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19:57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强国战略的基本举措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人才;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108-03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提升民政工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改善民生问题、帮助有需要的个人、群体、家庭等,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以此减少社会矛盾、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化的职业。因此,我们不断要求社会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创造新经验。同时,还要掌握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因此,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景,这也是一项职责光荣、任重道远的工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分析
(一)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由于社会工作人才是具有一定技能的管理与服务专业从业人员,是乐于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专业从业人员。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强国”的理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高度重视并努力完善社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具有创新意识,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社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着力解决社会问题、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以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转变我国社会管理、经营和服务方式,构建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基层力量,不断提高整体社会服务水平都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建设和谐文化,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问题、完善社会管理、减少社会矛盾,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性。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体现
1.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强化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不断繁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构建以及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与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而且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好一个高层次、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的人才群体,就可以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就可以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城乡困难群体、妇女儿童等享有国家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由此看来,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工作最终要由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来承担。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我们还有必要把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社会人才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前进,以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2.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人才队伍,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弘扬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同时,我们还要把尊重社会工作人才、爱护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工作人才、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还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必须按照更高的标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和实施,以及人才规划各项重大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的全面启动,用于指导全国和各地方人才工作的人才战略监测评估工作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稳步推进及人才规划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如期实现,我们就要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和完善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评估体系,不断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营造环境,创新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总结激励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升、推广,以取得更大的人才工作成效。
陈希强调,高校科技工作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注重挖掘行业特色高校的潜力,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培育,进一步推动高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宣读了第六届科技委聘任名单。第六届科技委主任为钟掘院士,常务副主任为吴常信院士,副主任为左铁镛院士、林建华教授、卢锡城院士、谢克昌院士、王玉明院士、葛墨林院士、姚建铨院士、邱贵兴院士。
200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也于当天揭晓。
“科技委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传递到我们手中,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新一届科技委将团结敬业、开拓创新,切实努力做好国家和教育部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工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新当选的第六届教育部科技委主任钟掘院士在2009年12月23日举行的“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委全会暨科技委换届大会”上如是说。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7年,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传承了五届科技委。2009年岁末之际,科技委召开换届大会,第六届科技委正式产生。那么,新一届科技委有何新的变化和打算?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任务和挑战?新当选的第六届科技委主任钟掘院士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担起新一届科技委的历史使命
记者:首先恭喜您当选新一届科技委主任。请问,第六届科技委有何新变化?又有何新的使命和任务?
钟掘:第六届科技委增设了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在原来10个学部的基础上,增设了国防科技学部。
教育部历年来都非常重视科技委的工作,对第六届科技委更是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部党组期望第六届科技委做好教育高级咨询工作,努力建设成为教育部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在战略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一批高水平,有见解,有应用价值的战略研究报告,以开拓科学家的视野和思路,为教育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政策咨询,为国家教育,科技做出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贡献。同时,部党组还期望科技委在倡导优良学风、指导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等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部署好支撑国家当前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引领未来的基础研究的科学发展,努力提高我国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学习部党组对科技委工作的要求和寄予的厚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世纪历史进程中,要对未来发展提出精辟的见解是对科技委工作的严峻挑战,科技委将不辱使命,努力学习,奋进求索,做出有高度,有见地的前瞻性工作,真正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动员与组织起高校的战略科学家,用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奋进的激情,接过历届科技委的接力棒,承担起这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记者:新一届科技委的工作重点或者说核心任务是什么?
钟掘:第六届科技委的核心任务是准确把握国家战略需求,敏锐关注世界科技前沿,科学地进行前瞻性思考,为国家教育,科技的发展战略做出基础性,前瞻性和全面性的贡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促进高校构建严谨、求真的大学文化;密切关注世界学科发展动态,多渠道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推动学部活动纵深发展,积极探索科技与教育互相促进的模式,提出学科与领域发展战略的前瞻性思考,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政策,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加强科技委内部自身体系建设,推进学部工作向纵深发展,充实秘书处机构和人员,建设一支适应国家,教育部需要的战略研究与政策咨询的工作队伍。
第六届科技委将紧紧围绕上述核心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委的工作,推动科技委事业的新发展。
繁荣学部活动,努力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贡献
记者:您刚才提到新一届科技委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要“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请您谈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以及科技委在此方面的努力方向?
