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19:53
序论:在您撰写高层公寓建筑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各类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直接推动了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多元化和多功能化。转换层的引入解决了传统高层建筑所有的不足,因此探讨转换层结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结构转换层的定义和必要性探析
所为结构转换层,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不断地向多功能和综合型方向发展着,很多高层建筑在顶部设置作为住宅和宾馆等;在中间部分用作办公区,而下层一般作为商场和餐馆及其他各种休闲娱乐场所,这根据专业术语,可以按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来解释。通常在建筑的设计当中,一般而言都将大柱网的购物商厦、餐厅和娱乐设施等设置于多功能综合性的高层建筑的下面部分,而将较小的柱网、较小规格的住宅、公寓、办公功能的建筑设置于中层和上层部分。
为了实现这种要求的结构布置,因此决定了现代化的多功能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所要求不同的空间划分布置,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怎么样来将它们之间通过合理地转换过渡,沿着竖向组合在一起,这就成为现代化的多功能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设计和施工技术之所在。这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通过设置一种被称之为“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来帮助完成不同结构形式之间的转换,通俗点来说,就是上下两部分的结构不一样,按照传统的建筑设计,没办法很好的契合,安全性也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在结构上设置一个转换层来“承上启下”。
根据专业性的解释,结构上的转换层,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它在主要满足结构安全功能要求的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能帮助解决一些特殊建筑技术性的功能要求,比如,可以在结构转换层空间里面布置管道、设备等等,这样也能很好地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2 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及其结构设计分类
1.结构转换层的功能
(1)结构转换层广泛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之中,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使建筑在空间的利用率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高层建筑的空间一般而言都是固定的,而面对现代建筑多功能化的要求显然需要突变求改革,所以,建筑设计者们在有限的空间中引入合适的结构转换层,这既能增加高层建筑剪力墙的间距,同时也使得高层建筑的框架柱更好地来适应现代化建筑的设计要求。
(2)结构转换层的存在为多功能的高层建筑提供了更多更开阔的出入口。现代高层建筑功能的扩大化,对建筑的各项要求也随之提升,出入口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传统的高层建筑所设计的出入口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需要增加更加宽广的出入口来更好地适应发展。二结构转换层的存在可以改变柱距来形成更宽广的出入口。
2.结构转换层的分类
主要介绍以下四种比较普遍的结构转换层形式,通过这几种形式来实现高层建筑上、下结构形式与柱网的变化:
(1)力梁式转换结构:这种结构一般适合于高层建筑的负荷比较大、跨度比较长、层数也比较多的建筑之中。优点是受力明确、设计大方简单、而且施工相对比较方便,是目前在高层建筑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换层结构之一。
(2)箱形结构转换层:该结构设计通过一个整层的结构来实现现代化高层建筑中上下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使得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尺度变大,从而提高了整体对外界的抗承受能力。
(3)斜柱转换结构:此种结构主要运用于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大且柱距比较大的建筑中。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的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利用桁架和斜柱转换层来进行高层建筑面积的扩大,并且还能更好地设置通道和门窗等,充分利用转换层的建筑空间。
(4)板式结构转换层:当不便采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选择采用板式转换层。这种板的厚度一般比较大,形成厚板式转换层。
3 转换层的工程设计
1.对转换层结构形式的选择
主要考虑从受力方式、经济上的考量以及建筑的抗震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
2.对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控制剪切刚度比是为了避免高层建筑竖向刚度相差太过于悬殊。保证转换层下部整体结构有合适的刚度、强度和抗震能力,尽量强化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弱化上部结构的刚度。
4 转换层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在施工中大量使用支撑材料,大大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开支。转换层的空间尺寸大而且结构复杂,在施工中难度大且支撑体系复杂,按照常规的混凝土浇筑,使得支撑材料的使用量过大,增加施工成本。
(2)转换成层本身的自重对下部结构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转换层的自重和支撑体系的重量都要由下部的结构来承担,这对下部结构而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在施工中混凝土的特性,容易造成裂缝;而且钢筋安装的正确性和骨架的稳定性也是格外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
2.解决措施
(1)合理有效地布置支撑体系。在布置转换层支撑体系的时候,务必要结合高层建筑下部的结构特点,使用悬空的支撑体系,灵活设置,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直接作用于下部的重量。
