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4 09:37:34

序论:在您撰写医院资金监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院资金监管

第1篇

一、领导重视是决定资金运营成败的关键

医院管理层对医院资金运营的重视程度是控制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等涉及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医院文化、业务流程的设定和优化等方面,这都倚赖于领导思想上重视资金运营,行动上带头严格执行资金运营制度,把自觉遵守、严格遵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才有可靠的保证。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不高的人员素质,会对医院的资金运营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财务风险预见性差,财务问题分析不透彻,财务资金运营制度制定不合理,实施不科学等问题,使得医院的财务工作陷入困境,并且使得其资金运营制度形同虚设。如要从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则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成本控制

降低医疗成本不仅是政府对医院的要求,更是广大群众对医院的殷殷期望。首先,通过责任成本制降低医疗成本,即通过在医院各部门、科室或班组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将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实行自我控制。这其中也包括合理划分成本责任中心,正确归集分摊各成本责任。同时也要建立均次标准成本体系,如每床日标准成本、每门诊人次标准成本、单位项目均次标准成本等;其次,对药品采购环节加强监控,降低药品采购成本。

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效益

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按照上级审计部门的要求,设立由医院领导直接管理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并且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变更,医院应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特征,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降低医疗成本,体现内审工作的管理效益。还应该对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资金运营为中心的综合性基础审计转变。

五、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的资金运营制度

由于目前大多数患者是采用现金结算,因此,对货币资金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医院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会计内控制度,避免会计内控制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在执行过程中针对易发生的问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首先要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医院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例如:现金收付及保管只能由授权的出纳员来负责处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其次要加强票据的管理。例如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进行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最后要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例如加强银行账户、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还应该指定会计人员定期核对银行账户,对未达账款,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六、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

政府加大投入,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保障。但政府光增加投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转变投入机制,使财政的钱切实花到实处,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比如,推行购买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有效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转变。推行绩效考评,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评,对医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收入挂钩,与政府投入相结合,以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推行核定收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要在核定收支的基础上确定。首先要核定工作任务,然后核定收入和支出数额,对于核定收支后的差额部分,由财政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予以补助。

第2篇

项目资金是指由政府相关部门或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安排下达的、除基本业务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用资金。包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本年度自有资金安排的项目及其他具有专门用途的支出等。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卫生事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设备购置等。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加大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各级医疗机构在编制本年度预算时,均有当年明确的发展目标,进行预算安排,合理安排资金,保证项目的实现。因此如何管好项目资金、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考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为各级医院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医院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项目资金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医院对项目资金管理不够重视,认为项目资金管理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观念上淡漠、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成为一种应付检查的摆设,没有从源头上进行管理。管理科室之间相互推诿,项目实施科室只管项目的实施,对资金没有统筹规划,管理资金的部门不知道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不清楚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合理,管理脱节。

(二)不能正确理解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下达的项目资金一般都有随同项目拨款一同下达的文件,明确项目资金的金额、项目目标、项目范围、实施时间、项目内容、项目管理等。医院在执行项目过程中。任意扩大项目开支范围,将应在医院业务费用例支的资金在项目资金中开支,挤占挪用项目资金,这种情况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屡见不鲜。

(三)需要转拨到下级医疗单位的项目资金,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考核

转拨下级医疗机构的项目资金,缺乏应有的监管,以致下级医疗机构的项目资金不按规范使用,挤占挪用情况时有发生,没有达到项目资金使用的初衷和预期效果。

(四)不注重项目完工后的验收和效益的评估

项目完工后,医疗机构不注重项目的验收评估工作,是否达到项目方案所要求的预期目标等,没有进行系统评估,资金使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如何规范使用项目资金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

医院根据本年度发展的具体目标,年初拟定项目计划,项目的拟定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2.符合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财政资金供给的范围;

3.属于本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

4.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科学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

(二)建立建全项目资金使用制度

各医院应该建立建全项目资金使用制度,明确项目执行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执行科室应该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负责,统一部署,加强相关科室间的横向联系和沟通,明确责任,并对其进行考核。

(三)严格按各级政府下达的项目实施方案执行项目管理

政府各部门下达项目资金时,同时下达具体的项目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项目目标、开支范围、开支内容以及执行时间范围,项目执行科室应该严格按照项目工作方案,征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项目工作实施方案,会同财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进行预算,讨论通过后传达到相关科室,严格按照制定的具体方案分步骤开展项目工作,并做好必要的原始记录。相关科室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方案安排好本部门负责的工作,并对出现的情况及时上报项目办公室。

