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外贸贸易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02 15:19:50

序论:在您撰写外贸贸易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外贸贸易方式

第1篇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赊销、承兑交单、汇付等方式取代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趋势愈加明显,企业融资,不再依赖传统的信用证的融资方式了。本文以贸易融资这一区别于传统抵押贷款的融资方式为线索,从银行、企业、第三方服务平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助力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一、自偿性融资的几种方式

(一)订单融资业务

订单融资业务是指出口企业发货前凭出口订单下的货物或原材料向银行进行短期融资。

商业银行在给企业放贷前,为了降低风险,首先要对放贷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传统做法主要是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以及是否有法定抵押来衡量,而这恰恰是中小企业软肋所在。但若审视整个贸易环节,只要有订单,就意味着有预期的物权或资金,以此作为担保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而言,贸易融资之路不再变得遥远。

山西左权县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的出口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订单数量逐年增加。这时按理公司老总刘老板应该喜上眉梢,但资金问题给他增添了许多烦恼。由于客户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比例逐渐下降,而赊销和远期托收结算比例逐渐提高,这意味着刘老板手头的应收账款收款期限变相延长。由于该企业没有达到银行的授信要求,银行出于风险考虑,拒绝提供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等传统融资方式,但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早已将不动产向银行办理了抵押贷款,没有流动资金,一些出口订单无法展开,企业困境重重。

其实,对于有些中小企业,虽然经营规模较小,但其出口产品有长期稳定的国外客户,并且其出口产品质量稳定,鉴于企业提供的订单贸易背景真实且内容清楚明确,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贸易合同或订单给予其不超过180天的短期融资,用于订单项下的备货和装运,但前提是货物出运后必须在放贷银行办理相关结算手续。

例如上述左权县某企业出口核桃产品,该公司产品品质稳定,并从2009年与欧洲某进口公司开始合作,欧洲该公司为当地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鉴于长期合作,结算方式也由赊销方式代替了最初采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没有了信用证,无法利用打包贷款来进行融资,银行为该出口企业设计了订单融资与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相结合的融资方案:首先利用订单为其办理订单融资,放贷期限为3个月,用于国内购货及出运,货物出运后,出口商将商业发票提交放贷行,以其为唯一收款行办理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并归还订单融资款项,等到国外买方到期付款后,用于偿还融资款项 。

(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

对于外贸出口企业而言,商品出口后,其出口退税账款的回笼需要一定的周期,对于企业的这笔应收账款,由于回款以货物出口退税报关单、进项发票等为保障,因此,商业银行为解决出口企业的短期资金困难,对企业出口退税账户代为托管,向出口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日后企业出口退税资金到帐后,用于归还银行放贷资金。其可以分为单笔出口退税融资和“出口退税池”融资两种方式。

近年来,国家对于部分出口产品调高了出口退税率,例如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高达17%,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为16%。以某公司出口机电产品为例,其年出口额预计为2000万美元,每年可获得累计约为2100万元人民币的退税资金。对于一家中小企业而言,这笔资金如果能够提前变现,就能够缓解其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单笔出口退税融资是指由企业以出口退税账户向银行申请贷款,不占用或不需要授信,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申请严格审核后,经过有关程序后即为其办理贷款业务并发放贷款。企业出口退税资金到位后,即可返还银行贷款。

但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出口业务,虽有一定金额的出口退税款,但一般出口退税周期均在3个月左右,倘若企业采用逐笔退税融资,需要每笔提供相关商品票据,需要耗费企业相当的精力,如果采用“出口退税池”融资,便可有效解决企业以上困惑。

“出口退税池”融资是指企业将自己在国税局开设的出口退税专用账户让银行托管,建立“出口退税池”,根据该退还的未收税款核定信用授信额度,出口企业不必提供抵押品或担保,而直接在额度内可以进行短期融资,而且不受单笔退税回款金额和期限的限制,有效解决了这类企业银行无授信的难题。

(三)国外应收账款池融资

应收账款池融资是指出口商将日常分散的应收账款汇聚成“池”并转让给银行,银行核定后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的融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融资企业无需额外提供担保。

对于那些资金周转困难,迫切需要银行融资或授信,但缺少有效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而言,相对于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池”,在出口业务过程中,不管采用赊销、跟单托收还是信用证结算方式,总会产生期限不同的优质应收账款,形成一个“应收账款池”,这便成了企业成功融资或取得授信业务的关键。

