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04 09:37:49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实用性 开放性 可持续性

目前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原则

目前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存在一个误区,片面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简单的将书本的内容翻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建成运行,从资源库中媒体素材、课件和文献资料三大类中的数量较多的素材分类下载次数发现该资源库的使用率非常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只能是从资源库的使用价值上寻求答案。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则要根据教学设计对各种资源进行选择、处理,强调“质”,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达到和谐统一,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能用得起来。这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原则。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原则

目前,我国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真正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帮助的却不多见。在数字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资源的开发人员不能真正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合到所开发的数字教学软件中。一般他们只具备高水平的制作技术,而缺乏实际经验和理论指导,往往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因此制作出的软件大多缺乏实用性、实效性、系统性,这样也就不可能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所以开放性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的大势所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参与人员的开放性:参加资源开发人员应包括教师、学生、教育专家、软件设计人员等。

首先教师作为资源设计、整合的主导,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时,应该把握高层次的资源体系的构建,而不是陷于课件的制作开发。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支持教学过程与学习模式的多样性,支持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实时性,实现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体现数字资源形式多样、网络化的特点,体现其具备大规模、开放式、共享性、共建性,能应用于各种教学与学习环节,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服务。

其次应该重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参与开放式资源建设,他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是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进学生,更多的体现多样化、个性化。

然后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上的指导,如对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方面的指导交流,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充分满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又可避免学生对于网络的沉溺,从而促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他们每个人之间本身也存在着互相交流、反馈。因此整个资源开发参与人员是开放的。

(2)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建立分布式的资源平台体系结构,是实现资源即时更新,即时交互的理想途径。

目前的教育资源平台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整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它的建设应遵循标准规范、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互联优势,解决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整合,造成资源管理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内容开放性:内容要有多样性和交互性、扩展性。

根据各自需要和爱好,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资源,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和,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思路甚至自己制作的学习资源,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相应的审核程序加入到资源库中,以便最大范围与他人学习交流。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任何课程。教师、学生甚至整个社会在经过审核后,都可以将合理有效的教学资源添加到其中。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给教学、科研带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并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即时交互、即时更新的资源维护和管理模式,对建设充满活力的数字化资源库具有深远的意义。

遵循了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原则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它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柯和平.全文检索的多媒体素材库及其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3,(9).

第2篇

关键词: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08-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基于政策要求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平台的建设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研究和探索教育资源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提出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一、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实施了《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规划(2008-2010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教育精品课程、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建设项目,推进了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建立了以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网络工作室和学科协作组为三大特色的浙江教育资源网,日访问量5万余人次;高等教育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200余门,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并部分投入使用;大部分地区初步建成了市、县、校(高校)三级教育资源应用网站,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师生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与积极性得到一定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虽然我省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现代化要求、各类教育发展需求,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满足个人学习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目前,我省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限于义务教育段资源,学前教育段与高中教育段资源薄弱,面向学生的资源大量缺乏;职业教育缺乏支持专业课程改革的全省性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分散存储,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与共享;特殊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有待研究与实践;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资源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学习者的多样性、个性化要求。在资源建设上,往往采用从上至下的建设机制,建设的资源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省、市、县(市、区)、学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源建设,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资源建设未形成合力,各方面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资源的应用上,静态资源简单堆砌的较多、使用率不高,缺乏互动性参与、协作性参与的优质教育资源,已建设的优质资源缺少建立应用推广与反馈机制,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优化。

二、教育资源建设思路

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范围涉及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各学段,资源使用对象多且差别大,资源内容与形式多样,建设相对复杂,结合当前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路:

(一)在资源内容上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所以,资源的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通过座谈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总结以往资源建设项目等形式了解了我省各类教育对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1.主要建设目标

为缓解各类教育资源需求矛盾,基本建成涵盖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社区与终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为增强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基于云计算技术建成以浙江教育资源网为核心,融合各类教育资源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海量学习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建立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全面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各类学习者“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要求,形成资源广泛应用的格局。

