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19:40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体育;教学;综合素质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人格的重要时期,而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下,体育课在现有的教育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强调体育课堂上做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采取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工作在一线体育教师一直在讨论的热门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人生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个人身体发育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候,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心态,讲求创新
这里说要改变的心态,是老师要树立一个引导者的心态,我们要打造一个平等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学生展现自我和个性的机会,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身为引导者不应该一味地去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寻,自己得出正确的论断。在每堂体育课的最后留出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熟悉体育技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说就要改变评价学生体育能力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当仅仅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多元化进行综合评定。在单一以体育成绩衡量时,体现出的只有学生身体素质,而无法看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客观且不全面。所以我们为了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就应采用新的衡量标准,在评价时要从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任务的完成程度、在团队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出一个学生体育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
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是极其不正确的,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随便应付,只要最后成绩达标就好。所以身为他们的引导者,我们要帮他们重新树立对体育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以往学生对体育课兴致缺乏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他们无法投入。试想任谁上了六年换汤不换药的体育课,都会对它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制订符合学生兴趣、身体和心理情况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在游戏中培养心理素质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往往存有好胜心,我们要好好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采取小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的同时认真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指标。当然有比赛就会有胜负之分,而我们身为他们的引导者要时时注意他们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态,让学生在面对成败得失时,怀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难免往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所以要经常组织一些团体游戏,比如说接力跑、球类活动等,通过这些游戏让他们经受住来自外界给他们的压力,通力合作,取得团队的胜利,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团结的力量,知道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培养他们在集体中的责任感、精诚合作、承压能力,还有奉献精神。
五、有意识地进行德育
教书育人重在德育,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良好的品德来支撑,那么他难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所以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要贯穿体育课堂的始终。在众多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最能够磨炼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韧性。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在提升学生身体的循环系统机能时,采用长跑等方式,磨炼学生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等品德。
体育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打破传统课堂和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课堂上,不仅仅要学到专业的体育技巧,而且要培养出坚韧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学;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健康发展;竞争意识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的体育教学应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影响我们的学生,使其朝着更加健康的发展发展。
1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体育教学观念来看,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体育技术的学习,而又忽视了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特别是缺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考核上,大都不能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形式单一,不能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中学,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2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2.1 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2.2 创造“育场”,培养个性
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2.3 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3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1 培养学生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体育课上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关心他人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4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4.1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长跑项目,除了需要有较好的耐力素质以外,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坚持下来,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并有可能完成不了;又如斜径直腾越、杠上支撑、双腿摆越成骑撑等技巧类项目,学生完成这些动作时,不仅要求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也为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4.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是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端庄稳健的姿势、准确流畅的示范都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视觉,引起学生的赞叹和羡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本身就是力与美的和谐的统一。如: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阴柔之美。
4.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竞争意识再没有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形象了。体育竞赛中胜利与失败是并存的,对学生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竞争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责任感、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挫折。
5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5.1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得的成绩就越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59页)
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5.2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6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教师自身对学生品格的影响
结合教师自身,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学生最可依赖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行为的典范,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言正、行正,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不但要注意言行、衣着,还应注意思想面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潜移默化。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一)专业技能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传授,“一言堂”、“填鸭式”教育,学生不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很低。因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实施课程改革,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教学相长。采取简单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困难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复杂问题教师引导完成的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得到灵活的应用,从而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和市场需求改变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并根据专业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课时量不足,缺乏实践锻炼,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就业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那些第一线基层岗位工作,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培养对策:
1、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课时量,改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践锻炼,将生产车间作为主要的学习场地,边学边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联合办学,多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和实践,感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提前为就业做好思想和能力的准备。
