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04 09:37:44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第1篇

吴书

(盖州市太阳升学校,辽宁盖州1152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新事物与新观念不断涌入,人们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今的小学生也不同于过去,小学生具有新形势下的新特点,与现阶段小学教学方法与模式出现不合谐的因素。旧有教学体制下一些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所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已势在必行。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小学课堂教学

1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

1.1课堂提问无重点的问题

教学中要能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与教学重点有相关性。要有一个整体的教学思路,一环扣一环,沿着一条清晰的思路走下来,在自然的引导下把问题向学生抛出,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不仅掌握了重点要学习的知识,而且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使对知识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1.2模糊不清晰的问题

教学一定要围绕目标进行,这样才会有针对性,不能盲目的给学生传授知识,结果是学生不愿听找不到重点,老师还会觉得讲了很多很累,这就是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并不是老师备课不充分的问题,备课始终是个过程,它不是教学的目标,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准备,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备课效果和理想的教学效果。

1.3互动性不充分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互动性依然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还是存在互动不充分,不能兼顾全体学生的现象,这样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互动的意义。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摆脱不了过去主导型教学的模式,总是不注重互动,对互动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表示不信任。即使课堂开展互动,也是针对一部分小学生,针对老师印象中比较不错的一些学生,而另外一些小学生就很少参予进来,这样就使互动教学落实不下去,也难以发挥它的实际意义。

1.4多媒体相关问题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在科技进步的情况下,教学出现的新发展。这种方式会使教学更加多样化,更加有趣味性,让课堂教学走出过去死板的模式。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许多老师完全靠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小学生大多好奇、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这种方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会令课本知识弱化,出现课本教学内容被忽视,学生学习课本时间不够,更是抓不住学习重点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

1.5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必须先提高。然而,现阶段教师素质仍然有待于提高,教师队伍中有各种层次结构的教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教师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慢,而且不积极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再提升,就完全满足和依赖于过去的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久而久之形成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现象。

2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要想提高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自身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适当的加入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能力。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仅仅是辅助工具,不能代替教材成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3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若干原则

现阶段的小学生思想更为独立,更为多元化,想事情和做事情的方式与过去完全不同。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很好的了解与掌握这些新特点,十分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1活动性教学原则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还体现出一个新特点,那就是教学内容要具有活动性,即育教娱乐。老师在轻松的活动中传授知识,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会更深。还可以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某个方面,老师通过组织具体活动的方式,在实际中教学生解决。这样使学生认识问题更加有针对性,更易于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小学生更愿意参与,在有意思的活动中还能真正学到知识,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2灵活性教学原则

现阶段,在新课标出台以后,教学方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与传统完全依赖课堂书本教学不同。以前大部分以老师为主导,小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听老师在讲,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现在更多的让学生掌握主动,让学生多说、多做,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更主要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现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会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开展课外活动与辅导。在学习书本内容的基础上,还会举行辩论大会和互助小组竞赛等活动,这些都突出了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3.3互动性教学原则

现阶段的教学形式,已经从过去单一老师主导的形式中脱离出来,形成师生互动的新形式。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同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面对面平等的关系。更多时候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分享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利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完全是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这样不仅使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也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使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4结语

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要想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能力。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和创新,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为国家的未来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忠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1(01):14-15.

[2]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2篇

这令教育者深思:其一,在现行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几乎每课必不可少,并且不少课上多次安排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合作要达到的目标并不明确,随意性很大。其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相倾听。

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1.合作应该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其实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是受到一定外在条件的限制,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或是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需要与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候开展,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学生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时,和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2.开展小组合作应该做到“三合”。一是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划分上,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体现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使每个小组都能均衡开展学习,并使成员定时流动,以保持新鲜感和竞争性。二是合理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合理分配角色,并且实行轮换制。特别是组长的角色,应该让每个成员分别担当,可以使学生在担当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最终促进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三是合作交流,小组内的不同做法,不同意见,应该有交流、沟通、融合并形成一致看法的过程。它是一种生生碰撞,相互交流的互动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 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与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

1.概念

课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任何存在或发生教学活动的场所,而狭义只包括课堂和教室,即班级授课所在的场所或地点。课堂这个空间为师生进行互动学习、平等对话提供了场所。

