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04 09:37:31

序论:在您撰写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第1篇

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途径以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等,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由表及里、自浅而深的层次分析方法,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教育;行为习惯

一、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所有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产品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专指艺术、语言、文学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包含在艺术和知识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在日常行为中。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将文化比作人类给自己编织的一张网,它有助于规范“网”内成员的行为内容与行为方式,它对所属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预知和导向的功能。而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则认为,因为文化汇总了人类群体成员的日常生活方式,所以,必将对该群体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层文化的规范与激励功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规范的作用。而这些规章制度只有在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大部分学生认可的前提条件下,学生才能从被动的约束到自觉遵守。在每个学期初,我都会与学生一起讨论上学期存在的不足,以及本学期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一起制定了本班的班规。因为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一旦有人没有遵守,马上就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指责。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文明向前冲”和本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我们班级制定了“棒棒糖银行”的奖励与惩罚制度。通过每天的作业、课堂积极性、课间的纪律……这些常规的活动,以及三月份的英语手抄报和掰手腕比赛,四月份的阅读和歌唱比赛,五月份的演讲和跑步比赛,六月份的读后感和小发明创意比赛等班级特色活动,每次活动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取“棒棒糖银行”发给他的奖金,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获得的奖金参加每个月的班级拍卖会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蔬菜、零食。

这个活动就好像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孩子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每一项活动。更让人高兴的是,他们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资金”会无比珍惜。在拍卖会上,他们开始懂得控制自己购买的欲望,先考虑清楚,这件商品是不是对自己有用处,然后再选择性地进行购买。通过外部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次活动中。当他们拿到自己的奖金,在激动的同时,也懂得了金钱的获得是需要依靠勤劳与智慧,是来之不易的。

三、深层文化的导向功能

导向就是引导方向,使一件事情朝着某个方面发展。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首先,名言警句就是一种理想的导航工具。在美化教室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具体情况,贴出名言警句,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首先,我们会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本周名言的含义,然后写在黑板的一角,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早读,引导学生朗读、记忆,以达到让学生与更多的名言警句同行,与更多的伟人对话的目的,纠正着学生的人生航线。在这种浓浓的教室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品质,陶冶了学生情操,鼓励了学生的意志,坚定了学习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

其次,老师的公平公正、温柔有礼、诚信……对学生的待人态度、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说明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比起学生来讲,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最后,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什么,就努力先用同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会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学校;要求学生守信,我从来都不会找各种理由来推脱自己曾答应过学生的事情;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我首先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我还和学生一起写日记,并且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老师的以身作则,成为了学生学习最直观的榜样。孩子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的感染,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自然而然,他们就能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提升自己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把握,通过浓浓的文化氛围去陶冶学生,从而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鹏.校园视觉文化中隐性价值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叶澜,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瞿广顺.班主任专业化及班级建设纵横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26―01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该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良好的的文化氛围来影响和塑造师生美好的心灵,健康的情趣,进取的信心,向上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和勤奋、敬业、乐学的精神。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学校教育过多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行为出现偏差。如何才能有效补上这个短板,笔者认为应从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做起。

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分为整体建设和分别针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这三部分,关键在教师,但核心却在学生。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作为学生呆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班集体,自然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传统文化是人类进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它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得以强大、中国人民建设自己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传统文化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极其广泛。

在校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其丰富内涵和魅力,使学生获取在当今生活中依然充满活力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借此使学生更深地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传承和优良传统,从而加以继承和发展,进而消除当今弥漫在校园甚至整个社会中的负面消极、低靡颓废等情绪,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建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从校园到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促成和谐社会。这样看来,传统文化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如此,对社会也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要重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其内涵极为丰富,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含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其表现形式更是复杂,从时间上看包括历史、现在和末来的发展序列;在空间上看有校园环境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学生寝室文化、教师办公室文化等;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外显与潜藏两种不断转化的动态形式;从文化层次上看,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相互渗透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的成熟与发展,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三、要重视激励教育和文化活动