(2)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在浇筑混凝土时使用分层的方法,将前期浇筑的部分作为载体来为支撑体系减少荷载。
(3)提高钢筋和下料等的处理水平,同时提高混凝土浇筑操作的规范性,切实提高浇筑的质量。
5 总结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是必然趋势,但是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难度比较大,其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也比较高,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在实际运用中也是困难重重。所以,从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去探讨如何保障质量,保障施工效果,对我国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堃,孙颖.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实用设计方法探讨[J].工业建筑,2009,(S1)
关键词:客厅设计;卧室设计;卫生间设计;厨房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小户型高层精装修公寓应运而生。该公寓楼的一般特点是: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100m,地下2层为车库,地上1层为商铺,2层为架空层花园,3层以上为标准层,阳台多为错层阳台,每户室内使用面积约为20~30m2,最大不超过65m2。虽然每户建筑面积较小,但却要求满足生活起居的要求,达到拎包即住的标准。因此在建筑装修装饰设计时必须合理的利用每一寸空间,做到精致、巧妙、适用。本文结合花乡花园等工程项目,对小户型高层公寓从建筑装饰整体布局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一、客厅设计
除室内小走廊外,客厅的天棚顶中间不应横穿梁(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中间楼层的转换层位置或顶层屋面结构位置),否则影响客厅的美观。客厅设计时,建议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能适当考虑风水问题来调整室内户型布局。因为,目前一部分业主在选房型的时候,会考虑室内风水问题。
二、卧室设计
因为小户型公寓面积较小,所以卧室面积就非常有限,如单身公寓最小户型面积只有20m2,卧室内净尺寸为3m×2.8m,面积约为8.5m2,在如此小的环境里还要设置单人床、衣柜、床头柜及电视柜等,就需要做到“精、巧、细”,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使用面积。入户门不要直接对着卧室,以免客人进门后就看到床,宜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在户型口部,作为卧室走道。
卧室一般都设置了网络终端、电话及强电的插座,网络终端要考虑如何摆放电脑的问题,电话一般安装在床的两侧,方便使用,而强电的普通3加2插座要避免全都设置在一面墙上,造成其他三面墙没有插座的现象,既不美观,又不方便使用,开关和插座尤其是不要占用可能作衣柜的那面墙。
三、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开门后,门不要直接正对卫生间内的马桶位。根据工程经验,可以将马桶与柱盆、浴罩对调来解决此问题。
小户型卫生间面积非常紧凑,必须妥善考虑洗手盆、马桶、毛巾杆等物件位置与门扇开启的关系,否则极易出现“撞门”事件,同时还需考虑马桶安装后的两边施工空间,至少保证每边350mm。对于小两房,卫生间不必要太大,例如面积为65.5m2的户型,卫生间净面积就有5.5m2左右的户型,看起来就有些不协调,因此在设计时,在满足房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卫生间应减小一些。
洗手盆宜从卫生间分出来。小两房只有一个卫生间,如居住三口之家,可能会出现卫生间不够用的情况,为提高卫生间的利用率,建议对于两房户型,把洗手盆从卫生间分出来,洗漱和如厕互不影响比较好。其独立洗手台的地面与客厅地面之间必须留挡水门槛石,施工方法同厨房门槛石。洗手盆地面应增加地漏,防止浸泡木地板。
浴罩设置时,应考虑马桶的安装与使用问题。如考虑浴罩,则卫生间尺寸应在1700mm×1600mm以上。浴罩只留其空间,不设专用排水口,从地漏排水。不考虑浴罩则卫生间尺寸可在1400mm×1300mm以上。
四、厨房设计
厨房门尽量不要与卫生间门直接相对,防止气味互串,避免视线干扰。
建议在厨房设计要包括:a、考虑冰箱位;b、应满足基本的洗菜、切菜、放菜、炒菜位;c、应考虑燃气立管与灶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小于30cm)。从工程实践看来,灶台的长度至少要有1.8m。根据厨房使用情况,宜设置单灶,留出切菜、放菜空间,使用效果较好。
对于中档次装修厨房可以不考虑热水。一是热水增加了管线,提高了成本;二是热水器也需要增大容量;三是厨卫间管线太多了,不好施工,也容易在后期装修中造成漏水。洗菜盆水龙头应用可旋转的,其旋转半径最好等于菜盆半径,便于洗菜用水。菜盆给水点距地450mm,排水距墙边150mm,厨房及阳台排水应进小区污水系统,不得进入雨水系统。
五、生活阳台设计
有些户型在设计时,生活阳台尺寸较小,阳台宽度800mm~900mm,因此在设计阳台门时,宽度不宜超过750mm,否则容易导致无法正常开启。当门连窗时,对于窗扇宽度小于300mm的情况,扣减窗框型材厚度,开启扇仅剩余60mm宽,使用非常不便。应将开启扇改为固定扇,不作开启。建议对生活阳台门设计时,尽量考虑阳台的宽度和实际使用问题,比如能否摆放下洗衣机等。
由于建筑外立面复杂,凸窗设计强调正立面的完整性,凸窗的开启扇大都开在侧面转角部位,而部分外墙落水立管也设计于凸窗转角处,造成部分凸窗不能完全开启,开启角度小于30度,或凸窗侧面转角开启扇同位于凸窗侧面布置的空调室外机位混凝土板碰撞,给使用者造成不便(这种问题曾经在工程中出现过)。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将落水管向远离凸窗安装,同时凸窗设计将开启扇放在正立面。
六、其他
入户门不要直接与厨房门正对或相通;入户门门框两侧极易由于门扇受力造成墙体开裂,影响整体装修美观,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有条件的入户门两侧加设构造柱,至少在入户门安装铰链位置增加构造柱,这样将大大减少入户门两侧的墙体裂缝
问题。
公共走廊或疏散楼梯通道在装修时要考虑净宽问题,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高层建筑公共走廊的净宽:单面布房的公共走廊净宽大于等于1.20m,双面布房的公共走廊净宽大于等于1.30m。客观的讲,施工原因导致公共走廊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减少(如粉刷、大理石装饰),施工后会与消防验收规范中的文件有点冲突,可能给后期消防验收时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建议在以后建筑设计时,对于公共走廊和疏散楼梯的建筑尺寸尽量宽些,避免后期消防、规划验收带来难度。
