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影视作品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6-04 09:37:41

序论:在您撰写影视作品的价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影视作品的价值

第1篇

一、陈设道具用来注释环境

影片场景里的道具元素通常都有一定的信息指向,要让观众相信一段故事发生的场景布置是符合生活逻辑的,那么道具的环境造型就需要做到合理的“像”和“真”,在这方面,要特别留意陈设道具的安排设计,陈设道具是依据剧情的需要而布置在场景中的但未介入剧情的“死道具”。通常有大道具(如桌、椅、床、柜等家具及各种大型物件),小道具(如杯、壶、镜等各种器皿和小型摆设)之分,还有起装饰作用的道具(书画、窗帘、帷幔、吊灯)。它在影片的艺术造型中,主要体现故事的大环境(时代背景,民族色彩,地方人文)和人物的小环境(职业身份,个味,人物关系)[2],藉此使观众在心理上对电影交待的故事背景采取积极介入的姿态,而不至于出戏,伴随着对这些场景空间的破译,观众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预期着动作的开始、发展和结局。简单说,《无人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律师,深陷一片兽性大于人性、充满杀戮和邪恶的无人区荒漠中,在绝境中力挽狂澜拯救善良的故事。律师由贪婪到正义的转变是经过痛苦的厉炼所形成的。导演的这一创作脉络势必要关注到影像的视觉化展现,表现在造型和场景上,一个残酷的远离文明秩序的世界,一个陌生化的远离人类社会的世界在影片中各主要场景的美术设计上均有陈设。

(一)地理环境(荒漠、公路、夜晚)《无人区》

作为西部公路片,那么一开场的环境设计必然出现了戈壁黄沙、烈日当空、动物残杀、绵延公路、空无人烟等造型元素,直观的让观众知晓故事发生的地理大环境,紧接着再通过黄渤的服装造型和捕猎工具,以及警察的邋遢造型和公安吉普汽车向观众交待了罪犯盗猎国家珍禽、蓄意制造吉普相撞、草菅执法人员生命的情节背景,吸引着观众主动参与到影片既定环境之后的故事发展。至此,在最后《无人区》片名出现之前,沙漠、隼、车祸、枪支、血迹、吉普等大小陈设道具的逐一出现已经清晰的向观众传达出该影片主要的信息资讯: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正邪较量的故事,无关感情,只有利益。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无人区公路的大量远景交代,如上所说,本片讲述的主题是律师的自我救赎,心灵回归的旅程,整个故事也是其不断历练不断认清自我的旅程,期间充满了残杀,孤独和痛苦。所以公路应该就是律师的内心,从开始的有一些人为建设的小镇、法庭、酒店、洗车行到后面律师一步步走向自然,最后驱车到空无人烟的无人区,一个无人的陌生异样的公路始终充满银幕,除了几个角色外没有多余的路人和车辆,如此才能传达出心灵旅程这一诗意的情感化的表现。另外影片有接近1/3的片长都是发生在夜晚,故事中三路人马的利益纠葛最终也是在夜晚时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在环境造型中,夜晚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黑暗,人们生活其中彼此看不到对方,更谈不上交流,这势必和影片之前表现的荒漠、无人公路等意象重叠到一起,体现律师自我救赎之路的神秘莫测,于是罪恶在其中肆意滋长,无人逃脱。

(二)故事环境(法庭、帝豪大酒店、夜巴黎加油站)

律师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场景的安排设置,一开始法庭上道貌岸然的玩弄道德和法律,把自己的资料由新锐律师改为著名律师,用碳素笔添加刑事诉讼精彩案例的第99加1个,他把法庭作为自己满足虚荣和名利的游戏场所,假秩序和伪正义充斥着整个审判过程,由代表正义的法官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可以看出这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法庭,而正常的审判长席位、辩护人席位、被告人和证人席位的默然陈设更是衬托出无人区的险恶以及人性的虚伪。在成功为犯罪者洗刷罪名后的场景陈设是一座铁皮搭建的破败不堪的饭店,帝豪大酒店的名称设计可以理解为是律师其人贪婪欺骗伪善的延续,酒店屋顶和墙面的缝隙处透射出一道道光影映射到两个人的脸上,形成忽明忽暗的条纹栅栏,揭示出在这里进行的是一场见不得人的贪婪罪恶交易,这个场景中,两人谈判的桌面上摆放的大块肥肉和骨头也是精彩的小道具设计,它映衬出在这个无人区里弱肉强食的物竞天择。律师由人到动物的转变最重要的陈设场景就是加油站,这里既有产生厄运的诱饵,亦有回归正义的途径。首先是加油站的美术设计:吠叫的恶狗、悬挂的猪肉、废弃的轮胎、奸诈的一家三口、满口谎言的,无人区的欲望和迷失逐一展现,影片正是用这些不期而遇的受挫失控来反衬出律师迷失后的无助,恰如在一片沙漠的旷野中矗立着一个孤独的加油站,突如其来的给人一种威胁感,而这正是影片《无人区》着重要展现和传达的情绪。

二、戏用道具用来结构剧情

电影词典中对戏用道具的定义:“一部影片中为展现事件、刻画人物、渲染环境气氛而设计、选用的生活用具。”[3]由此可见,戏用道具不同于一般物件和布景中的陈设道具的特征,其功用在于它主要不是用来注释环境,而是用来直接地参与剧情以及和人物动作直接地发生联系的,既有修饰人物的外部造型、渲染场景的气氛情绪,又有贯连故事的情节事件、进而深化影片主题的功能。

