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19:56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部科技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成绩优异的偏执孩子 中庸教育
成绩优异的偏执孩子
作为班主任,面对成绩优异的孩子当然很欣慰,然而,在成绩优异中的孩子却有这样一类让我们欣慰不起来,甚至,我们不得不为这类孩子深感担忧,除了成绩之外却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值得称道的地方,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从不认输,常常会将别人无意的或友善的行为理解为恶意的或对他有伤害的,一旦输给了对手就会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自责感,很容易发怒。这部分孩子从症状的表现来看就是偏执型症状。
形成偏执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关系的破裂,从小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或出生在长期的家庭暴力的阴影中等,但为什么很多家庭和睦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里面的孩子最终也走向了偏执呢?
笔者把那些成绩优异的正常孩子和具有偏执倾向的孩子做了一个比较,发现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懂不懂得分寸、懂不懂得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成绩优异的孩子虽然也很好胜,但他们从来不会太强求,即使败了他们也会很自然的去接受结果;面对对手他们也从来都持尊重的态度,不会给对手下不了台阶。
其实,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懂不懂得分寸和度的把握就是懂不懂得中庸思想的运用。从这里我们也不难解释上面的意外发现,父母学文科的孩子出现偏执倾向的情况要明显少于父母学理工科的,原因就在于学文科的父母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教子过程中也就会有意无意的给孩子灌输一些中庸思想。当然,明确意识到这一宝贵思想并在教子过程中加以运用的,收到的效果就自然是更明显些。
中庸一点也不平庸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现阶段之所以不重视中庸思想,不仅仅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词,更是因为对这一思想存在误解。我们往往把“中”理解为“折中”,把“庸”理解为“平庸”。其实,这是对中庸的极大误解。
“中庸”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孔子曾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就是说,中庸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可人们已经缺乏这种道德境界已很久了。子思更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旦实现中和的最高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就生长繁育了,而“中”的目的也真在于达到“和”。
所以,中庸可以解释为很自然、很平常的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
力求平衡的大智慧
一件事情,最难的不是把它做成功,难的就是做到刚刚恰到好处,而要自然而然的就做到,并非刻意为之那就更难了。为什么很多人事情是做成功了,但却惹得一身骚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落得“木秀于林、风必吹之”的结局,就是因为没有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所以,“中庸”不但不“平庸”,反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力求平衡以达和谐的大智慧,是把握万事万物的最高指导原则。
而今,我们理解“中庸”也没有必要再局限于儒家的道德形成的方法和原则,而应该看作是我们为人处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人生智慧。
加强中庸,塑造平衡
所以,要解决成绩优异的孩子的偏执问题,就必须加强中庸教育。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形成偏执症状主要问题在于从小受到父母和老师不当的引导而造成,要从根源上防范孩子形成偏执,必须从小进行教育,这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正确的引导。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如何帮助这些已经形成偏执症状的孩子走出偏执。笔者针对班上的两个这样的孩子,以中庸教育为核心,尝试著做了一系列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两个孩子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现在,这两个孩子明显开朗了很多,也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不再那么让人感觉难以相处,人气指数大大提高,正在逐渐走出偏执。
1、教会家长,不要把家长的功利意识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超越得失,明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孩子只有明白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道理,才会超越得失,避免在成功与失败的计较中走向偏执,也才能走向“中和”。作为老师,要首先教会这类孩子的家长走出功利化倾向,年级前十名与年级第一名,难道差距就这么大吗?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养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把第一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样,孩子才不会老是纠结于“必须考第一”这一错误的认识,也才不易走向偏执。
2、教会这类孩子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只有让孩子懂得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自己,孩子才不会太在意竞争的成败,无论输与赢都才会坦然面对,也才会尊重对手,这样,才不会走向偏执。
“别人的短处,也许正是你所擅长的;别人的长处,也许正是你的短处。”
对于学生的问题,发现了以后,必须及时教育,而不能拖。选取一个小故事这类看似“弱智”的方式,也能收到其效果。从长远来看,这个小故事对于这两个孩子走出偏执有着不容忽略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个简单的小故事使他们随时会去反思自己有没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也才使得中庸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教会这类孩子学会放弃
成绩优异的偏执孩子往往会给自己找对手作为目标来挑战,找目标本无可厚非,可这类孩子却经常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击败对手誓不罢休。就像电视剧《梦幻华尔兹》里面那个立志一定要击败江直树(剧中主角)的优等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本来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跟广阔的空间,可却把自己的人生局限于“击败江直树”的狭窄通道中不能自拔。
