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1 15:44:35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因素 有效对策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诸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代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1.对当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所占比例的认识。

中学生正处于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不仅个性将在这一时期塑造和完成,而且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加之缺乏对外在压力适当的调适方式,往往会是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适应障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出现了患病、退学、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据权威部门测试,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其中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比例为40%至50%。这一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2.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有近二分之一的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习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学习自信缺乏、厌学和学习困难。其次是不良性格与不良行为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依赖、固执任性,行为问题的突出表现是骂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和考试作弊。再次为心理承受能力差,遇见困难绕着走,很难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除此之外,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自身因素;二是家庭因素;三是学校因素;四是社会因素。

1.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自己又无法自我调节,从而产生挫折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是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化的人。心理学上把这一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高中学生在生理上迅速产生剧变,与成人接近,而在心理上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就形成了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们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如,一个微笑会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一个侧目会使情绪低迷,辗转反侧。然而他们内心的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在表面上却表现得很平静;他们想与别人交流,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理解和诱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

2.家庭因素。

从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之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和谐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这样的家庭只占了极少数。更多的是专制式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如若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轻者怒骂重者殴打,易造成孩子孤僻、专横和的性格。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加,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心理伤害。诸如被抛弃感、愤怒感、敌视感,更多的是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消极厌世,等等。

3.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结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等,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防止心理异常的根本条件,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使中学生正确认识外界与个人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协调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心理反映的适度,防止异常。如果一个人的需要、观念、理想、行为违背了社会准则,自然就会到处碰壁,遭受挫折,陷于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导致心理的不健康。可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

2.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既不目中无人,自我膨胀,又不自惭形秽,自我萎缩。

俗话说:知人容易知己难。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往往是形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心理健康,中学生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而且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要正视自己。

3.引导学生善处人际关系,获得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是靠逢迎谄媚,而是靠诚实友善、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等高尚的品格。因此,中学生应在社会交往中锻炼自己的良好品质,要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妥善自理好人际关系,即处理好与父母、教师、同学、朋友、异性的关系,其中尤以处理好朋友关系最重要。据调查,当中学生产生苦恼时,有60%以上的学生以朋友为第一倾诉对象。

4.认识现实,正视逆境。

人在现实中生活,而客观事实又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只能要求个人去充分认识和了解现实,适应并改造现实。这就要求中学生面对现实,把个人的思想、愿望和要求与现实社会统一起来。当然,中学生有权进行“自我设计”,但是这种设计决不能偏离现实的轨迹,否则“自我设计”只能是空想。

5.培养学生学会有节奏地生活,重视用脑卫生。

一定的学习压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心理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我们提倡勤于用脑。但是,过度用脑,则会使大脑的神经活动遭到破坏,导致心理疲劳,使智力下降,精神萎靡,失眠疲惫。心理疲劳的学生不但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反而会严重妨碍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不仅要勤于用脑,而且要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所谓科学用脑,是指让学生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活动,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协调。为此,一要学会科学地安排一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间,学习时间最好控制在10小时之内;二要休息好,保证学生的睡眠;三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课余活动,拓宽兴趣范围。这样,学习、生活有张有驰,生动活泼,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李建平,金志明.认清功能明确目的.中国教育报,1999.1.20.

[3]陆小娅.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无所不在.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版),2002-05-24.

[4]查明华.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第2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33-0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职业高中学生。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科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日常的、专门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问题的教育与心理问题、心里障碍的咨询与辅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发展。

一、影响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等原因又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记忆效果下降,厌学情绪普遍,学习风气较差。

2、人际关系问题

与家长的关系问题:家长的专制、不理解或家庭的伤痕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使学生遭到创伤,产生对抗心理、压抑心理、厌学心理等。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同学关系不融洽。有些学生由于遭受考试失败,未能考上重点高中等挫折或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强烈自卑感,从而自我封闭、内向、不愿与别人交往。

