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7:36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心理学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付某是我班一位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一年级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二年级的学习,知识难度提高了,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付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付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付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付某闲谈,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付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付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付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付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付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付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付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付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付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付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付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付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6.辅导效果。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付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四、结语
(一)教学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潜能,提高心理素质。促成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1-6年级: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分析、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7-9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的独立人格以及对自我、对外界的评价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二)内容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中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安排到各年级,呈螺旋递进式分布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主题和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1 遵循心理特点,突出层次性。本模块依据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注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在不同时期容易面临的典型问题来编排,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螺旋上升、由浅入深。
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小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内容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本模块内容和活动形式从有利于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学习和活动获得增进自我认识和获得自我调适的能力,
3 教学目标具体,凸显体验性。本模块在编写上体现了教学内容、要求具体化的特点,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引领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出发,采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多种方式学习,促进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4 内容趣味可读,体现反思性。本模块的每一个课题均以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引入,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供学生讨论、选择、思考,提出理由,形成结论,再以正确的观点来分析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激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激励,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5 课程资源丰富,强调拓展性。本模块在编写上合理利用了音像、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丰富的信息。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将活动延伸,鼓励将体验和心理调适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建议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十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2 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本模块提倡活动型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互助、参与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以及班集体的团体动力作用,调动学生相互的分享和反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照心理、思考问题、矫正行为。
4 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灵活选用和改编教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理解和感悟中获得经验。
5 关注学生过程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其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6 引导学生自助助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为。
《控制坏脾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1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 看课件,听故事。(投影1)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天旱了,池水干涸,乌龟要搬家,两只雁儿拿来一根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俩雁儿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孩子们看见,觉得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乌龟大怒,开口责骂。口一张开,乌龟摔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
2 让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 故事结尾,(投影2)雁儿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呵!”
4 教师小结:坏脾气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控制坏脾气》。
5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掌握知识
1 了解情绪。
(1)了解情绪的类型。心理学家把情绪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喜、怒、哀、惧。(投影3)
(2)知识拓展。在我国,与情绪有关的词汇有近千个。你能说出哪些来呢?
(3)体验活动。(投影4、5、6,涵盖学习、生活、社会、时事等方面的内容)
①参加英语听力竞赛获得一等奖。你会――
②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时。你会感到――
③亲爱的奶奶生病了,你会感到――
④自己被别人欺骗了――
⑤当我们看到“神舟七号”的航天员顺利地完成了太空行走时,会――
(4)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出面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情绪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投影7)
(5)故事回顾。我们再来看“坏脾气的乌龟”的故事,如果它是“好脾气的乌
龟”,它会摔死吗?(投影8)
(6)生活举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乌龟这样的事例,因为脾气不好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或危害?
2 调控情绪。
(1)问一问。如何来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2)说一说。举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的例子。(注意引导正反两面的例子:积极的情绪,让人身心愉快;消极的情绪,容易引发事端)
(3)学一学。每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学习课本上介绍的四种常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
(4)谈一谈。平时你喜欢用哪些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调控情绪的方法中。哪些比较适合我们小学生?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 议议想想:(投影13出示课本的活动场主题图)你还知道哪些调控情绪的好方法?(开阔心胸、阿Q精神、压力化动力……)
2 读读演演:请学生生动地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情绪。
故事一 一次,富兰克林家中被盗,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回答说:“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并不悲伤,因为一是贼偷走的是我的东西而不是我,二是贼偷的是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我的全部,三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投影14)
故事二有一天。由于牙病,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捡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家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奥斯特瓦尔德说:“幸亏我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投影15)
(四)思维冲浪,享受快乐
1 小小设计师。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心灵小使者”。师:小使者非常善解人意,它能倾听我们的诉说,理解我们的快乐和烦恼。把你每一件快乐和烦恼的事记在小纸条上悄悄交给它。
2 小小阅读王。请同学们阅读“望塔”部分的《钉钉子的故事》,再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可以向大家推荐。
(五)课堂总结,精彩奉送
1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体会?