电梯厅及走道都是吊顶装修,当天棚吊顶为不固定形式设计安装时(如公共走道安装硅钙板),可以不设检修口,但是在天花为整块石膏板吊顶天花时,要考虑检修口。检修口的位置最好设置在两条或三条走道的交界处,并且要避免有梁阻挡。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理念;绿色 ;高层办公建筑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节能理念概述
在2 0世纪,由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书被认为是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1972年6月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环保追求环境各个环节的可持续发展,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建筑节能即是通过建筑护材质的加强、节电用电设备的选用等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负荷和影响, 利用已有资源,达到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2005年7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实施,迈出了我国建筑设计节能化的关键一步。目前,新的建筑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基本具备了资源消耗量最小化、使用效率最大化、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化的可持续、可再生、可自循环的能力。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可以初步缓解建筑和环境的紧张关系,但如何使其改善、互惠仍然任重道远。
2 高层办公建筑节能和环保
目前大多数建筑设计中关于环保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节能计算和设计上,简单地通过维护结构的材料增强来达到控制能耗的目的。但笔者在一些设计工程实践中发现,除此以外或是在此基础上, 还能够通过细节的推敲和组合“非能耗地”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2.1外窗开启扇的设计
节能设计关注点通常在保温材料的应用上,对外窗开启扇问题并未严格要求。这有几个问题:
2.1.1开启扇的计算
玻璃幕墙常用的悬窗根据幕墙规范3 0°的开启角度,只有相当于窗扇四分之一的有效开启面积,而推拉窗也只能算一半。作为开启效率最高的平开窗,因为窗扇密闭性好于推拉窗,近年来重新推广使用。平开窗之前最为担心的高层安全问题,主要解决方式是将外开启改为内开启同时解决了窗扇擦洗的问题。
2.1.2开启扇的位置
即使在温度适宜的季节,为了阻断噪音和大风全面开启的时候并不多。要兼顾抗噪和通风,减噪纱窗是一种做法,设置外遮阳百页在遮阳的同时 噪效果也不错。另外,可以通过总平面的绿化和装饰墙板来吸纳阻隔噪音。单侧设置门窗的房间,比如体育场看台下方的房间,因为不能对流,通风主要来自门窗之间的流通,包括上下和左右,尤其是上下方向效果更为理想。合理的设置是在墙体的下部和上部均设置开启扇,形成同一窗体的自对流。高窗通过窗顶遮阳板的设置,兼顾挡雨遮阳;低窗加设金属百页,一则防护,二则导流。两窗因此均可常开。
2.2外墙保温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护的选材和构造。较之用于普通烧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自保温的优良特性,更为符合环保的要求。在设计中蒸压型加气混凝土砌块一直作为内墙砌体使用,其在施工效率、渗水性和节约砌筑砂浆等方而都具有优势,只要施工适当, 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南方湿度较大的地区加气块的施工更容易获得保障,因此使用也更为普遍。如果采用导热系数理想的加气块,甚至可以不用附加保温层即可达到外墙传热系数的要求。
2.3屋面绿化
建筑的绿化设计可以空间化:花池、花盆、墙面、屋面。屋面的轻质绿化系统已经很成熟。建筑专业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向结构专业提供相应的构造做法和荷载指标,并为屋面绿化的排水做好防水、排水设计。但墙面绿化由于绿化的生长周期、花池的设置和墙面材料的选用等较多不确定因素运用较少,可利用总平面对绿化指标进行补充,包括: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除了采用灌木分隔区间以外,以车位为单位种植乔木。由此出现的环形停车场的设计.其出发点即在于停车位对绿化资源的充分共享。但绿化充分的环形停车场需要直径不小于20 m的平面位置,对于占地开阔的园区建筑较为适宜。以地下停车为主的城区建筑,包含道路、硬质铺地、草地、乔木的地下室屋面系统需要解决更复杂的标高和防水、排水问题。
2.4墙板隔声
隔声不仅是建筑与外界的分隔,还有房间之间的隔声要求。对于大多数采用砌体材料作为隔墙的建筑隔声和防火都能自然达标。主要问题是采用轻质墙体进行分隔的建筑,设计时往往在强度和防火陛能上提出要求而忽略了隔声量的要求。使用此类轻质墙较多的建筑包括医疗、旅馆和办公建筑。医疗建筑、旅馆客房之间的隔声量要求是4 0 d B~4 5 d B,一般夹芯板能够达到的指标是45dB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但酒店式公寓应按照旅馆和住宅的较高标准来要求。应该采用4 5 d B~5 0 d B的标准。这一点需要在设计中专门指出,以加强板材或是构造措施来满足居住的舒适要求。居住建筑需要强调的隔声部位,一是外墙窗,目前大量使 用的是中空玻璃,节能与隔声兼得。有一种新产品真空隔音窗,玻璃间的真空间隙只有 0.5 m~0.8m,节能隔声均优于前者。另—个减噪部位是电梯井道的墙身和栅房,主要采用专用的电梯井道隔声板等。需要强调的是,在紧凑的交通核尺寸中常常忽略了隔声构造的附加厚度,应该加宽50 r am100 mm进行设计。
2.5太阳能
太阳能用在屋面,除了直接架设,还可以用在玻璃采光顶、墙面上。太阳能板的装设可能与屋面其它设备、疏散通道、绿化和其它功能要求产生冲突。深圳建科大厦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工程项目,它的屋面仍设置了绿化和休闲系统,架高的太阳能板提供了近似于屋架和隔板的效果,也对立面形态造成了直接影响。太阳能采光板和太阳能集热保温墙板等材料的应用还在实践中摸索。有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建材板于2007年投入生产,它将接收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热带供建筑物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使用,并且可以集中装配,也是对资源的一种优化组合除了太阳能板的安放,建筑设计还需要设置能源转换设备和机房。
2.6节水
2.6.1中水系统的建立
主要包括雨水及污水收集、存贮、处理、冷却、再利用几个步骤。相对应的设计内容通常包括雨水系统、车道、花池、水池等。雨水收集的相关设计主要包括屋面及地面雨水口和管沟的系统化。最重要的水质处理步骤,可以利用花池进行沉淀和过滤;利用地下室车库坡道的下部空间进行雨水存贮;通过景观水池提供中水冷却的过程。
2.6.2水质的维护
目前,园区的水质景观常采用硬质池来围合成形,好处是干湿分明,图案有设计感。缺点是水质易腐化,既浪费水资源又恶化环境。自然土质的地面,应该首选采用叠石之类的手法形成水岸,尽量维护水体的原生态和自然流通。地下室上面和室内的水景除了水循环系统以外,还应该做好防潮层,阻断水汽向建筑物其它部分渗透, 同时周边的墙面、地面选用潮湿环境的构造做法,以应付可能的霉变。此外,为了提高水质的稳定性,投放做生物菌种进行生态水处理,配置放养各种水生动植物是形成优质水景的较好手段,建筑则可以通过开窗以疏散湿气、遮阳以减少藻类繁殖等等。
