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19:58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沟通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80-01
1 语言与非语言的重要性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持有和蔼可亲的语言,微笑的面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不仅能减少医患矛盾,而且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护理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2 沟通技巧的运用
2.1 要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语
使用称呼语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起点,护士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仅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护士对患者使用称呼语的原则有以下三点:①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称呼语。②不可以用床号取代对患者的称呼语。③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应使用适当的敬称以示尊重。
2.2 对待患者要有真情实感
多数人在患病后,其各种心理活动、情绪举止都会变得十分消极,而消极的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沉着、镇静的心情来安慰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来同情患者。
2.3 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
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要想使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护士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在患者的心目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护士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在对待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时,护士应该耐心、细心,尽量使患者感觉不孤单,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明白要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会让患者有不适感。
2.4 学会倾听
与患者交谈时要全神贯注的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在沟通中出现停顿的地方时,护士可重复患者谈话中的最后一个词,使患者确信护士在倾听,并鼓励患者继续叙述,从叙述中了解新信息。
3 善于沟通,避免或减少护理投诉、纠纷的发生
3.1 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学习沟通技巧,充分认识沟通重要性,从病人角度出发,大力推广人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2 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减轻护理操作为病人带来的外在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
3.3 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恰当运用安慰性语言切记伤害性语言,对有需要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提供帮助,避免纠纷。
3.4 学习心理知识和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说话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让患者愿意与你交流也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但利于获得有效的患者资料而且利于得到患者的信任与理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也包护了自己的利益,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不仅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是一种生活方法的提高,一项必修的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应用效果
沟通主要有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种方式,是患者和护理人员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常规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患者进行沟通[1]。由于儿科病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年龄小、问题分析能力不足、认知能力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很难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其交流。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将非语言沟通应用于儿科患者,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本次临床研究主要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其中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0:80,年龄1~11岁,平均(6.4±3.3)岁,住院时间5~14d,平均(8.1±3.4)d。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3:77,年龄1~11岁,平均(6.6±3.9)岁,住院时间5~13天,平均(8.3~3.0)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和护士的面部表情为其举止和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时对患儿的心理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表现的自然、和蔼、亲切,面带微笑,就可以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拉近患儿和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医生的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可以减少患儿的紧张感,保证患儿的心情愉悦,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多好处[2]。
1.2.2身体姿势
不同的身体姿势可以对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进行直观的表现。所以护理人员的身体姿势应该合理、适当,为患儿表现出健康、积极的信息,有效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和患儿或者家属沟通时,要合理运用点头、手势等身体动作,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更应该淡定、从容、不能够慌乱,不然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3]。
1.2.3仪表外观
护士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护士服要和谐、干净、柔和、温暖、颜色美丽,如粉红色,发型尽量保持柔顺,面部和手部的干净整洁要时刻注意。使用的化妆品不可以有刺激性气味,形象避免蓬头垢面、拖沓、邋遢[4]。
1.2.4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可以对患儿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不良的环境会引起患儿的心情烦躁。所以,病房环境需要空气新鲜流通、清洁水平良好、温度适宜,减少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沟通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很多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中都可以使用到,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是不能缺少的,通过沟通可以更多的掌握患者的病况,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因为儿科患者依从性差、理解能力低、容易紧张,所以沟通技巧更加需要,若护理人员和患儿有沟通障碍,易引起护理效果差,延误患儿的治疗[5]。本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滕丽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74-175.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87.
[3]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9):253-254.
