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44:27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创设和谐课堂,激感,唤起学习动机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他们去探、去想、去说、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肯定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品尝他们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旅游景观欣赏》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我国一些旅游胜地,同学们被美景所吸引,我及时的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探究这些旅游景观如何欣赏才能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接着我播放了庐山的一段视频,并配有古诗、背景音乐;进而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位置的选择,教师给以点拨。为了检验学生学习能力,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武陵源群峰、黄果树瀑布、洞庭湖与岳阳楼、漓江山水、长江三峡,北大未名湖等景观的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应该如何选择观赏位置来领略这些美景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气氛热烈,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互动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回答,每组挑一名代表进行操作,答对了会有赞扬的话语和音乐;答错了会有温馨的鼓励,并有相应的评分跟随。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是新课程的设计思路之一。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城市交通运输》时,我课前要求学生对当地的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考察,了解本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道路网的组成、交通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写成一个小报告在课堂上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香港城区电子地图,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特点。接着我提问了几个学生,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调查报告阐述我市交通运输特点,思考我市和香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点。在学习“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一部分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我市交通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由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我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同学的建议进行了评价,并表扬了他们,最后我提议由学习班长负责就这个问题,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写一份可行性报告贴到学校班级网站上。
三、合作交流,提升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让学生“生疑”、“质疑”、“辨疑”的情境,营造探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珍视合作交流中产生的新知识的价值,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学习《文化景观的构成》一节时,我先
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教材中三个学生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云南傣家竹楼,国粹京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最后由学生提出问题,评价教材中学生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师生交流,真正理解什么是文化。我又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区分什么样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属于文化景观,这些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
四、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需要师生共同去挖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在讨论中创新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这种尝试讨论的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教学步骤。
2、在求异中创新
地理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又要在教学之时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创新。
3、在想象中创新
上课教师:xx校区XX年新进教师共计39人
听课教师:学校领导、各学科调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
为进一步掌握我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查找存在的问题,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特组织了新教师调研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初步摸清了新进教师教学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新入职的大学生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较高。
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教学设计有条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公招教师中,有一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表现出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新颖,教育理念新,有课改意识。
3.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改革意识
在课改大趋势下,大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课改意识。部分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如电子白板、录音机等。教学设计上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一定的课改意识。
4.学生基本素质有所提高
本届新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基本素质较高。新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好,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较好。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例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课堂举手积极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课堂常规训练不到位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课堂学习随意性强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七年级新生: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对教师的课堂要求理解较差,自我管束差。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新进教师对教室内的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够。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候课习惯没有养成。
3.部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组织相对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部分教师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能及时调控课堂秩序,维护课堂教学的纪律。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为: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为: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三、建议意见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高校课堂;构建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有着宽泛指向的重要学科,它以语言为核心载体、以文字为写作工具、以文学为基本内容,可以说,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与沟通的重要工具,正因为有了语文的出现,人类文明才有了巨大进步。我们要更好地探索语文教学方法,为语文教育寻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而在新课改的基础下,怎样切实深入地提高每一个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关于如何构建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热潮下许多人提出了各种看法和建议。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将重点放在语文课堂教育上,需要将目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才是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当然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老师需要认真设计与准备,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工具,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老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老师习惯于采取灌输型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十分欠缺,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大力普及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对推进新课标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有许多老师仍旧采用落后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还没有将意识转移到新课改所强调的标准上。在教学时,老师普遍认为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考试重点内容,而忽略其他内容的教学,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如果老师能够积极准备上课内容,语文课堂可以变得丰富而充满乐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将提高分数当成第一要务,把考试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讲解内容,将语文课堂变成了乏味的课堂,“满堂灌”和“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课堂上,用板书方式讲解课堂重点是语文老师普遍采取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突出学习重点,但是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无益处。这种方式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学生们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越来越低。
(三)部分语文老师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少部分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整体文化素养不高,难以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设计出的课堂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们普遍以考试为教学重点,这与新课改提出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不相符。
(四)课堂教学目的不清晰
语文学科是学生从小到大的重要课程之一,这是因为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忽略语文本身的重要地位,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非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帮助。
三、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少,一般都是听课和做笔记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要深入贯彻执行新课改的要求,创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就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授课模式。老师需要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要发挥积极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充分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根据课文中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然后进行提问。也可以通过引用歌曲《荷塘月色》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文字相结合,更加突然凸显课文的主旨。通过这种方式慢慢转变原来学生不发言的课堂格局,让学生逐渐适应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答题之后老师要给予适当鼓励,建立学生答题的自信。为了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积极发言,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抢答题,以此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几个成语,留下一两个空白,让学生来填写,或者写出容易出错的词语让学生写拼音。利用这种课前的预热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