(四)制定严格的财务核算工作

任何资金的管理都离不开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该按照项目资金的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财务核算,根据资金的来源不同,在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或相关的其它支出科目下设立具体的项目明细科目进行单独核算,建立建全财务核算体系,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严格资金的报销程序,超过开支范围的坚决不予受理。加强与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实施科室进行沟通。年度终了,对未完工的项目结转资金应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完工项目结余资金,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预算之前,原则上不得动用,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应报财政部门审批。

(五)项目的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负责项目的执行科室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并写成具体的验收报告进行上报。

(六)建立项目资金的内部审计制度

1.审计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人员应该就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真实、合法、合规进行审计,是否按照项目资金的预算安排进行财务核算活动,不按规定开支的应坚决要求调整账目,给予纠正。

2.审计资产管理情况:审计人员应该对使用项目资金进行的设备购置和物资采购所取得的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查看,审计财产物资的采购、付款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设备采购、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是否符合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七)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第3篇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是国务院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而做出的重要决定。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申请人必须提交具有论证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必须进行取水申请,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办理取水许可证、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后方可取水。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做好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用水计划,切实做好超计划用水收费工作。城区原有自备井全部实行计量收费,足额征收水资源费。

城区居民生活用水,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农业生产用水要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工业生产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增加水循环利用率。限制高耗水企业发展,提高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自来水公司的水价标准,实施阶梯水价,以经济杠杆调节的办法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的开展。

二、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开采,适当开发地热水

颍河耿楼闸的建成,保证了颍河的正常水位,市住建委、自来水公司要加快筹建地表水厂的步伐;鼓励企业和城市景观用水取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

浅层地下水补给便捷,在一定范围内超采后,经降雨、地表水渗透,很快得到补给,有易开采易平衡的特点,是天然的地下水库,鼓励用水标准不高的企业和个人取用50米以上的浅层地下水,以节约中深层地下水。要加强对小浴池、小餐饮、小洗车场、小企业的用水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城区中深层地下水连年超采,必须严格限制深井取水量,严格控制深井数量,原则上在城区不再审批新凿深井,并对现有中深井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违章取水现象,要及时严肃处理。因特殊情况需要开采中深层地下水的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根据低碳、环保、节能的原则,允许有条件的单位适量开采地热水资源,但要经过科学论证,合理有序开采。

三、加强工业园区自备井的规范管理

对于我市“一园四区”企业的用水,原则上实行统一供水,但对以前已有的自备井,要逐一审查,对已办理取水许可证的,要加大管理力度;对符合取水条件的,要补办取水许可手续,补交水资源费,纳入管理范围;对不符合取水条件的,要坚决封闭自备水源井。审查合格的企业自备井,要做到持证按计划取水,有计量水表、按月抄表、按月足额缴纳水资源费和超计划加价水资源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水规费。

“一园四区”企业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不得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提倡中水再利用,不断提高水循环利用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第4篇

一、扎实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性工作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作为重点,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目标,精心安排,稳步推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凡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分片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到人,责任到矿”的方式,定期对各矿区进行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坚持高标准,继续抓好治乱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矿一卡”和“一勘查项目一卡”的清查制度,严厉打击无证采矿、无证勘查、越层越界采矿和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本稳定。

加大对越层越界开采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按有关规定和各市、县(市、区)的职责分工,由国土资源、煤炭等部门定期对矿山进行实测检查。经实测发现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从重处罚,责令违法矿山对越界井巷工程进行密封,打上永久性封闭墙,建立专项档案;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公示越层越界情况和处理结果,责令矿山出具不再越层越界采矿的书面承诺。发现再次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坚决予以关闭。

(三)全面清理探矿权、采矿权审批事项。省和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集中时间,全面清理本部门审批的尚在有效期的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依法逐件、逐卷清理检查,主要检查审批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批要件是否齐全、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对存在问题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二、重点解决资源配置和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

(一)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加快矿产资源整合进度。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84号)要求,统一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的矿区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经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整合工作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首先做好煤矿的整合工作。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冀政[2005]84号文件要求,确定煤矿重点整合矿区,先行安排整合工作。煤矿重点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要在**年4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底前开始组织实施,**年底前基本完成煤矿的整合工作。其他矿山的整合方案要在**年9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底前开始实施。全省所有矿山的整合工作,要在**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二)统筹安排,确保整合工作扎实开展。各设区市政府要根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资源整合方案。整合期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的申请。对以各种手段抵制整合矿产资源工作的,其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予以关闭,并取消其参与整合的资格。