当前,由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网络上一些消极的东西的传播和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抗消极诱惑的能力较弱,使得这些学生对本来枯燥的学习更感到厌倦进而逃避。而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面对这些只能是采用耐心的说教和引导,效果还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证明: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体、美方面的文体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参与和运动的美感体验,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文化的沁润,还会自觉转移学生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起到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文化的影响。

四、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各类先进典型

榜样的正能量能引领班级文化建设走向更高层次,在每一个班集体当中,只要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能够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各方面的积极典型,比如品德优秀的、学习刻苦的、热爱劳动的、积极锻炼的、乐于助人的、积极探索的,热爱环境的积极典型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只要不把眼睛紧盯在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也多关注一下这些学生。相信班上的学生一定会朝着全面发展的路线健康发展的。

五、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

第3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习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EDGAR.SCHEIN认为班级文化是在班级同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同学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也就是班级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笔者结合实际经验谈谈怎样构建班级文化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注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1.1注重教室的l生

干干净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教师时常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书本、文具、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并在旁边贴上学生自创的字画“整洁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众人一条心,垃圾也能变成金。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用这个“基础”,促进学生维持个人和集体的生活环境卫生,达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

1.2重视教室的布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把教室划分成多个区域,各个区域的布置分配到各个小组。教室墙壁两边贴上学生自己选出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明星或世界名人的画像;设立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教室前面张贴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在教室的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学生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学生相互的沟通。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在班级的墙上布置《班级记事》,不仅可以宣传集体的活动,还让学生在其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语,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从而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

2营造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有的班生机盎然,有的班严谨规范,有的班积极乐观,有的班充满活力,有的班拼搏向上,有的班弥散着深厚的艺术气息,有的班表现出时尚的现代风彩……。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班级精神(含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名、班风等)、班级标志(含班牌、班级名片、班徽、班歌等)、团队建设(含班干部培养、小组建设等)、文体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其中班名是班级所有成员趋于一同,具有高度凝练,代表成员意志和价值取向,同时又高度概括,简单明了又寓意深远的班级符号,是班级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3加强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班级制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主要制定班规制度,学习制度,文明学生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文明寝室制度。在建立班级制度文化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全班表决通过。在学生中形成统一的认识,成为班级学生共同的规范。

4传递班级情感,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在人际交往中有被关注、被爱、被理解的欲望和需求。一个班级应该满足班级成员在这方面的需求,使其感到班级的温暖如同家的温馨、找到一种归宿感,从而升华对班级的热爱。为此,教室里可设置了两个版块“家访・交流・感恩”、“幸福・快乐・成长”。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去走读生或留守儿童家,周日去住宿生家。每次家访,每次活动我都会带上相机留下感动的一幕。这些照片看起来单调,但对学生健康成长很有利。记载的这些精彩瞬间能时刻提醒他们不仅要养成好的习惯,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5结束语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构建,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第4篇

【关键词】 班级 环境 建设 隐性课程

一、群策群力 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班级文化氛围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班级环境布置要体现如下的特征:

(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这一学期,我接了一届高一新生,农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上高中,担负着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命运的双重任务。征对这一特征,我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时,把“我要上大学”作为鲜明的目标展示在教室后面。由于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渠道有限,视野相对较窄,接受新知识稍慢;但农村孩子朴实、憨厚,干活不惜力气,勤奋程度高,所以我们把“勤能补拙、静能生慧”的古训放在教室的前面,以引导学生用百倍的勤奋来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争取学有所成。

(二)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创建班级文化环境,传统的做法基本上是老师包办一切,教师做好了学生去被动接受。给学生的感受是‘他(她)要我怎么样’,而不是学生内心自愿产生的‘我要怎么样’。今天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明显,自立和自主意识很浓;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很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正视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学期根据班级的实际,我们开展了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计划、制定班训、制定班级公约、布置有个性班级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以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环境中有主题也有副题。在主题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副题,这样才能时时有新鲜感,也便于及时集中学生的专注力,用于完成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典型的比如:高考倒记时牌、高效学习月、无声周、干净日等。这些环境文化的存在和变换,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我要与世界同步’的想法。同时,这种做法还有利于矫正做事情缺乏恒心、意志薄弱、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工作如果事无巨细全由班主任操心,就会事倍功半,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落实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地位,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型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开放、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行为,变“别人要”为“我必须这样做”。魏书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他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笔者在实践中独创的利用“三权分立”的方法管理班级,把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和被管理的积极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上述管理制度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