3结语
节能是最有效的环保,虽然环保涵义丰富,涉及面广泛,归根结底节能,是其起源和结果,也是环保最首要的手段。先进的建筑,一方面通过节能材料、节能设备、节能器具的应用,大大降低电力和水的消耗;另一方而,在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考虑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前者通过技术,后者多指方法,综合已完成的称之为绿色建筑,即具有节能筋骨、环保形态和健康本质的建筑。因此,笔者认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环保应该是基于节能设计的参数和规范追求具有绿色特质的设计和成果,是安全、健康、宜居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
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形式、材料、力学分析模型日趋复杂,结构体系更加多样化,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供参考。
1.高层建筑的设计
结构选型:(1)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近年兴起的短肢剪力墙结构,虽然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也可减轻结构自重,但在高层住宅中,剪力墙肢不宜太短,因为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为安全起见,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2)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地上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3)房屋的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4)合理选择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问;避免楼电梯间位置偏置,以免产生扭转的影响。
结构分析与计算: 1) 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一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 2) 振型数目是否足够。在新规范中增加了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3) 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该部分内容实际上在新老规范中都有提及,只是,在新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4) 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
2.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 高层建筑基础深高层建筑都仃深基础, 一般都在1O米以上。由于现阶段所建的高层都在闹市区,犬都足拆除重建项目,施工:场地狭小,临边都有旧建筑物,对基坑的支护要求很高。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十支护不到位而造成十方塌方的事故时有发生。
(2) 高层建筑施工期长高层建筑施工工期•般部在两年左右,有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 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JF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
(3) 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 体化,上下层作业中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牛一 而落物砸伤下面人员的事故就更多了。
(4)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O米以上的高空与l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本质的同。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涧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 落可以砸死人。
高层建筑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施工措施:(1)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2)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3)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3.结语
(1)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建筑师必须时刻保持与结构师的沟通,以此完善建筑物的各种使用功能,使之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
(2) 合格的建筑师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结构观念,并将它用于实践,以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这也有助于建筑设计能力的提升。
(3) 建筑与结构是紧密相连的,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平立面,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从方案阶段就需要对结构概念进行了解,在合理的结构概念上去进行建筑创意。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高层建筑[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施工研究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阶段对整栋楼层起着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控制好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在设计时的注意事项与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措施加以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简析