钟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基本性质也决定了高校必须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如何将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工作密切结合,科技成果如何尽快融入教育的知识和认知体系,探索教育与科技结合提升人才水平的新体制,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科技委作为教育部的高级咨询机构,作为高校最优秀的专家团体,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贡献。事实证明,由科技委建议设立并组织实施的“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对于高校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过程,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新见解和从科研实践中成长的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的师资队伍必然造就出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科技委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将从全局着眼,立足高校的学科优势,提炼出一批重大目标性项目和研究领域的建议,开展必要的基础预研,争取成为重大领域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委各学部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将积极探索教学、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结合的新模式,促进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本质的作用。
成立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为国家教育、科技发展出谋划策
记者:新一届科技委成立了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组成情况如何?它的职责和具体作用又是什么?
钟掘:第六届科技委组织成立了“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由20位拥有战略研究丰富经历的教授们组成,科技委还拥有4个战略研究基地和5个培育基地,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研究队伍,他们前几年所作的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战略研究已经为我们高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各学部拥有众多的专家,他们对本学科的发展始终在进行前瞻性思考。我们通过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将这几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从国家发展对高校科学研究当前与未来的需要,从如何服务于国家当前和长远的需要,从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热点领域、待突破的问题中选择我们的研究课题,研究重点,形成我们对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高校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形成我们对国家科技重要发展方向的建议、相关科技政策的建议,对国家计划的建议等,这是
我们的责任和战略研究的重要目的。
记者:为进一步做好战略研究工作、新一届科枝委将围绕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钟掘:科技委的工作将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真正成为教育部决策、高级咨询的思想库,必须将工作的视角聚焦到当今教育、世界科技纷繁变化的本质,通过众多科学家的高智慧的思考,整理出依据充分,分析深刻、见地独特,高瞻远瞩的世界发展、中国发展、高校发展、学科发展的战略认识、战略发展新概念,提出重点发展方向和完成重大突破的实施专项等高水平的战略研究工作。其中的几项重点工作内容包括:
第一,组织力量,沟通国际战略研究的信息通道,洞察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了解国际主流社会对未来世界生存状态的分析与当前的发展部署,国际科技对引领未来的科学热点的把握,对可能形成未来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突破的导向发展,高校在支撑当前发展和引领未来的使命中如何进行全局和长远部署,传统学科的深度挖掘与新兴学科的发展路线如何与社会科学发展路线协同等等问题,国内外更多的专家是如何思考,有哪些是应该借鉴的真谛。
第二,深刻认识国家的战略部署,保证我国在当前与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制胜,需要科技与教育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些目标需要有怎样的政策保证和形成怎样的运行机制,这是我们战略研究一个关键内容。
第三,面对当前国际竞争的热点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我们选择那些最具影响力的领域,方向,形成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的构思,形成对国家重大计划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比如生命健康,低碳经济与地球保护、海洋战略、新资源的发现与发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利用、物质产品制造新模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等。围绕这些事关人类长远利益的领域性问题,大学应该作怎样的学科发展前瞻思考,大学当前需要作怎样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造,国家需要作怎样的全局部署等。
第四,通过多种形式,发挥战略研究的成果的影响力。以不定期专题报告、专家建议,重大专项建议等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呈报各级领导,提供给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以拓展视野。
第五,组织与锻炼一支高校战略科学家队伍。现在国内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方向有两支队伍力量强大、贡献卓著:一是中科院规划战略局,一是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最近中科院推出的《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丛书,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高校拥有最多的学科、最多的专家,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优秀的高水平工作,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的优势,成为国家战略研究的思想库和第三支战略研究主力军。
设立学风建设委员会,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记者:学风建设委员会也是第六届科技委新设立的部门,请问该委员会设立的目的和具体职能是什幺?
钟掘: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六届科技委设立学风建设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等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学风建设委员会将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倡导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研究,为教育部拟定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有关文件的制定做好咨询和建议;密切结合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总结和推广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的学风建设:并接受教育部委托,针对高等学校发生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的问题。《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科技委各学部也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学风建设的前瞻性研究,开展世界各学科发展的体制与实绩评估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为教育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做好政策咨询和提供决策依据。
活跃学术交流,提高中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记者:为了提高我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为教育部思想库和智囊团的科技委将有何举措?