(一)刻画人物性格

隼贩老大:作为本片第一反面人物,导演为了强调其冷血凶狠,一出场就特写他的一条带着钢架的腿,随后通过一系列摄影技巧,刻意营造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神秘感,直到法庭审判的一刻,观众才看到那张不苟颜笑的“僵尸脸”。这里我们要特别叙述隼贩老大的随身道具———匕首和吉普。匕首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一种尖而薄的冷兵器,但在古代汉语中,“匕”最初用来指代一种取饭用具,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汤匙,匕首携带方便,短小锋利,加之容易隐藏,所以即使在火炮发达的年代,它仍然是军人无法离手近距离搏斗的最有力武器。影片《无人区》中,隼贩老大的匕首第一次出现就是与律师在帝豪大酒店谈判时用来剔肉的,当律师提出要用小轿车来置换诉讼费用时,隼贩老大站起身来,手拿匕首在太阳光下翻转,恶狠狠地看着律师,随后把匕首上的肉末在皮衣上擦拭干净后粗暴的用其拆下车载电话。这一连串的动作设计,凸显出匕首在隼贩老大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用其吃饭,用其做事,更重要的是用其武装自己,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隼贩老大用匕首在背后偷袭加油店老板,从而夺回丢失的鹰隼,为了让律师受到更大的良心自责,他丢弃手枪选择用匕首去结束的生命,由此,匕首在这里再一次完成了其刻画人物凶残狠毒的性格功用。另外,大道具吉普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影片中也超越了其使用价值而成为了隼贩老大连杀三人(警察、加油站老板娘、加油站傻儿子)的暴行工具,凸显其凶残恶狠的兽性一面。:加油站的人物设置是律师心路历程转变不可缺失的一环,而影片的结尾律师也是因为拯救而失去自己的生命,那么导演势必要通过一些小道具编排来揭示其人物性格———用于藏钱的小鱼公仔。余男扮演的角色是被婚托骗来给加油站傻儿子做媳妇的,如果不想结婚,每天就必须上班还钱,她就像一条失去自由的小鱼一样被无人区的欲望罪恶所包围,当她悄悄藏在律师的后备箱试图逃离这猛兽横行的是非地时,仍不忘随时带着小鱼公仔,表面看这是她藏私房钱的地方,深层次看这是她善良本性的表征,当为了救赎律师而甘愿把私房钱全交给了隼贩老大时,小鱼公仔的符号意义就变得惟一化,律师的最后救赎就是因为看到被扔到地上的小鱼公仔(善良的)而得到人性回归。

(二)推动剧情发展

影片中戏用道具一直是组织情节,贯连结构的重要因素,在《无人区》中,正是因为有一些关键性的小道具的交替出现,在一步步推动剧情的发展,从而使这部影片成为叙事学分析的经典文本。首先是啤酒瓶,它是律师与卡车兄弟发生冲突的直接物质实体,正是因为啤酒瓶砸坏了律师的轿车挡风玻璃,才有之后的黄渤扮演的隼贩被撞这一情节,也正是因为卡车兄弟的这一举动,律师才报复性的把打火机扔到了装满棉花杆的卡车斗篷里,随后律师在荒漠中打算用汽油焚烧隼贩时,却因为打火机先前的报复性丢弃而不得不重返加油站,正是在这次购买打火机的间隙,律师再次和卡车兄弟发生了械斗,而趁机钻入律师轿车后备箱这一桥段的设计,直接导致随后三个故事人物线索的交汇:a卡车兄弟的一路追击;b加油站父子的一路追击;c隼贩老大的一路追击(a的结果是卡车兄弟一死一伤,律师落单,隼贩和开车去二道梁子,b的结果隼贩死亡,加油站傻儿子和回家,加油站老板拿着鹰隼去二道梁子,c的结果是加油站傻父子死亡,律师被困轿车,隼贩老大和去二道梁子)。在影片的最后一幕,正是因为在加油站买的打火机被悄悄放到轿车排气筒,律师也得以获救,从而去二道梁子最终和隼贩老大同归于尽。同样是打火机的两次丢弃,一次是作恶惹了卡车兄弟,一次是行善救了无辜的。影片《无人区》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精妙的戏用道具连贯情节,观众才得意充分的感受到其戏剧冲突的天衣无缝。

(三)深化影片主题

影片《无人区》的主题是一个“社会人”的自我心灵救赎。通过由人到动物再到真正的人的转变,讲述了一个披裹着虚伪外壳内心装满了钱权交易思想的“社会人”在无人区这一缺失社会秩序的环境中堕落为一个自私的原始野性动物,随后经过不断的厉炼自我,认清自我,最终为了做一个真正有尊严的人而自我牺牲的故事。那么我们接下来通过影片中关键性的两件戏用道具来剖析这一转变过程。1.眼镜的文化寓意徐峥作为从文明社会来到无人区的闯入者,必须要从一出场就显示出自身与这里的不同:西装、皮鞋、衬衫、领带、手机、眼镜等都是创作者为他设计的彰显其都市律师身份的随身道具。这其中,眼镜这一道具的设计在影片《无人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眼镜除了其视力矫正的医学功用外,在消费文化里,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着佩戴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最宽泛的意义,眼镜是一个人社会阶层高、学问高雅的象征。律师就其属性而言:一是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二是经国家“司法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三是经国家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执业证书的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份职业。影片中,徐峥扮演的律师角色正是带着这一职责走入无人区,本来应该是替冤死的警察伸张正义,惩处罪犯,维护秩序。但其一心想着出名发财,功成名就,不惜违背律师这份职业的神圣责任。因此,在影片中眼镜的一次次掉落、断裂到最后的破碎,正对应着影片人物一步步远离文明、人性堕落的行为举止。在与卡车兄弟的第一次斗殴中,眼镜被打落到地上,出现了裂缝,但律师并没有丢弃,随后当轿车把黄渤扮演的隼贩撞倒在地时,律师的眼镜也掉落在地上,至此以后,律师再没有捡起眼镜,而剧情随后就是律师想尽一切办法决定焚烧隼贩。影片中的另外一条线索也要引起我们的思考,隼贩老大正是借用在事故现场捡到律师的眼镜,从而跟踪其行踪并进而嫁祸其撞死加油站傻儿子,最终影响到警察对现场的错误判断。这样的情节设置,自然对本片主题的理解更多了一层阐释,正是因为律师一开始对罪恶的姑息和对利益(轿车)的强夺,才会在随后一步步的追逐中迷失自我,完全成为被罪恶所利用的一只猛兽。2.佛珠的文化寓意佛珠是佛教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而记数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佛教信众在朝暮课诵和平日念佛、持咒、诵经时,都会在每念诵一句佛号或咒语时,波动手中的一颗珠粒,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计数。除此之外,在当下的消费文化里,佛珠更多的是帮助持用者起到制心一处、熄灭妄想、净化心灵,找回原本无染自在真心的作用。对佛教信众而言,一串佛珠携持在手,自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警醒道念,时时处处展现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对一般的社会大众而言,佛珠还意味着“弗诛”,意思是说,当人们将佛珠佩戴在自己的身上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爱惜生命,爱护生灵。可见在漫长的历史延续过程中,佛珠已经包含有一种高尚的人文关怀。影片《无人区》中,律师佩戴的佛珠第一次出现是在法庭辩护时,当警察被其充满技巧的诉讼语言激怒后说道:事实是什么样,你心里面比谁都清楚。律师为掩饰内心的紧张,把佛珠拿到手上慢慢地捻搓起来,而这时处于被告席的隼贩老大同样为了掩盖心虚,把手铐的链子放在手中慢慢捻搓,这一表现蒙太奇的运用可谓精心独特,邪恶和伪善的沆瀣一气可见一斑。佛珠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公路边,律师准备用汽油焚烧杀手尸体时,行为紧张的他拿出手腕上的佛珠,哆哆嗦嗦的祈求菩萨保佑自己不要留下证据,在这里律师首次暴露出自己身处无人区的恐慌害怕情绪,此时他只能寄托希望于佛主的普渡情怀,这也是导演运用佛珠道具的原始意义。佛珠第三次出现是律师和卡车兄弟在加油站斗殴过程中被扯断的,影片进行到这里,律师已经完全暴露出动物的自私本性,第一次焚烧的中断并没有唤回他的良知,当他毅然返回加油站购买打火机准备再次实施焚烧行为时,其自身已完全的泯灭佛珠所代表的慈悲之心,因此导演选择佛珠在这里断落,随后隼贩老大也借此线索找寻到律师的踪迹。

