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税务管控范文

时间:2023-05-31 15:07:40

序论:在您撰写税务管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税务管控

第1篇

四维度建设

一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诸如《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中央企业规范化的税务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包括对于税法的遵从度、社会公众上市公司要接受的监督和检查、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控制度等。

另一方面,中央企业的组织结构非常多元化,分子公司、三级四级的组织架构非常普遍,甚至中央企业规模更大的企业到了五六级,跨级次的结构对税务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在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发展竞争中,中央企业出于自身跨领域经营发展的需求,也需要更加规范、更加合理地做好税务管理工作。

和税务打了二三十年交道的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材”)总会计师王丽静在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联合主办的“财智大讲堂:创新性税务管理”会议上分享其税务体会时表示,未来中央企业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税务管理建设:第一,提高中央企业的形象和社会责任;第二,提高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第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基于以上考虑,中航材从四个维度来实施税务管理实践:纳税遵从、税务安排、税务风险和税企关系。其中在税务安排这个层面,王丽静强调,中央企业在面对整合经济竞争时,首先必须考虑国际税收环境和税制改革。在她看来,如果不考虑各个国家的税收环境,那么在一开始的公司税务管控中,可能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中央企业的税收管理有其复杂性,国内和国际几乎所有的税种都会涉及。”王丽静强调。

在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中航材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层面对整个税务管理体制的建设,让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充分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负责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战略决策;第二,加强总会计师和税务总监的设置,负责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战术决策;第三,加强税务部门和税务经理的建设,使其在实际执行层面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第四,在分子公司层面,加强项目公司税务专员设置,实施集团公司和项目公司双重矩阵管理,使各个层级、分子公司层级,集团本部层级,以及公司高管层级,都关注和考虑税务事项。

目前中航材设置总会计师,下面则设财务部总经理、税务经理。“未来我们会考虑设置税务总监模式。”王丽静称。

双维度治理

值得强调的是,税务风险和税务安排是中航材考虑税务管理的两个维度。据王丽静介绍,中航材从五个方面控制税务风险。

第一,重大交易和决策税务风险控制。税务经理参与重大决策制定,决策前税务规划及风险评估分析。

第二,经营过程及供应链税务风险控制。在这个方面,中航材一般会要求税务人员事前参与合同的洽谈或者合同的商议阶段。而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由税务经理提出审核合同,建立合同税务风险提示制度,同时出具专项的税务审核意见。“建立让税务人员审核合同这一制度非常重要,这个过程同样也非常漫长。”王丽静表示,业务人员在制度建立初始时不太接受,经过多次在税务事件中的交流和碰撞才使其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税务会计、税务风险的评估和财务报告反映,包括税负测算、纳税调整、递延税款和月度税务报告。事实上,在税收反映过程中加强月度税务报告的编制亦是税务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企业各级税务人员能够给出一个月度的税务报告,那么就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让所有税务事项得到及时的反映,同时也让各级税务管理者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更让企业的总会计师能够看到、听到和了解到税收管理的方方面面。”王丽静介绍道。

第四,税务申报和缴纳的程序管理和风险控制,包括税务知识体系、文档编制及保管和申报缴纳信息化。

第五,税务争议和协商。外部咨询、技术分析和沟通与处置。在解决税务争议方面,王丽静认为中央企业应该及时做好理论研究,把会计事务和税务差距找好。“如果确实存在问题,应该及时改正,如果在认识上有差异要及时说明。”她称。

在税务工作安排上,中航材会从集团本部和分子公司两个层面着重考虑税收筹划事项。在集团本部层面,中航材重点考虑投资税务安排、筹资税务安排、转移定价、并购重组税务安排和重大税收优惠筹划、利润分配税收安排以及其他重大税务安排。而在分子公司层面则会重点考虑采购的税务安排、生产中的税务安排、销售中的税务安排和其他重大事项安排。

王丽静通过介绍跨境投资税务安排案例来比较两种税收安排的优劣。爱尔兰因其低税率,吸引了众多的跨国企业。某央企拟在爱尔兰投资,其利润在爱尔兰当地缴纳12.5%的企业所得税,此外利润分回时还需要扣缴5%的预提所得税。但无论如何,最终分回中国的利润要补税到25%,那么这时应该如何安排以节税?