对于这类孩子,似乎在他们的生命里就只有“进取”两个字,教会他们在“进取”与“放弃”之间学会选择,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种中庸教育,也是他们最需要接受的教育。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关注自己是否用心了,而不是总去刺激他们的挑战欲。教会他们像有一些通过客观分析明知道自己完成不了的就没必要老师执着于此,可以,选择尝试放弃。对于,这类孩子教会他们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反而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职手机原理与维修 总体规划 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目前,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通信工具,手机已从最初的通信工具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多媒体终端。现在的手机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外,还包括了MP3、MP4、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GPS定位导航、上网等功能,可以说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精密电子产品,除了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和正常老化,还难免磕磕碰碰,受潮进水,它的故障发生率要高出一般家电和电脑几倍甚至几十倍。从目前中国的消费水平看来,还远没达到用坏就扔的程度,而手机产品体积小巧,结构复杂,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技术含量很高,维修难度要大得多,即使是家用电器的维修人员不经过专门的学习,也很难胜任对手机的维修工作,从而造成维修技术人员大量缺乏,庞大的手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维修量,这给手机维修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因此对专业手机维修人员需求较大。本文就中职手机维修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融合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移动通信、单片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有限,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中职学校的实训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综合实践技能,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
二、对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
在传统的教学中,“手机原理与维修”教学一般是先进行手机制造原理的讲述,然后再用相关的实验进行巩固和加强。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理论性知识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手机原理与维修”毕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过多的理论讲述并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职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操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理论教学为辅,以理论围绕实践进行展开,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渗透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弊端。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规划。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规律等,将课程划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实际项目(任务)引导下,学生完成原理学习操作训练的第一层次,即能正确使用手机维修常用工具,能运用工具判断部分元器件的好坏,如送话器、受话器、振铃、振子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一步学习掌握手机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操作及其他功能。同时,学生还需掌握手机构造结构,能区分和识别手机单元电路模块,能拆卸、焊接手机中不同封装形式的元器件,如SOP、SON、BGA、QFP等,这是整个维修的基础和重点,同时焊接也是手机维修的难点。学生还应能根据实物图,在手机主板上面找出相应的元器件,并能说出某些元器件损坏会引起的故障现象。
第二部分:在实际项目引导下,增加学生学习和操作的难度和广度。在一般的情况下,首先应该使学生对中等难度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检测,并且能够找出故障所在,最后进行排除。其次,掌握电路分析和排除软件故障。
第三部分:最后,结合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员(初、中级)考证要求,重点训练模拟故障排除、原理讲解、故障分析、描述故障排除过程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手机维修技能和软硬件分析能力。
三、手机维修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所要求的是实际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提高技能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实践和训练,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实际任务为导向,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理论。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导的状况,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挖掘自身潜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训练项目的设置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将训练项目设置得科学、合理、全面,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分为六大模块:常用工具仪器使用,手机单元电路分析,手机整机拆装,元器件识别、拆卸、焊接,常见故障判断与检测及模拟故障排除。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之进行分析,最后举例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关注的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程度。而现代教学,则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思路,关注学生的创新等。而这些则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手机维修课程教学对学生新的考核方式
针对手机维修教学特点,我在考核中运用的是笔试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了以往只是对学生进行笔试理论考试的方式。那样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为了考出好的成绩而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却只是死知识,不会应用,在实际维修手机的过程中却又显得很薄弱,而很多平时动手能力很强的男生考核成绩却往往不理想。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但考核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些平时动手能力很强但考核成绩却往往不理想的男生对考核产生畏惧心理。现在采用这种理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把一些基础性的理论拿出来笔试,再用一些实物来做动手能力的考核。这样一来使得很多学生实实在在地能对故障手机作研究,思考如何解决故障。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于有不同特长的男生和女生做到了公平、公正。
五、加强学生实践练习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手机维修人员,实际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实际操作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在实验室进行练习,一个是实地现场维修。学校毕竟不是工厂单位,没有足够的器械供所有的学生进行练习,因此,学校需要和相关企业建立联系,成立实习基地。当学生在学校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功后,就要到实习单位进行实际的锻炼。这样方可成为合格的手机维修人员。