山西某中型企业主要经营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产品畅销于国内外,虽然应收账款回款期限多为30-60天,但其回款良好且余额稳定,面对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其向银行提出了融资申请,如果采用单笔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由于公司业务较多,应收账款数目较多,回款时间分散且金额数目不等,采用逐笔办理融资业务,面临着繁杂的银行手续,耗时耗力,且应收账款到期时间及金额数目严重制约着融资时间和融资金额,对于企业融资而言,无法体现灵活便捷的要求。于是银行在全面核定该企业的应收账款池金额后,据此作为企业的有效质押,核定融资额度并办理相关的融资业务。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授信难的问题,又盘活了企业的应收账款,银行也通过“应收账款池”做质押,降低了融资风险,赚取了利息及相关手续费。

(四)短期出口信保融资

短期出口信保融资是指出口商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出口商与信保公司和银行三方签订《赔款转让协议》,待出口商装运货物后,出口商将投保信用保险的保单及信保公司的《承保情况通知书》等有关凭证向银行提交,通过将赔款权益转给商业银行,从而实现在商业银行的资金融通。

出口商在出口业务中往往面临诸多风险,诸如来自进口商所在国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等,但为了拓展业务,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出口商为了规避上述风险,可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这时,出口商手中的保单便成了企业融资的有效砝码。

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但通过远期付款方式发展了国外客户,或占有了海外市场,或成功将滞销产品推销出去,特别是当企业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授信不足时,能够无追索权的融资,既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又减少了企业的应收账款,加快了资金的回笼,美化了公司财务报表,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随着我国外贸企业准入由注册制变为备案制,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但是大部分企业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很难银行获得的融资。一方面,中小企业急切希望能够从银行获得融资,另一方面,银行也希望能够通过与中小企业合作来扩大业务,因此短期出口信保融资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障下,使得银行的融资风险得以分散,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题的问题,同时也为银行发展了新客户。

例如成立于2005年的山西运城某公司为一家小型公司,主要出口化工原料,交易结算主要采用D/P远期付款方式,资金回款周期长,由于该公司为小公司,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融通,因此公司一直难以发展壮大。2010年该公司公司开始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司投保出口信用险,将出口信用保险单项下的赔款权益转让给商业银行,并经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确认后获得融资,待日后出口信用证项下款项正常收汇后,即可冲销银行融通资金。这样在企业授信额度不足的情况下,既获得了融资,又规避了收汇风险,同时还能提前实现出口退税应收账款的回笼,可谓一举数得。

(五)无追索权出口保理业务融资

无追索权出口保理业务是指出口商将未到期的出口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通常为银行),由保理商向其提供发票融资、买方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综合性融资服务。主要适用于赊销以及承兑交单结算方式的出口贸易

但是,出口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并不意味着银行买断了企业的应收账款。只有当出现买方破产倒闭及无故赖账等无力付款的人力不可抗拒信用风险时,银行才不具有追索权。因此当买卖双方由于货物品质、包装、数量等环节引发商业风险和贸易纠纷,买方拒付时,银行依然具有追索权。所以,出口企业在选择用赊销付款条件做贸易时,为了规避商业风险,顺利回收款项,应该考察交易的真实性,确保出口合同的真实有效。通常,买方所在地没有贸易外汇管制及其他国家风险,买方的信誉度和履约能力良好,出口货物质量有保障,过往贸易纠纷少,赊销账款期限合理(一般不超过180天)的应收账款银行一般愿意叙做保理业务。

山西大同某公司家具出口公司是一家中型生产型企业,该公司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欧美等地,销售情况良好,其贸易结算方式主要采用赊销方式,因此,面对产生的大量应收账款,企业老板非常苦恼,由于缺少资金,无法及时购买原材料,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订单无法完成。然而,常规的打包贷款等由于采用赊销方式无法开展。这时,该公司可以考虑采用出口保理业务来获得贸易融资。这样,无需抵押担保或授信额度,企业快速盘活应收账款,在桂皮汇率风险的同时使得财务报表得以美化。

二、供应链融资的两点方式

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可以用应收账款或应收货物做抵押来贷款,但银行依然面临收不回贷款的风险,作为小型和中型企业,往往并非供应链上的最终用户,通过对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贸易流的研究,可以采用占有“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来进行贸易融资。