2.主要建设内容

(1)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一是基础教育。为促进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供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覆盖各学段的学科资源库;配合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改,促进高中多样化办学,均衡教育条件差异,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设多学科、多类型的高中选修网络课程;为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资源汇聚、交流讨论与教学指导活动,开设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学科网络教研组、教育教学论坛等各类网络教育社区;开辟面向全省学生的网络学习与活动频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建立内容齐全、形式多样、方便选购的教育资源超市,鼓励广大资源厂商、教育机构和教师积极建设优质资源,形成有偿共享与资源互换平台,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3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开源软件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正以几何级倍数爆炸式增长,但其质量良莠不齐,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在终身教育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建设可以满足人们不同时期不同方面学习需求的多种类别和形式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通过网络载体实现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因此,网络上各种开放的教育资源应运而生,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开放教育资源”这一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会议指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基于非商业性目的,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应用或修改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现在被学术界广泛应用的“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定义则是“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的、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

开放教育资源正式开始于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计划。然而,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入,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除了最初的开放课件,还包括了内容管理软件、内容开发工具、开放协议及其他一些有助于资源获取与利用的工具、技术等。对此,国内外均有专家与学者进行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开放教育资源包括学习资源(如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支持与评价工具、在线学习社区等)、支持教师的资源(如能够支持教师创造、修改并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工具与资源、教师培训材料以及一些促进教学的工具等)以及质量保证的资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教育资源的类型

尽管目前学者们尚未形成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统一而又明确的定义,然而他们的理解却包含了一些共性:第一,开放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开放性的课程材料与课程内容,还包括学习管理软件、学习发展工具、在线学习小组等能够促进学习与交互的教学技术与工具。第二,开放教育资源是提供给教师、学生与自学者的数字化的高质量的资源,旨在支持更多人有机会获取这些优质资源,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提高资源的使用与共享率。第三,开放并不意味着免费和放弃著作权,开放指的是遵循一定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开放,因此开放协议也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通过对欧美一些国家开放教育资源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可将开放教育资源的组织和实施架构划分为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开放的标准和协议、开源的工具和软件、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开放获取的内容、开放的共享联盟。这五部分分别针对开放教育资源中必须要解决的五个问题:一是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版权问题;二是选择创建教学资源所需要的技术工具问题;三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平台;四是基于资源标准而创建的各类实质性的教学资源;五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校际合作与共享机制问题。这五个部分相互依存与作用,从细节至实施,共同构建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一)开放的标准与协议

数字化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首先需要遵循统一的规格和协议。开放的标准与协议主要是指各种用于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的工具性软件的使用协议、内容的版权处理协议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技术标准等,是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实现内容性资源、技术性工具之间的交流与互用以及解决各种版权法律问题的基础。相关协议包括:GNU Public License,Creative Commons License,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和SCORM等。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是Creative Commons,该协议目前已经有了中国大陆本地化的版本,在“知识共享@中国大陆”(http://.cn/)网站上有详细的介绍。该协议包括六套核心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为保证条款的清晰解释,网站还在每一条协议后面附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表1 美国大学创建的开源软件项目

