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会实践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5-31 15:07:39

序论:在您撰写社会实践的作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会实践的作用

第1篇

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大学生,这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不谋而合。所以,将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对大学生一次很好的历练与培育,是十分合适的。可以看到,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大学生已经在扮演社会中的某个角色,已经在或多或少地参与社会事务,也已经真正地开始成为一个“社会人”,而这一切恰恰是大学政治教学的核心诉求。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实践意识,同时提升自己动手、实践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国爱民情操与综合素养,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例如,教师们在组织开展以“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政治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每人着重关注一名儿童,并且掌握孩子的各类情况。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与家庭状况,并且提升自己照料与帮助别人的能力,也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类似的关爱活动,无疑可以激发起大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好时光,同时更加充满对社会、民族的热爱。在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这也是政治教师们所乐见的。

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政治教学的进步

教师也是大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发展与方向。因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素质的进步。具体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再次成长、不断进步,从而为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能量。

一方面,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施教能力。要积累社会实践教学所需的创造性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师就必须掌握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技能和技术,即对教材和各种教育素材的加工、吸收和精选的能力,组织教学过程的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精选后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能力等。

因此,必须协调好学生与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位置,让教师紧密地参与到政治实践活动中来,从而切实提升业务素质、教学能力、思想道德品质与全面修养,为推进大学政治教学的全部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

关键词:高等艺术 院校 社会实践 作用 创新

高等艺术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传授技能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与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开个与创新,科技、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需要大量的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的新一代青年后备力量。如何培养新型人才,其一,要重视在校大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其二,更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经受锻炼,实现学习技能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尤其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其技能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创新社会实践环节的新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艺术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是让学生全方位得到锻炼与展示,既便于高校组织以拓展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谨;既便于活动的有序开展,又便于活动的严格监控;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高校学生技能的展示,提高了在校大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促使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符合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高等艺术院校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在校大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怎样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一直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校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高等艺术院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其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方面注入了活力,增强了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力度和实效。但是,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有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参与缺乏广泛性

社会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许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组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面对全体同学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

(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连续性

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去,而是因教师、领导、能力、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一贯的,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目前,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和随机性。

(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层面的系统规范性

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的教学辅助活动,其组织程度比一般课堂教学复杂、细致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活动安排,以及组织协调、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和诸多因素。因此,必须要在组织层面进行精细、缜密、系统的安排。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的,应当有行之有效的指导。许多高校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何完成具体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及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等,尚缺乏系统的培训学习和辅助教学。同时,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辨析与答疑,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

三、高等艺术院校开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

(一)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四个结合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2.把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树立创新精神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

3.在实际中,注意及时引导解决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负面效应,在价值取向上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4.要彻底改变重书本、轻实践的观点,培养树立能力为本的求实精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博学多才,活灵活用。

四、结语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适应社会所需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技能,高等艺术院校应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思路,为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社会实践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近年来威海职业学院每年组织大一新生参观定远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提高认识事物思考事情的能力,通过走进社区、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研,参加劳动,服务他人。他们接触社会,在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文明礼貌、提高道德修养,锻炼了组织交流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学生到农村种子站,了解当地农民种粮情况,从家庭收入构成、农产品增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到幼儿园支教,帮助儿童学习英语,照顾他们生活,到敬老院做义工等等。

3.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90后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好高骛远;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实际生活经验。所以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在超市、电子厂、旅行社等勤工俭学,虽然过程辛苦,却可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更多了解哪些方面存在欠缺,在与同事、顾客等的交往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社会阅历,增加了社会经验,更多的了解社会,获得工作经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同时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对于专业知识和个人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新的社会角色做好心理准备、思想准备、专业准备和生活准备。

二、目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学院系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看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性不高

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主体,有些学生觉得参与社会实践浪费时间,没有实际效果;有些学生认为是形式主义,勉强应付等。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认为实习学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工作缺乏长期性而拒绝学生去实习;有些企业不能给予安全、劳资方面的保障使学生不愿意去参加实习。

2.活动组织不规范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院和系部层面共同组织开展。从学院来看,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指导和宏观统筹安排,对于各类资源整合不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作为系部活动,大部分以学生干部牵头,学生自愿参加,缺少对参与者的选拔、培训。同时在活动中,缺乏对参与人员的安全保障等。