为满足高层建筑结构将上部布置小空间,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大空间、刚度小的框架柱而专门在楼层拦腰一层设置的一种转换结构构件。一般随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呈现多种形式,有的是非曲直转换板形式,实心的厚板结构,里面不能住人;有的是转换梁结构,可以安装设备或住人,其高度限定在2.2m以下,以减少占用规划指标。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一般分为:斜杆桁架式、梁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其中较为常用的结构形式为梁—柱体系。
高层结构转换层的特点
1.转换结构构件常常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巨大竖向荷载或悬挂下部结构的多层荷载,使得转换结构构件的内力很大,因此竖向荷载成为控制转换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2.转换结构构件跨度通常是上部结构跨度的数倍,所以转换结构构件的挠度称为严格控制的目标;
3.转换结构的连续施工强度大,过程复杂;
4.由于设置了转换层,沿建筑物高度方向刚度的均匀性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力的传递途径改变很大,所以转换层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与常规结构不同。
四.各种转换层结构的设计要点
1、几种基本结构:
(一)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的传力直接、明确,传力途径清楚。跨度较大且承托层数较多时,采用较大的截面高度为1. 6~4. 0 m。跨度较小及承托层数少时,采用0. 9~1. 4 m较小的截面高度。施工方便且构造简单,工作可靠,转换梁受力性能好,结构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情况下混凝土用量可达到板式转换层混凝土用量的几倍。
(二)桁架式转换层
桁架式转换层传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其节间可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填充,有利于减轻结构自重,同时抗侧力刚度比转换梁小,地震反应要比梁式转换的高层建筑小得多。但构造和施工复杂,且转换桁架使充分利用该转换层空间成为可能.,为开洞与设置管道具备了很大灵活性的位置和大小的条件。也从施工工程中得知,转换桁架其混凝土用量比、钢材的采用比转换梁节约成本些。
(三)板式转换层
板式转换层传力不清楚,受力复杂,相邻上、下层受很大作用力。从抗剪和抗冲切角度考虑,容易在地震作用下反应强烈。一般板厚度有在2. 至2. 8 米区间,且结构计算困难。施工中,上部结构布置不便,造成混凝土用量大。也由于本身受力很大,增大了下部垂直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要求,故板必须三向配筋。
2、转换层合理取值要点
为避免高层建筑竖向刚度悬殊相差太大.,为避免高层建筑竖向刚度悬殊相差太大,保证转换层上、下部主体结构刚度与变形特征的接近。应控制好剪切刚度比,上、下主体结构的刚度分别要一个弱化一个强化。从而确保转换层下部大空间整体结构,达到合适的强度、刚度、延性和抗震能力。
(一)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由于转换层附近结构内力非常复杂,为保持主体刚度力求变化不过于悬殊,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上层与底盘刚度变化较小。仅主体部分部份上层与底盘剪切刚度比,大底盘的总刚度力求等于或稍大于上部楼层刚度,上层与底盘(包括主体和裙房)剪切刚度比小于或于1。.因此,底盘尽可能布置纵、横向剪力墙并加大厚度,剪力墙尽量布置在底盘的边、角部位,以加大其抗扭刚度.。
(二)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由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底层大且部分剪力墙不落地改为框支,为防止底部刚度显着减小的突变。因此,应控制转换层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其中:非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3区间,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3区间。
(三)鱼骨式底部大空间上部剪力墙结构
为防止鱼骨式底部大空间上部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减少太多,且在下部大空间层过于集中变形,因此,转换层上、下层剪切纵、横两个方向的刚度比,应为非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2区间;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2区间。2.3.4. 大柱距的框筒结构或内部抽柱的框架结构,保持上、下层剪切刚
3、转换层楼板平面内力和变形的计算
为确保转换层结构控制质量安全可靠,必须精确计算位于楼板平面内力和变形。目前,实际工程设计过程采用的计算分析程序,均假定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为无穷大,只作刚体运动,没有相对变形.,导致框支柱的剪力比计算值大几倍。
五.转换层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一)转换层下部结构受压太大,庞大的转换层及其复杂支撑体系的自重,都要由转换层下部的结构承担受力。实际施工中,直接产生对下部结构较大的不利影响,影响最大的表现在对下部楼层楼板。
(二)施工成本的增加,在施工过程中,常规采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一般情况下,需从转换层一直支到底层地面,有些甚至达到地下室的厚板。因此,导致材料的占用量非常大,材料周转费用过大。而且施工难度也大,主要包括转换层空间大,转换层自重大,转换层结构及其支撑体系复杂上。
(三)温度裂缝,在施工中,具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性的如:厚板式转换层,须采用有效的施工措施加以防范,防止其裂缝的生成。
(四)钢筋的安装和骨架的稳定,在施工转换层结构中,通常情况下,钢筋分项工程量大,而且施工难度也大,为保证钢筋安装的正确性和骨架的稳定性.,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以确保钢筋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
2、有效应对措施
(一)钢筋的施工处理。在在施工中,对钢筋的翻详和下料,首先要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弄清楚设计意图掌握有关规定,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连接或冷挤压套筒连接。确定制作尺寸和帮扎次序,保证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和便于操作。