类型 项目名称 主要参与院校 开源协议

网络门户 uPortal JA-SIG高校联盟 BSD

单点登录 CAS 由耶鲁大学创建,属于JA-SIG高校联盟 BSD

课程管理系统 Sakai 印第安纳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 ECL

Pachyderm 200所美国大学和博物馆组成的新媒体协会 Apache

EduCommons 犹他州立大学 CPL

Manhattan VC 西新英格兰学院 CPL

电子档案 OSPI 明尼苏达大学等 ECL

资源库 DSpace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 GPL

Fedora 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 ECL

应用工具 Chandler 开源应用程序基金会 CCL

UW Calendar 华盛顿大学 BSD

LionShare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GPL

校务管理 Kuali 印第安纳大学、夏威夷大学 ECL

安全认证 Shibboleth Internet院校联盟 Apache

Pubcookie 华盛顿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Apache

Signet 斯坦福大学,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 GPL

资源来源: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表2 其他国家大学主持的开源软件项目

类型 国别 项目名称 主要参与院校 开源协议

课程管理系统 澳洲 MOODLE 科廷技术大学 GPL

LAMS 马克奎恩大学 GPL

英国 Bodinton 利兹大学、牛津大学 Apache

加拿大 Atutor 多伦多大学、梅隆基金会 GPL

瑞士 OLAT 苏黎世大学 Apache

芬兰 Fle3 海森克艺术与设计大学 GPL

瑞典 Learnloop 哥德堡大学维多利亚大学 GPL

比利时 Dokeos 15所大学参与开发 GPL

奥地利 E-Lecture 格拉兹大学 GPL

比利时 Claroline 卢威天主教大学 GPL

德国 UniOpenPlatform 哈根大学 GPL

资源库 英国 E-Prints 南安普顿大学 GPL

新西兰 Greenstone 威克特大学 GPL

资源来源: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图2 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结构

(二)开源的工具与软件

“开源的工具与软件”是指通过免费提供开放源代码软件的方式来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传播、交流与共享。由于开放教育资源属于数字化资源,传播途径是Internet,制作、存储、、浏览或使用这些开放教育资源必然涉及各种软件的应用。使用商业软件肯定会增加开放教育资源的传播成本,而且也与开放教育资源所崇尚的开放、免费的理念不相符。因此,与开放教育资源迂曲同工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则成为最佳选择,承担起技术上辅助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重任。开源的工具与软件所提供的开源软件数量众多,功能强大,从资源的制作、编辑、存储,到资源的交流、传播,可谓应用尽有。

近年来,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为弥补制作工具与软件之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开始合作开发各种用于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与共享的开源软件系统(见表1、表2),主要包括校园门户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库系统和身份认证系统等。

这些开放源代码的软件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使整个教学资源的建设能够在一种开放和共享的状态下健康发展,无须受到各种商业因素的制约和显示。这样,从理念、实施到最终的技术展现,都主要依靠教育机构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使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交流始终能够按照开放教育资源的精神和理解来实施。这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

课程管理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网络教学或混合式学习的软件平台,通常具备创建、存储、和管理网络课程等功能(见表3),是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

表3 课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系统功能 主要内容

管理工具 用户注册、账号管理、身份认证、课程登陆认证和课程注册等

课程设计 课程模版、定制外观和风格、课件标准兼容、教学设计工具、教学内容共享

课件制作 教学大纲、日程/课程进度安排、异步/离线阅读工具

师生交流 讨论区、文件交换、E-mail、在线刊物、实时聊天、视频交流和电子白板等

课程传递 课程管理、教师帮助、成绩评定、学生跟踪、自动测验和计分

学生参与 分组学习、自我测验、学生社区、电子档案夹

实践表明,建立课程管理系统突破了以往单独和分散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局限,有利于同化资源结构、资源格式和技术标准,便于教学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广泛传播,有利于教学资源内容的及时更新,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四)开放存储的教育资源

有了工具与平台,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建设并向各类学习者开放存储的具体的教育资源,包括直接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教学讲义、练习和阅读资料等)、电子课件(符合各种技术标准的学件和课件)、资源库(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的集合)等。除各种常规性教学资源建设外,尤其要注重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随着基于网络的视频点播与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字摄录技术和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视频资源的录制与传播成本大幅下降,这就直接推动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从文本资源为主向视频资源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和鼓励教育名师用播客、网上直播、录影等新媒体科技录下他们的授课,让学生能通过电脑或下载至手机突破教师的墙框,以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

(五)开放的共享联盟

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仅凭单个机构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在此情况下,加强合作,利用联盟的方式来建设和共享教育资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联盟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地区性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联盟,跨地域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联盟,单纯传播性的开放教育资源联盟。

(六)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以上述五部分为基础,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

在以开放的标准与协议和开源的工具与软件为基础,将教学资源统一于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之中。利用平台和开放的共享联盟为组织机制,利用Internet的交互性资源共享特点,可以将平台中的开放存取的内容向其他联盟成员开放,同时,其他联盟成员也遵循类似机制进行交流与共享教学资源,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网络。

三、结语

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最终建立并完善真正符合终身教育理念、适应学习者需求和我国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1).

