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7:40
序论:在您撰写秸秆市场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长期疗效 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13-01
肝内胆管结石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差的外科良性疾病之一。对肝内胆结石患者的危害也较强。严重时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是临床上导致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以上的结石,疾病发作时常常会因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以及复杂的解剖位置常常会导致病情复杂,难以开展有效的手术治疗[1]。此外,肝内胆管结石病程长,反复发作,手术难度大,残石率高,给外科治疗带来了挑战。选择能够取尽结石、疗效较高、较合理,能减少残石率、防止复发的手术方法,一直成为外科医生努力和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0例,比较了保守治疗方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切除术以及肝胆管肠吻合术4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60例,其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天-10年。平均病程为3年。其中,有36例患者进行了1次以上的手术治疗,有12例患者进行过2次以上的手术治疗。胆管炎发作的患者有110例。结石部位分布于左外叶患者有40例,占25.0%,左半肝患者有80例,占50.0%,右后叶患者有16例,占10.0%,右半肝患者有24例,占15.0%。
1.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组患者有16例,占10.0%。主要进行非手术治疗,给予口服肝胆结石片治疗,每次7片,每天3次。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或者患者拒绝进行手术的情况。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组患者有24例,占15.0%。可经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并联合T管引流来进行,主要适用于患者难以耐受较大的手术的情况。肝切除术组患者有80例,占50.0%。主要进行肝段切除并联合T管引流来进行。肝胆管肠吻合术组患者有40例,占25%。主要进行肝胆管肠吻合口取石,主要用于结石分布广泛的情况。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对患者进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8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以下标准评价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1)优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结束后再无明显的腹痛、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2)较差: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结束后腹痛、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仍有发作。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经随访观察,保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50.00%,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组的优良率为66.67%,肝切除术组的优良率为93.75%,肝胆管肠吻合术组的优良率为80.00%。手术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
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情况表(例,%)
此外,160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死亡,死亡原因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呼吸功能衰竭、膈下感染等。有20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并发症,其中,肝断面胆漏患者有3例,伤口感染患者有14例,腹腔感染患者有3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和或消失。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疾病的临床特点为结石会沿肝内进行病变按胆管树分布,并通常会合并多出胆管的狭窄,而狭窄又极易造成胆汁淤滞,反复的胆道感染,这是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严重时还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成为胆管癌。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其治疗的困难之处在于结石无法彻底取净、由于肝内胆管狭窄常会导致胆汁引流不畅、造成结石复发等。单纯的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或联合T管引流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术后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以上难题常规的取石术难有显著的效果。目前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彻底及安全的方法[3],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肝切除是以肝段为标准进行严格规则性的切除,可以完整切除病变的胆管及其引流的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清除结石,还可以解除了胆管狭窄问题,保障了胆道的通畅。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治疗具有较高的优良率。此外,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肝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如果术中能够有胆道镜的配合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探明胆管狭窄的部位,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胆瘘的发生。
此外,尽管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明显提高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的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间,择期手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时,还要综合综合、灵活运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等方法,术后还要积极联合消炎利胆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建华,625例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术式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6(24):97-98.
