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44:39
序论:在您撰写网络发展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网络金融;特征一、网络金融概述
一)网络金融内涵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论文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拓展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3、市场创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4、监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了。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三、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务规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第二,网上金融业务具有明显的初级特征。我国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将传统业务简单地“搬”上网,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销售方式或渠道,忽视了网络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潜力。在主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未能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因缺乏宏观统筹,各融机构在发展模式选择、电子设备投入、网络建设诸方面不仅各行其道,甚至还相互保密、相互设防,造成信息、技术、资金的浪费和内部结构的畸形,不仅不利于形成网络金融的发展,还有可能埋下金融业不稳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滞后。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金融立法滞后。我国此类法律极为有限,只有《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等几部法规,并且涉及的仅是网上证券业务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与传统金融业务健全的法律体系相比,网络金融立法同样滞后。面对网络金融的发展和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现行金融立法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当调整金融业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方式,以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网络金融积极稳妥地发展。
四、建议应采取的对策针对上述风险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确立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并行发展的战略。(2)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管理机构。(3)加快网络金融立法。(4)造就复合型金融人才。(5)改革分业管理体制。(6)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7)银监会应提高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水平。(8)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9)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10)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网络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汁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在整个社会和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已经从一种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转变为和现代社会相整合的一种资源。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随着网络化而兴起的远程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手段作为公司的新型的组织形式。
一、来自战略网络的竞争模式的研究的主要观点
1.RGuhti为代表的结合新经济社会学来研究企业战略网络的理论。被称为经济社会学派
RCuhfi最早提出了战略网络的概念,他明确将对企业有战略意义的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和一群相似的节点都归集为战略网络,强调它是嵌入于企业之中的关系网络,参与其中的企业所因此获得的资源具有独特陛且难以模仿,因此这种战略网络关系可以构成能够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核心竞争力。
2.J.CJafillo为代表的用组织理论来研究战略网络的理论,被称为组织学派J.CJarillo认为战略网络本身是一种长期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这种组织安排的目的在于通过战略网络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他进一步通过对比“层级制”、“市场”和“战略网络”三种组方式,说明战略网络是网络蟹挤时代最佳组织模式。
3.以PJ.R.chtex为代表的文化学派
他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和促进战略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他认为日本经济及其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企业的战略网络管理水平高,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组织不同,它注重知识、能力资源的共享。突出文化在战略网络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强调由于日本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容易形成战略网络的网络文化,包括高度忠诚、相互信任、自然尊重和统一价值观等。Richter实际上以日本企业为考察对象从人文角度研究了战略网络的构建因素。
4.以波特为代表的用企业集群理论来研究区域合作网络波特所研究的企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的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客户等)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联盟中获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而组成的网络。他认为所有进步的经济体中,都可明显存在着企业集群,而企业集群的形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5.以J.MMoor为代表的从生态观的视角来研究战略网络,被称为商业生态学派
Moor提出的主要观点是,网络经济世界的运行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而这些企业和组织构成了—个所谓的“企业商业系统”。这些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主体之间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
二、战略网络的范围和特征
1.组织形式
从范围上看,战略网络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组织形式。这种网络和原来意义上的战略联盟相比范围和结构都得到了延伸。消费者、市场中介、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价值增值企业、高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都可以构成战略网络的一部分。传统型企业的研发部门一般都存在于企业内部,由企业自身完成。随着科技的创新,日益复杂的课题往往难以由企业一方完成不少企业将眼光投向高校,通过与高校联合研究开发新项目。这种外包的形式可以看成是战略网络形成的开端。
2.合作基础