[2]刘冠华,胡树红.从MIT OCW评估结果报告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3]毛美娟,汪维富.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比较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3).

[4]王龙.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再思考――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件项目关闭的警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

[5]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6]王龙.回顾与展望:开放教育资源的七年之痒[J].开放教育研究,2009(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研究”(XJK012CCG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赵伟斌(1986―),男,湖南湘潭人,助理讲师,现供职于湘潭广播电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终身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农远资源;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77-02

新课标提倡一标多本,虽然在教材使用上有选择余地大、更新快、因地制宜的特点,但同一学科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甚至同个学校不同年级就可能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而农远资源大多以人教课标版为主,虽与北师大课标版、华师大课标版、苏教课标版、浙教课标版等资源互为补充,但还是缺乏大量与当地现行教材配套的教育资源,教学应用中“无米下锅”的现象较为普遍。要想通过农远资源或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来与全国各地教材版本都完全配套的资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难度极大。通过调研发现,主流学科教材版本往往以省、市或区县为单位,相对统一,因此只要根据当地教材版本,依托丰富的、系统的、权威的农远资源建立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就能很好地解决资源不足问题,同时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还为即将实施的国家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建设提供支持。

农远资源在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一、是本地学科资源素材库建设的重要源头

虽然某些学科的农远资源与本地教材不配套,但农远资源通过“课程资源”栏目提供了大量的教案示例、媒体资源、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而这些资源是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按照课标要求制作的,具有相对的统一性,所以只要资源符合或部分符合本地教材知识点的要求,均可作为很好的本地教育资源素材。

1.提取通用素材

农远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扩展资料,与教材版本关联性不大,可应用于任何版本教材,将这部分资源提取出来,作为本地教育资源中的通用素材,以避免教师重复筛选查找或者错失使用资源的机会。

比如,在初中物理“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二、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一节中,其媒体资源栏目里提供了“天平的使用”动画(见图1),此动画非常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托盘天平的组成、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还以仿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去测量质量。而在“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二、质量”一节中,却没有提供“天平的使用”这个动画素材,造成一些教师没有使用身边已有的优质资源,非常可惜。由此已见,适当提取本地教育资源中的通用素材并为己所用是多么重要。

2.整合关联素材

农远资源中提供了大量与学科教学同步的教案、课件、习题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与教材版本具有紧密的关联,对语言文字类学科尤为明显,对于此类资源,我们可利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对资源进行适当修改,结合本地教材版本、学生实际、自身教育理念、教学策略进行整合,再纳入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二、是本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得力助手

“学习指导”栏目提供了各学科各年级主流版本的“课程辅导”与“课后提高”资源,有动画的也有视频的,有专家讲座也有操作练习。“课程辅导”里的学习指导、专家讲座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课前预习支持;“课后提高”里的作业、练习,既可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比如,利用初中数学“人教课标版/课后提高/七年级/七年级数学”动画资源(见图2),通过该资源,学生可在游戏、互动操作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获得提高。

三、成为本地德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渠道

“少年文化”栏目里“人物星空”版块,介绍了大量古今中外知名人物的先进事迹、成长成功经历。“专题教育”栏目里提供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心里健康”、“成长之路”等视频节目。另外,农远资源网还通过“百部影片”形式播发了大量教育影片。这些都可以摘选纳入本地德育资源,作为安全教育、德育、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资源。