【关键词】护士;病人;糖尿病;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55-0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观点等的交换过程,由此而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向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目前全球糖尿病病人已逾1亿,我国约有1千多万。糖尿病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偏执甚至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
一、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做好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求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向病人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病人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变以往的护理模式,应用娴熟的沟通技巧,改善护患关系。
二、重视心理沟通
稳定糖尿病病人情绪护理人员的情绪稳定对病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的热情微笑、举止文静、谈吐不俗、操作认真无形之中给病人一种温馨、圣洁和心理安慰,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糖尿病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起重要作用的心身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活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情绪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目前还不容易根治,许多病人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三、加强沟通,做好饮食治疗的护理
病人的密切配合是护患沟通的基础,若得不到病人良好的配合,即使护士选择良好的时机,最终也孤掌难鸣、纸上谈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及自身性格特征对护患沟通影响是很大的,如性格内向、固执任性的病人沟通起来比较难,如何争取病人的主动,护理人员要做细致耐心的工作,必须与沟通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之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
四、加强药物治疗的护理
据调查,我国糖尿病病人年人均医疗费约合人民币9 000元。有关数据表明,76.9%的糖尿病病人抑郁情绪与经济负担相关,62.8%与药物毒反应有关。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与医师协商,为病人选择成本低廉、效果好、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并详细讲解药物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等。很多病人对应用胰岛素治疗存在恐惧心理,有些病人甚至错误地认为“用胰岛素治疗会产生依赖性”。
五、开展运动疗法及健康教育宣教
护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训练,针对病人及家属家庭状况、年龄、个性特征、文化程度等不同,使用不同的健康教育用语,提高护士在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同时告诫病人运动疗法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避免肥胖和精神过度紧张。病人应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在医护指导下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因人而异地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慢跑、太极拳、游泳、健身操、散步、气功及家务劳动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
六、加强回访,降低住院率
对糖尿病病人应加强了回访,根据病人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每周1次与病人及时联系,距市区近的亲自上门回访,了解其饮食控制,血糖、尿糖监测情况,是否遵医嘱按时用药等,并及时给予指导,降低病人因糖尿病而反复住院的次数,同时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七、护患沟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造温馨的沟通环境,营造沟通氛围:病人到医院一般会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此刻,病人渴望有人与他主动沟通,以了解医院情况,护士应抓住这个机会,面带微笑,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进行入院介绍,以缓解病人的陌生与紧张感,从而使沟通顺利进行。
2、沟通要注意形象、举止和语言:护士的举止要适宜,要面带微笑,并显出自信又亲切的神情。与病人交谈时尽量与病人平视,以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语言运用要恰当,说话慢些、清楚些。各项操作要准确、娴熟,起到一种暗示作用,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善于发现实际情况,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交谈时多应用鼓励性、安慰性、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减少专业术语,避免使用批评、威胁或阻碍沟通交谈的语言。在倾听病人说话时,应不时地表示点头、微笑等以理解和注意。
3、 治疗中的沟通技巧:在治疗中,病人对自己的各种临床症状、血糖、尿糖的检查结果往往过分敏感,稍不理想,情绪就不稳定。并常常对各种诊疗检查持怀疑态度,对治疗和护理提出过高的要求,责怪医生和护士未尽心治疗和照料。此时护士应主动找病人谈心,对其表示理解,尽量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尽情发泄、诉说,甚至流泪也不加劝阻,待情绪平静后,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运用专业知识巧妙、善意地将病人的错误观点予以否定,帮助病人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
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需要两者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顺利沟通,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更大程度上帮助治疗效果,使病人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常常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操作。而沟通是执行护理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在操作中的配合度。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进行宣教中运用沟通技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在每日上午09:30~11:00期间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操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间控制在10~15min。对照组在操作前进行常规宣教,即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患儿与家属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包括以下方面。
1.2.1语言沟通
在和患儿初次交谈时,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制度与住院环境。每次为患儿进行操作前,均和患儿家属沟通好,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注意说话技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做到确切、清晰、简洁,符合患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例如,避免提及“扎针”“穿刺”“消毒”等粗暴专业的词汇,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连接一个小管子”“擦一擦你的小手”等保护性、儿童易于接受的词语。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护理人员可采取树立榜样、鼓励结合批评、表扬的方式与患儿交流。例如,向患儿讲解“你看,旁边床的小朋友多勇敢,刚才阿姨给他输液时就没有哭。让阿姨看看你是不是也很棒,来,主动把手伸到阿姨这里”等。交流时注意选择患儿感兴趣、有密切关联的话题切入。如患儿正在玩玩具,可以与患儿借此沟通,玩的什么玩具呀,这么好玩呀,你给阿姨玩会吧。以此与患儿拉近距离,消除其恐惧感,以利于沟通治疗。一般来说,与患儿最佳沟通时间为他们有兴趣与他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运用符合不同年龄患儿的语调与音色,调整自身情绪状态,情绪不佳时避免与患儿交谈,以免伤害患儿心理。可在患儿哭闹时暂停治疗,待情绪稳定后再做治疗。