“通过境外具有经济实质的实体公司投资,全部税负12.5%。”王丽静进一步解释道,“在大陆企业投资香港,香港跟爱尔兰有税收协定,这个税收协定没有异地所得税的,所以带异地所得税就可以省掉5%和10%。另外在爱尔兰分回投资的时候,香港和爱尔兰税收决定方面都不征收各方相关的税,所以回到香港的时候,也不交使用税。如果这样,作为中资企业如果能够控股香港的企业,税负上是12.5%。”

信息化待加强

第2篇

淡薄的依法纳税意识是企业内部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生产经营中,企业均以税后净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财务目标,因此在税收领域促成了企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的动机,主动地违背涉税法律法规,企图通过违法行为来降低税负的,最终遭受相应惩罚。另一方面,在处理税款征纳关系的过程中,有些企业企图通过一味讨好和迁就税务机关而放弃税法赋予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当企业和机关税务人员对某些税收规定存在不同理解时,为了不得罪主管税务机关而甘愿顺从个别税务人员,导致其多缴税款或留下隐患。

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就不能较好把握税法的立法精神,在对某些方面条款的理解和运用上就会出现偏差,即使主观上并无偷逃税款的意图,但仍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上升。另外,由于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较低,尤其是对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没有及时更新,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为违背新税法而少缴税或因为没有用好用足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多缴税。例如,税务人员在作税收筹划方案时,筛选出的方案就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企业外部的原因

1.税法自身不明确且多变

税法自身具有不明确和多变的特性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外部原因。不明确性并不是我国税法的特性,而是世界各国税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某些模糊、不明确或易产生歧义的税法条款进行理解时,纳税人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采用相应的税务处理办法。从字面意思分析来看,纳税人并未违背税收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纳关系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责关系并不完全对等,法律明确规定“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这就使得对于这些不明确的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的解释与税务机关的解释不一致,那么纳税人将只有听从税务机关的处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税收法律法规变化过快。有时一条规定刚出台,马上又补充附加条款,甚至朝令夕改,而新出台政策信息又未及时传达到企业,导致企业沿用旧规定,或面对频繁变动的税收规定无所适从,这也导致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2.不规范的市场环境

单个企业不可能独立开展业务,必然要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企业发生往来联系,这样各行业各企业就互相交织形成了一个社会关系环境即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在涉税方面的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但是目前看来,整个市场上不开发票、虚开发票、代开发票、不索取发票等现象层出不穷,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挫败竞争对手与税务机关勾结以偷逃税款。这些进行非规范操作的市场主体行为必然连带影响并加大其他相关企业的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全方位树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尽管税务风险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但它同时又是可防可控的,企业应该提高全员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下发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其中就明确规定“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该内容的指示,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领导层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税务处理和制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还要扩大到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和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凡是与税务有关的岗位和人员都要树立起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把不可避免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2.组建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

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企业应组建一个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对现有税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比如,委托高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税务工作人员设计财务、会计、税务相关理论和实务能力提升的短期课程,或为税务工作人员交费报名参加社会中介机构开办的短期培训班,还可以跟税务机关申请让其委派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到企业进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宣讲培训。其次,制定既合理又诱人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水平的税务人才,并提供其施展才华的空间。高水平的税务人才不仅可以为企业税收筹划等重大方案的制定掌舵,还能在普通涉税业务处理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尽量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第3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师;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资源采选、加工制造、建筑安装、供水供电、医疗、学校事业单位等多行业经营,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涉及税种多样,业务形势复杂,企业内部关联交易量大,在税务核算及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2010年集团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始建立全面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何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之外更多的研究。

1税务会计核算工作

集团公司每个单位根据业务的复杂性,有单设税务会计的也有其他会计兼税务会计的,大的单位设置有税价科。税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等具体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工作。税务核算同财务会计核算紧密相连,不可能将税收的核算分录每笔都单摘出来,因此每个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均包含有税务会计工作,主管会计对每项核算进行审核。集团层面设置了税价管理单元,负责集团本部税务核算及汇总纳税工作。每月对分公司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统一通过内部银行将税金先收缴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汇总统算后再向税务机关缴纳,通过汇总缴纳实现盈余补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上日常工作包括税收政策的整理传达,对集团内部涉税问题进行答疑,对疑难问题咨询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要求涉税的共同事项的同税务机关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对集团成员单位涉税中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掌握内部单位税收稽查事项,对共性问题同税务机关进行政策沟通。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税务会计核算上可以看出,税务会计师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纳税申报开展核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税务会计师的核算工作其实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将税务会计师在核算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需在业务流程上作出规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通过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定使之有机结合,在业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人员对涉税会计凭证、报表进行审核,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建立财务部门全员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师应加强对业务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运用税法避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一是避免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如兼营业务单独核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等;二是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三是做好纳税申报工作,在扣除项目、调整项目、抵免项目等方面取得应享有的权益。