从战略网络内部企业的合作层面上看,战略网络需要更广泛的合作基础。战略联盟的合作基础是共享资源,从而改进竞争地位提高绩效而战略网络的合作层面往往是战略层次核心竞争能力的分享,即企业通过和其他组织进行战略层而上核心能力的分享从而改进和补充自身能力的不足。在共享战略网络内部其他企业的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同时,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构建战略网络的企业往往需要平衡自身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网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作为战略网络而言,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独立性比联盟或者普通合作伙伴关系要小得多,所以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相当强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而且这种战略网络关系一旦组建,任何网络内部企业的改变或者变更效果都会被这种网络关系所放大,因此企业在战略网络内部做出决策的时候必须承担比起独立企业更大的机会成本。
3.放大作用
企业的战略竞争网络是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分享,所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对网络各个环节贡献的资源、能力的利用和网络对这些资源、能力的整合能力两个方面。各个环节专注于在价值网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有效发挥其核心能力的杠杆作用,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各个环节企业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于网络之中,通过网络的价值链的整合及管理,产生一个正向的“网络效应”,又可取得网络竞争优势。而传统的战略思想则认为竞争优势只由企业所在的产业结构特征或由其内部的核心能力所决定。
4.利益整台
在竞争的目标上,战略网络中企业的战略目标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更要考虑网络的共同利益,这也是战略网络区别于其他企业共同体的特征之一。战略网络强调企业与其它组织的互动关系,这决定了企业战略网络的目标不同于传统的竞争战略目标。它不仅仅追求各自的利益,更强调共同的利益,为了共同的利益,企业在战略制定中,不再仅仅以对自身是否有利来研究战略,而是以对整个战略网络是否有利来研究战略。在这个基础之上,企业的利润回报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企业自身培育的核心能力提升和创新投资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贡献;另外一部分归于企业对战略网络的投资建设和利用管理。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和两者都有关系。
三、战略网络的培育及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和信息网络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它将自身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以整个企业关系网络视角结合自身核心能力来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并以所建立,维护、扩展和进化的企业关系网络为管理重点,通过战略网络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是一种全新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1.战略网络的组建
任何企业基于战略的管理和研究都离不开环境分析。作为企业的战略层面的设计和管理同样要和环境分析挂钩。对环境的分析又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
(1)从企业内部环境出发,也就是分析和评价自身的各种能力,识别出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较强的能力、一般能力和弱的能力)。明确企业现有核心能力提升的方向、未来核心能力可发展的方向和企业网络合作、战略外包的方向。这是选择合适网络节点、成功构建战略网络的前提,也有助于认清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贡献和收益,增强企业作为网络节点的吸引力。通过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识别和评价,使企业在价值链的各项活动中的能力及其作用一目了然。
(2)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出发,也就是要分析、识别和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合适的战略网络,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外包业务的选择相似。企业在确定组建自己和某个领域的其他组织之间的战略网络时,首先要确定这种战略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要确定正在构建或者将要构建的战略网络能够有机地整合到自身的发展中来,能够弥补自身能力之不足或者通过网络的协同作用放大自己在该领域的核心能力优势。
2.战略网络的维护和适应
战略网络将原先独立分散的主体整合成一个战略目标相对统一的共同体,必须经历一个适当的磨合过程这个磨合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战略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磨合;战略网络整体和外部环境的适应。面对各种不确定的情况,战略网络中的主体可以采取的策略是适应网络或者退出网络。
在磨合和适应过程中企业通过与战略网络内部原先企业的资源,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方面进行相互衔接性的沟通和交换,目标是使得企业能够和战略网络内部企业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填平劣势,优势互补。在这个磨合期内,企业必须找到战略网络中适合自己的某个位置,同时还要积极评估战略网络对自己现在,将来战略的影响作用。如果经过分析发现整合战略网络的净收益比原先保持独立或者仅仅采用“外包”策略外取资源还要低,那么构建或者加入战略网络是失败的,企业就会选择退出。
随着商务环境的不断变化,有时候企业必须被动或者主动地去改变战略网络。如果原先市场环境不存在了,或者是企业发现当前战略网络中其他主体的功能并不能够足以发挥足够的作用,这个时候企业就要积极推动战略网络的改革来适应当前已经变化的环境。如果某一个战略网络和自己的企业目标相差太远,那么企业很有可能会退出战略网络。因此,无论是新主体加入网络还是原主体退出网络,网络环境都会发生比较大的波动,通常认为网络内部某部分的波动会被网络结构放大。所以在对战略网络的任何修改和变动都要小心谨慎。
3.战略网络的评估和反馈
从动态能力的战略观分析,企业的战略竞争力的持久性关键取决于三个要素:组织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
从“组织过程”看,战略网络的第一个作用是调和整合。企业构建战略网络的目标之一要尽其所能保证战略网络和自身的发展—致,这就要求企业对战略网络和自身组织进行协调和整合,将战略网络纳入到自身能够控制和管理的范围,使其与自身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性。第二个作用是学习。学习是通过重复和试验而能更好和更快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将战略网络纳入自身组织的学习系统同样可以加强组织结构之问的协同性,并且这种协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升,战略网络结构也越来越有机。第三个作用是重构和转变。随着环境的变化战略网络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本质上说,战略网络用网络结构代替了传统企业的内部组织,企业对环境的适应也由战略网络内部很多企业同时作出反应来代替—个大企业的内部组织和他们之间的反应,对环境变化的协调自然加强了很多,这也和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道理一样。超级秘书网
从“位置”上看,—个企业的战略境况不仅取决于它的组织过程,而且还取决于它的特定资产。特定资产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包括技术资产、互补资产、财务资产、声誉资产、结构资产、制度资产、市场(结构)资产。战略网络的组建对企业“位置”的影响可以由网络对企业相关的特定资产的贡献来反映。企业通过和战略网络中其他组织进行资源共享从而能够组成自己独特的战略资产。这种资产随着企业对网络其他企业资产利用的整合能力的提升和网络结构内部其他企业资源提升得到优化。
尽管国内各大保险公司正式开展网上业务的消息在短短几年内纷至沓来,但保险行业95%以上的业务仍然来自传统渠道。为何被寄予厚望的网上保险迟迟难以成为保险王国中的实力战将?我们看到,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做电子商务一般采取三种办法:一是打广告,在自己的网站上做不需花钱的广告,或花大价钱在综合门户网站投放广告;二是摆产品,将保险公司能放在网上的险种和产品一股脑儿全摆放在网上,以此作为获得准客户的途径,客户能来多少算多少;三是搞概念,从投保到核保、再到支付,一味追求网上全程交易。这种“网内圈网”的单一营销模式并未使得客户对产品信息的了解程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实际在网上投保的客户就更少了。因此,保险业强烈呼吁通过多渠道整合营销方式激活网上保险市场。多渠道整合营销方式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二是网络营销与其他新渠道营销的整合。三是网络与网络的营销整合。