三、结语

第2篇

(一)励志类型片

这类影片通常着重演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艰难困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的对比,最后通过人物的绝处逢生,点燃生命的希望,起到对观众鼓舞振奋的效果。如《喜剧之王》中,为了演员梦想不断努力的尹天仇,哪怕只是一个不露正脸的小角色,他也有很多种思考和演绎。为了追求演戏他可以不要报酬,只要一盒片场盒饭,可是在最困窘的时候,他连盒饭都得不到,但他依然认真地读着那本视若珍宝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从未放弃最初的梦。如《活着》中,历经抗战和“”折磨的福贵,相继痛失膝下的一儿一女,夫妻俩悲痛欲绝却依然努力乐观地活着。这类情节曲折但结局皆大欢喜的影片,能给努力求学但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们带来振奋感,影片里传递出来的即使在逆境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等待机遇,不轻言放弃等正能量,给了大学生们前进的动力和坚持的激情。

(二)言情类型片

这类影片往往善于营造浪漫唯美的意境、美丽飘逸的场景,加上帅气可爱的男女主角,给人以完全的、美的享受,完全符合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对那种纯纯的、抛弃世俗杂质恋情的憧憬,很受大学生们推崇。同情心泛滥的大学生们会为故事里的相聚大笑,会因故事里的离别而落泪,学会了好好相处与珍惜。也有些言情片为了追求故事的唯美性,会将男主角设计得帅气、多金而专情,女主角设计成平凡的女孩,男生为了女生拒绝众多美女,一掷千金,可以不顾一切,纵然阻挠重重,但终成正果。看起来很美好的故事,却也在无形之中种下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种子。而生活不是童话,很难有童话般的男主角出现,也很难有一夜入豪门的事件上演,这些和影片里内容的对比,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落差感。

(三)喜剧类型片

这类影片在通过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通常有自己的故事主线和想要表达的故事主题。如曾风靡一时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巧合笑料的背后,穿插诸如宝宝为母旅游、商战争夺核心技术等故事,最终体现了友谊、宽容和自我救赎等深刻意义。对大学生们来说从这类影片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也有灵魂上的升华。

(四)动作类型片

这类影片已经从单纯的武打片,慢慢进化为带有各种主题,如警匪、枪战、赛车、暴力犯罪等“多功能视觉片”。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当属《速度与激情系列》,从1到7每一部都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捧。他们觉得主角们炫酷的车技、敢于刺激随性的生活方式、义气的哥们情义、藐视一切的气魄与胆识,都那样充满魅力,渴望亲身去体验、去尝试。虽然故事的主角们都重情义、懂真情,但影片里充斥了暴力、犯罪,主角们甚至是被通缉的要犯,是与政府对抗的危险人物。这些对从骨子里渴望个性解放,渴望刺激,渴望不平凡的大学生们价值观的构筑其实是一个误导,容易诱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模仿、错误的冲动,如赛车、崇尚暴力、叛逆不羁。也有“柔情”系列的动作片,如成龙的《新警察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警察救赎失足孩子们的故事。其中虽有大量武打动作镜头、很多炫酷的高危动作展示,但整个故事充满父性柔情。不管面对的是多么残忍的犯罪手法,作为警察始终没有放弃救赎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实现自我的救赎。这种柔情的动作片,很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在观影的同时,让其收获很多人生道理,使其明白对于武力不能滥用,它可以作为保护自己的能力,但不可以作为伤害别人的武器。

(五)伦理剧情片

这类影片以人伦、亲情等作为故事结构主线,在平常的生活故事里,佐以“仁爱孝悌”、“乐善好施”、“以礼待人”等具有普世价值的伦理观。这些观念也在故事的演绎中自然而然熏陶着观影的大学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处事观。

(六)恐怖科幻类型片

这类影片大多运用想象,配合先进的技术,或是表现灵异的鬼神故事;或是展现各类飞船飞碟外星人入侵;或是展现未来的高科技世界,变异的人种物种;或是演绎智能型机器人拯救世界……如《贞子》,贞子从电视里爬出的那一幕惊悚,成了很多观众不愿回忆起的“阴影”,如《复仇者联盟》创造了一些观众喜爱的变异英雄形象:钢铁侠、绿巨人……据说不久以后蜘蛛侠也会加入其中。他们与常人相似又不相似,他们做了很多人渴望完成的事情。这些满足了大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满足了大学生蛰伏在心底,平凡却同时伟大的英雄梦。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舞了他们敢于想象、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勇气。最重要的是使大学生们能认识到自己的特别之处,特殊的本领,敢于认识自我,承认自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拥有即使超人也超越不了的地方。

(七)灾难战争类型片

这类影片既包含对战争历史的展现回顾,对战争年代背景的放大和特写,还包括对革命前辈们经历的苦难与荣辱,以及在苦难中涌现出来的团结、坚持、勤劳勇敢……美好品格的展现,给大学生们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激励大学生们不忘历史勇于奋斗。如《》中,对历史的忠实重现,艰苦的场景,令人心酸,从艰苦中获得的胜利又令人鼓舞———还有什么坎过不去?想起那句俗语“苦不苦,想想二万五”。还包含了对自然灾害的展示,通过对已发自然灾害的场景重现,或是对未来自然灾害的想象展示,警醒大学生们要爱护资源,爱护环境,爱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环保观念。遭遇自然灾害时,理智而坚强地面对,相信爱,相信奇迹,相信援助的力量。如一度被禁播引起恐慌的灾难电影《2012》,以高超的手法展现了地球末日的场景,逼真又深刻。而这一切都追究于人们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影片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又如《唐山大地震》,带观众再次身临那惨痛的回忆,除了展现灾难的可怕,也展现了面对灾难时全国上下的团结,互帮互助,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以及母亲在危难时刻保护子女的母爱,父亲不放弃寻找被掩埋孩子的父爱,官兵们解救被困群众的大爱,政府的援助,社会的援助,个人的援助……这一切都会在观影的大学生心里留下善于爱的甘露,教会大学生们大爱与博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爱我们至深的父母,学会在突然的灾难面前拥有强大而冷静的心。