[关键词] 干化学; 参比液; 试剂干片; 参比液导管; 推片尺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82-02
干化学分析又称干试剂化学分析,是将液体样品(血清、血浆、全血、尿液等)直接加到试剂干片中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方法[1]。美国强生VITROS 5.1 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就是采用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为更好的方便患者,将这台干式生化分析仪在2008年2月安装于检验科,经1年多的临床应用,该仪器的性能稳定,结果准确,得到大家的认可。由于该仪器试剂成本高,其他医院均为急检用,日常用量不是很大。而我院是普诊、急诊并用,用量是其它医院的3~4倍。随着使用量大且时间长久的应用,仪器故障也就随之增多,现将本人在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易发生的故障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故障1
1.1 现象
参比液检测不通过,钠离子结果偏低。
1.2 分析
(1)参比液应用时间长久,内有杂子;(2)参比液圆盘盖周有结晶;(3)吸参比液导管内有堵塞物;(4)在吸参比液导管接口处有沉积物。
1.3 处理
离子结果偏低时,参比液内的有效成分减低,此时要及时更换参比液,更新后的参比液,连续应用不能超过3天。同时一定要用蒸馏水清洗参比液盖周的结晶,再用无水乙醇疏通吸参比液导管及吸参比液导管的接口处,并使吸参比液导管内和吸参比液导管接口处的乙醇彻底蒸发;不能用水冲洗,因用水冲洗后,导管内易留有水滴,造成参比液检测失败。
2 故障2
2.1 现象
仪器检测途中,显示某一项试剂干片不存在。
2.2 分析
从冷藏室或冷冻室内取出的装试剂干片的试剂弹夹放置室温的时间不够。温度偏低,空气中的水分将吸附在试剂弹夹内的试剂干片上[1],使试剂干片间粘合紧密,试剂干片弹出受阻。
2.3 处理
装试剂干片的试剂弹夹从冷藏室或冷冻室中取出使用前,必须在室温放置一定时间,使试剂干片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安装试剂干片前将装试剂干片的试剂弹夹上下左右敲打,使试剂弹夹内的试剂干片之间松动、舒散。
3 故障3
3.1 现象
推片尺不到位,卡片。
3.2 分析
(1)由于试剂弹夹中的试剂干片经推片尺的反复推动,导致试剂干片上的试剂残渣遗落在试剂弹夹与孵育盘的通道处及推片尺的条纹勾上,造成试剂干片不能正常推到指定的位置,导致推片尺移动不畅;(2)试剂干片出口处传感器、推片尺出口处传感器不敏感,表面上有灰尘。
3.3 处理
抬起机盖,松开螺扣,拆下推片尺,用蒸馏水浸泡5~10min,再用无水乙醇清洗推片尺,清洁试剂弹夹与孵育盘通道处的试剂残渣。用棉签蘸少许无水乙醇轻擦传感器,每周清理1次为佳。
4 故障4
4.1 现象
多个样本中的同一项目,检测结果相同。
4.2 分析
试剂位置装错,张冠李戴。
4.3 处理
检查试剂批号,重新安装。
5 故障5
5.1 现象
谷草转氨酶不检测。
5.2 分析
(1)试剂干片在弹夹内粘合紧密;(2)试剂干片剩余量少,弹夹内顶杆顶不到位;(3)该试剂批号未定标;(4)仪器环境的温湿度不合要求。
5.3 处理
经过排查,只有环境温湿度不达标。东北地区夏季雨多,湿度较大,已超出仪器规定的1仓38%和2仓18%左右的范围。更换干燥剂,使环境温湿度在正常范围,仪器便正常测出此项结果。由此得出,干化学虽然可以控制反应孵育箱及试剂干片的温度。但是,由于它的试剂溶解所用的水分主要来自于待测标本,而待测样本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往往能左右化学反应的温度[1]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干化学生化反应都必须严格控制仪器环境的温湿度。
总之,仪器故障的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但影响工作,还会干扰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如果我们日常工作中,注意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不但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还可节约不必要的开支,达到为患者快速提供准确数据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介损实验;异常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电气化的发展,电气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设备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设备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其中高压电气试验是对设备电气参数以及主绝缘检查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介损实验,可以判断电气参数以及主绝缘状态是否满足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介损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实验现场磁场、试品脏污情况、电场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实验结果异常,这就需要在结果异常发生时,有关人员结合试验现场的情况,结果异常原因进行分析。
1 电流互感器介损实验异常结果介绍
某变电站进行主变压器定期检查期间,对主变压器2号母线上的全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试验,其中对一组油侵式电流互感器进行试验中,其结果发生异常,异常数据如下表(表1)所示:
表1 电流互感器试验结果
在上诉试验过程中,为了增加检修安全系数,降低检修工作的工作量,子啊进行实验过程中,电流互感器的刀闸、开关等连线不予与拆除,并且互感器两侧不进行接地处理,只是保证互感器的开关处在分闸状态。利用抗干扰的介损测试仪,将其高压输出端接到电流互感器的高压引出线。本试验采用的测量方法是正接法,测量电流互感器一次电容屏间的电容,在测量过程中,杂散电容没有接入高压端,所以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 实验结果异常原因分析
由于不确定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试验结果异常,所以对异常原因分析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测试的电流互感器外观进行观察,发现互感器的外观密封性良好,没有发现互感器进水、受潮等现象。这就可以排除设备
受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在不改变试验条件的前提下,重新进行电流互感器的介损实验,所得结果与表1 中的数据基本吻合;
(3)保持原来试验条件基本不变,只改变试验电压,再次进行介损实验。
通过上表中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通过互感器外观观察,排除了电流互感器受潮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不改变试验条件下重新试验结果与原结果吻合,B相、C相结果合格说明了测量仪没有问题,排除了仪器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3)擦洗瓷瓶后的试验结果与原来的结果基本一致,所以也可以排除互感器表面脏污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将实验电压改变后试验结果与原来的结果也基本一致,也可以排除试验电压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改变高空接线钳位置后,试验结果异常现象更加严重,说明试验结果受接线钳位置影响很大,通过对现场观察发现,接线钳处有烧损现象,互感器A相引出线氧化严重。然后将接线钳拆除,直接利用测量仪对互感器的高压端进行测量,进行再次介损试验,发现结果正常合格。
