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7:37
序论:在您撰写公益广告研究综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诞生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公益广告被称为“公共服务广告”,意指利用广告技巧,传播公益理念,为社会公众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共传播形式。我国公益广告出现的时间较晚,具有现代意义的公益广告活动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对公益广告一般是这样界定的:“所谓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报务的,它是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被认为是播放最早的公益广告。之后,中央电视台于1986年10月26开播《广而告之》栏目,我国公益广告开始步入繁荣稳步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公益广告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对公益广告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自从公益广告在我国出现之后,针对公益广告的研究一般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研究论文和少量著作之中。研究多围绕公益广告的含义与特征、社会功能、运作与管理机制、实际操作几方面来展开。
一、研究的理论切入点
追根溯源,公益广告是“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物。此理论产生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是在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批评与改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公益广告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不局限于传播学视角,而是逐渐扩展到了多个学科,比如修辞学、语用学等等。
1、“使用与满足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受众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例如当受众面对灾难事件时,需要从公益广告中获得什么样的满足?一般来说,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质,会使受众处于信息缺失及模糊的状态,如果媒体 “失语”,极有可能促发谣言的滋生。此时公益广告可以通过及时传播关于灾难的信息,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消除情绪中的焦虑及不确定性。同时公益广告体现的人文关怀,以情感人,可以让受众获得关爱、归属感以及战胜苦难的自信。公益广告在灾难事件发生之时可以满足受众获取信息、心理安慰、精神满足等多层面的需求。同时,循环播放,反复传递信息,与只能传播一次的新闻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2、“认同说”
“认同”是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中的重要观点,伯克认为,语言不仅导致行动,同时构建我们的现实,通过认同修辞,交际双方互相认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公益广告的社会修辞性质体现为一种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的行为,是协调广告作者、受众和广告内容之间修辞关系的一种重要符号。公益广告通过语言诉诸于公众规避隐患的心理,唤起共同的情感,诱使公众本能的对符号做出反映。比如通过正面情感的宣扬,来获得大家同一的认同(“同情认同”),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名为“爱心传递(洗脚篇)”的公益广告,获得大众广泛的认同;另一种是通过对大家不喜爱的事物的展现来获得大家的“对立认同”,如环境污染等社会不和谐因素。
公益广告作为引导社会舆论、弘扬先进文化、高尚道德的精神武器,能有效的增进社会共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关联论”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它的语言价值开始引起越来越多语言学界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用语用学中重要的关联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关联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某种关联,语言交际也离不开信息的关联。语言交际之所以能顺利进行,是因为交际双方都遵循着关联原则,即根据相关联的信息来认知事物。公益广告也是如此,通过传达某种明确的信息,努力让目标受众在对广告作品进行解码时能做出正确的推理,得出其中最佳关联,最终发现广告意图,并且做出一定的反映。比如,公益广告“明示-推理过程”,通过在广告中设置“明示刺激”,传达意图,目标者通过推理从而理解意图。利用三种方式,如:新信息和现有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新的语境含义;新信息加强现有语境假设;新信息与现有语境假设相矛盾,并排除现有语境假设。
二、研究的角度
1、公益广告和社会责任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阶段,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因素剧烈变动,多元文化相互并存撞击,人们不可避免感到困惑,产生心态失衡、行为失范等迷茫的现象。所以这一时期,重新构建新时代的价值体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疏导社会文化心理,成为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而公益广告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环节,决定它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现实问题,制作播出针对相关问题的公益广告,可以和受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让民众通过公益广告的价值认同找到归属感。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倡导和谐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
公益广告正以其特殊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在社会转型时期构建新的文化理念。传播文化、建构文化、发展文化,长久而潜在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正是媒介力量的体现。
2、我国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分析
我国公益广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对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模式还一直处于探讨之中。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有自己的特点:长期由政府主导,媒体多因为行政命令制作和播放公益广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差。同时,企业的主体意识也不强,只单纯的把公益广告作为商业广告的延伸,并没有准确地认识到公益广告对企业的长远利益。我国公益广告尚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缺乏运用商业广告的资金投入和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有效方法,使得其影响力远不及商业广告广泛深入。
美国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广告人主导型模式”,广告人组成的广告业团体是美国公益广告活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投资者。日本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企业型主导型模式”,建立以企业与广告人结合为主导力量的日本公益广告机构,是一个为公益广告运作的非营利团体。韩国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媒体主导型模式”,公益广告运营主体是韩国放送广告公社这样的公共机构,它为韩国公益广告提供资金,同时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公益广告协会进行决策。
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我们不能对外国的模式照搬照抄,但是可以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运行模式,将公益广告纳入法制化管理,组建公益广告管理机构,非营利性组织主导运营,转变政府主导,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强化媒体的责任观念,进行市场化运作等等,这些需要不断的探索。
3、公益广告增强媒体的形象与品牌价值
中央电视台将CCTV9定位为“以公益广告为主的频道”,此举一出,让媒介开始再次重视公益广告的力量。公益广告对于媒体来说,是一项多赢的形式,通过公益广告的播出,可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媒体的品位和档次,同时可以利用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交叉播出以达到调节视听的功能。通过公益广告的播出,可以很好的塑造媒体的形象,强化媒体的品牌价值。