(八)治愈系列片

这类影片是近年流行的“小清新”风格,讲述的故事无一例外与青春有关,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山楂树之恋》、《失恋33天》、《被偷走的那五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浓墨重彩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里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的影子,甚至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是爱情,或是友情,或是生活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最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故事里主角的喜怒哀愁,从美好到挫折到百炼成钢,大学生们达到了心灵上的、某些只属于自己的伤口的治愈。那些不愿向他人说起的小秘密,那些压在心底的往事和回忆,随着对影片的观看,慢慢释然,明白很多事。很多以为永远放不下的人和事,随着成长会渐渐销声匿迹,会失去很多,同时也会收获很多,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成长。然后轻装上路,遇见更好的自己。这类影片对于大学生们人生观的树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影视作品和大学生的理想化互利互助

第3篇

一、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合理引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一般来说,品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品味语言对故事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环境描写有所认识,把握并体味小说的意蕴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解读,即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理解。

2.利用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的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3.利用影视作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甚至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以便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4.利用影视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影视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方面存在着优势。如《开国大典》、《任长霞》、《亮剑》、《英雄》、《十八岁的天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中学生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

二、消极影响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功,如果过度引用影视资源,忽视学生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那么语文课就变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影视欣赏课。一节课中如果引入的影视资源过多,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屏幕上,完全没有精力再去体会文本的深层意义。

另外,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会受到极大限制。文学语言本身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远比直观的影视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产生丰富多样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行为个性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文字面前没有形成对文字的感觉,即语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尤其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得较为突出。诗歌是用精炼语言去表现丰富内容的,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添加的,如果用图画去讲解诗歌,学生对图画一览无余,对含蓄美的诗歌失去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就会缩小。因此,展示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

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获取经济利益,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出走、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对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结合语文课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可开设影视艺术讲座,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1.引入影视资源要注意实效性原则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影视资源用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只有所选的影视资源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

2.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

第4篇

记者:作为瑞士龙沙集团在广州建立的全资性投资公司,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沙)自成立以采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行业同仁广为关注。为了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龙沙,请您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历程?

安纲:1995年,瑞士龙沙集团开始进入中国。此后,龙沙集团陆续在中国投资成立了7家公司,分别是: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龙沙有限公司、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广州龙沙研究开发中心、广州龙沙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南京龙沙有限公司和溧阳龙沙化工有限公司。

龙沙在中国的业务活动包括生命科学原料、化学品定制、研发服务、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及咨询服务等。其中,生命科学原料中的烟酰胺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广州龙沙有限公司与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的烟酰胺年总产能为15000吨,接下来龙沙集团又计划在广州南沙,投资建造一座年产能为15000吨的烟酰胺工厂届时,龙沙在中国的烟酰胺年总产能将达到30000吨。另外,我们的化学品定制业务主要专注于生物活性医药成分(API)的开发与生产,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对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需求。在广州南沙,我们拥有完全符合cGMP要求,技术设备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大规模API生产厂而且还运作着3条年生产能力约为1000吨的活性医药成分生产线。在研发服务方面,广州龙沙研究开发中心与龙沙集团分布在瑞士、英国和美国的研发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全球研发体系,积极为医药行业、精细化工及其相关科技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龙沙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记者:正如您在前面讲到的,龙沙的业务涉猎很多领域,那么请问在食品添加剂方面,龙沙的主要产品有哪些7这些产品都具有哪些功效?

安纲:我们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主导产品有:烟酰胺和左旋肉碱。烟酰胺在脂肪释放及碳水化合物合成中作用显著,其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及饲料等行业,目前我们的烟酰胺已经通过Kosher、GMP、BSE、Halal、FDA等认证。而左旋肉碱,这也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种产品。它是一种天然的营养素,能够把脂肪运送至细胞内的“熔炉”――线粒体中,进而氧化而产生能量。左旋肉碱的功效非常广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减肥及运动功能之外,它还具有抗衰老、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提高免疫力、孕妇及婴幼儿营养补充及提高男性生育能力等功能。我们的Carnipure左旋肉碱产品,是采用专利工艺生产的最高纯度的左旋肉碱,其纯度达到100%,并且Carnipure产品在人类营养领域中应用经验已经30多年,绝对安全无毒性,无适应期,无上瘾及依赖症。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贵公司烟碱胺和左旋肉碱对人体的重要功效。那么对于这些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龙沙又是如何进行把控的7

安纲: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龙沙关注的重点,我们的烟碱胺和左旋肉碱都是经过层层的质量安全检测才生产出来的。广州龙沙有限公司的烟酰胺生产线和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的左旋肉碱生产线,都严格按照GMP标准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设计建造,对于工艺卫生、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方面,我们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的程序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此外,我们还设有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常规分析和现代分析仪器,并由经专业培训并获得检验资格的检验人员负责。龙沙所生产的烟酰胺产品从投产至今,产品全部检验合格,从未发生过任何质量安全事故,其质量标准满足国家标准和进口国及地区的要求,得到了全球客户认可。2010年,广州龙沙和广州南沙龙沙又都通过了IS09001及FAMI-QS的全球认证。

记者:在食品添加剂领域龙沙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龙沙在这领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安纲:首先,我们始终与全国大中型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积极推广龙沙在全球的业务经验,并分享市场信息,协助客户在原有或新的领域创造出最大价值。其次,我们积极和国家的权威机构合作,比如国家公共营养中心、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等诸多部门,进行相关产品的质量、功效以及消费者的测试,积极推动大众对新功能型产品的认知和科普知识的普及。同时,我们还致力于诸多新产品和新应用在中国的注册,努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比如,左旋肉碱在运动领域的应用、固体饮料的应用等等。再次,我们积极参与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起草与修订,包括相应的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产业链的安全和有效及可持续发展。另外,一直以来我们都和各大院校、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力争在新产品研发上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最后,龙沙的工程公司还致力为食品添加剂企业提供咨询、设计、施工等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质量体系保证的服务。

龙沙努力做全面方案解决供应商

记者: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前龙沙在中国境内已拥有7家分公司,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发展的角度请您介绍下贵公司的远景规划及下一步的市场布局?