通过对本次试验结果异常分析,分析出了由于高空接线钳位置与试验结果影响较大,从而进一步的分析出,引起试验结果异常的原因是由于接线钳与引线之间存在接触不良现象。
3 提高介损实验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本次介损实验结果异常分析,提出了提高试验结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1)由于进行电流互感器介损实验,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果发生结果异常情况,不能立即认定结果不合格,需要进行结果异常分析。
(2)如果介损实验结果中,出现电容小,但介损较大情况,需要检查试品与测量线之间是否存在接触不良引起电阻增大情况。
(3)进行电流互感器介损实验,有时还需要对试品表面进行打磨,避免出现试品与接线之间接触不良,影响试验结果。
4 总结
电气设备的电气试验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常规检查项目,其中介损试验是电气试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流互感器介损实验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所以当试验结果出现异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验现象的情况,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本文根据电流互感器介损实验异常分析的实例,通过对分析过程的展示,最终找出引起试验结果异常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陶玉骏,黄斌,苏文宇.一起电流互感器介损实验结果异常情况及分析[J].江西电力.2010(5).
[2]李潘.电流互感器现场高压介损实验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2007(4).
[关键词] 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07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treatment was from small-dose interferon to the PEG-IFNα-2a or PEG-IFNα-2b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by the gradually increasing dosage, and the response of virology of patients was evaluated, including recurrence, SVR and no response. Results The decompensated rate of hepatic function in the SVR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currence group and the no response group, [(14.29% (5/35) vs 31.25% (10/32) vs 78.79% (26/33)], and the blood platelet counts in the recurrence group and the SVR group increased, P
[Key words] Hepatitis c;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tiviral
目前,我国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患者比例高,且其感染慢性程度较高,为75%~85%,极易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将导致肝性脑病、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1-3]。该研究针对已选定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00例患者行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标准相符合[3]。根据病毒学的应答情况进行分组,复发组32例,男女比例18:14,年龄18~65岁,平均(41.42±0.68)岁;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35例,男女比例19:16,年龄18~66岁,平均(41.43±0.69)岁;无应答组33例,男女比例18:15,年龄18~64岁,平均(41.40±0.67)岁;3组病程3~25年,平均(14.20±0.51)年;3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组患者均待腹水消退2周与肝性脑病、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缓解后1 月开始治疗,起始剂量0.90~1.50 MU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SP (Brinny) Company),S20090031,50 μg/支],隔天肌注1次,且每周加量1次,据患者耐受状况每次增加剂量为0.60~1MU,最大剂量不超过3MU;联合利巴韦林(H51023510,150 mg/袋)治疗:800~1 000 mg/d,持续治疗12周,并检测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小板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水平。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与Child-Pugh评分对比
和治疗前相比,复发组、SVR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Child-Pugh评分等均取得明显改善(P
2.2 3组预后指标对比
SVR组肝功能失代偿率14.29%(5/35)均比复发组31.25%(10/32)与无应答组78.79%(26/33)低,且复发组、SVR组血小板计数均升高(P
3 讨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于世界范围总流行率高达3%~5%,于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为1.80%,成为全球健康问题,通过世界传染病学临床调查显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二十年内发生肝硬化几率较高,且代偿期肝硬化五年内患者易由于治疗无效死亡[5-6]。该研究结果显示:和治疗前相比,复发组、SVR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Child-Pugh评分等均取得明显改善,SVR组肝功能失代偿率14.29%均比复发组31.25%与无应答组78.79%低,复发组、SVR组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且3组中性粒细胞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和徐慧宁等人[1]文献研究结果相似,若中性粒细胞>0.75×109/L,则对干扰素剂量暂时不作调整,小剂量逐渐加量效果显著,进一步验证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SVR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逐渐加量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结局,有利于改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与降低患者肝功能失代偿率,改善病情,提高生存率。