2 奉送警句:(投影16)
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马卡连柯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定位;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点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活”的知识。在中学教学阶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助人、自助能力是其核心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全方位分析案例,给学生展示感性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其对该课程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它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主要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此外,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中,贴近、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树立信心。
二、新课改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定位分析
1.以实际教学为基点,定位案例选择。在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从已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定位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利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原则,使看似毫无关联的三者巧妙地融入,相辅相成,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准确定位,使选择的教学案例更加客观、合理,符合教学任务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够使枯燥、乏味地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以学生角度为媒介,定位案例选择。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为基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化的定位,使所选择的案例更具实践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比如,心理测试、团体训练,去了解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尽可能和学生达到共情。在此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感兴趣的方面,为准确定位案例选择作好铺垫。
3.以心理学角度为纽带,定位案例选择。教师想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去定位教学案例,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化的技能,需要整理一些经典的个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展现教学目标的个案,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讲解。在选取个案的时候,如果选取的是以往咨询类型个案,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师守则,规避其中的私人信息,个案咨询的年限、时间、地点,甚至是个案的结果,这样才能对个案当事人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选取的是世界上著名的开放学经典案例,不需要对很多方面进行规避,但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意识到案例整理、分析的重要性,多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案例,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取用,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寻找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有更多的时间备好课,进行课堂教学。
三、案例教学定位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对相关方面引起重视。一是: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准确定位教学方法,确定案例教学法是否能够应用到相关教学中。二是: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学好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三是:在呈现案例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案例呈现方法,要避免各种暗示信息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要能够灵活掌握案例,一定要对那些个人倾向、导向性的暗示语言、情绪情感等予以规避。为此,在应用案例教学的时候,其定位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兴趣等方面出发,准确定位案例选择。总而言之,在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应用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现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学好相关学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案例选择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充分展现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闫苗苗 单位:吉林市双吉中学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及内容
心理健康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咨询记录、心理测验结果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每一位学生在心理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其涵义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心理档案,就类型讲属于专门档案,它是在一定的基本单位即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专门负责下建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辅导员保管整理,保存应严格、规范,并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若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能会失去科学性和实用性。第二、心理档案是由各种材料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只有日后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及科研活动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第三,心理档案市学生心理特点变化历程的真实记录,从适应准备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到趋于成熟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心里矛盾及冲突,任何人不能依自己的观点和需要去增加或删改它,应保持它的原始性,以免使心理档案失真。
学校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生的个人简要情况(出生年月、民族、身体健康状况、疾病史等)
2.家庭成员情况(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学历、经济情况、疾病史等)
3.个人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交际能力、自信心、同情心、独立意识、师生及同伴关系等);
4.心理测验的日期、类型、结果及分析(如智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职业测验、考试测验等);
5.心理咨询记录(次数、主诉及症状、病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
6.心理健康的阶段性记录及评价(入学、毕业、及每一次的记录);
7.其他材料(转介服务、会诊意见、家长、任课教师及同学的意见等)。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功能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既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依据,又是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原始记录,它将为我们进行心理科学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功能:
1.预防功能。一般心理咨询员与学生没有经常接触的机会,班主任老师对有攻击性、焦虑、自卑心理学生的问题也不易及时觉察,而心理档案的建立则可通过定期的专业化的心理测验,及时发现患有神经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的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训练、角色转换、合理宣泄、体育及文艺活动,尽快使学生恢复常态,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心理档案的预防功能突出表现在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上。
2.参照功能。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生中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心理辅导人员在进行个别辅导的同时,若能先研究其心理档案,就能对症下药,使辅导更有针对性、连贯性,提高咨询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咨询辅导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疑难和障碍等。辅导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往往会请教同行,如果有必要则请专家会诊。若能参照学生的心理档案,使未接触过学生的专家了解基本情况,就可制定出帮助学生的最佳方案。所以心理档案的参照功能表现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准确诊断上。
3.自我教育功能。学生的心理档案时期心理健康成长的历史记载,学生通过查阅自己的心理档案,不仅可以分析自己的过去,客观地评价和悦纳自己,而且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纷繁的环境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学生心理档案的自我教育功能就是在于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做到扬长避短,为今后取得事业的成功做好准备。
4.推荐功能。学生的心理档案是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它记载着学生的人际关系、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生活习惯、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这些经过专家鉴定的材料,在学生升学或选择职业时,就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推荐的有力证据。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心理档案(在自愿的前提下),使其人尽其才,避免学生才能被埋没、被压抑和被浪费,使其个人潜力得以很好的发挥。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咨询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就应大力宣传和普及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优化心理咨询大环境,使全体学生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力争校领导及教职工都了解、配合、支持、参与心理咨询及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应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心理咨询员负责收集整理有关学生心理方面的资料。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保密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有责任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予以保密。在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服务。除心理辅导员外,其他人须经本人同意方可查阅。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和品德修养,坚守档案秘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要求,维系师生双方的信赖关系,并将此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2.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收集学生档案资料过程中,辅导人员要有整体观念,既要重视心理活动诸要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因素、生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具体操作中,既要考虑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总体特点,又要兼顾性别、专业等局部特点。通过全面的分析综合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健康问题,为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专家,提供干预和研究的科学依据。