二、加强建设我国网络保险的法律法规环境
2005年4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内首张电子保单在北京正式问世,并为网上投保的客户颁发了国内第一张电子保单。这一法律的颁布解决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开展,但尽管整体方向被肯定和保证了,各行各业内的法律法规体系仍然不十分健全,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在保险业,网络保险的发展对传统的保险与商业法律提出了巨大挑战,而法律法规本身的不完善也会大大限制网络保险的扩张空间。因此,尽快完善网络保险的业务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制定网上保险业务法规要积极体现保险立法和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保险业受到严格管制和电子商务起步不久的现状。网上保险业务法规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对立法依据、管辖范围等作出明确的原则性规定,又要考虑到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的适用性。因而需强调宏观指导性,不宜流于繁琐。二是严肃性和时效性相统一。既要体现出现阶段我国保险业仍然接受严格监管的现状,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能因规定过于严厉苛刻而影响网络保险业务的发展。另外,美国、欧洲及日本的网络保险较发达,多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大保险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力度
我国网络保险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保险公司在网络保险上浅尝辄止,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嫁接到网上,目标直指保险公司“鼠标+跑腿”的权宜之计,而并非积极的利用网络优势开展保险业务,扩大保险市场规模。但网络保险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品种的不断健全,我国也必将开始大力开发保险产品,尤其是适合于网上投保的产品。
开发网络保险产品除了继续研发和升级现在比较容易实现的意外伤害险等险种外,还要结合上网保险人群的需求以及在线的特点设计开发新产品,充分利用语音、视频等网络技术实现对客户有问必答且有问现答。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网络保险产品,包括投保、签单在内的所有投保程序将可通过网络完成,价格也低于人销售的产品。当然其他保险公司也都在积极探索网络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各家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在网络保险市场大显身手,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交织的火光。
四、切实保证网络保险的技术可行性
1.通讯网络技术方面应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通讯网络技术已经允许保险公司构建自己的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许多ISP也为保险公司建立网站提供服务器托管业务,有的网络公司还为保险公司提供建设网络保险平台服务。但目前网络的速度是网络保险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宽带网的建设,相信速度问题会得到改善。保险公司在租用专线时就充分考虑到网络保险发展的需要,租用宽带较大的专线。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网络电话、视频会议、办公自动化等应用方面都有许多相当优秀的软件,但数据共享与集中处理的软件,需要保险公司的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情况自行开发。
2.网络安全防范刻不容缓。网络的安全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易秩序的稳定有序,关系着千家万户,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在我国网络保险刚起步之初,各保险机构只有充分重视网络的安全问题,才能促进网络保险的正常发展。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同时,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必须是动态的,能适应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升级,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保险市场,促进网络保险业的有序竞争。
摘要:网络保险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实践性探索阶段,其发展仍然受到很多问题的制约,对此,我们提出的对策为:大力发展多渠道整合营销方式激活网络保险市场、加强建设我国网络保险的法律法规环境、加大保险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力度、切实保证网络保险的技术可行性。
关键词:网络保险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姚芳,多渠道整合营销现阶段发展网上保险的必然选择[J],中国金融,2005年第14期
一、制约我国网络财务发展的相关问题
1.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所有的新问题、新纠纷,再加上新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未就网络财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记录和反映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质、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网络财务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2.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电子商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结合的有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我国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精通财会理论,而且还熟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
3.财务会计软件尚不成熟
网络是网络财务的载体,而财务软件则是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与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财务应用财会软件开发研制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有限理性或客观经济活动异常复杂,使其考虑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而,造成开发出的财会软件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强、相互兼容性不好、抗病毒能力差。网络财务软件的不成熟,严重地阻滞了网络财务的充分发展。
4.安全保密性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如易感染病毒)与财务人员的误操作频繁发生,以及黑客恶意袭击电子商务网站,篡改、破坏会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广大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它可能破坏财务数据,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尤其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被入侵者非法窃取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二、发展我国网络财务系统的对策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1.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为网络财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相比是一个小系统,但就其内容、内涵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而且是当今社会的龙头系统。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首先,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其次,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如英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滥用法》和《数据保护法》,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也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使用有法可依,规范进行。