考虑可能因为IFNα于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抗病毒与免疫调节双重功效,可结合肝细胞上IFN受体,且IFN可促使免疫细胞发生活化,对感染细胞IFN效应元件与激酶、活化转录类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具有诱导及激活作用,使IFN诱导型基因表达抗病毒蛋白[7]。此外,PEG-IFNα较普通IFNα于吸收、代谢等药动学上优势显著,具有较长半衰期,且利巴韦林为鸟苷抗病毒型药物,其具有较广泛抗病毒类活性,能够显著对抗RNA与DNA病毒,抑制病毒复制,对治疗丙型肝炎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长期临床结局,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并降低肝功能失代偿风险[9]。
综上所述,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逐渐加量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应答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减少肝功能失代偿发生概率,可被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慧宁,张宇,程宁.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197-198.
[2] 陈卿,冯永亮,石Z,等.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交互作用[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5):293-298.
[3] 肖二辉,曹永革,康谊,等.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7):55-57.
[4] 徐严,张永贵,亓文骞,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0):668-672.
[5] 吴艳琴,晁康,林菁华,等.肝移植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进展[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4,35(1):59-61.
[6] 郭永红,李登清.肝胆疾病患者宜与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70.
关键词秸秆还田;效益;农场规模;农户
中图分类号F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69-02
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农业科学家关注的热点,而面对人口增加、需求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如何保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话题。在可持续的农业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是营养物质管理的关键[1],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备受重视。产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生物质资源不但可以提供能源产品,还可用于生产饲料、肥料、化学品及建筑材料[2]。
农作物秸秆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其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发掘农业土壤的固碳潜力,对于缓解气候变暖与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Tuyen et al[3]提出,水稻秸秆含有0.6%的氮元素、0.1%的硫元素和磷元素、1.5%的钾元素、5%的硅元素和40%的碳元素,是一种较好的养分资源,所以秸秆还田比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焚烧更能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和农民的增产。除此之外,秸秆还田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总之,秸秆还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使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秸秆还田率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秸秆大肆焚烧,浪费了宝贵的能源,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农户趋于秸秆焚烧的同时,农场却积极忙于秸秆还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场和农户行为差异背后的原因,对秸秆还田的效益进行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1样本来源及研究假设
1.1样本来源
该文所使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对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农场及周边农场(户)的实地调查。其中,对农户的调查采用直接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0份,问卷有效率为95.7%。
1.2研究假设
为了便于农场和农户秸秆还田效益的对比,该文假设新洋农场与周边农场、户的气候条件、耕地条件及质量及其他一些自然条件基本一致,新洋农场的秸秆还田技术也可以辐射到周边农户。
2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
2.1秸秆还田的生态效益分析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益不仅体现在环境污染的减少、空气质量的提高,而且表现在土壤性状、肥力的进一步改善方面。
新洋农场进行秸秆还田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地处黄海之滨,江苏省射阳县境内,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有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征。属于麦、稻棉、豆两熟制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大小麦、水稻、棉花及大豆等。目前,农场分为5个分场、25个大队,有土地总面积6 233.33 hm2,其中耕地面积4 000.00 hm2,林带1 066.67 hm2,以粮食作物为主。在新洋农场秸秆还田的30多年中,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及物理性状发生了演变(表1)。