2企业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和避税在出发点上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税务筹划出发点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活动降低纳税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企业税务筹划首先依法原则,全员参与,全面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以降低税负为目的。企业税务筹划应服务与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整体利益,建立良好的纳税记录,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达到最低税收风险目标,实现纳税综合成本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维护企业的信誉。避税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有形的纳税支出,以减少纳税为目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税务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在筹划的组织保障上,集团大的决策上要经过财务部门专业的税收咨询,充分论证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成本,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积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师人员,而不是将税务核算人员等同于税收筹划人员,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分析企业税负产生的根源,从源头做好税务管控工作。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不但要节税、利用优惠政策,可以将工作更前移,研究税法的基本精神去争取专项的本企业的税收优惠。

3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包含于企业管理之中,首先遵循合法的原则,从企业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事前规划,通过税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按照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涉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应更加将其系统化,建立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将税收管理从税务管理制度、涉税业务流程、税务风险评估、考核与激励几个方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事前主要反映在税收筹划上,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事中的管理师税务管理的主要体现在日常性工作具体的纳税程序的工作上,建立岗位职责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审核。统一税务管理,对共同税收事项统一税务,统一沟通,在过程中全面掌握所属单位情况;对涉税事项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集团公司将财务信息统一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核算的异常,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风险自评和测评工作。所有的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考核政策上,没有监督考核任何好的管理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在集团层面通过监督考核进行反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的归集、专项设备税收优惠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这些工作应将其纳入对税务会计师的激励考核上,才能为企业创造纳税效益。在税务管理中,除加强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外部程序的开发同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实现对接,直接生成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改正错误。

4税务稽查的应对

税务稽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的稽查工作会使企业补缴税款,同时税务稽查也不断促使企业改进核算,堵塞管理的漏洞。对企业集团来说成员单位多,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务稽查选案、立项、进驻、沟通、结案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应重视信息的沟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作为异常户被选,要定期进行自查,了解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本企业进行比较,出现差异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同主管税务管理机关沟通。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纠正,即时申报,及时清缴入库。在涉税资料的管理上企业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申报纳税资料认真整理、装订、标识、保管。在接受检查过程中,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及时沟通,基层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更高层次的对接,对企业使用政策依据充分沟通达不到效果的,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及法律诉讼手段。

5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1)税务会计师从宏观上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保证税收的应收尽收,从微观上在企业中可以对税务会计核算起着指导和具体核算的作用,通过税务管理工作,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纳税意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定位。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作为技术职务,最低应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应设计经过税务会计师审核意见的流程,其所发表的可能没有权限对管理部门不直接指挥,但是通过其意见可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对违法的行为应具有否决权。

(3)坚持社会资格认证体系。目前经过国家专业权威部门组织培训、考试、认证的税务会计师填补了企业此类人才的空白,税务会计师应在推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后续教育及更高等级人才的认证,通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程序认证的专业税务人员弥补国内此项企业专业人才的紧缺。通过税务会计师的专业人员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税务会计师进行税务规划及税务风险控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提高获利能力。企业有序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和企业的纳税成本,建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取得外部的信任,促进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因此企业的税务会计师不管是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税负成本,还是对国家实现经济调控目标、完善税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贡亮,王君彩.企业税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第4篇

Yan Xianfeng; Gu Lanmin

(江苏科技大学,镇江 212003)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China)

摘要:作为商业风险的一类,高校产业税务风险始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风险因素。文中介绍了税务风险的概念,分析了高校产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高校产业税务风险的管控措施,以供参考。

Abstract: As a class of business risk, tax risk of university industry is alway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ax risk,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ax risk of university industry,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manage and control the tax risk of university industry, for reference.

关键词:税务风险 高校产业 原因 措施

Key words: tax risk;university industry;reason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60-02

0引言

2005年召开的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确立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高校产业工作指导方针。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是辩证统一关系,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无论是积极发展还是规范管理,都要求高校产业充分认识面对的各种风险,做好风险管理。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对实现目标造成消极影响的可能性。企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和状况与预期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但风险是一定能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中的。企业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辨别、评估风险及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的减少意外风险损失,放大风险收益的管理方法。作为商业风险的一类,高校产业税务风险始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风险因素。随着税收法制建设的规范和税收征管的愈加严格,一些隐而未发的税务风险日益显现,这对高校产业的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对高校产业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税务风险的概念

税务风险是指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在税务管理、计算和缴纳税款等方面因没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等原因而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的可能性;或因为企业没有正确掌握税法的法律精神,对税收导向和优惠政策没有充分理解运用,造成多交税款可能性。

