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44:26
序论:在您撰写创业教育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创业的概念与分类
1.1 创业的概念
创业的涵义因时期和地域的不同而异,汉语对“创业”一词有着较为宽泛的理解,“创”,即开始、创造、开创、设立之意;“业”,涵义广泛,可指学业、事业、功业、家业、产业、职业、行业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是指学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是指事业、基业;“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是指职业。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体制中,“创业”的涵义因主体的不同而异。应用于贵族、官僚、文人,主要是指创建基业和事业;应用于居民百姓则是操持家业。然而“创业”一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未能与工商业活动联系起来,直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创业”的主体逐渐确定,专指商业行为者。
在英语国家,表达创业概念的英语单词是“entrereneurship”和“venture”。从词义上看,创业和企业(Enterprise)有较强关联,“entrereneurship”是名词形式,主要用于表示静态的“创业状态”,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角度来阐述“创业活动”。“venture”以动词形式表达了“创业过程”,其中包含了“冒险”的含义。从英语单词的表面意思看,可以把“创业”理解为创立经营企业的过程,其中具有风险性。
1.2 创业的分类
创业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广义的创业是指创立事业的过程,主体和客体均较宽泛。狭义的创业专指在经济市场领域内创立商业组织,追求经济资源的活动,即创业主体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发掘利用市场机会,以自身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源,通过组织运作和业务开展,实现资源升值的过程,狭义的创业均以追求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
本文把创业分为传统技能型和开拓机会型两种,传统技能型创业以组织或个人拥有的知识或技术密集型要素为出发点,通过传统组织和运作模式,擭取商业利润。机会型创业通过创新思维,寻找和创造市场机会,为市场创造新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自身盈利。这两种类型的创业往往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区别一,技能型创业追求短期目标,盈利模式较为清晰,往往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机会型创业追求长期目标,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未知因素较多,运作模式常会随着业务的开展而调整。
区别二,两种类型的创业模式决定赢利的主要因素不同,传统技能型创业模式主要是看短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渠道建设,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状况。开拓机会型创业模式主要是思维的创新程度和战略方向的选取,以及开拓新兴市场的能力。
区别三,技能型创业是参与市场内部的利润抢占与再分配,机会型创业具有帕累托改进效应,是对外部利润的开发过程,能够开拓扩张市场容量。
2 创业的关键要素与判断标准
杰佛里.蒂蒙斯在其著作《战略与商业机会》中提出蒂蒙斯模型,认为商机、资源、创业团队是创业的重要因素。后来的一些专家对创业核心要素的研究基本上是对蒂蒙斯模型的扩展和深入,如华盛顿大学教授卡尔.维斯珀认为创业核心要素包括盈利性的商业机会、创业者的技术专有知识、创业者的商业专业知识和创业动机4个核心要素。匹兹堡大学戴卫.格耶瓦里博士和丹尼尔.弗葛尔教授将维斯珀提出创业核心要素为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和创业意愿[1]。
总结各方观点,将创业的核心要素概括为: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市场的客观机会、创业主体把握客观机会的能力。
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创业意愿和精神,其中包含了冒险与放弃,这种精神可以支撑创业主体坚持不懈,面对困难继续努力。创业者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商业目标性是区别于就业、谋生的关键因素。商业机会具有客观性,随着市场、经济、科技、消费的变化而发展,科技新品的面市,市场制度的革新,消费习惯的倡导都将有助于商业机会的产生,商业机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会随着个人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主观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促进机会的出现,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商业机会产生。当机会出现时,创业主体运用自身拥有的创业资源和整合能力把握机会,将是创业成功的前提。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化大生产包括四种要素,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其中主体的创业能力即是企业家才能的代表与体现,土地和资本是包容在创业活动中的必要资源。基于以上原理,判断创业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力资源的参与,亦即创业组织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一个组织具有了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这个组织就具有了创业的性质,与自主就业或灵活就业区分开来。
3 创业教育概念与性质
最早提出创业教育概念的柯林·博尔先生认为创业者应该具备如下素质:对待变化态度积极,具有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勇于冒险和尝试未知,善于提出创造性思想,善于交流和组织,坚定不移的将思想付诸实践。发达国家对创业教育概念的研究各有不同,但均强调对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
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提出,创业教育是一种直接指向培养年轻人能力、技巧和革新性、创造性、开创性等个性品质的教育[2]。日本的创业教育要求培养创业观,有针对性地教授学生创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可能组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是一个授人以渔的概念[3]。欧洲委员会指出,创业不应仅仅看作是自己开公司,事实上,创业是每个公民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4]。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5]。
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品质为目标,是一种素质教育,扩展教育,其与专业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创业机会存在于任何专业领域中,因而创业教育具有普遍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起始教育,或者说创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认知,并不是通过创业教育培训就一定是商界精英,就像普通专业一样,通过大学学习只能让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要在专业领域内有所作为,还要靠后期的工作实践,创业教育亦是如此。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即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和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业教育都要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活动不等同于教会学生如何开公司挣钱,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简言之,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为目标,企业家才能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因此创业教育不光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大学生创业精神、价值观和人格品质的教育。