2.特点

小学阶段是少年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好奇、热情,但也脆弱、容易受诱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养成习惯的程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已有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操作研究与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有限,教学方法单薄

在原州区第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力有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不能实现理论层面的知识向具体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有些教师突发奇想地把有新意却不实际的理念用于探究活动中,使学生机械被动,“盲人摸象”;有些教师注重探究活动形式的创新,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有些教学案例远超过学生的可承受范围,学生因难度大对数学望而却步,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2.学生良莠不齐

随着原州区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疯抢,各个小学学校的生源多而杂,原州区第十小学有的班一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学习能力、原有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且班级容量过大使教师无法兼顾全局,无法制定全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整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由于一时间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在课后也疏于查漏补缺,对数学产生畏惧或厌烦情绪,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数学成绩很不理想。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1.端正组织教学目标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而非利欲熏心靠学生的高分和升学率博得名利的利益工具。小学教育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智力和个人能力的黄金阶段,应坚持教书育人的组织教育方针,关注学生在学校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升、个人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关注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的培养,引导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计算。“酒香不怕巷子深”,关注学生的能力和个人成长比关注升学率能得到更多。

2.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提问和讲授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能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直观、主动思考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整合学生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针对班级容量大、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学校可以根据入学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以区分优劣,每个年级可以分为优等班级和普通班级,并随着教学进度的跟进控制学生不同类班级的流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编制课堂教学方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总的来说,小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校、教师队伍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总结新的经验,从组织教学、老师、学生、教学方面落实策略研究,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实现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目的。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法;兴趣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变得焕然一新,原先落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就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发现的几个问题谈谈几点解决略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流派多,观点也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当前小学语文的特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摈弃华而不实的教学作风,还课堂真实面目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浮华的风气,有的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丢掉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有的为了突出某一个维度的目标忽视了另外维度的目标,如不该用课件的地方用了,不该带的画面带了,不该有的声音有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思维;有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打开都没得到保证;有的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让学生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为了体现合作,让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把合作当作了一个教学环节来用等等。

(二)忽视了学法的指导,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余永正老师说:“语文姓语,阅读姓阅,没有充分的读,就很难称为阅读,要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审美,在读中把握整体。”在读中与文本的作者交流思想感情,体会人文熏陶,这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只有抓住词句的重点,抓住文本教材的运用,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与文本作者交流的目的。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生怕有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或者害怕学生分析错误,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学生朗读不准确或语气理解方面出现错误也不加以矫正,不教会学生怎样去感受、品读,怎样透过字、词、句、篇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兴趣是学习之母,提高学生的“三分钟”热度

首先,小学生对学习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习欲望纯粹从兴趣出发,并且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下降的趋势。其次,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持续不长,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如上课不专心、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还有些小朋友上课胆子小,怕犯错,不敢张口回答问题,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学语文的难度。

二、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一要多一些民主和平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师生在平等的对话,让学生心灵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二要多一些信任和尊重。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三要多一些宽容和激励。对学生出现的幼稚、无知、片面、错误的,甚至荒唐可笑的,教师要宽容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不要一味地求全责备,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

(二)遵循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学习语文的规律是熟读、精思、博览、多写,而教学语文的规律则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真正的大家是把复杂的问题看简单,老师们试想:讲多了有用吗?所以,教师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有的教师要么重读写而轻听说,要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美其名“个性教育”。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只有利用语文的手段,无时无刻地顾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不能墨守成规。对课文的思想意义,不能只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就满足了,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入,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

(三)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发挥爱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教师应该用爱去抚慰学生的心灵,用爱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可能会因成绩不好,因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嘲讽而产生自卑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就需要教师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给他们以鼓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提倡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学说话时,他们在口语表达中难免会出现某些错误,教师要学会容忍这些细节错误,不要有错必纠。的确,老师的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信心和勇气,反之,老师的挖苦和讽刺必然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新课程改革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认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有法,因材施教,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实质,以教学为重,以学生为重,抛弃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做秀,不虚浮,牢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就一定能在课改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玉珍;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童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3]郝海鹏;真实・简单・扎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年03期