(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答案。这种方式不但能学生交流观点和看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创建小组是带有明确学习目的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小组成员提前预习课文,在这个基础上对每个小组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并概括符合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答题的兴趣,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答题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这种小组模式还可以用来讨论试卷题目,学生们通过讨论找到错误的原因,记录原因并以此督促自己。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还可以说出自己的答题思路,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思路进行辅导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三)巧妙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程,让学生感觉枯燥而生硬,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强烈。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教学工具的引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让学生们观赏完片段后结合课文内容再进行深入理解,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畅谈感受,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变得更深刻,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变得更多样化。
(四)增加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文本,有一部分是名著节选,有一部分是戏剧节选。学生在初读这些文本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把握人物个性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作品的表达理解也不到位。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相关背景做一些介绍,并且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课时充分,老师还可以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长时间累积后,学生的知识面自然能得到提升,之后再阅读这类课文,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掌握人物个性、作品主题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挑选一些戏剧类文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可以设置表演打分环节,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表演”角色,仔细揣摩角色人物个性和行为动机,用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助于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处理好师生间的教学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中绝对的核心,学生们一定要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标中提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和学生展开平等的探讨,课堂内外安排的所有活动都要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自身素质为目标。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从尊重学生的性格和对待事物的看法出发,力求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和谐的气氛中展开学习。老师需要意识到的是,自己并非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因此,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质疑。老师要勇于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师生之间要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只有这样,二者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的对话。在新课标中有一条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体验”,此处是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经常是多样化的,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还要鼓励和欣赏他们的理解,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尊重不仅仅是表扬和肯定,也包括正确的批评,对应该指正的地方不能忽略。只有这样才是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所有高中语文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应充当高效课堂的教学主体。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进行课程深化改革,创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且提升学生语文成绩。
【⒖嘉南住
[1]刘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1):179.
[2]宋玉海,丁玉柱.浅析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3(11):25.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分析探讨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生物不是中考中的必考学科,所以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有所忽视。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因此,如何使得初中生物教学更加高效、生动,如何使得初中生对生物学习有更高的积极性,如何使得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相关能力有更好的锻炼等都已经成为了初中生物老师必须考虑的事情。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转变初中生物课堂主体对象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当然,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首先应该转变课堂观念,明白课堂主体的对象。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中,老师一直充当的都是课堂的主体,并对课堂的一切事物起到了完全掌控的作用,其中包括学生在什么时间应该回答什么问题、应该思考什么内容、应该完成什么作业。当然,在传统教学时期,这样的“控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观念在不断的增强,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运用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这也是我国教育最终想要实现的目的之一。可是,部分老师却认为学生这样的行为实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因此会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强制性的打压,以期望能够抢回课堂的“完全控制权”。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是不符合目前我国初中教学主要思想的。在我国新一代课程改革标准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应该对课程的走向和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好的是一个引导者,以帮助学生用更好方式、更佳的思维去思考生物课堂中的各个问题。老师只有在生物课堂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才可能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更好、更全面的发展[1]。
2改变提问和倾听方式提高课堂与课下教学的效率
对于初中生物课堂而言,提问和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保证初中课堂的效率和进度往往会减少提问和倾听的时间,甚至部分老师还会选择“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进行提问和倾听,这样往往是无法得到较好课堂效果的。因此,在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强烈建议老师能够增加有效提问和有效倾听的时间,并改变提问和倾听的方式[2]。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可以选择“引导式”提问和“选择式”提问“。引导式”提问一般比较适合于老师在教授新课和课前回顾知识点时使用,这是因为在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或是在课前回顾知识点时一般都会有种不知从何入手的盲目感,此时如果老师为了加快上课的速度而“自问自答”,很可能会使得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从而打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当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老师在提问时更加生活化、简易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白老师要问什么,这么问的主要目的是要复习什么知识内容,自己又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回答才能切中要点。老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耐心,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而这“适当的时间”应该根据实际的提问情况和课堂情况进行控制。不宜过短,因为过短会打扰学生的思考,不宜过长,过长会让学生有多余的时间做课堂以外的事情,而也是考验初中生物老师教学经验的最佳时期[3]。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初中生物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单一且机械的,在过去里,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我国教学目标的不断调整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变化,这种单一且机械的教学模式也愈发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为这种单一且机械的教学模式很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惯性思维,而失去了灵活应变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建议老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初中生物课堂,根据相关的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学策略在各项信息技术和硬件设施等的支持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比如说在学习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时,简单的讲解就没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高,因为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多自然界食物链的划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并且可以明白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部分《动物世界》中与食物链有关的片段,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自然规律”,什么叫做“物竞天择”[4]。当然,除了多媒体的手段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所了解的“食物链”,因为通过自己收集资料画出来的食物链往往可以在提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4增加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比例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离不开一些生物实验操作,这些实验操作是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适当扩大生物实验所占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手探究自然界的各个奥秘,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明白生物学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初中生物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就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老师可以通过这一实验来提升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老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得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好的帮助,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曼曼.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5):279-279.
