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21:14:21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成本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成本;成本控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一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运作流程较混乱,所以生产成本均较高,若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顿,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2005年的直接成本发生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问题。
1企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办企业,位于农业大学西区。该厂自1989年以来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生产农业机械,共分为机加工、钳工、锻工三个车间,固定资产总值1042299.34元,2005年主要生产2BP-2型铺膜播种机、9YG-130型圆盘割草机、9ZC-160型铡草机三种产品。管理人员10人,车间工人50人。
2成本构成情况
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折旧费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所以工人工资福利费也成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三种产品的产量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
2.1成本发生情况分析
在对2005年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后,结果却不容乐观。
2005年生产出2BP-2型铺膜机1390台、9YG-130型圆盘割草机130台、9ZC-160型铡草机800台,三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2100元、4200元、580元,则有分析:
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铺膜机一种产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63%和60%
剔除其他费用因素,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铺膜机利润=PX1-(b1X1+a1)=(2100-1712.40)×1390=538764元
圆盘割草机利润=PX2-(b2X2+a2)=(4200-6829.52)×130=-341837.60元
铡草机利润=PX3-(b3X3+a3)=(580-923.96)×800=-275168元
则本季度利润合计为:538764-341837.60-275168=-78241.60元
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量:铺膜机:
N=(2100-1681.19)×1390=582145.90元
圆盘割草机:N=(4200-6811.67)×130=-339517.10元铡草机:
N=(580-900.46)×800=-256368元
则总现金流量:N=582145.90-339517.10-256368=-13739.20元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的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的资金,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3.1亏损的原因
该企业成本过高导致亏损,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除去销售的因素之外,企业内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国有企业性质根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所属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办企业,有许多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试制,并接受试制费,所以企业至今带有浓厚的国有企业的气息,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国家吃饭的习惯,人员冗置、工作懒散的情况十分普遍。带着计划经济的落后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打拼,混乱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
3.1.2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
这仅仅是众多日常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类似问题数不胜数,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从何谈起。
3.1.3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
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
3.2解决方法的探讨
3.2.1抓销售促生产,合理制定销售价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的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所以生产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没有良好的销售,生产只好断断续续,十分被动。产量持续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产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顶得单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销售价格方面,既要兼顾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例如ZC-160型铡草机的生产就是先定好销售价格后进行的生产,结果是成本高于售价,导致一销售就亏损。
3.2.2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
生产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耗费(即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5年该厂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这些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是责任中心制度的雏形,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并且要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
3.2.3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该企业这样规模的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4结束语
由于该厂生产的“金穗”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好,已受农民广泛关注。产品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这份光明只能赋予那些有竞争力的好产品、好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低廉才是能够占领市场的好产品,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从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看,有些院校目标定位较高,以课程整体建设和长远的发展为宗旨。如山东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循环为教学模式,以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突破口,以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有效途径,以建立多功能的网络模拟实验室为努力方向,不断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此类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培养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和教学制定了方向,较为全面。有些院校定位较具体,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将其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二)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分析
1.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总体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有多种,通过对三门课程资料的整理归类,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其他4类。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EXCLE训练、财务模型的验证或综合模拟实验。实验一般有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两种方式,各院校基本都具备电算化条件,因此电算化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训教学是具有自主性、创新性、仿真模拟度较高的校内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实训。实习则是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或参与实际工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进一步掌握财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他包括有关财务内容的课余活动,如社会调查、证券竞赛、创业大赛和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四种教学方式中,实验教学、实习的使用频率较高,很多院校使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东北农业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运用了所有4种形式来开展实践环节。
2.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对采用了实验教学形式的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实验的具体内容细分为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发设计型实验。基础实验主要针对Excel在财务成本管理应用中的基本操作而设计;单项实验则是对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主要知识模块进行训练;综合实验将财务成本管理与会计学各板块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分析研究,多以案例的形式体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项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设计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课程中,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运用较多,研究设计型实验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多为基础实验。
