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筹资风险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06-01 15:44:45

序论:在您撰写筹资风险的含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筹资风险的含义

第1篇

【关键词】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F820.4 【文献标识码】A

流动性对于企业的意义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般,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基本资源,充足的流动性可以用来满足预期和突如其来的现金流出,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相反,因缺乏流动性而无法及时满足债务偿付义务,将会危及企业的活力,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流动性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那些负债较高、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拥有大量流动资产的金融机构,其活动的本质就是作为流动性的通道,故而对流动性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

流动性的含义和来源

流动性的含义。对流动性进行系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流动性的含义,准确的定义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内容。流动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流动性特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它们在性质上属于容易变现的资产;广义的流动性是指需要货币时获取现金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的及时性、价格上的合理性以及数量上的充足性。美国银行业协会对流动性的定义为: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的资金需求。加拿大财政部金融机构监理局将流动性定义为一种能力,具体指一个机构可以及时地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应对到期的承诺。这些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定义都是广义的。在广义的概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一项资产,是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性来源之一。目前对流动性的研究也大部分泛指广义上的概念。

流动性的来源。流动性的来源渠道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如销售产品回笼的资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到期收回的本金、利息或分红即属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该来源是一种基础性的流动性来源;二是通过筹资活动获得资金,包括短期筹资、中长期筹资以及权益筹资。不同的筹资来源可以应对不同的流动性需求,以金融机构为例,短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回购、隔夜拆借等手段解决,长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信用借款、发债或股权等方式解决,对于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则要采取非常措施,如担保筹资、向央行借款等。在正常的经营情况下,通过负债获得资金是一种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是当发生系统性危机或者机构自身的信用受到市场质疑的时候,筹资困境会诱发资金的流出,增强现金流入的困难;三是通过销售资产获得资金,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能否及时地按照账面价值变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资产所处市场的深度(反映承受大额交易的能力)、广度(反映参与者的多少)等。其中容易变现的资产可作为流动性储备,流动性储备是所有流动性来源中最可靠的。企业为了应对意外的流动性需求,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资产,但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回报率是最低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会尽可能地降低此类资产,合理的流动性储备规模是在流动性风险和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经营活动和销售资产取得的现金属于内生流动性,筹资属于外生流动性,流动性储备犹如水池中的水一样,现金的流入似水池的进水口,现金流出似水池的排水口,当资金的流入大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增加,相反,当资金的流入小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相应减少。

应对需求时流动性来源的安排顺序。一般而言,以上三种流动性来源在满足需求时,未担保的筹资安排是在经营现金流之后的第一道防线,出售资产变现是最后一道防线。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抵押或者卖出资产,尤其是那些固定的或者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资产,将减小企业的财务弹性,降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样的一种顺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来综合考察各个来源的特点。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正常情况下,银行借款是一项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当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者自身经营、声誉发生重大损失和变化时,银行借款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出售资产将会成为获取流动性的首选途径。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若在流动性概念的基础上来定义流动性风险,那么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将更为具体,它是指企业不能根据需要而以正常的价格(合理的融资成本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及时获取现金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企业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尤其对于高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其被称为“最致命的风险”。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资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充足的流动性来应对债务,被迫进行合并或者被收购,甚至走向了破产清算的境地。这次危机证明了流动性风险爆发的突然性和严重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成为金融机构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及分类。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存在流动性需求。流动性需求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流动性缺口,即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二是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金。