4、业务层面——注重公益广告的相关策略
对公益广告的研究不再只停留于理论,研究者也开始从理论的视角观照现实的业界,对公益广告的研究也延伸到对具体业务问题、创意策略的分析。比如公益广告主题的选择,多选择爱、希望等正面的主题。研究公益广告文案语言的运用,比如较多的使用隐喻的语言,同时对其进行符号学的解读;公益广告也一直在用人文关怀的视角审视这个社会,给人们以行为的指导;其次也开始关注公益广告媒介的选择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媒介才可以使公益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
5、新媒体为公益广告带来的新机遇
新媒体的产生也为公益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传播时空的全球化和内容的跨文化使得受众的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公益广告主题选择也日益丰富。传媒日益的丰富性也带来传播思维的变化,这些都为公益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研究内容仍然多围绕理论层面,和广告业的实践联系较少,不可避免会产生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同时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的方法,也需要改进。同时,在新的媒体格局已经产生的今天,应该更多的从当今的实际观照公益广告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①王宝红,《“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的公益广告》[J].《新闻世界》,2011(8)
②杜可琦,《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灾难事件中的公益广告》[J].《新闻知识》,2011(12)
③陈莉红,《从肯尼斯·伯克的认同说解读公益广告的和谐功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5)
④肯尼斯·博克 著,常昌富 译:《修辞情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63
⑤张丽华,《广告的关联理论阐释》[J}.《三明学院学报》,2006(1)
⑥付卫东,《试论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J].《新闻爱好者》,2011(8)
⑦汤劲,冯林,《对公益广告传播中企业主体意识缺失的思考》[J].《新闻界》,2011(5)
⑧倪嵎,《公益广告运作模式比较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运行模式构想》[J].《中国广告》,2011(2)
⑨陈洪波,《中国公益广告运作机制的反思及对策分析》[J].《东南传播》,2011(10)
⑩童盈,《2011 CCTV-9记录频道将主推公益广告》[J].《广告人》,2011(4)
⑾乔峥、刘烨,《浅谈公益广告与媒体品牌建设》[J].《新闻世界》,2011(9)
关键词:政府;公益广告;关系研究;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141-02
一、政府对公益广告的管理研究综述
(一)我国政府对公益广告的监管研究综述
从我国公益广告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来看,政府机构对公益广告的监管由来已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学者对这方面做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例如,周茂君在《广告管理学》中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对公益广告的行政管理,它是政府广告管理机关依照一定的广告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公益广告实施的管理。”这一定义对政府的公益广告管理概念作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强调法律、法规在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另外,高嫣嫣在《我国电视媒体公益广告管理问题研究》中提出:“几年来,政府对广告行业实施的法律法规呈上升态势且日渐全面,但具体到公益广告却日渐薄弱,政府需要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益广告法律法规来促进公益广告朝着健康有序的方面发展。”而且,龚一萍在《宏观经济管理分析》中指出:“国家有关部分出台不少‘公益广告管理的法规’弥补《广告法》的不足之处,来规范公益广告的投资、制作和等各项活动,加大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让全社会广泛来了解、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对公益广告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这一观点也极大地强调了政府在公益广告监督中的重要性。
(二)我国政府对公益广告的引导研究综述
针对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公益广告的引导作用,王守程从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现状出发,认为政府在此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在《我国公益广告法规建设现状评析》中指出:“在社会对公益广告事业的投入还远未达到主动、自觉的情况下,依靠法规、制度引导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个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和公益广告建设,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必然选择。”而且,陈辉兴还针对具体的政府政策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他在《中国公益广告研究述评(1991~2006)》中认为:“政府在公益广告政策制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规范公益广告活动的规划工作;二是设立公益广告基金会,并且规定公益广告基金的责任和义务;三是从法律上鼓励公益广告活动;四是明确公益广告的构成要件,防止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混同;五是公益广告中禁止任何有丧失国格、损害中华名族尊严的内容。”
二、政府在公益广告发展中主导地位的利弊分析综述
(一)政府在公益广告发展中主导地位的正面效应分析
一部分学者认为这种公益广告管理模式或者发展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业的发展,因此,针对目前公益广告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取代政府的这种主导地位,而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魏雪青在鉴于我国政府历来在公益广告活动中处于主导和统领地位,并且政府的权威与控制力在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初期与中期的确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她在其硕士论文《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就建议“公益广告协会设立专门的政府政策指导办公室,整理以前由、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等多部门的文件,作为以后执行公益广告活动的依据。与之相适应,政府除了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给予协会以支持和帮助外,也应该明确公益广告的管理主体,或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把党和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支持落实到实处。”
的确,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对公益广告活动的政策性引导与推动作用都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公益广告活动的管理与规划开始呈现出一系列的弊端,并越来越影响着公益广告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不少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指出了这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一部分人从政府自身的管理角度去寻找问题,从根本的政策体制上揭示我国公益广告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急需改革的问题。比如,高嫣嫣在其硕士论文《我国电视媒体公益广告管理研究》中具体分析了我国政府在电视媒体公益广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管理虚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媒体;二是多头管理并缺乏权威性;三是公共资源被侵占,政府保持沉默的态度;四是管理中素质低和公益广告管理水平不高。”这些问题都是一语切中要害,是非常值得政府有关部门深思的。
(二)政府在公益广告发展中的负面效应分析