[2]付艳梅.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2):370.
[3]阮庆德.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关爱明天,2015,(10):412-413,414.
一、引言
如今,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储备和技术理念影响人们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革新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影响学校的教学模式,重构教学的评价方式。有人认为微课、MOOCS、翻转课堂是大数据引发教育变革的第一波浪潮。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时,听被广泛认为是其弱项,学生投入时间不少但收效甚微,听力教学的低效引发广泛关注。大数据时代将从观念到行为为听力教学的改革带来全新的变化。本文结合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困境,基于大数据提出听力课堂生态重构的具体措施。
二、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
生态学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社会各个学科的研究中,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便是其中之一,认为外语教学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一个要素的细微变化都会对整个课堂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英语听力学习即学生与听力学习环境互动的过程、听力课堂各因子之间的互动。其中环境具体指学校与课堂构建的大环境,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对学生听力学习影响最大;因子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关系等,这些因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能和谐共生,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英语听力课堂的生态失衡
本文尝试从生态外语教学观来评析英语听力教学中所存问题,寻求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给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些英语听力教学的改进建议。
1.课堂生态主体师生互动缺乏
但当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依旧沿袭以往被动型的“课本讲授+答案讲解教学模式,即便是所谓的“数字化教学”也只不过是大都是将书本知识完全搬到数字化的“黑板”和“粉笔” PPT或投影机上, 本质上还是未脱离“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在语音室借助录音设备完成教材内容是最终目标,扮演“磁带播放者”和“答案者”的角色,而学生成了“被动接收者”。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无法缺乏真正的教学互动。这种教学乏味枯燥,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活动的参与性, 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堂生态中生生互动缺乏
听力课主要在语音室完成,其教学环境不同于其它课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坐在操作台后,学生座位独立隔开,师生之间主要交流工具是耳机,学生和学生更是几乎没有互动。语音室特殊的课堂布局导致一些学生低着头做别的事情,沟通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相互的交流,课堂上及时使用语言机会的减少不利于语言的学习。
3.课堂生态中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缺乏
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不断积累逐渐提高的过程,但目前高职听力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而任务量大的问题, 教学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 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教材,加之教材的听力材料某种程度上多脱离现实生活,真实性不够,练习形式缺乏多样性,周而复始,学生厌倦这些听力模式,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机的生态联系,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英语听力生态课堂的构建
大数据时代为高职听力教学带来观念到实践的全面变化,为了改变高职英语听力课堂生态失衡的现状,需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高职英语听力生态课堂。
1.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听力教学中课堂大部分教学素材仅局限于教科书,难以保证材料的时效性,为了增加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一些与社会接轨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大数据能突破教材局限,为听力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通过慕课网学习平台系统学习国外顶尖的精品课程,也可以通过专业性英语视频网站进行系统性的听力学习。难易适中,时效多样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和谐生态课堂的构建。
2.设计课堂活动。每天一成不变的课堂活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能促进课堂生态中的师生和生生互动。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促进互动的课堂活动,增加师生之间、全体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协调者,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灌输,传授听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教学平台,学生既是各种数据的使用者也是生产者,教师可利用这些数据痕迹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可通过对比与其他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三是除了大数据学习平台及专业网站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下载各种听力学习软件,这样英语听力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更加灵活。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必然增多,有利于听力生态课堂的平衡。
3.完善评价体系。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为听力教学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教学评价对象范围扩大,除学生外,还覆盖了教师、学校等影响教学活动的因子。评价学生标准维度增加,大数据技术可以关注学习对象对课程的态度、学习时间、合作讨论频率、收获等微观表现,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唯一评价学生标准成为可能,使形成性评价不再局限于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出勤等传统形式。全面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听力生态课堂构建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4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2013年,我国驾驶员数量超过2.75亿人,十年来年均新增2100万人,其中大学生驾驶员比例逐年攀升。因此,在校大学生有必要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汽车使用相关知识。东北林业大学“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学生覆盖全校50多个本科专业,每次选课学生近500人,为大学生将来科学合理地使用汽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1]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开拓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综合竞争力,[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汽车使用基础”课程概况
1.课程教学目标
汽车使用是指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的使用技术状况进行有效管理。“汽车使用基础”课程系统介绍汽车选购、汽车使用过程管理、汽车行驶安全及公害、不同条件下的汽车使用等有关汽车使用的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合理选购、使用汽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技术可能和使用可靠的前提下,正确使用汽车,充分发挥其工作性能,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课程定位