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93-02

目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为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带来压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堂教学是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前的一个重要培养环节,可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初步学习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研究生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探究性不强。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仍旧效仿本科生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和课下作业。集体讨论、创新性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依然用的很少。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此这种缺乏探究的教学方法的单一运用,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课程体系欠缺灵活性,内容陈旧。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我国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主要学习一些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课程的理论更新相对较慢。选修课程多是基于专业的一些应用性课程,主要用于扩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基于总学分的限制,选修课的学时往往较少,讲授内容也少而浅。另外由于研究生数量相对本科生要少,开设的选修课种类和门数太多可能形成一两个学生上一门课的现象,这样培养成本会增加,因此目前高校的制度不允许开设很多门数的选修课,所以实际开设课程范围和类型都较少。至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更加有限。因此造成了研究生可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很小。特别是部分研究生在上课阶段导师已经布置了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对于那些与自己研究方向差别较大的课程全无兴趣,只为凑够学分。课程体系局限性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空间。多数高校研究生教学内容仍旧以指定的教材为主要依据。多数的教材均是较为成熟但相对陈旧的内容,所以存在研究生报着很大热情选择一门课程,希望从中学到知识,但是上课以后发现所讲内容离想象太远,使研究生缺乏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阻碍其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3.考核方式死板,阻碍学生课堂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发挥。目前研究生课程考核主要有传统的试卷考试及提交小论文两种形式。试卷考试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题型以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等为主,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只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就可完成,缺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过程,当然不能发挥其创新能力。小论文考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只对小论文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评价,不进行答辩,再加上缺乏过程监管,所以最终的内容未必是研究生自己完成的。另外小论文考核方式难以细致区分学生学习的好坏,比如81分的比80分的好在哪里,1分的差距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实际教学中小论文考核是较少采用的一种方式。总之这种以期末考试定学习效果的方式没有激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4.教师的敬业程度影响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多数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都不如本科教学严格,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是有一定资历的教授、副教授,甚至一些校级或院级领导。这些教师相对科研项目较多,很多精力需要用到科研上,使得这些教师不可能把过多精力用到备课和讲课上,甚至都不能保证上够课程要求的学时,很多教师上几讲课后剩余课程就让研究生查一些资料写个论文,因为教师自己的投入不够,所以考核的时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给研究生造成一种课上不上、学不学都可以让考核合格的观念,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不可能。

二、课堂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是学生数量少,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就为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提供了条件。通过讨论可帮助研究生更快地解释自己的疑问,更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同时研究生大多来自不同院校,各院校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实际的专业侧重点是有差别的,这样研究生通过讨论可以更广泛的了解专业知识、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实验手段等。从而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培养研究生倾听其他人不同观点的习惯,也能促使他们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也一样重视学习及其研究的过程,从而使研究生意识和认识到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2.完善课程体系,拓展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空间。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顺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沿,所讲述内容应当涉及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对于选课门数较少的状况,可积极推行研究生及本科生混合选课,类似专业间相互选课,另外可增加投入,适当增开备选课程数量。美国高校教师对研究生课堂教学内容非常重视。目标是使研究生从课堂教学中到达科学研究的前沿,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涉及研究的历史发展,研究的多学科分析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文献阅读清单,其中包括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论文,另外研究方法的学习也是必修环节,涉及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此外还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扩大知识面,拓宽学术视野。

3.深化考核制度的改革,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考核制度的改革,国外大学课程考核大多没有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自主决定考试时间和考试方式。最后的成绩由课堂参与、课程论文、口头报告、开卷考试等部分成绩按比例组成。

4.强化研究生教学管理。①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生课程管理体系和教学实施流程。建立校院两级研究生管理队伍,各学院课程管理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②在全校实行研究生统一要求,课程资源各专业间共享。在校研究生可以不分年级、不分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课表中任何一门课程。但需办理相关手续,保证教学的有序性。③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教学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专家委员会委员可由各学科专业的专家、学科带头人担任。其主要工作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进行预先评估,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必要性和适时性;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以保证教学过程质量。审核研究生培养方案,评审与研究生教育有关的各类教学奖、教材建设基金和教学研究基金。

参考文献:

[1]张丽丽.研究生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理论,2013,(23):299-300.

[2]路彤.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8):34.

[3]余.论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的特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56-59.