(一)卖方核心企业融资

卖方核心企业通常是产业群中的资源整合者,其可以是末端企业,也可以是中游、上游企业。这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环节,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能够保证供货或支付货款,由银行综合授信给核心企业,链中其他企业融资时占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链中企业违约时,由核心企业承担还款责任,成为解决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不错的突破口,甚至直接能够降低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成本。对银行而言,由于核心企业在银行有可观的授信额度,规避了风险,变相分担了银行的坏账风险。

例如山西焦煤集团是一个以煤炭开采加工为主,全方位开展煤矿建设、机电制造维修、煤气电力、土建运输、国际贸易、服务贸易等业务的多元化集团企业,在其上下游有大量中小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商业银行分别向其融资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能利用山西焦煤集团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和担保,这些中小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在不占有自己授信额度或无授信时轻松融资,并且银行放款坏账的几率也下降了很多。

当然,除了这种传统意义的供应链融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银行有授信额度的外贸企业参与进来的方式。例如山西天利实业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多年的大型外贸企业,其通过和大量客户的合作,积累了很多贸易数据,掌握了许多供货商和经销商的信用和财务资料,银行可以考虑综合授信给这样的企业,企业融资后可以再将资金转移给需要的企业。

定襄某法兰盘生产企业G,由于其不属于银行授信范畴之内,而且自己又没有向银行可抵押的土地,无法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鉴于其和山西天利实业贸易有限公司的长期良好合作,可以由山西天利实业贸易有限公司其出口产品并以自己名义向商业银行融资,融资成功后再将资金转移给定襄G企业。这样,G企业在自己无法从银行融资时可以考虑这种“借鸡生蛋”的融资模式。

(二)买方核心企业融资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随着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区、自贸区等众多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的设置,越来越多的国外采购商入驻园区,可以说,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为例,随着山西武宿综合保税区的成立,多家跨国采购公司入驻,一方面,他们需要了解中国市场信息和监管条件,另一方面更需要本土银行提供资金融通等金融服务。

于是,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应用而生,在这种融资方案中,银行为核心企业(买方)核定一定比例的授信额度,统一占用授信企业的信用额度,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最终实行银行、买卖三方的共同发展。

例如,作为首批入驻山西武宿综合保税区的太原富士康集团作为电子专业制造商,是山西省近年来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在银行有着数额不小的授信额度,原材料铝、镁的70%由山西本省企业来供应,山西运城某金属镁厂D作为富士康的一家供应商,以占用富士康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这种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方案,有效解决了D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第三方服务平台融资方式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报表不规范的情况,由于没有可靠信息的支撑,银行不肯轻易向其放款。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银行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调查,若对一个小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时间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因此逐笔调查的成本太高,这样,第三方服务平台融资应运而生。

目前,成立于2001年的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融资业务开展的比较成功,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进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一站式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报关、报检、储运、核销退税、融资等所有进出口环节服务。由于一达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流程及各种数据进行分类管理,系统真实反映了进出口企业的各个交易环节的贸易数据,融资银行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能够掌握进出口企业的业务动态,有效降低放款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虽然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但是免除了跟银行融资需要的手续和贷款条件。因此,这种中介融资方式的出现让进出口企业找到了解决融资难的又一有效途径。

对于深圳某服装进出口公司L公司来讲,虽然其向美国某公司出口的50万美元的订单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由于自己在中国银行没有授信额度,因此无法开展打包贷款和下一步的出口押汇业务,通过委托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一达通在收到买方开出的信用证之后,向L公司发放信用证金额30%的货款,在货物运抵买方所在地时,再支付给L公司50%的货款,待买方付款后,在向L公司支付剩余货款。虽然,在整个过程中,L公司需要和中国银行签订一个贷款协议,但是所有资金都通过一达通账户支付,占用一达通的授信额度。同时,L公司不必自行与银行联系,其贸易数据及信用记录均有一达通提供给中国银行,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融资人力物力成本。

对于内陆地区而言,由于大部分地区没有像深圳一达通企业这样的第三方融资平台,但是,遍布各地的国际货运企业也可充当这一角色。对于这些国际货运企业来说,其所承运货物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因此,银行可以通过综合授信与国际货运企业,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占用国际货代企业的授信额度来取得银行的贸易融资。对于国际货运企业来说,实际上也是充当第三方融资的角色。