3、单亲家庭的问题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学生中有自卑、焦虑、烦恼、或对他人缺乏信任感与安全感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比例要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同时调查数据还表明,形成这部分学生上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家庭问题。

随着离婚率的升高, 单亲家庭正悄然融入社会。据本校的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子女大致占14%左右,这些学生一般由父母中一方抚养,缺乏正常的父爱或母爱。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但表现不同,轻者自卑、郁郁寡欢或行为乖张,重者猜忌,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强烈逆反心理。

4、自我意识问题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地自我接纳,然而许多学生都不能做到这一点,致使心理常常处于失衡状态。

5、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产生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严厉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常常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并具有畏惧、不信任人等个性缺陷。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有25%的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学生产生厌恶和反抗情绪。许多学生与父母或某一方性情不和,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冲父母发泄;有的拼命压制自己强忍怨气,但又感到很压抑。

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编写适合职高生特点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实施要点和活动设计,使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训练与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性教育。

2、适当开设心理卫生课

根据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人格因素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适当增设心理卫生课。开设心理卫生课的目的使学生懂得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职高学生心理卫生课的主要内容有:性教育及其心理卫生,对早恋问题作恰当的引导,对考试焦虑的心理卫生指导,对厌学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对学习习惯的心理卫生指导等,使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为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打下了基础。

3、营造有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是指学生生活在有安全感的、愉悦的、和谐的氛围中。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营造充满爱意的心理气氛。教师要能够理解接纳学生、分享学生的感受,认真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能有效地将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守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使学生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各种帮助。

第4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心理健康;建议研究

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与引导,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作为职业高中来说,必须认识到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心中。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限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这样就造成了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学校方面,应全面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并确定出明确的教育目标,提高教育的效果。

2.消除不良影响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医学化与德育化,并及时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做好准确的定位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控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学生调节自我,从而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2.联合有效的力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3.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相关教育设施,及时总结经验,利用好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尝试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之,要做好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改革工作,因为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第5篇

一、农村职高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在农村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跳出农门的影响下,不顾实际,对孩子期望过高,产生了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现象,一旦学生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自卑感、焦虑情绪,并形成人格障碍。这一点在农村职高学生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总认为自己不如普高学生,自卑心太重,缺乏上进心,有的甚至抱着“我反正是学不上去的,就在职高混三年吧!”的想法,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没有前进的目标。

(2)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影响农村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农村生活的改善,如有的学生家长过分满足孩子欲望,要啥买啥,放纵、溺爱子女,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依赖性强;有的职高学生家庭父母不起表率作用,致使孩子小小年纪就养成抽烟、酗酒、赌博等恶习;有的家长在外打工,顾不上管教孩子。

(3)大众传播媒介中不健康的内容对农村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职高学生处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对是非辨别能力弱,导致全盘吸收,对一些书刊、音像制品和网上不健康内容缺乏防御抵抗能力,容易被腐蚀,从而误入歧途。

二、目前农村职高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焦虑与疲劳。无论成绩好坏,少数职高生中存在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的现象。成绩较差的学生自然有学习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期望、同学的竞争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自己过于要强好胜,他们在不断督促自己加紧学习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别人的超越和自己的失误,担心成绩不佳,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样存在心理负担,由此产生学习焦虑。

(2)成就动机不强,厌学。一部分职高学生只想在校学习几年,“混”一张毕业文凭;也有一些职高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是一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由于学习成绩差,所以导致厌学,缺乏进取心。

(3)自信心不足,自卑与散漫。由于自身成绩较差,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在职业高中学习低人一等,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表现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整天无精打采,在学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校无论开展任何活动,他们都不感兴趣,没有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4)有自立愿望,但依赖性强,人际关系紧张。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能再像初中时那样依恋父母,开始要求独立自由,挣脱对双亲的依赖,而父母却感觉孩子不听话了,自作主张、自以为是、逆反心理较严重。如果教师和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严厉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厌恶和反抗情绪,使矛盾更加尖锐激化。