六、小结
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为主,对于“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之类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本文对中职“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提出了新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也打破了传统模式,并且就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原来的笔试考核也不再适用,现在要采取笔试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动手实践操作对于作为合格的手机维修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就加强学生实践练习的方式和地点也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我们所尝试的“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梅秀江主编.手机维修技能与考证培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妇产科;不同层次;继续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与继续教育阶段。而学校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医学新理论、医学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多来源于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与长期的医学实践。 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保持教育连续性与进展性的需求,也是各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以及业务水平上的提高。而继续医学教育对妇产科医护工作者在不断更新基本理论、完善临床思维以及提高专业技能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课程的完善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 背景资料
1.1培训人员与带课人员
我院接受继续教育的人院均为妇产科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新入院的护士、住院医师、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因此,人员数量多,职称以及级别不同,使得各人员的知识储备与临床经验不同,从而课程设计就要完整化与全面化。授课人员均为资深妇产科专家,
1.2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要求
随着近几年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不足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现今,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已由生物学观点,扩展到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范围,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因此,医务工作者要不断完善人类自身以及其生存的条件,而恢复、维护和增进健康,已经成为新型的医学目的。
1.3机遇与挑战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内医生的就业岗位竞争也随之加剧。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以及素质较低的医务人员以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而科学技术以及优越的学习条件已成为妇产科医护人员提升自身能力的最佳机遇。
2 课程研究
2.1学术研究
首先,专家座谈会。
由国家级、省级的妇产科专家进行讲座会谈,组织学术讲座,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研究,对临床护理上的常见问题进行解决与分析。
其次,壁报交流。
妇产科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有什么问题时可以在壁报上登出,大家相互交流,进行研讨,这样可以公示化较好,可以加强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知识技能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同步提升自我水平。
最后,面对面交流。
组织座谈会,个人员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活跃了学术氛围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动性以及医学科研的积极性。而不同级别,层次的医护人员亦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疑问,然后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大家不仅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也吸收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做到人人是师。
2.2远程教学
继续医学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继教内容,按不同层次的受教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而多媒体比较适合这种教育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孕育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医院联系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图片、声音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娱乐性,提高各受教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网络讲座,疑难问题解答以及病例讨论,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医学上的最新资讯与动态,且各人员可以无顾忌的提问、发表意见等。并且网络知识十分丰富,不同层次的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学习。各层次的受教人员节省经费的同时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实际教学的不便与压力。
2.3媒体教育
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工具,专家对电视广播中提到的医学知识进行教育,介绍医学动态,临床技能进行演习和系统的讲解。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进行不同讲解。
3 结语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妇产科的位置也随之升高。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以及素质较低的医务人员以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医院在职人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可以给这些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帮助,而不同层次的人员因为自身知识、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其课程授业上的困难,因而继续医学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继教内容,按不同层次的受教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红媛.关于我国医疗人员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13.
[2]刘杨,樊鑫浅.谈中国医学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5( 1):33-35.