山西定襄某中型法兰盘企业每月都有固定数量的法兰盘集装箱空运出口到欧洲地区,虽然企业本身也可以从银行获得一定数量的融资,但依然感到资金非常紧张,于是通过占用承运人山西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在中国银行山西分行的授信额度,取得贸易融资。这样,一方面,国际货代企业有效控制了货运客户,赚取了报关、报检、储运、融资手续费等一系列费用,另一方面,企业也及时获得了贸易融资,银行也分散了融资风险。特别对于内陆地区来说,对于发展物流运输有着深远的意义。

随着通关无纸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中国电子口岸进行网上电子报关,进出口业务的所有相关电子底帐数据在口岸公共数据中心都一目了然。这样,借助中国电子口岸这一优势平台的数据进行贸易融资,银行可以准确查到企业交易活动的真实数据,在放贷成本最低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融资风险,而对于企业又可以以真实贸易数据做筹码来获取银行的融资。这也是银行与企业在融资道路上应该考虑的又一不错的选择。

第2篇

一、我市对外贸易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对外贸易高歌猛进,贸易总量逐年扩大,增长幅度连年提高。2011年,我市外向型经济持续大幅增长,进出口总值突破11亿美元大关,总量再上新台阶。虽然我市对外贸易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态势良好,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但是,通过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市的对外贸易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三个偏低”。一是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量、比重偏低。2011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亿美元,仅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32.9%,初级产品出口占的比重过大;二是进口比重偏低。2011年全市进口3.649亿美元,占对外贸易额的32.7%,对外贸易顺差过大;三是自有企业外贸总量、比重偏低。2011年全市自有企业进出口2亿美元,仅占全市进出口总量的18%左右,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出口的主体,左右着全市对外贸易,增加了我市经济的风险性。因此,加快培育在产业定位占居高端,集成性的、综合性的、拥有核心技术的自有企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外贸出口早已摆脱了“换汇贸易”的依赖,而且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加工制造业竞争优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幅持续攀升,对外贸易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产生了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普遍问题,国家从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出发,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贸易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外贸协调发展转变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就目前来看,影响外贸企业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既有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并且这些不利因素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不足。去年7月份,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从而带动全球股市连锁暴跌,致使全球经济放缓。同时,受次级债务危机继续扩散影响,消费者的信心直接受到影响,将会引发外部需求的不足,这必然会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增长形成一定的压力。二是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调整,减少了外贸企业出口收益。人民币升值步伐继续加快,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电子、纺织、机械等众多劳动密集型低利润行业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有关专家估算,伴随着我国人民币升值为标志的汇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外贸企业的商品出口收入将相应减少,2011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以美元结算的商品出口收入减少了5.6%,以日元结算的商品出口收入减少了2.3%,以欧元结算的商品出口收入减少了1.2%。据估算,2011年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市外贸企业减少收入1亿元左右。今后一个时期,人民币将持续升值,外贸出口收入还会相应减少。三是税收政策调整,减少了外贸出口净收益。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资源类和耗能类产品出口不仅取消了出口退税,而且开征了出口关税,对一般出口商品大幅度调低了出口退税率,因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的出口商品利润率平均下降了3.2%,这一因素的持续性和影响力将不断增强,今后外贸出口企业经收益还会相应减少;“两税并轨”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外商投资企业税后利润。四是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原材料、动力价格上涨,增加了外贸出口成本。2011年以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我国境内原材料和动力价格持续上涨,而出口商品价格却不能同幅度上涨,导致外贸企业商品出口利润下降,产品的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据预测,2012年外贸企业商品出口利润率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

二、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外贸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出口企业必须认清经济发展形势,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各企业不能寄希望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贸易出口保护的逆向调整,只能顺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求得生存发展。从目前的形式看,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是实现“五个转变”:

(一)实现一般加工贸易向深加工贸易转变。在我市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举足轻重,但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影响了外贸整体水平的提高。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出口商品的税收政策调整方面,国家针对不同类别的出口产品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出口企业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做文章,将初级加工产品延伸到深加工产品,争取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避免税收政策调整给出口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同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逐步淘汰限制类产品的生产,转产到允许类、鼓励类产品,把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推进,提升出口产品档次,提高出口经济效益。