第5篇

关键词 家用计算机 多媒体处理 软件应用

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常称为非线性编辑,指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光盘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列完整的工艺过程。现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以及与模拟视频信号的高度兼容,并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领域。目前基于PC平台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等。

1 系统组成

1.1硬件组成

在系统中需要使用的硬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心处理设备:专用计算机

视频素材形成设备:影视专业摄像机

图像素材形成设备:数码照相机

音频形成设备:录音机等

专用设备:扫描仪、打印机等

1.2软件组成

操作系统:Windows

音频处理软件:CakeWalk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综合处理软件:Photo2VCD,Nero,我形我素等

2 功能分析

家庭电影视频制作主要有4个过程:采集、合成、增加特殊效果和输出在Premiere中可以把各种不同的素材片断组接、编辑、处理并最后生成一个AVI或MOV格式文件。

1、确定视频剧本和准备素材数据文件。

2、启动Premiere系统,打开剪辑(Clip)子窗口进行素材的浏览和定义,用项目(Project)窗口记录素材和以后的编辑操作。

3、将素材逐一排列在构造窗口的轨道上。如果需要在两段素材间加切换或过渡特技,此时要将两个素材分别放置在视像的不同的A或B轨道:对静止图像要设置持续时间。

4、定义切换特技效果和参数。

5、利用剪辑(Clip)菜单中提供的滤波器对视像序列进行特技处理。

6、利用标题(Title)窗口和标题菜单生成标题文件,该文件数据包括文字和几何图形。

7、为视像配音,将声音素材片段置于建造窗口的声音轨道道上,调整效果和同步位置。

8、预演,修改和调整。

9、保存项目文件,防止意外丢失已有的操作状态。

10、视频(Make Movie)。首先进行编译参量设置,而后进入编译。生成AVI或MOV文件。

2.1硬件功能

目前使用的家用计算机均具有较大的内存和较快的CPU,安装有声卡等多媒体硬件,配置稍高一些的家用计算机还具有图形3D卡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笔记本计算机上有一个视频接口-1394口,而这种接口在台式计算机上不是标准配置,需要再单独安装一台1394卡。1394接口的主要作用是直接接收摄像机的视频输入信号,目前市场上的数码摄像机及视频处理软件均支持这种接口的工作。

DV摄像机的主要功能是捕获视频图像,其生产厂商、型号、样式很多,所具备的主要功能也接近:照相机主要完成静态图像的获取,数码照相机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入到计算机,普通照相机的图像需要使用扫描仪才可以输入计算机:录音机完成音频素材的采集,在形成音频素材时可以使用传统录音机,也可有计算机声卡上连接麦克风,进行音频输入:扫描仪的主要功能是将图片、图像信息输入计算机,为下一步使用做好准备。

2.2软件功能

Windows:是系统软件,为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提供全面支持:

CakeWalk:是一个用于编辑、制作音频文件的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以制作单声部或多声部音乐,可以在制作的音乐中使用多种音色。该软件可用于制作MLDI格式的音乐。用户可以方便的制作出规范的MLDI文件:

Premiere:是一种将视频和音频制作合为一体的非线性音视频编辑软件,可以完成音视频编辑合成、字幕创作、片头制作、MTV制作等功能:

PhotoShop:是一种平面设计软件,它具有强大的绘图、校正图片及图像创作功能。该软件主要完成对由照相机形成的图片的编辑加工工作,如进行修复、特效处理等:

Photo2VCD:可以把图片连同配音制作形成VCD文件(MPG格式),这种文件可以由刻录软件处理形成VCD或DVD片,在家庭VCD机或DVD机中播放使用:

Nero:一种刻录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以在刻录机上形成VCD或DVD盘片:

我行我素:一种视频输入、处理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1394接口,从DV录像机上获取图像信息:

3 系统构成

基于上述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家用计算机多媒体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

4 使用流程

第6篇

《崛起》由丁黑执导,宁静、张博、邢佳栋等主演,讲述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魏冉、白起、范睢辅佐下,弱六国、纳九鼎,拉开多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大幕的故事。据CSM52城数据显示《崛起》收视率0.948%,市场份额2.78%。豆瓣评分8.8分,截至2月28日该剧在视频网站上的播放量合计超过2亿人次。

《大秦帝国》目前已播出三部,前两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豆瓣评分分别为9.1和8.7,可以说《大秦帝国》系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而这与其对品质的一贯坚持不无关系。

十年只做一部历史

《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大秦帝国》总制片人焦阳告诉《综艺报》,《大秦帝国》系列在剧情上承接关系紧密,预计将用五部200集完整呈现“大秦”整体历史风貌,为使《大秦帝国》系列风格始终如一,焦阳专门成立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10年只做一部历史”。

《大秦帝国》系列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部从秦视角来展现战国大争之世和秦国崛起之路的历史正剧。整个系列描绘了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130多年间,秦国通过不断的求变求强、从“天下卑秦”的弱小诸侯国一步步崛起为超级大国并最终统一华夏的史诗,焦阳说:“目前我们已经用了10年时间,拍摄完成并播出了三部,余下还有两部等待拍摄制作。在这种体量篇幅跨度下,艺术创作是有困难的,不管是从叙事角度还是实际拍摄表演来说,都是考验。”

为了兼顾历史真实与故事情节,创作团队在内容上反复推敲。营销部负责人陈女士表示,“历史正剧也是讲故事,不能绝对按照历史事实一板一眼拍摄,这样的拍摄就成了‘记流水账’,所以在剧集叙事角度上更多考虑了整个历史故事的架构和观众的接受度问题。” 为了不影响剧集整体的框架比例,在不改变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大秦帝国》创作团队对内容作了符合事件发展脉络的调整。比如,在真实历史中,宣太后是中年遇到义渠王,随后又杀了义渠王灭了义渠国,按时间排序本应将这部分内容放在《崛起》中,但是片方经过慎重考虑,《崛起》的主线是秦昭襄王嬴稷,宣太后的情感占得篇幅过大会影响到整部剧的谋篇布局,所以将宣太后和义渠王的相见提到了青年初恋时,放在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表现。“这是在不影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该剧进行二度创作和艺术加工,会使整个系列看起来更加流畅统一。”

除了内容,《大秦帝国》系列在演员挑选上也费尽心思。从《裂变》中的侯勇、王志飞、高圆圆,《纵横》里的宁静、富大龙、喻恩泰到《崛起》中的宁静、张博、邢佳栋,演员都是公认的实力派。陈女士特别提到了邢佳栋,因为原本饰演《崛起》中男二号白起的演员出现变故,不得不临时选用邢佳栋代替。因为白起是剧中的主要角色,为了不影响整剧的品质, 白起独自一人的戏全部补拍,而另一些和其他角色在一起的蛟蚨用后期制作技术,将其“补”进去。

