要重点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和质量,因此要加强高度重视。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建立与完善其管理体系,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2]田月华.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8(09)

[3]杨启欧.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7(03).

[4]侯明华,王旭峰,蒋金生.清水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J].施工技术,2005(03).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节能施工;建筑;技术改良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成为了各方面势力角逐的焦点,建筑行业的节能理念下,对施工技术的改良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就我国能源现状而言,虽说总量较大,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是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供求矛盾不断加深,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维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策,因此,节能建设的大力发展是如今刻不容缓的问题。

1 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改良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的改良不仅与人们的生产和生产息息相关,与人类未来趋势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关联。当今社会,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和舒适,更有生态和环保状态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精神文明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城市化扩散,道路网络的发展,使得城市变得拥挤,建筑的拥挤更会给人带来拥挤和焦躁的情绪,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大力提倡绿色节能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且刻不容缓,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绿色节能的原则,尽可能的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这不仅是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们更是城市发展的趋势所向。

2 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由于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技术标准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早起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致使我国建筑行业选择具有多样性,造成材料质量的不统一,由于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材料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对废弃建材的处理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一般性的直接遗弃,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加强科学投入,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废弃建材循环利用细系统,一方面降低废弃建材对环境的污染,一方面也能对加大利用效率,做到资源的节约。

2.2 健康绿色管理。一栋建筑物能否顺利施工,与其是否具有高效健康的管理体制息息相关,要想实现节能建筑的施工,也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健康的管理。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能源做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尽量降低环境负荷,节约资源,建造高校、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达到人与建筑和环境和谐相处,科学发展。

2.3 对建筑选址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建筑的选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水质、地形等环境因素,因此,节能建筑设计中,要以不破坏整体生态平衡为基准,尽量将建筑的选址适应道周边的环境中去,使整个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中都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另外,建筑的朝向也是节能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冬季能否获得足够阳光,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避免西晒的先决条件。因此建筑物的朝向应当在事前做好规划,综合多方面因素,由于建筑的规划受到城市、道路规划的影响,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得失,很难做到兼顾,因此只能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综合选取一个平衡点,选择生态环境和朝向等综合条件较好的设计,再进行采纳。最后还要考虑建筑的通风性能,对室内热工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防止东西向日晒。

2.4 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分,包括屋顶、外墙、门窗及遮阳设施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有这直接的关系,对用户所处的热舒适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通过改善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在夏季减少热量传入,冬季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得建筑热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能耗,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其具体做法主要有:(1)屋顶节能设计。建筑斜坡顶层面不仅可以降低住宅预层的层高,对屋面防水和扩大屋顶部位使用空间问题提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也减少了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节省了建筑用地,是对能源起到节约作用的设计。而平屋顶设计若采用北向的退台,可以获得足够的露天活动空间,同样也可以达到缩小日照距离的目的。(2)墙体节能设计。 墙体是称重、防水、隔热、保温的建筑主体,其材料的保温性能对建筑耗热量有直接影响。而单一的墙体材料往往无法同时满足保温和隔热的要求,因此出于节能考虑,应该加大空心砖及其复合墙体技术的推广力度,混凝土承重墙一般用砖或钢筋铸造,并与绝热材料符合。

2.5 对材料的环保节能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环保材料运用于越来越多领域,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建筑行业中,对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无疑是对节能建筑设计的最大支持。(1)装饰材料的节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能耗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就照明设备而言,深色壁纸的房间所需的照明用电量是浅色房间的两倍,而在空间较大的房间选用多角度装饰灯具,就能够很好的保持房间的各部分都达到应有的亮度,对节能灯具的选用,以及根据自然光线调节灯管强弱的设置,都可以对能源达到很好的节约。另外,不同材料对能源的利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应鼓励用户尽量选用绿色节能材料来建造家园,不仅能做好能源的节约,对自身身心修养同样大有裨益。(2)给水材料的节能选择。从水质角度来看,从自来水公司流出的生活饮用水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是由于传统官道系统多采用金属管材,易生锈、易结垢等特点,使得自来水流入用户终端时,其水质就很难得到保障。这种二次污染问题不仅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对能源同样是一种浪费。

因此,我们鼓励使用塑料管为主体的绿色优质管道,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运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塑料管道的成本较金属管道低,耐腐蚀性能较好,总体节能环保性能较优。