还有一部分学者从企业、媒体以及广告公司的立场出发,具体分析了政府在公益广告运作中处于主体地位与其对公益广告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划之间的矛盾,对其他各个广告主体在公益广告运作中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段新洒在《中国公益广告二十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探析中国公益广告未来发展模式》(2008)中认为,政府管理的这种矛盾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不能提升人们创作公益广告的热情,反而大大打消了人们的积极性,她提出:“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规定,这就导致各类型的企业对公益广告不够热情、主动,认识不到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和意义,很多人做公益广告,目的只是为了参赛,这些公益广告的传播却不在计划之内。媒体也是根据政府规定的任务,遇到全国性的盛事、大事,就一定量的主题公益广告,没有任务时就可发可不发。”另外,陈红在《论公益广告的有效传播》(2009)中从广告传播的有效性出发,认为我国政府的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公益广告传播效果也是极为不利的,她提出:“从目前的公益广告传播状况来看,政府部门开展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的传播也存在目标公众模糊、广告表现平庸、耗费时间长、传播频次有限等问题,对公益观念的普及较为有利,但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犹如昙花一现,降低了公益广告的有效性。”
我国公益广告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期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对公益广告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从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的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与政府、社会、公众对它的期望也相差许多。笔者通过近些年对公益广告活动的关注和研究,认为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一、将公益广告纳入我国广告法律体系的调整范围,明确公益广告的法律地位
公益广告要想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制环境,我们现行的《广告法》是1994年颁布实施的,其限定的调整对象和范围是商业广告,并不包括公益广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失。所以,将对公益广告纳入整个广告管理的法律体系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修改,建议有两个途径:
其一是做彻底的调整,即在《广告法》中明确公益广告属于其调整范围,使《广告法》的第3条和第2条相呼应,并且在其它法规和规章中予以具体规范,形成一个对公益广告监管的完整法律体系。如: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应有明显标志性区别条款;公益广告视应同公益捐款享受免税待遇;禁止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混淆,有违法行为则广告经营者和者要承担法律责任等等。
其二是另行制定《公益广告管理办法》。建议广告行业管理部门完善公益广告管理规章,为公益广告完善的运作机制提供法律依据,用法规来规范媒体、广告公司、企业等主体的行为,将公益广告纳入规范管理轨道,形成公益广告长效运行机制。
由此,不仅使对公益广告的管理有法可依,又可以解决多年来公益广告主管机关归属的问题。当公益广告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后,则工商行政管理局即是法定的公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这将进一步解决目前对公益广告多头管理、令出多门、职责不清的问题,更有利于规范公益广告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我国广告管理的主管机关,多年来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授予的职权,对广告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和指导,近些年国家工商局签发的多个文件中也提到公益广告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因此,在《广告法》即将修改之际,建议增加有关规范公益广告的条款,明确公益广告的法律地位及主管机关,减少公益广告发展的障碍,发挥公益广告服务社会、凝聚民心的作用。
二、学习借鉴美、日等国的做法,创新公益广告事业发展机制
我国现有的公益广告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即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执行,政府一直处于公益广告活动中的主导和统领地位。如由政府部门选择和确定公益广告活动的主题,其他参与者媒体、社会组织、企业等都处于被指导的位置。由于公益广告各方参与意识淡漠,使公益广告的策划、创意和传播目前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运作。这种低水平的具体表现是:指令性多于自发性,盲目性大于计划性,精品不多,因而传播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对现有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运作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就目前来看,可以借鉴国外公益广告的一些做法,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找到较好的公益广告运作模式。
美国的公益广告主要采用的是社会主导型模式,即以社会民间团体作为主要导向和力量的公益广告运作模式。美国的社会民间团体很多,有些民间团体有较大的声望和影响力,募集公益广告的运作资金相对容易,且全社会对公益广告的认同度较高,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如美国广告委员会,其广告活动资金大多来自募集和各种基金会的捐助,一旦确定了广告活动的主题,广告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就会与志愿者们一起制作广告,一些顶尖的广告公司也会加盟进行广告创意。最后,媒体捐献广告时间和广告版面,公益广告得以顺利播放。
日本公益广告的发展借鉴了美国的模式,如日本广告协会(AC Japan)是目前最大的社会义务服务广告团体,是日本公益广告运作的核心。截止到2009年底,日本广告协会有1200个资源社团成员组成,包括:媒体、广告公司、商业机构等,每年协会从关注民生、回馈社会出发,举办多场不同主题的公益广告活动,全部由其组织成员承办,由专业公司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和分析,由广告公司会员承担广告创意和制作费用,媒体也会对协会制作的公益广告免费提供版面和刊播时段。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运作公益广告的模式,被称为企业主导型模式。由于日本广告协会活动经费全部来自成员的会费和赞助,未接受政府的资金援助,因此公益广告诉求主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公益广告总是紧贴社会现实,真正面向广大受众,传播效果十分出色。
韩国公益广告的运作主要采取媒体主导型模式。韩国的公益广告事业是在负责韩国所有广播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韩国放松广告公社带领下展开的,它为韩国公益广告提供资金,同时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公益广告协议会进行决策。韩国只有电视媒体可以无偿,其他类型媒体都是以价格折扣的形式有偿。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每年通过实施“公益广告主题国民民意调查”,确定年度公益广告主题,并通过公开征集及比稿等方式选择广告公司制作广告片,经过试映才会。此外,该协会还在每年举行两次调查,获得公益广告效果的反馈。
以上三种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各有特色和利弊,也有适用的社会条件,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不能完全照搬某一模式。如目前我国非营利机构力量相对薄弱,在民间募集资金也有较大困难,所以很难完全像美国一样采用社会主导型模式开展公益广告活动;企业主导的公益广告模式,要求众多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主动支持、投入公益广告事业,而目前大多企业的公益意识还不足,采取这样的模式还不具备相应社会的条件,实施起来也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以媒体为主导的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传播公益广告,但媒体在对公益广告的策划与创意方面的专业性和执行力方面,显然与专业的广告公司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很可能使公益广告的策划与创意水准受到影响,这 对于公益广告的传播和认知效果也是极为不利的。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我国公益广告运作模式的发展路径思考:
首先,要肯定政府主导型模式在当前公益广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模式还要延续相当一段时期,以保证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稳定持续地开展。