1、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到和谐统一。

2、有一套完整的班级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保证了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和民主化。

3、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积极从西方政治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中汲取营养,既有理论创新,又能把理论和班级管理的实际结合起来。

三、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针对学生的特点,班主任有计划地安排和设计,并且通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与准备,积极开展多种班级活动。不断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使同学们真正做到知能并重、一专多能。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各种认同意识及正确舆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约束机制,使健康向上的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向上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要求学生学习与游憩相融合,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达到信其道的目的。我校的一些优秀班主任在这个方面做得尤为突出。每接一个新班,他总是在别人还没有搞活动之前,要么本班内组织、要么和别的班联合搞一次大型的演讲会或者辩论会,并且尽量把声势造大一些。这些活动的开展,会立刻在本班学生中形成一种“我们就是不一样”的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又会反过来刺激学生百倍地珍惜本班的声誉,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可见一系列有益的班级活动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的凝聚力。

参考资料

[1] 周增文.主编《细节决定教育成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 张广亮.主编《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电子科大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

第5篇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指的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的班级文化就是具有班级专业特点的文化总和,是一个班级的精神象征。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一)环境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是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地方,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健康、轻松地氛围进行学习。优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整洁的环境里才能进行思考与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二)制度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集体都有需要建立自己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在长期的磨合中形成的。大学班集体也是一样,需要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学生容易在散漫的环境中迷失自我,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就是对班级文化的反映,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文化建设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大学班级也是一样,除了上课的时间之外,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因此要通过一些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联系起来,通过文化活动建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互动。

(四)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和意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精神导向,树立健康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的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就是对班级的布置,首先,教师的板报是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的班级板报不能只有图画,更多的是要用激励人心的语言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创新是物质文化的建设的前提,班级成员要定期对板报进行更新与完善,保证展示给大家的是最优质的文化内容。还有就是在班级设立一个读书角,每天都摆放一些图书让学生自由阅读。对大学生的宿舍也及时检查,墙上的画报不能只是明星,要形成富有创意的文化墙。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导向与激励作用

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代,对事物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将会带领他们奔着远大的目标前进。积极向上的思想会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以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将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步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大学生离开父母来到大学校园开始集体生活,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学生,因此,班级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班级里,不免会受到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耳濡目染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因此,只有健康的班级文化才能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能量,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增强团结协作的作用

现在的社会单位强调的是集体的团结合作,个人的能力再强,不能与集体进行良好的配合,那么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甚至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一个班级也是一样,无论是参加活动还是日常学习,都需要学生有团结协作的能力,有集体荣誉感。优秀的班级文化,是学生之间的团结友善,相互配合学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把集体的荣誉摆在首位,而不是想到自己。

(四)规范和约束作用

大学生虽说是成年人,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班规班训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因此,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醒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进而减少大学生做出有损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五)教育的作用教育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有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引领着学生的灵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每个同学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六)提升审美的作用

班级的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就是对班集体的建设,环境优美的班集体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班级的物质与精神装扮都是提升审美的过程,一切对班级建设有利的事都是美的事物,长久以来,自然会由内而外的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

四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特点的有效结合

(一)借鉴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

大学生的专业文化很重要,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也需要关注。二者必须要达到一个平衡,既不能忽视专业文化只搞文化建设,也不能只学习专业知识不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比如说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唱歌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学习课程,同时,唱歌也是文娱活动,可以作为班级的文化建设活动。还有学设计的同学,可以进行简单的设计大赛,然后对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主要就是各个班级要对自己进行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活动。

(二)结合职业特质建设班级文化

大学生将来是要就业的,大学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打基础。因此,班主任可以提前把职业特质引入班级教育中去。这样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就会减少此方面问题的发生。

(三)与企业文化结合,建设班级文化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时,可以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很多时候进行的班级文化建设都是落实在口头上,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不愿意听,甚至不想去做。所以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到企业去进行学习,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中涉及的文化项目,鼓励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实践,去提高自己,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长处。