4 结语
创业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而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各个高校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体制,其中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工作都需要多年的积累与积淀,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的系统工程。在创业教育的建设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刻意追求成果,应在体制建设上下功夫,理顺各参与部门的职能,分工协作,从学生素质提高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创业教育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景云祥.全民创业:概念框架、核心要素及生成路径[J].江汉论坛,2006(3):21-25.
[2] 毛家瑞、彭钢、陈敬朴: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教育评论,1992.01.
[3] 谢丽丽,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教育探索,2010.10:146-148.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生态系统;以大学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创业课程
简介
“生态系统”是由Roy Clapham在1930年提出的,是指在一个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英国生态学家Arthur Tansley将它描述为建立在生物群落(一组生物)及其生境(他们的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生态系统可以或大或小,相互依赖,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早期的商业生态系统思想是描述以汽车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他阐述了汽车的各种必要的商品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如道路,加油站以及零部件制造商,轮胎制造商和底盘制造商等。商业生态系统被看作是机构相互依赖的生态网络,对于企业的合作,改进他们的商品和服务,他们必须调整他们的观点以和他们的生态环境相互支持。
最近,创业生态系统正备受关注,主要是在地区寻求发展和扩大在特定领域内创业的政策区域。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确定了其几个主要部分:市场,文化,教育和培训,管理框架和基础设施,资金和金融,人力资本。
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出现于90年代初,是作为一种方式来思考高等教育系统在其环境中的功能。教育生态系统里的个人,团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最近,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演变、工具、规模、互动等其他方面是大家辩论和讨论的主题。
以大学为基础的创业生态系统(U-BEE)
创业生态系统的想法正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被认为是一个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方案。大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和方法来发展创业地区。创业生态系统是通过专业的知识和创新演变拓展的。
以大学为基础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多个层次的个体(学生,教师,职员,医生和管理人员),小组(教师,学生),团体(孵化器),活动和社区利益相关方(政府,政策制定者,产业,资助者)。U-BEE的中心是内部创业活动,围绕课程,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活动进行。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集中于跨校园或学校的创业活动,部门直接与创业活动连接。内部创业活动嵌套在社区和学校内,包括课程和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我们采用基础设施,利益相关者,资源三个维度来描述学校或大学的内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参见图1)。
课程由学科、项目组成。课程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有特定的学习目标,主题和等级标准。涉及到课程应使用哪些材料、案例、练习的选择、教学方法、概念和传递机制。这与学校对创业课程的定义是联系在一起的,理论课的作用,学科的整合都是创业课程要决策的。
创业合作课程,这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非学历活动。包括但并不仅限于课程,生活经验,车间,演讲,论坛,商业计划竞赛,网络和其他项目。
创业研究,这包括理论和在应用广泛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目标是,在创业领域内以多种方式、方法和情景支持或不支持一个假设的真理。应用研究使用一个研究团体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特定目的,往往是一个特定的客户端(家庭,企业家,投资人等),以证明或一个假设的事实,包括:研究重点,教师激励和奖励,资金支持,数据的访问,宣传研究结果等。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维度(Dimensions)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维度主要包括利益相关者、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四方面:
利益相关者是所有创业课程,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的参与者(比如,教师,员工,领导与管理者,学生,家长,校友,提供服务者,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工作人员,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合作者)。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他们承担何种角色,互动关系,由他们的角色和所从属的学校决定。了解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人脉和动机对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资源包括资金,技术,硬件设施,社会资本,合作组织,能力,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技能。相比其他学校,资源可以是通用品或商品,它们是独特的,很难复制。例如,纳米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产生显著的基础研究,并产生新的合资企业就可能是一个独特的,难以复制的资源。金融资源具有长期性(例如,捐赠,赞助或政府合同),可能也是很难复制的能力。智力知识也是创业竞赛中独特的能力资源。
基础设施通常被认为是硬件校园(建筑物,设备),包括技术或数字环境(互联网,通信平台),这是一个人们可以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技术平台。基础设施还包括信息,营销,品牌和学校定位的分销渠道。网络的结构(技术)和个人社会(正式和非正式),也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些网络经常或不经常使用,紧密还是松散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和知识传播,及校园创业生态系统的凝聚力。
文化是一种象征,包括规范、价值观和学校的传统。文化是无形资产,是学校指导工作的核心价值。它关系到学校的使命,和创业的定义。例如,社区学院首先致力于为成长中的小企业”,那么它遵循的创业定义是扎根于小企业的创立和自营就业,课程将集中在创设和发展小型自我管理公司。文化影响着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文化可以使创业生态系统的期望与校园环境一致。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发展考量
创建或扩大创业生态系统,需要对其内部四个纬度进行评估。创业教育者和管理者,在评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时也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考虑。