该剧在制作上注重对历史的高度还原,比如,剧中服装材质多采用麻布,而非视觉上更加华贵的丝绸。焦阳解释,因为当时生产力较低,丝绸的量很少,所以只穿在衣服里面,外衣即使有丝绸也多为点缀功效。片中将士的盔甲也是按照历史还原制作的牛皮盔甲,一身盔甲重达30斤,“演员穿上后身体被牛皮盔甲架起来,自然而然透出了士兵应有的气势。”

在战争戏的制作上,该剧花费较多心血,据片方透露,剧中的长平大战是一场借助地形展开的战争,参战方有秦国数万之众。很难用电视语言完全展现,所以在拍摄中一再改动。“白起后期制作的戏份加上战争戏需要特效的内容总计200多分钟,可是全部制作完毕却用了整整14个月,比整部戏的拍摄时间还长,把4个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马翻,很多人在后期间打地铺休息。”

宣传借力新媒体

除了对品质的坚持,《大秦帝国之崛起》也开始顺应时代潮流借力新媒体营销。

陈女士表示,第三部在宣传推广上做了更充足准备。作为一部不走媚俗、浮夸路线的历史正剧,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并有“真粉丝”做“自来水”,与该剧及时调整宣传策略,深入挖掘剧情,善用新媒体推广分不开。

“《崛起》整个营销团队是新搭建的,都是个性鲜明的90后,新媒体的宣传策略就是用贴近年轻人的宣传方式去推广这部剧的优质品质。”陈女士表示,整个营销团队回归内容本身,将剧集反复观看、研究,希望能够发掘出更多细节用于宣传推广。“这些90后很多不是专业出身,但是他们却能够从年轻观众的视角找话题做物料,将剧情中更多好玩有趣的东西和网友交流互动。”

第7篇

尽管每一部影片所展现的文化形态、内涵各有不同,但其中包蕴的文化阐释价值有些则又是共通的。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均表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在选材、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标新立异。作品的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都比较强,注重人物内心表现,探索民族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从电影本体出发,努力建构独具民族内蕴和民族形态的文化模本等等。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例子表明,不论是什么电影,也不管是哪位导演的作品,在文化阐释价值的构成中,必然有一些共通之处。概括说来,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俗学价值

最常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通过观赏一部影片,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某个时代、地区、民族的民风和民俗。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有两个倾向,一是眷恋故乡,对本土文化有特别的亲近感;一是向往远方,对异域文化有特别的新鲜感。愈是民族的也愈是世界的,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片往往容易得到各方的青睐,这也是中国影片屡获国际大奖的重要原因。而人们喜爱观赏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能经常地、直观地接触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不同风情。

阐释民风、民俗主要通过影片特有的环境、道具、布景以及不同民族演员的服饰、歌舞、语言等展开。如美国影片中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英国影片中荒凉寂寥的庄园城堡、拉美影片中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阿拉伯影片中广阔无垠的瀚海沙漠等等,这些都让观众一下子就进入了特定地域民族的特有文化氛围之中。再如日本人的和服、美国人的牛仔服、欧洲人的燕尾服、中国人的长袍马褂等等几乎都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还有印度和日本影片中的歌舞表演,中国影片中的腰鼓、“颠轿”和信天游,美国影片中的“淘金”浪潮,欧洲影片中的“决斗”情结,无不传递出各具时代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当然,电影作品的民俗学价值还只是文化阐释价值中的表层价值。

二、社会学价值

电影作品中所包蕴的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内涵,也是影片中常见的文化阐释价值。这些文化价值作为内在层面的文化形态特征,往往存在于影片的内部结构中。如历史事件、政治风暴、社会习俗、民间传说等等,常常成为一些影片的整体构架,从中可以阐释出极为丰富的文化价值。《拯救大兵瑞恩》、《罗生门》、《》、《茶馆》、《泰坦尼克》、《无头骑士》等等都是生动的例证。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公民凯恩》更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影片是根据美国实有其人的亿万富翁、新闻大王威廉·伦道夫·哈斯托的生平事迹创作的。它陈述了新闻巨子凯恩作为“大国民”精神风貌,并且由这个人物扑朔迷离的命运概括了人类前史时代的深刻命题:资本与人性的冲突以及人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异化。是资本这个怪物打破了幼年凯恩的平衡,资本的教育代替了母亲的抚爱;是资本这个怪物在养成了凯恩作为社会人的才干的同时,也激发了他对资本的贪婪。他的巨大财富的累积,是以牺牲人的良知和人的情感为代价的;也是资本这个怪物使凯恩承受着现代声色犬马生活的辉煌,同时也彻底地撕毁了他在人的生活中的全部温情。凯恩拥有资本和现代生活提供的宏传版图,但他却失掉了人最美好的东西和最基本的享受。他没有爱人,也失去了朋友,他是孤独的,生前如此,弥留之际也不能免,他的那句般的“玫瑰花蕾”,显示了他的心灵上的疲惫,同时也是心灵的自觉。它发生在凯恩相对远离现代生活的时刻,并且联系着他尚未涉足现代生活的孩提时代,因而带有特别的催人沉思的力量。凯恩的形象呈现着一种全新的沉思的浓度,几乎也是他生存的那个国家巨大历史矛盾的回响,从中观众几乎可以完整地了解到“凯恩时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三、生命学价值

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价值(特别是人生价值)是电影文化价值中较为深层,也较为重要的阐释价值。草长莺飞,虎啸猿啼,生命的踪迹无处不在。“生命之树常青”,而体验生命、思索生命、张扬生命,也是电影艺术魅力的源泉。生命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盈于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中。如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动物影片《熊》,由一只小熊担任主角,以一只大棕熊为最佳配角,再加上两名猎人,组成了全部演员阵容。影片用拟人手法,始终以小熊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为主线,通过小熊那些颇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把观众带入大自然中。摄影机展示的完全是熊的视野和范围,观众在欣赏到一幅幅平时不易接触到的自然景象的同时,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丰盈,进而领会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合谐是多么美丽又是多么重要。但电影由人创造,并因人而存在,其中心必然是人的生命形式和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美的,只有充满生命的人才是美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电影艺术只有与人的生活、命运紧紧联接在一起,才能叩响出生命的感觉,探寻到生活的意义。