其一,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从流动性缺口产生的原因上,可以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错配型的资金缺口是指由于资产负债期限和规模错配导致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如短债长用的情况,短期负债到期后需要偿还,但资产期限尚未到期无法及时回流现金,从而导致净现金流出。对于提供流动性转化的金融机构而言,这样的错配是无法避免的,是由金融机构的经营性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本身决定的,从性质上讲是内生的。突发型的资金缺口指资金的需求超出了金融机构的计划,或者现金的流入低于金融机构的预期,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应付突发的现金需求。造成突发型资金缺口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归为四类:一是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二是不利的法律或者管理部门的裁决;三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企业的负面印象。在现实的经营环境中,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一些在时间或者数量上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如居民储蓄存款、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性投资等项目在时间和数量上均不确定,并且无法预测的程度越高,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也就越高;四是不利的法律或者部门裁决会带来紧急的支付、赔偿和停业的成本。这会对经营活动和相关的现金流量造成暂时的或者永久的破坏。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无法预测性,如果管理不规范,就会增加预测企业现金流的难度。企业的负面印象会改变利益相关人的行为方式,降低交易和减少资金供给,使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变动不可预测。总体而言,突发型的流动性风险往往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而引发,是一种“间接的、结果性”风险,从性质上讲是外生的。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早已蕴含在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中,而一些触发性的事件会将其暴露出来,流动性缺口的产生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二,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从获取资金的方式上也可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筹资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在成本合理的程度上获得未担保的筹资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造成筹资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负债不具有连续性;缺乏融资市场渠道;负债筹资来源过度集中和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当信用资金的提供者不愿意将到期负债继续提供给企业使用,或者企业被迫接受增加的成本来保证负债来源时,往往表明企业的筹资流动性风险已经存在了,信用资金的连续性可以作为筹资流动性风险的早期信号。缺乏融资市场渠道意味着企业无法进入特定的融资市场,从而被迫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比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无法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那么短时间的资金需求将被局限在需要资产抵押的回购市场上。企业过分依赖单一的产品、市场或者贷款方也会增加筹资流动性风险,因为过度集中的筹资来源一旦停止,企业想要寻找到替代性的融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当然,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比如金融系统流动性趋紧,同样会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按照账面价值将资产变现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包括以不合理的贴现折扣比例将其资产作为抵押品,或者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其资产组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方式包括抵押无负担的资产获取贷款、出卖流动性资产获取资金、进行资产证券化、变卖非流动性资产等。这些方式一般与资产流动性风险的高低相对应,如果企业拥有充足的营业现金流量和筹资来源,就不会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当资产流动性风险较低时,企业可以通过抵押资产获取现金,如果企业通过变卖非流动资产来获取流动性,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已经很高了。影响资产变现的因素包括资产市场性的缺乏、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资产过度集中、企业自身高估资产价值、贷款抵押物不充分等。资产市场性的缺乏意味着资产不容易或者根本无法变现,比如厂房、办公楼等固定资产的售卖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容易及时变现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表明企业缺乏可处置的资产,那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资产过度集中存在两个含义,一方面指企业拥有的头寸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占比较大,另一方面指某一资产的头寸在企业整体资产规模中占比较大。过度集中的资产可能会由于市场深度不够而无法按照账面价格整体变现,例如企业某一金融资产进行大规模抛售时,市场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资产变现的价值。过度集中的资产也有可能遭遇因市场突然变化而无法变现的风险,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次级债券”交易几乎停滞,大量持有该类债券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而如果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被高估,那么企业以该项资产为基础获取流动性的数量必将低于企业的期望值。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贷款项目出现风险,那么可以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回收资金;但如果抵押物的价值不足以弥补本息金额,那么金融机构将会遭受损失。

其三,流动性漩涡。筹资流动性风险或者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出现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带来财务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会同时出现,形成流动性漩涡,造成失去偿付能力的危险。流动性漩涡可以由内部或外部因素诱发,企业首先出现筹资困难,被迫出售或抵押资产,从而降低财务弹性,引起利益相关人的担心,抽离资金,导致企业筹资更加困难,进一步出售资产变现,最终进入财务困境,造成偿付危机。

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应对未来流动性需求,确保企业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其核心是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虽然极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漩涡)发生的概率极低,但破坏性极高。正常条件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能始终储备足够高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极端的流动性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是将流动性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保持快速发觉流动性问题的能力,一旦发生异常情形,可以采取措施迅速获取流动性。

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方式。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金融风险的覆盖方式不同(详见表1),市场、信用和操作风险会造成资产损失,侵蚀企业的资本,需要通过资本来覆盖损失,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在一定时间段的累计净现金流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需要现金的流入,资本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应对流动性风险需要靠高流动性资产的出售或借贷市场上资金的融入。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是减少净现金流出和用流动资产抵消净现金流出的风险组合。如果一定时间段内,符合条件的流动性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超过了该时间段内的现金流出,那么流动性风险就能实现完全覆盖。而某时间段的现金净流出和可变现资产的现金流入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市场地位以及市场的状况息息相关,所以流动性风险必须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分析。

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包括内外两方面。以金融机构为例,内部因素包括资产配置结构、筹资能力和经营状况等,非流动性资产占比较高、过多的流动性负债支持长期资产、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经营亏损等情况的出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变现和筹资来源,引发流动性风险。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变化、行业的发展状况等,经济增速下滑、紧缩性货币政策、金融行业的周期性变化等会对个体金融机构产生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就个体金融机构而言,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属于系统性风险,而内部因素是可掌控的,也是企业控制流动性风险需要努力的方向。

流动性管理的原则。流动性管理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流动性管理必须面向未来。流动性风险是未来发生的事件导致不利结果的风险,流动性管理必须估计未来的资金需求,并寻找相应的资金来源。二是流动性管理必须为突发的现金需求保持一定资金作为缓冲。突发的现金流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成反比,发生率越高,企业准备充分,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小;相反,发生率越低,企业准备不足,造成的影响也就越高,因此为突发的现金需求预备资金对于流动性管理至关重要。三是流动性管理要尽可能地平衡成本和收益。流动性不足无法应对极端的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过多又会提高成本,降低收益,故此流动性管理是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