3.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调查,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两种。课程设计主要是完成大型案例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或理财能力分析,案例由教师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搜集,按照既定的指导方案和实训要求进行团队分析,该环节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沙盘模拟实训包括手工沙盘模拟和基于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电子沙盘模拟,这种仿真实训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或沙盘实验室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4.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习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实习中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参与程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参观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的认识实习,另一类是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实习。在被调查的课程中,有19门课程有实习环节。但前一种实习方式居多,只有5门课程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习,并且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
(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安排的分析
一门课程学时的安排可以反映出课程的侧重点。67门课程中有23门课程披露了其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通过对23门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存在下列问题:1.有些院校的学时安排过少,只有4学时,这必然导致实验内容不能覆盖全部知识点。2.不同院校同一知识点的学时安排差别较大,有些院校学时安排过少,使学生无法获得深入细致的训练,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形式,达不到实践效果。3.有些院校的实践环节学时挤占了理论教学时间,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理论课无法讲完,或本该深入的问题变得浅层,本该重点的问题压缩时间等问题。
(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的分析
对于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我们从是否有实验室、是否有实习基地、是否有配套的实践教材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指导教师这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1.实验室条件分析。
实验室配备相较其他教学条件稍好,超过了一半的课程配备了实验室,并且很多没开设实验课程的院校逐步重视校内实验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规模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实验室一般均含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具备相应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但也有院校的实验室规模较小,实验室规模应根据专业人数课程内容来定,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2.实习基地条件分析。
调查显示,有32门课程有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占所有精品课程的47.76%。实习基地为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不同院校实习基地情况不同,像知名院校或者财务根基较深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则实习基地数量较多,实习企业规模较大,可供选择性也较大。但总体看来校外实习很不理想,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3.配套教材条件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实践环节配套教材是指能够引导实践环节并提出教学要求和实践步骤的实践大纲、实践指导书或者整套的实践教材。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应包括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实践内容与实践要求、考核办法及主要参考书。67门课程中,有35门课程有配套的实践教材,占52.24%。做得较好的学校如湖南商学院课程组编写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设计》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分别应用于单项实验教学和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并对教材进行了两次修订。而有较多课程的实践大纲、指导书不够完善,只简单说明了实践内容和要求。没有详细的实践指导,就无法使学生明确实践目的和注重的要点,使得学生的实践很盲目,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4.指导教师条件分析。
67门课程中有27门课程说明有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占40.30%,所占比重较小,且多为兼职,学历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教师。
(五)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考核制度的分析
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否将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7门课程中有24门课程披露了自己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经分析,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存在下列问题:
1.考核制度传统单一。
大多数院校通过出勤考核或报告考核,或二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至于学生的操作过程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措施。考核办法单一、不全面,学生只在乎实习报告等考核环节,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则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
2.无具体考评标准。
此类有具体考评标准的课程极少,大部分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缺少科学合理详细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不利于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3.实践环节分值占课程总分比重少。
由于大多数实践环节穿插在理论课程中,因此有些院校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一部分进行考核评价,实践环节占课程总分的比重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考核制度是实践环节高质量完成的保证,没有考核制度的把关,尽管实践环节设计得很完整,但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足够重视。健全的考核制度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取得效果的保证,无论任何学科课程的开设应制定合理完备的实践考核制度。
二、改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中存在内容的交叉重复,致使实践环节也有此现象。如东北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同时存在全面预算实验和长期投资决策实验。甚至于有些院校的课程中含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电算化做账等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得课程特色不突出,实践环节不能体现课程特点,还浪费了资源。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对《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框架,解决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随着理论课程的整合,实践环节也应保留各自独有的内容,融合三门学科相通的部分,整合成一个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应独立于理论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教材等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料,保证课时,并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科学完善的实践课程配合日常的理论教学,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大多数院校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较单一。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实践环节的训练应循序渐进,应包括强化知识的操作性训练、锻炼综合能力的综合训练、实际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作业。因此,各院校应构建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的全面的教学体系,各实践环节训练目标明确、难度递进、并能很好地相互衔接。实验教学要尽可能地覆盖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实训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工作实习必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就需要院校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与高校共同设计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建立长久、稳定的实践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改善实践条件,为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实践教材的编写是完善教学体系的保障,需要符合课程及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其他院校课程的实践教材,但不能盲目套用,各院校应尽可能开发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原创性实践教材,教材体系要完整,最重要的是要能及时更新。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打造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现在许多企业都通过招募实习生来选拔人才,学校可以争取与之建立稳定的实习关系,使之能接纳整班学生进行实习,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组织有关教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讲座等服务、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除此之外,各高校也可借助国家政策积极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如2012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就为校企合作创造了平台,实行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方式,鼓励高校创建校外实习基地。而校外资源较匮乏院校就可以将国家政策作为契机,积极联合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四)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要求更高,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院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的培养,积极为其提供各种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实践环节的兼职指导教师。