(三)严格整合条件和标准。坚持“先治乱,再治散”、“先关闭,后整合”,对按照有关规定应予关闭的矿山,首先严格按标准予以关闭,不得以整合为由规避矿山关闭工作;对有违法行为的矿山,要严格依法查处,查处到位后方允许其参与整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应吊销有关证照、予以关闭的矿山,要严格按规定关闭,不得参与整合。

一个矿体原则上只设立一个采矿权。对确因地质条件限制、开采技术限制和历史形成的开采条件限制不适于设置一个采矿权的,经专家论证后,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采矿权。对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矿体,由其共同上级政府组织整合工作,不得按行政区域划分和设置采矿权。

三、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

(一)理顺矿业权管理体制,促进权力与责任的统一。省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以及中型以上生产或储量规模矿山采矿权延续、变更登记等事项应及时向省政府报告;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应及时向设区市政府报告。

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帮助申请人组织探矿权、采矿权新设或廷续、变更申请资料,提前介入核查申请资料,对照申请资料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核查,提出核查.意见,与申请资料一并递交登记管理机关。

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后,要及时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探矿权、采矿权并登记发证后,要及时通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对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违法、越权或错误的采矿权登记、发证,省国土资源部门一经发现要及时予以撤销和纠正,由此给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人造成损失的,由原登记机关依法给予赔偿。

(二)严格矿业权设置标准,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等要求,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探矿权和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审查,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不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采矿权设置方案,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可委托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经县级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汇总,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后上报。

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批准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以申请在先或市场出让的方式确定探矿权或采矿权人,按规定程序审批并登记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的,不予设置新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已有探矿权、采矿权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要纳入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管理。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的申请。

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审批,要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严格审查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案,严格评审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储量报告,由探矿权或采矿权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或矿山设计单位编制,由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审查,审查单位出具加盖公章的审查意见,登记机关依据审查结果审查申请事项。

(四)建立健全勘查和采矿许可证延期预警机制,切实解决持超期证勘查、开采问题。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监督管理权限,提前6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准备前期勘查工作总结、进一步勘查实施方案或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延续登记手续;提前3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提出延续登记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国土资源部门的告知,不作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申请延续登记的必要条件。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逾期后即自行废止,并视为灭失矿产地。在灭失矿产地新设立探矿权、采矿权,有多家参与竞争的,要以市场方式公开出让,原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机械设备等财产权益经评估后由矿业权竞得人予以补偿;只有原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一家提出申请时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

四、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

第5篇

二、各砖瓦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生产节能省土多孔砖,将砖瓦窑生产用粘土与水利建设相结合,创新思维,引进新项目,使企业逐步走转轨之路。

三、规范河道淤泥市场开采行为,实行有偿出让。本镇境内淤泥开采必须纳入采矿权市场,按规定交纳1元/吨的采矿权价款。

四、水利清淤、沟塘净化需要置换的,必须经水利部门实地测量,所在村确定置换方案,由国土部门会同镇农业、规划等部门现场落实,办理相关手续,镇政府审核后统一报市挂牌出让。采矿单位除按规定交纳采矿权价款、土源置换费(3元/立方米)外,按置换面积交纳1.5元/平方米的临时用地管理费。

五、按照市国土资源局(土资[]24号)文件要求,对各砖瓦企业实行百分考核,考核结果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相挂钩,低于80分的将列为下年度的关闭对象。

六、各砖瓦企业必须规范采矿,不得违规,不得损害群众利益,不得因采矿导致社会矛盾,引发越级上访。各村结合河道疏浚、沟塘清淤制定置换规划,严禁越权供土。

七、严格采矿验收制度,限时采矿、限期复耕、申请验收。对验收不合格,复耕不到位的将收取1000.00元/亩的荒芜费。

八、违规采矿,视情节作出下列处罚:

1、毁田采矿,造成抛荒的,由国土部门立案查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5000.00-10000.00元/亩的罚款。