利益相关者:大学校园创业由谁来“做”?谁是参与创业的人?教师?学生?还是所有这些利益相关者?他们创业活动的相互作用要达到何种程度?
资源:校园内部生态系统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课程整合在校园内要达到何种程度?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与学校的任务一致性要达到何种程度?
基础设施:创业是否要融入校园生态系统的数字和物理基础设施?有平台来支持创业课程、合作课程和研究吗?有基础设施致力于创业活动吗?
文化:个体创业教师在内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学校园教师创业的“筹码”是什么?教师可以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内部么?教师在学校创业文化和创业前景中如何保持一致?
【摘要】项目训练法。课堂上理论的讲解、案例分析毕竟与真实的环境和对象还有差距,我们可以通过项目法加强训练,也就是通过立项并进行实践,让学生接触市场、接触企业。比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撰写企业运营调研报告、帮助企业做市场调查、制定创业方案,还可举办“周末市场”,采取“练摊”的形式进行创业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把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能够把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对比、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创业的实战能力。
作为教育术语的“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的总和。创业教育是开发受教育者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受教育者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任务不是狭义上的“课程”所能承载的。高校设置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必须运用广义的“课程”概念,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遵循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设计原则,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找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运用适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利于创业、利于就业、利于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与原则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必须关注大学生的主体因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也要关注时代的要求与社会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应树立四种理念。一是主体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课程设计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主体。二是高标性。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而应高标准、高要求,大胆地承担起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品质的重要使命。三是人本性。大学生创业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学生个性品质和能力素质上,没有健全的人格,创造性就会偏离方向。所以,课程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四是超越性。创业不仅指创造新企业,也包含开拓新领域。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培养超越前人、敢为人先的理念,使大学生能以与时俱进的创造能力积极主动地发展、创造和丰富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其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创业教育选择教育内容、明确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设计创业教育目标的实质是确定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基本价值取向。”[1]在创业教育基本价值取向上大致有两种。一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职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让其能在毕业后开办一个企业,养活自己,同时也可为其他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二是遵循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授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由此可见,后者是更高层次的创业教育,实质上更像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必须具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因此,培养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即创业素质,才是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真正目标。我们认为培养创业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包括创业的自我意识和创业的社会意识。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就业就是找工作。因此,大学毕业生往往是被动择业,处于被选择的位置。大学生创业教育则是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毕业后除了进行双向选择就业外,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可以通过创建自己喜欢的企业实现自我价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甚至能形成新的行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使当代大学生变被动的就业为主动创业,以创造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形成创业知识结构。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创建企业相关技术领域的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管理企业的基本理论)和综合知识(与企业有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在创业知识的传授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合理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观条件,是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方式、效率和结果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危机驾驭能力等等。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四是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品质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具备的、对行为产生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五是形成创业道德品质。创业道德品质是创业必须具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确保上述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实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由两大类(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四大模块课程(环境课程、创业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一)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激情为目标的隐性课程建设隐性课程是存在于学校和班级学习生活中的由学校所传递的区别于显性课程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等的渗透性教育内容,是学生在无意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途径,其物质载体是人、事、物。