(五)构建完善健全的考评机制
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即培训成本估测、确定管理目标、培训成本计量、培训工作决策及建立制度保障系统。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一)预估培训成本
培训成本估测是员工培训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培训工作成本控制的前提。成本估测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量”的预估,其次是“价”的预估。
①“量”的预估:根据企业所处的实际环境及生产经营周期,对员工数量进行估量,并根据人数计算培训成本;
②“价”的预估:首先,预估员工培训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变动成本。其次,预估企业培训工作总成本。
(二)确定管理目标
确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专业定向成本管理、岗位培训成本管理及脱产成本管理。具体如下:
①专业定向成本管理:新员工入职后,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企业须为新员工开展岗前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企业基本情况,明确自身岗位要求;
②岗位培训成本管理:为了使员工达到绩效考核,企业要对其进行培训,这部分成本即是岗位培训成本。确立岗位培训成本管理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率;
③脱产成本管理: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有时可能需要部分员工暂离工作岗位,接受培训(包括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对这些培训成本实施有效管理,可有效减少财务成本。
(三)培训成本计量
将培训成本数量化,并对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主要内容和项目进行确认,具体成本计量方法如下(以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为例)。
1.岗前培训成本=(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每天培训时间[h]+被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被培训人员数量)×培训天数+教育管理费+材料费+培训设备折旧费。
2.岗位培训成本:工资成本=(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培训人员数量+被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被培训人员数量)×每天培训时间[h]×培训天数。假设武汉念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6月份新招员工30名,需要对这些员工开展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假设新员工工资为30元/d,每日接受3h培训,模拟实习3h,每月按照26d计。培训教师1名,工资为每小时50元,其中教育管理费为1000元/月,材料费每人10元/月,培训设备折旧费300元/月,则6月份岗前培训费用=(50×6+30×30)×26+1000+10×30+300=31800元。假设7月份岗前培训费用与6月份相同,则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成本为31800×2=63600元。8月份,30名新员工正式上岗后,还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培训工作由3名业务骨干负责,100元/d,平均每天指导2h;新员工工资50元/d,每月按照26d计算。其中教育管理费为1000元/月,材料费每人100元/月,则8月份上岗培训工资成本=(100×3+50×30)×26×2÷8=11700元。假设9月份和10月份上岗培训费用与8月份相同,则为期3个月的上岗培训成本为11700×3=35100元。
(四)培训工作决策
重点对企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依据,并根据实际数据反馈选择出最佳培训实施方案,进而有效控制培训成本。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利用投资回收期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可收到良好效果。这是由于投资回收期方法简单易行,比较容易掌握,并可对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价值。但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忽略货币时间价值,得出的评价结果不能作为培训工作决策的唯一根据。因此,针对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在分析相关决策方案时,应充分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才能保证决策科学合理。
(五)建立制度保障系统
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保障系统,方便对其实施综合性管理。这个系统可详细记录企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活动具体实施情况,并对各类数据进行计量、整理、统计及分析。根据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定期编制相关财务状况,及时向经营管理者反馈一定时期内培训成本管理成果。
1.建立健全培训成本审核制度根据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实施方案,将相关培训费用进行细致划分,详细计算每项培训工作、每期培训内容所需要的成本指标。同时,遵循“动态化管理”原则,适当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严格控制培训成本指标。应用费用预算约束职能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将实际费用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完善企业员工培训专用账户财务人员应及时记录企业员工培训费用支出情况,包括相关项目费用预估额、培训时间、各项费用支出、实际发生额、人均培训费用、相应指标达成率等。注意在记录时确保材料真实、准确,根据培训专用账户,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各项培训费用使用情况,为指导企业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建立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不能脱离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而独立存在,对于培训工作所消耗的费用(如设备、材料、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等),应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范畴。而培训工作结束后,员工仍具备较大流动性。因此,应为培训成本管理制度规定一定有效期限。
二、结语
1.1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在我国事业单位都是靠政府财政划拨的经费和财政收入作为运转的资金,无论经营如何均可做到“旱涝保收”,无竞争或低竞争的经营环境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市场化意识,因此对经营成本不够重视,成本消耗一直高居不下,这样的经营方式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我国政府逐渐将事业单位投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基本上告别了靠吃财政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事业单位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注重经营效益,而成本是影响经营绩效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财务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2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的必然选择
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经营性质不同,其提供的产品以非物质产品为主,但其经营过程中仍然要消耗大量的物质产品,再加上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使得成本往往过高,为了衡量事业单位的绩效,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就应当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和管理,为单位经营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尽量减少开支,为社会做出贡献。
2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化经营经验的不断增加,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受传统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系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遵循的会计准则仍然受到收付实现制的影响,会计处理方法较为落后,很难对日益市场化的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形成有效支撑,导致成本管理基础资料准确性不高,对成本控制决策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种类繁多,因此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上很难做到统一,造成了一些成本费用归属不明,在没有标准和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往往随意性很大,给绩效评价带来难度;再次,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直接套用会计管理制度作为成本管理制度,使得实际工作中对成本的管控不到位。