2.6 对新能源进行合理运用。资源节约的两条道路是开源节流,除了做到对既有能源的节约,还要积极努力的卡法新能源,开拓能源使用的新天地,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燃气能源现如今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新能源了,但其在建筑中的使用范围还未普及,在供电供煤紧缺的情况下,使用燃气代替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燃气,以其清洁、安全、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人类生活,采用天然气供热供暖,这就可以做到对电力和煤炭资源的节约。此外,新能源还包括了风能、地热能、水热能等自然资源,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应该加大对这些新能源的研发,才能更好的达到开源节流,节约资源的目的。

第7篇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尤其是城市扩展时的建筑用地资源更是日益紧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城镇化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高层建筑容积比较大,具有庞体性,底部承载能力的要求极高,且高层建筑比普通建筑施工在工程量上存在着巨大差别,所以这就使我们在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采用的工程材料、施工技术、整体结构处理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混凝土施工过程更是重要。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目前的高层建筑中,其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柱子和与柱子相连的横梁组成的基本建筑框架,它的平面空间布置相对灵活,能同时满足很多种生产和生活工艺的需求,可用于旅馆、公共建筑等建筑物。2、2、剪力墙结构,它是有效利用建筑物的内外墙作为承重载体的建筑体系。它比框架墙体系的框架结构更大,更加适合高层建筑物,目前这种体系主要用于40层以下、不超过140米的建筑物使用。由于它可以有效的把建筑物面积分为很多部分,可以灵活变化,所以非常适用于高层住宅建筑和大型酒店建筑。当今的地震频发,这样的建筑体系同样也适用于震区的高层建筑。由于剪力墙体系使建筑物的平面空间有很多变化、使建筑物布局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这种建筑体系一般不用于需要大开间和需要灵活空间的建筑中。

3、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通过把框架和剪力墙有效的结合,它既有框架体系的灵活性,又有很高的承载能力,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多数用于20层以下的建筑。

4、筒体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的结构形式。筒体的受力特点就类似于一个固定在基础上的筒形的悬臂构件。筒体可以作为剪力墙,也可以采用密柱框架。筒体结构可分单筒、筒中筒体系、桁架筒体系、成束筒体系等。筒体结构多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公共建筑中。

二、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是建筑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的部分,尤其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的基础上一定要优化混凝土的原料配合比例,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其施工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选取上,水泥选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要选用级配较好的10~30毫米的花岗岩碎石,含泥量要控制在1%以内;大沙选取系数在2.8~3.0的中砂,含泥量不应超过2.1%,且通过0.3毫米的筛孔出沙率要在40~45%左右。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在满足设计前提下可适当的参入粉煤灰,同时适当地减少水泥的用量,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并延迟水化热高峰期的到来,这样做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在施工现场还必须加强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输送、监督及调度工作。另外,还应依据浇筑部位的不同来选用不同强度等级和坍落度的混凝土,并且控制好浇筑的进度,确保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在初凝前整体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要尽量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筑地点。

2.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应该每个自然层采取两次浇注或者一次性浇注。采取一次性浇筑时,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但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倘若在柱、核心筒墙混凝土浇筑到梁、板底之后,就紧接着对楼面梁或板混凝土浇筑,并没有经过充分沉实,这样容易造成柱、墙混凝土在梁、板混凝土浇筑之后还会继续沉落,造成该处发生干缩裂缝。因此,柱、墙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最好采用分两次浇注的方式进行。

3.混凝土的振捣由于混凝土的塌落度大,混凝土斜坡的摊铺较长,每个作业面要分前中后三排来振捣混凝土,边浇筑边成型。振捣棒的插点要均匀地排列,同时必须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地插棒,可采取“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但最好不要混用,以免造成混乱或发生漏振。每一个插点都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混凝土,过长可能会致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通常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且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混凝土的振捣顺序要从浇筑的底层开始,然后逐层往上移,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设置在中间,第三道安放在坡角处,主要是振捣下部混凝土,使之自然地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应由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而针对截面较窄,深度较大的剪力墙,插人式振捣棒很难插到底,不利于振捣。

4.由于混凝土表面覆盖有较厚水泥浆,在浇筑后2~3小时,须根据标高用长刮尺初步刮平,然后用木槎反复搓压若干遍,使其表面密实平整,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铁槎板压光。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底板浇筑振捣到标高后,待混凝土收水初凝时,要用木抹子仔细将其表面压平,并在混凝土进行养护之前,再认真检查表面有否龟裂,如果存在裂纹须再用木抹子收缝抹压后才能覆盖养护。

5.混凝土的养护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原因就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才能让其不会因温差和强度等级的不同而产生收缩裂缝或出现片状、粉状脱落,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养护,要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其中要把重点放在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上。

三、结束语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质量及其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合理科学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完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进行层层把关,以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