对全校各专业、年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同学有意向在大学期间考取驾驶证,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调查显示,大学期间有意向考取驾驶证的同学达到90%以上。考取驾驶证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方便出行、提高就业优势等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学生选课原因分析,笔者将课程定位为: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技术性于一体,帮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理解合理使用汽车的重要性,掌握正确使用汽车的基本知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开设几年来,一直是学生选修的热门,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别较大。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同,部分文科学生说起汽车品牌及外形较为熟悉,但是缺少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储备,对于部分课程内容理解困难。如讲授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时,部分学生对车辆驱动力、转矩及车轮转动的关系难以理解,这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2)实践操作环节薄弱。“汽车使用基础”课程重实用性,学生动手实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由于选课学生数量多,教学设施紧张,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使得每个学生动手的时间较少。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
“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开课三年,选课对象包括英语、法学等文科专业学生,学生基础差异大,要求教学过程更要注重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用优质的课程本身吸引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设计和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1.教学内容设计
公选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为了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这一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设计应突破原有理论框架。“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公选课的授课对象专业、年级各异,学生流动性强,课程内容专业性太强会使学生畏难而退。因此教学内容应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在保持课程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对讲课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做到删繁就简,通俗易懂。
(2)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科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学科前沿、最新动态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兴趣点,体现理论知识阐述与应用性相结合,选择身边的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专业角度讲解,满足大学生对身边发生事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
(4)注重趣味性和创新性。[4]“汽车使用基础”课程是在专业课程“汽车运用工程”的基础上开设,对原大纲中过于专业化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大量常识性内容,如删除原大纲中汽车运用效率、车辆技术管理等内容,增加安全行车、机动车驾驶操作、文明驾驶等常识性内容及案例分析。
(5)兼顾不同专业学科特点。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公选课,应以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探索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公选课既要立足于学科本身的固有理论,也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如案例选择要尽量从选课学生的专业角度出发,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
(6)完善课程实践环节。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增加汽车结构认识、汽车驾驶体验两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同使用条件下汽车驾驶的区别。
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汽车选购、落户、使用、管理直至报废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汽车选购、汽车合理使用、汽车使用管理三大模块,穿插实践教学。汽车使用基础公选课的总学时为32学时,各模块及实践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汽车使用基础教学内容
序号 模块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
模块一 汽车选购 汽车基础知识、汽车使用条件、汽车选购 8学时
模块二 汽车合理使用 汽车行驶安全与公害(包括安全行车常识、机动车驾驶操作、文明驾驶基础知识等)、汽车运行材料及使用、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14学时
模块三 汽车使用管理 汽车户籍管理与保险、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6学时
实践环节 汽车结构认识、汽车驾驶体验 4学时
2.教材
目前,国内相关教材均是针对汽车相关专业学生编著,专业性较强。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专业涵盖面广,文理科兼有,尤其是文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课程内容选择均为常识性、专业性不强的知识。在讲授过程中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学生容易听懂,但记忆和复习有难度。因此,课程组编写了适合公选课的《汽车使用基础》教材,[5]力求内容更浅显易懂,降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及考核方式探索实践
公选课授课对象复杂,要激发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在内容设置上新颖别致外,还要在授课形式和方法上引人入胜,考核方式上推陈出新。
1.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
(1)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公选课授课对象对此学科多为零基础,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要强化视觉、听觉效果,做到图文并茂,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辅以视频、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应用性。如车辆工作过程讲解时,应用flas形象演示各总成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反映效果较好。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公选课的内容相对陌生,容易感觉枯燥。因此,公选课不适合满堂灌。每次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应不超过课内时间的2/3,剩下1/3的时间分组进行主题讨论或案例分析。如汽车行驶安全内容讲授后,给出实际案例,让同学来讨论、分析判断违法行为,并说明正确做法。
(3)分组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分配学生组成讨论小组,每组6~9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尤其是不同专业学生的观点交换。教师结合每次课教学内容给出案例及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及理由;教师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并及时回应,指正学生的问题,有利于相关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加深理解。例如,在讲完汽车选购模块内容后,分别设定不同的经济、使用条件,安排各小组讨论完成汽车选购方案,并对全班同学阐述方案确定过程及依据。
(4)重视课程的反馈环节。每讲完1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在课上给学生留出15~20分钟的时间,每人提交一份作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概述所学的内容及收获;2)提出本模块印象最深和应该剔除的内容;3)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方法的建议。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内容概述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锻炼其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实现教学相长。
(5)开放式实践教学。针对学生人数较多而使得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任课教师与所在学院实验中心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按照学生的预约情况,随时安排学生实践,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机会,把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2.多元化、全过程考核方式