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表现。一种是直接形式,因为主客观原因,企业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产生了偏差,增加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出的可能;或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多缴税款,或是没有用足税收优惠政策,而直接减少企业应得经济利益,过度承担税务成本。另一种形式是间接的,表现在如果税务检查认定企业存在偷税行为,并处以行政处罚,这种公开的财务信息将给企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使得企业营业活动的合法性、正当性受到公众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企业价值。

2高校产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

高校产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管理模式和纳税意识的内部原因,也有我国税收环境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2.1 内部原因

2.1.1 高校产业管理体制影响高校的全资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制大潮中少数几个被遗留的角落。它既有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弊病,又有个体私营企业经常发生的缺陷。一部分院系教授办公司,把企业当作课题组,把股本金、银行贷款当作不用偿还的科研经费,随心所欲地花钱。有的企业领导就是院、系负责人或者学术带头人,位高权重,容易一个人说了算,没有科学决策和制约机制。有的公司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学校的监管,把“横向科研”作为其主业,实际上是院系的“小金库”,很容易滋生腐败和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等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规范管理,很多高校陆续对校办产业进行了改制,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并对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划转。但是还有很多高校产业没有完成改制工作,即使完成改制的也有很多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做到事企分开,没有建立真正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高校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自然大相径庭,过多的行政干预让高校产业不会也不远脱离高校的怀抱,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自然就带来更多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可能还不止在高校产业层面,还会进一步影响到高校。

2.1.2 高校产业纳税意识影响曾经给予校办产业的优惠政策让很多高校产业没有形成科学的纳税意识,税务风险概念不强。虽然意识到纳税是企业的义务,但是大部分是处于国家权威的强制性,对于纳税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被动的纳税可能会使企业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经济业务的税收使用法规,这样就可能会导致企业纳税不准确,没有尽到依法纳税的义务或享受依法节税的权利。由于企业纳税意识不科学及税务风险意识不强,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决策中缺乏对税务风险控制在组织机构设立以及整体考虑,没能把税务风险控制贯穿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对税务风险的防范缺少整体性与合理性。

普遍存在的几大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仅凭财务部门就可以处理好涉税问题。虽然表面上看财务部门负责税务处理,但事实上是业务部门产生税收,财务部门不过是将业务部门产生的税收在账务上反映出来,并履行相应的纳税程序。如果在业务开展之初未考虑税务因素,事后当财务发现问题后就比较被动,处理不当会产生税务风险;二是单纯强调在正确理解税法基础上的全面纳税调整,避免或减少就地补缴税款的发生,这不能从根本上防范税务风险和控制税务成本;三是少数人认为通过关系能解决企业的涉税问题,在遇到棘手的涉税问题时,首先就是“托关系、找路子”,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往往留有很多看不见的隐患。

2.1.3 高校产业内部管理制度影响高校产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高校产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制定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

2.1.4 高校产业纳税专业性影响首先是控制体系,机构、人员建设有待加强,许多高校产业都没有内设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充其量设一人岗位,并且往往是兼职角色,缺乏受过税务、内部控制、财务方面系统知识培训的专业人才。其次,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在涉税风险点的甄别、防范和控制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财务人员个人的能力判断,甚至是边干边学或不断摸索,整体税务风险控制能力受到个人水平的制约。由于机构建设和流程体系的不完善,大多数情况下税务管理还仅仅局限于如何尽可能正确及时地缴纳税款,实际上是单一的事后计税只能,而不具备规划、控制、沟通等管理职能。再次,各高校产业还没有认真研究与税务风险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以及调整、完善涉税业务活动的方案,未能建立全员参与、协同运转的机制。

2.2 外部原因

2.2.1 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立法不够完善,削弱了税法的可预见性,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首先,税法的规定有些地方不够明确导致企业和税务局的理解存在差异。由于相当一部分具有适用性、比照性的政策处于非公开状态,税务机关对于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仅限于有效范围的解释。对于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缺乏提醒纳税人予以关注的说明,因此很容易误导纳税人,使其跌入税收陷阱。其次,由于我国现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总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具有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变动频繁,特别是一些“红头文件”在相当程度上对税收立法做出了隐性或显性的修改,比如税率、抵扣率、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直接影响企业纳税义务的有无和多少。再者,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时常变化,增加量企业把握税收政策的难度,就会带来税务风险。

2.2.2 税收执法的影响税收执法不够规范,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税收管理还不够完善,税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不同的税务局甚至是同一税务局不同的税务管理人员对同一事项的处理方法也很不一致,使企业难以确定如何处理是正确的;同时由于有些地方存在税收指标任务导致很多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产生,如收“过头税”、乱罚款等。