其次,借助中国广告协会,或于2010年成立的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这样的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公益广告活动。中国广告协会成立于1983年,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目前,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广告协会单位会员51家,单位会员600余家,个人会员400余名,以及15个专业领域的分支机构。以中广协现有机构的力量和影响力,就可以担当起公益广告活动的组织工作:征集公益广告的主题,寻求协会成员及社会、企业、机构的支持和赞助,建立公益广告的效果评估体系等。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从目前的政府主导型向社会机构主导型的过渡,并最终建立起完备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
当然存这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仍很重要。政府应当加强对公益广告活动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在资金保障、法制建设、激励措施、监督管理等方面研究建立和完善相关措施,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公益广告的意识,提高广告主体对公益广告的贡献度,推动公益广告的发展和规范运作,形成公益广告可稳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整合政府、媒体、企业等多方社会资源,为公益广告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公益广告除了有党和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推动外,与媒体、企业、广告人及社会大众的努力分不开。
媒体的传播是公益广告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媒体是公益广告信息的传递者,对公益广告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主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直接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党和政府管理社会进行宣传的喉舌,这样一种关系非常有利于媒体对公益广告活动的推进作用。例如,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肩负着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责任,发挥着引领电视媒体发展方向、引领健康舆论的功能,这个责任意味着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追求,对公益广告的重视就突出体现了中央电视台国家级传媒的责任与品质。自1987年开播公益广告栏目以来,20多年来中央电视台持续投入公益广告的创意、制作和播出,一直是战斗在公益广告活动的最前沿,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在我国历来不乏热心公益活动的企业,同时各类公益活动也需要企业的积极赞助和参与。在80年代开展的“修我长城,爱我中华”活动,90年代开展的“希望工程”,2008年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大型赈灾义演”中,都有企业的支持和参与。1999年,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联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知识改变命运”系列公益广告:广告分40集,每集60秒,每集都是一个故事。通过各个层面的人生变迁,诠释“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主题。企业是公益广告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广告活动,要整合政府、媒体、企业和个人等多方社会资源,为公益广告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例如:由政府部门明确规定各类媒体都有公益广告的责任,广播、电视、报纸、刊物、互联网等广告媒体要按照商业广告总量3%的比例,用于免费传播公益广告;企业和个人制作、公益广告可以相应减免税收;广告公司从业人员制作公益广告可以署名,增加他们在业内的影响力等等,鼓励更多的广告经营单位和人员参与公益广告活动。在国外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意识,企业、个人参与公益广告的多少,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这种意识非常有利于我国公益广告活动的开展,是值得推广和加强的。由此,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媒体、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规模化、广告主题系列化的新型公益广告运作模式,可以保障公益广告事业稳定的发展。四、多渠道筹集公益广告发展资金
公益广告是一个高投入,短期内少回报或者是无回报的活动,所以长时间让热衷于公益广告事业的媒体、企业赔钱做公益广告是不现实的。首先建议政府部门建立国家公益广告发展基金作为开展公益广告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发挥政府资金的最大公益广告宣传效应。其次,建议采取市场化、多渠道的公益广告融资方式,通过企业赞助、公开竞标、公开拍卖公益广告的所属权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相应有效的公益广告基金捐助机制,使得集资活动经常化、规划化、法制化,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有了较为充足的资金,就可以加大对公益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和传播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公益广告的思想主题、艺术表现、文化内涵和传播效果的质量水准,强化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改变目前我国公益广告主题缺乏创新、制作水平不高、表现手法较单调,难以引人兴趣和思考,难以实现应有的社会效益的现状,最大限度实现公益广告的社会效果。
五、推进公益广告理论研究
研究公益广告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由于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差异,世界各国对公益广告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各有不同,对其定义的理解和发展的进程也各有千秋。我国对公益广告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也要借鉴外国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虽然这些年政府对公益广告投入不少,做了很多公益广告,但精品少,效果不突出,与我们对公益广告的研究不够有关,毕竟公益广告的发展仅有二十来年的时间。所以,要鼓励开展公益广告学术研讨和公益广告作品评优工作,支持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的建设,拓展研究思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综合研究;建设中国公益广告资料库,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已有的公益广告研究成果,收集世界各国经典的公益广告研究成果,提高公益广告的创意水平和制作水平,对公益广告精品设立重奖,推动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同时,应注意中国公益广告作品及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提升中国公益广告研究的开放性和先 进性,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现今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表现,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公益广告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掩盖公益广告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以及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进一步对公益广告发展的研究和探讨,从我国公益广告运作模式改革的路径等五个方面,提出完善公益广告事业的构想。我们相信公益广告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通过改革使我国的公益广告在整体的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公益广告将获得快速、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宇宁李清中外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比较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1.
[2]资料来源:http:∥adcouncil.org/Working-With-Us/Committees.
[3]徐金灿王安妮日本公益广告机构(AC Japan)研究综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2.2.
[4]刘林清中国、韩国和日本公益广告体制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2009.12上.