2.2成本核算发挥的作用有限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注重与经营直接相关的直接成本,如人工费等,而对于办公费用、业务招待费、设备折旧等间接成本不够重视,再加上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成本预测准确性较差,常常导致预算不足;而且对成本项目的细分不够,导致一些纸面上的预算金额往往为几个项目之和,这种做法使得在后期对成本控制时对于超支的费用只能追溯到合计金额,因此达不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成本核算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2.3成本管理的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是反映财务成本管理情况的手段,是提高成本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成本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径。导致当前事业单位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监督不够严格,考评不够科学,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对于会计业务上存在的漏洞不能及时发现,而且缺乏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使得实际工作中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考评随意性很大,准确性不够,达不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策略
3.1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不利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因此作为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健全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事业单位在市场化的趋势下,应当改变落后的会计核算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以准确反映单位年度收支项目的实际情况;其次,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再次,做好成本管理创新工作,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突出的成本管理队伍。
3.2提高成本核算规范化水平
首先,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这是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在成本预测工作中,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收集成本预测信息,力求全面;同时应当将成本项目细化,提高成本项目的层次化,使在成本核算时每一个项目均可准确追溯到源头,此外,成本项目划分如果过于细化就会增加成本核算工作量,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当统筹兼顾,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划分;其次,为保证预算前后成本项目的一致性,预算项目一经确认就不能随意追加,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必须经由单位财务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共同商议、决策并执行。
3.3健全成本管理监督考评机制
首先,单位领导应当意识到成本管理监督与考评制度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将成本管理监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再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以量化为主的考核指标,并将成本考核指标分摊到每一个部门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将成本管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的评奖评优挂钩,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4结束语
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医药行业的政策法规,旨在通过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整改和指导作用。这两项制度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对维护医院的经济效益和促进医院长期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新的制度还尚未完全解决传统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缺漏,医院成本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一)成本核算机制尚未完善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过去医院的经营成本核算管理还没有具体、统一的规范和章程,缺乏系统、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再加上医院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到位,因而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并不高,这也是医院迫切需要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指导、规范和探索。
(二)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加强
从目前我国众多医院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来看,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医院都接受着国家财政专项补贴,医院运转经营压力不大,市场压力和竞争压力并不明显,使得众多医院对于成本管理工作这一块缺乏重视,从而导致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并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复杂和困难化,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很难做到对医院整体财务活动的全面把握和掌控,因而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难免出现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医院成本管理效益的下降。
(三)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存在缺失
大多数医院都更为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被纳入后勤管理模块的财务会计工作则很难受到院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因而从总体来看医院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并不高,这也是众多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的原因之一。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和对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认知和掌握不足,医院财务工作和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并不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势必导致医院效益低下,运营困难,因此,从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举措
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大块,即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医院成本核算应采用“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工作理念,双效结合发挥成本核算对医院经营效益的监管和促进作用。
(一)完善医院成本核算机制
之所以进行成本核算,就是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原始依据和数据基础,因此,医院的成本核算机制一定要健全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医院需要建立起切合实际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当前的管理现状,由成本核算人员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每个科室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总结整理,根据不同的核算对象选取相应的成本核算评价指标,对每个科室的收支情况进行统一规定和细化管理,最终形成成本核算控制业绩报告,确保成本核算机制的实用性和规范性。
(二)落实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落实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会计制度下实现医院长期发展的要求和保障,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有利于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营管理,医院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为基础,并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医院成本内容进行精细测算,在创新医院成本管理结构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对医院的财务会计风险进行规避,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成本管理的法制性和规范性,使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根本上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
(三)提升会计专业人员素质
医院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性是影响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保障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医院应当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提升原有财务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前提下,吸纳更多优秀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当然,财务人员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财务管理理念,加强对成本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服务。