(四)合理分配专业文化课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时间

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与之前是不同的,他们是马上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班级建设是促进他们成长的一种精神文明建设,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也是十分的重要,因此,班主任要合理分配时间。专业课的学习是每天必须的,是一定要进行的训练,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长时间形成的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是慢慢形成的,班级文化活动既不能太频繁,也不能忽视,频率要适中,不能让学生厌烦。

(五)要创新班级文化建设

许多年来,班级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灌输,学生早就失去兴趣了。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有独立的意识和思想,对班级的文化建设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尊重,要把学生的想法作为参考的重点。很多时候,大学生提出的想法由于过于新颖不被大家接受,这样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他们就不愿意动脑思考,阻碍学习的能动性。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以创新的姿态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六)班主任要做好引领工作

无论任何时候班主任的引领指导作用对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举动都受班主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意识。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为他们长远的谋划,以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宏观的把控。

(七)利用网络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

网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现在的大学生上网就是聊天打游戏,很少做有用的事。但是我们可以将网络利用起来,在班级内部建立一个网站,开展一个议题,就叫“如何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大家集思广益,把平时不敢说的话都在上面表达出来,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但是由于网络具有相对自由性,因此可以自由发挥,不会受到限制,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特色的结合。

五衡量班级文化建设好坏的标准

(一)大家的参与热情

班级的文化建设不是班主任个人的事,也不是班干部的事,是所有班级成员的事。班级的文化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出谋划策,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创建出优质的班级文化。同时,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的文化活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而不是几个人的配合,参与度高才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班级成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的活动,增加参与度。

(二)大家的接受程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人是大学生自己,因此,他们对班级文化的认可程度是衡量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很多时候,班级文化建设都是按照班主任的意愿进行的,没有与学生本身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尊重学生的意愿,所以有很多大家不认可的地方,但是却碍于班主任的权威,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表面上的执行,实际上心理并没有接受。

(三)思想深入的程度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表面功夫,是真正对学生思想上的转变。班级的文化建设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学生才会受其影响,改变其行为,否则班级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意义。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独特文化,是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

(四)社会实践的程度

检验班级文化的好坏,是通过大学生日常在生活中的表现来检验的。大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就反应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再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脱离了班级成员的践行,将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通过班级成员的践行来检验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有重要的意义。

六结语

第6篇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是一系列文化的总和,在建设班级文化之前需要对班级文化构成作清晰的划分。为了更好地区分班级文化,加之鉴于职业院校的企业职业人才培育目标,本文拟借鉴企业CIS文化体系对班级文化构成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我们知道,作为舶来品的CIS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指企业综合形象,它包括受众对企业语言、视觉、行为、传统、符号等要素的认知,通常人们称之为“企业识别系统”。有学者借鉴企业CIS创立了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即SIS(schoolidentitysystem),基于此,我们可以在学校SIS的基础上创立学校班级文化识别系统即SCIS(schoolclassidentitysystem)。1.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理念文化(MI)班级理念文化是职业院校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构成了一个班级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体系,是区别于其他班集体最本质的部分。只有树立适合班级自身特性的班级文化,才能铸就强大的班集体,塑造出富有鲜明特色的班级品牌。职业院校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核心理念、班训、班风、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愿景、班级誓词等。2.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视觉文化(VI)班级视觉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直观、外显的部分,是体现班风、班貌等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既有利于班级成员、校友、社会大众的感知、记忆与认同,也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班级视觉文化包括班徽、班级标准字、班级标准色、班级命名、班级活动着装等。3.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环境文化(EI)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环境的文化特征体系,是班级文化的表层文化、物质文化层面,具体包括教室、宿舍、实训室等的功能划分、环境布置、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建设班级环境文化时要结合班级理念文化和视觉文化而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4.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行为文化(BI)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班级成员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值日制度、班级活动制度、奖惩机制、班干部任免机制、主题班会制度等。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理念的动态显现,只有把班级理念渗透到班级成员的行为中去,才能使抽象的班级理念转化为具体、有形、可见的行为。