3.评价机制不完善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通常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单位证明材料,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但是对于社会实践是否真的开展,效果如何仅凭实践报告等材料是无法全面衡量的。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非常重要。

4.活动缺乏创新

一提到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就会想到在校内捡垃圾、主题宣传签名活动、帮助整理图书馆书籍等校内活动,中小学支教、慰问敬老院老人等校外活动。活动形式的单一以及内容的不丰富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缺乏良好的活动平台以及优秀活动项目的可持续进行,都使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创新。

三、完善社会实践体制,更好发挥育人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层面可以加强与各系部之间的沟通联系,整合活动资源,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对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和安全保障。选拔优秀指导教师,包括专职辅导员、任课教师、社会外聘教师等,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能力。

2.整合资源平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离不开学院和社会的紧密协作,要加强高校间的沟通联系,拓宽就业实践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类型社会实践基地平台,争取企业、社区等各种社会支持。同时也要多发挥社会实践平台的作用,达成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

3.健全评价机制

在活动前注重参与者的选拔和培训,活动中要进行指导和监控,活动后要奖励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并大力宣传,发挥正能量作用。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成绩作为贫困生认定、发放奖助学金、评奖评优、推荐就业等重要依据。

4.创新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专业特长,了解社会需求,把社会实践日常化、长期化、多样化。同时把社会实践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生涯规划、校园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多措并举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成长的各类实践活动。

四、结语

第4篇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本文在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关注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

1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他们受教育、长才干,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自我完善、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服务了社会,又成长了自己。首先,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贯彻和联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认识理解的东西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而达到知与行的合一。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有意识培养的结果。其次,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统摄、控制能力。这项能是大学生能否果断抉择行为的方向,迅速改变行为方式,有效地发动和制止某种行为而不是犹豫不决、感情用事,陷入漩涡而不能自拔的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能力。这项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给大学生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大学生与现实工作与生活打交道,使其直接地领悟和体会世俗社会的生活。不断地驱使大学生以独立姿态,培养自己,管理自己。久而久之,大学生独立能力便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第四,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项能力是在实际研究和创造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面临的陌生事物时,当知识储备不够,经验相对不足,趋使大学生在陌生环境中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大脑能动地创造性,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任务,从而形成能动开放的心理定势,逐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

2.1有利于迅速适应具体工作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是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生在校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充分的实践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使学生把自己塑造成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2.2有利于提升团队工作意识

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渐趋复杂。协作精神和开阔胸怀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大都是由指导教师带队,团队成员的进行分组,往往成员间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团结协作的完成工作任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能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这种意识和精神正是我们就业和创业的关键因素。

2.3有利于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场的决定因素,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提早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学校课堂上往往是很难真正学到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缩短毕业时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把参与社会活动的体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进行“外化”,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升华成为自身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再利用自身的优势才可与社会人员竞聘。

2.4有利于树立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认识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及能力素养上存在的不足,能够客观地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摆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市场意识,摈弃一些错误的观念,真正意义上理解竞争,从而培养起竞争意识。因此,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并根据需求努力培养自己,在毕业时端正就业态度,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定位,真正做到量力就业。

2.5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立业观,顺应市场就业

当前,就业仍是大中专院校大多数毕业生的唯一的选择。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积极的去了解社会和认知自我,不断培养自我教育、管理和发展的能力,锻炼适应社交的能力。使其较早进行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这对大学生毕业前能够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的检验、矫正和弥补自己知识结构、社会知识,在就业的过程中顺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一次就业成功。

3 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大学生的个体就业能力上着手,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确保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毕庆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2]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社会问题和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几乎每到毕业季都会被称为“最难就业季”。2016年2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想在就业的时候脱颖而出,我们的大学生势必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这里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市场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目前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开展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才能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其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动力,将来在就业、创业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陈凤、吕王勇等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当企业被问到在招聘人才是否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时,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多达92.30%的企业是比较看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雷启洪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必要性,其中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结合是高校就业创业的需要,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案,如:建立良好的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等。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1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和部门越来越重视的一项能力。我国的大学生因长期接受传统教育,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堂上,接受的最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差。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制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2015年7月,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英山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在学习公司网络营销模式的同时,他们积极和公司的管理层进行探讨,根据自己平时知识的积累,对于该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整理成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英山的社会实践结束之后,团队并没有随之解散,他们利用学习所得参加了全国“互联网+”比赛,取得了湖北省银奖的好成绩。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成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师。