3.发展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档案资料分析整理过程中,辅导人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要在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做动态考察,而且在问题的解决和结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这一原则对心理辅导人员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发展条件做准确的估计,记录其已有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有恰如其分的把握,并揭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4.公正客观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生心理档案的材料首先要真实客观,咨询记录要详细认真,咨询员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臆测加入记录。同时,慎用各种心理测量表,对测验结果的评价一定要游专业技术人员来解释,不要轻易施测和下各种结论,以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公正性。
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必须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切实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首先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承担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任务。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机构应由校长直接领导,使之与学校的教务处、学生处并列,发挥其独特的心理服务功能。辅导人员应具备通情达理、真诚坦率、态度积极、善于理解等品质和条件并受过专业训练。
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心理认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诱因的影响,此类心理认知偏差定会引起个人行为失范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问题及诱导因素所致。可见,若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定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学生的个人心理较为阴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坏处想,且生活及学习中也不善与人交往;某些学生性格孤僻且自闭,对待问题的心态较为消极,如此情况皆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
(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过程,学校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或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会激发学生的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节笔者试图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成绩,但心里不健康,则定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学校方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优化,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条件。
2加强文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由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致,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个性培养及潜质开发。换而言之,我国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潜质的开发尚待加强,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
(1).传统的教育知识论仅把教育过程看作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如此直接忽略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及人的道德的培养。此外,应试教育仅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及纯粹客体,且获取的目标结果具有某种狭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过程。
(2).教育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功利化与工具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教育的重点应为适应性教育,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超越性教育。
3重视生命与心灵的教育
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环境充斥着更多的压力及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生命与心灵的教育,由此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培养更强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4整合资源及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关键词:案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教学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
心理健康专业硕士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凭借师范教育的心理学类课程的班底,相继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日渐突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上往往不能突破长期习惯的传统惯例,仍然延续局限于教室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科中心教学模式。其实早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曾经强调指出,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为此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的培养上都做出了一些改革与尝试,特别是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国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发展时间短,培养经验不足,以及案例教学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加上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上的差异、教学管理改革滞后等所带来的负面制约作用,这些改革与探索的效果多半不甚理想。
二案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适合性
案例教学是在模拟实践领域中实际问题情境,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互动和探索尝试等方法,学习者获得融合性知识,并提高实际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最初并不是直接产生某一个学习理论,而是产生于教学实践。188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发了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后由哈弗商学院用于高级管理精英的培训。这是最早实际运用案例组织教学的例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人将其运用在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上。所谓“案例”,就是对实际情境的一个描述,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包含内容、过程、性质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同于教师的举例,它一般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征。教学中,案例的作用是能够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建构主义认为,认识隐含在情境中,人的理解是对情境自我建构的结果。传统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按照词语逻辑关系、理论意义、以一种良好的结构预先组织好的,这与真实的现实情境所隐含的知识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我们在学校中学会的知识却难以在现实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4]。与其它教育硕士专业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最适合也最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其培养目标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绝对要求。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工作本就经常性面对一些特殊情境,其整个教学活动并不绝对依从于课程的内容体系,而是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时调整并做出决策。
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开展案例教学改革,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也有着实际的客观需要[5]。但是经过一段实行之后,往往感到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难以认定;似乎教学改革的效果也没有象预想的那么突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着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顶多就是多联系实际。其实案例体现的是实际职业情境,它是为整个人才培养服务的,而不是为个别教案服务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要从案例出多发,以情境问题为锚点来组织知识教学,打破原有以概念或理论意义来组织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按照传统教材内容的顺序。在理论与实践这一维度之间,案例教学可以有多种程度、性质和类型。第二,案例教学中案例来源。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依据,又是教学的有效组织者。有人认为,案例教学开始于案例形成之后。这种观念指导下,往往会把案例绝对化,要先把案例编写好,甚至购买现成的案例。这种案例教学属于简缩版的案例教学,将案例视为教学的唯一指针,隔离了与实践的关系,最终重蹈传统教学的覆辙。案例教学的全部过程必须包括案例形成,具体案例形成过程又包括案例的识别、体验、描述、概括等。案例与案例库要开放地、动态地始终保持与实际情境的联系[6]。第三,案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论素质与教学实践能力。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教学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远不是一个教学方法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理论上思想观念的问题。它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案例教学的精髓,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比对比分析、讨论交流、团体合作和尝试探索等。不存在单纯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它更应该称作一种教学模式。第四,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对案例教学的支持性,是否合理配套,也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与案例教学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很多,比如,已经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见习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业绩考核制度和学生课程考核的有关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