1.2.2非语言沟通
操作者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除仪表端庄外,还可适时抚摸一下患儿的额头、肩部或握一握小手,使其产生亲切感。此外,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在患儿面对护理操作时流露出焦虑恐惧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则及时以关怀与同情的目光注视患儿,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在心理上产生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目光中传递给患儿及家属勇气,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必要时也可停下来,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倾诉,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对护理操作的配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通过数量统计及满意率调查表书面形式进行统计分析。配合率的评价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儿能够参与到操作中,对操作者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为配合。患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处于哭闹、拒绝、反抗状态者为不配合。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向患儿家属询问对此次操作是否满意,“是”为满意,“否”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操作中,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护理操作前的健康宣教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率。
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利于患儿及家属对操作充分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参与护理操作治疗。此外,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亦可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中无形地提高沟通效果。抚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是肢体语言沟通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适当的抚触可使患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增强信任感与安全感。抚触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过程中最容易被对方捕捉到的重要信息,对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好表情,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深入沟通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工作铺下基石。罹患疾病,对患儿和家属的压力都比较大,与家属沟通时注意眼神的交流也可极好的提高沟通效果。听是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倾听痛苦是一种帮助患儿及家属宣泄和情绪转移的方法。认真听取患儿的诉说,深度的共情和倾听是治疗病痛最佳良药,因此,无言的倾听、共情亦是不可少的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护患间的相互作用与良好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不仅有利于维护患儿正常权益,而且能够促进临床工作顺利开展。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操作难度,使操作得以更顺利的进行,治疗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0):123-124.
[2]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3]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4]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74-175.
1.1语言沟通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1.1.1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可用专业性的术语与其沟通;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对年轻病人可用随和的语气进行交流;对老年病人说话要慢,而且要反复说,病人才能记住;对幼儿,要用童稚语言,赞美的方式说话;对新来就诊的患者要耐心解释,正确指引,使护患沟通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1.1.2对所有的病人都要使用尊称,比如:对年纪大的病人,称呼大爷或大娘,对同等年纪的病人,称呼先生或小姐;对小孩可亲切地叫小朋友等。
1.1.3使用礼貌性、解释性、保护性、安慰性的语言,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尊称,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当病人提出各种问题时因人而异,恰如其分地给予解释。当病人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对于一些性病或癌症病人,护士要用保护性语言。
1.1.4注意说话的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中间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护士与病人说话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语调,如与老年人,听力下降的病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点。与正常人说话时,声音要亲切柔和。与小孩说话要用亲切的赞美声,如多聪明,多可爱、多勇敢等,让病人觉得护士既温柔又体贴。
1.1.5注意说话的语速护士与病人说话要匀速、亲切、平和,不要直、快、粗,否则会让病人觉得护士很不耐烦,严重者还会引起护患冲突。
1.2非语言沟通
1.2.1微笑服务微笑是最美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能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微笑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是消除沟通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护士不微笑,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和蔼可亲,难以接近,从而不愿与护士沟通。没有沟通,护士就无法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及心理需求,就不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以微笑接待每一位病人,能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身心需求,改变服务态度,缩短护患距离,消除了护患沟通之间的障碍。
1.2.2关爱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护士可通过眼神表达对病人痛苦的同情和倾听病人对病情的叙述。亲切热情的目光给病人以鼓励与爱护,平静柔和的目光,可使病人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更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及重视,从而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使护士能及时了解病情,提供适时的帮助。
1.2.3认真倾听倾听是指全神贯注地接收和感受病人在交谈时发出的全部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并做出全面了解。病人的倾诉是维持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及病痛的一种手段[1]。病人都希望得到护士及时、满意的答复,护理人员要专心、耐心、认真、有分析地倾听,做到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与患者说话时适当地做出反应,可以轻声地说:“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接受对方所述的内容,并希望他能继续说下去,当病人将话题扯太远时,应适用适当的语言使之归入正题,不要轻易打断、插话[2],否则,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尊重他,从而就不相信护士,这样就给沟通带来很大困难。