(二)实现由消耗资源型贸易向节约资源型贸易转变。无论是国家调整的税收政策因素,还是原材料、动力价格上涨因素,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那些资源消耗型的加工贸易。从企业盈利角度看,实现由消耗资源型向节约资源型转变,既可以避免税收政策调整给出口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又能适当减轻原材料和动力价格上涨给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同时,实现由消耗资源型向节约资源型转变,符合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发展前景广阔。

(三)实现外包加工贸易向自主加工贸易转变。许多贸易出口企业由于实行外包加工型贸易,长期以来,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导致每年在实现贸易收入的过程中,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权使用费,降低了自身的净收益。因此,搞好自主技术研发,推进自主技术型贸易发展,可以适当提高出口企业自身的净收益,增强企业应对利益损失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实现贴牌贸易向自主品牌贸易转变。据调查,目前,很多出口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开展贴牌加工型贸易,导致每年在实现贸易收入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的商标使用费,同样降低了自身的净收益。因此,扩大自主品牌的国际宣传,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贸易,推动企业由贴牌加工向委托设计生产、自有品牌营销转型,也是提高出口企业自身的净收益、增强应对利益损失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途径。

(五)实现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与传统的一般商品贸易相比较,服务贸易具有涵盖范围广、服务提供方式多样、内容针对性强等特点,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由于属于国家政策提倡和扶植的贸易类别,实现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变,可以优化外贸结构,且不会受到原材料和动力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

三、加快转变我市外贸发展方式的几点建议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外贸企业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

(一)增强主动性,形成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一是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外贸企业不能产生寄希望于国家继续回归贸易保护政策的错误认识,更不能持有不思转变思想和消极观望态度。二是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每个外贸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可一概而论,要因企制宜,外贸企业要变压力为动力,必须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走自己的路,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途径。三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外贸企业要积极与科研机构联姻,开展联合攻关,搞好自主技术研发,创立自有品牌,探索由消耗资源型贸易向节约资源型贸易转变和一般加工贸易向深加工贸易转变的方式、方法、途径和具体措施,推进加工型外包贸易向自主技术型贸易发展和贴牌贸易向自主品牌贸易发展。四是大力开展服务贸易,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要在搞好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实现贸易类别的多元化,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壮大对外贸易实力,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3篇

第一,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一是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国内增值率不高。三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出口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四是数量的持续扩张,导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我国出口比较集中的市场上,我国商品数量增长很快,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

第二,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建议》指出,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这是因为就业压力仍将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相对低劳动成本的优势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因此,发展对外贸易仍将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和优势。《建议》要求,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从国内产业发展的基础看,我国具备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基本条件。一是国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较快提升,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站设备在内的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有望出现突破性的快速增长。二是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继续提升,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从出口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三是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加强研发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率。

(2)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加工贸易不断发展是全球产业内、产品内分工体系不断深化的必然现象。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为47.6%,其中占出口的比重为55.2%。加工贸易提供了超过2500万人的就业机会。加工贸易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我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品中,90%以上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建议》提出,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第4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外贸结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5-0073-03

一、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 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河北省进出口规模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2004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此后河北外贸开始驶上快车道。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有所下降,2010年河北外贸止跌回升,全年完成进出口4193亿美元,增长415%,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出口分别增长389%和439%, 进口、出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同期7个和13个百分点,在全国十强中居首位。

(二)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目前,河北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近几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速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出口市场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传统市场份额扩大,新兴市场的潜力挖掘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

河北省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且一般贸易总额和所占比重均呈不断上升趋势, 2010年一般贸易额3519亿美元,所占比重为839%,高出全国水平30多个百分点。相对于全国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各半壁江山的情况,河北加工贸易发展相对落后。2010年加工贸易额588亿美元,所占比重仅为14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进出口主体以非国有企业为主

近年来,非国有企业逐渐成为河北省外贸的主力,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连续位居各类企业的首位,2009年私营企业以891亿美元进出口规模替代国有企业位居第二。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75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17%和324%,成为拉动河北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现象与国有企业个数少有一定关系,事实上,国有企业平均进出口规模远远高于外商企业及私营企业。

二、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

一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在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并决定外贸的效益。[1]尽管河北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外商投资企业所占份额十分突出,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如2009年,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总出口的5835%和8342%。这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对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由外资的进入而带动了贸易额的大幅上升,自主品牌产品较少,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很多都由外商掌握。因此,河北在国际分工中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阶段,位于产业链低端,影响了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低价竞争、效益增长慢