钟掘:论文和学术期刊水平是形成科技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科技论文水平和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整体实力不相称。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近5000种,但国际影响力普遍不足,高水平论文主要发表在境外。部领导对此问题非常重视,明确指出,要在3~5年内在高校办出几份有影响力的期刊,比如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Frontiers in China系列英文期刊就做了很好的尝试。科技委将重点研究我国期刊如何在政府的领导下,整合众多优势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人力优势,创办出高水平科技期刊,就创办高水平期刊需要的基本条件、配套政策等,科学严谨地形成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实施计划,为教育部提供政策咨询。同时,科技委全体委员将积极支持国内期刊发展,积极参与期刊的编辑、国际组稿积极将高水平论文和重大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努力推进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科技委自1998年起开展了“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至今有12年之久。活动开展以来,对提升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高等学校的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事实上,每年评选出中国高校的十项科技方面的进展,不论在质量还是影响力上都具有国际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是提高高校在国内科技界影响力、提高我国科技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重要奖项,因此着力于“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影响力的提升有重大意义。
摘要: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订或即将制订本国或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本文就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战略选择谈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建立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订或即将制订本国或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等机构也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也应积极制定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应包括3方面实际内容:第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二,取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第三,使这些成果产业化。这3个方面缺一不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基本完备,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如果缺少直接鼓励人们用智慧去创造成果的法律措施,缺少在智力成果与产业化之间搭桥的法律措施,将很难推动一个国家从肢体经济向头脑经济的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击败对手,就更不容易做到。第一个方面的法律体系很必要,但如果第二与第三个方面的法律不健全不配套,会使我国处在劣势的竞争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会受阻。
2中国知识产权战略选择
关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可包含两个层面,即国际战略层面和国内战略层面。
在国际战略层面,我们要注意把握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基本动态,积极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且针对TRIPS协议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完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把发展更公平、更公正、更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知识产权立法的一体化,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适性。在知识产权法一体化、国际化的潮流中,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理所当然应遵守《知识产权协定》所规定的国际义务。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水平,现阶段立法不必过于攀高,而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协调。
在国内战略层面,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从战略的主体角度来看,可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区知识产权战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四个方面。对于四者的关系,要使国家的宏观战略与企业的微观战略相结合,行业间的战略与地区间的战略相协调;国家战略是对地区战略、行业战略和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方略,企业战略是对国家战略、地区战略、行业战略最终落实的基础,而行业地区战略则是联系或指导其他战略的桥梁和纽带。
关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可包含两个层面,即国际战略层面和国内战略层面。字串9
在国际战略层面,我们要注意把握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基本动态,积极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且针对TRIPS协议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完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把发展更公平、更公正、更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字串9
知识产权立法的一体化,寓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适性。在知识产权法一体化、国际化的潮流中,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理所当然应遵守《知识产权协定》所规定的国际义务。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水平,现阶段立法不必过于攀高,而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协调。字串1
《知识产权协定》作为当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核心法律制度,在其推行过程中也显见种种不足。自《知识产权协定》生效以来,国际社会充斥的是如何实施该协定,如何促使知识产权一体化、高标准保护的声音,对这一协定本身的缺陷重视不够,对协定实施过程中与人权冲突的状况批评不够,这些并不利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健康发展。中国与发展中国国家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论坛,团结各方力量,通过国际组织的有效运作,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人权保护协调发展。
在国内战略层面,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从战略的主体角度来看,可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区知识产权战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四个方面。对于四者的关系,要使国家的宏观战略与企业的微观战略相结合,行业间的战略与地区间的战略相协调;国家战略是对地区战略、行业战略和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方略,企业战略是对国家战略、地区战略、行业战略最终落实的基础,而行业地区战略则是联系或指导其他战略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国家战略而言,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虽不能成为市场的参与者,但应是政策的制定者、市场的监督者和全局的指挥者。因为知识产权不仅是一项私权,其更与一国的公共政策密切相关。特别是进入新经济时代后,国家早已由不作为的“守夜人”转变为积极的干预者。
关键词:创新驱动;学生管理体系;创新性人才