2.2.3 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客观经营环境特别是税收秩序方面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对企业税务风险形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交易环节中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问题,就给正常经营的企业纳税人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还有,在企业兼并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因此可能承担因兼并对象以前经营中存在的税务违法行为而造成的税收补税罚款的损失。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类风险是广泛存在的。

3高校产业税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高校产业的税务风险产生于决策和日常经营过程中,风险控制也应置于日常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毫无疑问,企业最大的税务风险往往来源于最短的那块“木板”。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这是我国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正式下发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虽然大多数高校产业不属于大企业范畴,但我们可以用该《指引》来指导我们管控税务风险。结合高校产业实际,作者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3.1 完善高校产业法人治理结构、做到事企分开高等学校本质上是一个学术性机构,高校产业则属于营利性机构,性质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高校产业要脱离学校的行政干预,建立真正懂经营、善管理、职业化的管理团队,亦即法人治理结构。

3.2 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重视税务风险的存在税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只有提高了对税务风险的认识,才可能真正做好税务风险的应对及防范。上至企业领导下到普通员工都要重视税务风险,对企业的每一重大事项事先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树立起“税务无小事”的意识,形成防范税务风险的自觉行为。

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不应消极、被动的应对,而应该是积极、主动、事先筹划,变被动为主动。对税务问题的处理要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才能让“小事”不至于演化成“大事”,立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及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3 建立和完善高校产业税务内控体系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和完善高校产业税务内控体制,有利于加强税务风险管理。高校产业应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整个环节的控制措施,使税务日常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在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及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4 建立一致高素质的财税人才队伍任何措施和办法都需要通过人才能实施,建立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做好税务分线管理的关键。企业需要着力培养和增强队伍的专业业务素质,塑造队伍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工作状态。重视财税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体系,确保其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

3.5 加强与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增强税务信息获取能力高校产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与之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取得与税务机关在税法理解上的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只有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使避免税务风险的关键。另外企业要建立与外部的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交流沟通机制,加强与外部税务专家、会计师及审计专家的合作,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反应灵敏度和应对能力。

3.6 开展专业化的纳税工作内部审计,建立定期税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帮助实现企业目标,重视纳税工作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考虑内部审计委员会中至少有一名税务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由税务人员和内部审计师一同完成一些特定工作。

在企业定期报告中,应包括企业年度纳税情况及结构分析、税务违章和纠纷情况等,分析企业各阶段的已发生的税务风险情况以及潜在的税务风险点,企业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等内容。

总之,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税务风险管控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与国家的税收政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经营相吻合,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高校产业必须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并不断调险控制方法,才能保证税收风险管控的有效性。税收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与所有内部控制体系一样,税务内部控制体系职能为风险控制提供合理保证,并非绝对保证。高校产业应未雨绸缪,尽早制定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和有效运行完善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税务风险管控水平,促进高校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Z].2009-5.

[2]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科教发[2005]2号).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度直属高校产业工作的意见(科教发[2009]1号).

第5篇

(一)法律逐步完善与征管实务法制化

1.2009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偷税罪改为了逃税罪。修正案对原偷税罪的定罪量刑方面作了很多重大的调整。修正案将偷税的手段从正列举改为概括式,即:“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只要是在本质上是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的方式,都可以认定为逃税的方式。逃税罪是由特殊主体所构成的犯罪,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才构成此罪,一旦确认为逃税罪成立,即为单位犯罪,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所规定的自然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处罚。

2.立法机构学习国外立法理念和方法,税务法规陆续修订出台,强化反避税,税收法律体系正逐步完善。如企业所得税特别纳税调整、关联交易申报、外国受控企业认定等新法规填补了立法空白;税法中原有很多易被用于避税操作的规定陆续被修订和完善,如过去特定人员安置达到一定比例即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改为按人头扣税的政策。

3.税务征管实务操作正在改善。

(1)税务机关强化征收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近年来,审计署、财政部专员办等外部监管部门对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力度逐年加大,客观上对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和优化纳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督查内审司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比较集中的税收政策执行、税前扣除、减免税、欠缓税等重大涉税审批事项的审计监督及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

(2)国家正加紧投资金税工程及纳税评估体系。建成后,海关、银行、电力、外汇、媒体、税务的信息将被共享和互通。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不同年度进行纵向比对,或者全行业、同地区的横向对比等方式,通过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发现企业申报数据可能存在的疑点。