1.2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学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同学对于自己的专业进入社会后到底能干什么心存疑问,自己的兴趣爱好都不是很明确,所以他们制定的规划大多是自己的模糊想象。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真正深入到了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知道了专业方向,明确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所需具备的能力,这样有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1.3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团结合作在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都会把应聘人员分成几组,考验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可见良好的团队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都是“90后”,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少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一项任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期间和同事相磨合,就能培养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关键因素。

1.4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跟其他员工一起工作,没有特殊待遇,使他们近距离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他们在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校的最大疑问就是学的知识最后能在哪里得到应用,除了老师上课教的知识之外应该自学什么内容,所有问题在社会实践中迎刃而解。这样大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学会在变化莫测的社会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的头脑和知识。实践能力提高了,步入社会时的胜算更大。

2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学校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社会实践的相关课程,但学校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只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对于学生参加的结果并无反馈,大部分学校都是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有单位盖章就可以了,学生有没有真的参加实践并不追究。这就导致许多学生找单位盖章,抄一份报告交差,使社会实践失去了意义。另外,大多学校主要精力都放在校级、院(系)级社会实践小分队上,为小分队联系单位,组织考察。但这种都会流于形式,学生学不到跟专业相关的知识,能力上提升不大。

2.2学生的认识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以后会对应什么样的工作,大学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这就造成他们本身对社会实践不重视,只是把它当作学校给的一项任务来完成,没有亲身经历过实践就不懂得它的重要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认识上有偏差,认为社会实践就是为了挣钱,在工作中怕吃苦受累,使社会实践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3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

企业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到实习的学生身上。企业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时同样会担心由于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无法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更多的情况是企业想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身上获取更多的价值,把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学生在车间里挥汗如雨,不但学不到知识,更会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失去信心。

3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措施

3.1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度

在思想上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介绍专业前景。定期请一些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交流一下他们社会实践的经验,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校外的比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知道了知识在哪方面应用,才会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2与校友企业合作,联手开办社会实践基地

校友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资源,一般情况下他们的企业与学生的专业对口,校友既有对学校的热爱,又有对学弟学妹的深切关怀。可以与校友企业合作,开办社会实践基地。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学院充分重视这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校友企业冠名在学院开展比赛,为同学们提供动手的机会,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到企业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3完善对社会实践的考评体系

假期的社会实践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绝不能让其流于形式。学校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进行严格的评价考核。社会实践的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弄虚作假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除写社会实践报告外,还应要求学生附上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图片、视频等,并且由学生实践的企业单位对学生在实践期间的表现打分。此外社会实践实行学分制是保证此项活动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条件。

作者:康玉超 杨守鹏 陈健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凤,吕王勇,屈婷.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与就业关系的探讨[J].理论前沿,2015(13)

2雷启洪.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结合的有效途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7)

3常愉,刘茂灿.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

第6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护生;心理素质

一、社会实践与护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项贯彻教育方针,是全面推进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而言,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护理专业大学生,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胜任护理工作,进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指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时心理能力的综合及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情绪素质、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角色意识、协作能力等。在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人的心理是按照知、情、意的过程发展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是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端,而社会实践则是把大学生对心理素质的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部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今后本科生毕业之前,须累计参加至少4周社会实践活动,以期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全面审视并科学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护生心理发展,提高职业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实践对于培养护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认知能力

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通过对病人各项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及指征、行为反应等的观察,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及变化。这种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通过社会实践,让护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从专业角度和实际生活出发,观察社会、去分析、去思考,去判断真与假、好与坏、正确地认识他人、分析社会的各种关系。从而能够提高认知能力,进而将这种能力运用在工作中,去随时观察病人的表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洞悉病人的需求。