四、示范引领本地教师培训资源建设

第5篇

关键词:院校;数字校园;网络教育资源

随着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软硬件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基础网络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建成了高速的校园网络,实现了各院校之间的互联互通。软件系统进一步优化配套,为院校教学、科研、管理、保障提供数字化平台,初步建成先进实用的数字服务体系,实现了教学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保障一体化,为全面提升院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院校的教育教学训练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教学训练的重点有三个,即信息资源问题、应用问题和终端显示问题。其中信息资源建设应着眼于数字化教学应用, 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 网络教育资源的构成及其特点

教育资源作为人类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所有因素,它包括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设施、人力资源和环境。而网络教育资源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主要由网络化硬件教育资源和网络化软件教育资源组成。其中网络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基础网络架构、运行终端、视频展台等网络运行设备。网络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在教育中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期刊数据库等。因此,网络教育资源可以概括为以数字方式存在的用于支持教和学的各种信息资源,是狭义的教育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形态,它以数字化和教育价值作为核心特征,具有友好交互、远程共享、超文本和多媒体等特性。分析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发展的历程,在强调资源共享的阶段,资源建设己经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相对标准规范的院校网络教育资源库的问题就产生了。通过分析当前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标准化的网络教育资源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种类繁多,数量巨大。2.形式丰富,内容齐全。3.资源提供者众多,分布广泛。4.内容的时效性与延时性强,沟通交互方便快捷。5.便利的信息二次使用需要筛选和加工。

因此,我们在建设或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数字校园环境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不同于传统教育资源建设,除了要遵循一般建设规律规范外,应充分体现姓“网络”的本质。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中心,按照贴近实际需要、贴近社会建设、贴近岗位任职的要求,强化“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凸显院校内涵发展、办学特色。

2 网络教育资源对数字化教学的作用

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使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化。整理、加工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数字化辅助教学,改变以老师传递、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创造出高水平、个性化、高效率的崭新学习与教学模式,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多种渠道。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员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获取资料和信息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学习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3 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体系应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为牵引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从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在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应紧紧围绕、积极服务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应力求符合教学需要,反映学科特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吸纳、采集与学科建设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员、学员能够获取各专业领域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始终跟踪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及时充实新的信息,使整个资源体系动态发展,充满活力。

3.信息资源建设应着眼现代化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采集整理与学科建设紧密相关的信息,力求更好地为院校建设服务。

4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服务于数字化教学应用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技术的运用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首先应更新思想观念,这就要求广大老师在思想上充分认清网络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变革,要有意识的主动适应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放式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并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提高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的整体能力。

(二)统筹规划,注重信息资源质量

1.认真做好统筹规划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素材,有必要定期制订资源建设规划。

2.及时更新信息资源,保证资源的时效性

由于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庞大,制作周期长,应边建设边,及时对信息资源进行补充和更新,保证资源的时效性,有助于应用于教学,发挥效益。

(三)教学设计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合理选用教学信息资源

1.注重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时,一要合理适时的选用各种教学信息资源,二要把握教、学节奏的协调统一,这样有助于达到和谐统一、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使学员能有效领会知识,掌握技能。

2.强调学科特色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有利于对学员的信息素质的培养、主动性和实践性的培养以及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体现本学科个性特色。

(四)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能作用

1.完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法规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法规,制定有利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法规管理制度,特别是解决共享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与成果认可,这对于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2.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需要完善激励机制

结合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分阶段地进行验收评比,及时表彰先进,奖励其建设单位和个人,以调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对于落实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规划也极为有利。

实施数字校园环境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既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院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优化教学、改善教学环境,加强院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发展,加快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丽霞《基于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内蒙古大学

[2]常辉,陈福生《基于LOM的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3]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作者简介

刘军,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训练部信息管理中心,工程师。

第6篇

随着教育资金投入的增大,教育资源的形式和种类都在增多,但这些教育资源普遍存在应用较少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开展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与应用情况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本次调查,通过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分析中小学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需求,探究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便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购买中做出科学决策。