2.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网络经济的普及是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实现的基础
当今,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已逐渐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前景。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8-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鉴于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3.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
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
4.大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电子商务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务理论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的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网络财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网络财务的社会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网络财务理论的认识、理解、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具体说来:第一,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第二,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5.建立健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是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泄露的,所以,如何做到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安全传递,是软件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户倍加关注的。怎样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1)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力,致使应用系统中安全隐患较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其开放性,它的系统风险比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旨在防范黑客入侵和非关联方侵害;加密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阶段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的道德风险;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有一定的公正性。(3)完善和积极实施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指国际组织为保证互联网运行安全而制定的相关安全规范,这些安全协议规范了关联双方行为,促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对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推动该问题的研究。安全问题的研究应立足国情、解决急需问题,一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加速研究人才的培养,辅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则能推动该项事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6.加大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强网络财务的网络建设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低下或不稳定,将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只有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发、评审、验收力度,使网络财务软件系统更安全、更可靠、运算更准确,编报更及时、更清晰,才会被广大财务人员所接受。在软件系统开发中,应注重开发管理功能和防病毒破坏,防止黑客袭击、侵入、篡改数据的功能。在管理上,网络财务软件要能实现企业整体管理、业务协同的管理能力。在财务上,实现桌面财务软件所有账务功能,如数据远程处理、远程报表、查账、监控等。在集成上,实现网上报税、网上传递数据信息、网上专家会诊等。
关键词:网络金融;特征一、网络金融概述
一)网络金融内涵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论文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拓展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3、市场创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4、监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了。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三、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务规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第二,网上金融业务具有明显的初级特征。我国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将传统业务简单地“搬”上网,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销售方式或渠道,忽视了网络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潜力。在主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未能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因缺乏宏观统筹,各融机构在发展模式选择、电子设备投入、网络建设诸方面不仅各行其道,甚至还相互保密、相互设防,造成信息、技术、资金的浪费和内部结构的畸形,不仅不利于形成网络金融的发展,还有可能埋下金融业不稳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滞后。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金融立法滞后。我国此类法律极为有限,只有《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等几部法规,并且涉及的仅是网上证券业务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与传统金融业务健全的法律体系相比,网络金融立法同样滞后。面对网络金融的发展和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现行金融立法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当调整金融业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方式,以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网络金融积极稳妥地发展。