(二)国家税务总局加强对大企业的服务和管理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新设大企业管理司,其主要工作是:对大型企业提供纳税服务工作、实施税源监控和管理、开展纳税评估、组织实施大企业的反避税调查与审计;并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对大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三)其他企业税务行为的制约和监控环境

1.证券监管机构、新闻媒体、银行等外部机构都对企业的税务行为进行监管。税务信用信息已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受到越来越多部门的关注。如银行贷款、上市、海关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等等,都会查询企业是否有税务不良记录,一些平常没有引起企业足够重视的税务违法违章行为,很可能最终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受限。

2.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要求。大型企业编制并《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企业对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环境资源等七个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其中,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接受政府的监督,不得偷税、漏税、逃税。(四)宏观经济环境影响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由此看来,2010年的财政收支压力依然巨大,各级税务机关必将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堵塞征管漏洞。2.在国际政治和国内资源供给的双重压力下,相关部门已开始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税费或者碳税(费)政策在我国的实施。

二、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集团管控模式导向影响。实施“集中决策、分层管理”的战略管控型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有其特殊性,需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子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子企业执行。为避免出现战略失控、风险失控、集团内部无序竞争、总部效率下降等管理失控问题,保证子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强化集团的控制力。集团总部主要集中在综合平衡和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子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实践经验的分享等等。

2.税务管理工作现状。(1)主要子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公司本部的税务管理工作,管理层重视税务工作,制定税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ERP系统中开发税务管理系统,控制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税务管理人员积极为各公司重大业务提供税务建议,取得了显著的收益。(2)多年的运作,集团积累起一批有税务管理经验的人才,分散在总部和各企业中,通过管控体系安排的一系列互动和交流,进行充分的利用、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日常税务管理中也经常产生新情况,比如企业发给员工的车贴、通讯补贴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等,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作为企业集团,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将集团内税务管理最佳实践经验共享等。

3.集团税务管理工作的目标。(1)规避税务风险。一方面要避免公司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另一方面,要避免公司承担过多税务责任,多缴税金。(2)创造税务价值。为集团相关部门和子公司提供增值服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合理降低公司税负;遵纪守法,获得良好评价(如取得A类纳税人资格),提升公司社会形象。

三、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税务管理原则

1.依法纳税原则。(1)公司遵守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对于相关税收法规文件已明确规范的税务事项应严格执行;(2)对于具体税收法规文件尚未出台的、或政策规定不明确的,本着诚信原则,与主管税务机关充分沟通,做好沟通记录,填写内部审批报告,并做好应对预案;(3)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公司需履行税务登记等义务并享有权利。

2.合理节税原则。公司认同开展税务规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相关者利益协调。合理运用税务政策,打造和谐的内外税务环境,实现与政府、投资者、商业伙伴、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和谐。充分享受税收优惠。跟踪研究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顺应税收政策导向,推动国家鼓励业务的开展,收集资料并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申请税收优惠。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公司战略规划指导下,通过对融资、投资、经营活动等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优化选择,提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税务规划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合理降低公司税金支出或推迟税金缴纳。

3.法人纳税原则。法人纳税原则主要明确了集团税务管理体系中,总部和子企业分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模式为分层管理。企业法人是纳税主体,独立承担纳税义务和责任。涉税人员根据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的授权与审批制度,承担相关责任。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总部在集团管控层面主要通过提供体系建设服务、税务信息服务、提供协调服务等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在公司法人层面通过规范和优化经济业务与交易的税务处理流程,开展重要业务税务规划等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

4.整体效益原则。战略管控型企业集团的子企业相关度较大,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相互间有比较多的经济往来。整体效益原则明确了集团内子企业间税务争议发生时和子企业内部多个税务规划方案选择时的判断标准是集团整体效益最优。在集团经营战略指导下,对企业所在产业价值链的税负进行分析研究,降低产业链的整体税负和税务风险,提升产业链的总体价值。税务规划中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除直接的税收成本外,还应充分考虑到税务规划中可能发生的各项隐性成本,如成本、交易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性税收、财务报告成本等。

5.全生命周期税务管理。全生命周期税务管理原则为集团税务管理明确了管理的宽度和深度。全生命周期税务管理是指:税务管理贯穿于业务(可以是投资项目,还可以是企业等等)的全生命周期,为业务从决策、建设、运营到清理或退出的各个生命阶段涉税事项提供税务管理和服务。包括以下两层:

(1)强化业务决策期的税务服务,通过增加有限的初期成本,优化项目整体税负,降低业务全生命周期总成本。从业务设立之初就引进税务管理的概念,决策制定前进行税务影响分析和规划、税务尽职调查和相关税务合规性复核,帮助项目或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生产特点选择适合的经营地点和组织形式。