1 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

当前,从国家层面到各省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教学,并将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以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最终目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应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终身学习能力。

目前,资源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影响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优质资源难以分享,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差距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用户体验的优质资源传播与分享渠道,提供家家可接入、校校可分享、人人易获取,时时可学习的资源应用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生信息化素养、构建学习型城区的关键所在。满足不同使用者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开发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在创新性和个性化人才培养中的潜在优势,是开发和应用各种教育资源的重要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小学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在教育资源的来源、整体现状以及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2.1 区域教育资源网应用情况

从浙江教育资源网应用情况来看,有51%来自小学、35%来自初中、10%来自高中、3%来自其他,小学教师参与活跃度最高;教师最常使用的资源类型是媒体素材占34%,其次是课件、案例(图1);媒体格式文本、视频、动画在教师经常使用的媒体格式情况中排前三位(图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需求最多的主要是一些可能直接应用于教学中的资源。

2.2 调查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全省中小学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应用情况。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方式,调查区域为杭州、绍兴和台州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所用教育资源的来源、教师对各种资源类型的需求、教师对资源表现形式的需求等。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6份,其中小学教师428名、初中教师236名、高中教师182名。因此,本次调查在选择上具比较广泛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反映出了区域中小学教师对不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

3.1 教师所用资源的来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中小学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调查数据显示,在教师获取教育资源中,从互联网搜索下载的占79.33%,配套教材占55.67%,自己制作占47.33%,从省市县资源网中获取资源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市县资源网中有效资源缺乏,资源更新速度较慢,单向型的资源过多,缺少真正即时交互等。从图3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中教师自己制作占59.57%,信息技术水平比小学相对较高。

3.2 教师对资源类型的需求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是有效的资源?如何满足教师教学和教研的需要?这是资源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调查显示,在教育资源类型需求方面,教师最为关注的是课件,占所有类型的86.42%,其次是媒体素材占72.19%和案例占53.97%,对文献资料和教与学工具的需求相对比较低。通过研究能够发现,教师需求大的类型与课程教学存在密切联系,对于其他资源类型需求也比较高,这说明教师需求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从图4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对需求程度上稍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有侧重地对资源进行建设。

3.3 教师对资源表现形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就表现形式而言,目前中小学教师最需要的是视频资源,其次是图形/图像和动画,对音频和应用软件的需求相对比较低。由此推断,中小学教师需求最多的主要是一些成品性资源,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仅注重资源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资源的扩展性。从图5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初中、高中教师比较关注文本类资源。

4 提升区域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策略建议

4.1 推进资源分平台建设

教育资源已成为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的普遍需求。然而,经过十年的实践检验表明,无论是企业开发的资源库、还是各地区自行建设的本地化资源,其使用率都比较低,大多数教师在需要资源支撑时会直接去搜索引擎搜索。只有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才能为教师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其日益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

因此,要加快推进资源分平台建设,推广市县区应用试点工作,促进地区开发本地特色资源;启动校级资源分平台建设,促进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使分布在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为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师生在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更新等需求上提供有效的平台。

4.2 搭建网络学习空间

要维持教育资源建设的生命力,实现资源的不断更新和维护,单纯依靠区域教育资源平台自身的建设是不可能的,仅依靠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来建设也是不够的,如何能把更多的教师从资源的使用者变成资源的共建者,才是使数字化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构筑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为每位教师学生提供一个集学习、工作、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集成相关的各种功能模块,通过提供应用和信息内容聚集以及个性化表现、搜索服务、Web应用访问、个性化定制等功能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学习空间创建了优质资源开发、储备、分享的新路径,开辟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领域,形成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同伴互助、校际合作、区域合作的学习交流环境。