二、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是一种隐性课堂,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渗透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当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导向与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一旦完成会对学生们起到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的作用,就会成为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会激励成员们焕发出更大的学习和生活热情,指引大家朝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前行。班级文化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根深蒂固,假以时日就会成为班级成员的信仰和力量,能够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敦促大家以昂扬的精神、进取的姿态投入到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熏陶与育人功能

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会营造出一个催人奋进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班级成员在这种温馨舒适、和谐竞进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会春风化雨般受到感染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可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最终转化为他们做人做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三)凝聚与调控功能

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成,有利于形成心理相容、和谐有序的班级文化氛围;使成员之间团结友善、相互鼓励和关怀及平等、和睦相处,能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成员时刻以班级主人翁的身份严•38•格要求自己。每个人都能从班集体中寻找到前行的动力,处处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置身其中心情舒畅地享受班集体带来的学习动力和生活乐趣。班级成员会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调控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行为,与班级其他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方向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向同行。

(四)规范与约束功能

在班级组织运行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这就会使班级成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不良行为,以期与班级成员在行为处事上达到和谐共振。班级文化中有关道德标准和制度机制的要求,会使成员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转化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促进班级成员培养出符合班集体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遵章守纪意识,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内容复杂、过程繁琐、效果滞后的系统工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级全体成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全面统筹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建立能够满足全体成员共同诉求的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有体系、有内涵、可执行的班级文化。现结合笔者所带的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浅谈一下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导员主导,学生主体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构思与策划的主导作用,要站在学生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长远角度宏观把握和掌控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由辅导员一言堂,需要全体学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主人翁的作用,把班级文化建设具体而微的工作做到位。只有师生通力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建设出符合学生要求的班级文化,才能使班级文化发挥出它导向与激励、熏陶与育人、凝聚与调控、规范与约束的作用。在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入学分班之后,笔者首先带领三个班的班委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同学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形成建设班级文化的共同诉求;其次,我们成立了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特点探讨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最后,师生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具体的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二)班训引领,整体推进

班训是指班级提出的对班级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引导作用的思想指南,它能形象而忠实地概括出班集体的整体价值追求,蕴含着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社会责任。在班级文化体系中,班训应该是核心和灵魂,其他班级文化建设项目如班风、班徽等都要围绕着班训来进行。另外,班级文化体系内容复杂,面面俱到地建设班级文化也不现实,会贪多嚼不烂,要根据学生专业、职业生涯来确定需要构建的班级文化体系。在我们三个班确定“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主题之后,我们随后分班确立了“踏地致远,筑梦未来”、“和润人生,德济天下”、“勤习累功,学以致用”的班训;紧接着,我们的班风、班徽、班规等也就应运而生;最后,我们再把所建立起来的班级文化体系应用到教室、宿舍、实训室的文化和美化上,实现了班级文化由理论到物化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建设目的。

(三)打破常规,大胆革新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大胆革新。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守正出奇、拓新勇为的魄力,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创造出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例如,我们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级为了更好地推广班级文化,同时也能让三个班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我们创刊《物流报》。又如,我们三个班根据各自的文化主题对班级重新命名:“筑梦班”、“润和班”、“累习班”,并把新的班级名字放在教室门口,师生出入教室抬头可见,班级文化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逐渐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学生热爱学习、乐于上进、主动发展的行为追求。此外,我们还根据班级实际创立了课程领学员学习机制、班级兴趣小组发展机制、5S学习和生活管理机制、自助教育成长机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机制等,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制度约束和促进机制。

(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班级活动作为课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班级活动能促进班级成员的成人、成长、成才,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主体性,提升全面素质,拓展综合能力,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鉴于班级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推广班级文化时有必要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班级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使班级文化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在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中,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也会随之生成,班级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增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主题,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辩论赛、励志教育活动、环保创新活动、济职义工活动,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深化了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形成了积极践行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

四、衡量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在于具体的文化建设成果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文化建设的过程,重在用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来引领和教育学生,重在通过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塑造学生的心灵。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要把此作为一种教育契机,使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今后成功走向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度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部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能由几个班干部拍脑袋决定,它需要的是众人的参与,融入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班级文化建设事关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利益,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都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班级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而且,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唯有整合全班同学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构建起高质量的班级文化。同学们参与班级文化构建本身就是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的体现,有利于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及温馨和睦班集体的生成。