第2篇

【关键词】流动性;流动性风险;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对于企业的意义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般,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基本资源,充足的流动性可以用来满足预期和突如其来的现金流出,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相反,因缺乏流动性而无法及时满足债务偿付义务,将会危及企业的活力,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流动性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那些负债较高、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拥有大量流动资产的金融机构,其活动的本质就是作为流动性的通道,故而对流动性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

一、流动性的含义和来源

流动性的含义。对流动性进行系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流动性的含义,准确的定义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内容。流动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流动性特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它们在性质上属于容易变现的资产;广义的流动性是指需要货币时获取现金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的及时性、价格上的合理性以及数量上的充足性。美国银行业协会对流动性的定义为: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的资金需求。加拿大财政部金融机构监理局将流动性定义为一种能力,具体指一个机构可以及时地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应对到期的承诺。这些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定义都是广义的。在广义的概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一项资产,是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性来源之一。目前对流动性的研究也大部分泛指广义上的概念。流动性的来源。流动性的来源渠道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如销售产品回笼的资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到期收回的本金、利息或分红即属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该来源是一种基础性的流动性来源;二是通过筹资活动获得资金,包括短期筹资、中长期筹资以及权益筹资。不同的筹资来源可以应对不同的流动性需求,以金融机构为例,短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回购、隔夜拆借等手段解决,长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信用借款、发债或股权等方式解决,对于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则要采取非常措施,如担保筹资、向央行借款等。在正常的经营情况下,通过负债获得资金是一种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是当发生系统性危机或者机构自身的信用受到市场质疑的时候,筹资困境会诱发资金的流出,增强现金流入的困难;三是通过销售资产获得资金,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能否及时地按照账面价值变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资产所处市场的深度(反映承受大额交易的能力)、广度(反映参与者的多少)等。其中容易变现的资产可作为流动性储备,流动性储备是所有流动性来源中最可靠的。企业为了应对意外的流动性需求,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资产,但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回报率是最低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会尽可能地降低此类资产,合理的流动性储备规模是在流动性风险和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经营活动和销售资产取得的现金属于内生流动性,筹资属于外生流动性,流动性储备犹如水池中的水一样,现金的流入似水池的进水口,现金流出似水池的排水口,当资金的流入大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增加,相反,当资金的流入小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相应减少。应对需求时流动性来源的安排顺序。一般而言,以上三种流动性来源在满足需求时,未担保的筹资安排是在经营现金流之后的第一道防线,出售资产变现是最后一道防线。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抵押或者卖出资产,尤其是那些固定的或者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资产,将减小企业的财务弹性,降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样的一种顺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来综合考察各个来源的特点。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正常情况下,银行借款是一项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当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者自身经营、声誉发生重大损失和变化时,银行借款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出售资产将会成为获取流动性的首选途径。