第6篇

【关键词】普高 职高 基础 兴趣 课时

一、职业高中在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职高生与普高生在智力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区别,只是实际知识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的学习发生困难,有的甚至丧失学习自信心。如果教师能教会他们查缺补漏、认真总结,那样他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主要特点表现为: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导致畏难、厌学情绪、消极情绪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善于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从以上对职高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来看,做好职高数学课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艰难、细致的任务,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积极从多方面探索有效途径和对策。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数学知识起点高,学生基础差。

高中教学内容多而庞杂。所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与所需知识之间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初等数学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公式、定理模糊不清,有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学习过。这种现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

(二)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

绝大多数的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不理想,直接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能力基本上没有。课堂上他们不会做笔记,不会看书也不愿意看书,不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点在大脑里是一盘散沙。

三、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对策(一)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做好职高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以希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为师者不能很好的正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那么他们就更看不起自己,更容易自暴自弃。因此,为师者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然后还要“持之以诚”、“动之以情”,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教师只有把满腔的热忱都倾注到每一个学生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为师的真诚与善意,才会引起师生双方内心的“共鸣”。要珍惜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因为课后答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途径,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待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又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并纠正在施教中存在的不足,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这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关怀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充足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讲起来似有非有、难以理解。现在有了“多媒体”这个教学的得力助手,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就可形象地展现三角函数的左右位移、周期及极值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三角函数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感知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总结和反馈。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在教学中要善于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的错误,所以要教会他们在阅读、做题中理解概念、公式,总结做题的方法,从而抽象出一些类型题的数学模型,得出规律;教会他们进行分阶段总结,整理归类学习资料、做好笔记,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用类比手段进行知识的反馈,将知识点的进行落实到实处等等。

第7篇

关键词:中学物理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引言:

现结合江北区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就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效果差、效率低。

教师的外在因素

(1)一些教师对所教的物理概念、定律未完全理解透。这样必然导致讲授时方法单一、枯燥无味,甚至有时会出现“思维卡壳”现象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障碍,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2)由于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使得课堂语言存在一定问题,提问缺乏启发性或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对学生理解造成一定干扰。

(3)教学过程中未站在学生角度,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估,讲授课程偏难或者偏易,重难点不突出,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4)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教师为了避免麻烦,用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来代替真正的实验,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5)初中的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有的教师板书脏、乱、差,没有重难点和区分度,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情绪,导致学生物理笔记乱写一通,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后续复习效果也不理想。

学生的内在因素

由于物理逻辑性比较强且有很多公式、定理、定律需要记忆,使得很多学生在初接触物理的时候,产生下列几种不良表现:

(1) 畏难、逃避情绪 表现为:畏难,在做物理作业或考试过程中,一遇到不能立刻得出答案的题目,就会主动放弃,不愿动脑子仔细思考。逃避,回避上课过程中的小组讨论、实验等环节,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2) 恐惧 表现为:害怕老师上课提问,随堂测验等,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不能全身心投入,达到“谈物理色变”的地步。

(3) 厌倦 表现为:一次一次的失败之后,对物理再也提不起兴趣,不愿再为物理付出任何努力,破罐破摔的心态。

(4) 自卑或自负 表现为:自卑,物理考试每次总是不理想,让学生丧失信心,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块学物理的料”,在物理成绩好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自负,有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而初中物理较为简单,于是造成他们想当然觉得自己天赋异禀,从而飘飘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2.探究式教学贯彻不够彻底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所谓探究学习,即先选定一个主题,后创设一个和主题相关的的真实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部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探究中,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这种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使“探究式教学”成为一句空口号,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且,教师教学往往就题论题,不贴近生活。

3. 课堂师生、生生互动效果不理想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以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双赢效果,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但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模式: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把学习、认知、习得的过程交给学生,缺少互动。这样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失败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机械的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产生怠倦情绪,不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和课堂效果。

4. 课堂教学重结论甚于重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在中考压力下,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出成绩,选择了忽视过程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能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巩固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过程,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新性。所以,教学不仅应该重结论,更应该重过程。

5.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未落实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调查发现,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做到了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大部分老师都达到了,但是第三个目标却很少有老师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读死书,死读书”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信从教的物理老师一定会顶住重重压力,肯于钻研,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物理教学一定会出现新的世界。

指导老师:张正严

参考文献:

[1]韦炳耀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