[3]张爱京,孟璐.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地应用初探[J].继续医学教育,2006(32 ):22-24.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班级管理 课堂教学
一、生本理念的自我理解
生,一是学生,二是生命。说学生,重在“学”,即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有学习的需求和必要;说生命,重在“命”,即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行动,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本,一是本人,二是本质。说本人,即学习知识的是学生本人;说本质,即学生的本质中具有探寻未知的冲动和需求。可以理解为:学生天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要求,天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不能剥脱他们作为主人的地位;他们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不缺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们感情丰富,情绪多变。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学习打印机”——输入什么材料打印出什么材料。我们要做的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体味获取知识后的那种成功感觉,创设情境或其他教育机会让学生把喜怒哀乐都表现出来,感悟生命的酸甜苦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更好地学习。于是,就如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让学习提升生命质量,此质量不但是物质,更是精神。
二、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1.相信学生。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刚做班主任的新老师,往往忙得焦头烂额,忧愁烦恼;更不妙的是:学生不领情,管理效果不好。这些勤奋的老师,负责任的老师事后就想不通了:我如此付出,为何学生还不能达到我所要求的呢?问题就在于:老师是一个人在想办法,一个人在做事,完全做了学生的“教育保姆”,学生成了“侍候”对象,学生没成为他本应成为的主人,哪能体味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工作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管理的事就交给学生管理,让学生参与的事绝不放过机会。比如,让全体学生一起编写出班规班训,还发动家长参与修改完成;学生自己制定违反班规校纪的处理措施,家长补充完成,从而,学生对于自己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烂熟于胸,极大提高了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就因为班规是他们自己定的。再比如,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全体学生,每人都可当班长也都要当班长,每人管理一天,那一天,能交给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由他们处理决定,我只在其中提醒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管理一天下来,写出感想和体会及还没管好的方面,通过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这样,学生不但能具体参与班级管理,真正做主人,锻炼管理技巧,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在反思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即在学习中感悟人生。
2.当好参谋。
相信学生能做好很多事,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这是生本理念的具体运用,但学生毕竟经验不足,处理事情不够稳重,教育者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身边,当好学生的参谋。比如,管理中值日班长跟同学发生矛盾了,可以让班长说说当时的处理方法及态度,分析同学为什么不服管理,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接下来怎么处理挽回局面,其实,很多时候,班主任不用出什么主意,在值日班长自己的分析中就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所要做的是:教会学生碰到问题了,学会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这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相反,如果事无巨细都是老师处理解决,学生就失去这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缺乏作为完整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班主任不但在班级管理中当好值日干部的参谋,而且应当小组长的参谋。小组长怎样团结好小组成员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呢?班主任更要当好每一个学生处理师生矛盾、生生矛盾、亲生矛盾的参谋,在当参谋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思考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更进一步,思考怎样避免矛盾产生;如此,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处理问题的还是学生本人。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升了一个境界,作为自己的主宰在完善自己。
3.当好欣赏者。
放手学生管理班级,很多老师不敢也不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不相信学生,没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管理成果。学生管理班级肯定不像老师亲自管理那样井井有条,平静如水,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缺陷,出现此起彼伏的小波澜;然而,我们要做的是:放低眼光,抛弃苛求的心态,用欣赏者的眼光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一切将会变得如此自然: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管理的,管理的目的一是学习管理,二是在管理中暴露自己的缺点,给老师提供教育的契机。所以学生管理成功了,是成功了;管理出现问题了,也是成功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何愁有之?就让我们当好导演,当好军师,当好看客,让学生在我们的身旁,在眼前,在本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表演。让我们做智慧的育人者,学生前程的“规划局长”,运筹帷幄的指路人,把一切锻炼才能的机会、感悟生命的时刻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各项技能的强者,精神生命的强者。
三、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试验场。绝大部分的教育火花都在课堂中产生、迸发。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只使用了课堂传授知识技能的基本功能,却忽视了更重要的育人功能。按照郭思乐教授的理念: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的不但是知识,更是成长为一个完整人格的人的各种“养分”。学生就像森林中的一棵树苗,他们要长成参天大树,不但需要肥料,更需要阳光,雨露;风,雪,雷,电;甚至害虫,猛兽,更至: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养分”万万千,他们各司其职,给学生以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锻炼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资源的发现与利用是我们今天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所在。尽可能发挥和利用学生资源的教育,是教育的新的境界”。[1]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教育学生的机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二是授学生以渔,三是成立互助互学学习模式,四是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感悟。
思想政治课 原因 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我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理想的原因
1、过去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有部分教师和领导也认为:“学好教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至理名言。于是弱视政治课,强化数理化,认为政治课只要在临考前背一背及格就行。
2、个别教师理论基础薄弱,教学缺乏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忽视实践、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师生交流互动、教学方法简单、忽视能力培养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没有真正形成,缺乏学习的自主地位和自由选择,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还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地重复教材内容,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没意思”、“无聊”等心理情绪不断滋生,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现象有增无减,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给学生以负面影响。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紧密联系实际,为学生展示的生活世界与学校外面的实际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甚至是对立的,学生很难相信教材上的原理,认为老师讲的都是虚假论调,于是不喜欢政治课。