二、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若在流动性概念的基础上来定义流动性风险,那么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将更为具体,它是指企业不能根据需要而以正常的价格(合理的融资成本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及时获取现金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企业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尤其对于高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其被称为“最致命的风险”。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资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充足的流动性来应对债务,被迫进行合并或者被收购,甚至走向了破产清算的境地。这次危机证明了流动性风险爆发的突然性和严重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成为金融机构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及分类。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存在流动性需求。流动性需求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流动性缺口,即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二是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金。其一,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从流动性缺口产生的原因上,可以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错配型的资金缺口是指由于资产负债期限和规模错配导致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如短债长用的情况,短期负债到期后需要偿还,但资产期限尚未到期无法及时回流现金,从而导致净现金流出。对于提供流动性转化的金融机构而言,这样的错配是无法避免的,是由金融机构的经营性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本身决定的,从性质上讲是内生的。突发型的资金缺口指资金的需求超出了金融机构的计划,或者现金的流入低于金融机构的预期,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应付突发的现金需求。造成突发型资金缺口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归为四类:一是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二是不利的法律或者管理部门的裁决;三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企业的负面印象。在现实的经营环境中,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一些在时间或者数量上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如居民储蓄存款、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性投资等项目在时间和数量上均不确定,并且无法预测的程度越高,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也就越高;四是不利的法律或者部门裁决会带来紧急的支付、赔偿和停业的成本。这会对经营活动和相关的现金流量造成暂时的或者永久的破坏。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无法预测性,如果管理不规范,就会增加预测企业现金流的难度。企业的负面印象会改变利益相关人的行为方式,降低交易和减少资金供给,使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变动不可预测。总体而言,突发型的流动性风险往往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而引发,是一种“间接的、结果性”风险,从性质上讲是外生的。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早已蕴含在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中,而一些触发性的事件会将其暴露出来,流动性缺口的产生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二,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从获取资金的方式上也可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筹资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在成本合理的程度上获得未担保的筹资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造成筹资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负债不具有连续性;缺乏融资市场渠道;负债筹资来源过度集中和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当信用资金的提供者不愿意将到期负债继续提供给企业使用,或者企业被迫接受增加的成本来保证负债来源时,往往表明企业的筹资流动性风险已经存在了,信用资金的连续性可以作为筹资流动性风险的早期信号。缺乏融资市场渠道意味着企业无法进入特定的融资市场,从而被迫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比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无法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那么短时间的资金需求将被局限在需要资产抵押的回购市场上。企业过分依赖单一的产品、市场或者贷款方也会增加筹资流动性风险,因为过度集中的筹资来源一旦停止,企业想要寻找到替代性的融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当然,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比如金融系统流动性趋紧,同样会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按照账面价值将资产变现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包括以不合理的贴现折扣比例将其资产作为抵押品,或者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其资产组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方式包括抵押无负担的资产获取贷款、出卖流动性资产获取资金、进行资产证券化、变卖非流动性资产等。这些方式一般与资产流动性风险的高低相对应,如果企业拥有充足的营业现金流量和筹资来源,就不会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当资产流动性风险较低时,企业可以通过抵押资产获取现金,如果企业通过变卖非流动资产来获取流动性,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已经很高了。影响资产变现的因素包括资产市场性的缺乏、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资产过度集中、企业自身高估资产价值、贷款抵押物不充分等。资产市场性的缺乏意味着资产不容易或者根本无法变现,比如厂房、办公楼等固定资产的售卖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容易及时变现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表明企业缺乏可处置的资产,那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资产过度集中存在两个含义,一方面指企业拥有的头寸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占比较大,另一方面指某一资产的头寸在企业整体资产规模中占比较大。过度集中的资产可能会由于市场深度不够而无法按照账面价格整体变现,例如企业某一金融资产进行大规模抛售时,市场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资产变现的价值。过度集中的资产也有可能遭遇因市场突然变化而无法变现的风险,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次级债券”交易几乎停滞,大量持有该类债券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而如果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被高估,那么企业以该项资产为基础获取流动性的数量必将低于企业的期望值。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贷款项目出现风险,那么可以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回收资金;但如果抵押物的价值不足以弥补本息金额,那么金融机构将会遭受损失。其三,流动性漩涡。筹资流动性风险或者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出现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带来财务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会同时出现,形成流动性漩涡,造成失去偿付能力的危险。流动性漩涡可以由内部或外部因素诱发,企业首先出现筹资困难,被迫出售或抵押资产,从而降低财务弹性,引起利益相关人的担心,抽离资金,导致企业筹资更加困难,进一步出售资产变现,最终进入财务困境,造成偿付危机(如图1所示)。

三、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企业要不断的扩大再生产都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资金不足问题,国有企业也不例外。筹资的方式大致有自身积累和举借外债两种。企业在利用外债发展自己之前需要对该筹资风险进行分析,了解它存在的客观性并利用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式来尽可能的避免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企业举借外债进行负债经营造成财务成果的波动就是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筹集资金,使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得到扩大,使它具备一定的资金进行科学技术的改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但是企业以举借外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按期的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在这笔筹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和外债按期产生的利息率都是存在波动性的。(2)筹资风险的特征。第一,客观性。筹资存在风险主要是企业自身在贮备资金的时候来源有限或者是举借的外债的利润率出现无法掌控的波动等原因。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企业单方面能够掌控的情况。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就有无法避免的风险存在,企业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研究各种有效的方案和措施来积极应对,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或者是财产上的损失。第二,不确定性。筹资风险既然是由企业内部的理财管理和外部借贷款的波动影响下造成的,那么这些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就会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的变化。第三,可控性。筹资风险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也存在偶然性,但是着风险的发生无论怎样也是有因有果的,可以追溯的。企业要按照相似的风险发生的时候具有的相关资料信息总结出其规律来,然后对风险施以对症之药尽可能的估计其有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带来的影响以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第四,双重性。筹资风险也不尽是不利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需要利用这种风险来达到自身的发展。风险会让投资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但是只要能运用和掌控好风险,那么就能取得和风险想匹配的收益。

二、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筹资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有利也有弊的,要是掌控不要该风险就会使得企业在负债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而且要是负债超出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的话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再次进行筹资的能力:首先,企业只有确保自己的投资收益明显比筹资资金成本要高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负债经营,反之就会造成入不敷出,除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之外还要支付较多的筹资利息,企业的负债越来越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于此同时也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后劲儿。更有甚者,企业不堪重负导致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其次,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不能再约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话将会造成自身信誉的下降,当然,要是企业的信誉较好的话还能承受一定程度的风险,尽快的举借新外债来还旧债。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多样化的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活动也实现了创新发展,给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具有传导性,会影响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对企业整体的发展和经营造成影响。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筹资风险等方面进行,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传导方式的控制,要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的分析水平,要及时的掌握和预见财务风险,把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基本概述