教师新颖独特的教学风格、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时尚个性的形象魅力和民主平等双向沟通的师生关系等都可以成为无声的隐性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任务、要求,以环境建设为依托,构建一个隐性的创业课程体系。比如:高校要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及周边环境的治理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特质中勇于创新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还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小发明比赛、设计比赛、制作比赛等创意比赛,以及组织创业协会,举办创业论坛和创业沙龙,聘请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家来开设创业专题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组织、策划以及观看表演的过程活跃思维,激发各种奇思妙想,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高校还可以依托校园广播、校报和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及时地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报道创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创业动态,增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认知与体验,激发创业热情。其它学科的教师也要主动地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创业教育,将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课程考试与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发明、创业成功事例介绍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创新理念教育。(二)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显性课程建设创业教育是一种目标明确、指向清晰的综合性教育,必须构建着眼于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显性课程。这一课程体系包括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三个方面,涵盖创业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学科的内容。1.培养创业理论知识的学科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是根据培养创业型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学科渗透、微型课程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学科课程可以开设创业意识课、创业社会常识课、创业技能课、职业指导课、经营管理课、公共关系课、市场营销课、创业者素质课、经济法课、创业心理课及各类专题讲座等。2.提高创业实践能力的实践应用课程。实践应用课程是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以活动形式开设的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特点和性质的课程。它对促进创业基本素质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促进创业基本素质的应用系统和扩大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领域等具有重要作用。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内化不可能依靠纯粹的书本知识,而需要创业实践的体验启发和支持。只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业型活动过程中去感悟和体验,将来大学生在面对新的情景和新的问题时,才能更好地把已有知识和现实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创业。因此,可以开设《创业实务》、《团队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创业计划书写作》等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实务》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创业的初始条件分析;创业流程设计;企业经营流程设计;企业绩效评价;企业开创期、成长期、稳定期、挫折期的典型案例分析等。《团队训练》课主要内容是团队的组建与团队合作;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如何领导团队;团队成员间如何协调与沟通等等。《创业市场调查》课要让学生掌握对目标企业所在行业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创业计划书写作》课程让学生掌握计划书的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为准确把握市场机会的行动布局和资金筹集与运作打下坚实基础。3.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活动课程。创业型活动课程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优势和需要,以指导大学生获得直接创业教育经验和创业信息为目的,以素质技能模拟训练活动和综合模拟活动形式出现的,利于学生感知创业规律,把握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课程形态。其内容开发可以是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与验证,也可以是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或者是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等形式多样的项目活动。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商业调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以及举办创业专题讲座等。高校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到企业实习,使大学生通过真实情景体验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索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转贴于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关键词: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刘汉朝(1986-),男,安徽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陆璟(1986-),男,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03-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2]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3]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4]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校面临很多竞争,其中毕业生的质量竞争日显激烈,作为衡量毕业生质量指标之一的毕业设计更成为竞争的焦点。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加大各方面投入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对其他高校也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先奇.创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N].光明日报,2008-04-09.
[2]沈常宇.毕业设计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2).