透视生命,首先要展现人的生存方式。好莱坞影片精心描述了一种高度现代化和“理想化”的北美生活方式:文明、舒适、温情、浪漫……男主角正直幽默,女主角能干漂亮,由此构成了对亚洲广大青年观众的强大吸引力。与此类似,我国《黄土地》、《老井》和《爱情麻辣汤》、《没事偷着乐》等影片分别展示了传统的中国农村生存方式和现代的都市生活方式,因而引起中外观众的强烈兴趣和深刻关注。生命体验更多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人像克莱默夫妇、贫嘴张大民一般地“活着”,活在窘迫困顿中,活在鸡零狗碎中,活在嘈杂拥塞中。高明的电影叙事和观赏正在于滤去浮动的烟尘,聆听生命真实轻微的音色。有时生命体验也存在于罕见的突发事件中,特别是在面对巨大生存挑战的灾难时,人的生命意义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在一瞬间闪现出剧烈而灼人的人性光辉。如《地震》、《龙卷风》、《活火熔城》、《天地大冲撞》等展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和坚强不屈;《泰坦尼克》、《紧急迫降》、《恐怖地带》等则充分展示了人在技术社会里对不被自己了解或控制的技术灾难的恐惧无助和劫后余生的生命体验;《现代启示录》、《猎鹿人》、《细红线》、《辛德勒名单》、《发条桔子》等则向观众展示了人的生命在人为的灾难(如战争、暴力犯罪)面前既是无比脆弱,不值一钱,又是弥足珍贵,至高无上。人类的生命价值正是在生存形式的变幻中不断得到实现和充实,人活着不管是享受生命,还是含辛茹苦,都是生命之光的闪耀。

论文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来自

对每个具体的生命过程而言,浅的是人生的表象,而深的是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始终是电影创造的核心,对生命感觉的捕捉,经常表现为对情感的凝聚与剖析。电影叙事以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方式为主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将心比心,以情动情,是沟通创作者和观众心灵的最有效的途径。“如果充分意识到情感意味着意识到它的全部独特性,那么充分表现情感就意味着表现它的全部独特性。”(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6页)当人的内心隐藏着旋转运动的情感潜流时,当情感在相反的两极——欢乐与悲伤、希望与绝望、真诚与虚伪之间持续摆动时,电影让观众看到了人类灵魂的最深处。《雨人》中的兄弟情深,《城南旧事》中的淡淡乡愁,《广岛之恋》中的复杂恋情……或甜蜜或苦涩的种种情感,虽然是一时一地的故事,却似一只弓拉动千万人的心弦,唤起了萦回于每个人心头的思绪。无论是“大江东去”,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要表达的是永恒的情绪或意志倾向,即便是微山浅水,也能于细微处见出广博,化瞬间成为永恒。因为“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体,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回响”(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75~376页)。

电影中的生命意蕴、人生价值是电影文化阐释价值中最易与观众产生交流和共鸣的部分,观众观赏电影,通过经历影片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品尝影片中人物的酸甜苦辣,体味生活的欢愉和艰辛,以达到认识自身、珍惜生命、善待生活、完善人生的理想境界。一部《泰坦尼克》,让多少人为之感伤,为之感动,为之莫名的惆怅和振奋。既有爱的甜蜜,又有恨的痛苦;既有生的欢愉,又有死的伟大。大难来临时的人生百态让观众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愈是美好的事物,当被破坏的时候,就愈具有悲剧的力量。电影中上演的一幕幕“悲剧”把观众,甚至把人类的整体生命价值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峰。

四、哲学价值

电影作品文化阐释价值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深刻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哲学价值。电影能唤醒个体生命的感觉,更可以使艺术成为超越生命的有限而获得无限的中介。追求永恒、普遍与无限,追求艺术创造的哲理化,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也是现代影视艺术的总体趋向。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哲学和艺术都是升华现象,艺术在追求升华的进程中往往就获得了哲学品格。同样是对战争的反思,《广岛之恋》和《现代启示录》就超越了一般的侵略与反抗、失败与胜利、怯懦与英勇的简单对照,而深触到战争背后人性的永恒主题。一部绝好的惊险片素材,却引起了黑泽明对人的思考,引出了发人深省的《罗生门》。安东尼奥尼曾表示:“我的影片源自我的情感,同时对应我的生活阶段。”(S·查特曼《安东尼奥尼在1980年》,载《世界电影》1999年第1期,第236页)然而他的作品却让东西方观众在个体中看到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面影。只有关注整个人类的共同问题,才有可能引起普遍的共鸣;也只有穿透生活的表层,努力揭示出人类生存状态的本质,才能使作品走向永恒。人,是艺术的宗旨,也是哲学的根本,而哲学意识赋予作品穿透时空的无穷魅力,也因此成为品评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话语。

电影作品的哲学品格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及其生存处境的理性思考。聪明的俄底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作为谜底的“人”,却成为人类更难回答的问题。“人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又是谁?”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直到今天,这些形而上的命题被反复追问。电影艺术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对人、人存在的本性、人的内在与外在困境的探讨。电影史上那些深刻与永恒的杰作都是创作者们以深邃的目光关注人及人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结果。美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总是将探讨人、人性、人类未来的命运等哲理化命题放到创作的首位。其中《奇爱博士》《二一年太空漫游》这两部描写未来的影片,更可以看作库布里克关于人类未来的哲理化思考的升华。英年早逝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被誉为欧洲“最有独创性、最有才华而又最无顾忌的导演”之一。尽管人们试图从政治、宗教等各个层面上解读他的电影,然而他那自省的目光始终超越政治、宗教和社会学层面,深情地注视着现代社会中破损的个体命运。如在他的堪称“天鹅之歌”的杰作《三色:蓝、白、红》中,他抛开政治、社会、宗教乃至艺术的层面,深入探讨“自由、公平、博爱”这些人类的生存原则在个人生命层面上的巨大意义。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来,真正的爱情是广博无私的,能使人高尚的,但错误的爱情足以让人遗憾一生。人世之爱好比一个个切成两半的苹果,只有找到切下的那一半,才能相合无间,用别的半个苹果来代替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没有遇到真正的对象的人也不必因此封闭人生。基耶斯洛夫斯基是运用电影进行人生哲学思考的为数不多的当代导演之一。同样出于对人的思考,对人存在的可能性的探讨,中国有了深沉凝重的《黄土地》,有了自由奔放的《红高粱》,有了气势磅礴的《霸王别姬》……有了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但应当承认,在我国每年为数众多的电影创作中,真正能跳出政治、道德等框架,让观众通过银幕眺望人生万象,在短时间内感悟直接的生存哲学的力作,可谓凤毛麟角。注重使命感的中国电影在追求哲理化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