【关键词】企业公益广告;企业形象;行为规范
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公益广告,有资料表明:经济程度越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公益广告越多,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除了公益团体, 许多企业开始关心社会, 或唤醒人们重视家庭关系, 或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公益广告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塑造起企业良好的形象,公益广告占到企业广告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企业公益广告形成完善的运作方式,下面就针对国外企业公益广告运行优势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一、消除零乱、系统规划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纷纷挑起了社会责任的重担。但据数据调查显示,国外企业在公益广告的制作上更加注重系统规划,国外企业每年都一次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介绍公司一年来的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他们的企业文化并在官方网站上设有对公益活动的介绍或专门的频道。例如,BP(中国)公司的气候变化、研发项目,BP参加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BP捐助希望小学活动、BP组织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以及BP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综述,等等。BP公司在公益活动方面都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报告,并在其官方网站对其公益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说明。相反,与外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对企业公益事业的系统规划却显得有些零乱,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中国建设银行红十字青少年发展基金”项目,在建行的网页上仅能查询到两份有关“立项事宜”的项目报告,公众对具体的基金操作流程、资助标准、基金历史等一无所知。在例如:在“2006最具责任感企业”的公益网页调查显示,在获奖的中国建设银行、中粮集团、国家电网、亿阳集团、伊利乳业和联想集团等6家国内企业,与英特尔(中国)公司、BP(中国)公司、杜邦(中国)公司、大众汽车、摩托罗拉(中国)公司、飞利浦电子(中国)公司等外企旗鼓相当,但实际上中国企业除了中粮集团和联想集团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主题趋势以外,其余4家国内企业均未显示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题。 因此,国内企业公益行为的策划、宣传手段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付出同样的爱心、捐出等额的善款,却没有外企打扮得那么“漂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缺乏外国企业在公益广告制作上的整体规划。
二、避免单一、内涵深刻
目前我国企业在公益广告制作形势上主要还是停留在捐钱捐物与口号式宣传,例如蒙牛集团投入1.2亿元,走到井冈山、大别山等贫困地区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公益活动,为近300所学校的所有学生每人每天免费供应牛奶,长久的停留在这种宣传就显得枯燥单调,缺少内涵很难起到宣传企业形象的目的。而国外企业在公益广告制作上则避免了中国的单调模式,兼顾了企业形象、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和营销,更注重精神内涵,例如: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真情互动”欧莱雅校园义卖西部助学活动都少不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做一天欧莱雅人”的义卖工作人员招募。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面试,学生不仅得到了来自欧莱雅的专业培训,包括面试技巧、公司文化、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还直接组织运作义卖的具体事项,从事美容咨询、销售和物流管理等活动。这样的公益宣传不仅丰富了公益活动的精神内涵,避免了单一刻板的宣传模式,同时也借助新闻舆论影响和广告宣传,更好的改善了企业的名声、提高企业形象的层次,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增加客户忠诚度,最终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额。
虽然国外企业公益广告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完善的运作方式,但不可避免的也会有其行为的缺失,但相对国内企业要少很多,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媒体刊播体制限制、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是其行为的缺失现象。
三、媒体刊播体制限制
在国外企业赞助公益广告的投放播出主要是通过公共广告机构与媒介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的方式,同时媒体是以免费的方式为其播出公益广告,免费播放的时间由媒体提供决定,这样就使公益广告的在刊播的时段和频率上无疑会受到限制。
另外,有的国外企业公益广告在刊播时公益广告活动存在着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其在确定主题时就有所考虑和区别,无形中给公益广告带来了重复制作的弊病。例如:以阪神大地震为例说明,由于播放区域的不同,这次赈灾公益广告的内容也特别针对地域差异而分为全国版和关西地方版。
四、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物总是相生相克,企业公益广告可以为企业收获比经济利润更有意义的无形资产,但如果企业操作企业公益广告不能合理运作、把握好度,出现了违背公益广告的宗旨与宣传目的,违背国家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其情形要比商业广告中的违规行为更能引起人的反感,其后果是企业不但不会从中得到任何利益,企业形象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国外公益广告虽然起步较早,相关的体制也比较完善健全,但仍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例如:世界电脑巨擘ibm公司曾经特邀专业广告公司为其精心设计了一个名为“和平、爱心与linux”的企业公益广告宣传,并在美国芝加哥和旧金山的大街上将该广告“公之于众”,但该广告还未引起公众的注意,就被芝加哥和旧金山两市的市政部门指控ibm公司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并对其进行了经济处罚。最后,ibm公司不得不停止广告的实施,并雇人把已经画有企鹅、和平标志和心形图案的墙面清理干净。ibm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因为没有遵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中关于“不得损害市容市貌”而让广告无疾而终,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到企业在公众心目中一贯的良好印象。
因此,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企业在认识到公益广告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遵循公益广告规范公众的行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准则,避免企业公益广告行为的缺失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世昕,魏和平,王烨捷.国内企业公益行为不如外企打得“漂亮”[j].中国青年报,2007.
[2]扎西.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公益广告[j].媒介·研究.
[3]郑伶俐.论企业公益广告对企业形象的塑造[m]. 华中科技大学,2004.
关键词:户外广告;公益广告;互动性
检 索: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056-03
Outdoor Advertising Interactive Influence on the Public in the Public Service Ads
LI Hui-ti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Outdoor advertisement belongs to start late type of public service ad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s well as entertainment to change people’s life, Outdoor media has become the advertisers to be bestowed favor on newly. It is eas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for the public involved. Articl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outdoor interactive advertisemen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public behavior and cognition, so as to bette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 ads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Key words :outdoor advertising; public service ads; interactive