建好空间是根本,用好空间是关键,通过促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空间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目标。借助空间加强资源开发与整理。鼓励与引导教师将原创或收集的教育教学资源分类整理、及时上传,努力将个人空间打造成一个开放、动态的资源库,存储教学素材和优质资源,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借助空间加强网上教研,以学科、学段为基本要素组建各种学习群组,利用空间建设的互通性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以教学案例为重点强化教育思想交流与教学方式方法研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新模式。借助空间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之间通过空间进行及时交流互动和互评,建立网络环境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推动了传统的封闭、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转变。

4.3 构建网络视频教研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更新,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发展趋势来看,教学视频、微视频将会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问卷调查中教师对视频资源的需求,笔者认为,只有将资源建设融入教师日常教研业务中,以教研业务开展促资源建设,同时生成新资源帮助进一步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在现实中,教研活动基本上只能面对面地进行。现场观摩、当场讨论无疑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最真实的情境感、最好的交互与研讨,因而学习效果较好。但是,传统教研活动也有不利之处:最宝贵的知识难以保存下来,也就难以供不在现场者学习与体会。相比较之下,网络视频教研不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地开展教研活动,同时教研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试卷和教学反思等资源也更利于保存和共享。

近年来,随着Web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的开通,构建区域网络视频教研平台,利用Web视频转换、视频分享、视频标引、视频在线查看等技术,能真实而客观地记录课堂教学的情景与过程,突破时空的限制,让执教者体会教学过程的得失,发现隐藏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听课者可以纵横向多维度地进行比较评课,对视频内容的任意时间点进行文字评价,准确捕捉上课者在课堂教学中优缺点;学习者查看点评时,可通过点击视频标引的时间点标签,直接跳转到相应的视频时间点,对照真实情境进行学习,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研活动中知识管理的能力与效率。

5 结论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提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中小学教师对数字化资源需求与应用情况,对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6 后续研究

要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多层次了解学校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想法和建议;深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需求,探究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结合相关学习理论,探究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2]李馨,胡小勇,缪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2):55-58.

[3]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6):56-61.

[4]胡铁生,焦建利,汪晓东,等.发达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第7篇

【摘 要】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因素,推动共享的顺利实现,我们提出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关键词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29-02

作者简介:郑莹,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和传感器网络。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常德市2015年科技基金(编号:2014ZD49)和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科技基金(编号:ZY1368) 的研究成果。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已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前沿,其数字资源共享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如何较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职院校间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共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教育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教育资源的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教育资源应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共建共享又为其自身应用提供了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数字化产品或电子出版物的低成本复制和广泛传播,导致著作权人对自己的专有权利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二者对立统一,既相互促进又同时内在地存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关联性。用户基于 Internet 信息开放、扩大流通作用的基础上,要求资源无偿或低成本使用,限制资源专有,反对资源垄断,要求实现社会公众利益。

而网络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具有专有性、排他性,它作为一种公共选择的制度安排,全面深刻地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只有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共享过程中,保证不能随便侵犯版权所有人的权益。

我们对湖南10余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有 65.4%的教师与 45.85%的开发技术人员认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顺利进展。虽然今年来不乏对数字化、网络化资源的知识产权的研究,但总体上来讲相关问题的界定仍然比较模糊,施起来还面临各方面的困难。如何解决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受到网络知识产权限制性障碍的矛盾,以求得制度均衡,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主要针对解决目前影响共享的各种制约因素,实现不同学校间数字化资源共享和数据库互联互通的要求而提出。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化,关键是要找准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要厘清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协调各要素相互作用以发挥最大功能,进而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稳定的运作模式。

我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应以明确的政策为导向,先进的技术为支撑基础,系统的管理机制为协调,合理的共享方式为实施基础,标准化的共享平台为依托,完善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及时的行政干预作为保障,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有效的共享激励机制作为促进。

1.建立数据规范标准的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标准化是共享实现的根本保证。目前基于现行的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一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但是仅仅局限于静态网页与一些音视频资源的共享,共享的水平还比较低,一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开发过程由于没有遵循相关标准,因此无法实现课堂知识和教学管理数据的互交换与系统互操作。因此,遵循相关标准发、描述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基于标准的管理系统,是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大范围、高水平共建共享的根本保证。