2、擅自采矿,影响耕作条件的,处以3000.00-4000.00元/亩的罚款;未破坏耕作条件的,处以2000.00-3000.00元/亩的罚款。

3、批少取多,批浅挖深,造成复耕不到位的,除令限期整改外,并处4000.00-5000.00元/亩的罚款。

第6篇

    1 引言

    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也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必备条件。厦门市第一医院由院本部、5所分院、7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两所爱心护理院组成。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 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院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本院先后投资2 000多万元建设数字化医院,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 建成了院本部与外院、院本部与分院、院本部与社区以及院内各科室之间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现在, 在本院已实现看病、住院、体检全过程一卡通, 信息手段预约已成规模, 基本实现无纸化, 患者看病更加方便、快捷, 医生还可以通过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查看患者过去的健康状况, 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提高了患者和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2 数字化门诊系统优化门诊流程

    2.1 多样化挂号系统

    医院越大, 病人越多, 挂号难、挂专家号难、看病难一直是病人就医难的重要问题。过去, 患者为了挂上本院一些知名专家号, 必须凌晨4、5点钟就到医院窗口排队。现在, 除现场挂号外, 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现场和自助挂号机等方式预约1周以内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的时间点,还可预约辅助检查项目的时间段, 方便病人就医,有效地分流了车流、人流, 解决门诊拥挤、看专家难问题。

    目前已开通16条预约电话, 预约时间从早上8点~晚上8点。预约中心在完成预约服务登记的同时, 还承担了接听咨询电话和病人回访工作。截止2008年底, 预约中心共接听预约和咨询来电200多万人次, 呼出通知停诊和回访出院病人服务电话15多万人次, 预约确认60 多万人次, 预约人数从最初每天1~2人增加到现在每天700多人, 形成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服务项目之一。

    自助挂号是2009年推出的服务项目, 时间仅需20秒, 患者只要在自助挂号机前插入市民健康卡, 3秒钟内, 机器便可识别其身份信息, 屏幕上会自动显示普通号、专家号、门诊科室、已挂人数等信息, 患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并可预约1周内专家号和普通号。

    2.2 双向转诊系统

    双向转诊即同时实现上转与下转病人, 是三级医院直接管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一项制度。为了在院本部与社区服务中心之间建立影像检查、检验、门急诊、住院绿色通道, 每天有两部专车专门负责社区与院本部病人转诊和检验标本运送工作。

    上转为社区病人转到院本部, 社区医生开具双向转诊诊断后, 病人持社保卡到门诊大厅双向转诊服务台, 由护士接待并确认转诊科室, 无需挂号,直接凭转诊单到专科门诊就诊。下转主要是院本部住院或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等常见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及随访的, 下转到社区继续治疗。2009年以来, 通过“双向转诊”到院本部与社区就诊的患者有近百人。

    2.3 门诊医生工作站

为了实现区域内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间的数据流动, 必须要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统一识别, 即建立区域健康数据中心, 这是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 医生在工作站通过刷市民健康卡不仅可实时查看病人的检验报告、影像报告, 还可借助市民健康系统查看病人健康档案以及在其他医院的诊疗记录, 实现区域协同的资源共享。同时, 系统还提供实时监控门诊用药情况等。

    2.4 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借助国内外知名医院资源,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由患者主治医师(或主诊医生)建议患者或根据患者要求办理, 远程会诊室直接与国内外知名医院远程会诊室实现数字化信息对接, 通过区域网络服务平台, 使厦门地区患者在当地就能真正享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诊疗技术。

    2.5 统一发放报告单, 变被动为主动, 提供人性化服务

为了节省患者时间, 避免病人往返多个医技科室领取报告单, 利用信息资源优势, 整合发放报告单窗口, 实现了病人在多个医技科室检查只需在统一窗口前领取报告单。不到医院领取报告单的患者, 还可以通过市民健康网查看本人检查报告。此外, 客户服务中心还与快递公司合作开展辅助检查报告与体检报告邮寄服务, 市内患者当天就能收到报告单。

    3 数字化医技系统优化服务流程

    3.1 辅助检查排队系统

通过启用医技检查排队系统, 实现医技检查科学排队, 解决了医技检查拥挤、熟人插队问题。患者根据排队系统排出的时间段和诊室, 按时接受检查, 节约了病人时间。目前, 辅助检查排队系统已覆盖所有医技部门。

    3.2 通过第3 方配送标本, 结合条形码技术, 检验流程更合理

通过建立检验协作平台、统一接收标本, 结合条形码技术, 院本部、分院、社区检验标本由康泉服务公司第3方配送, 优化了检验流程, 集中了总院检验优势, 减少了对社区的投入。分院、社区服务中心检验标本送达院本部后, 检验报告单即可在分院社区直接打印, 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服务。