(二)社会实践有利于健全护士的社会适应能力

护士始终处于护患关系的中心,是连接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纽带,职业属性要求护士应具备较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护生接触社会的桥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与不同个性、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人群的联系,可以培养护士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使护生重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寻找与社会期望角色的差距,并进行调整。今后在工作中,可以与不同年龄、层次、个性的患者交往,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技巧。护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到工作的艰难与成就,能够唤起强烈的内心共鸣,促进自己适应将来的社会角色。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护理工作繁忙、多变、琐碎,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个体的意志由脆弱到坚强的转化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过程,在磨炼中的得以实现。坚强的意志虽然与先天的气质有关,但更多地依赖于后天的环境和锻炼,社会实践正好给护生提供了很好的磨炼机会。大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社会实践可以让护生在同服务对象的接触中,在工作的相互联系中,在待人处事过程中,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医科的发展,要求护生具备创新意识,这样才能适应为了信息化时代护理工作的要求。创新教育是未来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具体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为护生提供创造的对象,实践中所产生问题,则可以使学生产生创造的动机;另一方面,护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够使创新思维的结果外化,学生在看到自己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社会实践有利于完善护生的角色意识

护生在就业前,社会角色比较单一,而一旦成为护士,就要面临的角色的转变,还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学会体恤各类患者的病痛。如面对儿童患者,要做一名爱护幼儿的长辈;面对老人,要做好敬老的晚辈;面对痛苦的患者,要做一名给予其劝导和宽慰的开导者。护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从社会的“旁观者”“观察者”变为“参与者”“主人翁”。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投入与不同的社会领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使他们从自我狭隘的天地里走向社会体系中,从而能够认识自己在社会中自己所处的位置,适应多种角色的转变。其次,护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阶段是生理发展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还不稳定。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确立、情感的体验,性格的养成需要以实践活动作为载体。护生通过社会实践,将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个体内化的信息接收实践的检验,逐步确立良好的角色意识,理性地确立自己的社会坐标点。

(六)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协作精神

护理工作贯穿患者入院至康复出院的全过程,但是患者的康复,依靠任何单一学科不可能单独完成。因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围绕“病人为中心”这一目标,和医生、医技科室人员、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大学生在校内也存在着小范围的协作关系,但与社会协作相比大学内的协作要简单得多。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的范围比大学校园内要广,接触的人员也比校园内复杂,这就促使大学生必须加强协作精神,相互合作才能圆满完成社会实践的各项任务。从而学习如何与合作伙伴沟通、如何合作。

第7篇

一、“博士服务团”实践活动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

目前随着高校对教师特别是新进年轻教师的学历要求的提高,目前学校新进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历,都有一定的学术能力[1]。但是很多时候其都是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都是以导师为主,所研究的学术方向也大多都是导师所选择的,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方向,也没有实现学术独立[2]。青年教师在刚工作的几年内,如果说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话,大多成果都集中在,申请国家和省部的纵向项目上面。对于横向项目或者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应用型成果的取得就比较少了。通过这个博士服务团的活动,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进入工厂企业,为公司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或者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开发一些符合企业发展的新产品或产品线等,通过在实际解决问题以及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会研究之前没有碰到过的科研问题,在进行研究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慢慢的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实现学术独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完成从纵向项目到横向的转变,将我们之前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使自己的研究产生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完成博士服务团的活动之后回到学校,还可以持续的与企业合作,实现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应用需要的结合。

二、“博士服务团”实践活动中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在进行理论教学,但是目前不管是应用型的还是研究型的高校,很多都是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应用型的大学生,以便大学生毕业之后能迅速的融入社会工作当中。因此,高校教师应当理论和实践都过硬,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青年教师虽然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理论水平都比较强,但是职业阅历单一,从校门到校门的简单经历缺少了企业社会的实践[3]。而参加“博士服务团”正好弥补了这一点。例如我在孝棉集团的实践经历,我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然后迅速而顺利的开展工作,工作环境的不熟悉,工作方式的完全不同,工作内容的巨大差异,使得我之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都需要得到转变,在公司进行各分厂,各生产车间,各条工艺线路调研,进行研发部门的改革,制定研发部门的规则制度,提高研发部门的效率,然后针对孝棉集团面对的市场和研发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产品—离子液体中再生中药保健型的竹纤维的研发。这些问题的处理都对我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一个提高,使我在以后指导学生的见习、实习操作和社会实践时都能够胸有成竹[4]。

三、“博士服务团”实践活动对教学改革理论的促进