1.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含义。

目前在我国相关传导机制的含义没有明确的正式规定,其自身是来自于物理学的理念,在金融行业和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风险传导的含义被分为两种,首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经济形势,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就会给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带来相关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影响企业中各种相关的经营活动,导致整体的企业经营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总而言之,企业财务风险传导主要是指企业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中经营生产活动受到风险制约,并且这种风险具有传导性质会对企业的其他环节造成影响。其次,这种风险传导不仅仅只在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也会影响企业之间的经营生产活动。通常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合作行为进行,而不是单独经营的形式,这样如果企业中存在风险则会导致其他相关企业受到影响,影响整个行业的平稳发展。2.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分类。

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控制中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种类。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耦合形态,可以分为纯耦合传导和弱耦合传达。如果按照财务风险在传导中的性质划分,分别是稳态传导和非稳态传导。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可以分为,企业中外部风险源和内部风险源的传导。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关键因素分析

1.筹集资金风险。

面临日益积累的市场金融环境,企业的筹资途径和方式都会影响筹资的成果,并且由于筹资方式不同会给筹资行为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会影响筹资结构、功能和资本管理等,这些都是企业中存在财务风险传导的重要原因。目前筹集资金风险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筹资数量不合适的风险,资本结构不协调的风险以及资金筹集时间的风险。2.企业资金使用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利用有限的资金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企业使用资金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企业在进行资金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风险,首先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风险,其次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和投资的风险,最后则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的特征,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会受到市场环境和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企业的进行投资投入方面存在风险传导问题。

三、开展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控制的措施

1.进行财务风险源控制措施。

在企业中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要通过对筹资风险、运营资金风险源以及收益风险源等控制。在进行筹资风险控制中,要对企业开展筹资行为所处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要及时掌握市场经济的走向,合理的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的风险影响。企业筹资要面向国际化的市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进行运营资金风险控制中,要通过建立项目账目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客户的信息,要提高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保障企业的发展符合预期目标。2.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阀值的水平。

通常企业中财务风险都来源于风险源中,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风险阀值,以此来控制风险源变成风险流,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企业要运用柔性化管理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开展财务活动中对内外部环境都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缓冲能力,在应用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合的调节。创新能力指企业中存在的新式行为和方式,通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企业完善财务风险传导机制,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财务阀值降低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对从财务风险传导的过程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机理和规律,对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健刚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秉祥,田战军,张勇.企业财务风险生成和传导机理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4:60-65.

第5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 预测 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一些著名的企业纷纷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突然倒下,除体制、机制和经营原因的影响外,其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无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中ST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危机的同时,其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负债筹资风险表现的尤为明显[1],故加强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的预测研究对有效防范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针对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的专门研究很少见及,故加强这个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前沿性的课题。

一、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从事财务预警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此后Smith 和Winakor(1935)、Merwin(1942)、Beaver(1966)等人进行了类似研究。但单变量分析根据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判断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且单个变量所包含的信息不足以反映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单变量模型的适用性。

为克服单变量分析的局限性,Altman(1968)首次将多元判别分析(MDA)的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测领域 [2]。类似的研究还有Dambolena和Khoury(1980)、Laitimen(1991)等。多元判别分析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对预测变量的分布性质施加了一些统计上的限制。

由于多元判别分析无法估计企业破产的概率,研究者设计了线性概率模型(LPM)。Meyer和Pifer(1970)最早将LPM运用于银行业的财务危机预测,Laitinen(1993)也做过类似研究。

为克服MDA和LPM都受到统计假设限制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引入了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Martin(1977)首次运用Logistic模型来进行银行破产预测。这一方法后来被Ohlson(1980)用于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Zmijewski(1984)使用了Probit的分析模型。

随着现金流量表用于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愈加受到重视,各国学者开始讨论现金流量指标是否能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Nosworthy et al.(1980)认为“现金流/总债务”是一个显著的单变量判别指标。Casey et al. (1984)却认为单独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测效果不佳。

Lane et al.(1986)运用生存分析对银行破产进行预测。这一方法后来被Chen and Lee(1993)用于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

由于统计分析方法受制于其假设前提,而这些假设前提在财务领域中已被证实具有缺陷,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非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Coatst和Fant(1993)利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财务预警模型。Back et al.(1994)却并不认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比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stic分析更加明显的预测效果。Altman(1995)研究认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

基于MM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美国KMV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期望违约率模型。Charitou和Trigeorgis (2000)使用B-S期权定价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构建了财务困境判别模型。