(二)合理布置转换层支撑体系。竖向受力构件如:柱、剪力墙承担着来自高层建筑的上部荷载,同时也承受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的庞大荷载。因此,根据下部结构的特征,可采用灵活布置悬空支撑体系,直接减少作用于楼板、梁等水平构件,使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的庞大荷载合理地传递给下部贯通的竖向受力构件。同时,认真分析计算下部构件的受力情况,排除高层建筑上部荷载过重造成的安全隐患,杜绝工程事故发生.。
(三)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由于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较大,表现为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在工程中采用二次叠浇法施工,可先浇筑部分构件的强度承担部分荷载,给支撑体系卸荷。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正常使用状态下都能满足要求,认真分析出叠合构件的受力。
(四)加强大体混凝土的施工,在针对转换层体积大的因素,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用一些养护措施,可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的技术,以达到降低转换层内部与表面温度差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由于其楼板厚、结构受力复杂、对支撑系统要求高,因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精心组织,规范施工,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为建筑物整体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西安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0l一156.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2007—10—30].
关键词: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施工
1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当前高层建筑的层数一般在二十层到五十层之间,特别是二十层到三十五层比较多,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建筑在这个高度范围内的就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从中也能够看出这种高度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经济的进步,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别是高层建筑很少出现单一的功能,一般都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部分是住宅或者是办公区,当前来看,在高层建筑中存在转换层结构的占百分之八十,可见对转换层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转换层施工。要想做好转换层,就必须对其中的各个部分严格限制。从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来看,转换层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如果转换层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上层的建设,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各个施工部分都能够做到科学合理,满足施工要求,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还能够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 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
2.1.1 一次性支模。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1.2 荷载传递法支模。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使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2.1.3 叠合浇筑法支模。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化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验算。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
2.2.1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预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1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
2.2.2 应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湿措施;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高度100。
2.2.3 施工方法:首先应该进行转换层结构周围的混凝土浇筑,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外界温度比较高,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冰水进行搅拌,进而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在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保证煤层的厚度在三百到五百毫米之间,并在前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最好是采用叠合梁原理进行浇筑,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温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2.3 钢筋工程施工。
转换梁(板)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2.4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
2.4.1 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在此之前转换结构下的支撑必须加强。
2.4.2 在预拉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用以反拱,该部分的预应力筋是使用阶段不需要的。
3 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3.1 模板安装、拆除的质量控制。