五、宗教价值

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宗教价值也是值得关注的较为重要的文化阐释价值。人类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艺术和宗教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同构统一性。两者以其对人类生活的晦暗性的洞烛、突破与超越,激情满盈地传达了一种普遍性的东西,从而改变了围绕它的人们,把人们纳入一种秩序之中,进入一种神圣的意义领域。人类通过艺术和宗教不断提供的全新意义模式共同展现被创造的知觉和意义构架,解释其经验并规范其生活。宗教不仅成为艺术孕生的母体与土壤,而且直接与艺术创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艺术发展的无可争辩的因素。电影作为一门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各项成果迅速发展起来的最年轻、最现代化的艺术样式,同样也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在长期的艺术发展历程中,艺术宗教化非常突出,广义地看,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无宗教的,而电影作为借鉴并容括人类艺术文化各种经验的综合性艺术,无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留下宗教文化的痕迹。另一方面,电影艺术的思维模式(包括创作思维模式和观赏思维模式)和宗教的思维模式有共通之处。电影是影像的艺术,面对影像的电影创作者(包括电影观赏者)对影像的偶然性、可能性、开放性以及纷至沓来转变流动不可遏止的一切,收视反叫,耽思傍讯,在体味和知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韵的同时,也会生出“终不许一语道破”的模糊感受与“无言之美”。这种创作和观赏中的模糊性、神秘性,散发着深沉的宗教感。电影艺术家和观众就有可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独特的“影像”话语,独力阐释自己的经验,得出与宗教相似的有关世界的结论,特别是对生命与神秘之物的沉思、顿悟、揭示,是与宗教(至少是亚宗教)感情和宗教经验的理解相联系的。以至于有人将到电影院观赏一部电影也比作是举行一次宗教仪式。

观众通过观赏电影,特别是观看宗教题材或与宗教相关的影片,可以看见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觉察的东西(否则他们便不会知道他们需要它),发现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构想的东西(否则他们便不会知道它已经丧失了,或者当它被发现时,也不能够认出它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看见他们至今不能看见的东西,甚至发现他们还没有构想的东西。例如美国环球公司1988出品的影片《基督最后的诱惑》,这是一部探讨耶稣在成神过程中的内心世界的影片。影片从耶稣当木匠为罗马人制造用来处死犹太人的十字架开始,后来,耶稣的灵魂得到净化,开始直接与上帝对话,又在沙漠中修炼40日,得到了惊人的神力;最后他得到神的昭示,应以牺牲自己来换取神对世人的拯救;他为了成为一个救赎的英雄,让犹大出卖自己。但是就在他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即将成神的时候,发生了幻觉。他在幻觉中得救,结婚生子,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直至垂垂老矣。在他行将就木时,犹大前来指责他的背叛行径,此时他才幡然醒悟,并且发现他仍在十字架上作着最后的成神努力。通过观赏该部影片,观众看到了神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需要神的拯救;也发现了神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人自身修炼而成,神就是人;不尽于此,影片还进一步揭示出,神虽然是一个神,但他并不想成为一个神,人就是人,人也不想成为一个神。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需要有一个神,需要有别人来做他们的神。神不是本身性的,神不过是一种消费性的和权谋性、策略性的存在。神不是由于本身而伟大,神只是由于人的需要才伟大。当人有一天不需要神的时候,神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这一点是对以往的关于神的观点的一次颠覆,揭开了“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纱,为人类自身的自我反省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贡献。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但是正如艺术与宗教具有“无言之美”,观众对电影文化中宗教价值的阐释也是很难的。大多数影片蕴含的宗教价值往往与生命价值、人性价值、哲学价值交织在一起。即使是宗教题材的影片,也往往借宗教的外衣传递更为丰富的内在的人文价值和哲学价值。如韩国电影巨匠林权泽拍摄于1981年的影片《曼陀罗》,虽然以佛教为背景,但究其实,它在本质上体现的仍然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拍摄《曼陀罗》时,导演林权泽明确表示,不是要拍什么宗教电影,因为他对佛教并不关心,也不相信宗教,他只是读了《曼陀罗》的原作后,觉得这是一个最适合将其感受附于画面中的故事,那种为了实现理想而独立奋斗直至殒身不恤的执著过程竟是那样美丽,他相信能打动他的必能打动观众。《曼陀罗》以守戒苦修的法云和放荡不羁的知山进行对比,两个修行方式不同的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大彻大悟而去。影片中知山走的似乎是大乘佛教的路,他不是闭门苦参“瓶中之鸟”如何解脱,而是投身世俗救度众生。在被政府封锁的小岛上帮病人洗澡,替穷人要饭,为逝者念经超度。在他的身上隐约透露出“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誓不成佛”的崇高信念。但知山似乎又是一个徘徊于欲望和虚无之间的凡人,直面的勇气常常被无尽的欲望吞没。影片通过熟原僧人之口转述他的救度行为,都通过闪回将他的爱情故事(也即他对欲望和虚无的斗争)以影像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样安排显然是导演有意削弱他身上的宗教性而突出人性的挣扎。知山像推着滚石的西绪弗斯一样永远无法达到解脱的山顶。知山酒醉后坐化在冬日的山路上,未完成的佛像和他额上深刻的岁月之痕,隐隐透出的遗憾之情,在暗示他未能真正得道。而法云由于母爱缺失造成的心理创伤十几年来始终不能释怀,“瓶中之鸟”即是法云受困的心。他期望通过不断压抑自己的欲望来得道,而事实上无论是逃避还是肉体上的酷刑都不能对其有所帮助。只有当这两个看似对立,实则相反相成的人物思想最终融合时,通往解脱的门才会轰然洞开。法云在焚烧知山遗体时体会到知山的勇气,终于下山寻母,与母亲见面后安详离去。影片定格在一条无止境的道路上,与片头近两分钟的道路的长镜头遥相呼应,起到了喻示主题作用,求道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法云依然会坚定地走下去。观众在影片中体会更深的是知山、法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文精神,佛门戒规、禅门公案都只是对这一精神的点缀。《曼陀罗》确切地说是一部“人”的电影,而不是“佛”的电影。(参见吴丹《宗教外衣人本内核》,载《当代电影》1999年第2期,第116页)

一般来讲,文化价值是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在内的总体化的价值属性,因而,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除了上面提到的民俗学价值、社会历史学价值、生命学价值以及哲学价值、宗教价值之外,还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等,电影文化自身的丰富性也为观众阐释电影文化价值提供了丰富性。正因为电影作品具有丰富的可供阐释的文化价值,方才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当代奇观:在电影诞生刚过百年的短短时间内,观赏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也最平常的生活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