2.加强院校合作建设,共享资源。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资源提供者对于在本校内与合作院校内免费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表示了较高的认同度,持“比较赞成”或者“非常赞成”态度的教师的比例相加达到了100%;而且高校间有相当一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处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水平上,一些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项目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而束之高阁。改善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不同高校间的合作,共同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偿共享。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类别与要求、学科特色等都不相同,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上也会有很大差异。比如研究性大学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一般本科实施的是通识教育,高职高专类学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这样它们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种类、实验室的设施、实践条件的需求上会迥然不同。因此,在一些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上,就不宜采取院校合作建设的方式,可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联合一些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其服务对象相对来说也比较明确。其他院校的用户若有类似的需求,可以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的方式,有偿共享资源。

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教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为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与教学素材,而这些资源由于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免费共享会严重损害资源开发者的利益。因此实行有偿共享这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切实保障资源建设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建设、维护资源的积极性。调查结果也表明,广大教师(50%)强烈呼吁“建立网上资源的版权保护机制”,对于确实有用的资源,大部分用户也接受通过有偿的方式获取。

因此,要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偿共享,必须建立用于交换资源的共享平台和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交换的市场机制,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产业化。

4.建立统一的管理、交易平台。调查结果表明,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交易平台而无法实现有序、全面的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管理方式混乱、交易机制不完善是严重阻碍共享的一个因素。

5.建立行政部门干预机制。要真正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教育部应当建立行政干预机制。缺乏有效的行政干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作将是松散的、没有规章制度保障的活动。因此,建议教育部联合省市级教育部门制定一套用于规划、管理、监控与协调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行政干预机制,能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经费使用状况进行监控,能管理、规范高职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后的服务行为,能正确处理资源共享后的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问题。

6.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调查结果表明网络知识产权保障机制不健全是阻碍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相当一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不愿意把自己手中的资源放到网上贡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自身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知识产权是代表个体利益的一种私权,而信息资源共享是法律赋予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是公权的一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的焦点是利益问题,二者冲突的根源在于代表产权人利益的私权与代表使用者、消费者利益的公权在利益上的非均衡性。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限制,它属于国内立法。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性与无国界性与知识产权保护地域性产生了矛盾。信息化、网络化使电子作品的复制、传播速度加快,人们难以将某一条信息与某一特定地域相连。而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作品合理使用及盈利行为的使用都有不同的规定。这就给开放网络条件下的侵权行为找到了最有利的借口,人们会轻而易举地找到各种法律条文来辩解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导致著作权的侵权也就因地域的模糊而难以确定。信息资源共享,使得侵权、盗版成了一个全球非常普遍的现象。

因此,在构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时技术、法律和道德手段应该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法律的绝对权威和根本作用,协调技术手段的有力保证作用,并辅助道德手段的预防和自律作用,才能构建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产权保护体系。网络知识产权的根本保护手段还是立法,要加大知识产权法保护力度,制定网络保护法规,尽快建立有关信息上网的审核制度、保密审查措施,尤其是对侵权行为的确认、取证等都要做出详细可操作性的规定。

7.建立共享激励机制。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既可以带来社会受益,也可能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主体的收益期望和风险期望对其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以及最终共享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利益驱动的共享激励机制使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主体能切实感受到共享带来的好处和不参与共享带来的弊端,以激发共享主体参与的热情。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因素,推动共享的顺利实现,我们提出了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该机制以明确的政策为导向,先进的技术作为基础,系统的管理机制为协调,合理的共享方式为实施基础,标准化的共享、交流平台为依托,完善的网络知识产权保障机制与及时的行政干预作为保障,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体系作为促进,以此推进高职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赵英,黎琳,雷强.网络环境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9):39-41.

[2]张丽君,段万春,朝霞.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1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