目前,河北省的外贸发展依然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价格优势。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不高,常常以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 靠低价取胜。[1]这种单纯依靠低成本、低利润的价格竞争,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促进外贸数量的高速增长, 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导致企业贸易利润低下,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并形成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路径依赖,导致出口速度与效益不协调,甚至出现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二是低价竞争很容易招致国外反倾销等多种贸易摩擦,不利于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三是以低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出口模式,往往扭曲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使得资源、能源被大量消耗。如果这种以出口数量为主的粗放增长模式继续下去,出口增长越多,资源消耗就越多,环境压力就越大。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不协调,出口商品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河北外贸发展的主要桎梏。[2]

(三) 各地市外贸发展不平衡,贸易规模相差悬殊

河北省贸易发展不平衡,各地市进出口总额的差距非常大。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和廊坊是支撑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隆起带,也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这五个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值约占总进出口的四分之三;邯郸、邢台、沧州和衡水作为经济重点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进出口贸易总值约占总进出口的四分之一;张家口、承德进出口规模偏小。

(四)贸易结构失衡,服务贸易发展慢

河北省贸易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出口商品结构依然不够合理。尽管近年来河北省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升级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但出口商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比重低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3]即使是比重最高的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也仅仅为16%。其次,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尽管近年来河北省进口持续增长,但每年进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都小于50%。最后,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相对于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河北省服务贸易发展仍相对滞后,总体规模偏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非协调发展,不利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可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形势,并就对外贸易中贸易条件恶化、竞争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外贸易结构与增长方式的几点理论思考。 

 

2007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达17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顺差1774.7亿美元,增长74%。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以低成本、低价格取胜的竞争优势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还有可能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障碍。所以我们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贸易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以期达到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 

 

1.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1) 相对于货物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比较落后。据wto统计,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7620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的7.3%;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10.2亿美元,仅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4%。同年,我国货物贸易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服务贸易排序第八;另一方面,我国服务贸易总是逆差,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达97亿美元,尽管2007年逆差额减少,仍为40.1亿美元。 

(2) 出口产品结构仍不合理。目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例提高,突出表现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我们也要看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还远未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领域,我们仍然属于净进口国,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上仍然呈现依靠出口低附加值消费品换取资本品的格局。 

(3) 从贸易主体结构来看,外贸受制于外部因素。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只体现在最终产品上,主要是生产环节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技术水平、研发能力、核心技术、产品品牌、营销网络还受制于外来的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主导机电产品的出口格局。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全部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3.7%。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额723.1亿美元,外商占57.6%;加工贸易出口2398.9亿美元,外资企业占86.6%,主导了加工贸易中的机电产品出口。 

 

2. 对外贸易结构现状的原因分析 

 

(1) 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没有适时调整,在亚洲“四小龙”成功运用“出口导向”政策实现经济的巨大飞跃后,我国也采用这种外贸政策。不可否认,当时出口导向型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出口额的大幅增长,这个政策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以量取胜,相互降价”是扩大出口的主要手段,出口秩序混乱等种种弊病暴露出来就不足为奇了。 

(2)“比较优势说”没有动态运用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尽管目前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我国只是承担了组装、装配的角色,这部分附加值低,其实质仍然是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较低的污染排放成本等因素推动出口的增长。 

(3) 没有及时调整引进外资政策,目前,外资已逐渐从合作、合资转化为独资、控股等方式,2007年,外商独资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例为67.33%,大大超过中外合资的22.90%,况且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只是将生产环节放在中国。在这种形势下,技术的溢出效应就要减弱,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不到显著提高,“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不能实现。 

3. 从对外贸易结构与增长方式角度提出贸易发展的对策 

 

(1) 转变发展观念,加快结构调整转型步伐。以“共赢”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外贸经营环境。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需从单一考虑本国利益转变为树立一种“共赢”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通过技术引进可缩短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通过进口可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出口结构调整;通过进口可为出口打开更广阔的通道,创造更好的出口环境。在重视出口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进口,优化进口结构,以实现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贸易额不能再成为发展的唯一目标取向,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提高出口效益,应成为发展中更关注的方面。 