一、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则要求高校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规划的确定为如何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勾勒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也为高等院校如何开展学生工作明确了思路。
二、创新驱动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探析
(一)理念定位:“尊重――发现――扶持”
理念决定一切。要建立适应创新驱动战略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有一套科学新型的理念作指导。这就是尊重学生本体,发现所有学生的“长板”,拨亮学生闪光点的理念体系。
尊重理念:相信我们的下一代。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明确:尊重工作对象,将他们放在平等的人格上看待。这是人本原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管理中的一条金科玉律。对待管理对象,在态度上必须表里如一、真诚一致,不隐瞒自己,使学生觉得学生工作者自然、诚恳而有人情味。大学生来到学校接受教育和管理尽管有他被动的一面,但他们又有渴望自己发展自由,能主动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面;他们在人的尊严上不仅希望得到周围同学的尊重,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社会的尊重。作为管理者,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而一味地用强硬的方式来规范命令他们的思想、行为,势必会造成无谓的抵触情绪。尊重不仅仅是每一个学生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理念,也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作风中。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布置和实施时,学生可能会有抵触、不理解。这时,作为管理者,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耐心说服和正确引导,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强调尊重管理对象,不是让管理者对管理对象迁就和放任自流,而是强调用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
发现理念:寻找所有学生的“长板”。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就是通过充分肯定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发挥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没有学生是木桶上的短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做的是发现所有学生的“长板”,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通过老师的“小题大做”,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扶持理念:拨亮学生的闪光点。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学生成功的标准问题。成功的标准并不统一,成功的学生不一定是学业的优异者,但一定是生活的强者。而教育的本质是增加人的价值。
学生工作者要主动去找寻,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改变部分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的状态,鼓励他们参加到班级活动中去,及时提供帮助,让他们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创造一切机会,给予学生以成功体验,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班级集体一员的责任。
(二)目标定位:特色非趋同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建设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更加要为学生创造不断发展自己个性的条件, 创设能够展示个性的舞台。以各种方式力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特色非趋同的目标定位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爱好、个人特长方面尽量按照学生个人的本意,按照学生的特性潜质发挥以及长远的发展考虑,不仅仅按照我们惯有的模式培养“千人一面”的所谓人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激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避免无视人的个别差异,强求一律化和平均化的发展,造就碌碌无为、毫无个性特点和创造性的庸才。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特色非趋同的目标定位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单一客体,更包含学生群体。对于任何一个学生群体、学生组织或学生集体,学生管理者必须提供其充分探究潜能的机会,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细致化与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避免将学生全面发展概念化,避免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格行动,以“平均发展”代替“特色发展”。要引导其确定自身的特性目标,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三)决策定位:顶层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做好学生发展、学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工作。做好前瞻性预判,高瞻远瞩,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进行系统化思考,分析实现终极目标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同时将终极目标描述清楚,进行任务分解,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学工团队成员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决策一定要慎重。要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造成资源浪费。决策时,立场要公正,要自觉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场对待各种利益矛盾。要客观判断,对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执行条件等客观因素认识充分,充分考虑某些政策对象的政策认同感和可能出现的抵触情绪。
(四)举措定位: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日常管理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满足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
(一)创新制度,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遵循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管理特色,重点将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手段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将在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大事要事期间,所提炼出来的有益经验制度化,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的有效和长效机制。制度的创新使得文明规范教育得以有效保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紧抓主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工程建设
1.创新思想教育途径,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学生的“民生”问题中。就业问题、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是学生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经济结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得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学生承受的经济、学业、就业的压力较以前有所增加,学生民生问题解决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者要树立关注学生“民生”问题的意识,把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将国家的政策落实到实处。