此外,Frydman(1985)运用决策树等更为复杂的机器学习方法来建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递归分割算法、近邻法、分类树方法、专家系统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也被应用于该方面的研究。一些综合分析法如历史事件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等也被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中。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接下来近十年该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1995年刘淑莲等介绍了Z―Score模型,为我国开展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重新打开了篇章。

周首华等(1996)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准确率达70%。

陈静(1999)分别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测。

陈晓、陈治鸿(2000)采用Logistic模型,通过试验1260种变量组合,发现负债权益比、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企业财务危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吴世农、卢贤义(2001)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张爱民等(2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另一种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主成分预测模型,并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杨保安等人(2001)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中信实业银行的30个企业客户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判别分类,证明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张友棠(2004)摒弃了传统的财务指标,构建出了基于现金流量基础的全新的财务指标――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财务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和分析系统。

吴应宇等(2004)做了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修正研究。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在指标信息处理上的优势以及逻辑回归拟合模型准确度较高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预警研究之中。[5]

张玲等(2004)做了基于经济附加值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主张将经济附加值指标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和行业业绩分析。

郭斌等(2006)采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国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有关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的基本现状如下:

1.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研究对象,目前多集中于整体财务风险,然而诸如举巨人集团等企业导致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其无法足额偿还到期负债。负债筹资风险的研究多只是含义、成因和控制的探讨,目前还没看及有关针对企业负债筹资风险进行成因分析、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系统的研究。

2.我国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远晚于西方国家,这使得我国在目前及以后相当一段时期都将以引进和学习国外财务风险预测理论和方法为主。研究内容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关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建立的研究;一是有关财务风险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

3.我国有关财务风险预测指标的选择、筛选、修正等方面争议较大,同时财务风险预测的指标也不仅限于财务指标,一些非财务指标也被尝试使用;针对统计方法必须前提假设而现实条件又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一些针对性地放宽前提假设条件的方法被引入财务风险预测模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非统计方法也被尝试构建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三、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我国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负债筹资风险含义的界定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含义的认识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应首先针对财务风险预测建立明确的概念体系,然后在这个框架内开展财务风险预测研究。因此需要首先明确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含义,研究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探究其可预测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研究其预测和控制。

2.关于负债筹资风险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无法将破产与否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性事件,公司是否被ST作为其陷入财务危机与否的标志性事件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但是ST的规定实质上是从股东利益出发,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没有被ST的公司依然有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本文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决策者对企业财务风险关注内容的不同,选择财务风险显化的标志性事件,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构建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3.关于样本数据来源分布

财务风险预测实证研究所用数据分为样本组和控制组,常采用配对抽样即样本组和控制组包含相等的研究个体,国内尚未有对配对和非配对抽样作比较研究,而这是否会影响到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样本数据来源的行业大多选择全行业或者随机行业,也有一些研究选择了单一行业或某几个被认为数据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行业。全行业数据和单一行业数据是否会影响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国内也鲜有被广泛认可的相关研究。

4.关于负债筹资风险预测方法

国内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进行风险预测,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且还很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定量分析预测负债筹资风险的可靠性,故有必要建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负债筹资风险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李亚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点,2006

[2]Altman Edward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 Sep

[3]周首华:企业财务预警方法与机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1-15

[4]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

第6篇

(一)企业筹资的含义

企业在运营中,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资金,并将资金投入到生产及企业运行中去,从而达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的行为就被称之为企业筹资。企业可以通过外部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进行企业融资。企业在筹资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筹资方式,并将筹资宽度设定在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是企业筹资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企业筹资风险的另一个名称,是指企业在借入贷款之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这是由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利润的不稳定性决定的。

企业进行筹资的主要目的的是扩大生产,而增加了企业贷款之后,贷款利息必然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去一定的压力与负担,而市场上的借贷利率又是随时可变的,这也成为企业筹资风险的一大问题。由此可见,如果企业经营决策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无法适应市场变化,那么企业随时面临着筹资风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如果制定了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决策目标,正确领导组织企业员工生产经营,那么,企业就能实现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生产规模的目标。

(三)筹资风险的特征表现

1、筹资风险的客观性

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都是无法预料的,可以说是一些客观的、不可通过外部力量控制的非人为因素决定的。等于说,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或是人为消除的,企业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及方式来解决风险,尽可能的减少企业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及损失。

2、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筹资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即筹资风险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及其影响的程度及范围都具有不确定性,可以说筹资风险的结构具有偶然性。

3、筹资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在筹资风险中,与风险的不确定性相对应的是风险存在的可控制的可能性,在风险发生的过程中,部门风险并非完全不可预料,而是在研究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内部经营发展及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调控。

4、筹资风险具有双重性

筹资风险的双重性可以说是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企业能够从中获取的利润越高。这也是筹资风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