(2) 向知识密集与研发领域进行政策倾斜,集聚并提升知识产权优势,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比较优势的局限就是“比较优势陷阱”和二元经济结构下的“贫困化增长”;竞争优势涵盖着国家、产业从高到低的多层次内容,要求极高,我们一时很难满足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全部要素(四种新要素和两种辅助要素)的要求,而只是产权优势则可以以相对较小的局部性投入,获得局部的、赶超型的、战略性的优势。 

(3) 优化贸易结构,完善贸易方式。首先,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就是要鼓励那些附加值比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多出口,限制出口大量耗费能源、资源的商品。逐渐转变竞争手段,从“以价格取胜”转变到“以质量取胜”;要提高银行、金融、保险、电信、运输等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其“走出去”。其次,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结构。2007年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达53%,其在推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我国外贸增长面临的问题

(一)内忧,主要表现在五个“过分依赖”

1、过分依赖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和粗放型的开采。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和巨额的贸易顺差是以大量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目前,我国能源的利用率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单位产能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工业用水重复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和粗放的开采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资源,高能耗产品的大量出口,使得国内的资源供给脱节,自给率不断降低,更加突出了对外部资源供给的依赖。高污染出口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程度呈上升趋势。

2、过分依赖外商投资企业。我国外贸仍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中国商务部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前500名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0.8%;出口额前200名企业排名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2.5%。我国外贸规模由于外企的原因不断扩大之时,我国从外贸中获取的大部分利益也落入了外商囊中。由于“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要素,外商把产品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加工作为其“世界工厂”中“中国车间”的定位。这阻碍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外贸效益的提高。

3、过分依赖数量扩张。政府打出出口创汇口号,企业低价竞销,出口产品量大于质。由于我国目前仍以GDP增长作为各级政府政绩的标志,加上政府税收主要来自增值税,并且一半以上来自生产型增值税,这就使得政府非常关注产值的增长。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都向产值和数量扩张方向倾斜,从而造成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以量取胜而非以质取胜。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在开展外贸活动中普遍采取低价出口策略,以期赢得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当然,低廉的价格在某些时候的确能起到打开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作用。但低价竞争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低价竞争出口的利润空间微薄,不仅不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很容易引起贸易争端。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依赖低价竞争模式的我国企业的出口利润空间变得更加狭窄。

4、过分依赖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仍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200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48.6%,占出口贸易的54.7%。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方式对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税收等社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些加工贸易主要是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而大量引进的,多数是发达国家不愿意从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随着其数量的快速扩张,必然带来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加工企业输出资源的同时也输出了污染,而且只能赚取低微的加工费,政府还要为此退付国内环节增值税,大大降低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应有效益。

5、过分依赖传统市场。我国出口市场过分依存于发达市场,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的进出口要占进出口总额的50%左右。由于发达国家的多数产品技术含量高,而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比较粗放和落后,两者形成明显的差距,极易形成贸易摩擦,具有风险性。

(二)外患

1、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虽然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外汇储备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相应地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此外还容易引发新的贸易摩擦。从1995年WTO成立至今,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尤其是2006年以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频频发难之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也在“扎堆”发难。

2、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现在好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物产资源积极引进外资,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二、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议

(一)实现循环经济是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和传统线性经济不同,它强调循环,资源变为成品被消费后形成的废品应可以再循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较发达,实现钢45%的原料再生率,铜62.3%的原料再生率,纸的再生率也达35%。我国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二)改变传统对外贸易指标体系,改变考核方式。摒弃把规模和速度作为首要追求目标的做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真正使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使产品出口注重质的提高而非只重数量和规模的增长,避免出口厂商的低价竞销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涉及到不同层次,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国家层次看,要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三)制定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编制国家科技发展宏观规划,并规制低水平经营和出口。从企业层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首先,我国加工贸易需要从低层次的加工向高层次的加工提升。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类、禁止类的商品目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上的落差,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其次,我国加工贸易需要从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向ODM(原始设计生产商)转变,再向OBM(自有品牌生产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的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第7篇

一、对外贸易职业技能的内涵

对外贸易职业技能是指在对外贸易业务过程中利用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圆满完成对外贸易业务流程的岗位技能,这一技能以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以较高的个体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基础。