(四)推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日渐广泛,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研发更高效、智能、精准的财务核算软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益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更科学、准确、高效的数据信息,切实完善和优化医院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做好工程预决算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责任,而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良好的工程预决算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资金,创新管理方式和提升管理效率。当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定额更新换代的频率慢,很多房地产企业还采用这种传统的工程预决算方法,而这种方式对于工程资金运用的真是和可靠性不够准确,并且计算繁琐,增大了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效率。第二,缺乏管理的全面性,也就是缺乏综合管理。面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但是当前设计与施工难以沟通的问题,让预结算款额变得不尽合理,更有些工作人员抽逃资金,在资金上弄虚作假,阻碍了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要想健全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就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同时加强考核分析。归纳一下可以说有以下两点:第一,要尝试在企业内部建立成本和投资管理中心,加强利润的管理,对于工程财务预算和工程财务决算要以季度为目标,帮助企业实现合理的资金规划,加强未完成工作的审批,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要加强审查工作,将资金控制的工作做到位,实现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第二,要充分注重企业内部的上行下效,注重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因为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实现上、下级的沟通管理。企业内要注意责任到人,出了问题不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要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的考核目标,并在周期末进行管理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健全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2.2完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要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就要运用到信息化管理,而科学的筹集和管理资金是现代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企业日常资金的收支情况予以把握,做好每日现金流的核对。另外,企业要建立电子银行和核算系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合理的预决算,实现资金控制,让企业运用现代化真正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
(一)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中,管理目标的制定首先应将科学性作为侧重点,如果成本管理目标制定不科学,将会指导影响成本管理实效,制约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原则,并将科学性作为衡量成本管理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要指标,推动成本管理全面有效进行。
(二)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制定过程中,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实际执行。考虑到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难度,以及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能够,在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将可操作性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实效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三)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一致性原则
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在实效性上取得突破。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在目标制定中,应符合一致性原则,并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结合在一起,使成本管理目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状况。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在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技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员工基本素质和积极性的提高。为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努力改变经营管理思路,形成对成本管理的全面重视。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作为主要内容,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关系紧密,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就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有足够的熟悉。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有着紧密联系。只有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努力贯彻成本意识,才能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与每一个员工挂钩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成本管理意识,才能保证成本管理取得实效。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形成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将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企业成本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促进企业员工主人翁态度的建立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中,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员工的主人翁态度是决定企业成本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企业成本管理除了要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之外,还要促进企业员工主人翁态度的建立,使企业员工能够从观念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建立生产环节的成本分配标准
科学的成本控制,重要措施之一是设计并实施科学的控制标准,按不同生产要素对生产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并细化成本消耗标准。制定生产用材料物资消耗的控制标准时,既要制定产品总成本的控制定额,也要制定单位产品成本的控制标准。由此可见,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仅仅从观念上更新是不够的,只有提高成本管理措施的科学性,才能保证成本管理取得实效。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成本管理应与生产环节相结合
通过了解发现,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环节有着密切联系,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主要成本之一,也是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只有与生产环节相结合,并在各个生产环节中推进成本管理,并贯彻成本管理目标,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与生产环节实现良好结合。
(二)企业成本管理应明确成本分配标准
由于企业成本管理将生产成本作为了主要管理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成本管理中,只有明确成本分配标准,并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将其与成本标准相对比,才能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所以,企业成本管理应对成本分配标准进行明确,并将其作为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企业成本管理应将成本分摊到各个生产环节中
结合企业成本管理实际,成本分配标准的建立,是为了将成本更好的分摊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并提高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使成本管理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分解。因此,将成本分摊到各个生产环节,是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推动成本分摊才能提高成本管理的整体效果。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规划目标利润,分解目标成本
追求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等信息,首先确定目标利润率;再根据计划期的销售业绩等指标预计目标利润,并据此确定企业的目标总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上限;然后,根据以往的资料,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所以,合理规划目标利润,并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成本管理应重视规划目标利润
结合企业成本管理实际,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只有重视规划目标利润,并制定合理的利润指标,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在整体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因此,合理规划目标利润,应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规划目标利润,才能使企业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二)企业成本管理应合理分解目标成本
考虑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只有对目标成本进行合理分解,才能将成本均摊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达到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应对目标成本进行合理分解,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在整体效果上有所提升,满足成本管理的现实需要,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三)企业成本管理应控制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控制并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的成本管理取得实效。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应将控制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作为重要内容,将生产成本的控制作为重点,确保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得到持续降低,满足成本管理需要。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