2.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重点突出思想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家庭、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切实做好学生服务工作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偏向于教育型和服务型,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动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创新和探索新方法。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以信息化增值学生服务。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着核心力量的角色。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高校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创新,更新理念、管理民主、决策科学,努力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强国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3,3
[2] 李敏.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探索,2011(5)
[3] 赵霞.论赏识教育的育人魅力[J],教育理论研究,2009(7)
俄罗斯酝酿大规模科技体制改革
日本制定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法国政府推出“竞争点”计划
德国政府启动“主动创新战略”
以色列推行教育改革
韩国重塑科技管理体制和振兴基础研究
中国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几年,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世界一些主要国家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纷纷采取新举措,调整科技政策,增加科技投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使科技进步速度越来越快。
美国制定科技发展新重点。一是制定能源法。2005年8月,布什签署了“全国能源法案”,决定在今后10年内为能源公司和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领域提供145亿美元的税收优惠。而美国政府实际上将对石油和天然气、清洁煤、乙醇、电力及太阳能和风能等多种能源,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增强对包括新型核反应堆设计、聚变能及小型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并拨款18亿美元用于清洁煤的开发。二是改革专利法。即个人或公司可在专利颁发后9个月内提出上诉。法案同时提出,美应采用国际专利准则,即“申请优先”(优先授予提出申请较早的发明人)。而在此之前,美授予专利的准则为“发明优先”,即当存在多个发明者时,即使申请专利的日期较晚,专利权也将授予最先发明的人。三是公布了“国家防疫计划”,要求国会提供71亿美元的紧急拨款,以应对禽流感以及其它流感在美国的爆发,包括投入28亿美元用于研发细胞培养疫苗技术。四是宣布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美国国家科学院组织了包括大学校长、大公司首席行政官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的20人委员会,发表题为《为使全体美国人在21世纪获得高质量就业,美政府应采取的紧急措施》的报告,提出了四项计划:培养1万名优秀教师以教育出1000万名优秀学生,大幅改进12年级制学校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增加基础研究投资。应在未来7年中,每年使基础研究的国家投资增加10%。政府每年应向杰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200个新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拨款50万美元。培养、招聘和留住最优秀的学生、科学家和工程师。鼓励创新。通过使美国专利系统现代化、调整税收政策来鼓励创新。对合格的研发投资,政府应增加税惠程度,从优惠20%增加到优惠40%。
俄罗斯酝酿大规模科技体制改革。其目的是以推动经济发展为基础,在科学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引导俄罗斯走知识经济的道路。主要方向是解决俄基础科学研究分散、条块分割的局面,合并一些基础科学研究所,将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单位列入国家机构,研究经费由政府保障;从事应用和创新活动的研究机构将改组成股份公司,50%以上的股份属于国家所有,在现有的58个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上组建5-7个国家大型实验室,其中包括航空技术领域、原子能技术领域、武器装备技术、宇航研究以及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的实验室,它们将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的实施。同时将国家科学中心的数量减少到25个―35个;在2008年前将科研人员的月工资提高到1000美元,年轻科研人员的工资增加到700美元;将现有的1500个国有研究所的数量减少到250个,一半以上改组成为股份公司;科研经费的分配实行竞争申报制度;将科学院和高校适当结合起来,在科学院系统建立大学;组建科学院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公司等。
日本制定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于2006年开始执行,预计未来5年中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为27万亿日元。该计划对日本的科技战略、科技发展走向以及经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计划提出了国家层面的科技发展三理念:通过创造知识、运用知识为世界做贡献(指通过科学研究创造出新知识,并运用这些新知识解决面临的各类问题。同时通过将这些知识向世界传播,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提高世界各国对日本的依存程度);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指通过创造高附加值的物品或服务、切实保证就业机会来提高日本以产业技术能力为代表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保证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安全、稳定、生活质量高水平的国家(指维护老龄社会中的国民健康水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稳定供给食品、能源,协调地球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维持稳定的国际关系)。第三期基本计划还规划了日本科技发展的四个基础研究重点领域: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与材料、信息通讯、环境及其复合学科。
法国政府推出“竞争点”计划。为加速成果转化,提高工业竞争力,2005年7月12日,法国政府出台了一项作为振兴国家经济发展重要举措之一的“竞争点”计划,旨在通过整合优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法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法国工业的高新技术含量,进而推动法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所谓“竞争点”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将企业、培训中心和研究机构以合作伙伴的方式组合起来,以本地区优势产业为先导发挥优势互补的协同作用,共同开发以创新为特点的项目。这种合作一般以共同的市场或科研领域为基础,对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最大范围的整合与互补,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竞争力,以期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按照目前的方案,法国政府将在今后3年内对66个“竞争点”提供1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其中3000万欧元用于减免税务和减轻企业负担。为了确保这项关系法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技术创新计划能够有效实施,法国政府在2005年新成立了“企业创新署”,还将“国家科技创新署”与“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合并,成立了“OSEO”集团,会同原有的“国家研究署”以及法国最大的国营金融机构“储蓄与信托银行”,一起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和运作这一计划,在技术推广和运用、资金筹集和分放、研究人员招聘到海内外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环节上给法国的相关企业以具体而实在的服务。