二、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选择

根据对外贸易的工作特点,一笔外贸业务(以出口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等7个模块,可以细分为了解产品、熟悉市场、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订合同、预收定金(或催、审、改证)、备货、租船定舱、报关报检(保险)、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纠纷处理、存档备案)等18个递进业务环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

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任课教师要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熟悉各典型工作任务的执业要求,明确所教课程在外贸业务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并指导专业教学;第二,学生要清楚外贸业务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自己的个体特点,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强化专业岗位技能,有的放矢地指导专业学习。按照对外贸易业务流程,在企业专家和本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将对外贸易工作大致分为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外贸物流、外贸财会、外贸文秘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

1外贸营销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熟练,能撰写、阅读英文邮件和外贸函电,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2)能够操作电脑,能够运用各类办公软件、专业软件和办公设备。(3)熟悉公司经营范围,了解公司经营的产品;熟悉外贸操作流程,能单独操作进出口业务。(4)能够运用电脑或通过及其它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业务、多渠道收集客户及产品相关资料。(5)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能够开发和维护客户,具备一定的客户管理意识。(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

2外贸跟单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熟练操作电脑,能运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3)协助业务员或经理履行贸易合同,打样、产前样确认、产中检查、产后验收。(4)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业务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5)熟悉工厂生产流程,掌握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知识。(6)熟练掌握外贸商品学的各种知识。

3外贸单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2)能够运用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缮制外贸合同和购销合同,根据合同或L/C要求缮制各类各类外贸单证。(3)熟悉信用证种类及信用证条款内容。

4外贸物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能独立报关、报检,办理租船订舱事宜。(3)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多渠道了解国际航运行情。(4)有一定的市场拓展能力。

5外贸财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2)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3)熟悉外贸成本核算。(4)能够独立办理国际结算事宜。6外贸文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1)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网络管理知识和电脑、办公软件操作能力。(2)熟悉外贸流程,口才良好,表达能力较强。(3)独立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4)独立组织会议,安排客户的吃、住、行、观。(5)独立办理各种文档资料的归类处理和存档备案。

(二)选择技能培养模式

1课证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前文所列的对外贸易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对外贸易目前的适应性岗位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会计、外贸文秘等,这些岗位分别对应着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会计证、涉外秘书等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校企合作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明确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并据此设置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情景),课程与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对应;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侧重于每一个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充分考虑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形成“课证结合”的教育模式。因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直接关联,对学生的就业有直接指导作用,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具体,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

2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做三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让学生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岗位动手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于外贸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外贸易是与境外客户进行的一种商品、服务或技术的交流活动。从上述外贸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者,必须具备外语语言交流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交际、管理和协调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整体植入学生的个体,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生活的三年时间里要学些什么,专业对应的行业状况如何,让学生对专业和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一学期,侧重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外贸行业的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辅导下结合个体特点初步确定就业方向,有方向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学期,即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表达、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应用等通用能力,侧重英语交流、外贸实务基础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贯穿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等职业理念。

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贸专业基础以后,通过技能进教室、实务进课堂、企业进校园等方法,将真实的外贸业务引进课堂,以外贸实训中心的外贸操作平台为基础,以真实的进出口业务为背景,采用模拟训练、实务操作、顶岗作业等教学模式,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或模拟的)进出口业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英语应用等通用能力;在突出专业英语应用的同时,强化外贸营销、外贸制单、外贸报关、外贸文秘等专业技能,培养业务操作技巧,同时,通过具体业务的检验,学生对个人在业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专业理论的不足有了具体的了解,拾遗补缺,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通过企业人员参与、实训中心模块化技能培养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外语应用等通用能力,通过项目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外贸项目设计,彰显学生个性

外贸项目设计是在学生两年外语与外贸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某一具体的业务需求,综合运用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整个业务的流程(业务环节)进行可行性设计,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章显学生的个体特性,激发其对本专业、行业的兴趣和信心。三、完善高职高专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并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关心学生等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具有基本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基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熟悉所任专业与对应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就业的相互依联程度,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新方法和管理新理念补充进课程。

(二)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高专培养的是能服务某种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基础。要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外贸人才,以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英语、计算机、实务操作、素质拓展等知识和能力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之中,构建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不失为高职教育的良策之一。

(三)建立与岗位动手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相配合,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岗位的执业要求。

(四)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由懂行的专业人士全面协调和指导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系部二级分配管理办法,充分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企业专家、指导教师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