第6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控

一、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一)国外研究情况

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1]是首部对税务风险管理提出全面具体要求的研究。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定义了企业风险管理内涵。

澳大利亚的学者Michael Carmody (2003)[2]认为,税务风险来源于外部和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外部因素的无法控制性,税务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内部因素的控制,即以规范纳税行为、降低税收风险为目的,合理安排经营活动或者个人事务活动。

厄尔(Erle,2007)[3]指出,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所有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应该选择更具长远意义的最佳策略,即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国内研究情况

范忠山、邱引珠(2002)[4]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以获取“节税”收益为目的,以事先筹划、事中控制、事后审阅为手段,合法有效地安排财务活动。

金道强(2005)[5]认为,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一套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应该包括:风险甄别系统、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规避系统和风险监控系统。

张晓(2010)[6]认为,企业在选取适用税法时,可能导致未用足相关优惠政策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同时可能存在着纳税行为不到位等情况,对公司财务或形象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三)税务风险管理定义及基本方法

通过研究国内外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将税务风险管理定义为:围绕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通过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税务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过程和方法。

经过长期实践,G公司总结提炼形成了“识别――评估――应对――监督”闭环式税务风险管理基本方法。其中,识别是指辨识实际情况中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评估是指利用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度衡量关键风险。应对是指根据决策主体对税务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管理策略。监督是指风险动态管理过程中的自我评估机制。

二、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在公司的创新发展――专项税务风险管控

近年来,G公司借鉴国内外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总结提炼了具有电网企业特色的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

(一)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内涵与特征

专项税务风险管控是以税务风险评估结果为参考,以“重点税种、高风险领域、新兴业务”为核心,开展的一系列税务风险治理活动。

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重点突出,针对重要税种及涉税业务,从纳税复杂程度、税务处罚情况等角度,开展多层次、全方位专项治理。二是深度管控,聚焦至某个具体税务风险,针对具体风险成因,深入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三是动态评估,依据上一年度的评估结果,结合内外部审计等发现的问题,确定管控重点。四是成本节约,在税务风险管理基础工作良好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税务风险管控。

(二)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基本方法

在专项税务风险识别阶段,按照“重点税种、高风险领域、新兴业务”这一标准,判断是否为专项税务风险。其中,重点税种是从纳税规模、税法复杂程度等角度予以衡量;高风险领域是指近三年来内外部审计结果、税务机关检查等方面发现的风险等级偏高的税务风险;新兴业务是指公司新进入的行业、新成立的公司等。

税务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风险衡量基本模型,即税务风险=影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予以度量。比如,G公司编制《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即是一次定期的全面税务风险评估。

在专项税务风险应对阶段,由管理层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专项税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将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在专项税务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比如,G公司编制了《增值税实用手册》具体指导风险应对措施。

专项税务风险监督是指对风险进行定期的监控和检查。专项税务风险监控和检查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假定;风险评估的结果符合实际经验等。比如,年度税务工作自查中增加了对研发费加计扣除、客户用电工程集中资金涉税问题的检查,以评估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实施效果。

三、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在公司的实践应用

2014年度,G公司按照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有关理论,在已识别的税务风险基础上,判断形成包括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企业所得税研发费加计扣除风险等6项专项税务风险,并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以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为例。

在专项税务风险识别阶段,集中研讨专家,采用流程分析等识别方法,以管控标准流程图为依托,结合增值税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失误,识别风险点;结合往年外部审计等情况中发现的问题,识别税务风险。

在专项税务风险评估阶段,以税务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及可能性为维度。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依据该类风险发生的频率定量分为5个等级,如该类风险可能每五年以上发生一次,则将风险等级定为1级;每月可能发生一次,则定为5级。再按实际风险损失情况将风险损失度分为声誉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每类按损失严重程度具体划分为5个等级,如风险损失造成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五亿元以下的,定为3级风险。

在专项风险应对阶段,G公司主要通过制定《增值税实用手册》、开展培训进行事前风险预防。《实用手册》本着“从基础到实务,从一般到个别”的理念,循序渐进的介绍了增值税工作实务。同时广泛宣贯了增值税纳税规范,促进了增值税业务的规范化操作。业务培训提升了涉税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强调关键涉税业务环节,推动涉税管理“业务”“财务”联动,实现管理端口向业务部门前移。

专项税务风险监督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与内控评价与风险评估工作相结合。2014年11月中旬,G公司正式将检查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有效执行,风险管控效果是否显著良好纳入至内控评价与风险评估工作之中。二是与财务稽核工作相结合。2014年9月,G公司将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管控情况作为财务稽核工作检点,重点检查供电公司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管控情况。