德国政府启动“主动创新战略”。为了持久保持领先地位,开辟未来市场,2004年德国政府正式启动“主动创新”战略,其核心内容是联合经济界和科学界的力量,在研发领域缔结“创新伙伴”,开发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2005年政府加大了这一创新战略的执行力度,提出要使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3%。2005年6月,德国正式批准“顶尖科研资助项目”以及《研究和创新协定》,为今后10年德国的科学和研究创造条件。根据“顶尖科研资助项目”,德国将在2006年至2011年间投入19亿欧元,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着力培养青年科学家。挑选出10所最有竞争力的大学,每年平均额外投入2100万欧元。建立30个顶尖研究中心,每年分别投入650万欧元。此外,该项目将为青年科学家设立40个专项研究院所,每年分别资助100万欧元。《研究和创新协定》主要是针对大学以外的大型科研机构,根据这一《协定》,科研机构的研究经费每年至少要保持3%的增幅,为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机会,实现跨机构间的合作。
以色列推行教育改革。以色列在2003年9月成立了研究如何巩固教育基础、中小学教育实行改革系列问题的“国家教育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于2004年提交了最后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有:要求对规模较小的学校进行关停并转,减少教师数量,延长教学时间,集中财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同时要求政府大幅提高教师薪水,使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9400谢克,超过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准(约7000谢克)。2005年1月16日,以色列内阁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这项教改方案,责成教育部和财政部成立协商小组,解决教师工资、定员等问题,并要求教育部长每两个月向内阁汇报一次改革进展情况。
韩国重塑科技管理体制和振兴基础研究。2005年是韩国重塑科技管理体制的一年,韩国科技副总理制正式走上前台。科技部长官被提升到副总理级,并成立副总理级的管理部门:科学技术创新本部,由科技部长亲自担任本部长。通过科技副总理制,成立于1999年的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该委员会由总统担任委员长,对科技投入、科技资金分配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的制定提出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对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8月,出台了《基础研究振兴综合计划》,计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利用基础研究设备、建立更有利于长期基础研究的科研体系、鼓励个人研发活动等。2005年出台了若干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如,《理工科技人才培养支援基本计划》、《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实现创新人才强国战略》计划,确定了2005年至2010年间的三大目标。包括通过完善大学间的竞争体制和激励措施促进大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建设世界一流研发型的大学和培养领军人才;强化产、学间的联系与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按照这个强国战略,韩国将在未来5年间投资6兆4500亿韩元。
此外,韩国还制定了国家级的“成长动力开发事业”的三大计划,即:大型国家研发事业、下一代成长动力事业和21世纪尖端技术研发事业。其中大型国家研发事业是国家投资促进的、具有产业前景的大型应用技术集群。韩国2005年选定了今后5年政府推动的6大项目: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政府投资4500亿韩元)、大型地效飞行器(政府投资1700亿韩元)、海水淡化核反应堆(政府投资4388亿韩元)、早老性痴呆药物开发和小型废气发电用煤汽涡轮机。
中国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2005年10月8日~11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把自主创新理念推到运筹层面,提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自主创新已不仅限于科技层面,还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政治谋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建立
Abstract: At present, US and Japan, Europe and so on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y in abundance draw up either soon draw up our country or this loc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ategy, this article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ategy primary coverage, the strategic choice discussed that several spot inpidual view,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 wo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ategy; establishes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订或即将制订本国或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等机构也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也应积极制定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应包括3方面实际内容:第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二,取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第三,使这些成果产业化。这3个方面缺一不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基本完备,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如果缺少直接鼓励人们用智慧去创造成果的法律措施,缺少在智力成果与产业化之间搭桥的法律措施,将很难推动一个国家从肢体经济向头脑经济的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击败对手,就更不容易做到。第一个方面的法律体系很必要,但如果第二与第三个方面的法律不健全不配套,会使我国处在劣势的竞争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会受阻。
2中国知识产权战略选择
关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可包含两个层面,即国际战略层面和国内战略层面。
在国际战略层面,我们要注意把握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基本动态,积极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且针对TRIPS协议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完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把发展更公平、更公正、更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知识产权立法的一体化,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适性。在知识产权法一体化、国际化的潮流中,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理所当然应遵守《知识产权协定》所规定的国际义务。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水平,现阶段立法不必过于攀高,而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协调。
在国内战略层面,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从战略的主体角度来看,可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区知识产权战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四个方面。对于四者的关系,要使国家的宏观战略与企业的微观战略相结合,行业间的战略与地区间的战略相协调;国家战略是对地区战略、行业战略和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方略,企业战略是对国家战略、地区战略、行业战略最终落实的基础,而行业地区战略则是联系或指导其他战略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