Internet :artdesign.org.cn
在公益广告中的户外公益广告是起步较晚的类型,户外广告这一形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近两年才逐渐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是到户外交流与互动,那么对于广告商来说户外相关的广告投放是重中之重,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并且能让公众参与其中,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媒体几乎跟不上户外广告的发展速度。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奇的互动电子产品也应用到了户外广告当中,不仅仅是追求应用的创新,甚至能作为一件让人为之驻足的艺术观赏品,同时更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的程度。超强的广告创意,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告占的版面大小是赢得人们眼球并能被称其为经典户外广告的关键,但即便如此,由于跟公众没有互动,大多不被公众所注意。为了留住公众转瞬即逝的注意力,户外公益广告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寻求创新才行。
我们要从受众心理角度来研究户外互动公益广告的创作手法问题,必须先了解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有哪些特征和如何影响公众的。
第一,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会使公众得到更强的体验,对公众更有吸引力,起到更好的宣传公益的目的。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公益广告宣传,一般都是静态的画面,其吸引力不高,不能刺激公众的感官,大多过路的公众对其熟视无睹,很少留意到公益广告中所表达的内容。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大多是动态的画面,甚至公众还可以参与到其中去,得到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享受,强化了公众的记忆。
第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传统的户外公益广告一般都是在公共媒体上播放,但在现代城市中,这种普通的广告随处可见,根本不会在公众的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则不同,正如前面说到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使公众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吸取,增强了公众对于公益内容的认识,更好的宣传了公益活动的思想。
第三,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使公众对公益的内容长时间不忘,极大的加强了公益广告的时效性。传统的户外公益广告带给公众的记忆是很短的,比如行人在路边看到一个公益宣传广告牌,他可能都不会过多的留意。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则会吸引到公众的注意,让公众参与其中,给了公众更多接触公益广告的机会,公众过后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忘记了,甚至会产生较长时间的感官和情感上的记忆,就算这个地方的广告没有了,公众路过这里还会记起来。
第四,户外互动公益广告的投放比较精确,效果评测能力强。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可以依据所要宣传的公益内容,根据公众的认知和行为特征进行特别的设计,紧紧抓住公众的心理,并通过与公众进行交流的形式及时的给广告的效果进行评测,加以修正。在这两方面,传统的户外公益广告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个优秀的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往往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交互手段,体现出广告的创意效果,最终能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并达到预警的目的及启示作用。超强的互动创意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同时,这也是户外互动公益广告的最大问题——如何轻松有趣的把这些枯燥乏味老生常谈的内容表达出来吸引观众,甚至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一些经典的户外广告案例,总结以下几种可以应用在户外公益广告中的互动形式。
首先互动形式可以在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中用一个充满新意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公众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这对加深公众对公益广告的记忆非常有用。比如TNT电视台做的快闪户外广告,如图1-2。
路上的行人经过并按动红色按钮,立即出现包含诸多情景的现场表演,让行人似乎身临其境,就像这些电视中的情景真实的发生在身边一样。这是TNT电视台为新电视频道做的宣传。这个户外广告就是通过一个红色大按钮把公众拉入到情景戏剧中,让公众成为了故事的开启者,进而对整个广告有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将如此的互动环节运用到户外公益广告中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户外互动公益广告还可以参照广告现场的环境来设计出有创意的互动环节,根据不同环境设计不同的广告内容,这样让公众身临其境,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红十字会为了宣传Science Alberta Foundation(一个致力于宣传科学的非盈利性组织)做的一个公益广告。
如图3所示,在超级普通的公共汽车候车站做的一个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从侧面图3看起来公车站并没有人,但如果行人换个角度从图4角度看,可能会被吓一跳,此时却会发现海报下方的标语:"Is invisibility possible? Invent your future with a career in science."(隐形有可能吗?请从事科学工作以创造你的未来。)这个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正是根据这个公共汽车场所视角的特性,让路过的人们不自主的与之产生互动,有了深刻的印象,并达到了其传播的目的。
另外,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在公众的体验性上也应多下功夫,所谓的互动性就是让公众对公益广告有切身的体会,这种体验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视觉的,触觉等体验。例如电子广告牌对于公众来说是普通再不能普通的了,但是下面这款英国航空电子广告牌非常特殊。
如图5-7所示,在电子屏幕当中,小孩看到有飞机飞过就会站起来,并用手指着飞机,然后跟着飞机走。这实际上是一款飞机技术检测特殊的监控系统。那么如果类似这样的技术也可以用在户外公益广告中的话那么这种关注度和影响效果会如何呢?
除了以上几种互动形式,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在形式上还应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参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哪种参与方式,重要的是使公众参与其中,取得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后在和公众做深入的交流,这样取得的宣传效果会更加的明显。拿可口可乐的小世界——将印度和巴基斯坦连在一起的户外互动创意广告为例。
如图8-9所示,可口可乐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具有创新技术互动式的可口可乐自动售货机,来减轻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之间的紧张关系,来传达一起快乐世界和平的想法。互动现场,两个国家的人民通过这款自动售货机可以互相看见对方,只要双方一起完成触摸屏上的图案:笑脸、心形或者一段舞蹈,双方会各自获得一听可口可乐。
与可口可乐公司这样“快乐”“热闹”氛围的创意理念不同,IBM公司的户外广告——《打造智慧城市》就比较“内敛”“温馨”。(10-12)
与其说这是户外互动广告,倒不如说是使用设施,可以让市民当椅凳坐,躲雨等用途。小小的贴心,感受到IBM公司向人们传达如何让城市周围变得更智能的的理念。这种互动设计正是我们户外公益广告中所需要的创新及思考——以人为本。
随着户外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户外广告形态变迁和户外广告营销理念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汽车车身广告、候车亭广告、墙体广告、楼顶广告、LED显示屏等。而对于户外公益广告来说,已经不再像传统户外广告那样店招式广告牌单一的向公众传递一些公益活动的信息,更多的是让公众有实质性的互动体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户外广告在互动性上的创新与开拓。很多成功的户外公益广告让公众不只是担当接受信息的角色,更是巧妙地使公众作为了传播者甚至无形中成为广告的一部分,参与到公益活动的宣传中,由此来增加公众对于公益广告所要宣传的理念的认识,以达到对社会公众行为与认知的影响。这种互动首先带给公众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让公众有亲密接触的体验,在给公众留下深刻记忆的基础上,会对公众的认知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对参与互动的公众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这个受到影响的公众,传播到它的亲人、朋友、同事等与之熟悉的人的身上,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而这种传播的速度要比传统户外公益广告来的更快更猛更持久。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就像一课种子,一旦在城市的一个地方生根发芽,它就会迅速的传播开来,对整个城市的公众的认知和行为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各类广告繁杂的今天,社会迫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本科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切的需要这种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来引导社会的优良风气,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张傲. 公益广告研究综述[J]. 新闻世界,2013(6)