企业筹资中企业的负债增加,会从正面对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而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企业筹资风险能使企业获得企业财务杠杆效益,促进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综合资金的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二是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如果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极有可能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下面我们分别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对企业的筹资风险做出相关探讨。

(一)内因

1、企业负债过度

企业过度筹资可能会造车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其利息的支出占企业总支出比重过大,这会减少企业的收益,最终可能会使企业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导致破产。

2、资本的结构不当

企业中自由资产与借入的资产共同组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企业的借入资本过大,超过自有资本比重过多,则其结构比率的不恰当以及高额的负债率都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应当合理的利用债务融资,将企业基本结构进行科学的配比,这也是企业从中获得财务杠杆收入及降低财物风险的重点。

3、筹资方式选择的不恰当

企业进行筹资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商业信用等。慎重正确的选择企业筹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筹资方式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一旦选择不正确,则极有可能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外因

1、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本身存在的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企业采用的完全是股权融资时,那么企业中没有筹资风险,其经营风险由股东承担;二是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融资方式时,股东的收益波动起伏将会增大,且筹资风险承担的风险大于经营风险;三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善、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时,股东的收入基本为零,且支付债务利息还需运用股东股本,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最终破产。

2、受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变动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上的利率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也受市场中利率的变化影响。由此可见,企业的筹资风险的大小与市场的利率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在国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的利率就会降低,此时企业的资金成本就会有所降低。相反的话,企业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将大幅提高,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压力。一般而言,如果企业不进行筹资的话是不会面临筹资风险的,企业筹资的广度也决定了企业面临风险的程度大小。企业在筹资时,利用市场动态分析,对市场变化进行相关预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针对筹资风险提出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的意识

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无法避免的因素,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有可能遇到不一样的风险。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才能在面对风险时保持沉着冷静,并及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

(二)对筹资方式进行合理安排

合理地安排筹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企业筹资安排不当,极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企业在筹资前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要符合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筹资策略,在保证企业能按时还款的前提下进行筹资,这样才能达到企业进行筹资扩大生产的目的。企业在发展时,也可以进行股权筹资,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自有资本持有量,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基础,尽量避免企业筹资风险。

(三)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筹资债务的偿还能力。企业要提高资产流动性,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加速企业资产回流,缩短企业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企业筹资风险。

(四)在筹资过程中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防体制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的重要步骤。企业立足于市场发展,在筹资时建立各种应对企业发展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制定了一定的风险预防措施,在企业遇到风险时能够快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筹资风险;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引言

筹资风险的内涵筹资风险一般指与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一般是指由于资金供需问题、宏观经济环境等变化因素的,企业借入资金筹集给财务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它有负债筹资造成企业持有者减少收益的可能以及负债筹资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匮乏甚至破产的风险两层含义。按照不同的筹资风险成因,负债筹资风险可以分为收支性筹资风险和现金性筹资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指因为流入现金、短缺现金的结构期间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而导致的一种支付风险。其根源产生在于企业不当的理财方式,使现金执行不力或预算安排不妥造成支付危机。此外,在不合理安资本结构排、搭配不好债务期限结构时也会引发企业在某段时间的偿债高峰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指企业在支高于收的情况下形成到期无力偿还本息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整体性。

二、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也就是一种筹资风险,是资金的借进的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给财务成果。大多数企业资金的筹集就是为了使生产规模扩大,让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从而使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目标。企业进行筹资为了取得的经济效益更多,筹资因为要按期还本付息,所以负担必然会增加。由于都各种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比如企业借款利息率和资金利润率,从而会造成借款利息率低于或高于企业资金利润率。

如果企业有正确的决策,具备有效的管理,就可以让其经营目标实现。但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基点,也随着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日益激烈的竞争在企业之间的鼓动,都能够成为失误决策的原因。失当的管理措施,使得资金的筹集使用具有不确定性的效益,由此筹资风险便产生了。

三、基于内控角度的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

1.负债筹资风险的内因

筹资方式目前不能够正确地选择,我国企业主要采用有发行股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等筹资方式。筹资方式的不同在时间的差异各自的优点与弊端也不同,如果不恰当地选择,企业的额外费用就会增加,企业应得的利益就会减少,企业资金的周转也会受到影响,逐步形成了财务风险。

2.不合理的资金结构:

不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过高负债率的资金结构,不但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还会改变自有资金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变动程度。相对来言,负债率资产更能够大概体现与资金结构相关的筹资风险。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更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造成的净产量总量减少所致。出现收支性筹资风险不仅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而且将使企业所有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它又是一种终极风险,其风险的进一步延伸会导致企业破产。