3.1.1 梁侧模板的安装。①应采用30mm×2.5mm的扁铁作为拉片,其长度为梁截面宽度加2倍钢模板肋高,两端适当位置钻孔。②钢模外侧应用以8钢管扣件夹具竖向夹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横杆上设置一付夹具,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通。③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应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与钢管扣件夹具连接,以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④为确保混凝土不漏浆,应采用塑料泡沫条或毛草纸对拼缝进行嵌缝。⑤当梁、板的跨度不小于4000mm时。若无设计要求,梁、板底模应按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3.1.2 底板模板的安装。底板模板最好是使用二百厘米乘一百厘米乘一点八厘米的竹压板,竹压板的四周最好是包上铁皮,这样能够减轻碰撞带来的损害。在安装模板之后应该用钉子固定。在接缝处可以使用五厘米的不干胶进行封闭,避免出现渗漏。在模板安装完成之后,应该由专门的验收人员进行相关标准的检测,在合格之后才能够浇筑混凝土。
3.1.3 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对于模板来说,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针对梁来说,如果跨度小于八米,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设计强度的百分之七十五时,如果梁的跨度超过八米,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百分之百,就可以拆除模板了。在拆除之前,应该向相关项目负责人申请,经过检测达到要求才可以拆除。
3.2 钢筋安装的质量控制。钢筋是建筑物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的材料,钢筋的安装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所以为了保证钢筋安装的准确性,应该最好相关的措施。也就是使用二十五的短节钢筋横向放置于两层钢筋之间,同时放置楞头铁间趾使其隔开。
梁底部的钢筋应该浇筑厚度达二十五毫米的钢筋,通常我们可以使用二十或二十以上的混凝土作为垫块,但是对于截面高度超过一百二十厘米的框架梁,钢筋的截面直径超过了二十五,而且钢筋的数目还比较多,钢筋总体的重量比较大,细块混凝土垫层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必须使用长度为一点四倍梁截面宽的钢筋做垫块,短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应该呈四十五度角铺设。
3.3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3.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同的施工要求所选择的混凝土配合比也是不同的,所以必须由专业人员根据该项工程需要做好施工所使用的水泥、砂子、外加剂等的试验,找出最佳的配合比。裂缝是混凝土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混凝土施工冷缝,应该添加减水剂。
3.3.2 混凝土浇筑及下料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是有一定顺序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浇筑建筑物的边梁,然后再浇筑垂直边梁的各个框架梁,然后浇筑盖板,使用这种浇筑方式,逐渐的向前推移,一直到浇筑完。针对框架梁的浇筑,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例如,针对截面高度达到一百八十厘米的量应该经过四次浇筑,四次振捣,而且要保证每次的浇筑厚度都不应该超过五十厘米;针对于截面高度达到一百二十厘米的量应该浇筑三次,振捣三次,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避免裂缝的产生,增加梁的承受度。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施工;研究对策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阶段对整栋楼层起着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控制好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在设计时的注意事项与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措施加以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1、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简析
为满足高层建筑结构将上部布置小空间,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大空间、刚度小的框架柱而专门在楼层拦腰一层设置的一种转换结构构件。一般随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呈现多种形式,有的是非曲直转换板形式,实心的厚板结构,里面不能住人;有的是转换梁结构,可以安装设备或住人,其高度限定在2.2m以下,以减少占用规划指标。
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一般分为:斜杆桁架式、梁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其中较为常用的结构形式为梁―柱体系。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转换层结构构件承受巨大的竖向荷载内力很大;跨度通常是上部结构跨度的数倍;连续施工强度大、过程复杂;其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与常规结构不同.。
2、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经验探讨
2.1设计原则
转换层结构在设计时,必须满足建筑物经济、质量、安全、搞震性要求的前提下考虑,选择具有明确传力路径的转换层结构型式,做到转换刚度宜小不宜大,减少竖向结构的转换构件,增加直接落地的竖向构件,从而增加搞震力度等。
2. 2转换层结构形式选择原则
2.2.1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的传力直接、明确,传力途径清楚。跨度较大且承托层数较多时,采用较大的截面高度为1. 6~4. 0 m。跨度较小及承托层数少时,采用0. 9~1. 4 m较小的截面高度。施工方便且构造简单,工作可靠,转换梁受力性能好,结构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情况下混凝土用量可达到板式转换层混凝土用量的几倍。
2.2.2 桁架式转换层
桁架式转换层传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其节间可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填充,有利于减轻结构自重,同时抗侧力刚度比转换梁小,地震反应要比梁式转换的高层建筑小得多。但构造和施工复杂,且转换桁架使充分利用该转换层空间成为可能.,为开洞与设置管道具备了很大灵活性的位置和大小的条件。也从施工工程中得知,转换桁架其混凝土用量比、钢材的采用比转换梁节约成本些。