公选课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习效果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方式,从考核内容、形式及成绩构成全方位进行改革。
考核成绩构成包括2部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主题讨论(20%,每次10分,共2次,总计20分)、课程内容总结及建议(30%,每次10分,共3次,总计30分)。课堂主题讨论是由教师给定讨论主题,同学分组讨论,并由小组一名同学进行主题发言,教师根据小组讨论时同学的参与情况、小组主题发言情况分别打分。课程内容总结及建议得分依据为每个模块学习后提交的作业。主题讨论和内容总结的过程也是复习和分析所学知识的过程,一方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听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课程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所占比重为50%,主要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记忆,如交通安全法规等模块。
四、结束语
公选课是整个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目标及课程定位设计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公选课学习,能够建立更为宽厚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莉.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88-89.
[2]冯伟,黄健恩.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11-112.
[3]陈焕江.汽车运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研究的相关背景
课堂主要由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及当时特定的环境组成的是一种综合系统,课堂管理的成与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所以说课堂管理是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研究者经常把课堂教学的质量的研究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课堂管理的有效研究。而国外对课堂管理模式则有着大量的、丰富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系统进论证、实验研究,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直到本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对课堂管理的研究才正式独立开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要提升国民素养,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是最重要的培养场所。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管理模式在相当大程度上依然是一种传统的经验观念和课堂管理的相对专制的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效果可想而知,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管理和教学水平普遍低效甚至是做无用功,这必然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高,阻碍优秀文化的传承,极大地影响了广大爱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加快了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广大中部地区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要么是“涛声依旧”、“新瓶装旧酒”,广大语文教师实行的还是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方式;要么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发展变化。所以说当前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管理工作的总体境况令人担忧,其是实效性值得教育者高度关注和重视。简而言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管理的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低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一是学生课堂反馈少,新课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是现状却是与课表要求反差极大,就拿师生互动来说,学生默默无语、金口难开,不愿开口回答课堂提问,毒瘤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课堂教学反馈无从谈起。二是大班教学效率差。农村中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资源不足、课室资源不足,导致大班上课的情况非常突出,60名学生一个班的情况比较常见。而语文课堂教学对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而班级人数一多,班级纪律管理等问题都涌现出来,学生参与互动的概率和效果都很低。
2.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严重
从笔者的走访调查可知,由于广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差、待遇也比较低,基本处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中下水平,生活压力较大。加上生源都来自农村甚至是贫困山区,生源的基础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学生厌学情绪较高,加上学校的管理模式缺乏以人为本,教师看不到工作及未来发展的前景,逐渐对自我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等原因,导致了相当多教师有职业倦怠的问题。
三、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建议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和管理相对城市的中学课堂来讲需要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因为它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包含着更多的特点。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课堂行为的管理、课堂思想的管理和课堂情感管理等。我们说成功的语文课堂管理除了要机智灵活地处理好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外,还要因势利导、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教与学的情境,更要恰当处理好师生冲突等突发事件,在充分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针对上文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相关原因,笔者对改善并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课堂管理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而如果语文教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他是不能关注这些细节的,细节就是责任的体现。因此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充分做好上课基本功,备好每一堂语文课中的三维目标关系,善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对于普遍存在的课堂纪律等问题要敢管、善管和巧管,让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管理走上民主和谐的道路。而职业倦怠问题是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农村的教师更是如此,但作为教师,心中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更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进行的是爱的教育,要提高对自我的各项要求,成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做会学习、会科研更受学生爱戴的“教书匠”。
2.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农村中学的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比如就拿学生方面来讲,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多,这些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心理健康状况等一系列的问题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全部解决的,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是学生心灵的对话者,更应该用爱心教育每一位孩子。语文教师除了是课堂上的教师外,还是学生亲切的朋友,鼓励学生打开心扉和教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克服学生自卑、自闭、厌学等消极的情绪。循循善诱,掌握一定的规律,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课堂管理问题和学生的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