关键词:户外广告;公益广告;互动性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056-03
Outdoor Advertising Interactive Influence on the Public in the Public Service Ads
LI Hui-ti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Outdoor advertisement belongs to start late type of public service ad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s well as entertainment to change people’s life, Outdoor media has become the advertisers to be bestowed favor on newly. It is eas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for the public involved. Articl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outdoor interactive advertisemen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public behavior and cognition, so as to bette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 ads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Key words :outdoor advertising; public service ads; interactive
Internet :.cn
在公益广告中的户外公益广告是起步较晚的类型,户外广告这一形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近两年才逐渐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是到户外交流与互动,那么对于广告商来说户外相关的广告投放是重中之重,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并且能让公众参与其中,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媒体几乎跟不上户外广告的发展速度。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奇的互动电子产品也应用到了户外广告当中,不仅仅是追求应用的创新,甚至能作为一件让人为之驻足的艺术观赏品,同时更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的程度。超强的广告创意,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告占的版面大小是赢得人们眼球并能被称其为经典户外广告的关键,但即便如此,由于跟公众没有互动,大多不被公众所注意。为了留住公众转瞬即逝的注意力,户外公益广告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寻求创新才行。
我们要从受众心理角度来研究户外互动公益广告的创作手法问题,必须先了解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有哪些特征和如何影响公众的。
第一,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会使公众得到更强的体验,对公众更有吸引力,起到更好的宣传公益的目的。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公益广告宣传,一般都是静态的画面,其吸引力不高,不能刺激公众的感官,大多过路的公众对其熟视无睹,很少留意到公益广告中所表达的内容。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大多是动态的画面,甚至公众还可以参与到其中去,得到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享受,强化了公众的记忆。
第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传统的户外公益广告一般都是在公共媒体上播放,但在现代城市中,这种普通的广告随处可见,根本不会在公众的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则不同,正如前面说到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使公众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吸取,增强了公众对于公益内容的认识,更好的宣传了公益活动的思想。
第三,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使公众对公益的内容长时间不忘,极大的加强了公益广告的时效性。传统的户外公益广告带给公众的记忆是很短的,比如行人在路边看到一个公益宣传广告牌,他可能都不会过多的留意。而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则会吸引到公众的注意,让公众参与其中,给了公众更多接触公益广告的机会,公众过后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忘记了,甚至会产生较长时间的感官和情感上的记忆,就算这个地方的广告没有了,公众路过这里还会记起来。
第四,户外互动公益广告的投放比较精确,效果评测能力强。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可以依据所要宣传的公益内容,根据公众的认知和行为特征进行特别的设计,紧紧抓住公众的心理,并通过与公众进行交流的形式及时的给广告的效果进行评测,加以修正。在这两方面,传统的户外公益广告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个优秀的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往往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交互手段,体现出广告的创意效果,最终能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并达到预警的目的及启示作用。超强的互动创意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同时,这也是户外互动公益广告的最大问题――如何轻松有趣的把这些枯燥乏味老生常谈的内容表达出来吸引观众,甚至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一些经典的户外广告案例,总结以下几种可以应用在户外公益广告中的互动形式。
首先互动形式可以在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中用一个充满新意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公众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这对加深公众对公益广告的记忆非常有用。比如TNT电视台做的快闪户外广告,如图1-2。
路上的行人经过并按动红色按钮,立即出现包含诸多情景的现场表演,让行人似乎身临其境,就像这些电视中的情景真实的发生在身边一样。这是TNT电视台为新电视频道做的宣传。这个户外广告就是通过一个红色大按钮把公众拉入到情景戏剧中,让公众成为了故事的开启者,进而对整个广告有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将如此的互动环节运用到户外公益广告中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户外互动公益广告还可以参照广告现场的环境来设计出有创意的互动环节,根据不同环境设计不同的广告内容,这样让公众身临其境,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红十字会为了宣传Science Alberta Foundation(一个致力于宣传科学的非盈利性组织)做的一个公益广告。
如图3所示,在超级普通的公共汽车候车站做的一个户外互动公益广告。从侧面图3看起来公车站并没有人,但如果行人换个角度从图4角度看,可能会被吓一跳,此时却会发现海报下方的标语:"Is invisibility possible? Invent your future with a career in science."(隐形有可能吗?请从事科学工作以创造你的未来。)这个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正是根据这个公共汽车场所视角的特性,让路过的人们不自主的与之产生互动,有了深刻的印象,并达到了其传播的目的。
另外,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在公众的体验性上也应多下功夫,所谓的互动性就是让公众对公益广告有切身的体会,这种体验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视觉的,触觉等体验。例如电子广告牌对于公众来说是普通再不能普通的了,但是下面这款英国航空电子广告牌非常特殊。
如图5-7所示,在电子屏幕当中,小孩看到有飞机飞过就会站起来,并用手指着飞机,然后跟着飞机走。这实际上是一款飞机技术检测特殊的监控系统。那么如果类似这样的技术也可以用在户外公益广告中的话那么这种关注度和影响效果会如何呢?