(二)认可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成长成才,班级成员只有在接受、认可班级文化的前提下,班级文化才能发挥它强大的功能。班级成员要自觉以班级文化作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把班级文化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的理论武器,时刻以班级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敦促自己、鞭策自己。

(三)思想度

有一定思想高度和深度的班级文化才能指引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没有思想价值、缺乏向心力的班级文化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立足班级文化建设的固有规律,又要考虑班级专业特点、职业属性和班级成员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富有创新地建设出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内涵深度的班级文化。

(四)践行度

第7篇

关键词:班级安全文化;进化博弈;有限理性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元。班级安全文化是指班级在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等领域所创造的理念、形象、设施与行为等的总和,班级安全文化建设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安全文化是全班学生共建共享的,一个班级的安全文化氛围浓厚只是一枝独秀,只有当学校所有班级的安全文化不断优化,才能有助于学校安全文化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彻底否定传统博弈论赖以成立的基础即“理性人假设”的进化博弈理论从具有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出发,分析参与人的行为从而建立起崭新的分析框架。自从1973年生态学家史密斯和普赖斯引进进化稳定策略,TaylorandJonker于1978年提出模仿者动态概念后,进化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经典的博弈论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在解释现实行为方面具有明显不足。而进化博弈论用于解释群体之间的行为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因而适用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解释性分析及探索性研究。

二、有限理性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化博弈分析

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具有有限理性,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策略选择也是可模仿学习的。运用进化博弈原理对具有有限理性的学生间的相互行为及班级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分析,颇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基本假设

学生之间是无差异的,由学生组成的群体成员间进行了随机配对博弈,形成两人对称博弈,学生的策略选择受其他学生的策略影响,策略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调整过程。

(二)模型构建

第一,博弈参与者。根据进化博弈原理,将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分别记作“学生1”和“学生2”。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学生有认真参与和敷衍了事两种选择。第二,博弈方的行为策略。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学生采取的博弈策略有两种:一是积极主动,另一种是敷衍应付,分别记作“主动”和“敷衍”。第三,博弈得益。通过开展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假设两名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防范常见校园安全事故,即使遇到安全事件也能尽其所能成功应对的概率为1,从而获得一定的效用,记作V。假设两名学生中,一名学生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采取“主动”策略,安全素质得以提高,从而获得了安全文化建设效用,另一名学生选择“敷衍”策略。严格来讲,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即两名学生在防范和应对校园安全事故时也有一定的成功概率,分别记作R和r。因此,采取“主动”策略的学生获得的效用水平为V*R,采取“敷衍”策略的学生获得的效用水平为r*V,且r≤R,0≤r≤1,0≤R≤1。假设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两名学生都采取“敷衍”策略,则获得的效用均为M,可正可负,在学校安全形势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学生即使不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此时M为正值。相反,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会造成一定的人身财产损失以及不良声誉,此时M为负值。

(三)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

对称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求解根据划线法对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主动”的学生都能获得较高的效用,即V*R≥M。根据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实际,运用划线法求解得:当r≤R,V*R>M时,“主动”是每名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占优策略,因此(认真学习,认真学习)成为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对称博弈模型的唯一纳什均衡。当r≥R,V*R<M,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两名学生会相互影响,(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和(敷衍学习,敷衍学习),学生以一定的概率选择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策略,要么都“主动”,要么都“敷衍”。当r≥R,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即“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学生仍然不幸遇到安全事故,当事故具有偶然性时,“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学生会改变策略,转为“敷衍”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

(四)有限理性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化博弈分析

当进行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时,假定以y(t)表示选择纯策略———“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策略的学生人数在群体中所占的比重,则选择“敷衍”策略的学生人数所占比重为1-y(t)。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构建学生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化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得到不同条件下两种不同的进化稳定策略,从而得出学生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其他同学的影响非常明显,要么都“主动”,要么都“敷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系统工程,如同温水煮蛙实验。从学生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演化过程看,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都存在“敷衍”的现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效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对学生开展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参与式管理,例如通过应急演练、情境模拟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实效。

参考文献:

[1]石连海学校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1,(1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