四、建议应采取的对策针对上述风险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确立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并行发展的战略。(2)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管理机构。(3)加快网络金融立法。(4)造就复合型金融人才。(5)改革分业管理体制。(6)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7)银监会应提高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水平。(8)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9)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10)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近两年来,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网络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论文。
网络经济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网络经济,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而达到这一规模,收音机、电视和电脑则分别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证据表明,因特网的出现完全可以与印刷术、蒸汽机、电话和装配线等相媲美。
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泡沫”,而否定网络经济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大潮并不会因而停滞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荡之后,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冷静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变革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此,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按照这个定义,网络经济绝对不是网站经济,也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各类网站企业或网络公司只不过是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而已,它们中的一些不景气正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兴企业的破产。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来,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至少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时代背景,已容不得我们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模糊的认识和肤浅的理解。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和态度将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丢掉幻想,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急起直追。
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惟一的选择,任何忽视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中国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以求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网络银行应对措施电子商务
网络银行是Internet时代的必然产物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直接要求。借助于网络银行和新的经济行为模式,除了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所有传统银行能够进行的业务以外,今后,绝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和个人对个人的货币交易都将采用网络银行为其平台,电子商务的整个流程中网络银行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5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用户已达到74万户,较2004年增长27.6%,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未来企业网上银行竞争将十分激烈,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企业数量将稳步增长。预计2006至2010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8%。
就网络银行市场份额而言,工商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仍占据绝对的优势,市场份额为59.2%,但较2004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然后是建设银行11.8%,农业银行6.1%。2005年招商银行网上银行发展非常迅速,企业网上银行市场份额为4.7%,排在第四位的建设银行。依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及增长率来看2005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用户已达到74万户,较2004年增长27.6%,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未来企业网上银行竞争将十分激烈,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企业数量将稳步增长。预计2006至2010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8%。从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及增长率来看,2005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用户已达到74万户,较2004年增长27.6%,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未来企业网上银行竞争将十分激烈,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企业数量将稳步增长。2006至2010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8%。
二、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网络基础薄弱,社会信息化水平较低
中国网络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网络银行的运行和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广大用户对银行的信心。其次,企业和个人用户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模糊,网络银行发展的空间有限。其次推广电子货币和信用卡是发展网络银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受传统思想和意识的影响,广大用户仍愿意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银行卡的普及率依然很低。
(二)各行支付网关不兼容,跨行结算问题有待解决
国内四大商业银行的金融信息网络建设各搞一套自成体系,而其他的中小银行的网络基础薄弱且规模偏小,没有跨行联合,甚至设防,导致重复建设,金融网络资源浪费严重。已建成的支付体系互不兼容,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也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一大阻碍。
(三)安全措施有待完善,用户对安全问题的顾虑多
发展银行在线业务,大量的经济信息在网络上传输,资金在线划拨,安全性是最大的问题。而安全支付系统是建立在CA安全认证系统之上。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认证“证”出多门,很不规范。招行有自己的安全认证中心,用的是自己开发的CA证书,缺乏相应的第三方监管系统和机制。除此之外国内各行多使用电信部门开发的CTCA证书进行转账,代扣和网上支付等业务。
(四)技术性风险难控制,发展受到制约
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必然出现金融创新,也将涉及到许多金融监管机制和政策的盲点和。加上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带来的金融风险难已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及责任鉴定都不规范,相关法律也不健全,双方合法利益难以有效保障。至今网络银行业务都受到极大的局限。