(5)热衷于上网,早恋,容易冲动或偏激。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迷恋网络游戏,老想去网吧。有些职高生明知早恋对人、对自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冲动。有些学生容易冲动,容易偏激,容易走极端,表现出来某些冲动的越轨行为,甚至完全不计后果,但事后往往又表现的十分后悔。在学习上缺乏“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喜欢在生活上不顾条件的攀比,比吃比穿。

三、解决农村职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学校政教处主要负责学校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政教处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开设“树立正确人生观”、“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和审美观”、“人际交往面面观”、“理想与现实”、“勤劳与懒惰”、“青春期悄悄话”等讲座。对那些学生平时想但不敢讲也羞于讲的问题进行疏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进行“怎样对待不公正”、“社会与我”、“与父母、教师、同学换位思考”等专题的讲座。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庆“五·一”、“五·四”校园文艺汇演和秋季田径运动会活动。针对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和各专业兴趣小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陶冶情操,宣泄不良情绪,开阔眼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班主任可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家长和老师地共同努力下,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去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用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善于合作的意识去适应社会需求,健全人格,努力达到“德智心体”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因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学习心理辅导,挫折的应付,情绪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教育,优良人格的塑造,休闲生活与消费心理指导。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上网成瘾。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并且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大的危害。

2.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家长都看的很重,这又是一座无形的山重重的压在学生身上。

3.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他们大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共享生活中的喜悦。

4.独立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高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真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以课堂教育、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途径,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开展心理咨询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学科教学需要的。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利用心理档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与学生思政工作者及时沟通,交流情况,尽早实施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合理环境是育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物质环境,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环境,校训、校歌、学校精神等精神环境。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教育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际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当前,我国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和周围的孩子进行交流。

四、结论

总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可以发现并治愈学生的不良心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7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主席说过:“体者,载智之车,寓德之舍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体育锻炼无疑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更是为了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身心健康。然而,由于应试教的束缚,高中生更是认为分数重要,而忽视了体育课本身的影响力。另外,高中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传统落后,仍然仅限于跑圈、准备活动等形式,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这种体育教学现状让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失去了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也不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生活目标要切合实际。(2)情绪稳定乐观。(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4)有适应能力。(5)能保持人格完整。

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体育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达观精神和自信心,更能够调节高中生的情绪。高中阶段的学生作业繁多、考试频繁以及对未来的未知而产生焦躁不良情绪,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高中生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意志品质,更能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体育教学中有800米、1500米等活动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磨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高中阶段学生仅仅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交往,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尤其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与其他同学结识的机会,使他们之间产生信任,达成默契,以此来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另外,在与他人交往和冲突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增强。这不仅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使学生从学习压力、心情抑郁等方面解脱出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性比赛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配合精神,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在教育理论课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使其能够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感情,学会在运动中寻找最佳心境,在各项运动中去感受运动的快乐。

关心学生,坚持教书育人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责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不仅要组织、指导学生锻炼身体,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情绪健康发展,要拥有饱满的热情,温暖的情怀来感染学生,用优美的示范动作和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或恐惧心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及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仅是在室外的广阔空间,而且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广泛接触与交往中进行的。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往,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调整了学生的个性,使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以及建立自己的自信。如何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关系到高校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自身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师要开展针对性的辅导课程,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全面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全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确保高中生的健康成长。2.要明确教育目的。高中阶段学生要面对沉重的课业,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有序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进而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宣泄不良情绪,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应及时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3.加强体育锻炼,创新教学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面临沉重的学业,而且生理意识的增强,他们喜欢关注异性,也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早恋现象普遍。所以,我要经常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缓解心理疲劳,增强心理素质的效果。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互动,关心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多交流,只有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进而打开学生心结,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学业以及各种生活问题,直面挑战。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让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李东荣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个性教育论.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