四、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发展方向

基于前期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公司后续将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发展方向定位于风险数量化、预警系统化。在风险识别的方法上,改进传统的经验判断方法,采用风险数量化方式,避免风险遗漏或判定不准确的情况。在税务风险的管控方式上,逐步实现系统化预警,真正实现在线监控、在线预警,保证更为及时和准确的识别风险,查找风险来源。

在此基础上,立足集团化管控角度,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研究形成适用于公司未来发展的税务风险管控基本方法及主要工具。

参考文献:

[1]董岩,常春光: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下企业税收管理流程设置,风险及控制[J].管理创新,2008(33).

[2] http:// ato. gov. au/.

[3]Bernd Erle:Tax Risk Management and Board Responsibility,, 2006-06 .

[4]范中山,邱引珠:企业税务风险与化解[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金道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J].冶金财会,2005,09.

第7篇

关键词:金税三期工程;税务风险;管控

一、研究背景

(一)高校涉税业务不断发展

在日常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产业管理等方面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大部分税种。这就对高校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严格按规定办理涉税业务,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筹划,合法合理避税。

(二)金税三期的推广应用

金税工程是为强化税收征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从1994年开始分期建设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金税三期工程从2013年开始在部分省市试运行,2016年面向全国推广,2017年底“金三”系统第二阶段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增值税纳税申报比对管理,提高申报质量,优化纳税服务,税务总局就制定了《增值税纳税申报比对管理操作规程(试行)》,2018年3月1日起在各省市开始施行。

二、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高校税务风险的特点

(一)税务风险由隐性变为显性

金税三期工程在税务信息互通、各部门资源共享的大数据支持下,具备很强的信息比对分析功能,既能对发票信息进行比对,通过识别虚假发票,辨别违背“三流合一”的票据行为;又能通过比对前后各期关键指标——税负率的变化,预警或发现高校潜在的税务风险。这一功能将高校隐藏的纳税风险显性化,有效地规避了过去的“人情税、关系税”。

(二)税种之间的逻辑比对关系稽核力度加强

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各税种之间、各税种与具体会计要素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随着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大数据”“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纳税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外部信息更易于交叉验证,将过去信息不匹配、不比对的风险台面化,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获取高校偷漏税的具体证据。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相应增大

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各种税收政策推陈出新,税务监管手段不断加强,这些都给税收筹划带来很大的难度,从筹划方法和税收法律的遵从上带来风险。税务政策、税法理论和税法实务操作方法不断更新,这些变化都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因为对知识的更新程度滞后和对具体业务职业判断误差增大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风险和税务筹划风险。

(四)业务风险向税务风险的传导增强

高校存在任何的涉税业务风险、任何的管理漏洞都很可能导致某种税务风险,给财务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税务风险的增加也反作用于高校具体经营活动,要求高校经营活动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政策,要求对其管理模式进行重整,要求高校构建税收诚信制度和依法纳税意识。

三、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高校税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建立税务风险监测评价体系

高校作为纳税义务人,要建立税务风险监测体系,监测高校税务风险。同时需要建立纳税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规范高校纳税行为,降低高校税务风险。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价时,既要从全校管理角度出发,也要从具体业务层面考虑。学校层面需要关注的内容有:涉税业务内部管理环境;涉税业务风险评价体系是否建立、运行是否有效;纳税风险的监督。

(二)建立税务政策风险预警机制

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创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纳税平台增加的一项功能就是税务政策风险提示。高校作为纳税义务人,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法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应对税务风险,结合自身涉税业务的特点,从自身角度制定纳税风险管控流程,建立税务风险预警制度,在涉税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税务监控,防范税务风险。

(三)建立健全票据审核制度

目前我国税务监管的一项主要措施就是以票管税,以票确认收入和成本费用,而金税三期工程的信息比对,也是以各种不同渠道来源的发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形。鉴于此种情况,高校要降低纳税风险,必须建立严格发票审核制度,做到“四流合一”,即:发票流、资金流、货物流、合同流四者信息一致,会计证据相互佐证,杜绝虚开虚抵增值税票等虚假票据的行为发生。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建立财务、税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利用信息化来把控高校税务风险。可以说,目前高校财务核算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更多将目标定位于通过ERP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呈现。但财务体系和税务体系的接轨问题上许多高校却没有过多考虑,高校财务软件和纳税申报平台没有接口,做不到会计信息自动下推生成纳税信息。如果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将给会计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也将高校的税务风险、会计风险、业务风险相关联,更有利于高校风险评估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