1.2.4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往中通过手势、动作、体态或姿势、抚摸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沟通方式。护士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用手势尤其要注意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对婴幼儿实施抚摸,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产生安全感,以利其身心健康;主动搀扶老人及动作不便者入病室诊治。
2做好沟通工作的措施与途径
2.1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把以前从“病人围护士”转向“护士服务病人”从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3]。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将解释工作做到位,让病人感觉护士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更增加病人的信任安全感。
2.2加强业务学习是学会沟通的基础通俗易懂的知识使患者易理解记牢;丰富充实的知识让患者产生钦佩感;新鲜生动的知识对患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时代的发展使护理知识也在不断拓展,护理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的疾病护理知识外,还应学习一些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护理美学、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言行举止儒雅大方,提高护患之间的亲和力,以利于护患沟通工作的顺利发展[4]。
2.3提高自身修养是沟通技巧的关键
2.3.1注重仪表护士应以庄重典雅为美,面部略带淡妆,足穿软底平跟鞋,身穿洁白、干净、得体的服装,优美准确,给患者留下纯洁、文静,可信赖的第一印象。
2.3.2强化气质美尊重和体贴能给患者带来自尊和温暖,从而对护士产生好感和亲切感。护士应该用温和、期待的眼神,婉言的疏导、劝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高度信任感,使其觉得应该把内心的苦衷真诚的倾诉出来,从态度上要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主动热情、细心认真,要学习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护士信任感增加,提高行为护理的质量。
2.3.3追求语言美护士在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注意语气语调变化,注意声调美、音调适中、语气温和、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3创新沟通手段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手术室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仅是对手术室的环境(如无菌),对手术室的护理也有较高的要求。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增高,护理沟通也成了护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护理沟通是指在临床治疗中,围绕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对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1]。手术室是医疗纠纷高发的场所,患者面对手术及病情的变化,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如果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当,很容易发生一些纠纷和差错。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之间的沟通,都要采取相应的沟通方法,减少和消除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75例,年龄20~7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的手术护理基础上采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主要有以下4个方法:(1)掌握沟通的时机,手术当天,由去访视的护理人员把患者接到手术室,让患者见到熟悉的面孔,增加熟悉感,态度要真诚热情,积极询问病人的身体情况,并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告诉患者这次手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和家属尽可能的了解这次手术,减轻患者和病人家属的担忧和恐惧,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沟通内容。(2)语言沟通的加强,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与患者有个轻松且平等的对话,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语气要简洁有力,提高沟通效率。(3)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在和患者的沟通中,有时候要利用非语言方式,比如目光、身体的接触等,让患者感到放松,顺利进行手术。(4)还要注意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配合完成手术是外科医生与麻醉医生对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人员同时也要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每位手术医生的手术特点及麻醉要求,提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配合性,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完成相关工作。医护之间建立了融洽、愉快的的关系,可以适当的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与每位手术医生的默契度,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利用相应的沟通方法和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者、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沟通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包括沟通方法、服务技巧方面,分为满意为不满意两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检验, P
2 结果
在实施有效沟通后,患者、患者家属、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都有明显提高,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护理方法也要求的越来越高。护理沟通方法具有多样性,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沟通方法是手术护理中的重要部分,也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沟通的必要性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为了治疗的共同目标建立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家属、医生及陪护人员的交流,护患沟通可以处理护患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护患沟通的前提--信任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护士对病人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充实的专业知识是获得信任的关键。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即:护士的守时、说话通情达理、工作认真负责。
3护患沟通的形式
3.1新入院时的沟通
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礼貌,及时安排床位,如有可能让病人及其家属自己选择医生,认真做好自我介绍、主管医生、病房环境、探陪制度、医生查房、护理治疗的时间及作息时间。尽量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2 住院期间的沟通
护士每天工作在病人的身边,利用巡视观察病人、治疗操作的机会及时沟通。沟通的形式采用多样化,尽量使病人感觉在随意的聊天中接受健康教育。新病人、重病人、疑难病、病情反复的慢性病人是护患沟通的重点,对老病人、轻病人应以疾病知识及预防常识作为重点的沟通内容。一般沟通的内容应与疾病有关的知识、饮食、功能锻炼、药物知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等方面。在此期间应了解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及要求。以便了解病人的需求,改进护理工作,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