[3]吴玉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4]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途径方法;五年制高职
作者简介:胡长效(1968-),男,河南夏邑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蒋留生(1961-),男,江苏泰兴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筹)党委书记、校长,副教授。(江苏徐州22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0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JA1040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28-02
江苏省从1984年开始创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张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等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这对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教育途径方法研究及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内容选取缺乏针对性
创业教育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课程环节来实现。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涉及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创业知识。而目前各五年制高职校开设的往往只有一门主课“大学生创业教育”,个别专业开设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也都是为“白领”而准备的,不是以培养创业者为目的设计的。
2.理论基础薄弱,教材开发滞后
我国对于创业教育研究较晚,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创业教育实际教学的需要。现有教材仍然是以知识体系为主,概念性、原则性的东西多,解决创业中实际问题的一些针对性办法则几乎没有,更缺乏针对不同专业类群的案例,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3.师资队伍匮乏,教学方法失当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既学不到从事创业必需的创业知识,更谈不上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极差,教学目标根本无法达成。这种教学模式与实践性极强的创业教育课程本身特点是极其不适应的。从事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普遍是由原来从事德育课教育的教师转行或在上德育课的同时兼代创业教育课。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方面的系统学习,更缺乏创业经历,教学时照本宣科不知所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创业能力培养空置
目前,各五年制高职校设置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基地的还寥寥无几,市级大学生创业园高职学生又难以进入,而企业的工学结合实习仅仅能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根本不可能亲身去体验创业过程。没有创业实践基地,学生无法得到创业实践训练,创业能力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5.顶岗实习中重专业技能培养,轻创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企业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工作表现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关注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
6.创业文化氛围不浓,活动嵌入创业教育内容不够
创业教育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条件,校园、教室、实践场所、生活区是创业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良好的创业氛围营造对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大有裨益。而现今的五年制高职校尚没有关注这个创业教育领地,尚未见有学校真正把创业教育的社会常识、创业人士成功经历及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上,也主要是以娱乐性活动为主,真正结合创新创业的活动内容少之又少。
二、建议
1.加快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初中起点和五年一贯培养模式,使得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创业教育与本科、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在课程体系架构、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明显不同。如何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架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是摆在当前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充分依靠各个协作委员会的力量,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具有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特色的适合各类专业教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库。采取这种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的开发策略可提高开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2.完善多渠道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壮大与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五年制高职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的现况单靠引进与培养是难以在近期得到缓解的。要彻底解决目前师资相对匮乏现状,只有采用多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主要措施有:一是学校自身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从企业、行业及高校引进具有创业经历背景的人才来校任教及把现有师资送入企业或社会进行创业锻炼是建立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关键所在。二是联院级创业教育网络化共享师资。这种办法是解决目前各分院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及教学水平低下比较现实的策略。三是高薪聘请成功创业者、金融专家、经济管理类专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和市场营销专家。
3.加快创业教育类课程联院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联院级创业教育远程教学
要充分利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优势,精选各学院具有创业经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并聘请成功创业者及各类专家组建教学团队,开发创业教育各课程标准、教材,制作教学录像,建设联院级远程教育网站。通过远程教学与校内教学相结合,来快速提升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4.完善多元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建立多层次五年制高职生创业中心
要建立完善的创业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环境“真刀真枪”地去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磨练创业意志和积累创业经验。解决目前五年制高职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普遍滞后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学校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与管理,如校企合作共建孵化基地、市校共建创业园、省联院建立公共创业中心及学校自建创业中心等。
5.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创业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学习,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克服学校教学中存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特别是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每天不仅要关注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和专项技能,更应珍惜自己所处的有利场所,更多地关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去观察、去体味、去“偷”艺。
6.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充分利用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校园、教室、实践场所、宿舍、图书馆等场所将创业理念、创业成功经历、创业知识及激发创业的名言警句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唤醒创业意识、将创业知识渗入心理。另外,各五年制高职校要充分组建以创新创业为主旨的大学生社团,举办创业沙龙活动,来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创业能力。
7.鼓励学生参与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建立学生创业能力自主提升渠道
虽然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属于技术含量非常低的创业活动,但基于目前五年制高职校创业教育现有途径,这也不失为部分学生能得到创业方面锻炼的一个机会。学校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投入到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中去。当然,这种小商品经营活动最好是结合本专业,经营场所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时间上,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
8.申报“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拓宽五年制高职生创业教育渠道
我国2006年启动“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以来,已有许多高校及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成功。但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下属分院尚无一所申报,各分院需改变这一局面,尽快建立起“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将其作为五年制高职生创业教育一条渠道,鼓励学生去选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