2.1.1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据新洋农场506个土样的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由1980年的平均含量10.2 g/kg、1990年的13.0 g/kg、2000年的17.4 g/kg,提高到2010年的21.8 g/kg,比1980年提高了11.6 g/kg,比1990年提高8.8 g/kg,比2000年提高4.4 g/kg。1980—1990年平均每年以0.278 g/kg的速度增加,1990—2000年平均每年以0.442 g/kg的速度增加,2000—2010年平均每年以0.628 g/kg的速度增加,以国家的3级标准衡量主要属3级,有待于进一步培肥。
2.1.2土壤养分的变化。①全氮。随着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氮素营养亦有所增加,耕层(0~20 cm)全氮含量范围0.85~1.69 g/kg,平均为1.34 g/kg,比1980年的0.62 g/kg提高了0.72 g/kg,比1990年的0.92 g/kg提高了0.42 g/kg,比2000年的1.15 g/kg提高0.19 g/kg,按国家分级标准属2级和3级,比1980年提高2级,比1990年提高1级。②碱解氮。据测定,2010年碱解氮平均含量105 mg/kg,比1980年的34 mg/kg增加71 mg/kg,比1990年的87 mg/kg增加18 mg/kg,比2000年的68 mg/kg增加了37 mg/kg。按国家的分级标准为2级和3级为主,比1980年提高1级,碱解氮范围64~231 mg/kg。③土壤中磷、钾含量。土壤速效磷的测定结果,条田之间的差异相对1980、1990年大幅度缩小,幅度8~55 mg/kg,所测条田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9.4 mg/kg,所测条田5~10 mg/kg占1.6%,10~15 mg/kg占23.7%,15~20 mg/kg占30.4%,20~40 mg/kg占39.4%,\>40 mg/kg占1.5%。按国家的分级标准主要为2级和3级,比1980年提高3~4级,比1990年提高1级。速效钾含量幅度86~252 mg/kg,平均131 mg/kg,由于常年钾肥施用很少,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由1980年的278 mg/kg、1990年的179 mg/kg、2000年的127 mg/kg,到2010年的131 mg/kg,部分条田出现缺钾现象。
2.1.3物理性状的现状与变化。此次复查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此次测定容重样本16个,孔隙度样本16个,平均值为耕层容重1.30 g/cm3,犁底层容重1.62 g/cm3,4次测定结果,耕层容重逐渐减少,1980年达1.36 g/cm3,1990年达1.34 g/cm3,2000年达1.32 g/cm3,2010年达1.30 g/cm3。孔隙度大体上呈逐年增加趋势,1980年达49.07%、1990年达49.73%,2000年达50.39%,2010年达49.60%。犁底层容重逐渐增加,由1980年的1.49 g/cm3、1990年的1.56 g/cm3、2000年的1.58 g/cm3增加到2010年的1.60 g/cm3,孔隙度逐年减少,由1980年的44.79%、1990年的42.48%、2000年的41.82%,减少到2010年的38.3%。田间持水量由1980年的23%、2000年的26.8%,提高到2010年的3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脏普外科,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手术疗效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收集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行同时性手术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共37例的临床及预后资料,另选取同期内行异时性手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效果和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转移瘤直径、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原发肿瘤部位等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性手术组1、3、5 年累积生存率为78.4%、37.8% 和10.8%;异时性手术组患者1、3、5 年累积生存率为76.0%、36.0%和1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术后生存率相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尽量考虑同期手术治疗。
[
关键词 ] 结直肠癌肝转移; 同时性切除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105-02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文献[1-2]报道,大约40%~50%结直肠癌患者并发肝转移,在确诊时有约15%~25%患者同时存在肝转移。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选择同期肝切除抑或分期肝切除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回顾性分析xx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42例,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病例6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肠镜及活检病理、腹部B超或腹部CT确诊。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27~78(53.4±8.3)岁;结肠癌患者41例,直肠癌患者21例。其中同期行手术切除者(同时手术组) 37例,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5岁。行分期手术者(异时手术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4岁;分期手术间隔平均2.5个月(1~6月)。2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见表1。
1.2 结直肠癌手术术式
同时手术组37例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横结肠切除术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Dixon 手术10例,Miles 手术2例。异时手术组25例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横结肠切除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6例,Dixon 手术5例,Miles手术2例。
1.3 肝转移瘤切除方式
62例肝切除方式包括右半肝切除9例,左半肝切除术7例,肝右叶或左叶规则切除术5例,肝不规则切除术9例,肿瘤局部切除32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通过软件spss 18.0 来实现。两组临床资料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指标对比分别采用t 检验和χ2 检验。两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方法及log-rank 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转移瘤直径、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术前血清CEA水平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从2008年1月—2013年12月。同时手术组术后l、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4%、37.8% 和10.8%;异时手术组生存期从结直肠原发病灶手术之日算起,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36.0%和12.0%,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