除了以上几种互动形式,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在形式上还应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参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哪种参与方式,重要的是使公众参与其中,取得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后在和公众做深入的交流,这样取得的宣传效果会更加的明显。拿可口可乐的小世界――将印度和巴基斯坦连在一起的户外互动创意广告为例。
如图8-9所示,可口可乐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具有创新技术互动式的可口可乐自动售货机,来减轻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之间的紧张关系,来传达一起快乐世界和平的想法。互动现场,两个国家的人民通过这款自动售货机可以互相看见对方,只要双方一起完成触摸屏上的图案:笑脸、心形或者一段舞蹈,双方会各自获得一听可口可乐。
与可口可乐公司这样“快乐”“热闹”氛围的创意理念不同,IBM公司的户外广告――《打造智慧城市》就比较“内敛”“温馨”。(10-12)
与其说这是户外互动广告,倒不如说是使用设施,可以让市民当椅凳坐,躲雨等用途。小小的贴心,感受到IBM公司向人们传达如何让城市周围变得更智能的的理念。这种互动设计正是我们户外公益广告中所需要的创新及思考――以人为本。
随着户外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户外广告形态变迁和户外广告营销理念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汽车车身广告、候车亭广告、墙体广告、楼顶广告、LED显示屏等。而对于户外公益广告来说,已经不再像传统户外广告那样店招式广告牌单一的向公众传递一些公益活动的信息,更多的是让公众有实质性的互动体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户外广告在互动性上的创新与开拓。很多成功的户外公益广告让公众不只是担当接受信息的角色,更是巧妙地使公众作为了传播者甚至无形中成为广告的一部分,参与到公益活动的宣传中,由此来增加公众对于公益广告所要宣传的理念的认识,以达到对社会公众行为与认知的影响。这种互动首先带给公众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让公众有亲密接触的体验,在给公众留下深刻记忆的基础上,会对公众的认知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对参与互动的公众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这个受到影响的公众,传播到它的亲人、朋友、同事等与之熟悉的人的身上,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而这种传播的速度要比传统户外公益广告来的更快更猛更持久。户外互动公益广告就像一课种子,一旦在城市的一个地方生根发芽,它就会迅速的传播开来,对整个城市的公众的认知和行为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各类广告繁杂的今天,社会迫切的需要这种户外互动公益广告来引导社会的优良风气,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张傲. 公益广告研究综述[J]. 新闻世界,2013(6)
[关键词] 艾滋病;婚前男女;传播途径;知识;预防
A exploring study of HIV understanding level with citizen of Yantian Shenzhen Yu Xiaohui,CHEN Shuwen, MIAO Yun,et at .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stitute of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51808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level of AIDS with unmarried people can provide references and evidences for prevention and improv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Method This study applied a random sample selection methodology with cryptonymous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collection period started from Aug 2005 to Mar 2008. Additionally, all of participants had pre-married check a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stitute of Yantian District.ResultAccording to the data, 91.1%(653/717)participants had heard about HIV, especially in this group people, 98.9%(646/653)had general idea spread of AIDS , 91.6%(598/653)understood the spread of AIDSby infant-mother relationship, and 96.3%(629/653)realized the spread of HIV by blood contact. In addition, the most wanted aspect of AIDS by participants was prevention knowledge with 84.7%(553/653), the next one is knowledge of spread with (53.3%;348/653). Furthermore, the knowledge gaining channels were TV commonweal advertisement (84.7%(553/653)), newspaper and magazine (83.3%(544/653)), and AIDSspecial reports (64.6%(422/653)). Conclusion Our participants had high rate of understanding AIDSdisease. However, they only had limited knowledge of AIDS’s spread and prevention, especially for non-spread knowledge.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d that knowledge level of unmarried people still remained a large gap to improve. Therefore, public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building a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AIDS ’s knowledge to people in order to correct unilateral and erroneous understanding.
[Key wor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Premarital people;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Knowledge; Prevention
艾滋病在我国已从扩散期进入快速增长期, 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防治艾滋病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HIV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是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人群行为干预的重要对象之一。深圳市人口流动频繁,部分外来人员工作不稳定、知识层次偏低、年轻且处于性活跃年龄、未婚居多,因而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易发生商业性或受外界诱惑而沦为吸毒者。为了解未婚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5.8.~2007.8对717名前年本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未婚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2005.8.~2007.8在盐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未婚男女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调查患者717 人, 其中男328 人, 女389 人。
1.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对感染者态度以及预防意识等认识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将调查问卷用Excel建立数据库,核对后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一般状况 调查对象年龄平均为(29±4)岁,最小者21岁,最大者56岁。21-35岁占92.6%。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6.2%,高中者占27.1%,初中者占6.4%,小学及以下者占0.3%。干部占54.0%,工人占9.5%,个体占7.3%,待业者占4.5%,餐饮业占2.2%,其他占21.1%。
2.2 艾滋病认知水平有8.9%(64/653)的被调查者表示未听说过艾滋病。深圳市盐田区653名未婚男女艾滋病认知情况见表1。
2.3知识需求及其获取途径 最希望获取艾滋病预防方面的知识(87.7%;573/653),其次为传播知识(53.3%;348/653)和其他知识(40.1%;262/653).最希望通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84.7%;553/653)及报刊或杂志(83.3%;544/653)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其次为专题报道(64.6%;422/653)、医务人员(34.5%;225/653)及周围朋友(30.9%;202/653)。
3.讨论
医务人员担负治疗预防疾病的职责,健康教育是重要的职责之一。自觉来医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未婚男女是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深圳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将呈现出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因此,医务人员应积极行动起来,对于来院的未婚男女实施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减缓或控制艾滋病在深圳市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
本调查发现,未婚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尚处于“广泛听说但缺乏深入了解”的阶段:绝大多数(91.1%)未婚人群听说过艾滋病,并且多数人(89.0%)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但是,只有64.2%的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仅有37.2%的被调查者知道诸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具”、“共用卫生间、浴室、游泳池”等日常接触行为以及蚊虫叮咬等方式均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仅有18.2%的被调查者知道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是一回事。未婚男女对艾滋病缺乏了解更主要地体现在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并且艾滋病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严重不足上。
本组被调查人员文化程度较高,艾滋病认知水平亦较高,但对于艾滋病传播、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晓率仍未完全达到《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所要求的在2005年以前城市需达到75.0%以上的水平。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和预防等方面的某些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认知水平较低,说明未婚青年的艾滋病知识系统仍不够完善。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以及非预防途径的错误认识,会夸大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的过度恐慌。笔者建议,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纠正其片面和错误的认识,这对于消除恐慌心理,端正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发现,未婚人群最希望获取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最希望通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及报刊或杂志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应对未婚人群进行以预防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活动,可在门诊候诊区播放艾滋病相关的公益广告,并放置艾滋病相关的报刊、杂志供病人阅读,可以提高未婚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及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锐恒.遏制艾滋病流行,履行减少危害策略[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1-4.
2 汪金,忘兆文. 艾滋病流行的动态研究[J].医学综述,2003,9(8):501-503.
3 张晓宇,王学良.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防制措施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57-60。
4 王丽,张孔来。青年艾滋病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2):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