2.2.3 板式转换层
板式转换层传力不清楚,受力复杂,相邻上、下层受很大作用力。从抗剪和抗冲切角度考虑,容易在地震作用下反应强烈。一般板厚度有在2. 至2. 8 米区间,且结构计算困难。施工中,上部结构布置不便,造成混凝土用量大。也由于本身受力很大,增大了下部垂直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要求,故板必须三向配筋。
2.3转换层合理取值
为避免高层建筑竖向刚度悬殊相差太大.,为避免高层建筑竖向刚度悬殊相差太大,保证转换层上、下部主体结构刚度与变形特征的接近。应控制好剪切刚度比,上、下主体结构的刚度分别要一个弱化一个强化。从而确保转换层下部大空间整体结构,达到合适的强度、刚度、延性和抗震能力。
2.3.1 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由于转换层附近结构内力非常复杂,为保持主体刚度力求变化不过于悬殊,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上层与底盘刚度变化较小。仅主体部分部份上层与底盘剪切刚度比,大底盘的总刚度力求等于或稍大于上部楼层刚度,上层与底盘(包括主体和裙房)剪切刚度比小于或于1。.因此,底盘尽可能布置纵、横向剪力墙并加大厚度,剪力墙尽量布置在底盘的边、角部位,以加大其抗扭刚度.。
2.3.2.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由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底层大且部分剪力墙不落地改为框支,为防止底部刚度显着减小的突变。因此,应控制转换层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其中:非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3区间,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3区间。
2.3.3.鱼骨式底部大空间上部剪力墙结构
为防止鱼骨式底部大空间上部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减少太多,且在下部大空间层过于集中变形,因此,转换层上、下层剪切纵、横两个方向的刚度比,应为非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2区间;抗震设计取值,纵向应该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2区间。2.3.4. 大柱距的框筒结构或内部抽柱的框架结构,保持上、下层剪切刚
2.4转换层楼板平面内力和变形的计算
为确保转换层结构控制质量安全可靠,必须精确计算位于楼板平面内力和变形。目前,实际工程设计过程采用的计算分析程序,均假定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为无穷大,只作刚体运动,没有相对变形.,导致框支柱的剪力比计算值大几倍。
3、转换层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 1存在的问题
3.1.1 转换层下部结构受压太大,庞大的转换层及其复杂支撑体系的自重,都要由转换层下部的结构承担受力。实际施工中,直接产生对下部结构较大的不利影响,影响最大的表现在对下部楼层楼板。
3.1.2. 施工成本的增加,在施工过程中,常规采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一般情况下,需从转换层一直支到底层地面,有些甚至达到地下室的厚板。因此,导致材料的占用量非常大,材料周转费用过大。而且施工难度也大,主要包括转换层空间大,转换层自重大,转换层结构及其支撑体系复杂上。
3.1.3 温度裂缝,在施工中,具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性的如:厚板式转换层,须采用有效的施工措施加以防范,防止其裂缝的生成。
3.1.4钢筋的安装和骨架的稳定,在施工转换层结构中,通常情况下,钢筋分项工程量大,而且施工难度也大,为保证钢筋安装的正确性和骨架的稳定性.,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以确保钢筋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
3. 2有效应对措施
3.2.1钢筋的施工处理。在在施工中,对钢筋的翻详和下料,首先要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弄清楚设计意图掌握有关规定,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连接或冷挤压套筒连接。确定制作尺寸和帮扎次序,保证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和便于操作。
3.2.2合理布置转换层支撑体系。竖向受力构件如:柱、剪力墙承担着来自高层建筑的上部荷载,同时也承受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的庞大荷载。因此,根据下部结构的特征,可采用灵活布置悬空支撑体系,直接减少作用于楼板、梁等水平构件,使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的庞大荷载合理地传递给下部贯通的竖向受力构件。同时,认真分析计算下部构件的受力情况,排除高层建筑上部荷载过重造成的安全隐患,杜绝工程事故发生.。
3.2.3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
在由于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较大,表现为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在工程中采用二次叠浇法施工,可先浇筑部分构件的强度承担部分荷载,给支撑体系卸荷。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正常使用状态下都能满足要求,认真分析出叠合构件的受力。
3.2.4 加强大体混凝土的施工,在针对转换层体积大的因素,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用一些养护措施,可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的技术,以达到降低转换层内部与表面温度差等。
4、结语
许多高层建筑是集吃、住、办公、娱乐、购物、停车为一体的综合建筑,转换层的普遍运用,须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和验算中受力状态的不明确等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方案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减少施工的风险和难度。从而不但可节约建设投资、减少能源消耗、达到建筑面积的最高利用率,而且为人们提供更方便、省时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赵西安.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1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