3 讨论
大约40%~50%的结直肠癌患者并发肝脏转移,约15%~25%患者确诊时同时存在肝脏转移。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有更为恶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未行手术治疗的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因此伴发肝转移严重影响结直肠癌预后[3]。虽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仅10%~20%的患者能接受联合切除肝转移手术,但有研究显示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5%~58%[4]。但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尚无定论。主张同时性手术的学者认为:同期手术不仅可避免观察期延迟致肿瘤进展而无法手术,还可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而主张分期手术的学者认为:同期手术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更高;应一期切除原发结直肠癌灶,观察3~6个月,同时化疗控制肿瘤进展,其后再分期切除肝转移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及发现可能存在隐匿的小病灶。随着围手术期水平的提高,麻醉技术及术中B超的应用,近年来很多研究[5-8]表明同时性手术和异时性手术的患者术后病死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同时性手术被认为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同时性手术不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手术费用,而且大大避免二次手术打击引起的免疫抑制,降低肿瘤进展及转移的风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同时性手术组和异时性手术组62例患者,两组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4%、37.8% 和10.8%,76.0%、36.0%和12.0%,无统计学差异,这与文献报道[3-4]相符。
同时性手术的创伤大,增大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要求较高。我们总结的经验有以下几点:①术前术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积极行保肝及营养支持治疗,利于患者术后恢复;②先行肝脏转移瘤切除,再行结直肠癌灶切除,可明显减少对上腹部切口的污染,并且不会影响肠道吻合口血供而对术后愈合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中37例同时性手术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③有国内学者[2]提出行同时性手术的适应症为:结直肠癌能根治性切除;转移灶小于3个,肝切除量小于50%;能在原发灶的同一切口或适当延长可同时完成肠切除及肝肿瘤切除。另外,直肠癌患者可利用腹正中切口或联合右肋缘下切口,较满意暴露术野,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可考虑行同时性切除。
总之,本次研究表明同时性手术与异时性手术组的生存率相较无显著差异,同期手术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2],而且异时性手术二期手术通常在术后3~6 个月,同时性手术可避免观察期延迟致肿瘤进展或转移而无法手术,所以在恰当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于手术耐受力较好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应尽量采取同期手术。
[
参考文献]
[1] 倪俊声,周伟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策略[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1):67-69.
[2] 周伟平,吴孟超.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1):9-10.
[3] 许剑民,钟芸诗.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争议与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1):991-993.
[4] Santibanes E,Lassalle FB,McCormack L,et al. Simultaneous colorectaland hepatic resec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postoperative and longterm outcomes[J]. J Am Coll Surg,2002,195(2):196-202.
[5] Martin R,Paty P,Fong Y,et al.Simultaneous liver and colorectal resections are safe for 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J].J Am Coll Surg,2003,197(2):233-241.
[6] Tanaka K,Shimada H,Matsuo K,et al. Outcome after simultaneous colorectal and hepatic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metastases[J].Surgery,2004,136(3):650-659.
[7] Primrose JN.Surgery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J].Br J Cancer,2010,102(9):1313-1318.
[8] Nuzzo G, Giuliante F, Ardito F, et al. Influence of surgical margin on type of recurrence after liver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metastases: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Surgery,2008,143(3):384-393.
[9] 赖家骏,张涛,翁伟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6):1323-1325.
[10] 赵义军,王葵,阎振林,等.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手术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8,16(5):337-340.