4、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质量仍以单一的分数为标准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只单纯重视结果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有各自不同情况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刻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违背了教学的目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要承担德育主要途径的使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2、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社会消极现象。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人们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和利益的多元化,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但一些社会腐败现象和消极因素对高中生的思想也造成了混乱和影响,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为此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要注意引导高中生分析社会各种社会现象的利弊与正误,使高中生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3、明确师生角色,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做为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必须树立时代要求的“学生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教学过程中平等的首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依靠自身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而获得发展。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完全以自己的思想驾驭教学,更多的是研究学生的感受。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人尊严。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
4、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欲树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身心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刻苦钻研的精神,勤奋拼搏的意志力,严格自律,诚实正直,公正严格是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修养。“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思想政治任课教师应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捕捉信息的敏感性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只有静中求动,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社会热点对教材的内容或结构进行恰当的处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贴近学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
【关键词】 高校; 内部控制; 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2-0100-03
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高投入,高校科研经费总额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科研经费规模的不断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科研能力、学科综合水平的提高,但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不仅引起了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教育部、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同时出台了多个关于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科研活动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如何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加强对科研经费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环境――相对薄弱
内部环境是高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高校内部环境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架构、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人力资源政策和高校文化等。目前,内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未建立或落实科研经费使用、执行、监督方面的经济责任制;二是部分项目负责人(含课题负责人,下同)尚未树立科研经费公共属性理念,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不强;三是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分散在高校各类管理制度中,尚未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二)风险评估――尚未建立
风险评估是高校及时识别、分析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总量、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因素,内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层面风险因素和科研活动层面风险因素。其中,学校层面风险因素包括组织机构设置、科研管理机制建设、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等因素;科研业务层面风险因素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因素。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科研活动风险评估机制,也没有由专门机构围绕以上风险来源系统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并采取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力度不够
控制活动是确保高校风险得以应对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高校,包括学校层面的机构和岗位设置,也包括科研业务层面的各个管理流程。目前,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预算控制方面存在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执行不严的情况;二是收支控制方面存在部分收入通过“代管经费”科目核算、科研项目经费未专款专用等现象;三是实物资产控制方面未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共享差等问题;四是科研合同控制方面存在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对接不畅等情况。
(四)信息与沟通――衔接不畅
信息与沟通是高校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有效载体,是连接其他四个要素的桥梁。目前,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科研、财务、资产等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组(含课题组,下同)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沟通不畅;二是科研经费信息与沟通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信息披露制度。
(五)内部监督――投入不足
内部监督是高校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为保证内部监督的有效性,高校需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全面、及时地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自我评价。目前,高校审计、监察等部门因人员力量不足等原因,采取的内部监督更多是事后监督,而缺少事前、事中监督,也没有全面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从上到下,切实加强内部环境的基础作用
高校首先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大学章程,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有效机制;明确高校科研业务流程及岗位职责,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实现岗位之间的制约和监督。此外,还需要采取以下内部控制措施:
1.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经济责任。明确校(院)长的领导责任及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并签订科研经费经济责任状,使高校各级部门和人员正确认识和履行自身所负有的经济责任,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2.完善管理制度,出台内部控制规范。(1)逐步完善涉及高校科研活动全过程中的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形成程序规范、简洁易行、覆盖所有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体系。(2)明确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并出台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规范,为高校各级各部门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加强科研行为管理。(1)聘请财经、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科研人员进行财经法规专项培训、警示法纪教育、科学伦理教育等,引导科研人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科研经费公共属性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2)制定科研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推行科研人员科技诚信档案制度和科研廉政责任制,并制订相应的防范和惩治措施,增强科研人员道德自律性,贯彻遵纪守法思想。(3)建立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考核、评价、奖励制度,完善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同时对经费管理规范、使用效益高的科研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项目申报或经费分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二)从无到有,逐渐发挥风险评估的指引作用
高校要根据科研经费管理目标,设定控制目标,并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在风险评估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需要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以及管理岗位,并对其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如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外部信息,充分关注国家政策及形势变化、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媒体网络信息报道等,了解科研经费管理动态与趋势;财务、资产等部门要收集内部数据资料,及时跟踪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情况,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等定性方法与统计推论等定量方法,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造成的影响程度,查找大额采购项目、大额资金收付业务、特殊支出业务等活动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并寻找风险应对措施。
(三)由弱到强,重点提高控制活动的管控作用
高校科研经费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高校要通过预算控制方法将学校所有科研业务衔接起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1.突出预算控制,充分发挥预算对科研活动的整体管控作用。(1)明确预算编制与调整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编制科学、合理、真实的全口径预算,并对纵向科研项目实施预算评审制度,要求按预算审核建议调整项目预算,做到从源头上控制科研经费管理。(2)采用预算总量控制与分项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控制科研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及额度,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3)加强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口径与科研经费决算报表体系的衔接管理,提高科研经费预决算报表信息质量。(4)建立预算分析与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反馈预算分析及执行情况,督促项目组及时改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2.加强收支控制,保证收入的完整性和支出的规范性。(1)明确要求所有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且通过“科研经费拨款”或“科研事业收入”科目进行核算。(2)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支出控制:1)加强支出审批控制,对越权审批的一律不予支出,并严防有多个项目的科研人员混用和挪用科研经费;2)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预算、合同(任务书),审批手续是否齐全;3)加强外拨(转拨)经费的审核,重点审核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内容是否与合作(外协)项目合同相符;4)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其中,支付劳务性费用,应建立银行卡支付制度,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以零现金方式支付。
3.加强资产控制,强化对实物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1)对实物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2)建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采购前论证及评估制度,需购置重大仪器设备、重要文本文献等时,要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区域内资源配置及共享情况,进行资产购置审批,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3)科研资产采购应严格遵守招标管理制度,涉及政府采购的,要求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4)建立资产验收和登记制度,建立台账,加强实物管理。(5)坚持和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所有科研资产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工作,并根据盘点结果采取相应措施。(6)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与信息共享,并公开可共享仪器设备详细信息,提高资产共享率。(7)建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处置评估制度。
4.加强合同控制,明确管理路径,建立全方位的合同监督管理体系。(1)对科研合同统一归口管理,明确合同签订范围,实行授权审批制度。(2)严格审查对方的资质原件,对合同文本严格审核,必要时会审或借助专家力量进行审核。同时,要建立合同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制度,以防止或及早发现合同文本的遗失。(3)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变更甚至解除合同。发生纠纷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4)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进行账务处理。(5)规范合同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合同流转、借阅和归还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等有关要求,加强科研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四)由点到面,全面提高信息与沟通的联动效果
1.强化部门协同,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校内局域网联合打造全面涵盖科研立项、合同签订、经费支出、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的科研信息与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确保信息在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进行顺畅沟通和反馈,方便科研人员实时了解科研经费动态信息,有效解决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2.推进信息公开,确保科研经费财务及审计信息公开透明。(1)探索建立科研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逐步推进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等方面信息披露工作,确保科研经费信息公开透明,促进科研人员合法、合规使用经费。(2)探索建立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结果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增强科研经费审计监督效果。
(五)由表入里,有效发挥内部监督的免疫作用
1.加强审计监督,逐步推行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在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前提下,增加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审计运行经费,为审计部门加强科研经费监督提供支持。审计部门在继续做好科研审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结题审计力度,同时引入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并逐步推行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果。
2.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牵头,组织高校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及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进行整改,促进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
[3] 高庆峰.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126-128.