2、其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现状,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让他们明确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可请企业员工到校介绍企业工作情况,使学生感同身受,明确自身价值和优劣势,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长。
3、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应聘技巧和方法,模拟应聘现场,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就业素质。
(三)德育素质教育。德育素质教育现状:高职学生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德育素质,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高质量地完成社会任务,承担起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目前部分高职生德育素质较差,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不讲礼貌、不讲诚信,缺乏社会公德,因此加强学生德育素质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德育素质培养对策:我们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培养他们的意志、毅力和高尚的人格。
1、教师是学生愿意模仿的对象,在授课中教师应将德育素质培养贯穿在其中,言传身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才。
2、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新闻和身边小事,定期开设德育教育讲座,为学生分析、讲解大事小情所折射出来的做人的道理,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
二、结语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也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诸能力的要求,下面笔者谈谈一些做法。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可以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加强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和教材的拘囿,开展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一是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二是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三是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悟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四、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育就是生活,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等。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可以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
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活动:一是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及水污染的情况。二是调查。调查马路积水、小河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管理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三是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对策。四是写建议书。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写成建议书,张贴在社区,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增强环保意识。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走访、调查,便是运用语言跟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把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写成建议书,这便是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如此,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在“家乡的桥”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桥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桥,旁边可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桥的生活构造、功能等。这样通过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呈现出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的,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综合素质;美育;音乐课堂教学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已经自觉地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人。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
音乐教育是一门多功能学科,能渗透德育、智育、体育,但它的主要价值在于美育。因为它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学科,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品德、良好的兴趣与志向、文明的行为与习惯。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演唱、演奏、想象、创作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其次,音乐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教育的作用。再次,音乐具有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气氛中受到教育呢?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中的音乐欣赏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它要求音乐欣赏者除了在音乐形式方面获得审美愉悦外,同时也应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内涵的体验上,在充分体验音乐中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想象去追求音乐所表现出的形象和意境,欣赏者应积极调动自己全部心理功能,力求对音乐进行全面的综合体验。这种欣赏方式是要用“聆听”来做前提的,“聆听”是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即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聆听”音乐,这样才能达到审美艺术的欣赏。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聆听”的氛围。我把音乐教室布置得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给予学生“聆听”的心情;在教室中挂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图,引发学生“聆听”的兴趣;运用高质量的音响设备,提高学生“聆听”的质量。总而言之,尽力创造条件,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吸引学生去聆听。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教态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融洽的情感基调,同时根据作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聆听”的愿望。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搜集每一种动物的形态、特点以及这些动物最美丽的图片,然后上课的时候先把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再让同学来描述每一种动物的形态。因为学生自己去搜集了图片和资料,所以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的时候就会积极地有“聆听”的愿望。
但是“聆听”习惯的养成,仅仅使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还是不够的,因为“聆听”不仅仅是聆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深入感知体验和理解的过程。“聆听”习惯的培养和“聆听”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培养“聆听”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聆听”作品的情感、性格、风格;“聆听”节奏、节拍、旋律线、调式;“聆听”作品的乐句、乐段、曲式结构,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理解音乐,体会音乐的思想。
二、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造就伟人,它可以使人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奋斗终生。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多下工夫,利用故事导入法、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和学生一块儿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题、目标、要求,也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演唱、演奏、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课堂上一味地采取唱歌、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而在教学中适当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欣赏音乐作品中,注意穿插优秀的美术作品,让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美术变化统一。无声与有声艺术的结合,使学生在欣赏中充满激情。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为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再引导学生对这幅作品所运用的色彩、线条等进行讨论,分析其表现手法,再同歌曲的强弱处理和情绪结合起来,就这样,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了解了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所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内容。
四、多角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以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的经常性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法制安全、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的经常性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提升了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意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校园暴力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值周组、学生处、法制安全科充分利用晨会、假前集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法制安全、校规校纪教育经常化。
2.每月第一周为法制安全教育周,邀请上级安全管理领导、辖区派出所干警、法制副校长等到校开展法制知识讲座,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及安全防范意识。
3.各班利用班会课、读报课、主题班会、早晚检查等方式经常性地教育学生严格践行学校安全管理“十不准”,积极开展“如何增强防盗意识”、“如何处理学友间的矛盾与纠纷”、“发生地震了我该怎么办”等法制安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树立法制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坚持每月对教室、学生宿舍进行刀具棍棒及其它危险物品的清查,及时没收危险物品,严格要求学生不藏带刀具、棍棒及其它危险物品进入校园,防患于未然,对问题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杜绝暴力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园广播、专题网站等平台,坚持对学生开展预防地质灾害的教育与宣传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安全疏散演习,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预防各类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提高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学校从小事做起,大力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意识,符合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这也就为我校学生到知名企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循环开展六个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六大基本素质