[11] 胡俊杰,周志祥,梁建伟,等.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手术切除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63-66.
关键词:常见妇科病 诊查结果 干预措施
近年来我国妇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及时了解妇科病的患病现状、变化趋势,做好妇女病查治工作,降低妇女常见病发病率,提高妇女生存质量,现将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社区近年来的妇女病查治情况分析如下,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妇科病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诊查方法
对象
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社区辖区内的育龄妇女。2006~2010年以来参加妇女病诊查人数共6113例,年龄在21~58岁,其中≤40岁3460例,≥41岁2653例。
诊查方法
根据求诊病人填写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卡,由医生对每例妇科病患者进行常规问病史、乳腺视诊、触诊,妇科检查、子宫颈脱落细胞涂片、化验白带查清洁度、滴虫、霉菌,必要时进行B超或彩超检查下腹部及盆腔等,并对每个妇女进行诊查登记。
2.诊查结果分析:
根据2006~2010年对徐家井社区常见妇科病的诊查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6113例求诊患者中,有5552例存在着不同的妇科病,可见妇科病已经成为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
疾病顺序:如表所示,常见妇科病的前四位依次为宫颈糜烂、阴道炎、乳腺疾病及盆腔炎。
年龄特征:年龄是影响妇科炎症和疾病的主要因素,常见的妇科病的发生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距,并且在不同的年龄段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但是无论是宫颈糜烂、阴道炎、乳腺疾病还是盆腔炎集中的发病年龄段为30~40岁及40~50岁,主要原因是此年龄段女性生殖功能旺盛,两性生活较频繁或者是使用避孕工具、人流及分娩等,使之感染机会增多。发病最高年龄组为30~40岁,分别达到34.32%、21.56%、19.41%和13.04%,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常见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妇女保健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保健内容,尤其加强30~40育龄妇女的保健工作,做到有病及早求医。
3.讨论――常见妇科病病因及干预措施
3.1宫颈糜烂病因及干预措施
宫颈糜烂是本社区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集中于性成熟期尤其是40岁以下妇女。对于宫颈糜烂的发病原因,许多专家认为是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局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性生活较频繁等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器械、手术创伤影响最大,给致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
防治方法:宫颈糜烂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其对妇女的危害性极大,必须引起妇女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卫生宣传教育,使其尤其注意不要滥用抗生素等,防止交叉感染;针对性成熟期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使其选择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数,避免医源性和机械性损伤,降低宫颈糜烂的发生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2阴道炎病因及干预措施
阴道炎发病率在本社区的调查中位于第二,30~40年龄组最易感染,其中以霉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为主。发病原因主要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及频繁性生活,如经常用洗液清洗外阴、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经常性冲洗阴道及长期应用抗菌素等原因。
防治方法:妇女保健专家治疗时首先明确是何种类型阴道炎,然后对症下药,采用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同时注意培养育龄妇女形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降低发病率。
3.3乳腺疾病病因及干预措施
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同样非常高,在社区诊查中排名第三,以乳腺增生为主,其次是纤维瘤。与年龄段有明显关系,发育期妇女发病率最高,30~40岁为高危年龄段,4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发病率下降。发病原因主要与高胆固醇饮食的激素水平及精神高度紧张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防治方法: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常规检查项目。医务工作者应指导每位育龄妇女学会正确自我检查,做到提早发现、及早就医;加强健康教育,使其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提倡母乳喂养,减少人工流产术;对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病情严重予以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处理,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3.4盆腔炎病因及干预措施
盆腔炎发病高峰年龄组则是30~40岁,这与经过了分娩和多次流产有关,常因外阴、阴道、子宫的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控制或因一些阴道、宫腔手术消毒不严格,造成炎症逆行感染而发病,所以治疗外生殖道炎症时,阴道及宫腔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可减少附件炎的发病;积极治疗附件炎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痛苦,而且可以控制炎症进一步发展为盆腔炎,及更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
综上所述,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社区常见妇科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严峻,这就要求社区医务工作者必须进行定期普查普治,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完善的、全方位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妇科疾病诊治效果;广大育龄妇女也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并预防妇科病的发生率。总之,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做好妇科疾病的防治工作,切实改善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