    3.3 建立心电图检查快速网络, 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通过构建区域性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可以使大型综合医院高质量的医疗影像诊断技术资源为更大范围内的患者提供服务,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技术资源解决医疗资源偏态分布的技术水平相差悬殊的问题。由于社区、临床科室与心电功能科不在同一地点, 一些危急病人如: 心肺复苏、心律失常、心梗等不能及时得到检查诊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建立了心电图检查快速网络通道, 不仅使心电功能科可以准确获取心电图原始数据, 还解决了检查流动性问题, 实现了即时信息传递、远程网络打印报告单功能。心电图检查快速网络极大提高了心电图检查效率, 使心电图检查从原来每人平均10~20 分钟缩短到现在两分钟。

    3.4 自助刷卡取药

门诊量每天高达6 000多人, 以前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很长,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医院借助信息技术尤其是条形码技术, 优化处方调配流程, 取药时患者可到自助机前刷卡, 同时药师在后台配药, 患者根据提示到指定窗口静候取药。现在患者取药的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到现在的8分钟左右。

    4 数字化病房医疗护理系统节约医护人员时间

    4.1 启用护理电子病历系统

以往手工书写护理记录繁琐、时间长且常常出现误差, 浪费了护士很多时间与精力。使用护理电子病历系统后, 护理病历书写更加规范, 护士从繁重的病历书写中解放出来, 电脑自动统计出入量快速且准确。护士还可以通过建立病历和健康教育模板,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护理病历书写效率和质量, 原来新入院的患者书写护理病历需要30分钟现在仅需5分钟就可以完成, 节省了护士时间, 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到病房为病人做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4.2 采用无线pda技术

    提高护理质量。神经内科每天至少有70名病人, 每天下午至少要有1名护士花费1小时测量记录患者体温, 再用1小时绘图。使用pda后, 护士移动工作站直接采集患者生命体征, 快速完成体温、脉搏、呼吸及各种出入量、引流量的护理计入工作, 自动生成体温表、脉搏表、呼吸表, 节省描图时间, 电脑自动绘图, 同等工作量只需30分钟就能完成, 且准确美观。

    4.3 优化医嘱处理流程, 提高效益

    启用医护工作站, 使医务人员从过去反复转抄医嘱等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 简化重复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4.4 输液贴管理及其它

临床科室以往管理静脉输液标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不干胶输液贴上手抄, 另一种是采用电脑打印在a4纸上, 但要护士用剪刀进行裁剪、粘贴。现在通过pda扫描输液标签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减少了差错发生率, 原来两小时的工作量现在仅用30分钟就能完成。此外, 护士站设置电子信息屏可显示病人总数、病人、医生及护士状况, 方便医生和护士查阅病人的资料; 电子床头标识随着医嘱产生自动显示病人的护理级别、饮食等, 替代手写床头卡; 移动呼叫系统可使病人清楚护士的位置, 护士在病人房间里也能知道其他床位病人的呼叫, 并可进行护患对讲。

    5 数字化社区信息系统使居民居家享受三甲医院服务

第7篇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议资料,欢迎参阅。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大局,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资本收益隐形化的趋势明显,对加强“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由于工作关系下乡驻村3年多时间,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了切身感受,“三资”管理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账外。有的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有的办公设备等资产轻易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

(三)资源管理不健全。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四)资本收益不公开。有的村集体以三资形成的股权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本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小金库”和“寅吃卯粮”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成因

(一)乡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村民实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资情况复杂,不愿意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虽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乡镇工作繁杂,往往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承担多项职能工作。

(二)农村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培训不力,会计人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更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农村三资管理的不规范。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热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审计等外部监督乏力。各地普遍未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有关部门常规审计范围,也未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只有在一些专项检查中才会被涉及,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

上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导致农村三资的体外循环,容易造成集体利益流失,不利于维护农村稳定,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不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应当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为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笔者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相关的三资管理部门,在村集体指定专人对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的职责。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三资”履行会计指导服务和财政监督职能;审计部门应将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常规审计范围,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由乡镇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推进三资管理网络化,改进管理手段。积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全面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实施农村会计记账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农村“三资”管理手段现代化。各乡(镇)接入网络端口,通过网络开展农村“三资”会计核算,建立村级财务电子账簿。全面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四)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加大惩治力度。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