(五)发展网络银行缺乏相应的信用环境和监管机制
进行银行在线交易,银行除了要提供相应的支付工具外,还要提供信用担保,规范双方的交易行为,保障双方利益。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建设落后,没有相关的机制来制约不诚信的行为,也为开展银行网上交易带来风险。
(六)直接效益难以体现,银行的积极性不高
网络银行同其他网络实体不一样,不能靠广告和点击量来赢利。只能通过运用各项优势金融业务,用大规模,高效益和低成本来获取利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中国网络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投入很大但收益甚少,加上大众对网络银行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作是传统银行业务在网络上的延伸,而不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抓,网络银行的创新和发展受到影响。
(七)法律的不健全和相关人才的匮乏是目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由于电子商务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加上经济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滞后现象,造成了法律监督和人才需求的空白。
三、中国发展网络银行应对措施
(一)打造优势金融网络产品
网络银行强劲发展必须由可靠的产品质量来支撑,网络银行产品的前期论证与开发工作直接决定着市场竞争的最终成败,对商业银行的公众形象与声誉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打造优势金融网络产品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提。对于网络银行产品的创新,不仅在项目可行性论证上要严格把关,而且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公开招标,对系统开发商提交的不同方案进行优中选优,兼顾战略发展的需要,不盲目操作,避免重复建设。
(二)完善机制内部计价
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是依托在银行深化改革的前提下的商业银行在进行BPR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基础上,可删繁就简,去除很多不必要的协调环节,有效地提高网络银行运行效率;同时,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改革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应核定有关网络银行业务品种的单位成本与利润,以部门为单位实行内部计价,深入贯彻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并落到实处。
。
(三)拓展功能提升服务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基本停留在金融交易功能上,账户信息的交互功能还没有提供或相对弱化。而像Wells-Fargo网上银行提供的汽车贷款服务,不是仅仅提供网上贷款账户服务,而是包括了一系列核心和周边功能的组合,如个人信用情况查询、贷款申请、汽车信息搜索、汽车贷款账户查询、汽车保险报价查询等。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在功能上应从信息型(information-focused)、交易型(transaction-focused)向财务管理型(finan2cial-management-focused)转变,逐步发展到功能完备、广为适用、与客户的金融需求融合渗透、不可替代的阶段,具备贷款业务、专业理财、商人银行、国际结算等功能,与企业客户的财务软件实现对接,与传统业务形成差别互补效应,并实现国际化接轨,充分体现自身的电子化优势,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的3A服务,对银行的经营起到实际的支持作用。
(四)由内而外理念营销
商业银行加强网络银行营销工作的措施首先应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普及知识,渗透观念,培养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当的营销人员队伍,由内而外进行营销。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处室协同配合,共同锁定目标客户,充分带动支行,发挥营销合力,通盘策划,规范营销流程,找准市场切入点,采用银企座谈、光盘演示等全新的营销手段,抢先为重点对公客户设计服务个案,为优质个人客户群设计电子银行品牌套餐服务,如学生储蓄、校园卡、学生贷款、异地汇款等电子银行系列优势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五)构建CRM互动发展
网络银行是银行规划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战略的重要领域。国内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发挥网络银行的交互功能优势,构建客户信息管理数据仓库,通过对客户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和分类,准确地掌握用户行为,计算出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及期望值,用具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拿出针对性营销方案、策略及未来行动计划,与客户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从而使银行在同客户的长期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六)售后追踪主动服务
目前国内及国外各家银行提供的网络银行产品种类相差不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之间的竞争已不在于有没有网络银行服务,而在于哪家银行的网络银行服务更好。网络银行业务作为全新的业务,应用系统尚不够完善,管理经验积累还不够,客户也有个适应过渡期。如网络银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客户软硬件升级后的系统调整、网络银行的使用方法等均需要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售后服务措施,将业务、技术支持方案进一步落到实处,确保网络银行业务售后的排障和解难服务得以及时进行。超级秘书网
(七)深入调研整体规划
中国商业银行应深入进行电子银行产品市场调研,坚持研究比较国内外、系统内外网络银行产品的发展状况,对网络银行多种接入方式如电话、网络、WAP、有线电视等整合进行前瞻性研究,为网络银行产品发展的整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不断充实新的知识,捕捉新的信息,培养务实、创新的意识,融会到实际工作中,开拓网络银行市场,并为日后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探路,也为网络银行产品风险防范奠定基础。
(八)防微杜渐风险管理
网络银行以其特有的优势不断吸引着众多的消费者,但恰恰在这些优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据有关资料报道:早在1998年,全球就有64%的公司信息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其中金融与银行业占受攻击总数的57%。网络银行业务作为一项全新业务,法律法规和内控制度多有欠缺或尚不健全,隐藏较大的政策风险、安全风险和操作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应从系统设施管理、操作管理、系统运行管理、档案管理、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基础制度,以确保网络银行业务规范稳健开展,并引入风险管理观念,分阶段投资与项目评估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技术、业务和管理规范,切实防范风险。
四、结束语
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将给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对各银行而言,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积极参与,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决策借鉴2000
【2】周勇李光久电子商务时代与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1
【3】尹龙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1
【4】黄正新中外网络银行比较及中方发展战略[J]投资研究2001
【5】卫静芬尹栋梁我国网上银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金融观察2002
【6】郑伯顺惠勤关于网上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