关键词: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
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失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新形势对思想政治课和学校德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它集中反映了新世纪思想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重视心理品质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正处在经历“精神断乳”的巨变时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情绪方面,表现为遇事急躁,容易激动,不善自控。
2.意志品质方面,表现为胆小怕事,缺乏毅力,容易动摇,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3.性格方面,表现为狭隘自私,孤独自卑,人际交往困难,偏执、虚荣、嫉妒心强。
4.自我意识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自我剖析能力,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
5.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表现为在家任性,在校不合群,对人冷漠、怯懦、依赖性强。
造成以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中学生年龄较小,涉世不深,处在长身体的发育阶段,对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往往“跟着感觉走”,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一旦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同现实之间产生矛盾,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处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功利意识的负面效应有所扩大,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精神污染,理论和现实的脱节更使青少年感到扑朔迷离,易产生心理失衡。再次,成绩分数下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和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捆绑管理”、“保姆管理”急功近利。
二、重视心理品质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而政治课融心理品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于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心理品质教育在中学阶段无合法地位、无明确要求、无具体措施的状况,使学校德育工作从注重研究“事”到研究“人”,由脱离学生的内心世界到深入学生的心灵,使知和行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德育的实效。
就政治课教学本身而言,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即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达到这些要求,与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密不可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重视心理品质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其中创新品质是创新活动取得成功的奠基石。它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稳定、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正确面对挫折失败、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不盲从、不惟书、不唯上、不迷信、敢于求新求异的创新品质。心理学和创造学研究表明,进取心强,有事业心、责任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轻信他人,刻苦钻研等非智力因素水平高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潜在的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政课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实现德育工作目标,体现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独特功能。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尤其是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加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关键
当今世界的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和德育专干要有全面的政治素质,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素质,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为自己“充电”,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加强自身心理品质修养,做到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性格开朗、富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才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和疏导
心理品质修养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德育工作的内容。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发生的许多问题,并不都属于纯粹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因此,教育教学一定要重视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态和形成规律,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实际和个性品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政治课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扫除心理上的障碍。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用细心去捕捉学生的闪亮点,用爱心、诚信、热心对待学生的错误,通过个别谈心、典型效应、书面交流去引导和疏导学生,通过情景感染感化学生,引导其发展的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既注重学生心理上的共性问题,又注意不同学生的个性问题,同时要注意运用实例教学和模拟锻炼,磨练学生意志,发展学生能力。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使学生真正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德育工作实效。
3.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大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和脱节。应该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和教育评价等方面有机配合的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专业优势,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和青少年教育研究专题讲座,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咨询和青少年教育研究专题讲座,加大对青少年教育的宣传力度,印发材料,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在学校内部,要结合学科渗透,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丰富的教学因素,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级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多种形式进一步优化学校和班级的文化环境,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与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积极加以发展、保护和充分利用,以期获得更好、更长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梁丽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智商、情商及情商教育》.
3.崔丽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