四、基于内控角度的企业筹资风险的规避

1.企业内部预计问题

企业资金运转是一种筹资活动,也是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估计筹资成本潜在风险,才可以让筹资操作实行。 资金筹集来源主要有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借入资金;如发行股票、留存收益和增资等所有者投入资金的两大类,因此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合的筹资渠道选择,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所有者投入资金的风险即股东方回收投资的风险。作为股东方主要有两种投资目的:收益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前者对内部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都有较高的要求提出。因此企业必须要从这两点的预期实现水平上考虑融资,;后者作为股东方战略的需要和整体规划布局,能够忍受企业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和前期的亏损,但其投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2.借入资金的风险

借入资金包括长期借款、发行债券、短期借款等,主要表现为产生以下几点风险的因素。 企业借入资金利息率与投资利润率的风险不确定性。由于企业不确定借入资金利息率与投资利润率,当企业的借入资金利息率低于投资利润率时,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会使使用借入资金收益。但是当企业的借入资金利息率高于投资利润率时,借入资金的使用会对企业造成亏损,会因严重的资不抵债而破产。

筹集资金时,企业增加利率会使企业的资金增加成本,企业经营成本的负担越发增多,因此企业所面对的筹资风险较大。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以及长短期借款的比例等是负债结构。如果借款利息率高于投资利润率,企业越多负债,企业就越少权益资本收益率,甚至在严重时出现亏损。

3.第企业经营活动预期的实现情况

企业的借款需要投资活动或经营活动形成的现金去偿还净流入,因而如果经营活动达不到预期或者失败,将在遇到偿还本金和利息上的困难,甚至会因资不抵债破产。此外由于日元、欧元等有较频的汇率波动,属于波幅较大类币种,因此选择贷款币种时,一方面考虑外币本身的贷款利率,同时应尽量避免日元和欧元的贷款,以此规避外币的风险。所以还有借款币种差异的风险,主要风险是汇率,汇率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经营货币收入不匹配与外债偿还债务货币的支出币种,在未清偿外债债务前,由于汇率浮涨而产生增减偿债成本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升值支出货币或贬值收入货币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增加偿债成本。

五、基于内控角度的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和调整

1.企业首先应该树立风险意识

面临各种风险企业在经营中都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从业人员和管理企业的人都必须树立防范风险和发现风险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明确且科学的警觉性来预测、防范风险,并应对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给企业带来风险造成的损失。

2.建立风险管控制额度

企业由自身情况出发,来制定控制筹资风险管的额度,在其中对岗位划分职责和筹资额度要作出具体规定。制度建设中主要应该考虑企业战略和规划目标以及筹资的方式,和是否一致于公司的战略目标等因素。

3.利用财务分析对企业筹资风险进行管理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的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为其计算公式。这项指标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反映,越大的流动比率阐述了企业有越强的短期偿债能力,但是如果过大,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资金,这就是第一点,流动比率。 指资产和债务、净资产之间的关系是负债比率,他体现了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包括产权比例、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等,这是第三点,负债比率。

第一,加强管理现金流动。首先要对收付款项加强管理,应收账款周转期尽量缩短,对于各项应付款项提前做好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付款资金的及时性,同时尽量减少贷款额度,延迟贷款日期;同时要充分考虑利息支付账户的充足性,以此保证公司银行的信用度;对于到期贷款,提前做好还款计划等等。在付款过程中还可适当辅以其他金融工具,因此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

第二,利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适度利用财务杠杆系数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但是如果举债过多,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应密切关注财务风险的大小,利用财务杠杆系数对其进行衡量,并进行有效控制贷款应用项目后续跟踪管理。对于项目贷款,要对其项目进行定期的后续评价,一旦其经营形势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已经严重偏离项目的预期或将超过企业可以承受的压力,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确实无法阻止项目经营的进一步恶化,应即刻终止该项目,以此避免给股东方或企业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结语

企业正常经营行为的一类是筹资活动,它充分地调动了企业的内控管理作用。能够使筹资活动中的风险有效地降低,快速稳步促进企业发展。本文介绍了企业筹资活动的存在的风险和概念,筹资风险的成因从内控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调节企业筹资活动利用内控管理方式的有效措施。财务存在风险因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影响重大。它给企业在盈利时,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使一定百分比利润提高的情况下,股东的权益提高得到更大程度,从而实现股东最大化利益的现代企业目标。与此一致,它也可以当企业下降利润时,因存在固定支出而带来的财务压力更大给企业,从而提升企业的破产风险和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对一个企业来说,存在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悬在头顶。财务杠杆如何使用并控制好,使财务杠杆降到消极效应最低,以最大的限度取得这个财务问题锁定喊声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任秀梅,王国增.创造价值现金短缺型企业筹资内部控制关键点研究[J].会计之友,2009,02.

[2]张明瑜.企业筹资活动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05.

[3]许海燕.论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机制[J].甘肃农业,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