学校在强化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开展“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德素质
“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学校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勤换(洗)衣服、床单、鞋袜,不随地吐痰,不乱丢乱扔,教育学生主动拾起身边的垃圾,做到“坐”要保持周围的卫生,“走”要保持一路干净,“睡”要保持寝室整洁。各班踊跃参加卫生扫除活动,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学生处坚持每日校园卫生的检查与评比,设立卫生监督岗,及时纠正乱丢乱扔行为;实施有奖举报制度,检举乱丢乱扔行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又提升了学生的公德素养。
2.开展“仪容整洁,仪表得体”教育,培养学生的形象素质
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认识到:员工的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缩影,因此企业特别注重员工个人形象。在中职学校里,学生形象应该符合学生身份,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主题活动来开展。各班认真开展仪容仪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不染发、烫发、男生不留长发、怪发、不留长指甲,要求学生着装得体,不佩戴首饰,坚持佩戴校牌,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仪容仪表的重要性,并辅之必要的检查、考核。通过以上主题教育及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坚持佩戴校牌,规范了学生发型、着装,杜绝了染发、烫发、男生长发、怪发等现象。
3.开展“语言文明,对人礼貌”教育,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使他们掌握现代礼仪知识,懂得待人接物的规矩,学校领导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全校学生讲文明、讲礼仪,争做文明中职生,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文明礼仪要求,在全校形成懂礼貌、知礼仪、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各专业系、教学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明礼仪专项教育与训练,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开设文明礼仪培训班,这些不但加强了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而且使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等文明行为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4.开展“尊师爱校,好学上进”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素质
为培养学生尊敬教师、热爱学校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各班认真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习了《学生尊师重道十条规范》,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和早晚自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班级财产,爱惜学校花草树木,自觉维护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爱校意识;各班主动认养校园绿化带,竖立了“爱心绿化带”、“爱心认养牌”等宣传标语或标志,并定期养护花草树木;学生处、团委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出“将勤俭进行到底”的倡议,号召大家从现在做起,开展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分钱的“五个一”活动;各班开展“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的主题班会,列举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浪费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勤俭光荣,浪费可耻”,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各班开展算小帐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真实记录自己每周的消费情况,学会记录“一周理财清单”。全校还开展了“资助政策助我成才”、“感恩有你”的征文比赛,同学们借以表达对国家、对父母、对学校的感恩之心,愿意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学校。
5.开展“坚持锻炼,科学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体能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侵袭,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我们教给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科学安排一日三餐,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体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认真锻炼身体,自觉参加晨跑活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的跑操活动之中;并以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的开展为契机,号召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坚持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关键词]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互评互互评法;自评自改法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是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考试的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语是评价,集体活动的小结是评价,学期的评语是评价,个别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有评价。评价在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教师认为进行评价是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之外另加的环节。如何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真正起到为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的特殊作用,这不仅仅是教师,也应该是教育行政领导关注的问题。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直接依据是中学语文教学论及中学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此确定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项目为:阅读、写作、听话、说话、及综合能力。
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口语能力方面的评价;阅读能力方面的评价;写作能力方面的评价;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四、评价的过程及方法
(一)、口语能力的评价
我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利用课前5分钟演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口语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的过程;其次,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等,因为,在活动中能够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认识问题追求深刻,有的认识问题倾向全面,有的认识问题热衷新颖独特,有的认识问题讲究辩证,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都应予以保护,尤其要对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学生认识问题过于偏激,思考问题走入极端;再次,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口语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这是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方法有二:1、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说话的态度,说话的流畅程度,等等。活动一:要求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要求填写: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等等。评价表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二)、阅读能力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方面:1、要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人情美、人性美,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对张洁的《捡麦穗》中“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的感情的认识和理解。文中刻骨铭心的“常常想念他”,正表明对真情的怀念与渴望,而越是怀念这种感情,越说明今天的社会十分缺乏这种感情,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真情的热情呼唤。2、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的考查。在阅读中,除了看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字词知识、作家作品知识外,重点要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阅读文章的方法:将整体阅读与重点语句赏析结合起来,将文章的语言美与理解文本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一些独到的感悟与独到的见解,逐步形成独立与文本对话习惯,提高自己的评价与审美能力。如朱自清的《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朗读时节奏如何把握?感情如何处理?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上?等等,细节都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写作能力的评价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考查学生的写作,不单要看最后完成的那篇作文,还要看写作之前的准备情况。所以写作之前的讨论不仅仅为了互相启发,也为了考查学生写前的心理状态。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关注周围环境与自然状况,用心观察。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学会爱生活、爱社会的良好风格。
我采取了同学之间互评互互评法、自评自改法、习作上墙大家共同评价等方式,以利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操作方法:1、两节课连上,中间不下课。前20分钟讲方法或讲评,中间40分钟作文,最后30-40分钟互评自评自改。2、在互评的30-40分钟时间里,最后的5-10分钟是“自评自改”,也就是接着互评的传递,在剩下的5-10分钟的时间里,很自然的将作文传回本人进行“自评自改”。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师生对写作能力的评价,也加强了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慧莲.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J]. 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2)
[2] 刘全利.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J]. 安徽教育, 200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